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波爾多什麼時候屬於英國

波爾多什麼時候屬於英國

發布時間:2022-08-20 07:38:23

『壹』 波爾多產區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波爾多葡萄酒的種植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即羅馬統治時期,因此波爾多這個葡萄酒產區的歷史至少有1700多年了。

(1)波爾多什麼時候屬於英國擴展閱讀:

波爾多(Bordeaux),法國西南的一個港口城市,擁有人口925,253人(1999年),是法國第四大城市,位列巴黎,里昂,馬賽之後。

是阿基坦大區的首府,同時也是吉倫特省的首府。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歷史上屬加斯科涅地區。

波爾多是歐洲的軍事、空間和航空的研究與製造中心,還是法國戰略核彈研究和物理實驗的核心,擁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兆焦激光計劃等許多高端技術機構。

波爾多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有許多風景優美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波爾多因此也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每兩年一度,波爾多酒協會舉辦盛大的國際酒展-Vinexpo。

『貳』 世界葡萄酒之鄉在哪

葡萄酒之鄉——波爾圖葡萄酒之鄉——波爾圖爾多距首都巴黎569公里,乘高速火車(TGV)三個小時就可到達。當火車駛近波爾多郊區,人們可以發現窗外田野景色有明顯的變化。一望無際的農田被一片片葡萄園所取代。河谷階地、緩坡丘陵、田野上到處都可見到一行行整齊的葡萄架。在燦爛的陽光下,葡萄葉綠得耀眼,一串串葡萄紫得令人陶醉。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農業物何嘗不是如此呢?波爾多地區處於阿基坦盆地加龍下游。這里含砂礫的石灰質土壤肥沃疏鬆,滲水性良好,加上氣候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非常適宜葡萄生長。早在古羅馬時代。波爾多就已成為葡萄酒產地。 1154年,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成為英國王後,波爾多作為嫁妝也就成了英國屬地。此後300年,波爾多一直受英國管轄。英國不產葡萄,但葡萄酒的消費量卻很大,結果刺激了波爾多葡萄酒的生產。源源不斷銷往英國的波爾多酒非常之多,以致在英語中產生一個專指波爾多酒的名詞「Charet」。波爾多回歸法國後,葡萄種植和釀酒業依然長盛不衰,而且在質量上繼續提高,終於使此地產品成為馳名世界的高級優質酒。無論是上流社會的慶典禮儀,還是民間社交活動,波爾多葡萄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葡萄酒已成為波爾多城的象徵和代名詞。就連一種由硫銅與石灰乳混合而成,用於葡萄園除蟲的農葯也以「波爾多液」來命名。 今天,波爾多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級葡萄酒產地,堪稱世界酒都。郊區形成一條南北105公里,東西130公里的葡萄種植帶,分布著3000多個葡萄園,佔地16.1萬公頃,葡萄農兩萬多,年產紅白葡萄酒6.5億公升,其中1.8億公升(摺合2 .4億瓶)銷往世界各國。