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英國航母的詳細資料
皇家海軍目前現役航母就一個級別——無敵級
該級別一共3艘 首艦無敵號已經退役
所以目前現役一共就2艘
後續型號伊麗莎白女王級正在建造
完整介紹:
無敵級航空母艦(Invincible-class)為一系列的輕型航空母艦,由英國皇家海軍開發。此系列共生產了三艘船,其中,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及卓越號(HMS Illustrious)仍在服役,而一號艦無敵號(HMS Invincible)則為後備。
無敵級航空母艦起源自一款計劃中的6,000噸,備有導彈發射器及直升機搭載能力的護航巡洋艦,作為另外一艘構思中,艦身遠為龐大的 CVA-01 航空母艦的支援艦。[1] 由於CVA-01計劃於1966年被取消,這表示這款計劃中較小型的巡洋艦必需能提供反潛作戰能力與及戰斗指揮的功能。為了達到此一要求,兩款新的設計順應而生:[1]方案一為一款12,500噸的巡洋艦,配備導彈及飛行甲板並能搭載6架海皇直升機,與義大利海軍的巡洋艦"Vittorio Veneto"相似。方案二為一款更大的艦只,排水量17,500噸,船身的右前方裝有導彈發射器並配備完整甲板,可搭載9架海王直升機。至1970年,海軍進一步要求將方案二改良為一艘重 18,750 噸並具有完整甲板的指揮巡洋艦(Through-Deck Command Cruiser TDCC)。
1963年2月,鷂式攻擊機VTOL(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首次成功於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升降(HMS Ark Royal R09)。後繼的鷂式攻擊機FGA.1亦曾於兩棲突擊艦上進行測試。這證明了在這首新的艦只上搭載垂直升降戰斗機是完全可行的。可是政客的決定令皇家海軍定義這艘新的艦只為"指揮巡洋艦"而非"航空母艦";CVA-01計劃的取消是為了證明工黨為了國家利益而放棄建造航空母艦。
英國於1970年代早期的經濟問題拖慢了開發進度,不過船身的設計則進行得如火如荼。一號艦的建造合約於1973年4月17日批出與Vickers (Shipbuilding)造船廠。[2] 此刻,新船的設計已定案為一艘19,000噸的,具備直升機搭載能力的重巡洋艦("CAH" - helicopter carrying heavy cruiser),總容量為14架直升機。艦首亦裝備了Sea Dart導彈發射器。
最後,於1975年5月,英國政府授權生產海軍版本的鷂式攻擊機[2][1]。這表示船身的設計需要進行更改以容納一個小隊的鷂式攻擊機。為了使一架滿載的鷂式攻擊機能更有效地起飛,新的戰機採用了短距離升降(STOVL - Short Take Off and Vertical Landing),由170呎的短距離跑道彈射。跑道的最初斜度為7度,一號艦無敵號及二號艦卓越號均採用了此一設計,三號艦皇家方舟號則改為12度。本系列的航艦自1976年起[1]亦扮演作為直升機航艦的次要角色。1998年下水的兩棲突擊艦海洋號(HMS Ocean)便是根據無敵級航艦設計而成的。
於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CIWS方陣快炮亦被加入設計當中。卓越號在服役前最後一刻才被裝上CIWS,而皇家方舟號的 CIWS 則在正常的建造過程中裝上。無敵號於福克蘭群島戰爭後才獲配備 CIWS。起初,無敵號及卓越號只裝備了兩門 Vulcan Phalanx 型,後來被改成 Goalkeeper 型,皇家方舟號則在建造時裝備了三門 Phalanx CIWS 方陣快炮。Thales 提供了電子干擾設備包括干擾與及反電子干擾系統(ECM),而海紋導彈發射器則能發射誘導導彈以引開來襲的敵方導彈。於1990年代的更新中,三艘船上的 GWS-30 海標槍導彈均被拆除,而船的前方則改為飛行甲板的一部分。
在1982年以前,無敵級航艦的飛行部隊純由海皇 HAS.5 反潛直升機與及海獵鷹 Sea Harrier FRS.1 垂直升降攻擊機組成。一般來說,每艘艦只搭載九架海皇與四至五架海獵鷹,因為這些航艦的本來任務就是針對部署於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提供戰時反潛的核心打擊力量。於這個大前提下,這些航艦的主要武器並非其攻擊型戰斗機,而是反潛直升機。搭載這些海獵鷹只是為了擊落偶然於艦隊附近徘徊的蘇聯偵察機。
福克蘭群島戰爭改變了這個設定,因為這次戰斗證明了英國需要維持其傳統航艦投射空中力量於敵方陸上或海上部隊的能力,於福克蘭群島戰爭中無敵級與及較舊亦較大型的赫密士號(又譯競技神號)均表現了這種能力,除了反潛直升機以外海獵鷹與及皇家空軍的獵鷹 Harrier GR.7 對地攻擊機的貢獻均不容忽視。皇家空軍的獵鷹後來證明只是一種過渡期的戰斗機。然而,福克蘭群島戰爭的教訓使以後每艘艦均增添了一個常備的空中小隊。卓越號成為了第一艘按照此一編制的航艦,1982年下水後便馬上航向福克蘭群島為無敵號協防。
