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簡奧斯汀用什麼語調來批評英國

簡奧斯汀用什麼語調來批評英國

發布時間:2022-08-20 16:07:10

A. 對簡奧斯汀的評價

女人是天生的,高情商的女人是修成的,簡•奧斯汀用最精湛的語言,剖析最透徹的人性,給你傳授愛情聖經、婚姻寶典,通向幸福生活。她被譽為「女性中最完美的藝術家」。弗吉尼亞·伍爾夫說她「有智慧」,「品位無可挑剔。」簡在人生最後7年才正式成為一名作家,用畢生經驗寫出的作品,每本都是世界經典。

簡·奧斯汀逝世200周年,這位偉大的英國女作家把她的智慧凝聚於作品中。雖然時間能夠使容顏衰老,但是它卻不能夠使簡·奧斯汀的作品褪色。200年過去了,簡·奧斯汀的作品仍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除了膾炙人口的《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快來看看還有哪些是你所不知道的。

B. 簡奧斯汀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簡奧斯汀的作品格調都是十分輕松幽默的,因為她善用反諷手法,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喜劇性十分突出。而她的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環境與主人公的相似性。造成這個特點的主要原因是她本身。

簡奧斯汀的個人生活十分簡單,她一直生活在鄉村。而鄉村也正是封建勢力尤為強盛的地方。眾所知周,城市裡的人們通常受到了文化教育程度較高,所以相對的女性的地位和自由會更強。但是鄉村中人們由於知識性的局限,所以對於封建的制度還是很推崇,導致鄉村女性的地位落後。

簡奧斯汀正是在這種環境長大,她想要反抗,想要為女性爭取權利。她的這些願望最終都成為了她的寫作特點。在她筆下的鄉村女性都是受過教育並且善良的,雖然有幾個有些自以為是,但是她們都是可愛而明媚且不屈於封建勢力的。而鄉村中地位較高的男性則被簡奧斯汀塑造為迂腐頑固,呆板冷漠的形象。

C. 關於簡奧斯汀

【生平】
[編輯本段]
【生平】

簡·奧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汀沒有上過正規學校,但受到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汀一家愛讀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樣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諷的基調。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出版的《理智與情感》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又名《諾桑覺修道院》)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裡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汀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沖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她的作品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面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汀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准備。雖然其作品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兩寸牙雕」,從一個小窗口中窺視到整個社會形態和人情世故,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述評】
[編輯本段]
【述評】

Janeite這個詞大概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最早在1894年,當時的一位著名批評家George Edward Bateman Saintsbury,在給《傲慢與偏見》寫序的時候,就自豪地宣稱自己是個Janite。這大概就是「簡迷」這個詞的來源。

不過「簡迷」的歷史要比這個詞更長久。簡小姐的同代人,大名鼎鼎的「歷史」小說家司各特(其實他是奧斯汀的前輩了,《勸導》裡面Anne就很喜歡他的小說)就對她相當推崇,而且認定,喜歡奧斯汀的就一定非常喜歡,要麼就根本不喜歡。1831年(奧斯汀小姐過世剛剛14年),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麥考萊(Thomas Macaulay)就在信中提到,在一次Party上,人人都將簡小姐吹上了天。有個人說,人人都喜歡《曼斯菲爾德庄園》,但是否真是簡小姐的信徒,是不是她的真正「選民」,得看一個人能不能欣賞愛瑪。麥考萊本人就是個「簡迷」,而且還把簡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想想100多年後,這仍然被大部分人看作是言過其實的大話,就知道麥考萊的趣味了。

到了1900年前後,簡迷已經不再象司各特設想的那樣,屬於少數人了。據說在一站後的英國醫院里,就推薦用奧斯汀的小說來輔助治療戰後創傷綜合症。不過,「簡迷」這個名字真正流行起來,要歸功吉普林1924年發表的短篇小說「The Janeites」(這個拼法,而不是Saintsbury最初的Janite,成了辭典認定的標准用法)。這部有趣的小說講了一幫英國士兵靠奧斯汀的小說度過了一戰的瘋狂和殘酷。象吉普林的許多小說一樣,「簡迷」寫得聰明而有人情味。從此,「簡迷」的說法就廣為人知了。

