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埃里溫,隆爾美 喬治,S,巴頓 古德里安 蒙哥馬利 艾森豪威爾 朱可夫那個最厲害那個最不厲害
我也是二戰兼軍事迷。從高中到現在大學畢業,工作三年多了仍然熱愛。。。。
論排名我覺得是以下排名。
1.朱可夫是最強悍的,因為他和古德里安一樣。他是蘇聯的坦克集群應用的第一人,並且在蒙古諾門坎戰役消滅了有同樣甚至更多的坦克的皇軍,就嶄露頭角。搞的日軍到投降也不敢進攻蘇聯,結果腦殘了去打美國,滅亡了。後來正是朱可夫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戰勝了近似無敵的德軍,頂住了無論是技術還是素質上都占優勢的德軍。在坦克的使用上的思想上可以說和古德里安與戴高樂是齊名的。最後朱可夫憑借自己的才幹,一步一步的打到德國的柏林,並且德國的天才元帥全在東線,除了隆美爾。結束了歐戰。可以說歐戰是能勝利80%以上都歸功於蘇聯。蘇聯之所以能勝利,80%歸功於朱可夫。不過他後來的命運就不咋地了有點文化大革命中將領的味道。
2.隆美爾 沙漠之狐,和二戰世界十大軍事家不是白來的,在非洲他的坦克集群,實際不到400輛坦克10多萬人,當然義大利面條不算數。和 蒙哥馬利 的1000多輛坦克和幾十萬人廝殺,打的英國人是滿地找牙,但是後來德國的補給實在是跟不上,地中海的制空權制海權更是沒了,而英國人從殖民地和美國和增援補給不斷。最終隆美爾失敗,但也撤出不少人馬。也算是全身而退,接著義大利在1943年當年沒幾個月馬上投降了。
3古德里安 德國的名將,坦克集群的首創和使用者,閃電戰滅亡擁有坦克最多也是最先進的法國,可以說古德里安功勞最大,這時整個歐洲都是德國的了,可以說雖然他不是元帥,後來也都在東線作戰,有時候又被希特列擱置不用,不過他活到了戰後,他的才能可以說是最有遠見的,閃電戰的歷史上他是不能缺少的。
4應該是巴頓和蒙哥馬利並列,。他們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英國人,基本上是在德國彈盡糧絕的,山窮水盡時才贏得了非洲戰場,並且是巴頓帶來4萬多美軍,和數不過來的補給才勝利的,後來在諾曼底登陸後一起殺向德國和蘇聯在易北河會師,不過那時候的德國早已被蘇聯摧毀了基本上。
5艾森豪威爾,官比巴頓大,命比巴頓好,後來的美國總統,而巴頓沒活過1946年就出車禍死了。艾森豪威爾指揮的聯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德國可以說是日薄西山了,東線快被打倒本土了,在西線的飛機也屈指可數,整個諾曼底登陸觸動架次才1600多架次,而盟軍有1.2萬架以上的飛機,可以說是不成比例。空中優勢完全在盟國手裡,面對德國的二流部隊,但是打的非常艱苦,好在在天時地利人和上全站優勢,最終還是贏了,但是他只最善於協調,而不是直接指揮戰爭,直接指揮的是蒙哥馬利和巴頓。他的協調能力最終也協調美國國會,贏得了美國的總統
打字累死了。我說的全是精華所在,,,,樓主可以去查資料,,,,多看就知道了
『貳』 巴頓誰知道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1885. 11.11~1945.12.21)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一軍人世家。1903年進入弗吉尼亞軍校。1904年進入西點軍校。在第一學年,巴頓因外語、數學成績較差,留級一年。1909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1916年作為J.J. 潘興的副官參加對墨西哥的武裝干涉。 1917年隨美國遠征軍赴法參戰。 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一個裝甲旅。1918年 9月指揮該旅參加聖米耶勒戰役。1919年回國後在坦克訓練中心工作。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1940年7月任裝甲旅旅長。12月晉少將,任第2裝甲師師長。1942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第7集團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4月晉中將。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1月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7月赴法國諾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戰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12月因車禍喪生。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
巴頓,1885年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他從小愛出風頭,立志要成為將軍。
1919年回國後,返回騎兵部隊任職,同時從事坦克研究工作。
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
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
1940年春夏,德國以坦克為主力兵種橫掃西歐後,美國開始重視裝甲兵建設。巴頓於 7月被起用為裝甲旅旅長,12月升任為新成立的第 2裝甲師師長,並晉升為少將。
1942年再升任第 1裝甲軍軍長。同年 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策 7集團軍。
1943年 3~4月,他參加整裝被隆美爾擊敗的第2軍,並接替弗雷登道爾任該軍軍長;4月晉升為中將。同年 7~8月,指揮美軍第 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該島首府墨西拿。
1944年 1月,到英國就任美國第 3集團軍司令。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率第 3集團軍跟進,8月進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隨即協同盟軍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在當年 12月開始的阿登戰役中,他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捏的美軍,打退了德軍。
1945年 3~5月,巴頓率部突破德國「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進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邊境。德國投降後,調任第 15集團軍司令兼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
巴頓作戰勇猛頑強,重視坦克作用,強調快速進攻,有「熱血鐵膽」、「血膽老將」之稱.