無敵號航空母艦福克蘭群島戰爭以後,一個典型的編制為三架 AEW 海皇直升機,九架 ASW 海皇直升機與及八至九架海獵鷹。針對海獵鷹戰斗表現的分析顯視有更新的必要,而這個計劃於1984年得到許可。最初的機型被稱為 FRS.2,海獵鷹 FA.2於1993年4月2日服役,並被部署於無敵號上到波斯尼亞投入作戰。FA.2型裝備了 Blue Vixen 雷達,堪稱世上最先進的脈沖多普勒雷達(Pulse Doppler Radars)之一。(Blue Vixen 雷達後來組成了台風戰斗機 CAPTOR 雷達的基礎)FA.2亦裝備了AIM-120空對空導彈。最後一架海獵鷹 FA.2 於1999年1月18日出廠。於1980年代與及1990年代這些艦只均進行了其他不同的改良,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把無敵號與卓越號的跑道斜度由7度改為與皇家方舟號一樣的12度。
海獵鷹戰斗機於2006年4月1日正式退役。由現在至退役為止,這些航艦的主要武器將會是兩個由皇家空軍提供的獵鷹GR.9中隊。無敵號於2005年7月退為預備役直至2010年。卓越號已取代無敵號成為皇家海軍的旗艦,預計將於2012年退役。皇家方舟號則將於2015年退役,由兩艘建造中的伊利沙白女皇級航空母艦所取替。新的航艦排水量達65,000噸,超過無敵級的三倍。
『貳』 英國歷史上最大的航母除了伊麗莎白級
2017年12月8日正式服役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英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戰艦,並首次使用燃氣輪機和全電驅動,該艦採用傳統動力,長約280米,寬73米,高11米,排水量約64000噸,艦員編制約1600人,動力為2台燃氣輪機,最大載機量40架。
在此之前,最大的航母是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英文:HMS Ark Royal III,舷號:R09,原名:無阻號),是英國鷹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1955年服役。長約245米,寬34.3米,標准排水量2950-14550噸,滿載排水量15750-15775噸,艦員編制373-401人(其中129名地勤人員),艦載機總數16-20架,航速20.2-20.75節。
『叄』 航母噸位多少長
衡量航母大小的標準是排水量,每一艘航母的排水量不一,大小自然也不一。
世界上第一艘「准航母」是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艦長179.5米,艦寬18米(1944年改裝飛行甲板22.7米),滿載排水量10500-10600噸。
此後到二戰結束,航母的噸位不斷增加。二戰中,最大的航母也是日本建造的——「信濃」號。
信濃號滿載排水量72890噸,全長266.6米,艦寬 36.3-38.9米。
二戰結束至今,航母也由常規動力發展至核動力。動力更足導致航母的噸位也愈發增大。
現役航母中,最小的為泰國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排水量11400噸。最大的為美國「福特」級航母,排水量112000噸。
其中,中國的「遼寧」號航母,排水量為60900噸。
此外,還有「實際功能是航母,但建造國未歸為航母」的戰艦,比如日本的「DDH直升機驅逐艦」,首艦「出雲」號滿載排水量24000噸。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是美國研發的福特號航母,它的長度有337米,接近常規塑膠跑道一圈的長度,它的艦寬有77米,接近40個成年人的身高,它的排水量標準是101600噸,滿載112000噸,可容納1150個乘員,由600人組成的飛行大隊,可儲存60天的食物,艦速超過30米每秒。
『肆』 哪位知道,最新的航母之最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它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在役數量最多的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其首制艦於1975年服役,迄今共服役7艘,第8、第9艘正處於建造中。該級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在91000噸以上,從第5艘起由於加裝了幾千噸重的裝甲防護板,使其滿載排水量增至102000噸,成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艦船。
艦長:332.9米 艦寬:40.8米,飛行甲板最寬76.8米 吃水:11.3米(CVN-71為11.8米,自CVN-72以後為11.9米)。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壓水堆,4台蒸汽輪機,4台應急柴油機,4軸推進 功率:194兆瓦(26萬馬力)航速:30節以上 續航力:80萬~100萬海里 。
主要武器裝備:3座「海麻雀」防空導彈系統,4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CVN-68和CVN-69為3座),3座324毫米3聯裝魚雷發射系統
搭載飛機:固定翼飛機約80架,直升機6架。
人員:艦員3184人,航空人員2800人。
尼米茲號是美國海軍中最大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一座浮動的機場和海上城市。它的艦上的甲板面積相當於3個足球場,艦身高達30層樓。它攜帶的核燃料可用13年。艦上還有廣播站、電影廳和郵電所、百貨商店、服裝店、理發店、冷飲店,僅照明燈就有29184盞。參觀過這艘軍艦的人,都用「海上巨獸」來形容它。