20世紀簡迷的數量似乎仍在增加,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人。比如看過《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的人大概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簡」味。而E.M.Forster就是一位極為推崇奧斯汀的作家。他在1923年為Chapman博士的牛津版奧斯汀小說集(大概在劍橋注釋版出來前,這仍將是最廣泛使用的奧斯汀作品版本)寫評論的時候,就說自己是Jane Austenite。簡的欣賞者中我們還可以加上從沃爾芙,奧登、Edmund Wilson到C.S. Lewis(看過今年的新片Narnia的人大概會記得這個著名的基督教作家)的名字。70年代,Lionel Trilling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奧斯汀課的時候,就被蜂擁而至的選課學生折磨得不知所措。

不過,有簡迷,自然也就有簡的反對派。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對奧斯汀非常不買帳的夏洛特·勃朗特。她在私人信件里曾經極為嚴厲地批評過奧斯汀。考慮到我們的讀者的感情,就不引用她的原話了。簡的另一個著名的敵人是馬克·吐溫。不過,也有人專門寫論文證明馬克·吐溫並非真的不喜歡簡。不過大概奧斯汀小姐不大會真的在乎這個是非吧。

真正奇怪的是亨利·詹姆斯。吉普林的小說中,那幫簡迷在提到簡小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時,就有人說,誰說奧斯汀沒有後裔,她的後裔就是亨利·詹姆斯。後來,利維斯在研究英美小說的大作《偉大的傳統》中,還真的把從奧斯汀經喬治·艾略特到詹姆斯看作英語小說最重要的譜系。不過詹姆斯很少提到奧斯汀。他最著名的論述出現在有關巴爾扎克的演講中。那裡他刻薄地說,這種簡·奧斯汀的崇拜是商業投機加上感傷的幻覺和自欺的迷戀。詹姆斯的態度,很快就得到了進一步的響應。1940年,D. W. Harding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 「Regulated Hatred: An Aspect of the Work of Jane Austen」。其中的著名論斷就是,喜歡奧斯汀小說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奧斯汀非常不喜歡的那種人,既市儈又感傷。這篇十幾頁的小文章現在被公認是奧斯汀研究的真正開端。從此之後,奧斯汀研究和簡迷就互不買帳,暗自相互嘲諷,甚至公開詆毀。利維斯在《偉大的傳統》中對Cecil爵士這個簡迷抱著一副娛樂消閑的態度讀奧斯汀就大大不以為然。60年代以後,特別是1968年Marvin Mudrick出版的Jane Austen: Irony as Defense and Discovery,以及1979年Sandra Gilbert和Susan Guhar的《閣樓上的瘋女人》,已經使奧斯汀的形象與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讀到的大相徑庭,再加上最近20年的修正主義傳記,奧斯汀後人努力想創造的一個純潔的天使形象,已經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倒是一個女權主義的先鋒,文化批評的前驅,甚至刻薄刁鑽的小婦人。

不過,簡迷並不太在乎這些學術的潮流,她們關心的不是文化與帝國主義的關系,或者奧斯汀筆下的女性自覺意識,而是奧斯汀自己最直截了當提到的問題,那些男婚女嫁裡面的道德、心理、經濟和政治。簡迷的熱情從似乎一部接一部的奧斯汀改編電影電視中,從無數奧斯汀小說的續集和仿作(這些續集和仿作從浪漫愛情小說,偵探小說到色情小說,無一不有。這里最有名的大概是Bridget Jones』s Diary了)里,大概仍然可以看得到。或許,這只能表明,奧斯汀關心的問題仍然是我們生活最重要的問題,而奧斯汀的洞察力,即使不能幫我們找到理想的愛人,建立幸福的婚配,但至少能讓我們從中獲得一些人性的知識。

D. 關於簡·奧斯汀的國內外評論 中英文皆可 最好有關於《情感與理智》這本書的評論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她的作品主要關注鄉紳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

中文名: 簡·奧斯汀
外文名: Jane Austen
國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國斯蒂文頓小鎮
出生日期: 1775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 1817年7月18日
職業: 小說家
主要成就: 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
代表作品: 《理智與情感》 《傲慢與偏見》 《愛瑪》 《勸導》

