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何時廢除奴隸制
3月25日是英國廢除奴隸貿易200周年。英國政府正在積極籌備紀念活動,讓民眾有機會對這段歷史感到「羞恥」並「以古鑒今」。然而,奴隸制在英國並沒有成為「過去」。2月26日,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和國際反奴隸組織(Anti-Slavery International)公布了一份長達79頁的名為《英國當代奴隸制》的報告,揭示了今日英國仍然存在大量「隱性奴隸」,這些人被犯罪集團和人口販子控制,像奴隸一般被迫工作。
為此,《新民周刊》越洋采訪了該報告第一作者、英國赫爾大學韋爾伯福斯奴隸和解放研究學院的加里·克雷格(Gary Craig)教授。克雷格表示,奴隸制在全球化的今天普遍存在,「事實上,鑒於交通和管理成本,現在買一個奴隸比200年前更便宜」。
從未消失的制度
現代人對奴隸制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數世紀以前。馬克思曾說,「當我們把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轉向殖民地時,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虛偽及其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那是西方殖民主義對非洲人民進行侵略與掠奪的時代,而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是使黑奴貿易逐漸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因為工業資本迫切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龐大的自由僱傭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外市場。
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黑奴貿易的大國。1787年,英國成立了「廢除非洲奴隸貿易協會」,又稱「倫敦協會」,領導這個協會的是多年從事廢奴主義運動的英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格倫維爾·夏普(Granville Sharp)。從此,廢奴運動開始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起來。
1807年,英國議員威廉·韋爾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領導反奴隸運動,導致這一年《廢除販奴貿易法》(Abortion of the Slave Trade Act)的誕生。「然而奴隸制仍在繼續。」克雷格告訴《新民周刊》記者,英國政府又在1833年通過了《廢除奴隸法案》(Slavery Abortion Act),仍沒有完全終結這一骯臟的制度。也就是說,200年來,奴隸制從未在英國銷聲匿跡。
「今日的英國存在奴隸……只不過這些奴隸被『隱藏』起來了。」國際反奴隸組織的負責人艾丹·麥克奎德(Aidan McQuade)在報告發表後第二天再次確認了這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克雷格教授向本刊記者表示,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現在也存在奴隸制,是因為在過去150年間,奴隸制的許多性質已經改變,「尤其在過去20年中,市場全球化和各種人才穿越國界工作,使奴隸市場發生重大變化。」
在《英國當代奴隸制》中,「當代奴隸制」包括世襲奴隸(如在非洲馬里和茅利塔尼亞)、沒有人身自由的勞工(被強迫勞動的人)、農奴、被債務控制的人(僱主也是債主,導致債務人難以獲得自由,在南亞地區較為嚴重)、性奴(被強迫賣淫者)、童工和被迫加入武裝沖突的人。當代奴隸制體現在三個方面:嚴重的經濟剝削、人權缺失和非法控制。
在英國,「奴隸」主要是強迫勞動力、被債務控制的人、性奴和童工。麥克奎德說,這些人受強迫或欺騙而進行工作,薪資微薄甚至沒有任何收入,「僱主」通常通過精神、肉體的虐待或威脅來控制他們。
《英國當代奴隸制》認為,最後一點很重要,因為很多「僱主」並沒有真正施暴,只是採取一種威嚇形式,如沒收「奴隸」的身份文件,但這足以起到控製作用。
現代奴隸「比狗都不如」
