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bbc是什麼
BBC電視台介紹
BBC電視台不登廣告,經費從英國觀眾中籌集
看電視得交許可費
電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英國,人們看電視之前必須先購買電視機許可證。
根據電視機許可證管理公司的最新通知,一台彩色電視機的許可證費用為每年109英鎊(100英鎊約合人民幣1180元),黑白電視機為36.5英鎊。除了75歲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費待遇,盲人享有半價優惠之外,其他人都要全額照付。通知再三重申,看電視但不購買許可證屬於違法行為,一經發現,輕則警告,重則罰款1000英鎊,甚至還有可能將違法者告上法庭。
BBC拒絕廣告贊助,依靠公眾籌集發展基金
英國的電視機許可證制度由來已久��撬嬗⒐�悴ス�荊˙BC)的創立而產生的。BBC作為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由英王室特許設立,並委派官員特別管理。它的立足點是為公眾提供那些能夠體現英國主流文化及大眾利益的公益節目。為保持這一本色不受任何商業利益的驅使和控制,BBC在全國的兩個電視台———BBC1和BBC2都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廣告和商業贊助。所以BBC的發展基金除了政府撥款外,主要靠公眾集資。這筆費用被稱作電視機許可證費。收費標准由政府下屬的文化傳媒部制定。根據目前制定的標准推算,BBC每年可以從公眾手中獲得約14億英鎊的款項。為確保這筆巨資順利到位,BBC特別委派了一家代理公司———TVLICENCING(以下簡稱TL公司),負責管理和處理英國每家每戶每台電視機的交費情況,對新住戶發出收費通知,對逃避交費者提出警告,必要時還得上門催查。
人機雙重跟蹤,搜尋漏網之魚
TL總部雖然只有1200名雇員,但辦事效率相當高。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從愛
丁堡搬到倫敦不久,接到的第一封信便是TL公司寄來的電視機許可證收費通知。原來,TL電腦中心的資料庫中存儲有全英國2600萬個家庭的詳細地址。工作人員每天根據掌握的住戶及交費情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更新。另外,在政府的首肯下,TL工作人員還有機會進入全英國民保險系統資料庫,直接獲得每個人的保密資料。除此之外,TL公司對國內每台電視機的去向都建有詳細檔案。根據英國1967年無線電報法案的規定,任何從事電視機出售或出租業務的公司或個人,不但要在TL公司注冊,還要在完成每筆電視機交易後的28天內,將買主或租戶的詳情提供給TL公司,否則,一經查出,商家將被課以重罰。
根據對人、機的雙重追蹤調查結果,如發現任何涉及未交許可證費的可疑情況,TL將動用設備先進的電視信號監測車,深入到英國的大街小巷。這些機器會靈敏地接收到正在使用的任何一台電視機發出的信號,並根據信號的強弱來判斷出其方位和距離。對於難以接近的住有數十戶人家的公寓樓,監測人員則改用手持監測儀,挨家挨戶探測並上門詢問交費情況。通過這些高科技手段,監測人員聲稱平均每天能抓到1000個左右看電視但未持許可證的人。
逃避交費的大有人在
莫利民意測驗表明,56%的英國人表示不願意交納許可證費,認為BBC應該尋找其它的資金來源。盡管如此,大部分英國人還是能夠自覺購買許可證。但因不了解情況或生活貧困等原因而逃避交費的也大有人在。甚至當被找上門的監測人員抓個「人贓俱在」時,還要狡辯三分。有人謊稱電視顯示屏已壞,看不到圖像,把電視機打開只是當作房間除濕器使用;還有人說自己從來不看BBC的節目;或不是這家的主人,雲雲。相同的故事從不同
的人口中講出,令監測人員哭笑不得。他們遂將諸類借口整理在網上,公之於眾。
反電視機許可證運動悄然興起TL公司這種圍追堵截的工作方式、動輒罰款起訴的強硬態度,已經激起一些人的反抗,一場反電視機許可證運動正在醞釀之中。反對人士籌劃在議會廣場、BBC廣播大樓等地舉行反電視機許可證示威活動,意在強迫政府修改法律,取消電視機許可證制度。
紐西蘭人曾運用22萬人簽名的請願書最終迫使新政府取消了電視機許可證制度,英國人想借鑒這個成功經驗,正積極開展反電視機許可證請願書簽名活動,並計劃在徵集到100萬反對人士的簽名後,將請願書遞交到首相府。並預測,一旦成功,他們將創造歷史之最———英國歷史上簽名人數最多的請願書。
作者:
來源:《環球時報》
㈡ 英國新聞傳播業對世界的貢獻
英國新聞傳播業對世界的貢獻:
一、英國新聞傳播是發源地之一
1、威廉.卡克斯頓在1476年開辦了英國第一家印刷所,1480年發行傳單位宗教書作廣告。同時還是翻譯家和出版家,1481年出版了第一本圖解的英文網路全書《世界鏡鑒》。
2、 巴特在1605年出版不定期新聞書《約克郡謀殺案》,1624年,與出版商尼科拉斯.波爾尼合作創辦《每周新聞續編》,連續出版23期以上,標志著英國報業的又一進步。1641年又參加第一家報道國會新聞的《國會新聞》的編輯工作,被認為是英國第一位報人。
3、《每周新聞》是英國第一家定期刊物,於1621年8月13日創刊,創辦人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馬斯.艾克爾。這也是news 作為「新聞」之意,第一次用於刊名,從此流行開來。
二、英國早期的新聞發起人物,包括爭取出版自由斗爭,都為世界新聞的發展打下來思想基礎
1、約翰.利爾本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平均派領袖,也是傑出的出版自由戰士。 平均派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農村中下層農民利益的代表。利爾本是卓越的宣傳家,他堅信天賦人權,提出取消國王和上議院,呼籲自由、民主,實現信仰自由等要求。他被稱為「生而自由的約翰」。