目錄

人物生平
畫像留存
相關影片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幕後製作
個人評價史威考德研究
小說魅力
電影簡評
愛情經歷情竇初開
終身未嫁
代表作品
寫作經歷創作過程
文學地位
小說特點
語言特色
作品中人物性格
奧斯丁與攝政王
作品簡介《曼斯菲爾德庄園》
《勸導》
《諾桑覺寺》
《愛瑪》
《理智與情感》
大眾評論簡迷由來
簡迷的發展
反「簡」派
兩派駁論
人物生平
畫像留存
相關影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幕後製作
個人評價 史威考德研究
小說魅力
電影簡評
愛情經歷 情竇初開
終身未嫁
代表作品
寫作經歷 創作過程
文學地位
小說特點
語言特色
作品中人物性格
奧斯丁與攝政王
作品簡介
《曼斯菲爾德庄園》 《勸導》 《諾桑覺寺》 《愛瑪》 《理智與情感》大眾評論
簡迷由來 簡迷的發展 反「簡」派 兩派駁論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 簡·奧斯汀
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裡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汀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沖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她的作品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面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汀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准備。雖然其作品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兩寸牙雕」,從一個小窗口中窺視到整個社會形態和人情世故,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1]
編輯本段畫像留存
盡管奧斯汀家的幾個兒子都有專業畫像留存,卡桑德拉的水彩畫(被她親愛的小侄女安娜評價為:「和真人天差地遠」)是簡·奧斯汀目前已知唯一的「畫像」。一八六九年,有人製作了改良版的小型復製品。一八七零年,鋼印版被用在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的《簡·奧斯汀傳》一書中。
編輯本段相關影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奧斯汀書會/我們都是奧斯汀迷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兩位主角
英文名稱: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發行時間:2007年 語 言:英語 類 別:愛情 / 劇情 導 演:羅賓·史威考德 Robin Swicord
劇情簡介
有些事情即使經歷了兩個世紀的變更,也是永遠都不會發生改變的……我們仍然全神貫注於婚姻、友情和愛情的糾纏、事業、社交禮貌的復雜環境中,直到精疲力竭仍然樂此不疲。也許你覺得簡·奧斯汀在任何一本小說中創造的故事情節都不可能與現代生活有所交集,然而這里卻有六個人找到了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他們組成了「奧斯汀書會」,通過討論奧斯汀那絕妙的描述,在自己的生活軌道中重新找回了回應、預言、警告和智慧。 伯納黛特是「奧斯汀書會」的發起人,而她的生活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否則這個令人溫暖、有智慧、現實且無拘無束的人,怎麼會結過六次婚?現在,她已經50多歲了,卻仍然是單身。大多時候,伯納黛特都是那種最棒的朋友人選,因為她會靜靜聆聽你的不幸,然後成為你最堅實的後盾。相對於城市中喧鬧的生活,你總能從伯納黛特身上找到平靜……將朋友們召集到一起組成「永遠的奧斯汀」讀書俱樂部,就是伯納黛特的主意,因為再沒有作家比簡·奧斯汀更會治療這個世界對人們的折磨了。 與伯納黛特甘願在婚姻上冒險完全相反,她的朋友喬斯琳似乎天生與「浪漫」這兩個字無緣,她甚至宣稱自己從未戀愛過--即使有,也是和她的那隻羅得西亞脊背犬普賴迪。它是她最忠誠的伴侶,血統高貴,所以不難想像,當普賴迪死後,喬斯琳是如何沉浸在悲傷之中不能自拔的……朋友們一致認為應該找點什麼事情讓喬斯琳分分神,好從痛失愛犬的不幸中盡快走出來,但喬斯琳可沒有他們想像得那般脆弱。
