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名詞解釋:英國工黨
英國工黨成立於1900年2月27日,是英國的主要政黨之一。
英國工人運動興起較早,起初按行業建立了各種工會組織,1868年進一步成立了全國性的統一組織——職工大會(工聯),1900年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員會」並推選出自己的黨選候選人,1906年組織正式改名為工黨。工黨是由工會、合作社組織和社會主義團體聯合組成的,黨員都是通過上述組織集體加入。
1924年以前的英國一直是由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923年大選中保守黨失敗,工黨獲得比自由黨更多的席位。 1924年1月22日工黨領袖麥克唐納組成英國歷史上首屆工黨政府。麥克唐納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內閣成員多數是工人出身。工黨執政期間,對內通過了「惠特利住宅計劃「,增加國家補助金用於住宅建設,還改善了保障制度,增加養老金和失業補助,廢除了保護關稅的原則。在外交上, 1924年2月同蘇聯建立外交關系並簽訂貿易協定。1924年的倫敦會議上麥克唐納從中調停,使法德接受道威斯計劃。工黨政府執行的這些較激進的政策受到保守黨和自由黨的攻擊。他們抓住」坎貝爾案「反對麥克唐納,說他有同情共產主義的嫌疑,麥克唐納被迫於1924年10月辭職,第一屆工黨政府結束。
㈡ 英國工黨的歷史起源
工黨是英國兩大政黨之一。1900年2月由職工大會(即總工會)發起創立,初稱勞工代表委員會,由隸屬於職工大會的工會組織和費邊社、獨立工黨以及社會民主聯盟組成。1906年改稱工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支持政府的戰爭政策,並加入了自由黨的聯合內閣。20世紀初,力量日益增強。1918年2月通過了新黨章,規定除保留原有的集體黨員制度外,還在各選區設立組織以吸收個人黨員。同年6月,通過了由韋伯等起草的綱領性聲明《工黨與新社會秩序》,首次提出要埋葬私有制。1924年1月,在自由黨的支持下首次組閣,並從此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1945年以前,僅於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兩次短期執政。1945年大選至1951年,組織過兩屆內閣。在此期間,發起重新建立社會黨國際。1964~1970年、1974~1979年,先後組織了4屆內閣,這是工黨歷史上執政最長的兩次。1979年、1983年、1987年和1990年4次大選連遭失敗。工黨綱領的傳統理論基礎是費邊社會主義。主張生產資料、分配手段和交換手段的公有制,實行計劃管理,以達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艾德禮工黨政府將此付諸實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但50年代開始,隨著英國經濟的發展,工黨內出現意識形態分歧。右派認為,資本主義已經變了,社會主義應是「增加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而不是以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為目的;反對以新的社會制度代替現存的社會制度,主張在現存制度基礎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50~60年代,這些思想在工黨內占上風。但左派仍堅持國有化,認為沒有國有化就沒有社會主義。60年代初,「新左派」從文化上批判資本主義,認為資產階級文化上的統治使人們處在全面異化的狀態中,因此,必須向資產階級發動全面的文化進攻,對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總體改造。這對70年代後再次活躍起來的工黨左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者據此提出國有化還應該加上工業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對工黨傳統的社會主義進行了補充。1990年5月工黨提出新的施政大綱,充實了1989年年會通過的調整政策,放棄了老式國有化政策。主張政府必須負責解決教育、培訓、運輸、通信等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社會分配先考慮「創造財富的人」,發展高技術經濟,鼓勵發明創造。在防務政策上,放棄了單方面核裁軍的立場,主張用英國的核武器作為核裁軍談判的籌碼,爭取在2000年消除所有核武器。
工黨的組織由領袖、議會黨團、議會外組織和總部組成。在野時每年選舉領袖,並設副領袖;執政時可不改選,也不設副職。議會黨團由下院全體工黨議員組成。每屆議會開始即選舉領袖、副領袖和總督導員。在野時,由領袖、副領袖、下院議會黨團主席、上院工黨領袖、兩院總督導員以及工黨議員代表等組成議會委員會,領導議會黨團活動。執政時,則由工黨內閣代替,另設聯絡委員會與後座議員保持聯系。在議會外,全國代表大會(工黨年會)是工黨的最高權力機構。下設全國執行委員會、區域會議、選區組織和全國勞工理事會。工黨總部是行政機構。黨員600餘萬人,90%以上為工會集體黨員,也有部分知識分子,中小資本家,職工大會系該黨主要支柱。領袖托尼·布萊爾(1994年起)。