2、彌爾頓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偉大的詩人。1644年發表了《論出版自由》的演說,系統闡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從彌爾頓的這種思想出發,形成了現代關於「觀點的公開市場」以及「自由修正過程」的概念。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是「資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基石」。
3、1803~1875,沃爾特第二接辦報紙之後,《泰晤士報》進入黃金時期,並成為英國最大最權威的報紙。《泰晤士報》成為獨立報紙,這一時期的報紙是工商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與統治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下能成為影響英國政局的主要力量。
三、英國的公共電視台BBC的模式對新聞界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模板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BBC,是英國的一家由政府資助但獨立運作的公共媒體,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提供包括書籍出版、報刊、英語教學、交響樂團和互聯網新聞服務。
今天的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擁有高知名度和覆蓋度的媒體之外,還提供包括書籍報刊出版、英語教學、交響樂團和互聯網新聞服務等其它各種服務。在BBC剛誕生的年代,AUSTIN SEVEN就是BBC的熱門話題之一。
(2)英國人有什麼媒體觀擴展閱讀
英國是世界上新聞傳播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全球知名的通訊社、廣播台,以及報社。英國新聞傳播業的領先地位與英國大學提供的優質高等教育息息相關,英國大學新聞傳播專業歷史悠久、范圍廣泛,針對每一個專注領域都有相應的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文憑。
英國大學新聞傳媒教育素以與創意文化產業的緊密聯系著稱,重視實踐性教學以及為學生提供頂尖傳媒公司的實習工作機會。世界領先的產業環境,優質的高等教育和巨大的高端人才需求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學生到英國留學學習新聞傳播。
㈢ 世界著名媒體有哪些是什麼
世界著名媒體有:美聯社(AP)、路透社(Reuters)、法國新聞社(AFP)、國內在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就是中央電視台(CCTV)、新華社。
1、中央電視台(CCTV)。中國中央電視台(英文簡稱CCTV,中文簡稱央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電視台、國家副部級事業單位,成立於1958年5月1日。是中國的新聞輿論機構和思想文化陣地,具有傳播新聞、社會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中國中央電視台初名為北京電視台,於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1978年5月1日更名為中央電視台。
㈣ 英國媒體保持相對獨立性的原因歷史文化背景
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是現代各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兩個基本要素。媒體對司法的監督意味著公眾可以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載體對司法領域里的事件、事實或現象等,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或言論,讓這些事實、事件或活動接受公眾的察看和監督,引起社會和人們的關注,以維護社會秩序、社會公平和正義。而司法獨立作為一項現代法治國家所普遍承認和確立的基本法律准則,是指司法權由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機關行使司法權只能服從法律,不受除法律以外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其最終目的在於追求司法公正。在理論上這兩者追求的價值目標是共同的,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卻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一方面兩者存在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另一方面兩者之間也存在這沖突、抵制。現在學界對如何處理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之間的關系也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本文就這個問題來淺顯的闡述一下作者的一些看法。 第一部分: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的概述。首先介紹媒體監督的內涵、法律依據及其必要性;其次粗略的介紹司法獨立的必要性和一般性要求。 第二部分: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的應然關系。首先介紹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的應然和諧關系;然後介紹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可能的沖突關系及其法理分析;最後主要介紹解決沖突的平衡點。 