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蜜蜂按地理分布劃分為哪幾個類型各有哪些主要品種
西方蜜蜂是蜜蜂屬中進化最完善的一個種,原產於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現已遍及除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已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養蜂生產上的主要蜂種。按地理分布劃分,西方蜜蜂可劃分為歐洲類型、非洲類型和中東類型三個類型。
歐洲類型:原產於歐洲,主要包括歐洲黑蜂(A.m.mel-lifera)、義大利蜂(A.m.ligustica)、卡尼阿蘭蜂(卡尼鄂拉蜂)(A.m.carnica)、高加索蜂(A.m.caucasica)、黃色高加索蜂(A.m.remipes)、克里米亞蜂(A.m.iberica)、卡爾巴阡蜂(A.m.carpatica)、馬其頓蜂(A.m.cecropia)、森林蜂(A.m.silvarum)、草原蜂(A.m.acervorum)等。
非洲類型:原產於非洲,主要包括突尼西亞蜂(A.m.inter-missa)、埃及蜂(A.m.lamarkii)、摩洛哥大蜂(A.m.ma-jor)、撒哈拉蜂(A.m.sahariensis)、蘇丹小蜂(A.m.nubi-ca)、東非蜂(A.m.scutelleta)、坦桑海濱蜂(A.m.littore-a)、海角蜂(A.m.capensis)、乞力馬札羅蜂(A.m.monti-caola)、塞內加爾蜂(A.m.adansonii)、單色蜂(A.m.u-nicolor)、葉門蜂(A.m.jemenitica)等。
中東類型:中東類型的蜜蜂代表著從歐洲類型的蜜蜂到非洲類型的蜜蜂的過渡型。主要包括塞普勒斯蜂(A.m.cypria)、安納托利亞蜂(A.m.anatolica)、敘利亞蜂(A.m.syria-ca)、波斯蜂(A.m.meda)等。
B. 世界上有幾種蜂
世界上大約有35一40種蜜蜂。屬於東方蜜蜂種的有10種左右;屬於西方蜜蜂種的有25一30種;其中歐洲類型的有9種。非洲類型的有15種左右,中近東類型有4一5種。世界公認經濟價值最高的四個蜜蜂品種都出自歐洲它們是歐洲黑蜂、義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又譯喀尼阿蘭蜂)和高加索蜂。
C. 蜜蜂介紹資料是什麼
蜜蜂(Bee/Honey bee)屬膜翅目、蜜蜂科。蜜蜂源自於亞洲與歐洲,由英國人與西班牙人帶到美洲。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蜜蜂有三種,一種在樹上;一種被人們用器具收養的,是家蜂,小而微黃,蜜部味濃甘美;一種在山岩高峻處作房的,叫石蜜,這種蜂黑色如牛虻,它的蜜味酸色紅。蜜蜂完全以花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時釀造儲存成蜂蜜。毫無疑問的是,蜜蜂在採花粉時亦同時對它授粉,當蜜蜂在花間採花粉時,會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這些掉落的花粉關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異花傳粉。蜜蜂身為傳粉者的實際價值比其製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蜜蜂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全世界已知蜜蜂約1.5萬種,中國已知約1000種。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蜜蜂
英文名:Bee 或 Honeybee
二名法:Apis mellifica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膜翅目
亞目:細腰亞目
科:蜜蜂科
分布:歐洲、非洲、澳大利亞
分布區域:中國東部
物種簡介
特徵:頭部為三角形,與身子連為一體;大眼睛長在頭部兩側;胸部長3對足和2對翅膀;腹部有黑黃相間的圓環。蜜蜂也稱為家蜂
身長:工蜂:14—15毫米;蜂王:18—20毫米;雄蜂:15毫米
體重:工蜂:82毫克;蜂王:250-300毫克
居住地:一切有蜜源植物的地方
食物:花粉和花蜜
社會結構:在有數千成員的群體中生活
性成熱:蜂王:出生後6天;雄蜂:出生後5-15天
