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五計劃有沒有實現超英趕美的目標請簡述其歷史意義
一五計劃沒有實現超英趕美的目標
歷史意義
基本上完成對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
介紹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增的工業生產能力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以鋼鐵工業為例,僅1956年新增加的煉鋼能力就達142.2萬噸,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煉鋼能力(最高年產量為1943年的92.37萬噸)。發展速度也超過了歷史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鋼產量從1952年的135萬噸提高到1957年的535萬噸,只花了5年時間;而美國鋼產量從1880年的127萬噸提高到1892年的501萬噸花了12年時間;英國由1880年的131萬噸提高到1903年的511萬噸,經過了23年時間;法國從1897年的134萬噸提高到1923年的530萬噸,則經過了26年的時間。
㈡ 中國成立後曾打算幾年超越英國
趕英超美的全稱是「(鋼鐵產量)15年內趕上英國,50年內超過美國」,加在一起就是著名的「趕英超美」。
㈢ 毛澤東同志宣布:「15年後我們可以趕上甚至超過英國」其依據是什麼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後,毛澤東對情勢估計的太樂觀,認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於是他就提出來15年超過英國
㈣ 中國何時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
2002年。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行的商報論壇上,德國經濟聯合會鋼鐵分會主席阿梅令說,2002年世界鋼鐵產量突破了九億零二百萬噸,比去年增長了6%,創造了新的記錄。中國的鋼產量已超過歐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家。
㈤ 工業革命時的英國鋼鐵產量竟然不及北宋,但為什麼比
元豐年間,中國華北地區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了約7.5-15 萬噸,而工業革命時的英國在1788 年鋼鐵產量才達到7.6 萬噸,中國差嗎?一點都不差。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公元九世紀初,唐朝鋼鐵年產量為5000噸,宋朝時升至7.5萬噸,明朝時候則達到宋朝2倍,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2/3,對於一個有2億左右人口的大國,這一點都不多,北宋時期,鋼產量已經超過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產量。
根據美國學者郝若貝教授的說法,宋代兵器製作、鐵錢鑄造和製造農具等方面的消耗情況,推算出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的鐵產量大致在7.5-15萬噸,這一產量是1640年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產量的2.5-5倍,整個歐洲各國(包括俄羅斯歐洲部分)到18世紀鐵產量大致在14-18萬噸之間。
令人惋惜的是,自從清朝統治中國後,不僅在鋼鐵產量上比不過明朝,更是在工業總產值上由明朝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2/3下降到不到十分之一,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用人口總數堆起來的虛假盛世而已
㈥ 誰知道超英趕美大煉鋼活動的事,給我講下。謝
那是在搞公社化大躍進時期。之前,毛澤東赴莫斯科參加了共產國際的會議。會上,蘇聯提出了趕上美國的5年計劃目標,毛澤東受到蘇聯影響,沒認真考慮國內情況,也提出了超英趕美大煉鋼,(當時中國才建國不久,經濟落後,而蘇聯當時僅次於美國,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當時在全國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當時鐵礦產量低下,就竟然號召人民捐鐵,把鍋、瑣、鏟子,帶鐵的全捐,不搞生產,還破壞了生產工具。當時的國民經濟也更加衰落~~~
㈦ 中國用15年的時間趕上英國了嗎為什麼
十五年超過英國,是指鋼產量,不是別的,是主席在莫斯科共產黨國家會議上說的,查查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