近幾年最著名的英國「奴隸」事件,莫過於莫克姆灣海灘拾貝慘案。2004年2月,21名中國人在英國西北部蘭開夏郡莫克姆灣海灘拾貝時淹死,2人失蹤。遇難者都是非法移民,生活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2006年3月兩名中國籍主犯被判有罪,法院裁定將兩人遣返回國。《英國當代奴隸制》中,麥克奎德和克雷格教授都提到了這一案例。因為此事發生後,英國政府於2005年4月1日設立了「僱主許可機構」(Gangmasters Licensing Authority)。「但這個機構的信息量不夠,不足以處理問題。」克雷格教授對記者說,目前大概有1萬個僱主在這個機構登記,雖然大多是合法經營,但對於其中的「違法者」,「僱主許可機構」並不能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
《英國當代奴隸制》提供了不少案例,一些就是在「僱主許可機構」成立後發生的。考慮到這些人的安全,報告沒有提供他們的真實姓名。
2004年5月1日,30位波蘭人開始到英國西南部的埃克塞特(Exeter)工作。他們不懂英文,不清楚自己的薪資待遇和老闆的名字。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工廠包裝雞肉,產品運到鄰近城市的一家超市。事實上,他們並不是這家食品加工廠直接聘用的,而是通過一連串的中介機構。
在波蘭時,這批人只知道自己會在靠近南安普敦的地方工作,中介公司許諾每小時最低工資4.5英鎊(約合67.5元人民幣),每周食宿費只需支付25英鎊(約合375元)。然而,這些人在英國的第一周並沒有得到工作,自然也沒薪水,但他們每人卻要支付40英鎊(約合600元)的食宿費,即便睡在廚房和起居室的地上。
然後,他們突然被連夜送到埃克塞特。每周薪水被自動扣除40英鎊食宿費,幾個人共用一個國家保險號碼,簽的勞動合同沒有波蘭語翻譯。他們每周40小時的薪水115英鎊(約合1725元),每小時不到2.88英鎊(約合43.1元),但拿到手的更少,因為每次發薪水時都會毫無理由地被扣15英鎊(約合225元)。許多人沒有在英國內政部登記,因為付不起50英鎊(約合750元)登記費。因此,他們害怕被趕出工廠或是遇到警察。
他們住的宿舍沒有傢具,垃圾堆積如山,味道難聞。20個波蘭人擠在三四間小房間里,另外10人住在鄰近的小房子里。他們只能睡在骯臟的床墊上,每天由小貨車載到工作地點,從下午2點開始工作到10點。僱主威脅他們,如果告訴別人自己在這里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就會被解僱,並扣2周薪水。他們還被要求隨時保持安靜,不要成群外出,以免引來警察。後來在英國當地工會的幫助下,這批波蘭人才結束「被奴役」的生活。
一對20出頭的東歐夫婦,交給中介250英鎊(約合人民幣3750元)後來到英國約克郡東區打工。他們被中介安排的住所是只有2間房間的小屋,牆壁被打通後成為集體宿舍。這對東歐夫婦和另外8個男人擠在一起,沒有一點隱私。他們每人每月房租是200英鎊(約合3000元),而工作的薪水卻總是被拖欠。這對夫婦在宿舍被盜200英鎊,但僱主威脅他們不能報警,兩人最後無奈地離開了這塊傷心地。
波蘭工人和東歐夫婦的不幸遭遇發生在「僱主許可機構」成立前,而以下發生的故事仍在繼續,由此可見,「奴隸」現狀並沒有因為這個機構的成立而改善多少。
一個20多歲的拉脫維亞母親,出了100英鎊(約合1500元)「中介費」後到英國打工。她抵達英格蘭東部的赫爾後,被中介機構收了護照,對方騙她是要送護照到英國內政部登記。4個月後,她仍然沒有拿回自己的護照。由於沒有護照,她無法離開這個機構,不得不每天在工廠做工16小時,若拒絕就會丟了工作,露宿街頭。她從未有加班費,卻經常莫名其妙被扣「手續費」和「交通費」。她還不得不和2個男人住一間房間,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她英語糟糕,沒什麼朋友,不知這樣的噩夢還會持續多久。
兩個20多歲的越南青年支付給在越南的中介機構1.8萬英鎊(約合27萬元)後到英國的酒店打工。他們抵達英國後獲得工作許可,至少每小時應有4.95英鎊(約合74.25元)報酬。但他們在英國被中介機構沒收了護照,在酒店工作2個月卻分文未得,只得到免費食物而已。為此,他們試圖在這家酒店罷工抗議,但他們在越南的家庭立刻受到威脅。現在,他們不敢找駐英越南使館幫忙。只是對外透露自己的遭遇,告誡想到發達國家合法打工的人們不要走他們的老路。
一個20多歲的伊朗小伙5年前來到英國尋求避難。政府准許他在這里工作。他擁有伊朗和英國的電工上崗證,但由於沒有護照而無法做穩定工作,也當不了電工。他每一份工作不超過一周,存不下什麼錢。這些年他找了7個中介機構,對方介紹的都是最低工資的臨時工,而且沒有幫他解決護照問題。對此,這個伊朗小伙氣憤地說:「我在這里什麼都不是。即便是狗,在這個國家也有身份。我比狗都不如。我希望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需要「政治聚光」
《英國當代奴隸制》是由英國約瑟夫·朗特里基金會(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贊助的命題研究,因此以探討英國目前的奴隸問題為主。但報告在一開始就強調「當代奴隸制在全世界無處不在」。