1945年 12月 30日死於車禍。
「喬治·巴頓設計製造巴頓劍」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喬治·巴頓號稱「鐵膽將軍」。粗魯、野蠻是他在戰爭中留給後人的印象,潘興元帥甚至把他叫作「美軍中的匪徒」。但如果僅憑這一點就認為他是個只懂打仗的猛張飛就大錯特錯了。巴頓將軍投注在軍事領域
的用心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慮的結晶,「巴頓劍」的成功就是一例。
美國是一個善於使斧的國家,早期的騎兵更習慣揮舞馬刀砍殺。訓練時,騎兵們乘坐在馬背上,像使用球棒一樣瘋狂地舞動手裡的騎兵彎刀。年輕的巴頓把這一切看在眼裡,不禁在心裡開始了思量。
那時的巴頓曾經在第5屆奧運會軍事五項比賽中獲得過擊劍的第3名,號稱「軍中第一擊劍高手」,並獲得過「劍術大師」的榮譽稱號。在參加完奧運會後,巴頓到法國索米爾軍事學校學習擊劍課。在那裡,他發現法國騎兵使用馬刀的方法遠遠超過美國騎兵,原因很簡單:法國人是用刀尖去刺殺,而美國人則是用刀刃去砍殺。與砍殺相比,刺殺能更快地接近敵人,作戰效率更高。
懷揣改進騎兵軍刀的想法,巴頓調到了弗吉尼亞的邁爾堡。這是一個騎兵駐地,有軍隊里最優秀的騎手,有美國出身最好的軍官,他們熟悉華盛頓的每一位要人。在這個「離上帝最近」的地方,血氣方剛的巴頓決定大幹一番,改進騎兵軍刀就是他的「敲門磚」。
「以法國式的直劍取代美軍盛行的彎刀。」巴頓把自己的想法明白無誤地寫在文章里,並把文章交給邁爾堡騎兵團團長格拉德上校。上校是位老騎兵,當然看出了巴頓的主張有多麼重要的意義。他建議巴頓再增添一些內容,然後把文章投寄給《騎兵月刊》。
受到鼓舞的巴頓沒有聽從團長的建議。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級別的軍事刊物。他知道,小小的《騎兵月刊》不足以引起軍界高層的注意。他在給未婚妻的信中寫道:「我希望這篇文章引起轟動。我相信一定會的。」果然,1913年1月11日,頗有影響的《陸海軍雜志》刊登了巴頓的文章,並立即引起軍界的關注。「我想我要出名了!」巴頓心裡異常興奮。
幾個月後,陸軍參謀長伍德將軍命令按照巴頓設計的樣式和規格,打造兩萬把新軍刀。這種新型騎兵軍刀是直線型設計,刀有940毫米長,刀身的寬度為257毫米,刀刃非常長,是一種理想的擊刺武器,能夠完美地用於刺殺。巴頓的鑽研和思考結出了果實。
新軍刀選在斯普林菲爾德的工廠鑄造。為保證軍刀的生產質量,巴頓被專門派去負責檢查驗收。美國軍械部次長也對巴頓設計的新軍刀很滿意。他說:「巴頓作為一位擊劍手的技巧和經驗,對於軍械部價值無限。」
新軍刀還需要新的訓練教程。春風得意的巴頓開始編寫《軍刀教員講義》。1914年3月,《軍刀訓練》一書由陸軍部批准出版。巴頓在書里進一步強化了他附著在新軍刀中的「刀尖」精神:要記住刀尖是壓倒一切的重點,富有活力、勇於進取的勇士要像刀尖一樣,在進攻中刺穿敵人的身體……
批量生產的新型騎兵軍刀在騎兵部隊中廣泛使用,並以「巴頓劍」聞名天下。1916年3月,巴頓調任布利斯堡騎兵團時,高興地看到團隊使用的軍刀全是自己設計的「巴頓劍」。這一發現讓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但凌厲的槍彈使騎兵的軍刀失去了用武之地。「巴頓劍」更多地成了騎兵們的標志性裝備,很少在實戰中使用。巴頓成名後,更沒有機會和膽量拿他的「巴頓劍」去和納粹們單挑。
『叄』 霍格沃茨大學在英國的排名
霍格沃茨大學是虛構的大學,不存在排名。
霍格沃茨魔法學院(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簡稱「霍格沃茨」(Hogwarts),位於蘇格蘭高地,是J.K.羅琳所著的魔幻小說《哈利·波特》、《神奇動物在哪裡》等及其衍生相關作品中的公立魔法學校。它接受來自英國和愛爾蘭的魔法學生入學,由魔法部資助。
簡介
霍格沃茨成立於10世紀左右,被認為是魔法世界中最好的魔法機構之一,盡管還有其他著名的魔法學校,包括布斯巴頓魔法學校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學校。霍格沃茨學院共分為四個學院。
分別是格蘭芬多(Gryffindor)、赫奇帕奇(Hufflepuff)、拉文克勞(Ravenclaw)和斯萊特林(Slytherin),四個學院皆有其代表顏色與動物。 在每學年的開學宴會之前,一年級新生都會輪流上台戴上分院帽進行分院,分院帽會根據你的性格和品質來判斷你該屬於哪一個學院。
『肆』 世界上最好的軍事學校是哪個啊
1.前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 蘇聯出元帥的地方 在中國,提起前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幾乎無人不知。劉伯承、左權、劉亞樓這些中國的名將都曾受訓於這所學院。(依次:蘇聯元帥 蘇聯海軍元帥 兵種主帥,元帥 大將) 伏龍芝軍事學院初建於1918年12月8日,原稱「工農紅軍軍事學院」。「十月革命」成功後,紅色政權面臨著白俄反動力量的反撲和外國軍事力量的干涉。最高統帥率部決定在莫斯科成立自己的革命軍校,培養政治合格、軍事過硬的蘇維埃軍事幹部。就這樣,工農紅軍軍事學院成立了。 1924年4月至1925年1月,伏龍芝元帥任院長。1925年11月5日,在他逝世後,「工農紅軍軍事學院」正式被命名為伏龍芝軍事學院。 在伏龍芝軍事學院走過的80多年歷程中,它為前蘇聯和俄羅斯武裝力量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十月革命」後,「工農紅軍軍事學院」的畢業生成為紅軍的骨幹力量,對肅清白俄反動勢力和戰勝外國干涉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學員有恰帕耶夫(夏伯陽)和切韋列夫。 在衛國戰爭爆發後的兩年半時間內,從伏龍芝學院直接去前線的將軍和其他軍官就有6000名以上,其中包括在高級首長進修班畢業的朱可夫、索科洛夫斯基、羅特米斯特羅夫、巴格拉米揚、崔可夫等高級將領。 我國的劉伯承元帥於1928-1930年曾在伏龍芝軍事進修學院。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在1927-1930年、原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於1939-1945年都曾到伏龍芝學院留學深造。 蘇聯解體後,根據「俄羅斯軍隊2000年軍隊改革計劃」,該院1998年與裝甲兵軍事學院和「射擊」高級軍官進修學校合並為「俄聯邦武裝力量諸兵種合成軍事學院」。 現在該院進行著大量的科研工作,學院的科研潛力在俄羅斯國內軍事院校中是首屈一指的。目前在學院工作的有7名功勛科學家、9名科學院院士、54名教授、187名副教授,430名博士和副博士。 2.美國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的正式名稱是「美國陸軍軍官學校」。學校位於紐約市北郊的哈得遜河上「肘狀」的三角岩石坡地上,該地點被當地人稱為「西點」,故習慣上又稱其為「西點軍校」。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西點曾經是美利堅開國總統華盛頓所率軍隊的駐扎地。 1802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決定在紐約北郊的西點建立一所軍事學院。同年7月4日,西點軍校正式開學。在最初的10年中,西點軍校主要是一所為部隊培養工兵人才的學徒學校。 GB1812年4月份,美國國會通過另一項法案,將軍校確認為美國陸軍培養軍官的主要場所。1976年,婦女被允許進入學校學習。