幕後製作
小說與現實生活,影片就好像是簡·奧斯汀六本小說中講述的故事在21世紀的現代版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本,書友會里的六名成員也經歷過愛情的渴望和絕望,都曾因為友誼得到過安慰和誤解。作為一個復雜社會的社交動物,他們無一例外都需要面對無數個使生活變得愈加復雜的難題。書友會里的成員每個月都需要閱讀一本奧斯汀的小說,然後從中尋找和自己的生活相似的元素進行比較……正在離婚的西爾維婭無疑是《曼斯菲爾德庄園》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這部小說里充滿了人與人之間的分裂、對愛情的失望、婚姻的缺陷以及通姦,西爾維婭在討論的時候甚至會因為喬斯琳的一句話而嚎啕大哭。雖然喬斯琳有點不屑做這種無意義的讀書行為,但她也能從簡·奧斯汀的小說中找到自己的參照物:那就是《艾瑪》中的女主角,一個可愛、富有、活潑的女性,喜歡不厭其煩地管閑事、做媒婆,她自認為能夠洞悉身邊每一個人的需求,可愛情降臨到她的身上時,卻又變得愚蠢且盲目……喬斯琳任性、固執地忽視格瑞格對她的愛意,然後將他推給西爾維婭。不過西爾維婭顯然為這次離婚傷透了心,沒有注意到這些小細節。在小說《諾桑覺寺》中,女主角就是因為太過迷戀那種哥特式的傳奇故事而變得有點神經兮兮,有趣的事,格瑞格在郊外的村屋就是以萬聖節的風格進行裝飾的。在談及《傲慢與偏見》的時候,裡面就增添了許多反諷的調調,因為這部簡·奧斯汀作品中最浪漫的故事,竟然在書友會的討論中得到了最多的悲嘆和憂慮……至於喬斯琳與格瑞格之間的鬥嘴,真的像達西和伊麗莎白·貝內特那般惡毒,而父親和母親的離婚使孩子遭受到的痛苦,也與小說中提及的一模一樣。《理智與情感》中,錯位的婚約打破了兩個窮困的姐妹對愛情所有美好的期望,這部小說為書友會的成員提供了一個故事背景,可以將他們之間存在的所有不和諧觀點和態度全部說出來……《愛情游戲》是書友會討論的最後一部小說,最終溶解了許多發生在六位成員身上的故事:這里有一對多年前在痛苦中分手的戀人,他們在互相傷害中重新找到了解決辦法和曾經的愛情,在經歷了那麼多的躊躇和誤解之後,終於迎來了「第二次機會」。普魯迪和迪安之間發生的一切就可以套用到這部小說里,當然也包括西爾維婭和丹尼爾,同時它還鼓勵了喬斯琳、格瑞格、阿萊格拉和伯納黛特,幫助他們重新走上了生活的道路上。與書友會有關的每一對情侶在影片的結尾處都找到了滿意的答案和幸福,這與簡·奧斯汀一貫在小說中使用的美滿主題再一次不謀而合。
編輯本段個人評價
影片的編導羅賓·史威考德是在好友--製片人約翰·卡利(John Calley)的建議下,才決定去讀凱倫·裘伊·弗勒(Karen Joy Fowler)創作的小說《奧斯汀書會》的……恰逢史威考德正在為索尼公司的一個原創劇本傷腦筋,她打算在故事裡為觀眾展示一個全部是簡·奧斯汀的書迷的家庭,以及其中的家庭成員需要面對的各自的混亂和煩惱。
史威考德研究
史威考德說:「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去研究有關奧斯汀的一切,不僅僅是反復讀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小說那麼簡單,還得從其他作品下手,比如說信件或兒童讀物,這種做法允許我可以從多個不同的學術角度去分析奧斯汀的私人生活,然後進入每一個可以想像得到的角落。我記得自己當時還和索尼公司的高層開玩笑呢,稱自己可能成為好萊塢的第一人,拍了一部要鳴謝一大堆小說的喜劇。但是,當我讀過《奧斯汀書會》後,我發現自己不再對原先的那一家子知識分子著迷了。小說中描述了一群比我還要普通的人--讀者,他們看小說是為了尋求庇護和陪伴。現代人將奧斯汀的小說看成了一個避難所,在看書的過程中,可以暫時離開擁擠的交通、響個不停的電話、候診室里喧鬧的電視。而且我注意到,奧斯汀的六部小說,其中的四部在西雅圖飛機場的報攤上都有得賣,因為晚點在候機室里等上幾個小時,相信你會非常高興地拿起奧斯汀的小說,感受一下差不多兩個世紀前的英國鄉村的清新味道。」
小說魅力