波爾多酒按產區和品質有嚴格分類。聲譽最佳的美鐸(Médoc)、格拉芙(Graves)和聖愛美樂(St-émilion)。最高級的好酒在商標上都印著葡萄園(當地稱為堡,如著名的Chateau Haut-Brion)的名字。據說是昂貴的陳年佳釀一瓶子可賣到4000美元以上。 葡萄園 遊人來到酒都,少不了要作一次葡萄園之旅。市中心的葡萄酒家(Maison Vin)和旅遊服務中心(Office de Tourisme)都會提供詳細的信息。在美酒之城品嘗佳餚也是一件賞心悅事。細心的人會注意到:法國人飲酒很講究,酒的品種與菜餚有嚴格的搭配。如主菜為紅肉(指牛、羊、豬肉等);要飲紅葡萄酒;如主菜為白肉(指魚、雞懷其他家禽等),要飲白葡萄酒。這也是法國酒文化的一部分。 寬闊而寧靜的加龍河 波爾多位於加龍河入海前最後一個河曲的凹岸,距海98公里。加龍河在此拐了一道大彎,由於河流凹岸的侵蝕作用,水比較深,低潮時水深仍有八九米,高潮時吃水10米的大海輪也能駛入。這種深水條件自然被利用來建造港口,因而波爾多享有「加龍河之子」的稱號。 波爾多港歷史悠久。早在英國統治期間,就與英倫諸港貿易頻繁,每年都有幾百艘船隻載酒前往。18世紀通過的「三角貿易」將武器和葡萄酒銷往非洲,再把黑奴販往西印度群島,運回糖和咖啡,聚斂了大量財富。奴隸貿易廢除後,波爾多仍為與非洲貿易的大港。從法屬非洲運來的木材、花生、可可、香蕉以及礦產,大部分由波爾多港進口。所以波爾多歷史上一直是法國聯系非洲和拉美的門戶。這正是為什麼波爾多外籍移民以黑人為主,而不像馬賽那樣以北非阿拉伯人為主。波爾多大學來自黑非洲的大學生也特別多。歷史因素對城市今天的社會生活仍保留著傳統的影響。 隨著現代海運事業向海輪大型化和集裝箱化方向發展,波爾多港也同其他河口港一樣,逐漸向下遊河口段擴展轉移。目前,波爾多港由河港、海港和外港三部分組成。橫跨加龍河的老石橋上游為河港。它在歷史上有過輝煌的一頁,但現在已大大萎縮,主要用於內河運輸。石橋上游為海港,全長19公里,以右岸的巴桑(Bassens)港區最重要,裝卸木材、糧谷和礦砂,8萬噸級的散貨船可以碇泊。外港有波亞克(Pauillac,油港)、布萊耶(Blaye,以運輸糧谷和肥料為主)。 運去波爾多的工業以兩類為主:一是與波爾多港進口原料有關的工業,如煉油、化工、木材和熱帶產品加工等;二是與農業經濟有關,如釀酒業、食品加工和農業機器製造。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許多航空和軍工企業出於戰略安全考慮,疏散到這一帶。現在,這一高技術產業已有兩萬多人就業,生產幻影2000型戰斗機這樣的高精尖產品。近幾十年來,福特汽車公司和IBM等大企業也在這里投資廠。波爾多已成為法國一大新興的工業重鎮。 波爾多繼承了歷史上的文明傳統,現已發展為法國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波爾多大學創辦於1441年,是老資格的名牌大學,1970年起該校分為三所大學,一大設理科和法學等,二大設醫學、社會科學和體育等,三大設文學、藝術、外語(包括中心)等科系,共有6萬學生。除二大仍留在市區舊校址外,其他幾部分全都集中在南郊的塔朗斯((Talence)新校園。校園范圍很大,面積達280公頃。內有大片樹林和草地,教學大樓、學生宿舍和體育運動場館,點綴其間,掩映在青翠林木之中,像一座公園式的大學城。在大學城范圍內,還設有不少研究機構,旨在促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位於市中心的大劇院(Grand Théatre),建於1773年到1780年之間,堪稱是一座新古典式的紀念堂,屬於法國最美的建築之列,被視為波爾多的標志。它的外觀像一座庄嚴的希臘式神廟。一排12根科林斯式巨柱構成宏偉勻稱的門廊。