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圈地運動如何為英國提供國內市場

圈地運動如何為英國提供國內市場

發布時間:2022-08-16 08:37:14

1. 為什麼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國內市場

你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英國圈地運動興起的原因及其影響

在14、15世紀,在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那麼,圈地運動在英國興起的原因和影響有哪些呢?

一. 興起的原因

1. 毛紡制呢業的迅猛發展。15世紀後,英國毛紡制呢業迅猛發展,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使養羊變得有利可圖,但需要大片的土地。於是,貴族們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佔起來發展養羊業。

2.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後,擴大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英國地處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對外貿易急劇擴大,從而進一步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推動了養羊業的發展。

3. 英國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國,森林、草地、沼澤和荒地沒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貴族利用自己的勢力將其變為牧場。

4. 利潤的刺激。英國的封建的習慣地租與資本主義地租之間的差別極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給農業資本家比對農民進行封建剝削更為有利可圖,從而刺激了圈地運動的發展。

5. 政府支持的結果。政府總的來說是支持圈地運動的。如1593年,國會廢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資產階級不再反對圈地,從1688年起,政府公開支持圈地。

二. 圈地運動對英國的影響

1. 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成為農場的雇傭工人流入城市,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者。同時,圈地運動也使家庭手工業被破壞,為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從而大大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使英國成為17、18世紀歐洲商業的領頭羊。

2. 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變化: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使農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將其是經營方式的改變:土地被圍圈以後,農業資本家辦起農場或牧場,僱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那些將土地出租給資本家的貴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過去的貴族變成了新貴族,農民則變成了農業工人,從而使農村得以資本主義化。

3. 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由於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領主更願意投資新的農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統,採用先進的耕作方式,提高產量。

4. 加快了英國城鎮的進程。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移居城市以及工業的發展,使英國的城鎮數量大量增加。如圈地運動開始後居住在1萬人以上的城鎮居民佔英國人口的比例從3.1%上升到8.8%。

5. 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階級條件。靠圈地發家的貴族地主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在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起到了領導者的作用,為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階級基礎。

6. 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圈地運動造就了大批的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自由勞動力,積累了資本,擴大了市場,為工業革命准備了條件。

7. 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在圈地運動中,無數農民傾家盪產,流離失所。而政府又頒布血腥法令,不允許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從這個角度說,圈地運動是一場明顯的「羊吃人」的運動。

總之,圈地運動犧牲了農民的利益,積累了原始資本,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廉價的僱傭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為英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2. 如何評價英國的圈地運動它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什麼影響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圈地運動的背景。英國羊毛貿易的發展使養羊比耕種土地更有利可圖。因此,庄園的土地所有者從農民手中收回土地(有人說是掠奪)來飼養綿羊,這直接帶來了更多的利潤,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土地所有者獲得了大量的土地,並有一定的資金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這必將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農業技術的進步。曾經耕種這些土地的農民被趕走,成為自由勞動者。其中一些農民成為地主或佃農的僱工,而另一些農民則到車間為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勞動力。至於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它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圈地運動的受害者。

3. 圈地運動對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

1、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了農場工人,並流入城市,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與此同時,圈地運動也摧毀了家庭手工業,擴大了該工業的國內市場,極大地促進了英國工業的發展,使英國在17、18世紀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商業國家。

2、要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用資本主義改造農業。一是土地所有制的變遷:圈地運動破壞了小農經濟,建立了資本主義農業,使農村地區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這是一種做事方式的改變:當土地被圍起來後,農業資本家建立農場或牧場,僱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

那些把土地租給資本家的貴族,得到的不再是封建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舊貴族變成了新貴族,農民變成了農業工人,從而使農村得以資本化。

3、促進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發展。由於土地集中,大多數地主寧願投資於新作物、更好的肥料、更好的工具、改進的排水系統和先進的農業方法來增加產量。

4、加快了英國城鎮的進程。無地農民向城市遷移和工業的發展增加了英國城鎮的數量。例如,自圈地運動開始以來,生活在10000人以上的城市居民在英國人口中的比例從3.1%上升到了8.8%。

5、為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創造了階級條件。通過圈地發財的貴族地主成為了新資產階級,並在隨後的資產階級革命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良好的階級基礎。

6、促成了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圈地運動創造了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大量自由勞動力,積累了資本,擴大了市場,為工業革命准備了條件。

7、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在圈地運動中,無數農民失去了房屋,失去了家園。政府頒布了一項血腥的法令,不允許那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從這個角度看,圈地運動是一個明顯的「羊吃人」運動。

4. 為什麼英國圈地運動擴大了國內市場

圈地運動的本質是將以農業為主導的社會轉變為工業為主導的社會。農業社會的自給自足導致大量的社會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以及在社會中流轉;經過圈地運動後,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轉化為工業社會中生產力,這種變化就導致農民脫離土地後不能自給自足,成為商品的需求者。所以說英國圈地運動擴大了國內市場。