當你開始喜歡簡·奧斯汀,她在小說中創造的那個世界就不會顯得陳舊過時了。她的角色總是為了錢擔心,還要與難糾的家人周旋,因為不善交際而有所退縮--他們將本應該用來談戀愛的時間大多花在了這上面,最後就連最基本的期望也變得毫無價值了。羅賓·史威考德說:「簡而言之,奧斯汀給出了許多和我們很像的人物角色,只除了我們不能通過交罰款而代替監禁,當然也不用每天工作12-14個小時。」 當羅賓·史威考德讀完了凱倫·裘伊·弗勒的小說,她發現自己已經沒辦法按奈住自己的沖動了:「生活的快節奏和速食文化將我們變成了那種善於言辭的同時還要習慣性隱藏真正的自己的人,即使在家也沒辦法完全放鬆,因為對於我們中的很多人來說,家也成了一個工作場所。我們在網上聊天、收郵件、瀏覽網頁、看在線小說,即使在吃飯的時候也不忘發簡訊給選秀節目投票,在信息時代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卻越來越少地探求彼此,這真的很荒謬。在這個利己主義盛行的時代里,我們也只能面對現實,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輕易不肯邁出來。但弗勒的小說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因為她記錄了這個物質化世界中的一次勇敢行為,這里有六個人,他們同意閱讀簡·奧斯汀的六本小說,然後每個月一次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聚在一起進行討論……體現出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英雄氣概。」
編輯本段電影簡評
《奧斯汀書會》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完全照搬小說是一件多麼愚蠢的選擇。 簡·奧斯汀
——《電影見解》。 俏皮的玩笑和優美精練的對白,足以讓觀眾得到比閱讀簡·奧斯汀的小說更多的樂趣。——《洛杉磯時報》。 羅賓·史威考德創造了幾個讓你感到似曾相識的角色,但她至少賦予給書友會一種非常真實的感覺,關心的是會員的生活,而非小說本身。——《芝加哥太陽時報》。 一流的演員團隊,無論是裝可愛、令人討厭、遲鈍還是過度自憐,他們奉獻出的都是最可愛的角色。——《綜藝》。
編輯本段愛情經歷
英國19世紀女作家簡·奧斯汀的經典愛情著作相繼被搬上銀幕,而她本人唯一一段刻骨銘心戀情卻鮮為人知。隨著電影《成就簡》3月開拍,這一空白將被彌補。奧斯汀用獨特和細膩筆觸創作出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自己卻終身未婚。而《成就簡》一片就將解開她的情路歷程。這部影片以人物傳記《成就簡·奧斯汀》為藍本,而傳記作者斯彭斯也成為影片的歷史顧問。
情竇初開
1796年,20歲的奧斯汀遇到勒弗羅伊。情竇初開的她對這個聰明狡黠的愛爾蘭年輕律師一見鍾情。然而,奧斯汀的牧師家庭希望未來女婿擁有經濟實力,而偏偏那時的勒弗羅伊還是個窮小子。而擁有6個孩子的勒弗羅伊家也執意與富貴之家聯姻,因此要求勒弗羅伊返回愛爾蘭。從此兩人便再沒有相見。當年,奧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達了無奈傷心:「終於,這一天還是到來了,我將與湯姆·勒弗羅伊告別。而當你收到這封信時,一切都已結束。一想到這些,我不禁淚流。」後來,勒弗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羅伊如家人所願地娶了個大家閨秀,還成為愛爾蘭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與一位作家有過一段「少年之愛」。
終身未嫁
初戀以被迫分手告終,奧斯汀選擇終身不嫁,而將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學創作 。「愛的小屋」身價飆升這段戀情沒有讓奧斯汀成為勒弗羅伊太太,卻激勵她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是他告訴她,她擁有才華。是他鼓勵她在寫作中追隨自己的思想。盡管他倆沒有在一起,但這段戀情卻激發她成為職業作家。」雷說。另一方面,奧斯汀和勒弗羅伊第一次相遇的房子也行情看漲。這座名為「迪恩小屋」的房子坐落在漢普郡,充滿濃郁的英式特點,典雅而舒適。悠久歷史、建築價值再加上凄美愛情故事,這座小屋已經被開出1000萬英鎊的高價。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