目前,西點軍校大約有4000名學生,學制四年,學科包括工程學、兵役學、社會及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 西點軍校成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為美國培養了眾多的軍事人才。它的畢業生中,有3700人成為將軍。美國南北戰爭中,南北雙方幾乎所有有名的將領,都具有兩個共同點:一、參加過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戰爭;二、畢業於西點軍校。在這場大規模的內戰中,西點軍校的同學們對峙於戰場,其場面的戲劇性與傳奇性可謂空前。 20世紀中葉,西點軍校的畢業生,隨著美國的全球擴張戰略,其影響力也跨出美國國內,邁向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派往歐洲的遠征軍司令潘興畢業於西點;二戰中,中國讀者最耳熟能詳的幾個名字——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巴頓,全部都是西點畢業生。二戰後,美國對外發動的歷次戰爭,其將領也都出於西點,比如,侵越美軍司令威斯勃蘭特、海灣戰爭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科索沃戰爭美軍指揮官克拉克將軍等。 西點軍校在培養大批軍事家的同時,它還為美國培養和造就了眾多的政治家、企業家和科學家。其中著名的有:第59任國務卿黑格、國際銀行主席奧姆斯特德、軍火大王杜邦、巴拿馬運河的總工程師戈瑟爾斯、剛卸任的國務卿鮑威爾等等。 3.日本將官學校 日本軍國主義培養軍事人才的搖籃,在一般軍人及學生只能報考士官學校,只有學習成績優異有前途有背景的學生才能進入將官學校深造,據說我們的蔣委員長也曾在此短期留學! 4.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1947年,英國陸軍兩所歷史悠久的軍校——皇家軍事學院和皇家軍事大學——合並,組成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皇家軍事學院成立於1741年,位於伍利奇的一座皇家炮兵軍械庫附近,專門為皇家炮兵和皇家工兵訓練貴族學員。到1939年,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坦克部隊軍官出自皇家軍事學院。La`;UQ 皇家軍事大學成立於1800年,位於桑赫斯特。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英國予以干涉,但均遭慘敗。英國陸軍的約翰·馬曾特少將痛定思痛,在喬治三世國王的支持下,建立起了這么一所參謀軍官學校。學校共有三個部分:高級系,負責訓練參謀軍官;初級系,訓練貴族學員,有點像皇家軍事學院但較不重視科學和技術的教學;軍團,由軍士後代組成的演示營,並訓練他們成為未來的軍士。不過,高級系和軍團目前都已經分離出去,前者與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參謀大學組成了「聯合軍種指揮與參謀大學」,後者則演變成約克公爵學校。 1936年,英國國防部決定將皇家軍事大學和皇家軍事學院合並,在桑赫斯特成立一所陸軍軍官學院。然而在此決定實施前,1939年,二戰爆發了,兩所學校都就地解放。戰後成立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繼承了皇家軍事學院和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大學的優秀傳統,開始為整個英國陸軍訓練正規軍官。學院設有三個系,每個系有四個連隊,分別以1914年以前、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期間的著名戰役命名。在兩年的學習期間,學員們將學習體能、步兵戰術、武器操作、野戰工事等軍事科目和科學、數學、語言、軍事歷史等學術科目。 歷史上,英國軍隊陸軍參謀長多是由該校畢業生擔任。其中,前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蒙哥馬利、羅伯茨、亞歷山大等10多名陸軍元帥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此外,英國王室也有入軍事學院學習的傳統。現在查爾斯王子的兒子——哈利王子就將於明年1日進入桑赫斯特軍事學院學習。 5.法國聖西爾軍校 拿破崙·波拿巴成為首席執政官以後,由於軍隊連年征戰,他手下奇缺優秀軍官。同時,他也非常懷念自己早年在巴黎炮兵學校的學習生涯,於是決心成立一所軍官學校。他在1803年1月28日簽署法令,在楓丹白露成立軍事專科學校。1805年1月30日,拿破崙將一面綉有「為打勝仗而受訓」校訓的錦旗授予學校。1808年3月24日,軍校遷至巴黎西南郊凡爾賽宮附近的聖西爾。人們又稱這所軍校為「聖西爾軍校」。 1942年,納粹攻佔法國全境,這所久負盛名的軍校被迫解散。與此同時,一所由戴高樂創辦的軍官訓練學校在倫敦成立,為「自由法蘭西」培養軍隊指揮員。戰後,這所在戰爭中成立並保留下來的軍校又成為「諸兵種軍事專科學校」,並遷回本土。由於聖西爾軍校的建築已在盟軍為解放巴黎而實施的轟炸中被夷為平地,新校址只好設在巴黎以西約300公里的雷恩市郊外。1961年,根據招生對象不同,諸兵種軍校一分為二,又恢復了聖西爾軍事專科學校的名稱和傳統。 6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基本任務是招收經過中級指揮院校培訓的優秀教師、旅職軍官,實施高層次的綜合教育,同時培訓高級參謀、高級理論研究人員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並從事有關戰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問題的研究,為軍委和總部決策起咨詢作用。 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培養政治上合格的適應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未來戰爭要求的高級人才為目標;堅持培養「通才」;堅持「高、新、寬、深」的教學內容;堅持自學為主,實行研究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國防大學已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軍事學領域開展博士生教育。國防大學堅持對國內外開放,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力求用世界最新科技和軍事信息、成果,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 7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是一學校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1978年學校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4月,將長沙炮兵學院、長沙工程兵學院和長沙政治學院並入,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學校是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投資建設的15所重點院校和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 、 排名不分先後~!!