據國際勞工組織的保守估計,全球范圍內的「奴隸」產業,年收益高達320億美元(約合2480億人民幣)。目前全世界至少存在1230萬名「奴隸」,其中至少有36萬人生活在工業國家,他們中的2/3是被迫勞動的外籍勞工。「當代奴隸制」最嚴重的是東南亞、拉美、美國、非洲和歐洲部分地區。至於那些被迫勞動的外籍勞工,43%進入性產業、32%進入勞務市場、25%兩者兼有。
《英國當代奴隸制》認為,如今的奴隸制由政治、社會和經濟利益引發。全球性的人口移動提供了大量「奴隸」。最顯著的是歐美國家的非法移民問題。2003年,歐盟有3450萬非法移民,這個數字每年至少以40萬的速度增加。2006年美國國務院的報告指出,美國每年有60萬-80萬人被販賣到美國,其中八成是女性,一半是未成年人。而在當代奴隸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從事賣淫和強迫勞動為目標的人口販賣。至於英國,它現在不僅是「奴隸」接受國,也是中轉地。粗略估算,在過去10年間,大約有1萬名婦女和三四千名兒童被送到英國當性奴,這些人主要來自東歐、非洲、南美和亞洲。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奴隸」是通過合法途徑進入英國的,他們往往持有工作簽證。但由於這些人不了解自己在英國所擁有的權利,語言不通,而淪為「奴隸」。對此,報告的解釋是:英國是歐洲最靈活的勞工市場之一,工作時間、錄用和解聘制度比較彈性,對於合同簽訂時間長短和薪資多少沒有硬性規定。因此在英國,建築、農業、清潔和家政成了外籍勞工的「天下」,這些領域也最容易發生剝削現象。僱主更願意聘用外籍臨時工,薪資低廉且可隨意開除。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勞工被當作商品一般對待。許多僱主威脅外籍勞工,若不符合要求就會撤消工作許可。
英國公共服務業工會(UNISON)在《國際勞工移民》(2006)報告中指出,外籍勞工對於英國的經濟十分重要。但政府沒有給予這些人應有的保護。「英國警方和內政部都承認奴隸制的存在,但由於政府內部對於『入境外籍人士』所持的態度不同,導致奴隸制問題始終處於英國政治舞台的聚光燈之外。」麥克奎德說,英國政客雖然口頭上抨擊「奴隸制」,但現有的司法和政治框架卻無法進行持續、有效地打擊行動。政府至今都沒有簽署歐洲議會的《反對人口販賣活動公約》。30多個歐洲國家已經簽署這一公約。
克雷格教授也認為,英國政府雖然簽署了一些有關人權的國際條約,也建立一個針對人口販賣的機構,但由於政府及其相關機構(如移民局、警察局等)仍把非法移民視作「罪犯」,而不是受害者。因此,即便這些非法移民成為「奴隸」,他們也不願和警方合作,害怕會被移民局遣返回國。如果揭發「僱主」和「中介」的罪行,在得不到政府的任何保護情況下,他們還可能遭到襲擊或被再次販賣。
「政府還沒有顯現足夠的政治意願或運用足夠的資源來面對這一問題。」克雷格教授最後表示,「我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引發一次打擊奴隸制的熱潮,迫使政府改變政策和改善相關服務。這需要得到各種組織和其他國家(奴隸提供國)的合作。」
『貳』 為什麼說奴隸貿易的廢止正如它的發生一樣,是資本主義發展說決定的
因為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把非洲作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奴隸貿易隨之廢止。 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奴隸貿易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工業革命後,工業資本主義需要廉價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 ------------------------------------------------------------------ 這個題的答案:(1)起因:西方殖民者對殖民地土著居民大肆屠戮,造成殖民地勞動力缺乏,以及奴隸貿易的巨額利潤驅使。(2)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把非洲作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奴隸貿易隨之廢止。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奴隸貿易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工業革命後,工業資本主義需要廉價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 (3)適合。非洲的原始狀態被破壞了。非洲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非洲也發展了資本主義經濟。
『叄』 為什麼奴隸貿易被逐漸廢止