第三部分: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的現狀(即實然關系)。分別從媒體和司法兩個方面闡述。首先介紹媒體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缺乏規范和約束,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媒體監督不當,造成「媒體審判」,損害司法權威;二是媒體自律不夠,出現「媒體腐敗」,干擾司法獨立。然後介紹司法機關對媒體的防範和抵制,主要也包括兩方面:一是法院限制媒體對司法活動的采訪、報道和評論;二是法院或法官狀告新聞媒體侵權。 第四部分:解決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沖突的建議。首先主要介紹平衡兩者沖突的一些域外經驗,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立法及實踐;然後著重介紹我國應採取的措施,主要是從媒體和司法兩個方面各採取措施。從新聞媒體的角度看,應該建立規范的媒體監督機制,包括加強媒體的自律性,完善新聞立法;設置媒體監督司法的合理界限,確保司法獨立;明確媒體的角色定位,信守客觀公正原則;保持媒體的相對獨立性,建立新型的傳媒機制。從司法的立場來看,應該正確對待媒體監督,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並完善自身建設,包括改革司法,減少司法公正對法院外部因素的依賴;開放信息通道,建立屏蔽機制;建立事後補救措施。
㈤ 英國主要報刊有哪些
盡管遭受了《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但英國報業依然是負有盛名。在英國,人們在公交車上、地鐵里、火車上、在銀行或郵局排隊甚至在午餐休息時,讀報現象都隨處可見。那麼,英國主要報紙有哪些呢?
在英國,報紙主要分為兩大類:嚴肅類報紙和通俗小報。兩類報紙內容大相徑庭。嚴肅類報紙內容廣泛,政治、經濟和國際事務都有涉及,文章較長,用語正式規范。
通俗小報文章量多,但內容絕不嚴肅,多介紹類似於明星戀情等花邊新聞。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通俗小報上通常選用大幅照片。
一、全國性嚴肅類報紙
《泰晤士報》(Times),1785年誕生。該報的政治傾向較保守,多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每日電訊》 (The Daily Telegraph)1855年誕生,政治立場親近英國保守黨。
《衛報》(The Guardian)1821年創刊,政治傾向較激進。2009年,《衛報》和中國社區翻譯網站譯言網合作正式推出《衛報》中文版。
《金融時報》 (The Financial Times)1888年創刊,主要報道商業和財經新聞,並詳列每日的股票和金融商品價格。出版發行FT中文網,其中大部分由英國《金融時報》當日所刊登的文章翻譯而來,其餘為FT中文網記者們的原創。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1791年創刊,是世界第一份在禮拜日發行的報紙。1942年,該報公開宣言了無黨派傾向的編輯方針,1993年起,觀察家報成為衛報媒體集團旗下的一份報紙。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1986年創刊,政治立場為中立派。
《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星期日電訊報》(Sunday Dispatch)
二、全國性通俗報紙
《太陽報》 (The Sun)
《每日快報》(The Daily Express)
《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
《每日鏡報》(Daily Mirror)
《星期日快報》(The Sunday Express)
另外,當地銀行、地鐵站、公交等都提供一些免費當地小報供讀者閱讀。人們取閱完畢會放回原處,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得以閱讀。
㈥ 英國文化概況
宗教
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國各中心地區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的局面。英國有兩個「官方的」教堂:即英格蘭教堂(英國聖公教會)和蘇格蘭教堂(長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數不勝數的教派在英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信奉基督教,盡管當前去教堂做禮拜的信徒人數並不多,每周大約只有110萬人。穆斯林是英國國內最大的非基督教團體(超過150萬人),此外,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也擁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悠遠而多元化的宗教歷史在英國的另一個產物就是遍布英國各地令人嘆為觀止的教堂、寺院和修道院建築。格拉斯敦伯雷修道院,是以往凱爾特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曾經在亞瑟王的傳奇故事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戲劇色彩也非常濃厚,相傳聖奧古斯汀於公元597年從羅馬來到英國傳福音,五年之後,他主持修建了坎特伯雷大教堂。
有很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都脫胎於英國的宗教歷史,其中包括在英國發動新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充滿神秘色彩的聖帕特里克,現在每年世界各地都慶祝他的節日;以及大名鼎鼎的羅賓漢傳奇故事中十二世紀時的獅心王里察德等等。