名稱: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載機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艦,也是繼「企業」號核動力航母之後,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母。
首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服役。該級艦的艦體和甲板採用高強度鋼,可抵禦半穿甲彈的攻擊,彈葯庫和機艙裝有63.5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艦內設有23道水密橫艙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損管和抗沖擊等防護措施完備。能夠承受3倍於埃塞克斯級航母受到的打擊。它能夠進行遠洋作戰奪取制空和制海權,攻擊敵海上或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及反潛等。
該級艦現有10艘在役,是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的中堅。
10艘艦分別是:「尼米茲」號(CVN68)、「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CVN69)、「卡爾·文森」號(CVN70 )、「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亞伯拉罕·林肯」號(CVN72)、「喬治·華盛頓」號(CVN73)、「約翰·C·斯坦尼斯」號(CVN74)、「哈里斯·S·杜魯門」號(CVN75)、「羅納德·里根」號(CVN76)、「布希」號(CVN77)【剛剛開始服役】。
另外,「布希」號(CVN77)也將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價值近40億美元。CVN77將是美國從尼米茲向CVX過渡的一艘航母。
所屬國家:美國
武器分類:航空母艦
軍種分類:海軍
舷號:CVN68;
滿載排水量:91487t;
輕載排水量:72916t;
總長:332.9m; 兩柱間長317m;艦寬40.8m;
吃水:11.3m;
飛行甲板長:332.9m,寬76.8m;
斜角甲板長:237.7m;航速30kn(節);
人員編制:船員3184人,其中203名軍官;航空聯隊2800人,其中266名軍官;編隊司令部70人,其中25名軍官;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通用動力公司的A4W/AIG壓水堆,4台汽輪機;每座反應堆驅動2台主汽輪機,與2槳2軸組成1個單元,總功率為194MW;4台應急柴油機,功率為8MW,4軸;
導彈:3座雷聲公司的GML5 MK29型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
艦炮:3座通用電氣/通用動力公司的MK15型20mm6密集陣火炮;
電子對抗設施:4座洛拉爾·海考公司MK36型RBOC6管誘餌彈發射裝置,發射紅外曳光彈和箔條彈,SLQ36隊「水精」魚雷誘餌系統, SLQ29(WLQ8雷達預警和SLQ17AV干擾機和欺騙系統),改裝時由SLQ32(V)4型電子戰系統代替;
火控系統:(屬NSSMS MK57船艦隊對空導彈系統的一部分);
作戰數據系統:海軍戰術數據系統及先進作戰指揮系統(NTDS/ACDS),4A、11、14號和16號數據鏈JOTS、POST、CVIC、TESS UMM-1 (V)1、SSQ-82、SQQ-1、WSC-3(UHF)、WSC-6(SHF)、USC-38(EHF)衛星通信系統;
雷達:對空搜索ITT公司SPS48E三坐標雷達,雷聲公司SPS49(V)5型雷達休斯公司MK23目標獲取系統(TAS);
對海搜索:諾登公司的SPS67V型雷達;空中管制SPN41、2部SPN42、SPN43B、SPN44航母控制飛機進場雷達;
導航:雷聲公司的SPS64(V)9雷達,富魯諾公司的900型雷達,URN25型塔康飛機戰術引導系統火控;6部MK95型導彈火控雷達;
載機:標准航空聯隊20架F-14"雄貓」戰斗機,20架F/A-18攻擊機,4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16架A-6E"入侵者」攻擊機(含KA—6D空中加油機),4架E-2C"鷹眼" 空中早期預警機,6架S—3A/B「北歐海盜」反潛飛機直升機,8架SH—3G/H「海王」(已經退役,由HH-60取代)或HH-60"海鷹"直升機;飛機起落輔助設施,飛機升降機共4部,1、2號飛機升降機位於島前,3號飛機升降機於島後,4號飛機位於左舷側斜角甲板的尾部,每台升降機的尺寸均為25.91m(海灣戰爭時編制,現在A-6E和F-14已經退役,由F/A-18E/F取代,最近EA-6B也即將退役,由F/A-18G取代)。
