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多少國家和地區的人講英語
亞洲的語言和宗教概況
語言
通常按語言詞彙和基本語法相近似的程度,分成若干語系(其下又分若干語族)。亞洲有8個語系,人口在400萬以上,其中漢藏語系人口約占亞洲人口的40%。主要包括漢、藏、緬、苗、瑤、壯、侗、泰等語族,集中分布在中國和中南半島各國。其次為印歐語系,主要包括印地語、波斯語,約占亞洲人口的1/4。馬來-玻利尼西亞語系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閃含語系,包括西亞的阿拉伯語,約有1400多萬人。還有朝鮮、日本、阿爾泰(蒙古、滿族)和達羅毗荼語系,以及烏拉爾、維吾爾等語系。
歐洲
德國:
官方語言official national language:德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numbers of speakers:81.9%
國際交流語言preferred international language:英語
(跳跳感慨:德國人的英語實在不怎麼樣啊!年輕人會一點,上了年紀的可都不會了。都說德語是世界上最難聽的語言,可是我也不這么覺得。德語確實挺兇悍的,惡狠狠的,但這可不正是跟德國人理性、嚴肅的性格相配嗎?也不知是語言影響了性格,還是性格影響了語言。)
英國:
官方語言:英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58.8%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英語的普及是無法避免的事了,即使在將來的法國。英語是朗誦的語言,抑揚頓挫,有戲劇性。)
法國:
官方語言:法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58.2%
國際交流語言:法語
(跳跳感慨:法國人無比自戀,除開法語,生活中沒有其它語言。但是,法語,怎麼說呢,還是很好聽的啊!法語屬於陰柔類型。)
義大利:
官方語言:義大利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57.5%
國際交流語言:法語
(跳跳感慨:義大利語其實很好聽的,歌唱的語言啊!義大利語的顫音是放在舌尖的,真是說的比唱的好聽!)
西班牙: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加泰羅尼亞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西班牙語(33.4%),加泰羅尼亞語(7.1%)
國際交流語言:法語
(跳跳感慨:在西班牙,跳跳終於用上了法語,因為去問路的時候,好多人都只能聽懂法語!跳跳得意中。西班牙語被稱為是優雅的貴族語言。)
荷蘭:
官方語言:荷蘭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15.5%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荷蘭語真是不好聽啊!有人說那是「吐痰」的語言,因為荷蘭語中h音特別重特別多,呵呵。)
希臘:
官方語言:希臘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10.6%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希臘啊,又一個夢中之地~~~)
比利時:
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荷蘭語(6.4%)、法語(3.7%)、德語(0.1%)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法語
(跳跳感慨:比利時那麼點大的地方,官方語言居然有三種,暈啊!比利時北部講荷蘭語,南部講法語。)
葡萄牙:
官方語言:葡萄牙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9.9%
國際交流語言:法語
(跳跳感慨:葡萄牙語和法語還是有相近的地方的)
瑞典:
官方語言:瑞典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8.9%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北歐國家的英語普及率相當高了,不會瑞典語根本不用擔心)
奧地利:
官方語言:德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8.1%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奧地利和德國的關系向來密切啊!)
丹麥:
官方語言:丹麥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5.3%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丹麥語和德語淵源頗深,所以也類似德語,但是據說比德語更難聽。跳跳也認為丹麥語不是很好聽。但是丹麥人的英語普及率相當高啊!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跳跳咨詢過丹麥人,為什麼他們講英語講那麼好呢?是不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學?他們說不是的,從大概相當於中國的初中才開始學的,而且學的東西開始和中國小孩也差不了多少,都是些時態啊,句式啊什麼的。那為什麼能說這么好呢?他們很多人居然告訴我,因為他們的電視啊,電影啊什麼的,翻譯從來都是採用的字幕,而不是配音,所以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熏陶了。這個跳跳認為還是有道理的。當然,這不是所有的原因,最主要還是語言系統接近的問題,漢語和英語的差別太大了。)