博物館與美術館
當今的一代和他們的後代子孫很幸運,因為英國長期以來在不斷地收集藝術品,並將其登錄造冊。英國為數眾多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所珍藏、展示的各種各樣的文物,成為人們了解古今中外的藝術、文化和歷史知識的一個舉世罕見的寶庫。英國的博物館包括各主要的國家級收藏機構以及約1000個獨立的博物館,其中近800個博物館由當地政府提供贊助。
位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收藏文物數量最多的機構,幾乎各種主要的學科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同時,其對外展示的數千件珍貴文物中還包括了來自古埃及、古亞述王國和古希臘的藝術珍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寶庫。大英博物館還舉辦各種專題展覽和展示,並提供各種類型的參觀向導服務。此外,大英博物館新近完工的庭院和穹頂本身就是傑出的藝術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去處就是國家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它包括科學博物館及其在各個區域的分支機構、約克郡的國家鐵路博物館和設於布萊德福特的國家攝影、電影和電視博物館。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同樣收藏了大量豐富的藝術品。新建成的蘇格蘭博物館致力於收藏與國家歷史相關的文物,憑借其富於想像力的展品陳列很快就聲名鵲起。蘇格蘭其它的博物館都是專題博物館,其中包括飛行博物館、服裝博物館、戰爭博物館以及農業博物館等等。位於卡迪夫(CARDIFF)的威爾士國家博物館和北愛爾蘭美術館的藏品中不僅包括各種藝術精品,同時還收藏了很多代表本地區文化的藝術品和文物。
英國的獨立博物館和美術館進行收藏、展示的主題極其豐富,其中甚至還包括一個為熱心打理草坪的人士而提供的割草機博物館。
在英國,包括倫敦、伯明翰、考文垂、曼徹斯特、伊普斯威奇、格蘭扁和貝爾法斯特等很多城市都建有以運輸史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同時還展出很多二十世紀的老式汽車。不過,在英國,以令人驚嘆不已的航空史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數量更多。
媒體
英國報紙的人均銷量比任何發達國家的都多。全國共有約1350種報紙,7000種周刊和雜志:《每日快報》、《每日郵報》、《每日鏡報》、《每日星報》、《太陽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衛報》、《獨立報》、《泰晤士報》、《世界新聞》、《星期日快報》、《星期日鏡報》、《星期日郵報》、《人民報》、《星期日電訊報》、《觀察家報》、《星期日泰晤士報》和《經濟學家》等。到2004年3月前的6個月,英日報每周發行總量為1270萬份,周日發行量為1400萬份。
通訊社主要有3家:路透社、新聞聯合社和AFX新聞有限公司。英國共有5家通過地面發射的覆蓋全國的電視台,即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三頻道 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第四頻道(Channel 4)、第五頻道(FIVE)和專門針對威爾士地區並使用威爾士語的S4C。此外還有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如天空電視等。
㈦ 國際主流媒體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媒體屬於國際主流媒體
主流媒體的定義還沒有得到基本的統一,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關於主流媒體的概念。事實上,主流媒體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的內涵由三個方面的內容組成。但同時,不同的媒體,在不同時期,三方面內容的內涵又是變化的。
對主流媒體這個概念,可以從質的角度,如政治性、權威性、影響力等,使用高級媒體、嚴肅媒體來界定;也可以從量的角度,如規模、發行量、經濟收入等,用大報大台、強勢媒體來界定;還可以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共同來界定。
現在被公眾認可的主流媒體有四大通訊社:AP、UPI、AFP、ReuterLtd,報紙有NEWYORKTIMES、WALLSTREETNEWSPAPER、、FINACETIMES等等。
㈧ bbc是什麼
有四種解釋:
1.英國廣播公司
英國廣播公司,簡稱BBC,是英國一家由政府資助但獨立運作的公共媒體,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
2.電子商務中的BBC模式
戴維尼創始人聶文彪稱這種模式為BBC ,即企業 (Business) + 銀行 (Bank) + 客戶 (Customer)。在銀行網站銷售,並利用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虛擬網路經濟中的誠信問題。
3.SITV游戲風雲頻道節目主持人
4.在英國出生的中國人
即British Born Chinese ,在英國出生的中國人 俗稱「香蕉人」——外表黃膚色,內心是認同白種人思想與文化的人。反義詞是「雞蛋人」,就是外國人熱愛中國文化,白皮黃心了。
與其差不多的還有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也可以用「香蕉人」或者「雞蛋人」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