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戰後德國已經崩潰,為何英、美沒有趁機打壓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時世界各大洲,基本都被捲入到戰爭的泥潭中。而德國,則是當時的主要參戰國之一。德國在一戰的損失非常慘重。除了被法國割走魯爾工業區,德國還要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這種情況下的德國,已經很難再應對打擊了。不過,奇怪的是。原本跟德國站在對立面的英國跟美國卻對德國伸出援手,為德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幫助度過了這場戰後危機,並且在那以後,重新復甦起來。英、美兩國為什麼會對德國提供援助呢?難道是出於大公無私的精神,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第一點:一個崩潰的德國,對於歐洲,或者美國都沒有好處。因為德國崩潰後,沒有一個國家能拿走自己的賠款。德國曾經因為要支付巨額戰爭賠款,加印過超量的貨幣。這些貨幣流入到德國境內後,很快引起德國貨幣的貶值,德國的經濟一片混亂。德國人手上拿的錢,已經成了廢紙。他們連一塊麵包都買不回,只能淪為孩童的玩具。
到了最後,德國人根本付不起戰爭賠款。尤其是法國出兵十萬,佔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後。法國當時打的口號就是要德國人拿出應付的戰爭賠款。魯爾工業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被認為是德國的心臟。可即使這樣,德國依然拿不出賠款。最後,德國國內出現大罷工,國內一片混亂。也正是在這件事,英、美兩國才轉而放鬆對德國戰爭賠款的所要,同意以延期的方式進行。甚至到最後,英國兩國還轉而扶持了德國。
第二點:英國對戰後的部署。一戰結束後,整個歐洲的形勢發生了巨大改變。各個國家的實力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英國欠了美國一屁股債,實力備受挫折。法國則迎頭趕上,成為歐洲最強,德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這時候的英國,十分不願意看到法國的崛起。所以,英國就打算聯手德國,共同抵禦法國。這也是英國慣用的一種外交手段。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聯手較弱的國家,對付最強的國家。而一個實力強勁的德國,遠比一個陷入崩潰的德國,更有實力牽製法國,從而維護英國的地位。而且,對於英國來說,他們是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國家。德國的廣闊市場依然等待他們去開辟。如果德國崩潰,自己可就一分錢都撈不到了。
第三點:美國對戰後的部署。如果說整個一戰當中,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吃了大虧的話,那唯一獲得實際好處的,就只有美國。美國在戰爭接近後期的時候進入,從而收益頗豐。他讓英國人欠下自己一大筆戰爭賠款,成為英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也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的頂級強國,全球的中心。這個時候的美國,可以說是野心勃勃。他們想成為世界的領導者。既然是全球的領導者,自然也不願意看到在歐洲大陸上,另一個歐洲霸主的出現。所以,法國在有意無意中,成了美國的打壓對象。不過,對於英國。美國同樣不希望看到它的崛起。所以,他們援助德國,也是希望共同牽制英國跟法國。
Ⅱ 英法為什麼會「討好」德國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後,由於英國與美國的援助,德國很快得到了快速崛起。歐洲各國紛紛畏懼強大起來的德國,不敢與之為敵。有人肯定會問了,法國不是一直主張打壓德國,限制德國的崛起嗎?後來怎麼沒有壓制住呢?我來給你一一道來。
德國日後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到時英法是更加無法滿足,甚至會有利益沖突,英法如何才能讓日益強大的德國去對抗蘇聯呢?畢竟紅色主義在歐洲蔓延是帝國主義國家無法接受的,不管是誰與誰發生戰爭,造成傷害的都是無辜的平民。火葯味一天天聚集,大戰再一次無可避免。
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什麼英國要向德國宣戰
英國自詡為「光榮孤立」。卻一直在歐洲大陸搞「制衡外交」。說白了就是利用歐洲各國之間的固有矛盾,煽風點火製造事端。是歐洲各國互相制約,從而保證英倫三島的安全。
英國的底線是不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足以威脅英國的強權國家。可是隨著德國的崛起。強大的德國陸軍已經擊敗過法國,是名副其實的歐陸第一強國。這已經嚴重威脅到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