壽命:平均而言,夏季的工蜂為38天,冬季的工蜂為6個月,蜂王為四五年,雄蜂為22天
基本介紹
蜜蜂是無脊椎昆蟲,具有剛性而分節的外殼。蜜蜂的內部器官浸泡在起血液作用的液體——血性淋巴液中。血性淋巴液是無色的,藉助於起心臟作用的背管在體內流動。在背管的推動下,血性淋巴液在體內自由流動,因為蜜蜂沒有血管系統。
正在載入蜜蜂
蜜蜂的身體是一架小巧而完善的機器。蜜蜂的呼吸器官與其他昆蟲是一樣的。一個多分支的氣管系統將空氣送到所有的細胞。氣管通過20個氣門(胸部3對、腹部7對)與外界相連。
消化器官是一根從嘴巴直通肛門的管子。在頭部是咽部,在胸部是食道,在腹部是嗉囊(用於儲存和運輸食物);隨後是前室、胃室和腸道,前室就像一個單向閥門,只容許食物從嗉囊流向胃室而不容許反向流動;消化器官的末端是肛袋。在整個消化器官內,食物在消化液作用下消化。肛袋位於腹部末端,體積極大,可以儲存蜜蜂一冬的排泄物。
蜜蜂的感官非常發達,特別是視覺。藉助5隻復眼和3隻單眼,蜜蜂的視角幾乎達360度,不過它們的視覺敏銳度盡管高於許多昆蟲,卻只及人類的80%。蜜蜂高度散光,所以察覺垂直運動勝過水平運動。蜜蜂的連續視覺是每秒300幀圖像(人類是每秒24幀),所以對於蜜蜂而言,一部電影只是一連串靜止的畫面。不過人類要想看清蜜蜂的動作,就只能藉助手電筒影的慢鏡頭了。
蜜蜂所看到的顏色也與人類不同。蜜蜂能見的顏色是:黃—橙黃(人類是黃—綠)、藍—綠(人類無相應的色覺)、藍(人類是藍和紫)和人類不可見的紫外光。虞美人之所以吸引蜜蜂,並不是因為它的花朵是紅色的,而是因為它反射紫外線。
蜜蜂的味覺十分敏銳,它們能夠分辨甜、酸、苦、咸4種味道。蜜蜂的味覺與它身體的不同部位有關聯。我們可以分辨出蜜蜂口腔里的口腔味覺,足末端跗節上的跗節味覺,觸須最末8節上的觸須味覺。不過,蜜蜂的味覺與人類有區別,比如人類感覺乳糖是甜的,而蜜蜂卻沒有甜的感覺。另外,蜜蜂的味覺能力取決於年齡、生理狀態和營養狀況,而後者是最主要的。因此,蜜蜂在飢餓狀態下對微弱的甜味濃度敏感,而在正常情況下它們對這種濃度根本沒感覺。蜜蜂的觸須同時起耳朵和鼻子的作用。蜜蜂的觸須分為3段。第3段最長,有11節,每節上都有禰為感受器的小板。有些感受器感受氣味,另一些感受聲音或者說感受振動更為確切,因為人們認為蜜蜂是聾子,但對振動卻十分敏感。振動感受器是絲狀的,每支觸須有8500根。感受氣味的有密布細孔的感受板(工蜂有3000—6000塊,蜂王有3000塊,雄蜂有3萬塊)和觸須第二、第三段上「錐底狀」的感受器。蜜蜂似乎有能力感覺某一種特定的氣味,即使這種氣味與數種其他氣味混雜在一起;但蜜蜂只有在相當近的距離才能聞到花的芳香。不過,在蜂巢門口站崗的哨兵卻是憑借嗅覺才將同胞和闖入者區分開來。此外,在工蜂跳傳遞蜜源信息的舞蹈時,舞蹈者是不可能被同伴看見的,因為它們在黑暗處舞蹈,所以同伴們是憑借觸覺、聽覺和嗅覺才感知的。
發育特性
蜜蜂是完全變態的昆蟲,都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蜂4個發育階段。
1、發育過程
蜜蜂的4個階段在形態上均不相同,
D. 蜜蜂在全世界有多少種
世界上大約有40種蜜蜂屬於東方總數的大約有十種較為常見的就有中華蜜蜂蜜蜂日本屬於西方風風風風風風風風風風風風風風風。世界公認經濟價值最高的是個密封品種都出自於歐洲地區,他們是歐洲黑蜂。
E. 世界有多少種蜜蜂
世界上大約有40種蜜蜂,屬於東方蜜蜂種屬的約有10種左右,較為常見的如中華蜜蜂、印度蜜蜂、日本蜜蜂等;屬於西方蜜蜂種屬的有25一30種,又可以分歐洲類型(約9種)、非洲類型(約15種)、中東類型(約4~5種)等。
分布范圍
蜜蜂類的地理分布取決於蜜源植物的分布"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熱帶、亞熱帶種類較多。不同亞科或屬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熊蜂以北溫帶為主,可延伸到北極地區,而在熱帶地區則無分布一記錄。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亞屬只分布於中亞:無刺蜂屬則分布於熱帶。
F. 蜂類共有多少種:
12萬種
G. 世界所有蜂的種類。(黃蜂,胡蜂,蜜蜂就不用了)
全世界已知約1.5萬種,中國已知約1000種 。這個沒法找的。
蜜蜂總科共有8個科∶
1. 分舌蜂科(Colletidae),是較原始的類群,黃蜂狀,有5或6個亞科,約45屬3,000種;
2. 地花蜂科(Andrenidae),體型中等且獨棲的地花蜂,包括一些寄生種;
3. 集蜂科(Halictidae, 地花蜂或打洞蜂),某些種會被汗液吸引,故又稱汗蜂,最著名的汗蜂是Dialictus zephyrus;