5. 圈地運動的特點和背景

1. 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成為農場的雇傭工人流入城市,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者。同時,圈地運動也使家庭手工業被破壞,為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從而大大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使英國成為17、18世紀歐洲商業的領頭羊。 2. 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變化: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使農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將其是經營方式的改變:土地被圍圈以後,農業資本家辦起農場或牧場,僱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那些將土地出租給資本家的貴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過去的貴族變成了新貴族,農民則變成了農業工人,從而使農村得以資本主義化。3. 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由於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領主更願意投資新的農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統,採用先進的耕作方式,提高產量。4. 加快了英國城鎮的進程。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移居城市以及工業的發展,使英國的城鎮數量大量增加。如圈地運動開始後居住在1萬人以上的城鎮居民佔英國人口的比例從3.1%上升到8.8%。 5. 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階級條件。靠圈地發家的貴族地主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在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起到了領導者的作用,為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階級基礎。6. 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圈地運動造就了大批的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自由勞動力,積累了資本,擴大了市場,為工業革命准備了條件。 7. 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在圈地運動中,無數農民傾家盪產,流離失所。而政府又頒布血腥法令,不允許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從這個角度說,圈地運動是一場明顯的「羊吃人」的運動。 總之,圈地運動犧牲了農民的利益,積累了原始資本,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廉價的僱傭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為英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圈地運動使得土地所有制發生轉化,經營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英國農村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牧場和農場,階級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農業工人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推動著英國向更深、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圈地運動以犧牲廣大農民的利益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它發展了農業資本主義,積累了原始資本,並為資本家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圈地運動是英國農業領域的資本主義改造運動,馬克思將之稱為「農業革命」。它導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轉化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剝削封建地租的經營方式轉化為獲取資本主義利潤的經營方式;農民與地主的對立轉化為新貴族和農業工人的對立。靠圈地起家的新貴族與資本主義經濟緊密聯系,他們在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起了領導者的作用,為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階級基礎。

6. 為什麼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國內市場

英國圈地運動
圈地
英國圈地運動興起的原因及其影響

在14、15世紀,在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那麼,圈地運動在英國興起的原因和影響有哪些呢?

一. 興起的原因

1. 毛紡制呢業的迅猛發展。15世紀後,英國毛紡制呢業迅猛發展,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使養羊變得有利可圖,但需要大片的土地。於是,貴族們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佔起來發展養羊業。

2.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後,擴大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英國地處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對外貿易急劇擴大,從而進一步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推動了養羊業的發展。

3. 英國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國,森林、草地、沼澤和荒地沒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貴族利用自己的勢力將其變為牧場。

4. 利潤的刺激。英國的封建的習慣地租與資本主義地租之間的差別極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給農業資本家比對農民進行封建剝削更為有利可圖,從而刺激了圈地運動的發展。

5. 政府支持的結果。政府總的來說是支持圈地運動的。如1593年,國會廢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資產階級不再反對圈地,從1688年起,政府公開支持圈地。

二. 圈地運動對英國的影響

1. 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成為農場的雇傭工人流入城市,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者。同時,圈地運動也使家庭手工業被破壞,為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從而大大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使英國成為17、18世紀歐洲商業的領頭羊。

2. 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變化: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使農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將其是經營方式的改變:土地被圍圈以後,農業資本家辦起農場或牧場,僱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那些將土地出租給資本家的貴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過去的貴族變成了新貴族,農民則變成了農業工人,從而使農村得以資本主義化。

3. 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由於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領主更願意投資新的農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統,採用先進的耕作方式,提高產量。

4. 加快了英國城鎮的進程。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移居城市以及工業的發展,使英國的城鎮數量大量增加。如圈地運動開始後居住在1萬人以上的城鎮居民佔英國人口的比例從3.1%上升到8.8%。

5. 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階級條件。靠圈地發家的貴族地主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在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起到了領導者的作用,為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階級基礎。

6. 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圈地運動造就了大批的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自由勞動力,積累了資本,擴大了市場,為工業革命准備了條件。

7. 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在圈地運動中,無數農民傾家盪產,流離失所。而政府又頒布血腥法令,不允許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從這個角度說,圈地運動是一場明顯的「羊吃人」的運動。

總之,圈地運動犧牲了農民的利益,積累了原始資本,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廉價的僱傭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為英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7. 英國歷史因為羊吃人式的圈地運動,受到了哪些改變和影響

15~17世紀的圈地運動是一個獨特的土地改革運動,這項運動對英國土地制度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從15世紀末開始,英國的圈地現象越來越普遍,影響也越來越大,漸漸地這場運動發展成為了一場社會變革。