最讓英國不可容忍的是,德國對於海洋也表現出極為濃厚的興趣。德國的公海艦隊規模迅速膨脹,一戰前已經是世界第二位。不僅對英國本土威脅巨大,而且很有可能加入到對世界的瓜分,從而打亂英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以上種種,英國必須要想盡辦法打敗德國,維護自己對於世界的統治。當然想法是一回事,實際就是另一回事了。
Ⅳ 一戰前,英國為何要與德國結盟
國家關系有一條不變的法則: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在國際關系中,當兩個國家的利益相一致時,便出現合作;當兩個國家的利益相違背時,便出現敵對。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Ⅳ 一戰期間,英國為什麼主動與德國聯盟
英國和德國是死敵,怎麼會結盟那?英國和法國結盟說到底就是為了應付新興的德國。當時德國的生產力已經居全球第二位,英法在海外已經形成均勢,德國如果要繼續崛起,必然要觸及兩國的海外利益。所以英法自然結盟。
Ⅵ 一戰後'英美為什麼要借大量金錢給德國
1,防止revolution。雖然李卜克內西等人已被打掉了,但是蘇俄對歐洲的輸出並沒有停止。如果放任德國經濟崩潰,人民生活無著,走投無路,還得出事。而且在凡爾賽和約的重壓下,德國魏瑪共和國不得不和新生的蘇俄聯手,雙方的軍事科技合作越來越熱絡,動向很危險。
2,抑製法國。一戰後,法國盡力清算德國:佔領德國薩爾州,夥同比利時出兵佔領魯爾地區,還企圖學習當年拿破崙組建萊茵同盟,故伎重演,來策動萊茵蘭地區和南德獨立,肢解德國,徹底廢了這個千年世仇。而且法國和波蘭,捷克,波羅的海等國到處結盟。法國勢力一時間彌漫於整個歐陸。而英國幾百年奉行歐陸均勢政策,決不允許任何一個國家稱霸歐洲大陸。所以法國越是要削弱德國,英國就越是不讓法國得逞,即使不能再多給德國輸血,起碼也不能讓德國杯壓榨得太厲害,過於虛弱。
3,資本輸出。一戰以前,世界的金融中心在倫敦,美國不得不經常從歐洲資本市場獲取融資。而一戰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第一債權國,紐約成了世界金融中心。美國開始由商品輸出貶為資本輸出。而戰後,英國搞英帝國關稅同盟,而法國也在搞貿易壁壘,都企圖抵禦美國的沖擊來保護本國的經濟。只有德國急需資金來穩定貨幣體系和經融秩序,而且德國有著發達的科技和訓練有素的熟練勞動力大軍,所以德國能夠成為美資的最理想輸出地。因此美國的金融界才出面搞「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挽救德國經濟。
Ⅶ 二戰期間英國自身都差點難保,為何還要去大力援助蘇聯
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德國和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時候,英國本身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當初英國可是以一己之力去單挑德國和義大利的。而且也算是日不落大帝國。後來自然出現的蘇德的戰爭。英國當然是不留餘力地提供了很多的原材料物資去援助蘇聯。
雖然蘇聯也一直是英美的大患,眼中釘肉中刺的存在。可是德國當時的攻勢十分猛烈,把歐洲幾乎打了個遍。這個時候如果自己支持蘇聯和德國打仗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德國和蘇聯兩敗俱傷。英美也可以收拾剩下的殘局至少不會有更大的損失,所以在這個危難關頭,他們還是不情願的,但是也選擇了援助蘇聯。
因為這樣對自己也是很有利的。蘇聯也可以逐漸的將德國的實力削弱一部分。如果蘇聯沒有參戰的話,很有可能直接就是對英美的進一步攻擊了。為了更多的自身的利益著想,所以才會援助蘇聯的。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Ⅷ 在二戰前屬老牌歐州強國的英國與法國,為何要聯手將捷克的蘇台德送給德國
主要是因為在蘇台德這個地方,主要居民就是日耳曼人,所以當德國的軍隊開進這個地區的時候,當地居民竟然夾道歡迎。捷克當初在割讓這塊領土的時候非常的憤怒,也感到恥辱,但對於德國來說,他們卻覺得是像將自己的領土重新收回來一樣倍感激動。蘇台德這個地方實際上就是一個德裔聚居區,在早期也就是第1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德國和奧匈帝國戰敗了,這個地方也是被迫割讓給了捷克斯洛伐克。
當看到德國越來越強大之後,捷克開始給德國拍馬屁,放寬了對蘇台德地區人民的一些限制,甚至還允許他們說德語,在這里滿足了他們的訴求,但早期的一些行為使得他們和蘇台的人民的裂痕無法彌補了。最終還是掙脫了捷克政府的束縛,同時英法兩國與德國的私下交易中,也把蘇台德割讓給了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