4. Oxaeidae科,一種體型大、飛行速度快的蜜蜂,構造類似地花蜂科的蜜蜂;
5. 准蜜蜂科(Melittidae),介於低等與高等間的一種過渡蜂;
6. 切葉蜂科(Megachilidae, 切葉蜂、泥匠蜂),以其精巧的築巢結構而著名;
7. Anthophoridae科(包括木匠蜂和布穀蜂),有3個亞科的大科,曾一度被認為是蜜蜂科的一個亞科;
8. 蜜蜂科(Apidae),包括熊蜂、挖地蜂或地花蜂。
所謂的「殺人蜂」是介於非洲蜜蜂和歐洲蜜蜂亞種之間的一個雜交種。
給你個目前已知的蜜蜂種類:
1、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andreniformis Smith , 1858
別名:小排蜂。分布:中國分布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臘及臨滄地區的滄源、耿馬;國外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
2、小蜜蜂Apis florae Fabricius , 1787
別名:小草蜂。分布:中國分布於雲南的北緯26º40』以南,海拔1900m以下地區,廣西南部的龍州、百色、上思等地;國外分布於阿曼北部和伊朗以東的南亞和東南亞等國。
3、黑大蜜蜂Apis(Megapis)laboriosa Smith , 1871
別名:岩蜂、喜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分布:中國分布於喜馬拉雅南麓,西藏南部,雲南橫斷山脈的怒江、讕滄江、金沙江、洪河流域;國外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緬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4、大蜜蜂Apis(Megapis)dorsata Fabricius , 1793
別名:排蜂、馬長蜂(傣名)。分布: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和海南島;國外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
5、沙巴蜂Apis(Sigmatapis)koschevnikovi Butte-Reepen , 1906
別名:紅色蜜蜂
分布:僅分布於加里曼島,該島北部屬馬來西亞的沙巴州、沙勞越州和汶萊國,南部屬印度尼西亞。
6、綠努蜂Apis(sigmatapis)mulue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 1998
分布:僅發現於馬來西亞的沙巴州綠努山區。
7、蘇威拉西蜂Apis(sigmatapis)nigrocinta , Smith , 1871
分布: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群島和菲律賓。
8、東方蜜蜂Apis(sigmatapis) cerana Fabricius , 1793
分布:亞洲,包括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國,生存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9、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 1758
分布:原產於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由於歐洲移民和商業交往,現已引入世界各地,成為主要飼養的蜂種。
H. 世界上有多少種蜜蜂
世界上大約有40種蜜蜂,屬於東方蜜蜂種屬的約有10種左右,較為常見的如中華蜜蜂、印度蜜蜂、日本蜜蜂等;屬於西方蜜蜂種屬的有25一30種,又可以分歐洲類型(約9種)、非洲類型(約15種)、中東類型(約4~5種)等,
常見的有中華蜜蜂、義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蜜蜂、歐洲黑蜂、突尼西亞蜜蜂、東非蜜蜂和安納托利亞蜜蜂等,而世界公認經濟價值最高的四個蜜蜂品種,都出自歐洲地區,它們是歐洲黑蜂、義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
(8)英國有多少種蜂擴展閱讀:
