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過程
1.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建立、發展和完善過程
君主立憲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較復雜,基於時間發展的線索圖說明比較清晰。
它起源於13世紀的《大憲章》和議會制度,
17世紀《權利法案》頒布最終確立了議會主權,君主立憲制初步確立。
18世紀責任內閣制度的形成使國王的行政權力轉移到內閣,由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的政體組織形式形成.
伴隨著19世紀兩黨制的發展和1832年議會改革,進一步擴大選舉權,君主立憲制走向深化。
總之,從橫向看,英國的制度發展表現為君主立憲制度的初步確立,內閣制度的形成,議會選舉制度的不斷完善幾個過程;
從縱向來看,英國政治制度的發展實際上是國家權力重心的不斷下移即由君主轉移到議會,由議會轉移到人民的過程.
B.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1215年《自由大憲章》限制了王權,成為人民與國王斗爭的法律武器;
1295年「模範議會」英國歷史上第一次會議可謂是議會的開端;
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國王信奉「君權神授」議會與國王進行斗爭,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年,克倫威爾建立獨裁統治;
1688年,光榮革命解決了議會和國王斗爭的矛盾;
1689年《權利法案》,1701年《王位繼承法》,奠定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C.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歷史】
孟福爾議會
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無視《大憲章》,指定親信取代具有否決權的15人會議。國王同貴族之間以及貴族內部出現紛爭,以西蒙·德·孟福爾為首的貴族反對派在內戰中獲勝,他於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宮召集會議,出席的除循慣例有僧俗貴族外,還有每郡2名騎士代表、每大城鎮2名市民代表,史稱「孟福爾議會」。
一般認為這是英國議會的開端。
愛德華一世
1295年,愛德華一世(1272~1307在位)為籌集戰費又召集議會。其成分同前一次議會,約有400餘名議員出席。此後議會仿此例經常召開,這次議會有"模範議會"之稱。由於貴族議員和市民、騎士議員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經常不在一起開會。
中世紀時期
從14世紀以後,議會逐漸區分為上、下兩院。以後,下院權力不斷擴大,到15世紀末,已有提出財政議案權和法律議案權。但總的說來,中世紀時期的議會是封建性質的等級代議機構,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後
都鐸王朝後期,代表封建勢力的國王同代表資產階級、新貴族利益的議會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化。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議會成為資產階級同斯圖亞特王朝斗爭的政治中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後,議會成為資產階級同代表封建勢力的斯圖亞特王朝斗爭的政治中心。
《權利法案》
1688年的「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瑪麗同時登位。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於1689年召集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從法律上確認「議會主權」原則,給王權以很大限制。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廢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實施。並規定,國王必須是信奉英國國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結婚者不得繼承王位。專制君主為受憲法約束的立憲君主所取代。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政體初步確立。
權利法案內容
1.限制國王的權利,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等權利。
2.議會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權力,還可以監督政府和決定重大的經濟政策。
逐步確立的過程
隨後議會又制訂了《叛亂法案》,規定平時國王必須經過議會同意才能徵集和維持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只能保持一年。為了防止國王排斥議會而獨斷專行,保證議會能定期召開,議會在1694年制訂了一個《三年法案》,規定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議會,每屆議會的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英國議會在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英國國王的王位不能傳給天主教徒,英國國王必須加入英國教會;同時,還對國王的其它一些權利作了明確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實施,使議會權力超過王權,國王「統而不治」的君主立憲制更加不可撼動。
【簡介】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1688年政變(見光榮革命)後在英國建立起來的國家政體, 也稱議會君主制或立憲君主制,屬資產階級民主制政體類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議會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力,這種政治體制雖然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它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得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它代表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是歷史的一大進步。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的制度,也有著巨大影響。
D. 君主立憲制是如何誕生的
1688年12月18日,英國議會宣布詹姆士二世「自行退位」,王權由威廉繼承。1689年2月13日,威廉正式登上英國國王的寶座,從此英國歷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君主立憲制的政體產生了。