《理智與情感》又名《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曼斯菲爾德庄園》(Mansfield Park, 1814) 《愛瑪》(Emma, 1815) 《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 1818, 死後出版) 《勸導》(Persuasion, 1818, 死後出版) [/color][/b] 簡·奧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一個我國讀者非常熟悉的名字。她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以及據此拍攝的電影恐怕早已為大家所熟悉了。據英國廣播公司最近調查統計,《傲慢與偏見》在英國人最喜愛的小說中,名列第二。《愛瑪》(EMMA)是這位女作家的第四部作品,一般都認為是她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
編輯本段寫作經歷
簡·奧斯丁出生在英國漢普郡斯蒂文頓鎮的一個牧師家庭,過著祥和、小康的鄉居生活。兄弟姐妹共八人,奧斯丁排行第六。她從未進過正規學校,只是九歲時,曾被送往姐姐的學校伴讀。她的姐姐卡桑德拉是她畢生最好的朋友,然而奧斯丁的啟蒙教育卻更多得之於她的父親。奧斯丁酷愛讀書寫作,還在十一、二歲的時候,便已開始以寫作為樂事了。成年後奧斯丁隨全家遷居多次。1817年,奧斯丁已抱病在身,為了求醫方便,最後一次舉家再遷。然而在到了曼徹斯特後不過兩個多月,她便去世了。死後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簡·奧斯丁終身未嫁。逝世時僅為四十一歲。 [2]
創作過程
奧斯丁創作的小說,幾乎都經過長時間的反復修訂改寫。她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是《理智與情感(1811)。《傲慢與偏見》(1813)是她的第二部作品。這兩部作品,加上她去世後出版的《諾桑覺寺》(1818),都寫於十八世紀的九十年代,通常算是她的早期作品。而《曼斯菲爾德庄園》(1814)、《愛瑪》(1816)與《勸導》(1818)則寫於十九世紀,算是後期作品。這六部作品,總共不過一百五十萬字(中文),數量不算多。作品初出版時,銷量也不算很大。
文學地位
可是她在英國文學中的地位卻隨時間的過去而日益顯得重要,以致竟有批評家認為: 簡·奧斯汀作品《愛瑪》封面
「作家當中其手法最接近於(莎士比亞)這位大師的,無疑就要數簡·奧斯丁了,這位女性堪稱是英國之驕傲。她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托·巴·麥考萊語)。另一位將她與莎士比亞相比的是現代美國的批評家艾德蒙·威爾遜。他說:「一百多年來,英國曾發生過幾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望,唯獨莎士比亞與簡·奧斯丁是經久不衰。」贊賞奧斯丁的作家,從瓦爾特·司各特開始,可以說是綿延不絕,粗略一排就有:特洛羅普、喬治·艾略特、柯勒律奇、勃朗寧夫人、騷塞、愛·摩·福斯特等位。但是她的傑出與偉大之處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也不是一下子說得清楚的。弗吉尼亞·吳爾芙就曾說過:「在所有的偉大的作家中,她的偉大之處是最最難以捕捉到的。」
小說特點
根據《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的說法,簡·奧斯丁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說家。(她的作品)反映了當時英國中產階級生活的喜劇,顯示了『家庭』文學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從戀愛到結婚中自我發現的過程。這種著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會之間緊張關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說擺脫十八世紀的傳統而接近於現代的生活。正是這種現代性,加上她的機智和風趣,她的現實主義和同情心,她的優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結構,使她的小說能長期吸引讀者。」