『壹』 第三次阿富汗抗英戰爭的戰況是怎麼樣的
1919年5月3日,阿富汗駐開伯爾山口的邊防軍,遭到英印侵略軍的突然進攻。開伯爾山口的邊防軍奮起抵抗,第三次阿富汗抗英戰爭的帷幕拉開了。
整個五月,血與火的戰爭在阿富汗國土上交織,弱小的阿富汗人民以高昂的代價支撐著殘酷的戰爭,不屈不撓地抗擊世界上老牌帝國主義英國的進攻。蘇維埃俄國首先在全世界范圍內強烈地譴責英國政府,並庄嚴地宣布要給予阿富汗各方面的援助。剛剛經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磨難的各國人民十分痛恨戰爭,紛紛譴責英國的擴張政策。英國國內要求和平的呼聲,也開始在社會各界直至議會中高漲,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外交大臣冠松內閣,在國內外壓力下狼狽萬狀。
5月下旬,阿富汗軍隊停止了軍事行動。切爾姆斯福收到阿馬努拉提出媾和的信,信中字字句句充滿了勝利者的口吻,強調「命令軍隊停戰,正是對英印政府的寬宏大量。」
『貳』 戰爭的問題拉
1979年-1989年,蘇聯為了奪得西亞地區的資源以及進一步威脅中國及抗衡美國在該地區的勢力,發動了對阿富汗的入侵,戰爭初期蘇軍迅速解決了阿富汗正規軍,但之後的游擊戰使蘇聯深陷泥潭,阿富汗游擊隊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給予蘇軍沉重的打擊,蘇軍在付出慘重的人員傷亡及物質損失後不得不撤出阿富汗;
1980年-1988年,兩伊戰爭。在美國的挑撥離間下,撒達姆發動了對伊朗的 全面戰爭,雙方互有攻守,戰爭歷時8年, 造成超過100萬人的重大傷亡及巨大的財產損失。伊拉克的國力開始衰退,當年全球 數一數二的富國地位不復存在。
1990年-1991年,海灣戰爭。 剛剛結束了8年殘酷戰爭的伊拉克人民在還沒有弄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的情況下又被推入新的戰爭旋渦…… 90年8月2日,撒達母發動了對主權國家科威特的入侵,在聯合國譴責決議被無視後, 由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對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部隊及伊拉克本土軍事設施展開打擊,至2月28日,科威特全境光復。此戰伊拉克損失10萬餘人及無數武器裝備,而多國部隊僅僅是傷亡300多人的代價,現代戰爭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伊拉克長達14年的經濟制裁開始,伊拉克人民的苦難也從此開始,直到今天……
1992年-1993年,南斯拉夫內戰,因種族仇恨而導致的戰爭是人類的悲哀,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與滅絕在這里成了家常便飯。戰爭導致國家的分裂,斯偌文利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馬奇頓宣告獨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不復存在。
1998年-2000年,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的邊境戰爭。
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美國借口南 科索沃問題,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 糾集北約部隊發動對南聯盟的空襲。結果,南聯盟屈服,撤出 科索沃,美國奪得在巴爾乾地區的控制權,俄羅斯進一步被擠壓出該地區。
2001年, 在911恐怖襲擊後美國迅速反應,發動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攻擊,在反塔利班武裝的支持下, 美英盟軍推翻塔利班政權,並成功扶植 阿富汗新政府。 至此,美國在西亞的戰略進一步成功, 直接將 武裝力量 插進 中國及俄羅斯的後院……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盟軍同樣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對 伊拉克的進攻,料想中的伊頑強抵抗沒有出現, 伊拉克軍及撒達母政權迅速瓦解,撒達母時代終結……美國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奪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wmj007整理--------------
二戰以來,世界上發生的戰爭:朝鮮戰爭.
越南戰爭.
中國對越反擊戰.
中印戰爭.
英阿馬島之戰.
兩伊戰爭.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戰爭.