麻煩採納,謝謝!
『伍』 美國十大名校是哪幾所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 位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馬薩諸塞州的港口城市波士頓北郊的劍橋區。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 位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康涅狄格州的港口城市紐黑文的市中心。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 位於美國東部中大西洋地區新澤西州中部的小鎮普林斯頓。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位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馬薩諸塞州的港口城市波士頓北郊的劍橋區。
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 位於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的帕羅奧托,在舊金山和聖何塞兩座城市之間。
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位於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大城市洛杉磯北郊的衛星城帕薩迪納。
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 位於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伊利諾伊州的大城市芝加哥的市區。
密歇根大學 University ofMichigan --- 位於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密歇根州大城市底特律的衛星城安阿伯。
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 位於美國東部中大西洋地區紐約州北部的小鎮伊薩卡。
『陸』 巴頓參加了哪一年奧運
巴頓參加過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第五屆奧運會。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參加的比賽項目是新增的現代五項全能運動項目,這個項目只允許各國軍官參加。。
第一天的馬術比賽,巴頓排名第三。射擊比賽時,巴頓一共打出169環(其中包括兩次脫靶),成績在32 位選手中僅排在第21位。原來,裁判認定巴頓靶紙上的彈孔是事先穿破的,因此將那些有問題的彈孔不計分數。盡管覺得有些委屈,但巴頓最終還是選擇服從裁判。
而在300米自由泳的爭奪中,巴頓也出了洋相,當他以第6名的成績游完300米到達終點的時候,他已經累得連爬上岸的力氣都沒有了,最後還是別人用船鉤把巴頓從池子里撈了上來。
事實上,在300米自由泳、擊劍、馬術和越野4000米跑這4個項目中,巴頓的總成績是所有選手中最好的(擊劍、馬術、越野跑均為第三)。如果不是因為在射擊比賽中用的手槍口徑過大而被裁判誤會,巴頓極有可能在現代五項中拿到一枚金牌。
盡管如此,巴頓上尉依舊是當時參賽的美國軍官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一個——沒錯,這個巴頓全名叫喬治·史密斯·巴頓,正是赫赫有名的巴頓將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有記者問:「將軍閣下,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卓越的指揮才能,是您的驕傲和榮譽,對此您有何感想?」
巴頓的回答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參加第五屆奧運會才是我一生的驕傲和榮譽。當時游完300米上岸後,我休克了。醒來後,我告誡自己一定要拼下最後一項4000米越野賽。你可能體會不到一個人休克後醒來再跑4000米的滋味,但我體會到了。我不但跑完全程,還得了奧運會這個項目的第五名,這才是我一生的驕傲、我一生的榮譽。」
『柒』 世界上排名前十位大學
1 Harvard Univ USA 美國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其文理研究生院於1872年組建,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迄今己培育出6位美國總統、29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7名普利策獎得主。哈佛大學不但是美國政府制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庫,而且在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都十分活躍。
不論從學校的名氣、設備、教授陣容、還是學生素質方面,哈佛大學都堪稱世界一流。具體來講,它有近15億美元的資產、獲得最多的贊助、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第一流學者和教授、千里挑一的錄取者。
哈佛大學本科生課程中的生物、化學、地質學、數學、物理、經濟學、英文、歷史、政治科學、社會學、心理學在全美排名前5名。政府研究(Government Studies)、經濟 (Economics)和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更為突出。 哈佛大學首推為美國最好的大學,贏來了舉世公認的學術口碑和崇高的國際聲譽。
現在要提的是哈佛商科研究生院,它是MBA就讀學校申請人數最多的研究生院,一直維持在6千人以上(每年只錄取800人左右)。 哈佛大學的醫學研究生院和法學研究生院,也是全美聞名。
通信地址:Harvard University
Office of Admissions
The Gra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P.O. Box 9129
Cambridge, MA 02238-9129
招生辦E-mail:[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harvard.e
校歷:Semester
招生選擇性程度:很高
最受歡迎的五個專業及其學生佔全校學生的比例:12% 經濟學,8%心理學,9%政治科學,6%英語與文學,6% 生物學
最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排名:博士學位類國家級大學第一名
學生與教師比例:10/1
平均錄取率:11%
最新排行榜:
能授予博士學位的工程項目:26
學雜費:約 $26019
住宿和伙食:約 $8250
申請費:$90
申請截止日期:January 3, 2005
TOEFL最低成績要求:550
TOEFL成績能否替代SAT或ACT?NO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國斯坦福大學
所在國家:美國
建立時間: 1885年
學校性質:私立
【入學申請】
* 申請手續費: 約US$ 70 。