相關資料: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Nimitz)是美國建造的第二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級航空母艦尼米茲級的首制船。舷號為CVN68。該艦由美國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建造。1968年6月動工,1972年5月下水,1975年5月服役。最先被編入大西洋艦隊,母港為東海岸的諾福克港。1983年6月至1984年9月進船廠大修期間,增添和更新了一些設備。1987年由大西洋艦隊調至太平洋艦隊。母港為布雷默頓。其在大西洋艦隊的位置由1986年9月服役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接替。1998年大修後將轉屬聖地亞哥。
該艦為封閉式飛機甲板;機庫甲板以下的船體是整體的水密結構,由內外兩層殼體組成。除外殼體由船殼板滿足其強度和防禦要求外,內殼體由防護裝甲板組成一個裝甲殼體,保護著動力艙、油艙、彈葯艙等重要部位。飛行甲板、吊艙甲板和機庫甲板都有約50mm厚的裝甲鋼板防護,水線以下的兩舷側設有4道縱隔壁的防雷結構,垂向分為8層,沿艦長每12—13m設1道水密橫隔壁,共23道水密橫隔壁。另設10防火隔壁。縱橫向隔壁共將艦廠體分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保證了艦的抗沉性。機庫甲板以上共分9層,飛行甲板以下為4層,飛行甲板以上島形上上層建築為5層。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為吊艙甲板,布置有航空聯隊的辦公區和作戰指揮艙室。機庫長208.48m,約占艦長的三分之二,寬32.92m,約占船寬的四分之三;機庫高為8.07m,佔三層甲板高。機庫略偏右舷,左舷其餘部分布置辦分室、控制室、通道等,並設有6個飛機加油站,以便為機庫內的飛機加油。
機庫的四周布置有飛機維修車間,機庫的前方是士兵住艙和錨甲板,機庫的後方與機庫由一道防火消音隔壁相隔為飛機發動機維修車間。島是航空母艦電子設備天線的安裝基座,核動力航母比常規動力航母的島要小得多,沒有煙囪,佔用甲板面積很小,有利於艦載機在飛行甲板上作業。航空管制船橋位於島的最上層,其下是航海艦橋,再下是編隊司令艦橋。各種電子設備艙室和飛行甲板作業設備的支援艙室也都布置在島內。該艦造價為18.8億美元(1968年)。
艦載機數據及推動系統
固定翼飛機:F—14D「雄貓」戰斗機20架、F/A—l8C/D「大黃蜂」戰斗/攻擊機20架、A—6E「入侵者」攻擊機20架、E-2C「鷹眼」預警機5架、S-3A「海盜」反潛機10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5架
直升機:6架 隨著F/A-18/E/F的入役越來越多的A-6和F-14以及方F/A-18會退出現役。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1968年至1998年共建造了8艘,分別是「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和「杜魯門」號。
艦上人員編制軍官161人,士兵3040人,艦載航空兵2480人,總計5681人。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油料裝載量為一萬噸,航空彈葯3000噸。艦載機連隊可控制2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每天可出動200架次執行作戰任務,裝彈量是美國現役其它航母的2-3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身也有強大的防衛體系,包括導彈、火炮、電子對抗系統、「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由雷達導航的「海麻雀」導彈屬短-中程導彈,可攻擊飛機和截擊敵方的巡航導彈。它的近程火炮系統有自動搜索和瞄準雷達,20毫米近程火炮系統每分種能發射3000發以上炮彈,能有效地防禦敵方飛機和導彈的近程攻擊。
兩台核反應堆為航空母艦提供幾乎是無限期的30節以上的續航能力。8台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4台海水淡化裝置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況下,艦上備有供其人員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裝有兩座A4W密封水核反應堆,4台飛機升降機,4座飛機彈射器,4座「海麻雀」導彈發射架,3~4座「密集陣」20毫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統,SPS-48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SPS-49(V)5二維對空搜索雷達,3座Mk-91火力控制系統,AN/SLQ-32(V)4雷達電子對抗和火力控制系統,AN/WLR-1H雷達電子監視系統。
『伍』 航空母艦多少噸
衡量船舶噸位大小一般用排水量表示,航空母艦的排水量根據航母的大小也有不同:
航母噸位在數萬噸不等,由此劃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航母。輕型航母排水量在1至3萬噸,中型航母為3至6萬噸,那麼6萬噸至10萬噸都劃為重型航母。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海軍擁有10萬噸級重型航母,數量為11艘,其次就是英國海軍、俄羅斯海軍、中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的4至6萬噸級航母。