中東的三次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科索沃戰爭
海灣戰爭
印巴戰爭
波黑戰爭
阿富汗反恐戰爭
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
http://hi..com/007cn/blog/item/5d71d7caac132e46f31fe73f.html
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國家。美國的發展史是一部戰略性擴張的歷史,歷史上共有四次較大的戰略性擴張。根據美國官方統計資料,無論是冷戰期間或冷戰後,美國一直對外頻繁使用武力:1798年至1993年期間,美國以武力解決沖突的案例高達234次;冷戰期間美國對外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約有125次。1990年以來,美國以執行聯合國決議、維持和平、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反對侵略以及保護美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各種借口,先後對外出兵達40多次,其中對他國進行強力軍事干預就有10次。
1983年,閃電入侵格瑞那達
1983年10月,美國為維護其在加勒比地區的霸權地位,對格瑞那達發動武裝入侵。戰爭起因是格瑞那達發生了軍事政變,美國以應加勒比國家「緊急要求」和「護僑」為由,出動「快速部署部隊」,採用突然襲擊手段,使用了衛星、精確制導武器和現代化的後勤保障裝備等。而格瑞那達高技術裝備幾乎為零,美軍以很小的代價速戰速決,8天內達到戰略目的。為此,美軍嘗到了軍事高技術的甜頭,更加肆無忌憚地以武力推行其全球戰略。美國的入侵行動,遭到各國人民的譴責。
1989年,乘夜突襲巴拿馬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國政府以「保護美國僑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借口,出動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2.6萬名精銳部隊,趁著夜色對巴拿馬實施代號為「正義事業」行動的突然襲擊,作戰行動在48小時內完成,巴拿馬國防軍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組織有效的抵抗。1990年1月3日,巴軍政府首腦諾列加走出梵蒂岡駐巴使館向美軍投降。「正義事業」行動於1月12日結束。在此次行動中,美軍首次動用了6架F-117A隱形戰斗轟炸機,採用了新的作戰方法,戰斗中僅死亡23人。1990年1月12日至1991年1月,美軍在巴拿馬轉入「促進自由」行動。
1990年,利刃刺向賴比瑞亞
1990年6月3日,美國以賴比瑞亞內戰威脅到本國僑民的安全為借口,宣布實施「利刃」行動,派遣一支由4艘戰艦、27架作戰飛機和2335名作戰人員組成的兩棲作戰軍隊,從地中海駛抵賴比瑞亞附近的海域待命。8月4日,在賴比瑞亞反政府武裝領導人揚言逮捕所有該國境內的外國人後,美海軍陸戰隊從海上和空中侵入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控制了美駐利使館及周圍地區,並開始實施撤僑行動。此次行動一直持續到1991年1月9日,共從賴比瑞亞撤出2600名外國僑民,包括330名美國人。
1992年,武力干涉索馬里
1992年12月4日,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美國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旗號,宣布派遣一支2.8萬人的部隊,參加在索馬里的援助行動。12月底,美軍完成了在索馬里的軍事部署。按照原來計劃,美應於1993年1月底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控制地區,撤出其緊急干預部隊。但是,1993年初,駐索美軍開始多次捲入武裝沖突。6月30日,美軍下令懸賞捉拿索馬里艾迪德派武裝頭目艾迪德。10月3日,美軍士兵與艾迪德派武裝發生沖突,美軍動用了武裝直升機。而艾迪德指揮2000名武裝人員,與兩萬余名維和部隊周旋,共有56名維和部隊士兵和500多名索馬里人在沖突中喪生,其中美軍死亡18人,損失3架武裝直升機和部分軍車。1994年3月21日,美軍從索馬里撤出。
1994年,大兵入侵太子港
1991年9月30日,海地發生軍事政變,民選總統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後逃亡美國。海地軍政府與逃亡總統於1993年7月3日達成協議,要求聯合國派遣軍政人員協助海地恢復秩序,為阿里斯蒂德回國復職做准備。然而海地軍政府並未履約。
1994年6月—7月間,美借海地軍人政府驅逐聯合國民事調查團之機,促使安理會在7月31日通過第940號決議,決定組建以美軍為首的1.5萬人的多國部隊,採取一切手段迫使海地軍政府下台。8月15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對海地軍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並命令美軍部隊准備出兵海地。9月18日,在美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海地軍政府與美國達成了一項協議,規定1.5萬名以美為首的多國部隊從9月19日開始進駐海地,實施「堅持民主」行動。19日,當首批美軍士兵在太子港登陸時,海地軍隊與示威群眾發生了小規模沖突。此後,雙方多次發生武裝沖突。駐海地美軍兵力一度達兩萬人。1995年3月,美軍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任務,1996年4月美軍全部撤出。