門廊陽台上,並排豎立著12尊神態各異的雕像,都是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好似西洋的「金陵十二釵」。內部裝飾金碧輝煌,宮廷式的包廂和樓座有四層。巴黎歌劇院設計時就曾以波爾多大劇院為樣板。 大劇院以北的坎孔塞廣場(Esplande des Quinconces)呈長方形,面積12萬平方米,是歐洲最大的廣場之一。西端的吉倫特黨人紀念碑是為了悼念法國大革命中的吉倫特派而修建的。這個派別是溫和的共和派,很多人來自波爾多所在吉倫特省,因而得名。 波爾多最古老的遺跡該是高盧——羅馬時代的加里安宮(Palais Gallien)廢墟。這是一座建於公元3世紀的露天圓形劇場,可容納15000名觀眾,如今只剩下一些拱門殘牆。中世紀的古跡也不少,如大鍾塔(Grosse cloche)和卡約門(Porte Cail-Hau)。屹立於老城西部的聖安德烈大教堂(Cathédrale St-André)始建於11世紀,完工於15世紀,哥特式風格,規模與巴黎聖母院不相上下,只不過它地處外省,自然不如巴黎聖母院出名。大教堂西側古意盎然的市政廳(Hatel de Ville),原是大主教的宮邸。後花園南北廂,現已辟為美術館(Musée des Beaux-Arts)。 城南的米歇爾教堂(Basilique St-Michel)本屬平常,但旁邊單獨聳立著一座114米高的鍾塔特別引人注目。它是法國南部最高的古代建築。登上塔頂,可瞭望波爾多市容和加龍河風光。河上飛架著一座古石橋(Pont de pierre),同北京頤和園的那座石橋一樣,也是17孔。它全長501米,1813年由拿破崙下令建造,費時7年才完成,如今仍是交通動脈,整日車水馬龍。 當你漫步在坎孔賽廣場上,可以看到兩尊巨大的塑像。一尊是紀念法國思想家和作家蒙田,他曾作過波爾多市長。另一尊是紀念偉大的政治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他的故居就是波爾多城南近20公里的拉布萊城堡(Chateau de La Brede)。 城堡是15世紀初建造的,1689年孟德斯鳩就是出生在這里,現為他的後代子孫所有,仍完全保留著當年的風貌。城堡外,自外而內分為三個環形層次:最外層是大森林;中間是大草地;里層是環繞城堡的壕溝,壕寬水深,像一個小湖。進入城堡需要經過3座吊橋。兩邊入口處,碉樓高聳,俯視四周。 踏入城堡,迎面是一間大廳,廳內的陳設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有桌椅、卧塌、餐具櫥等。這里是舞廳兼宴會廳。再入內,是孟德斯鳩當年的卧室,牆上掛著孟德斯鳩本人及其家屬的畫像。牆角懸著他當年用過的金柄手仗。室內案幾、雕花木箱及桌椅,精緻古樸、井然有序。牆側有床並支著綢帳,鋪設和帳幔皆已陳舊不堪,亦為原物。床甚短,不足平卧。據說當時人們誤以為夜寢平卧,酣睡後舌頭會堵塞喉嚨至死,故皆半躺而眠,床毋需太長。樓上的一間大廳,是孟德斯鳩的圖書室。牆的兩邊排滿高大的書櫃,陳放著當年主人收藏的7000冊圖書。廳的天花板呈穹窿形,粟木樑椽,可免蟲蝕。壁爐上方牆上,有一幅再現古法語史詩《羅蘭之歌》的巨副壁畫,查理大帝的英姿躍然其上。大廳臨窗一側的玻璃櫃里,陳列著孟德斯鳩的巨著《波斯人信禮》、《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L』Esprit des lois,舊譯《法意》)等的原版。站在這間圖書室里,可以想像國外游歷歸來的孟德斯鳩在此奮筆疾書的情景。《論法的精神》出版後在18個月中就再版了22次。他的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分立並瓦相鉗制,形成權力制衡)和重視法律的思想至今在世界上仍有巨大的影響。美國憲法和法國人權宣言就曾受到這一學說啟示。