並且說:「當時(指十九世紀初)流行誇張戲劇性的浪漫小說,已使人們所厭倦,奧斯丁的樸素的現實主義啟清新之風,受到讀者的歡迎……到二十世紀,人們才認識到她是英國攝政王時期(1810--1820)最敏銳的觀察者,她嚴肅地分析了當時社會的性質和文化的質量,記錄了舊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現代評論家也贊佩奧斯丁小說的高超的組織結構,以及她能於平凡而狹窄有限的情節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劇的精湛技巧。」 本文作者在閱讀了中外評論家對奧斯丁的分析評論之後,覺得還是以上所引的 簡·奧斯汀作品《理智與情感》封面
簡短結論最為准確精到。內中惟一未突出提到的是奧斯丁塑造人物的巨大才能(每部小說的主角都是青年女性,但她們無一雷同),以及她能站在更高角度,冷眼看待、評論這些人物(特別是她心愛的人物)的睿智目光。奧斯丁曾說過什麼是好的作品。她說:「……有些作品,其中展示了才智最強大的力量;其中作者以最精心選擇的語言向世人傳達了對人性最透徹的了解、對這種豐富多彩的人性恰到好處的描繪,以及對機智幽默最生動活潑的抒發。」(見《諾桑覺寺》第五章末段)奧斯丁的幾部作品,可以毫無愧慚地說,都是達到了這樣的標準的。
語言特色
奧斯丁的語言確實出色,這在提高她作品的水準上起著很大的作用。她的對話不但符合人物性格,而且常含機鋒。(奧斯丁小時候曾和家人演戲自娛,寫好對白自是她的特長。)敘述描寫部分語言通常徐緩舒展,與她所寫的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環境與人物身份非常配稱。 作者偶爾亦用曲筆,不動聲色地說幾句謔而不虐的反話,使讀懂的讀者不禁要發出會心的微笑。(批評家瓦爾特·艾倫就說過,整部《愛瑪》,「就是在嘲弄中孕育成的。」)在結構上,《愛瑪》亦極勻稱緊密。除了書中高潮處外,每一章亦都有精彩的「看點」。 這就使得翻譯者苦苦奮斗工作時,又自有樂趣,彷彿是「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相信讀者在讀她的書時,也會有這樣的體會的。有批評家說過:「在《愛瑪》中,整個主題就是女主人公痛苦的認識自身並逐漸拋開幻想的過程。」
作品中人物性格
同樣,在譯者譯,讀者讀的過程中,大家都逐漸認識了愛瑪這一活生生,有著各種優點與缺點的形象,同時也通過這面鏡子的反照,能對自我有比以前較深一些的認識。說到底,閱讀文學作品最大的益處無非就是通過這一活動,幫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自我、他人,認識社會與這個世界。愛瑪的自信、自以為是、缺乏自知之明、好心做壞事、不願承認錯誤,還多少有點勢利眼,這樣的性格上的毛病,豈不是在我們自己與周圍人的身上,依舊存在的嗎?而且還不但存在於作為個體的人的身上,連集體的人——小至一個團體大到一個國家那裡,不也是同樣是會存在。《愛瑪》是奧斯丁於1814年1月開始動筆的,1815年3月底寫完,並於年底出版(初版本扉頁上標明的是1816年)。1816年3月出版的《每季評論》上即刊出了當時最負盛名的小說家瓦爾特·司各特激賞奧斯丁作品特別是《愛瑪》的長文。1817年的7月18日,奧斯丁溘然去世。《愛瑪》成了她生前最後一部與讀者見面的小說。但讀者並不知道作者是誰。直到1818年,她的作品才由她的哥哥署上真名出版。
奧斯丁與攝政王
奧斯丁在世時,英國由攝政王統治。他的父親喬治三世晚年精神失常,國會安排由他攝政。1820年老王去世,攝政王即位,是為喬治四世。據說他非常喜歡奧斯丁的作品,在每個住 簡·奧斯汀作品
處都存有一套。他還寫過一封信給奧斯丁,表示了自己的欽佩並希望她能把下一部作品獻給自己。奧斯丁在一封信里說:「對親王的感謝,我感到榮幸。」同時也多少有點違心地寫了《愛瑪》書前的那篇獻詞。據記載,攝政王藏書室的負責人曾建議奧斯丁寫題材大一些的作品。 奧斯丁在回信中說:「我不寫傳奇。我必須保持自己的風格,繼續走自己的路,雖然在這條路上我可能永不會再獲成功。我卻相信在別的路上我將徹底失敗。」奧斯丁向親屬表示過,她自己能做的只是「寫鄉野的幾戶人家」,「在一小塊(兩英寸寬的)象牙上……用一支細細的畫筆輕描慢繪。」今天,人們自然要慶幸虧得奧斯丁沒有採納那樣的建議。而且她也不純粹是「為小題材而小題材」。她也能做到小中見大。她在作品中關懷婦女、戀愛、婚姻問題,探討社會在這些方面的謬誤與偏見並從而揭示人性中的一些弱點。探討人性,這難道能說是在寫微不足道的小題材嗎?古代的希臘人認為最重要的問題莫若是「認識自我」。他們在德爾菲神廟上銘刻的就是這幾個字。