1998年,打擊蘇丹和阿富汗
1998年8月20日,美國為了報復恐怖分子對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的炸彈襲擊,分別命令游弋在紅海和阿拉伯海上的作戰艦艇,用「戰斧」巡航導彈同時襲擊蘇丹和阿富汗境內的目標。
美國以導彈報復恐怖活動引起世界關注。普遍認為,用國家恐怖來對付集團或個人恐怖,只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恐怖和混亂。
1994年,「戰斧「導彈掄向波黑
為削弱波黑塞族的軍事實力,迫使其接受美國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北約以保衛薩拉熱窩等聯合國「安全區」為由,動用以美國海空軍為主的北約部隊,於1994年8月30日及9月20日連續兩周出動大批飛機對波黑塞族軍事目標及部分民用設施進行猛烈轟炸。9月10日,美海軍導彈巡洋艦「諾曼底」號向波黑東北部的塞族防空設施發射了13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此次北約用於空襲的飛機約170架,其中美國約87架。行動代號為「審慎力量」。在為期兩周的空襲中,北約飛機共出動約3400架次(其中約850架次執行轟炸任務,投擲各類彈葯1000噸),摧毀塞族56個重要目標。塞族60%—70%的防空設施和作戰指揮設施被摧毀或陷入癱瘓狀態,近30%—40%的彈葯庫被炸毀,2%—5%的重武器遭到破壞。塞族最後被迫接受了北約提出的停止轟炸的條件,從薩拉熱窩周圍撤走了300件重武器,北約僅一架飛機被擊落。
1999年,悍然空襲南聯盟
1999年3月24日—6月9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為了謀求歐亞大陸,特別是巴爾乾地區的戰略控制權,悍然對主權國家南聯盟發動代號為「聯盟力量」的大規模戰略空襲。這是北約自成立50周年以來第一次對防區外、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略戰爭,也實現了其由一個地域性軍事組織向全球性軍事組織的過渡。「聯盟力量」行動是一次高技術空襲作戰,北約運用了新軍事革命的階段性成果,將兵力投送、信息作戰、非線式作戰、精確打擊、防區外打擊、戰區外指揮等概念全面運用於實戰。北約對南境內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民用目標實施了打擊。美國和北約在戰爭中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包括國際上禁用的集束炸彈、貧鈾彈和石墨炸彈等。
2001年,反恐首選阿富汗
「9·11」事件是美國有史以來遭到最大規模、損失最為慘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迅速把矛頭對准中亞的阿富汗,發起了代號為「持久自由」的軍事打擊行動。美對阿軍事打擊於2001年10月7日開始。美及其盟國在阿周邊部署了近8萬人的兵力,其中美軍約5萬餘人,先後動用了5個航母編隊、4個兩棲戒備大隊,以及500多架戰機。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美軍出動作戰飛機5000架次以上,投射炸彈導彈1.2萬多枚,其中60%以上是精確制導彈葯。通過軍事打擊行動,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基本上摧毀了「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網路。阿富汗戰爭是美國以「反恐怖」名義發動的一場戰爭,是一場以空中精確打擊為主要打擊樣式、實力對比懸殊的非對稱戰爭。它揭開了美國新世紀「反恐」系列戰爭的序幕。
2003年,大舉入侵伊拉克
2003年3月21日,在伊拉克南部塞夫萬,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站在一輛裝甲車上從公路旁的薩達姆畫像旁駛過。當日,美軍跨過伊科邊界向伊拉克境內推進。有消息稱,美英已經奪取了伊拉克海灣港口烏姆蓋斯爾,英國士兵已登上巴格達以南的法奧半島……
http://hi..com/007cn/blog/item/1692b9129f3ae8cec2fd782c.html
『叄』 阿富汗戰爭死了多少人
根據數據顯示:阿富汗戰爭美軍至少死亡33877條人命,其中2200名美軍死亡。塔利班死亡人數沒有具體統計,但是這場戰爭導致阿富汗人民200萬人流離失所,一千多萬人生活不穩定,可以說整個國家都處於動盪當中。
第四:阿富汗戰爭讓阿富汗人民飽受戰爭之苦。
雖然阿富汗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這場20年的戰爭讓無數阿富汗人民飽受戰爭之苦。很多阿富汗人民原本平靜地生活被打亂,被迫捲入戰爭中。