* 入讀斯坦福大學的競爭非常激烈,1997學年有16800人申請,被錄取的只佔15%。海外生有1700人申請,最後只有123人獲接納。
* 最多人修讀的科目是生物,其次是經濟、心理學、英文、政治科學。
【學校概述】
斯坦福大學,原名小李蘭德·斯坦福大學。地處加里弗尼亞州,舊金山半島聖·弗朗西斯科城南約30英里的地帶。
【費用及獎學金】
* 海外生學費: 約US$ 22110
* 宿舍: 約需US$ 7769 (學校為第一年的學生提供宿位。)
* 出外租住生活費:一年約US$ 11343 (包括住、食、交通及娛樂等)
【入學要求】
* SAT: Verbal 590-690分;Math 660-750分,海外生最好具TOEFL成績。
* 心理系和法律系共同實施六年的雙學位課程,心理或法律主修第一年學生可申請進入本課程,入學須分別獲得兩個系的批准。在九月一日後應盡早索取申請表,完整的申請手續須在一月一日前完成。
【入學時間】
斯坦福大學的學制與其它大學不同。在校規中,把一年分成四個季度,學生們每段都要選不同的課。因此,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比那些兩學期制大學的學生們學習的課程要多,壓力也比其它大學學生要大。
斯坦福大學基金雄厚,經費充足,教學設備也極為充裕。圖書館藏有超過670萬本書 籍及4萬多本期刊。 校內另設有七千多部電腦供學生使用,亦設有多個電腦室及電腦中心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可利用網路與校內的師生聯系。此外,校內的體育設施也很多,有能容納八萬五千人的體育館、高爾夫球場和游泳池等,充分體現了校園面積大的好處。
【學生服務】
斯坦福大學早就有培養優秀學生的美名。和許多重要的大學最近才為學生提供較多的研究機會不同,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往往只要發一個電子郵件就可以得到科研工作的機會,尤其是在夏季。
3 Univ Cambridge UK 英國劍橋大學
學校概述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73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劍橋大學位於風景秀麗的劍橋鎮,著名的康河橫貫其間。劍橋大學有35個學院,有三個女子學院,兩個專門的研究生院,各學院歷史背景不同,實行獨特的學院制,風格各異的35所學院經濟上自負盈虧;劍橋大學負責生源規劃和教學工作,各學院內部錄取步驟各異,每個學院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微型大學,有自己的校規校紀。
劍橋的許多地方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到處可見幾百年來不斷按原樣精心維修的古城建築,許多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庄嚴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麗的畫面。劍橋大學有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1,000餘名,另外還有1,000餘名訪問學者。劍橋大學共有學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來自其它大學,研究生中42%是國外留學生,女生佔36%。大學校長為女王丈夫菲歷普親王(他同時兼任牛津大學校長),設一名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課程設置
一般來說,英國的學制要比美國的短。劍橋大學的本科生一般是三到四年。上完三年,就可得到學士學位;上完四年,下來就是碩士(MA);如果三年拿到學士學位後就參加工作,一年以後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再交論文,直接申請碩士學位。所以嚴格說來,劍橋大學沒有真正的碩士,碩士學位只是一個過渡。副博士是劍橋和牛津的一個稍具特色的學位,因專業不同,一般是兩年,授課一年,論文一年,(經濟系為一年的課程加論文)。如果課程的考試成績(一般是四門課)超過65分,就可直接轉為博士,再讀兩年就可獲得博士學位。副博士和碩士的區別有三個: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兩年時間是可以計算到博士的時間,而從碩士直讀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其二,如果你的最終成績在65分以上,學校可以為你提供開放的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如兩年),你隨時可去上學,再繼續你的博士學業;其三,劍橋規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學位後,工作滿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學校根據你的論文質量和工作業績,可授你博士學位,而碩士則無此殊榮。但由此途徑得到博士學位是不太容易的。
專業設置
建築和藝術史系;古希臘和羅馬語言文學系;神學系;英語系;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音樂系;東方系;經濟系;教育系;歷史系;法律系;哲學系;社會和政治科學系;地球科學地理系;工程系;數學系;物理化學系;物理化學系;考古和人類學系;醫葯醫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土地經濟系;管理系;生物系
入學手冊
學院制:劍橋最大的特色是學院制。大學由三十五座學院組成,上至行政財務,下至招生教學,學院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大學中央不過擔當一個像聯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觀的事情。在畢業禮上,最能看到劍橋如何重視學院。學生要由學院院長牽手引到校長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徵他是由學院教導成材。歷年來有73位教職員曾獲諾貝爾獎(包括28個物理獎,18個醫學獎,17個化學獎)。
入學須知:本科生通常向各個學院提出申請。申請時要注意,來年的申請截止日期是今年的10月15日,到時申請表必須寄到劍橋,或者UCAS申請表,這時也必須寄到UCAS。你不得同時申請牛津和劍橋。
入學要求
IELTS7.0以上,單項得分不得低於6分,或TOEFL600。
學習考試
英國的大學不設學分制,要求所有人都得按部就班完成規定時間的學習才能拿到學位。英國大學生的上課時間並不多,但每次上課,老師都會開一大堆的書目(reading list)。在課下都要到圖書館去查找,大量的時間就用在了圖書館中。和中國學生有所不同的是,英國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心中就已有了一個研究的方向,在後來的學習中會有意識的發展這方面的研究。在一邊念書的同時,一邊從事研究工作,整天忙於實驗室和圖書館。像劍橋、牛津這樣的名校,一些本科生在畢業前就會成為學者、科學家,在某個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