㈢ 英國工黨何時出現
英國工黨成立於1900年2月27日,是英國的主要政黨之一。
英國工人運動興起較早,起初按行業建立了各種工會組織,1868年進一步成立了全國性的統一組織——職工大會(工聯),1900年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員會」並推選出自己的黨選候選人,1906年組織正式改名為工黨。工黨是由工會、合作社組織和社會主義團體聯合組成的,黨員都是通過上述組織集體加入。
http://ke..com/view/70064.htm
㈣ 關於英國工黨的一些歷史,以及他們的成員是如何選拔的,重點是後一個問題
首頁 | 文學 | 典籍 | 影視 | 音樂 | 科技 | 人物 | 原創 | 文摘 | 維基文化 | 綜合參考
開放、中立,源自維基網路
Personal tools用戶登錄 維庫歡迎您的加入,請自由編輯本網站的任何條目,補充內容或修正錯誤。
您的分享和貢獻將是對其它維基人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
英國工黨
維庫,知識與思想的自由文庫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英國工黨成立於1906年2月15日,是英國的主要政黨之一。
英國工人運動興起較早,起初按行業建立了各種工會組織,1868年進一步成立了全國性的統一組織——職工大會(工聯),1900年又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員會」,並在1906年改名為工黨。工黨是由工會、合作社組織和社會主義團體聯合組成的,黨員都是通過上述組織集體加入。
1924年以前的英國一直是由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923年大選中保守黨失敗,工黨獲得比自由黨更多的席位。 1924年1月22日工黨領袖麥克唐納組成英國歷史上首屆工黨政府。麥克唐納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內閣成員多數是工人出身。工黨執政期間,對內通過了「惠特利住宅計劃「,增加國家補助金用於住宅建設,還改善了保障制度,增加養老金和失業補助,廢除了保護關稅的原則。在外交上, 1924年2月同蘇聯建立外交關系並簽訂貿易協定。1924年的倫敦會議上麥克唐納從中調停,使法德接受道威斯計劃。工黨政府執行的這些較激進的政策受到保守黨和自由黨的攻擊。他們抓住」坎貝爾案「反對麥克唐納,說他有同情共產主義的嫌疑,麥克唐納被迫於1924年10月辭職,第一屆工黨政府結束。
㈤ 英國工黨在_____年之後成為兩大政黨之一。
英國工黨成立於1906年2月15日,是英國的主要政黨之一。英國工人運動興起較早,起初按照行業建立了各種工會組織,1868年進一步成立了全國性的統一組織職工大會(工聯),1900年又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員會」,並在1906年改名為工黨。目前工黨有大約40萬成員,其中90%以上的成員為工會集體黨員,其餘是知識分子、中小資本家。
1924年以前的英國一直是由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923年大選中保守黨失敗,工黨獲得比自由黨更多的席位。1924年1月,工黨領袖麥克唐納組成英國歷史上首屆工黨政府,內閣成員多數是工人出身。此後,工黨逐漸取代自由黨,成為英國兩大政黨之一。
㈥ 1900到1945期間工黨在英國議會中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英國工黨成立於1900年。工黨綱領的傳統理論基礎是費邊社會主義,主張生產資料、分配手段和交換手段的公有制,實行計劃管理,以達到公平分配。這些主張顯然有利於工人群眾。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工黨支持政府的戰爭政策,並加入了自由黨的聯合內閣。戰後工人群眾的覺醒和崛起,使工黨有了更大的社會基礎。當然在1945前,工黨僅有兩次短期執政,說崛起還為時過早。
㈦ 什麼是英國工黨
英國政黨之一。1900年2月由職工大會(即總工會)發起創立,初稱勞工代表委員會,由隸屬於職工大會組織和費邊社、獨立工黨以及社會民主聯盟組成。1906年改稱工黨。1924年後與保守黨輪流執政。工黨綱領的傳統理論基礎是費邊社會主義,主張生產資料、分配手段和交換手段的公有制,實現計劃管制,以達到公平分配。艾德禮工黨政府將此付諸實施。並於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國家。50年代開始,工黨內部出現左派和右派的意識形態分歧,右派思想一度占上風,主張在現存資本主義制度下追求更高的完善。70年代後,左派提出國有化應加上工業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對工黨傳統的社會主義進行了補充。工黨的組織由領袖、議會黨團、議會外組織和總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