芬蘭:
官方語言:芬蘭語、瑞典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芬蘭語(4.8%)、瑞典語(0.3%)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跳跳沒去過芬蘭,在跳跳的印象中,對芬蘭最大的印象居然是芬蘭浴!慚愧中~~~)
愛爾蘭:
官方語言:英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3.5%
國際交流語言:英語
(跳跳感慨:這個地方跳跳沒有辦法感慨,沒去過,等人來感慨吧~~~招募中~~~)
盧森堡:
官方語言:盧森堡語、法語和德語
講官方語言的民眾比例:0.4%
國際交流語言:法語
(跳跳感慨:盧森堡也一樣啊,國家那麼小,但是說的語言那麼復雜。不過由於盧森堡靠近法國,受法國影響是最重的。)
非洲
非洲是世界上語言種類最多的大陸,根據各種權威的估計,獨立的語言約為800至1000多種。北非語言比較統一,雖然方言間有很大差別,但從埃及到茅利塔尼亞都是阿拉伯語居統治地位。最重要的方言分界線,是在埃及-蘇丹方言諸變體與馬格裡布方言諸變體(利比亞往西)之間。與馬格裡布諸方言混雜在一起的有柏柏爾諸語言,主要集中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向東分布到埃及西部的西瓦綠洲,往西到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邊界,南至撒哈拉南部邊緣。撒哈拉南部的非洲語言情況更為復雜。除最南端的科伊桑諸語言(布須曼語和霍屯督語)外,整個非洲南部的1/3地區都是密切相關的班圖諸語言。班圖語和非班圖語交錯分布在班圖語區以北,從喀麥隆經薩伊北部,再穿過烏干達到肯亞地區。班圖語的飛地北到索馬里,而非班圖語的飛地則到坦尚尼亞北部
美洲的
美洲眾多的民族集團所使用的語言也迥然不同。美洲的新興族,絕大多數都以歐洲文化為
基礎,並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成分和因素,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
文化語言上也是如此。
美洲絕大多數新興民族的語言分屬印歐語系的兩大語族:拉丁語族和日耳曼語族,其
使用人數最多。全美洲所有講印歐語言的人(包括主體民族和非主體民族),共有6.7億,
約佔全洲人口的92。8%。
屬於拉丁語族的語言有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其中以講西班牙語的民族為最多,如
墨西哥人、瓜地馬拉人、古巴人、哥倫比亞人和阿根廷人等20多個,大多集中在大陸,只
有古巴人和多米尼加人在西印度群島。講葡萄牙語的只有巴西人。講法語的則有法裔加拿
大人、海地人、馬提尼
克人和瓜德羅普人等。
屬於日耳曼語族的新興民族語言,主要有英語和荷蘭語。講英語的有英裔加拿大人、
美利堅人、百慕大人、牙買加人和蓋亞那人等10多個民族。此外,蘇利南人講荷蘭語。拉
丁美洲講英語的民族大多數集中在西印度群島,只有貝里斯人在中美州,蓋亞那人在南美
。
美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荷蘭語、葡萄牙語、丹麥語
以及印第安語言中的克丘亞語、艾馬拉語、愛斯基摩語。其中,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國家和
地區有23個,講西班牙語的有18個,講法語的有5個。秘魯的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和克丘
亞語;波多黎各的官方
語言有西班牙語和英語;玻利維亞的官方語言有3種:西班牙語、克丘亞語和艾馬拉語;
格陵蘭的官方語言為丹麥語和愛斯基摩語。巴西的葡萄牙語也不同予以前宗主國的葡萄牙
語,而包含大量印第安和非洲語言的詞彙和成語。
除印歐語言外,全美洲還有多種印第安語言。使用人數較多的美洲土著語言共有240
多種,可分為20個語系。
(一)愛斯基摩一阿留申語系。
這是美洲最北面的一個語系,它包括了從阿留申群島到格陵蘭島的廣大地區,即約北
緯50℃以北地區的所有語言。
(二)阿爾袞琴語系。
分布地域包括北美東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也就是從大西洋沿岸(北緯50°—35°)到
落基山脈一帶。
(三)易洛魁語系。
主要分布在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以南至賓夕法尼亞州,是插入阿爾袞琴語系中間的一個
語系。
(四)阿塔帕斯克語系。
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
(五)蘇斯語系。
分布在密蘇里河、密西西比河、阿肯色河到落基山脈之間的北美大平原上。
(六)穆斯科格語系。
分布在美國東南部從密西西比河下游到墨西哥灣和大西洋沿岸一帶。
(七)卡多語系。
分布在美國中南部從密蘇里河上游到布拉索斯河一帶。
(八)加利福尼亞語系。
主要包括北美太平洋沿岸(北緯40°—16°)到海岸山脈之間狹長濱海地帶上的各種語
言。
(九)猶他一阿茲特克語系。
包括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中央高原上的許多語言。
(十)瑪雅——基切語系。
分布在尤卡坦半島和中美洲。
(十一)奇布查語系。
分布於從哥斯大黎加到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的廣大地區,其中以哥倫比亞境內的奇布