從15世紀40年代開始,葡萄牙殖民者就在西非沿岸獵取黑人,瘋狂的奴隸貿易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下半葉逐漸走向衰落,到19世紀70年代大體廢止。
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成本的上升,奴隸的反抗,以及奴隸不好抓了等等
關鍵原因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奴隸這種生產方式以及無利可圖。奴隸較為適合大種植園,等低技能的工作方式。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需要「自由的勞動力」 。同時由於西方的勞動力也不是那麼短缺了(由於圈地運動農民破產等 原因),也導致了奴隸貿易不在盛行
同時也要注意蒸汽機的發明和普及對彌補勞動力不足的重要作用
『肆』 如何理解19世紀英國成為了歐洲大陸最早,最積極提出廢除奴隸貿易的國家
咳咳~本人已經n久沒碰歷史書了~就粗略說下原因~如有不對的地方懇請指出~~~
英國在之前的奴隸貿易中已經獲得了雄厚的原始積累~可以用這些原始積累來開廠生產產品了~而且開廠的利潤比起那奴隸貿易更為可觀~而大量的產品急需有個穩定的海外市場(國內市場已不足以滿足那龐大的產品銷量)和原料地~由於奴隸貿易破壞了海外市場的穩定性和極大地減少當地人口(也就會影響到當地原料的產出)~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開展深入~作為工業革命最先發生的英國急需廢除奴隸貿易~所以英國成為廢除奴隸的先行者和倡導者~
『伍』 英國奴隸貿易如何結束
販賣黑人奴隸是近代史上歐洲殖民者犯下的血腥罪行。從15世紀40年代開始,葡萄牙殖民者就在西非沿岸獵取黑人,或販回歐洲,替封建大地主服役種田,或利用黑人奴隸的廉價勞動力,在聖多美、馬德拉、維德角等大西洋島嶼上開辦種植園,生產出口作物。16世紀早期,歐洲殖民者又把黑人奴隸運往美洲販賣,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大肆劫掠黑人賣到美洲。400年間,從非洲運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萬人,死於獵奴戰爭和販運途中的黑人,約為此數的5倍,總計非洲喪失的精壯人口不下1億。瘋狂的奴隸貿易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下半葉逐漸走向衰落,到19世紀70年代大體廢止。
奴隸貿易廢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非洲人民和美洲黑人奴隸不屈不撓的斗爭,大大地打擊了奴隸貿易。這是奴隸貿易廢止的根本原因。
從殖民者販賣黑人的那一天起,非洲人民就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非洲大陸上,他們舉起長矛,拿起弓箭和石塊,迎頭痛擊殖民侵略者,狠狠打擊「捕奴隊」。在沿海殖民據點的黑牢里,黑人秘密組織暴動,組織越獄。現在已見於文字記載的,在18世紀就發生過15次黑人起義。在大西洋航行的販奴船上,盡管奴隸販子全副武裝,嚴加防範,黑人還是不斷地掀起反抗斗爭。據不完全統計,1700年到1845年,僅在英美販奴船上就發生了55次黑人暴動。
到達美洲後的黑人奴隸,為反抗野蠻的奴隸制度,爭取自身解放,也不斷舉行起義。僅在美國,從1819年後的40多年中,大規模的奴隸起義至少有250次。這些斗爭,從根本上打擊了奴隸貿易。
第二,從18世紀後期開始,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改變了對殖民地的剝削方式,要求把非洲變為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到19世紀上半期,工業革命擴展到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適應工業革命後生產力飛速發展的需要,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把包括非洲在內的海外殖民地變成工業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甚至是資本輸出的場所。他們認識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進行奴役,既無風險,又可得到遠遠超過從奴隸貿易中獲得的利潤。因此,西方資本家漸漸地對奴隸貿易失去了興趣。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歐文考察東非後,竭力主張廢除奴隸貿易,就地利用當地資源,他說:「這些新的資源將為我國的企業和工業開放。」