英國大學的考試一般都是綜合性的,包括平時表現、考試、論文、出勤率等方面的綜合評分,要想拿個高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劍橋大學向來是以考試制度嚴格而聞名的,每科課程只考一次,沒有補考的機會,考試如果未獲通過,其結果只有離開劍橋。因此每每考試前夕,劍橋的學生都特別緊張,全力以赴的復習,那種緊張的情形並不比中國的高考輕松。上英國一般的大學,中學畢業生都不需要另經高考,單憑中學畢業成績就可以讀大學,而劍橋、牛津這類學校,要經過入學考試,各科成績都得是A等;除此之外,還要看運氣,因為報考的人實在太多了,以致後來許多人都不敢報考這兩所學校,然而不管你的背景怎樣,你自己必須首先打定主意,提出申請,然後經由個人考核決定是否得以錄取。劍橋大學為水平不一的有識之士提供學術研究的機會,這里是求知慾強的學生們擴大知識面、掌握一門學科的聖地。劍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范圍歷來非常廣。為了攻讀更高的學位,或是為了通過職業資格考試,通常有四分之一強的學生會繼續學習深造。
2006-2007年學費
(£) Overseas
Arts Science
學費 8,832 11,571
學院費 1,959 1,959
12個月生活費 8,125 8,125
一年總費用 18916 21655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加州最佳的州立大學,也可稱得上是全美最好的州立大學,1997年全美公立大學排名,它獨占鰲頭,列全美第1。畢業於研究生院的學生中,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和其他方面名人的都比其他大學畢業生多。學校教授里有16個諾貝爾獎得主,有的老師是柯林頓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美國最激進的兩個學校之一(另一個是哥倫比亞大學)。60年代嬉皮文化、反越戰運動、東方神秘主義文化、回歸自然文化等都是起源於這里。當年伯克利的代言人便是詩人愛倫金斯堡。最近這十幾年是高科技的天下,伯克利又開始締造新的神話,因為身在矽谷邊緣,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中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億萬富翁。從該校工程系畢業的英特爾公司總裁安得魯可以說是伯克利新的代言人。
不過,伯克利的魅力不只是它的嬉皮與自由,而是它的學術氣氛。在199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對全美大學研究生院的調查中,伯克利的文學、東亞研究、新聞等16個系排名不是第1就是第2。工程類排名名列第3,其中電腦和電子工程專業排名全美第1。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的Hass商科研究生院,從1899年以來,它一直都是美國MBA教育的領導者之一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劍橋(Cambridge),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
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其林肯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和斯隆管理學院十分著名。有59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校訓: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現任校長 蘇珊·霍克菲爾德
學校類型 私立
宗教關系 無
建立時間 1861年
所在地 美國,劍橋
學生數量 10340
教師數量 974
校園環境 市區
【歷史沿革】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MIT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並,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MIT從波士頓遷往劍橋。
【院系設置】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劍橋(Cambridge),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
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其林肯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和斯隆管理學院十分著名。有59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校訓: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現任校長 蘇珊·霍克菲爾德
學校類型 私立
宗教關系 無
建立時間 1861年
所在地 美國,劍橋
學生數量 10340
教師數量 974
校園環境 市區
【歷史沿革】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MIT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並,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MIT從波士頓遷往劍橋。
【院系設置】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6 California Inst Tech USA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Caltech」)它創建於1891年,前身是位於帕紗迪那(Pasadena),由一位名叫阿莫斯·斯羅普的商人創辦的地方性的技術學院。1907年由天文學家喬治·埃內尼·哈爾(Geoge Ellory Hale)任董事,大力主張並改建學校為一所一流的工程和科學的研究學校。1910年,該校遷往新址。1921年正式更名為加州理工學院。
今天,加州理工學院是一所規模小、質量高,男女生合校的大學。學校之下不分設學院,而是分設為6個學術分部。生物(Biology);工程與應用科學(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人文與社會科學(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化學與化學工程(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地理與行星科學(Geological and Plenetary Sciences);物理、數學與宇航學(Physics,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