(5)英國海軍航母多少噸擴展閱讀
建造航母的難度
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是工業國,有一整套造船工業和航空工業基礎,這就是說,建造一艘航母不僅需要發達且自主的造船工業,還要有完善航空工業支持艦載機的建造。
以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為例,排水量6萬噸左右,一共27層甲板,全艦11個防水隔艙,劃分為近4000個艙室,電纜長度更是不計其數。
其建造難度是同樣6萬噸的集裝箱貨輪不能比擬的,內部艙室的劃分和結構設計復雜,不僅要有抗沉能力,還要有滿足全艦2000多人的生活起居,以及數十架戰斗機的作戰保障。
一艘航母的建造周期大約在數年不等,美式的10萬噸級尼米茲級航母建造周期為3至4年。根據國內官方媒體消息,第一艘國產航母在2013年開始建造,2018年開始海試,這樣的進度已經算是非常快的,更何況還是第一次建造航母。
『陸』 按噸位分,多少噸位才可算是大型航空母艦
6萬噸以上為大型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按艦載機分類,可分為專用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專用航空母艦可分為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或直升機母艦)、訓練航空母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於二戰後已全部退役。攻擊型航空母艦主要載有戰斗機和攻擊機。
航空母艦按排水量大小可分為大型母艦(排水量6萬噸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6)英國海軍航母多少噸擴展閱讀:
航空母艦的發展沿革:
1、第一代航空母艦: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柯蒂斯」 雙翼機從巡洋艦「 伯明翰」 號前部加裝的長25.3 米、寬7.3米的木質平台上實現了起飛。1911年1月18日,伊利駕駛飛機又在停泊狀態的裝甲巡洋艦「 賓夕法尼亞」 號後部加裝的平台上利用飛機尾鉤鉤住制動索著艦成功。
這兩次勇敢的實踐證實了在艦上起降飛機的可能性,標志著航空母艦雛型的誕生。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在戰列艦上起降飛機成功。這些成功的實踐,促使了英國海軍航空兵的誕生, 一個新兵種開始在海軍序列中出現。
2、第二代航空母艦:經過多年探索,特別是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海戰的檢驗,一些大國海軍在航空母艦的設計、建造和使用要求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未來航空母艦的模式,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同時也是為了彌補第一代航空母艦許多先天不足,於是開始著手設計、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艦。第二代航空母艦由於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適應搭載作戰飛機的需要而專門設計的,因此被稱為是具有「純正血統」 的航空母艦。
3、第三代航空母艦:1946年7月,第一架「鬼怪」噴氣戰斗機在美國海軍「羅斯福」 號航空母艦上彈射試飛成功。這種在重量和航速方面都比螺旋槳飛機大好幾倍的噴氣飛機使航空母艦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促成了斜角飛行甲板、新型彈射器等幾種航空母艦關鍵設備的誕生。
『柒』 二戰時參戰各國海軍的艦艇總噸位是多少
二戰開始時
美國
海軍是345艘143萬噸。
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
19艘、驅逐艦
165艘、潛艇106艘,
其中太平洋艦隊
為戰列艦9艘、航空母艦3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
67艘、潛艇12艘。面對聯合艦隊已經明顯兵力不足。
開戰時日本海軍總兵力236艘119萬噸,超過條約規定的相當於美國
60%,而接近80%,總的實力是:
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0艘、驅逐艦
112艘、潛艇75艘,
當二戰爆發時,英國海軍編有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遠東艦隊和後備艦隊,總兵力19.5萬人,作戰艦艇主要有
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
3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5艘、輕巡洋艦49艘、驅逐艦119艘、護衛艦64艘、掃雷艦45艘、潛艇69艘,總噸位約130萬噸。