其實,早在1787年,英國人就把300多名黑人和76名白人婦女和兒童送到獅子山的聖喬治灣,購買土地,安頓移民,建立了格蘭維爾鎮。1808年,英國將獅子山變成了直轄殖民地。美國也仿效英國,1822年在梅思臘多角購買一塊土地,把從奴隸制度下解放出來的黑人送到這里,建立居民點,後來稱為蒙羅維亞,並在此附近陸續建立了埃迪納、馬歇爾、布坎南、格林維爾、錫諾、馬里蘭等移民區。1824年這個新的殖民地被稱為賴比瑞亞。到19世紀晚期,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歐洲殖民國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短短十幾年,他們幾乎侵佔了整個非洲。
第三,海地革命、拉美獨立戰爭的勝利,特別是美國內戰北方的獲勝,使奴隸貿易的規模大大縮小。
1791年,法屬海地殖民地爆發起義,杜桑·盧維杜爾領導海地人民廢除了奴隸制。1804年,海地贏得了獨立。19世紀早期,拉丁美洲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經過艱苦鬥爭,到1826年,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基本都已獨立,這導致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頒布了廢除或限制奴隸制的法令,沉重打擊了奴隸貿易。1861年到1865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南方奴隸主遭到失敗,奴隸制度被廢除,種植園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隨後,奴隸貿易逐步停止下來。
『陸』 黑奴貿易是什麼時候被禁止的
1889-1890年的布魯塞爾會議通過了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總決議書,標志著黑人奴隸貿易在世界范圍內基本結束。
英國: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大國。1787年,在英國成立了「廢除非洲奴隸貿易協會」,又稱「倫敦協會」,領導這個協會的是多年從事廢奴主義運動的英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格倫維爾·夏普(Granville Sharp)。從此,廢奴運動開始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起來。1806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令,禁止英國奴隸販子把奴隸運到外國殖民地和美洲各國;還禁止從英國的港口發出外國的奴隸船。同年6月10日和14日,議會兩院又分別通過了一項廢除非洲黑人奴隸貿易的法令。這項法令宣布:「英國國王陛下決定,從1807年1月1日起,絕對禁止非洲奴隸貿易,絕對禁止以任何其他方式買賣、交換與運輸奴隸和那些准備在非洲海岸或非洲任何地區出售、運輸或作為奴隸使用的人,絕對禁止把上述人輸進和輸出非洲,上述活動均宣布為非法。」這樣,英國禁止了黑奴貿易。
2.美國:從18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反對奴隸制和黑人奴隸貿易的團體。1807年美國議會通過了一項從1808年1月1日起禁止把奴隸輸入美國國土的法令。但美國在頒布禁止黑奴貿易法令後,始終沒有認真執行;同時由於南方存在著巨大的奴隸市場,奴隸走私貿易十分猖獗。黑人奴隸貿易真正禁止是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後。
3.法國:1788年,法國在孔多塞侯爵領導下建立了廢奴主義團體「黑人之友」。1794年2月4日,雅各賓黨人宣布在法國所有的殖民地禁止黑人奴隸貿易和無償地解放奴隸,但該法令幾乎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這時大多數法屬西印度殖民地已被英國佔領。後來,拿破崙恢復了法國殖民地的黑奴貿易和奴隸制。拿破崙在「百日王朝」時,為贏得社會輿論,廢除了黑奴貿易。拿破崙失敗後,法國和英國簽訂了協議,英國同意法國在五年之內還可繼續從非洲輸出奴隸,法國則支持英國在維也納會議上提出的禁止黑奴貿易的建議。在1831年11月30日路易·菲利浦政府又同英國簽訂了一個條約,禁止法國國民從事黑奴貿易和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黑奴貿易。但法國政府在1843年拒絕了這一條約,在「自由勞工移民」的名義下恢復了黑奴貿易。直至1861年才結束黑奴貿易。
4.其他國家:丹麥早在1803年廢除了在自己領地里的黑奴貿易。1813年瑞典禁止販賣非洲人。1814年荷蘭禁止黑奴貿易。1815年葡萄牙在獲得英國75萬英鎊補償費的前提下,禁止自己的臣民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區從事黑奴貿易,1842年又禁止赤道以南的黑奴貿易。1817年西班牙獲得英國40萬英鎊補償費後,禁止自己的臣民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區從事黑奴貿易,1835年在英國的壓力下,又禁止赤道以南的黑奴貿易。1837年墨西哥也廢除了奴隸制。1839年,烏拉圭和智利都在黑奴貿易可疑檢查權條約上簽字,海地也禁止了黑奴貿易。