『叄』 波爾多產區的基本介紹

波爾多產區坐落在法國南部的波爾多(Bordeaux)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葡萄酒產地之一。波爾多藉助著它獨特的地域環境——優良的風土條件和氣候,釀造出世界葡萄酒極品。

波爾多酒產區被吉隆河(Gironde River)自然劃分成左右兩岸,左岸主要產區有梅多克(Médoc), 含聖艾斯特芙(Saint-Estèphe)波依雅克(Pauillac)、聖祖利安(Saint-Julien)、上梅多克(Haut-Médoc)和瑪歌(Margaux)等;

右岸主要產區有聖艾美儂(Saint-Emilion)和波美侯(Pomerol)。另外還有梅多克南部的格拉夫(Graves)、梭甸(Sauternes)和巴薩克(Barsac)產區。

(3)波爾多什麼時候屬於英國擴展閱讀:

歷史淵源

公元1世紀的時候,波爾多就開始了葡萄的種植,波爾多的葡萄酒業也開始飛速發展。

源於12世紀,阿基坦公國(包含波爾多地區)的女公爵阿里耶諾(Aline Goldschmidt)嫁給了英國國王亨利二世,波爾多也就成為了英國的領土,經銷波爾多的葡萄酒商人能夠享受稅收的減免。

因此,幾乎有一半的波爾多酒都出口到了英國。在16-17世紀,精明的荷蘭商人也來這里從事葡萄酒的貿易,最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圍海造田的技術,讓原來低窪積水的梅多克土地浮出了水面,現如今這里變成了最為頂級的葡萄園。

1855年,法國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庄進行分級。

波爾多商會把責任委託給一個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讓他們將所有酒庄分為5級,每個吉倫特區的紅酒生產者都包括在其中一個級別里。

『肆』 英國和法國最早的戰爭是從那年開始的

英國和法國最早的戰爭是百年戰爭,從1337—1453年,持續了116年。 自11世紀「諾曼征服」後,歷代英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佔有大量領地。法王企圖收回這些領地,英王不僅不肯放棄,反而進一步與法國爭奪毛紡業中心佛蘭德。雙方矛盾深化。1328年2 月,法王查理四世死,卡佩王朝絕嗣,貴族會議推舉其侄腓力為王,稱腓力六世。英王愛德華三世以自己是查理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兩國矛盾加劇。
1337年5 月24日,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於是引起戰爭。從1337年到1453年,英法兩國斷續打了百餘年,史稱「百年戰爭」。這些戰爭大體可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337年~1360年):1337年10月,英王愛德華三世自稱法王,率軍進攻法國,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佔領法國卡昂,8 月在阿布維爾以北的克雷西村大敗法國陸軍,次年佔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 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求和簽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佔領。

第二階段(1368年~1396年):法王查理五世(智者)為收復失地,實行改革,加強軍隊建設。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查理五世死後,其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不能治理國家,封建主爭權奪利,形成以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為首的兩大集團。英國暴發沃特·泰勒起義。兩國無力再戰,於1396年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1415年~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利用法國內部矛盾,重新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並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 月征服諾曼底,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

第四階段(1429年~1453年):1422年,英王室宣布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兼領法國國王。此時,法國太子查理已控製法國中部和南部。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1429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自告奮勇,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之圍。7 月,太子查理加冕,稱查理七世。貞德率軍攻打巴黎,不克,次年在戰斗中被勃艮第派軍隊生俘,被活活燒死。1435年9 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臣服於查理七世,加強了法國抗英力量。此後8 年,法軍收復北方大部領土。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底,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 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伍』 波爾多犬的具體介紹

波爾多犬別名法國獒、波爾多鬥牛犬。法國的波爾多地區曾經被英國統治,當地的獵犬與英國馬士提夫犬,還有西班牙的同類犬雜交產生了這種強有力、兇猛的獒。

鬥牛獒比英國馬士提夫犬更接近這一古老的犬種。作為一種工作犬,波爾多犬最初在法國南部用於狩獵野豬和熊,後來用於牧牛。由於它的勇敢,波爾多獒曾用於誘獸和鬥犬。

直到1989年它與湯姆.漢克斯一同出現在美國的熒幕上,波爾多獒才為法國以外的世人所知,它具有招人喜歡的特點,如無窮的力量.對陌生人的警惕和威脅。波爾多犬布滿皺褶的巨大的頭給人好鬥的印象,寬短且有明顯的阻隔,橢圓型的眼睛間距大有明顯的上脊,小而直立的耳朵微微環繞耳根部,尾巴短,無絨毛 。

