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沒有英國殖民者的統治,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歷史會怎麼樣
不會有太多變化,因為新發現的大陸對於歐洲某些殖民國家來說就是一大塊肥肉,不會放棄不管的
⑵ 沒有英國,我們現在的生活會怎樣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當今世界都會有重大影響。舉個例子吧,沒有英國的話就不會有一戰,因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一半英國人;沒有一戰就不會有二戰,你想想世界會多麼不同。
⑶ 如果沒有英國和日本的侵略,清朝政府會延續多少年,中國歷史會如何改寫現在的中國又會是怎樣
清朝不會延續多年,因為洋務運動推行的工業化本身,就是反封建經濟的一種社會變革。
即便是漢人的封建朝廷,也會面臨重大的權利變革(如,君主立憲制),更何況是把國內的民族主體,一直當奴才對待的滿清。
滿清,在推動洋務運動之後,突然之間又緊急叫停,那是因為工業經濟剛一萌芽,就沖擊了封建地主的利益。
當然,如果沒有被侵略的壓力,這種變革可能會慢一點罷了,不過絕對無法避免。
因為,會有先行得利者,在背後予以推動和支持,會有源源不斷的外來軍械的輸入,漢人反清將不用再拉起十萬大軍。
⑷ 如果香港沒有英國的統治會有現在這么繁榮嗎
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看。
第一 直接的回答是,不會。 不僅是香港,大陸那些被殖民過的城市都相對更發達,比如上海,青島。。
殖民者初期的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很先進。
但是,香港繁榮的最大原因其實是大陸。
和民國的上海比,香港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香港經濟真正的騰飛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為什麼?因為當時的大陸是最封閉的時候。
對那時的大陸來說,小小的香港是唯一的窗口。所有合法灰色的貿易幾乎都是通過香港來的 。 比如霍英東,你可以網路一下他是怎麼發家的。
⑸ 假如沒有英國,世界歷史將會怎樣改寫
沒有英國,工業革命也會發生。工業革命是發生在整個西歐,而不只是英國,其它地區和國家也陸續出現了蒸汽機,開始進入近代工業階段。
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說,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時代,這是必然趨勢,不在這里發生,就會在那裡發生。但具體先在哪裡發生,帶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比如法國,當時在工業發展上並不比英國落後太多,也就是前後腳的問題。
資本主義制度也是一樣的,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工業社會出現後的必然趨勢。所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就是這個意思。
並不是英國給人類帶來了資本主義,而是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不在英國發生,也會在法國發生,資本主義不在英國率先出現,也會在法國出現。
還有所謂的國際貿易體系。經常有人說,正是英國控制下的各殖民地之間的貿易體系,建立了現代國際貿易體系的近代雛形。這也是必然發生的事情,無論誰成為國際秩序的主宰者,都會出現。英國不帶來,法國也會帶來。
那麼,為什麼還是在英國先出現了呢?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經過長期戰爭,取得了對法國的優勢,從而獲得了更多的優先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在海外貿易和殖民地拓展方面。在這之前,英國和法國進行了長期的競爭,戰爭是其極端方式。
正是在取得了對法國的優勢之後,又在海戰中擊敗了西班牙,獲得了海上霸權,成為全球海洋貿易霸主,獲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又是通過對這些殖民地的大肆掠奪,為英國提供了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機會。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英國就是這樣,因為在百年戰爭中擊敗了法國,獲得了在正常積累之外的非常規積累方式,從而率先完成了積累,完成了工業革命,進而又以自己的工業優勢來鞏固自己的海上霸權,占據更多的殖民地,成為第一個建立在工業基礎上的全球霸權國家。
在尼爾·弗格森的《帝國》一書中,他還有個看法,英國為很多國家和地區帶去了現代文明,這種看法在今天仍然很有市場。
其實不然。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列強從廣大亞非拉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掠奪的更多,而不是帶去的更多。而且,正是因為因為列強的長期殖民和掠奪,而不是正常的、和平的文明交流,才使廣大亞非拉前殖民地國家和地區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嚴重落後的狀態,停滯不前。
像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這種今天的發達國家雖然也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但不能只看到今天的發達,而忘記了這些國家曾經有過的原住民,他們已經在英國進行殖民擴張的過程中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被殺完了。
南美曾經有一本流傳很廣的書,《槍炮、病菌和鋼鐵》,說的就是這個過程。歐洲列強雖然給亞非拉殖民地國家和地區帶來了鋼鐵,但這鋼鐵首先是表現為現代化的槍炮,是用來殺人的武器,還有造成種族滅絕的病菌。
二戰結束後,英國霸權衰落,開始逐步從各個殖民地退出,一些前英國殖民地國家紛紛獲得獨立,成為獨立的民族國家。其中不少國家都建立了代議制為代表的所謂的現代民主制度。
但這種獨立只是政治上的,表面上的,這些前殖民地國家仍然深深地被捆綁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之中,無法擺脫,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制於作為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中心的歐美發達國家。
尤其惡劣的是,英國在撤離這些前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時候,都暗地裡埋下了一些故意製造沖突的釘子,比如印巴沖突,中東各國之間的恩怨,都與英國在撤離時所做的一些安排有關,至今仍然制約著這些國家和地區。
⑹ 如果沒有英國和日本的侵略,清朝政府會延續多少年,中國歷史會如何改寫
即使沒有英國和日本的侵略,清朝政府也遲早會滅亡,因為清朝的制度已經腐朽了,中國的先進分子也會借鑒外國的各先進制度來改造中國。
⑺ 如果沒有英國,是不是就沒有現在的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南非阿拉斯加會不會還是俄羅斯的領
不太可能,要知道英國人是在擊敗了西班牙之後坐上全球擴張的,而當時西班牙人已經開始試圖殖民全球,,也就是說,如果納爾遜戰敗,殖民全球的很可能是西班牙人;
而,美奧加等國如何出現只能看移民比例了
⑻ 沒了英國,歐盟會變成什麼樣
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影響負面沖擊大。
不過,英國脫歐公投給歐盟強響了警鍾,這或許能令歐盟下定決心,進一步改革以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英國《泰晤士報》指出,法國和德國似乎認為,採取新措施,加強外交政策和防務合作,以及進一步推動共同市場的深化,可以讓全世界相信,歐洲計劃仍有生命力。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有必要採納的、關於加深財政和政治一體化的新建議,可能不會被提上日程。不過,德國和法國在這種一體化應採取怎樣的形式,以及應當向布魯塞爾讓渡哪些主權權力的問題上,很難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