兵力很龐大,但卻要應付北海的航線德國的封鎖,大西洋艱苦的反潛戰,地中海義大利海軍
的挑戰,監視投降的法國的海軍兵力,中東印度洋上的殖民地利益,遠東日本的咄咄逼人的威脅。捉襟見肘也不足為奇。
海軍實力強於英國海軍實力,英國海軍實力強於日本海軍實力。
美國第一,英國第二,日本第三。(143萬噸,130萬噸,119萬噸)
1941-1945年
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
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捌』 航空母艦有多重
一般航空母艦的重量在3萬-6萬噸之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是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重量達到8萬6千噸。航空母艦的中魯一般都是按排水量分的:大型航母(排水量6萬噸及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萬噸以下)。
『玖』 英國有幾艘航空母艦
截止2020年7月,英國有3個航空母艦。
1、無敵級航空母艦
無敵級航空母艦(英文:),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一型搭載短距/垂直起降飛機的小型航空母艦,是英國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主力軍艦。
2、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英文:QueenElizabeth-classaircraftcarrier),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一型航空母艦,是一型採用傳統動力,短距滑躍起飛並垂直降落的雙艦島多用途航空母艦。
3、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
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英文:HMSPrinceofWales),是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是英國第八艘取名為威爾士親王的軍艦。
(9)英國海軍航母多少噸擴展閱讀: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計劃建造兩艘,總造價約五十億美元,首艦「伊麗莎白女王」號2009年7月7日開工,2014年7月4日下水,2017年12月7日服役,預計2018年開始飛行試驗,2020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是英國皇家海軍第二艘同樣取名為「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軍艦。
2號艦「威爾士親王」號於2011年5月開工,2017年12月21日下水,因預算問題服役時間已推遲,於2019年12月10日開始服役。
『拾』 世界各國航母數量
目前世界上有10個國家擁有航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11艘航母,全部為核動力航母,目前只有美國和法國擁有核動力航母,俄羅斯有一艘,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隸屬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英國有兩艘,常勝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法國有兩艘,其中戴高樂號是核動力航母,克萊蒙梭是常規動力航母,義大利有一艘輕型航母,加里波第號,目前正准備建造一艘新型航母。巴西有兩艘,其中巨人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從英國購買的,福煦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從法國購買的,印度有三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印度的第一艘國產中型航母於今年之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預計兩年內完工。西班牙有一艘,亞斯圖里阿斯王子號常規動力航母,泰國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耗資四億美元,從西班牙購買了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加克里·納呂貝特號。日本有兩大魚級兩期分布指揮件,他們被稱為是准航母。日本還准備再建四艘准航母。日前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六個國家能夠自主建造航空母艦。
摘自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