E. 簡·奧斯汀在批評英國社會階級和婚姻習俗時常使用什麼語調

釘在批,萬一你設備間就要分清誰做誰用的什麼,強調這個肯定是接近瓶底和婚姻自由,他們就是自由的強調強調的一句。

F. 簡·奧斯汀的作品,應該如何評價呢

"茶杯里的風暴企鵝 "在上海朵雲學院劇場展出。圖書微景觀建築師 "繩索 "作為企鵝經典布衣奧斯汀景觀的兩套圖書,"繩索 "奧斯汀作品的內容特點,以圖書為道具,在奧斯汀,在作者的現實生活中,呈現出宏大的圖書,運用恰當地體現了奧斯汀作品 "茶杯里的風暴,兩英寸的象牙。" 與企鵝蘭登書屋合作,引進並出版企鵝布衣經典系列。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G. 簡奧斯汀的寫作風格

1)諷刺手法的運用
奧斯丁的諷刺藝術,不僅表現在某些人物的喜劇性格上,也不僅表現在眾多情節的喜劇性處理上,而且還融匯在整個故事的反諷構思中,讓現實對人們的主觀臆想進行嘲諷。男主角達西最初斷定,貝內特家有那麼多不利因素,幾個女兒很難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後來恰恰是他娶了伊麗莎白。而伊麗莎白呢,她曾發誓決不嫁給達西,可最後還是由她做了達西夫人。再看看那個不可一世的凱瑟琳·德布爾夫人,為了阻止伊麗莎白與她外甥達西攀親,她不辭辛勞,親自出馬,先是跑來威嚇伊麗莎白,繼而跑去訓誡達西,殊不知正是她這次奔走為兩位默默相戀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們的美滿結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這幾位「智者」受到現實嘲弄的同時,書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貝內特太太,最後卻被證明是最正確的。她認為:「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種荒謬與「真理」的滑稽轉化,盡管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是非觀念,但卻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思索。
2)對話的運用
對話,是文學創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奧斯丁在創造人物對話時,一方面注意運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於利用說話人、聽話人、讀者在動機和理解上的差異,製造多層次語調,致使她的對話具有既鮮明生動、富有個性,又含意豐富、耐人尋味兩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達西趁賓利小姐彈起一支蘇格蘭小曲的當兒,邀請伊麗莎白跳舞:「貝內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這個機會跳一曲里爾舞?」達西這話說得雖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個字足以表明這一點),但他主觀上還是想討好伊麗莎白。可是伊麗莎白聽起來卻不以為然。她認為里爾舞是一種鄉土舞,達西請她跳這種舞,是想蔑視她的「低級趣味」,於是正顏厲色地說道:「我壓根兒不想跳里爾舞——現在,你是好樣的就蔑視我吧。」達西回答了一聲:「實在不敢。」這句答話可能做出多層解釋:伊麗莎白僅僅看作對方是在獻殷勤,賓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結「良緣」的表示,而讀者只要多讀幾段便會發現,達西心裡可能在想:「這位迷人的小姐著實厲害,我這次只得認輸,以後可得謹慎從事。」類似這種微妙的對話,在小說里還有很多。奧斯丁在《諾桑覺寺》第五章,曾用飽含熱情的語言贊揚了新小說:「……總而言之,只是這樣一些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智慧的偉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對人性的最透徹的理解,對其千姿百態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處洋溢的機智幽默,所有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語言展現出來。」

H. 急!如何運用女性主義批評方法評價簡·奧斯丁的作品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精緻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並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么?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像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了。

閱讀全文

與簡奧斯汀用什麼語調來批評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哪裡買妙巴黎 瀏覽:628
越南現在哪個城市好 瀏覽:163
越南戰斗英雄有哪些人 瀏覽:588
哪個才是真實中國 瀏覽:871
伊朗急救電話多少 瀏覽:355
伊朗為什麼總打伊拉克 瀏覽:789
義大利知名通訊社是什麼 瀏覽:100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小說 瀏覽: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麼民族 瀏覽:795
坦克世界義大利重坦用的什麼成員 瀏覽:906
義大利簽證拒簽有什麼影響 瀏覽:300
英國人怎麼稱呼窮人 瀏覽:67
方舟生存進化手游哪個是中國語 瀏覽:206
和平精英國際服又出來了什麼模式 瀏覽:355
兩千年中國看哪個城市 瀏覽:629
phd是什麼學位英國 瀏覽:640
清朝時稱越南叫什麼 瀏覽:196
什麼是中國簡體數字 瀏覽:90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
短義大利面怎麼弄好吃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