它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有著這樣一些突出的特點。學生規模數小,但研究生數比例大。現在加州理工學院共有學生約2172人,其中研究生1281人,本科生891人,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為1.44:1。師生比數大,師資水平高。加州理工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00餘人,另有研究人員近700人。專任教師與學生之比為1:6。現有專任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3人;國家科學院院士64人;國家工程院院士31人;國家文理(或譯為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75人,總共約173人,佔全日制專任教師300人的約60%。此外,自1962年以來,有13人獲得加州年度科學家稱號。當然,除了專任教師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研究人員參與培養研究生的工作。該校的研究生學位設置類型劃分,不象其他學校那樣復雜多樣,僅分為3類,即:科學碩士,工程師學位,哲學博士
7 Princeton Univ USA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在紐約和費城之間,有一座與眾不同的鄉村都市,名叫普林斯頓。小城位於新澤西州西南的特拉華平原,面積約7平方公里,東瀕卡內基湖,西臨特拉華河。這里的景色十分幽雅,四周綠樹成蔭、綠草從從,清澈的河湖環繞著這座小城靜靜地流淌;小城約有人口3萬,市民大多生活富裕,收入頗豐;這里交通方便,距紐約和費城只需1小時車程,加之小城恬靜、安祥的生活,濃濃的文化氛圍籠罩下的貴族氣息,因而成為美國上層人士最倩睞的生活和居住地。
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就座落在這座小城鎮里。在蒼松翠柏、古木參天的環境中,浸潤著數百年歷史風雨的普林斯頓大學被認為是全美國最漂亮的大學。
作為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大學的三巨頭(另兩家為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之一,這所大學在學術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幾年來,在美國<>最具權威的學校排行榜中,它的名次一直穩定地保持在前三名,在1999年的排行榜中,與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並列第一位。
作為一所著名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普林斯頓擁有著名的教授學者、排位美國前5名的校友捐贈金額、藏書450萬余冊的計算機化的現代圖書館,還有一個計算機中心、一個藝術博物館,一座教堂和相當數量的社會文化活動場所。學校建有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地球物理實驗室、約翰?諾曼超級計算機研究中心等主要科研機構和建築學院、工程技術和應用學院、威爾遜公共及國際事務學院等研究生院。
在「常春藤」盟校中,普林斯頓大學學生人數不多,目前在校學生人數約6400人,其中本科生約4600人,研究生約1800人。學校的學生來自全美50個州和55個國家,其中海外學生佔5%,他們主要來自加拿大、中國、新加坡、英國和德國,學校擁有教師約620餘人。
普大分為大學生部和研究生部,共有4個學院:新澤西學院、工程和應用科學院、建築和城市設計學院、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32個系為:人類學系、藝術與考古學系、天文學系、生物化學系、生物學系、化學系、古典文化系、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經濟學系、英語系、地理學系、德國語言與文學系、歷史系、數學系、分子生物學系、音樂系、近東系、物理系、哲學系、政治系、心理系、宗教系、羅馬語系和語言與文學系、斯拉夫語系的語言與文學、社會學系、統計學系、化學工程系,民用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電機工程系、機械與航空系。還設有建築與城市規劃、國際關系兩個專業學院,相當於系。
普林斯頓大學最引以自豪的是本科生教育,學校師生比例為1/6,在全美的大學里很少見,由於學生人數不多,教師有足夠的精力來關心學生的作業。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可以攻讀兩種學位:藝術學士和工程科學學士。前者授予主修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生;後者授予主修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
導修制是普林斯頓大學教學的一項特色,學校大部分基礎課程都是在100至150人的大禮堂內上課,但每個星期學生們都參加10至15人的小班,由教授或是助教帶領,復習一周來所學的課程,這些由助教或教授帶領的討論,給學生們更大的空間去理解課堂所學的理論。學校的教育特點是本科生需要做獨立研究工作。所有的藝術學士候選人必須完成一個獨立的初級報告項目,以及一個高級論文;工程學科碩士候選人要完成初步的獨立研究工作,而且也要寫一高級論文。
8 Univ Oxford UK 英國牛津大學
學校概述
牛津大學建立於13世紀,世界十大學府之一,以美麗的大學城聞名全世界,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即以此地為故事背景。在牛津處處都是優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築,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稱。牛津大學是英國第一所國立大學,培育出無數的頂尖傑出人士。該校包含36個學院,除了各自有不同的建築特色之外,每個學院為獨立自主的教學機構,提供學生課業及生活上的指導。該大學共有30多個學院,各具特色。牛津大學的課程,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可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或相應的榮譽學位,由導師自己挑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取得學士學位。近年來,牛津還設有兩種以上的科目結合在一起的科目,如哲學和數學、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等,充分體現了當今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亟需資源共享的潮流和趨勢。
學校聲譽
經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洗禮以及現代化的過程,牛津大學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30多個學院、1萬多名學生的綜合性大學。牛津大學以自然科學和應用經濟科學、商務管理哲學三大領域的不斷進取與創新成就,震撼整個世界,同時也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聲名遠揚:閱讀、實驗、導師輔導等多種方法結合,尊重學習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出一代代堪稱天之驕子的牛津精英。該校在心理學、生物學和法律、工程學、社會科學、經濟、哲學、歷史、音樂、化學、生物化學、文學、法語、德語、丹麥語、數學、物理、地球科學上均是行內之翹楚。