英國的圈地運動是英國近代化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對當時的整個西方社會的發展有巨大的意義。

在經濟上,圈地運動對農業、手工業、商業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從社會層面來說,圈地運動促進了英國社會結構的改變,推動了政治革命的發展和工業革命的產生。

總結:

圈地運動的產生和發展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廉價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為之後英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但是這場運動是英國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使用暴力大規模侵佔農民土地的活動,這場運動犧牲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

8. 英國的「圈地運動」是怎麼回事

在14、15世紀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

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在歐洲,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規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時期,英國就已存在大規模圈地運動。

中世紀,在歐洲大陸很多地區都出現過地主圈佔土地的現象,如德意志、法國、荷蘭、丹麥等國。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規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時期,英國就已存在大規模圈地運動[2]。

15世紀末以後,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商路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正處在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對外貿易大大發展,羊毛出口和毛紡織業興旺發達,羊毛價格不斷上漲,養殖業成為獲利豐厚的事業。

於是在工商業發達的英國東南部農村地主首先開始圈佔土地,最初貴族地主只圈佔公有土地,後來又圈佔小佃農的租地和公簿持有農的份地。此後一些貴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許多小農的土地被圈佔,農民不得不遠走他鄉到處流浪。

(8)圈地運動如何為英國提供國內市場擴展閱讀:

圈地運動類型:

第一種:小塊零散土地的集中

英國中世紀的時候形成一種敞田制,就是地的肥瘦、遠近、干濕都不同,為了公平分配,給你一小塊肥的、一小塊瘦的、一小塊遠的、一小塊近的……。

於是你有幾塊小土地,但並不連在一起,而是散落在各個地方,和別人的土地混在一起,這樣分散的小塊土地,被稱為條田。

條田當然不利於個人耕種,所以大家就互相協商對 換或買賣,使土地集中,這樣的圈地完全是自發自願的。

第二種:對公荒地的圈佔

首先要知道,古代英國和古代中國是完全不同的體制。中國是皇帝一家獨大,其他無論地主還是農民都是小的;而英國是地方領主權力大,王權較弱。

那時候的英國,領主佔有他管轄區域內的土地,除了各級領主自己經營的土地外,其它土地給農民租種,成為農民的份地。

這兩種土地之外還有一些公用地和森林沼澤等荒地,這些公地和荒地法律上當然也是領主的,但實際上是公用或無主的。

當大塊的土地緊缺時,大家就打上了這些公地和荒地的主意,領主或佃農都有圈佔為己用的行為,在土地不缺的地方。

這種佔用也相安無事,但是在一些土地緊缺的地方,就不能隨意佔了,佃農和領主們就要互相協 議,比如領主要佔一塊,就給佃農一些補償。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數就這樣通過協議、在(王室和領主的)法律框架內圈佔了,但也有少數補償不到位或者不補償就強占的,引起了暴力沖突。

第三種:議會圈地

君主立憲後,英國的王權和領主權都衰落了,議會成了最高權力機構。於是議會制訂了圈地的法律,這個法律就接近現代意義的法律了。

就是想圈地,那麼按國家(而不是王室和領主)的法律來。這時候英國才是第一次出現了有政府背景的圈地。但20世紀的研究普遍認為,議會圈地的規模和效用並不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國圈地運動

9. 英國圈地運動的原因,實質及影響是什麼

原因:1. 毛紡制呢業的迅猛發展。2.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 英國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4. 利潤的刺激。5. 政府支持的結果。
影響:1. 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2. 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3. 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4. 加快了英國城鎮的進程。5. 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階級條件。6. 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7. 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實質: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廉價的僱傭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為英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圈地運動如何為英國提供國內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海灣國家和伊朗不和 瀏覽:982
如何理解中國道路1000字 瀏覽:702
越南生蚝一般多少錢 瀏覽:424
印度口罩庫存多少 瀏覽:36
去越南辦健康證需要多少錢 瀏覽:497
伊朗怎麼惹美國了 瀏覽:384
越南首都是哪個人的名字命名的 瀏覽:749
越南掏耳朵服務多少錢 瀏覽:40
看中國如何超越世界 瀏覽:882
為什麼罵印尼 瀏覽:300
義大利2000gs美白針怎麼樣 瀏覽:414
印尼指紋怎麼算有效 瀏覽:476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瀏覽:735
越南紅旗的名稱叫什麼 瀏覽:843
伊朗的盟友國是哪個國家 瀏覽:472
義大利u型扣是什麼 瀏覽:771
義大利美術專業哪個好 瀏覽:440
義大利哪裡包多 瀏覽:164
我住在英國很久了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36
在哪裡能買到印度榴槤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