(5)波爾多什麼時候屬於英國擴展閱讀

法國獒犬是身材短小、矮胖的獒犬,力氣非常大的犬種。它的巨大而沉重的腦袋(可能是世界上所有犬類中最大的頭)。上唇懸垂兩側包裹下顎。鼻孔張開。吻部長度約占頭長的三分之一,呈黑色或紅色。頸部的皮膚鬆弛,形成明顯的喉部的垂肉。

耳朵長在頭後方垂下。身體厚實短小,背部較平,腹部略收。前腿粗壯筆直,後肢非常有力。尾巴根部粗,尾尖較細。皮很厚,皮毛短而柔軟,顏色不同程度的褐色(紅褐色到淺黃色),臉上有紅色或黑色斑塊。白色斑紋有時出現在足部、胸部,但其他部位出現白色被認為是缺點。

『陸』 波爾多在法國哪個省

波爾多在法國的吉倫特省。

波爾多是法國西南部城市,是新阿基坦大區的首府,同時也是吉倫特省(33省)的省會,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歷史上屬加斯科涅地區,是法國西南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也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

(6)波爾多什麼時候屬於英國擴展閱讀:

波爾多是由凱爾特人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的,稱之為「Burdigala」。他的意思就是「居住在低窪的地方」。這個名字說明了波爾多的地理情況。

隨著歷史演變,「Burdigala」逐漸變成了「Bordigala」、「Bordale」、「Bordèu」,最後才變為「Bordeaux」(波爾多)。公元前60年,波爾多被羅馬人統治。

1154年亨利繼承英格蘭王位成為亨利二世,波爾多於是成為了英國的領土。直到百年戰爭期間黑太子愛德華以此為根據地20年,受當地人尊敬,其子英王理查二世也誕生於此。

1453年法國人在卡斯蒂永戰役戰勝英國人後,該城並入法國。拿破崙戰爭期間,由於英國封鎖,波爾多處境困難,遂於1814年宣布支持波旁家族,促使路易十八封其侄孫為波爾多公爵。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由於德軍迫近圖爾,法國政府第一次遷都波爾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8月德軍迫近巴黎,法國政府第二次遷都波爾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40年6月,德軍佔領巴黎,法國政府先遷往圖爾,繼而第三次遷往波爾多。