蜜蜂種類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蘇威拉西蜂、綠奴蜂、西方蜜蜂與東方蜜蜂九大種類。前四種為野生蜂種,分布於中國海南、廣西和雲南,後兩種又包括許多亞種,多為地理隔離的自然亞種,人工選育的蜜蜂品種多為雜交種 。
蜂王的社會分工就是專職產卵,肩負著繁衍後代的社會重任。它的身體發展得很健壯,大腹便便,體重是工蜂的兩倍,失去了「女性」身材的苗條。
在產卵期間,蜂王每天都要讓工蜂飼喂蜂王漿,以促進快速代謝保持旺盛的產卵能力。據專家統計,中華蜜蜂的蜂王1天可產700到800粒卵,不過最多的要比這高出1倍,那是義大利蜜蜂的蜂王,可達1500到2000粒,從重量上來看,每天所產均卵差不多是自身體重的兩倍 。
I. 蜜蜂的資料
蜜蜂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蜜蜂屬完全變態,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在蜜蜂社會里,它們仍然過著一種母系氏族生活。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後),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卵繁殖後代,同時「統治」這個大家族。蜂王雖然經過交配,但不是所產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據群體大家族的需要,產下受精卵將來發育成雌蜂(沒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產下末受精卵,將來發育成雄蜂。當這個群體大家族成員繁衍太多而造成擁擠時,就要分群。分群的過程是這樣的:由工蜂製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內產下受精卵;小幼蟲孵出後,工蜂給以特殊待遇,用它們體內製造的高營養的蜂王漿飼喂,待這個小幼蟲發育為成蟲時,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領一部分工蜂飛去另成立新群。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義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飼養的益蟲。在飼養過程中,新蜂王出世後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則會有一個蜂王帶領一批工蜂離開蜂巢飛走而損失蜂群。養蜂者用人為辦法生產蜂王漿,實際上就是用人工製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內,供蜂王產卵,待小幼蟲孵出,工蜂們用蜂王漿飼喂時,養蜂人即將蜂王漿取出。實際上養蜂人使用的是騙術,可見就連聰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騙的時候。
雄蜂數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後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後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後,只知吃喝,不會采蜜,成了蜂群中多餘的懶漢。日子久了,眾工峰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境。養蜂人也不願意在蜂群內保留過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對它們進行人工淘汰。由此看來,
工蜂在這個群體中數量最多。養蜂者對一個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節而異,一般為2萬一5萬個工蜂。工蜂是最勤勞的,兒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採花蜜,釀蜜糖」,僅是指工蜂說的。除采粉、釀蜜外,築巢、飼喂幼蟲、清潔環境、保衛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務。 從春季到秋末,在植物開花季節,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暫休閑時期。