在近800年的歷史中,牛津大學培養了5個國王、26位英國首相(包括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現任首相布萊爾)、多位外國政府首腦(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近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培根、詩人雪萊、作家格林、化學家羅伯特·玻意耳、天文學家哈雷等。就連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也畢業於牛津大學英文系。2001至2002學年,在牛津大學就讀的學生總數超過1.65萬人,其中,來自130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佔了1/3,在校研究生的數目約為5000人。牛津大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學校資源
牛津在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教學、研究和圖書館管理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為改善網際網路的設施和服務,牛津使用一種分散的計算機分布策略。多數自然科學系都有自己的聯系廣泛的計算機資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強大,同時還有相當數量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個人電腦。學校也特別為文科學者裝備了聯網的個人電腦。所有聯網的電腦總數超過18,000台,這些電腦使廣大師生可以通過桌面的方式直接進入並使用各系、校中心、圖書館和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學校的每一所建築,每一所學院都聯入了校園網。對於這些資源的第一線支持主要來自校內大多數院系。校計算機服務部也提供了廣泛的網際網路服務,主要為那些在本系或學院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教員提供服務。牛津對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多方面研究也處於領先地位,主要是通過電腦實驗室和工程科學系進行,此外繼續教育部在應用電腦教學方面也很有成就。
學制
一般一個學年為3個學期,十月至六月。
學科設置
考古學、人類學與地理、神學、法律、美術、現代史、中東研究、人類語言產生研究、自然科學、心理研究、猶太人研究、數學及電算、 希伯來語、歐洲語言、工程學、社會科學、數學、中世紀及現代語言 研究、建築、化學工程、經濟、教育、電子工程、生物科學、臨床醫學、東方研究、管理、物理、音樂、哲學、政治學、宗教研究等。
學費
本科生:文科5,720;理科7,580;醫學13,960
研究生:生物-生理-心理8,910;臨床醫學16,337;MBA16,000;其他6,684
食宿費: 6,900/12個月
英語要求
IELTS最低分數:(研究生)7.5/TSE 5.5
TOEFL最低分數:(研究生)600/TWE 4.5(筆試),250(機考)
學生服務
學生會:學生會的存在是為使學生的觀念協調一致,把學生的興趣提升到大學水平。它向學生提供范圍廣泛的服務,包括為學生代言,組織有計劃的活動,學生福利和學生服務等。
就業服務部:牛津特設就業服務部向學生提供綜合全面的就業服務,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於在校期間和離校四年內都可利用。就業服務部為牛津在校或剛畢業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多方面信息,特別是對現有機會的評價、鑒別,對所需能力和技能的調查研究;加深學生對自己價值觀和興趣的了解,認識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能力,系統規劃並實現學生早期的職業計劃,提供給他們可能的職業選擇等。這是英國最早建立,同時也可能是資源最豐富的大學職業服務部。
服務項目包括:一間備有關於職業、僱主、工作、研究生學習、國內和海外的學習與工作的詳細信息的資料室;學期間的講座和培訓項目;一系列假期工作,包括一個專為牛津學生獲取工作經驗而設立的項目;每周直接向,名學生發送的空職簡報;名就業顧問提供的建議;以及一個電腦化的就業指導系統。學生對這些服務的使用率很高,的學生在最後一年期間都使用過該系統。
對於畢業生與僱主來說,這是一個十分經濟、高效的溝通媒介。牛津畢業生的失業率一直是英國大學中最低的。
畢業生的去向:牛津學生繼續保持很高的受雇率。從年情況看,約繼續進行更高層次的學術研究或學習,另有從事職業培訓,其中一半的人參加法律培訓,進入公共服務部門,約進入工業界,進入商界的超過。只有的學生畢業六個月後仍在尋找工作。
牛津的信息技術設施:牛津在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教學、研究和圖書館管理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為改善網際網路的設施和服務,牛津使用一種分散的計算機分布策略。多數自然科學系都有自己的聯系廣泛的計算機資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強大,同時還有相當數量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個人電腦。學校也特別為文科學者裝備了聯網的個人電腦。所有聯網的電腦總數超過
『捌』 世界名牌大學排名
世界名牌大學排名:
1、哈佛大學
第十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這所私立研究型大學成立於1891年,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它的座右銘是「真理」。該學院已經獲得了36項諾貝爾獎,加州大學科技學院的學士學位從業者將永遠不會面臨終身的工作問題。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哈佛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劍橋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倫敦大學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斯坦福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帝國理工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麻省理工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牛津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芝加哥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哥倫比亞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加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