西方各國雖先後宣布禁止黑奴貿易,但黑奴走私貿易幾乎又持續了近一個世紀。黑奴貿易明顯衰退下去是19世紀60年代後,其原因主要是美國南北戰爭後結束了本國的奴隸制度,古巴和巴西也相繼廢除了奴隸制度。1889-1890年的布魯塞爾會議通過了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總決議書,標志著黑人奴隸貿易在世界范圍內基本結束。
黑人奴隸貿易結束的原因是:第一,進入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後,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逐漸與黑人奴隸貿易發生矛盾,使黑人奴隸貿易日益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第二,黑人的反抗斗爭,特別是海地革命和拉美獨立革命,動搖了黑人奴隸貿易的基礎,加速了它的衰亡。第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都譴責和批判過黑人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受其影響,社會各階層中要求廢除黑奴貿易和奴隸制的呼聲不斷高漲,這給黑奴貿易以有力沖擊。第四,英國同黑人奴隸貿易展開長期徹底的斗爭,頒布了一系列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法令,對黑人奴隸貿易國家發動了一系列的攻擊,強迫其他國家簽署更為有效的禁止黑奴貿易的條約,加速了黑人奴隸貿易的結束。
『柒』 19世紀初期英國禁止奴隸貿易的原因
有老美這前車之鑒唄
『捌』 19世紀,黑奴貿易衰落的主要原因
黑奴貿易的衰落是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存在著深刻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根源。
第一,進入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後,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逐漸與奴隸貿易
發生矛盾,因此,奴隸貿易日益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
18 世紀60 年代,英國率先進入工業革命。19 世紀初,美法等國也相繼
開始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從工場手工業到工廠制大機器生產的飛躍,
使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速度。為此,工業資本迫切需要
與之相適應的龐大的自由僱傭勞動大軍和廣闊的國外市場。然而,奴隸勞動
力缺乏人身自由,其行動完全受奴隸主的控制與支配,因此奴隸貿易和奴隸
制的繼續存在勢必直接妨礙自由僱傭勞動大軍的形成。此外,奴隸由於失去
自由,不但缺乏生產積極性,而且經常破壞工具、搗毀機器,因而生產效率
極其低下。早在1776 年,亞當·斯密就指出,僱傭勞動比奴隸勞動的價格更
為低廉。他舉例說,耕作同樣的土地,奴隸勞動的費用比僱傭勞動高五倍。
歷史的發展證實了他的說法。至18 世紀末,加勒比海英國的蔗糖種植園已明
顯表現出劣勢,奴隸製糖業日益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包袱。
奴隸貿易的存在也給開發非洲帶來難題。非洲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是
西方理想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奴隸貿易把大量非洲勞動力強行販運海
外,造成非洲人口凋零。因此,只有廢除奴隸貿易,才能就地利用非洲勞動
力,開發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才能使非洲成為穩定的商品銷售市場。18 世
紀後期,從非洲輸出一船棕櫚油的利潤已大大高於販運一船奴隸。這一事實
說明,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作用下,西方工業資本已愈來愈重視對非
洲資源的開發。相比之下,奴隸貿易已呈現出敗落的勢頭。
第二,黑人的反抗斗爭動搖了奴隸貿易的基礎,加速了它的衰亡。
非洲人民的反抗斗爭貫穿於奴隸貿易的全過程。在非洲本土,酷愛自由