『柒』 是先有英國還是先有法國英法以前的關系是怎樣的

英格蘭的成立早於法國。
英格蘭:829年,韋塞克斯(Wessex)國王愛格伯特統一其他國家,結束七國時代,從此將這一統一國家稱為英格蘭。
法國:843年簽署的《凡爾登條約》,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其中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法國。中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義大利,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德國。該條約所劃分的疆界,形成西法蘭克王國(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843年-911年)三國。經過870年《墨爾森條約》的調整成為後來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三個國家的雛形。
下面分別說明:
英國: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els)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England,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語,則是繼承了他們的語言而來。隨著盎格魯·薩克遜人在不列顛島上由南部向中部的侵入,漸漸地在這些地域建立起了一些王國。當時由盎格魯·薩克遜人以及原住民不列顛人所建立的王國的數目遠遠不止這7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大國逐漸吞並了周邊的小國,最後形成了以這7個大國為代表的七國時代。而這七個王國的格局,也成為了後來的英格蘭王國的雛形。分別是:肯特王國、薩塞克斯王國(南撒克遜)、韋塞克斯王國(西撒克遜)、埃塞克斯王國(東撒克遜)、諾森布里亞,東盎格利亞王國、默西亞王國。
829年,韋塞克斯(Wessex)國王愛格伯特統一其他王國,從此將這一統一國家稱為英格蘭。
法國:遠古時期,在法蘭西的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迄今為止已在法國發現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各個時期相當系統的人類文化遺跡,包括30~40萬年前的人類頜骨化石,法國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約2萬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動物壁畫,法國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墳,以及各種式樣的生產工具與藝術創造。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爾特人自中歐山區遷居於此。羅馬人把該地稱為高盧,把當地居民稱為高盧人。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影響了高盧的發展。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不列顛人佔領今日的布列塔尼。45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領下入侵高盧,後被羅馬與蠻族(包括法蘭克人)聯軍擊敗。高盧完全被蠻族諸王控制。公元5世紀後期,定居在默茲河與埃斯科河之間的法蘭克人,在國王克洛維(見法蘭克王國)率領下大舉西侵,先後擊敗羅馬軍事長官西阿格里烏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人。481年法蘭克人佔領了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墨洛溫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第1個王朝。公元481年墨洛溫之孫克洛維擊敗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勢力,正式建立該王朝。8世紀初,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之間的爭奪尤烈。東法蘭克宮相查理在北方恢復秩序,732年在普瓦蒂埃擊退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統一法蘭克王國。751年,他的兒子丕平(751~768年在位)在教皇支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繼承王位。在他統治期間連年出征義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區,到800年,他已把過去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歐廣大地區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並由教皇為他加冕,查理曼成為西方皇帝。
查理曼死後,843年簽署的《凡爾登條約》,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其中西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法國。中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義大利,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現在的德國。該條約所劃分的疆界,形成西法蘭克王國(843年-987年)、中法蘭克王國(843年-855年)和東法蘭克王國(843年-911年)三國,經過870年《墨爾森條約》的調整成為後來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三個國家的雛形。
英法關系: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從此,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
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亨利二世採取耍賴戰略,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嚴和權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樣,把亨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戰勝亨利,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佔領耶訥,英法百年戰爭遂起。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於1328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英法百年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捌』 在中國葡萄酒名氣很大,為什麼國內的葡萄酒主要來自「波爾多」

在中國,法國葡萄酒的名氣最大但法國很多地方的葡萄酒,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因為它們的風頭,都被波爾多葡萄酒搶去了。你看國內的商務宴請、朋友聚會,喝的法國葡萄酒,主要是來自波爾多地區。中國人聊得最多的、喝得最有面子的,也是法國葡萄酒中的波爾多紅酒

所以,大陸人知道紅酒,也是通過香港人。香港人說波爾多紅酒最好,大陸人點點頭。香港人說拉菲紅酒最好,大陸人又點點頭。消息閉塞的時代里,誰又知道法國還有勃艮第紅酒、盧瓦爾河紅酒、教皇新堡紅酒。那時候,波爾多紅酒,讓見多識廣的香港有錢人都說「好」,那肯定是好啦!當大陸一改革開放,門戶一打開,香港人最先湧入,帶來了豐厚的投資款,還有他們鍾愛的波爾多紅酒。而大陸這些剛富起來的老闆們,更是學習起香港人的做派,紅酒要喝波爾多的,衣服要穿金利來的,洋酒要喝人頭馬XO。

還有那時候風靡整個中國的香港電影,「來一瓶82年的拉菲」,更是讓波爾多紅酒在中國人心中有了根深蒂固的記憶。

閱讀全文

與波爾多什麼時候屬於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義大利冠軍怎麼買 瀏覽:944
義大利哪裡買妙巴黎 瀏覽:628
越南現在哪個城市好 瀏覽:163
越南戰斗英雄有哪些人 瀏覽:588
哪個才是真實中國 瀏覽:871
伊朗急救電話多少 瀏覽:355
伊朗為什麼總打伊拉克 瀏覽:789
義大利知名通訊社是什麼 瀏覽:100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小說 瀏覽: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麼民族 瀏覽:795
坦克世界義大利重坦用的什麼成員 瀏覽:906
義大利簽證拒簽有什麼影響 瀏覽:300
英國人怎麼稱呼窮人 瀏覽:67
方舟生存進化手游哪個是中國語 瀏覽:206
和平精英國際服又出來了什麼模式 瀏覽:355
兩千年中國看哪個城市 瀏覽:629
phd是什麼學位英國 瀏覽:640
清朝時稱越南叫什麼 瀏覽:196
什麼是中國簡體數字 瀏覽:90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