查語使用范圍最廣。
(十二)阿拉瓦克語系。
分布在北起美國佛羅里達、南到巴拉圭這條中軸線左右的地區,包括大安的列斯群島
、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秘魯東北部森林地帶和亞馬孫地區的眾多語言。
(十三)加勒比語系。
這一語系的分布地域甚為廣大,從它的發源地巴西興古河和塔帕若斯河起,向北到西
印度群島用加勒比海沿岸地區,向西到哥倫比亞東南部,向東到巴西高原。
(十四)熱斯語系。
分布在巴西東部和東南部。
(十五)圖庫——瓜拉尼語系。
分布在以巴拉圭為中心的巴拉那河流域。
(十六)圭庫魯語系。
分布在格蘭查科大草原,即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西半部一帶。
(十七)薩姆科語系。
與圭庫魯語系同在格蘭查科大草原,兩者相互雜處,都是人數較少的語系。
(十八)克丘亞語系。
分布在中安第斯山區一帶,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北
部,主要有克丘亞和艾馬拉兩大語言。
(十九)阿勞干語系。
分布在智利中部,由幾種近似的方言組成,實際上,這一語系只有一種語言——阿勞
干語。
(二十)巴塔哥尼亞——火地語系。
包括智利南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原和火地島上的各種語言。
除此之外,尚有800萬講其他語言的美洲居民,約佔全洲總人口的1.1%。移民集團的語
言也多達100多種。例如,日語主要分布在巴西及北美一些日本人集中的城市,德語和意
大利語主要集中在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和阿根廷;猶太人講的希伯來語,主要集中在
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漢
語主要集中在北美一些主要城市、墨西哥、巴拿馬和古巴。
我和你說這個應該夠了吧,這已經很多了
㈡ 英國有多少人
國名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或英國(Britain)。
國旗
英國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為「米」字旗,由深藍底色和紅、白色「米」字組成。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英國海外領土分布圖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此旗產生於1801年,是由原英格蘭的白地紅色正十旗、蘇格蘭的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
國徽
英國國徽即英王徽。中心圖案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為紅地上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右上角為金地上半站立的紅獅,象徵蘇格蘭;左下角為藍地上金黃色豎琴,象徵北愛爾蘭。盾徽兩側各由一隻頭戴王冠、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一隻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支扶著。盾徽周圍用法文寫著一句格言,意為「惡有惡報」;下端懸掛著嘉德勛章,飾帶上寫著「天有上帝,我有權利」。盾徽上端為鑲有珠寶的金銀色頭盔、帝國王冠和頭戴王冠的獅子。
格言
Dieu et mon droit(法語:天有上帝,我有權利)
國歌
《天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國歌改為"God Save the King"。《天佑女王》是英聯邦國家的國歌和皇室頌歌。
首都
倫敦(London)。英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人口751.24萬,面積1,577.3平方公里。
語言
官方語言為英語(English)(非法定)。此外,還有威爾士語(Welsh)、愛爾蘭語(Irish)、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er Scots)、蘇格蘭語(Scots)、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凱爾特語(Cornish)為英國各地區的官方語言。
面積
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79名)。其中水域面積佔1.34%。
人口
60,943,912(2008年統計),人口密度246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48名)。男女比例為0.98:1。
種族
英國人口中有85.67%為英國白人,6.47%為其他地區白人,4.00%為南亞人,2.00%為黑人,1.20%為混血人,0.80%為東亞人及其他種族(2001年)。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制(Parliamentary democracy)、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國家政要
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HM 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英國工黨)。2007年6月27日正式出任。
期待你的滿意啊 !!