總結:通過阿富汗戰爭我們可以看到,現實中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如果我們也想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戰爭中,可想而知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如果不是無數革命先烈的偉大付出,哪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肆』 阿富汗戰爭中傷亡人數的具體數字
我不知道你所說的傷亡是美軍還是阿富汗平民,如果是美軍,那麼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具體數字不是太清楚,受傷美軍不會公布,阿富汗方面應該是約2萬人死亡,傷沒有數字,阿富汗死亡人數是維基網路給出的數字,這一數字還是比較准確的。
『伍』 1.一戰各國死亡人數(一一列舉)
具體如下: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3000
日本:3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戰
『陸』 2001年美國阿富汗戰爭傷亡人數
這家機構網站公布數據顯示,自美英聯軍2001年發起阿富汗戰爭以來,已有2753名外國軍人喪生,其中美軍死亡人數1801人,英軍死亡382人,其他外國駐軍死亡人數為570人。------數據來源新華網國際頻道
『柒』 近幾年國外發生的幾場戰爭傷亡人數等的資料
伊拉克戰爭:在持續9年多的伊拉克戰爭中,4487名美國人死亡,32226名美國人受傷。
伊拉克8000名士兵死亡 ,10-100萬平民死亡,480萬難民
利比亞戰爭:路透社公布的數據是近60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
利比亞過渡委主席賈利勒稱,持續8個月的內亂致使超過2.5萬利比亞人死亡
阿富汗戰爭:聯軍: 1,479人死,包括美國906人、英國224人、加拿大132人、德國39人、
法國 53 人、丹麥27人、澳大利亞11人 超過4,000人受傷
平民傷亡約11,000人至31,000人或更多
據聯合國報告,平民傷亡人數,從2006年的929人,上升至2008年的2000人。
『捌』 求阿富汗戰爭的各國傷亡。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志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2016年7月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放緩美軍在阿富汗的撤軍計劃,將在2017年1月其總統任期結束前在阿保留大約8400名美軍士兵。
2010年5月28日美軍陣亡數字達到1000。據美聯社統計,該月已有32名美軍士兵喪生於阿富汗。
2011年8月6日,22名美軍特種部隊官兵所乘坐的支努干直升機在阿富汗中部瓦爾達克省賽義德阿巴德地區執行清剿塔利班的軍事行動中墜毀,包括機組人員在內,造成38人遇難,遇難者中包含30名美軍官兵以及另外7名阿富汗軍人喪生。
除了22名海豹部隊戰士外,機上美軍還包括空中管制員與機組成員,其中有3名空軍航管人員,1隻軍犬和它的訓練員,以及1位文職通譯和機組員,其他人身份不詳。一名聯軍官員稱,直升機遭一枚肩扛式火箭推進榴彈直接擊中而墜毀。
這起墜機事件是戰爭爆發以來,駐阿富汗國際部隊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事件。先前,死亡人數最多的單日為2005年6月28日,當時,16名海豹突擊隊員和陸軍特種兵混乘的一架直升機在阿富汗東部遭地面火力襲擊墜毀,16人全部死亡。2011年10月7日是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10周年紀念日。美國國防部稱,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上的花費已達3232億美元,平均每天戰爭花費將近1億美元。五角大樓表示,阿富汗戰爭至今已消耗了3232億美元,造成2200名美軍死亡。布朗大學說,戰爭共奪走至少33877條人命。
平民
阿富汗戰爭
據聯合國報告,平民傷亡人數,從2006年的929人,上升至2008年的2000人。[11]
大赦國際調查表明2006年有756名平民死於塔利班的自殺炸彈和路邊炸彈並認為「是為了製造恐懼」。
根據聯合國駐阿富汗援助團的統計:
2007年阿富汗死於暴力襲擊者超過了8000人,其中1523人為平民。死亡平民中630人死於阿富汗政府軍和駐阿外國部隊的誤殺,893人死於塔利班的自殺性爆炸和路邊炸彈等襲擊事件。其餘死者中約6000餘人為塔利班等反美武裝人員。[11]
2008年死於阿富汗暴力襲擊者超過了6000人,其中1988人為平民。死亡平民中828人死於阿富汗政府軍警和駐阿外國部隊的誤殺。1160人死於塔利班製造的暴力襲擊。其他死者中絕大部分為塔利班。但當年由北約醫療機構提供的數據指出,死於北約軍隊襲擊的平民為97人,死於塔利班襲擊的平民為973人。2008年10月24日超過一千名阿富汗人在米塔拉姆上街遊行抗議塔利班的士兵殺死26名青年,塔利班聲稱這些人是阿政府的新兵,但是阿政府官員說他們都是去伊朗找工作的平民。[11]
根據聯合國報道,2009年76%的阿富汗平民傷亡是塔利班造成的。阿富汗人權協會稱塔利班對平民的攻擊是戰爭罪行。聯軍並且聲稱塔利班故意將平民趕進被定為空襲目標的建築以給聯軍製造丑聞。[11]
2012年3月,阿富汗南部發生潘傑瓦伊槍擊案,造成16名阿富汗平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