E. 君主立憲制的形成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英國「光榮革命」後建立起來的國家體制,是資產階級民主制政體類型。大約在13世紀中期,貴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爭中獲勝,成立議會。13世紀末以後,議會經常召開,議員由貴族、市民和騎士組成,由於各個階層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開會,14世紀以後,議會逐漸分成上下兩院。此後,下院的權力不斷擴大,15世紀末,下院已經有提出財政議案和法律議案的權力。但是,這一時期議會仍然是封建性質的等級代議機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後,議會成為資產階級同代表封建勢力的斯圖亞特王朝斗爭的政治中心。光榮革命以後,議會相繼通過《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從法律上確認「議會主權」原則,進一步限制王權。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廢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實施;並規定,國王必須信奉英國國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結婚者不得繼承王位。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初步確立。在這種政體下,君主是名義上的世襲國家元首,就法律地位而言,國王可以任免首相、政府大臣、法官,召集和解散議會,批准和公布法律,統帥軍隊、宣戰和媾和等。英國國王還是英聯邦的元首,現在英王的頭銜是「天佑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她的其他領土及領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護教者伊麗莎白二世」,但實際上,立憲君主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其作為國家的象徵的地位更為突出。國家權力的中心在議會,主要在下院。議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財政權和對行政的監督權。從表面上看,議會通過的法案要經過國王批准,但這只是一種形式,18世紀以來,英王從來沒有否決過議會通過的法案。但是,自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逐漸保守,議會的作用下降,國家的權力中心逐漸轉移到內閣和首相手中。
F. 2,英國君主立憲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經濟基礎: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政治前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歷史傳統: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理論依據: 英國啟蒙思想家的聲音
開始確立: 1689《權利法案》
1701年,議會通過了《王位繼承法》, 確立了議會高於王權、司法獨立於王權的原則。至此,君主立憲制在英國最終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了,但是這個時候的英國國家體制和行政管理方面是極不完善的,而內閣的出現和1832年議會改革則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展與完善。
G. 君主立憲制怎麼建立的
查理一世被斬首後。克倫威爾掌握了共和國的大權,成為「護國主」。但是,克倫威爾很快就走上了獨裁道路。1658年9月,克倫威爾逝世。他的兒子理查·克倫威爾繼任護國主。庸碌無能的他不到一年就被迫辭職,國家政權落到了高級軍官集團手中。一片混亂的政局讓大資產階級們更加恐懼,於是恢復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孕育而生。
1660年2月,保王黨分子、英國駐蘇格蘭軍隊司令蒙克率軍進駐倫敦,並召開了以長老派和保王黨分子為主的新國會,會議決定請回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斯圖亞特回來當國王,稱查理二世1660—1685年1,就這樣,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了。但是,查理二世一上台就對革命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他大力捕殺參加革命的人,還挖出了克倫威爾的屍體,吊在絞刑架上示眾。他還不顧國內人民的反對,把克倫威爾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得的敦刻爾克賣給了法國,他的執政逐漸引起了資產階級及人民的不滿。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詹姆士二世是個狂熱的天主教徒,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動。他的一些措施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也遭到廣大人民的反對。到了1688年,反抗運動相繼興起。詹姆士二世卻仍然殘忍地迫害清教徒。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廣大人民的憤怒情緒日益激烈,預示著可能會再來一次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最終發動了一次政變,結束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並向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威廉發出邀請書,請他立即到英國來出任王位。1688年11月5日,威廉來到英國。他的到來受到了貴族和鄉紳們的支持。許多高級軍官親自到威廉的駐地表示支持,眾叛親離的詹姆士二世無奈地逃往法國。
1689年2月,議會宣布威廉為英國國王,瑪麗為女王,實行雙王統治。隨後,議會又通過了著名的《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它們都有利於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1688年政變,是一次沒有經過流血而完成的政變,所以又稱「光榮革命」。「光榮革命」徹底結束了英國的專制主義統治。英國從此開始了君主立憲制的統治。
H. 說明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原因
第一, 政治基礎。
從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爆發革命以來到1688年光榮革命的最終勝利,其間經歷了資產階級(以克倫威爾為代表)與封建舊貴族(以復辟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二世為代表)的殊死較量,最後,在雙方的妥協下,建立起既有封建性又具有較強的民主性的君主立憲制度。
第二,經濟基礎。
資本主義深入農村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特點,由於新航路的開辟,引起英國固有的階級關系的變化,即使英國資產階級和具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新貴族強大起來,經濟實力的增強,必然要求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
第三,宗教因素 。
思想意識上的專制的天主教與當時英國的新教的矛盾沖突升級,反映在社會形態上,使英國新教成為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革命中戰勝封建王權的一面重要旗幟。
第四,歷史傳統。
從中世紀開始形成議會傳統,在其漫長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成為英國人民同英國王權進行斗爭的重要場所。
I.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如何形成的 只要簡單概括一下就ok了
1640到168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完成,1689確立了【權利法案】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