㈢ 英國2015年的總人數是有多少人
英國人口數量2015
英國人口總數:64456631人(2014)
英國男性人口數量:31738525(49.2%)
英國女性人口數量:32718105(50.8%)
英國男女比例:49.2:50.8
英國人口增長率:0.77%
英國人均壽命:82(2012)
英國人均國民收入水平:39,140美元(2013)
英國國土面積:本土24.482萬平方千米,海外172.8萬平方千米
英國人口密度:270.1人/km²(2013年)
英國人使用語言:英語
英國人口概況及種族分布
英國人口分布中,其中英格蘭族:83%、蘇格蘭族:8%、愛爾蘭族:2%、威爾斯族:4%、其它民族:7%(2012年數據)
㈣ 英國有多少人口是非歐洲族裔
約為6200萬。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是英聯邦元首國、七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同時也是五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㈤ 英國黑人人口比例是多少
英國黑人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3.6。
黑色人種即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尼格羅人種、赤道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人類分類學說里的一種。黑種人一般膚色黝黑,頭發黑呈波浪或鬈曲,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唇,口寬度大,嘴唇厚,鬍子和體毛較少。
黑人的種族分類主要有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澳大利亞原住民等。在中世紀時期和中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和重商主義,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為奴隸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
黑色人種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16。人種是世界人類種族的簡稱,是指人類在一定的區域內,歷史上所形成的、在體質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性狀的人群。人種的概念,最初於1684年由法國博物學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
㈥ 英國現有多少人口
截止到2021年9月份,今年的人口還沒有官方進行統計,無法得知。以2014年為例,官方數據顯示,英國人口達到了6459.68萬。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自然增長(出生減去死亡)的數字為22.6萬。出生人口數量總體保持自2012年峰值後的下降趨勢。
英國人口的年增長1992年為15萬,2004年在30萬左右,大幅增漲出現在2005年,為46萬,之後一直保持在40萬以上。
數據還顯示,英國的老年人比例持續上升,2014年中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例為總人口的17.7%,之前一年為17.4%。
在英格蘭,倫敦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尤其是倫敦金融城。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英國人口增至6460萬 老年人比例持續上升
㈦ 英國人口各種族人民所佔的百分比是多少,高額懸賞!
我只知道英國人口大約六千萬左右。
㈧ 英國的人有多少人
人口:65,943,912(2018年統計)
年齡結構
0-14歲: 16.9% (男性 5,287,590; 女性 5,036,881)
15-64 歲: 67.1% (男性 20,698,645; 女性 20,185,040)
65 歲及以上: 16% (男性 4,186,561; 女性 5,549,195) (2008年統計)
增長率: 0.276% (2008年統計)
出生率:10.65/1,000人 (2008年統計
識字率:
15歲以上完成5年以上教育
總人口: 99%
男性: 99%
女性: 99%(2003年統計)
人均GDP 35,082美元/年
移民占總人口的比例 2017-2018年英國國家統計局估算數據為11.4%
種族:
英格蘭人:83.6%
蘇格蘭人:8.6%
愛爾蘭人:2.9%
威爾斯人: 4.9%
㈨ 世界上哪國人對中國最有好感
與此同時,受訪的中國人中有58%的人對美國抱有好感。
在受訪的國家中,非洲的肯亞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最高,達到8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10%。亞洲國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最高的國家是巴基斯坦,為85%,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
在受訪的歐美國家中,美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的最高,為49%,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6%。德國國民眾是歐美國家對中國缺少好感比例的最高的國家,為61%,對中國有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0%。法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1%,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59%。英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5%。西班牙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7%,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8%。
俄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達到六成,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29%。波蘭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4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1%。土耳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偏低,為20%,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61%。
中東受訪國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均超過50%。黎巴嫩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5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2%。約旦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53%,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6%。埃及民眾對中國有好感比例為52%,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43%。
值得關注的地是,在亞洲一些國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甚至低於歐美國家。日本受訪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最低,為2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69%。印度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34%,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52%。韓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38%,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56%。印尼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58%,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7%。
在南美國家,巴西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52%,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4%。阿根廷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45%,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28%。墨西哥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39%,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1%。
在中國是夥伴還是對手問題上,受訪的國家中只有三個國家的民眾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比例超過是夥伴的比例。印度民眾視中國為對手的比例為44%,認為中國是夥伴的民眾比例為32%。韓國民眾視中國為對手的比例為35%,認為中國是夥伴的民眾比例為23%。土耳其民眾視中國為對手的比例為21%,認為中國是夥伴的民眾比例為19%。
美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25%,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7%,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51%。法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19%,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1%,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70%。英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17%,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8%,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71%。德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26%,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6%,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55%。俄國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49%,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13%,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33%。日本民眾視中國為夥伴的比例為32%,認為中國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20%,認為既不是夥伴也不是對手的民眾比例為47%。
在哪個國家是世界經濟領頭羊問題上,受訪的22個國家有14個國家的民眾認為是美國,有8個國家的民眾認為是中國。美國受訪者中有41%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38%。英國受訪者中有44%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38%。法國受訪者中有47%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41%。德國受訪者中有51%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18%。日本受訪者中有50%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40%。那麼中國人如何看呢?中國受訪者中有36%的人認為中國是現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認為美國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的民眾比例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