但是,寒冷的天氣、蜂巢內的低溫,對蜜蜂是不利的,因為蜜蜂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著周圍環境的溫度改變。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辦法抵禦嚴寒。當巢內溫度低到13℃時,它們在蜂巢內互相靠攏,結成球形團在一起,溫度越低結團越緊,使蜂團的表面積縮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溫過多。據測量,在最冷的時候,蜂球內溫度仍可維持在24℃左右。同時,它們還用多吃蜂蜜和加強運動來產生熱量,以提高峰巢內的溫度。天氣寒冷時,蜂球外表溫度比球心低,此時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鑽,而球心的蜂則向外轉移,它們就這樣互相照顧,不斷地反復交換位置,渡過寒冬。在越冬結球期間它們是怎樣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聰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們不需解散球體,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過互相傳遞的辦法得到食料。這樣可保持球體內的溫度不變或少變,以利於安全越冬。
了解蜜蜂其他蜜蜂蜜蜂總科包括了近 20%的膜翅目昆蟲。所謂膜翅目昆蟲是指那些頻繁變態、長著膜翅以及能夠舔弄和研磨的口器的昆蟲。蜜蜂總科包括兩萬個種類,都以花蜜和花粉為食。其中大部分是獨棲的,也有一些正處在群體生活的起始階段。不過,沒有任何一個種類像蜜蜂科的高級蜜蜂那樣過著嚴密的群體生活。蜜蜂科是惟一營社會生活的蜜蜂,其中包括蜜蜂屬、熊蜂屬和無蟄蜂屬。
蜜蜂屬
這一屬有4種,都是社會昆蟲,過群體生活。它們分布在全球各地,通過分蜂增加數量。這一屬的蜜蜂都通過舞蹈為同伴指示蜜源地。
印度巨蜂、花蜂和印度蜂都在亞洲棲息,而且都懸空築巢。印度巨蜂十分好鬥,它們叮蟄是非常可怕的。印度巨蜂在大樹枝上築巢,它們的巢是一排蜂房,長0.75—1米。
花蜂也稱為「侏儒」蜂,身體只有蜜蜂的一半大,不過色彩斑斕。它們的巢也只有一排,不過小巧玲瓏,寬8厘米、長12厘米。
印度蜂是與蜜蜂最相像的一種蜂。
蜂的4個種類分布在全球各地,它們各有不同的棲息習慣。其中3種在亞洲棲息,它們懸空築巢。印度巨蜂喜歡高山生活,它們可以在海拔2000米的高度棲息,這種蜂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菲律賓一帶。花蜂棲息地不超過海拔500米,其分布區域與印度巨蜂相同。印度蜂分布在亞洲的廣大區域,其中包括中國以及西伯利亞的一部分地區。
第4種就是蜜蜂。這種蜂在西方分布最廣。它們棲息在好幾個歐洲國家 (西班牙、英國、德國和法國),在這些國家它們還成為馴養的家蜂。它們也棲息在非洲。伴隨著殖民運動,蜜蜂也來到美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它們在天然洞穴或人工蜂箱中築巢,而且也很適應高山生活。
傳授花粉
高等植物繁殖的惟一途徑是傳粉,即雄蕊的花粉傳授到雌蕊上。風媒植物是由風傳粉的,然而80%的高等植物是蟲媒植物,也就是說它們依靠昆蟲傳粉。家蜂承擔了65%—95%的蟲媒任務,但是最活躍的傳粉能手是切葉蜂等獨棲蜂。人們認為蜜蜂傳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遠不止產蜜
天敵和寄生者
蜜蜂是不少天敵的美食,不過任何天敵都不可能因吞食了幾只蜜蜂而把整群蜜蜂毀滅。蜜蜂的天敵是燕子、蜂虎、山雀等食蟲鳥類。如果冬天十分嚴寒,綠啄木鳥就會用強有力的喙啄穿蜂巢,啄食閉門過冬的蜜蜂。猛禽中的蜂鷹由於羽毛密實因此不怕叮蟄,它們搗毀蜂巢啄食蜂卵和幼蟲。有些昆蟲也是蜜蜂殺手,它們叮蟄和殺死蜜蜂。泥蜂就是其中之一。它們長得像大胡蜂,抓住蜜蜂後先擠壓腹部取出全部花蜜,然後把蜜蜂殘體留給自己的幼蟲當糧食。蜻蜓是一種可怕的食肉昆蟲,它們也把蜜蜂當作美食。蜘蛛張網捕食蜜蜂,蟹蛛在花冠里設陷阱捕捉蜜蜂,圓網蛛則「守網待蜂」。
另外一些動物則對蜂巢、蜂蜜等蜜蜂的勞動成果感興趣。胡蜂覬覦蜂巢中儲存的蜂蜜,一種叫蜂巢蛾的蝴蝶將卵產在蜂巢內,毛蟲則藉助弱勢蜂群的蜂房結網。一種諢名為「蜂虱」的雙翅類昆蟲寄生在蜜蜂尤其是蜂王身上,它門迫使受害者吐出食物。最可怕的是由一種單細胞生物引起的蜂孢子病,還有菌類引起的麴黴病,麴黴病能使蜜蜂的呼吸系統癱瘓和眼睛失明。在哺乳動物中,熊是蜂蜜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