的非洲各族人民不甘淪為奴隸,他們不畏強暴,堅持斗爭,狠狠打擊了奴隸
販子的活動。在販奴途中,奴隸暴動屢見不鮮(參見本卷第一章)。在美洲
等西方殖民地,非洲黑奴不堪忍受種植園奴隸主的虐待和摧殘,經常採用怠
工、破壞工具、逃亡和起義等方式進行斗爭。在加勒比海地區、巴西和美國
三大蓄奴區,都曾先後爆發過大規模的黑奴起義。1791 年的海地革命更把黑
奴斗爭推向高潮。黑奴們在杜桑·盧維杜爾領導下,先後擊敗法國和西班牙
殖民軍,於1801 年6 月宣布海地獨立。新生的黑人共和國頒布憲法,廢除奴
隸制,解放了全部黑奴,海地革命是黑奴斗爭的光輝典範,是第一次成功廢
除種植園奴隸制的偉大革命。在海地革命鼓舞下,拉丁美洲各地相繼爆發規
模宏大的獨立戰爭,矛頭直指殖民主義、封建制度和種植園奴隸制。獨立戰
爭勝利後,拉美不少國家先後頒布了廢除和限制奴隸制的法令。
第三,西方各國廢奴運動的興起,給奴隸貿易和奴隸制以有力的沖擊。
對於奴隸貿易及種植園奴隸制,西方有識之士早就發出過反對的呼聲。
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都譴責和批判過奴隸貿易
和奴隸制。18 世紀後半期,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而引起的政治、經濟形
勢的變遷,隨著奴隸貿易和奴隸制的罪惡日益為人們所認識,社會各階層中
要求廢除奴隸貿易和奴隸制的呼聲不斷高漲。1772 年,英國廢奴主義者經過
斗爭,在對詹姆斯·薩默塞特案件的審理中,迫使英國最高法院宣布在國內
廢除奴隸制。這一勝利極大鼓舞了西方各國廢奴主義者,進一步推動了廢奴
運動的高漲,同時也揭開了世界范圍內禁止奴隸貿易運動的序幕。18 世紀70
—80 年代,廢奴主義者紛紛成立專門的組織,如英國的廢除非洲奴隸貿易協
會,法國的「黑人之友」等。美國廢奴主義者早在1775 年就在費城成立了第
一個地方性的廢奴主義者團體,1794 年召開了全國性的廢奴主義者代表大
會。西方各國廢奴主義者及其組織積極活動,舉行群眾集會,發表鼓動演講,
出版報刊,撰寫專著、文章,猛烈抨擊罪惡的奴隸貿易和奴隸制,促進了廢
奴運動的廣泛開展。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給方興未艾的廢奴運動輸入了新的活力。獨
立宣言和人權宣言中關於「人人生而平等」、「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
終是自由平等的」思想,在革命勝利的歡呼聲中廣為傳播,為廢奴運動提供
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應當指出,參加廢奴運動的成份比較復雜,有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團
體,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代表,也有廣大基層勞動群眾。各種政治勢力
反對奴隸貿易和奴隸制的動機也不盡一致,有的從宗教立場出發,批判其反
宗教的野蠻性;有的抨擊其反人道主義的罪惡;工業資產階級企圖把廢奴運
動納入與商業資產階級爭奪殖民政策主導權的軌道;而廣大勞動群眾則把廢
奴運動視作反資本壓迫的斗爭。盡管如此,廢奴主義者都把鏟除奴隸貿易及
奴隸製作為斗爭目標,他們的斗爭有力沖擊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因此廢奴
運動具有積極的意義。
總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是奴隸貿易由興變衰的根本原因,而黑奴的反
抗斗爭和廢奴運動的高漲則直接加速了奴隸貿易的消亡。在這些因素的制約
下,西方各國提出禁止奴隸貿易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玖』 結合材料一材料二,說明歐洲人為什麼要參與販賣黑人奴隸 結合材料三,說明英國停止奴隸貿易的原因是什麼
你好。
1.歐洲人要參與販賣黑人奴隸的原因:販賣黑奴可以獲取巨額財富,美洲缺乏勞動力。
2.英國停止奴隸貿易的原因是工業革命後把黑人留在非洲生產原材料,准備商品傾銷的市場。
『拾』 英國廢除奴隸貿易說明了什麼呢
英國紀念廢除奴隸貿易200周年
3月25日是英國廢除奴隸貿易200周年。英國在反對奴隸貿易的先驅威伯福斯的家鄉舉行了紀念儀式。
到18世紀末期,廢奴主義已經發展成為一場旗幟鮮明的運動。這場運動由一些具有獻身精神的新教基督徒率領,走在最前面的是英國議員威伯福斯。
非洲的迦納曾經是奴隸貿易的中心,非洲的政治領導人和英國內閣的首位黑人女部長阿莫斯將同迦納的奴隸後代一起舉行紀念儀式。阿莫斯本人也是奴隸後代。
在這次儀式上將播放英國首相布萊爾的錄音講話。
與此同時,牙買加也為當年被謀殺或者勞累致死的奴隸舉行紀念儀式。
從15世紀到19世紀,估計約有1200萬非洲人被強迫押上歐洲的奴隸貿易船,運到南北美洲,販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