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列舉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我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既英法聯軍及八國聯軍之後再遭強盜劫掠,終成廢墟。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B. 近代史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了幾次侵華戰爭
(1)1840--1842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160年,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1894--1895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年,列強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依據所學知識,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都是以清政府的戰敗而告終.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和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歷史發生了巨變,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大大加深;《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社會完全形成.所以它們對中國近代社會造成的主要影響是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為了改變這樣的被動挨打的局面.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加強科技的力量的培養.正確成為對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為國家做貢獻.
故答案為:
(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都失敗了;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和軍事落後;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落後就要挨打等.
C. 我們中國一共被侵略過多少次而且每一次都是什麼戰爭(要名字)
在中國歷史上,世界列強有過16次侵華記錄:
1、第一次是日本侵華。明朝中期,海防鬆弛,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造成了倭寇之患。明政府調集軍隊到沿海地區剿滅倭寇。
1561年抗倭英雄戚繼光領導的「戚家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浙江一帶九戰九勝,盪平了浙江的倭寇。後又平息了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
2、第二次是葡萄牙侵華。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1557年以後,他們在澳門私自擴展土地,建築炮台,設立官署,開始了對澳門的長期占據。
3、第三次是荷蘭侵華。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中國台灣西南海岸安平灣一帶,修築了赤嵌城(今日台灣台南),後來進一步侵佔了整個台灣。
殖民者向當地人民徵收沉重賦稅,並把大批台灣人掠賣到海外當奴隸。1661年,鄭成功帶領戰艦從金門出發,橫渡台灣海峽,在當地人民支持下,打敗了盤踞台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第二年初,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台灣回到了祖國懷抱。
4、第四次是沙皇俄國侵華。16世紀後期,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展,它乘清軍入關之際,強佔了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沙俄侵略者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侵佔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使俄軍傷亡慘重,被迫同意談判解決東段的邊界問題。
5、第一次鴉片戰爭。19世紀初,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向中國販賣鴉片,毒害中國人民,遭到中國的反對,禁煙浪潮席捲東南沿海。1840年6月,英國艦隊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鴉片戰爭開始。 1841年初,英軍擴大侵華戰爭。
在一年多時間里,英軍侵佔了廣東香港島,又攻佔了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廣州三元里人民奮勇抗英,給英軍重創,但清政府組織清軍抵抗不力,戰事節節失利。1842年8月,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列隊架炮,揚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鴉片戰爭宣告結束。
6、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法、美兩國借口《黃埔條約》、《望廈條約》有12年後修約的規定,英國援引「最惠國待遇」利益「一體均沾」的條款,共同向清政府發難。
提出「修約」要求,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美的「修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使三國惱羞成怒,公開叫囂「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須教訓中國人」。
1856年秋,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悍然出動軍艦襲擊廣州城;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國共同出兵,於是,英法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了。這次侵略戰爭實際上是鴉片戰爭的繼續,所以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7、沙皇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俄國趁火打劫,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共侵吞了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8、浩罕國侵略新疆。1865年,中亞地區浩罕國的軍事頭目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佔領了喀什噶爾,不久占據了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
9、俄國侵略新疆伊犁。1871年,俄國借口「安定邊境秩序」,派兵侵佔新疆伊犁地區,對當地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殖民統治。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仍喪失了一些領土。
10、日本侵略台灣。1874年,日本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侵略我國領土台灣,遭到台灣人民的頑強抗擊。後來,在英美等國的所謂「調停」下,日本向清政府勒索白銀50萬兩後,才從台灣撤軍。
11、中法戰爭爆發。1883年底,中法戰爭爆發,到1885年,法國先後侵犯了我國馬尾軍港、台灣、浙江、諒山等地,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法軍大敗。然而軟弱的清政府卻向法國求和。1885年夏,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新約》。
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在中越邊界開辟商埠;中國日後在廣西、雲南修築鐵路應與法國商辦;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從此,法國侵略勢力伸入我國雲南、廣西,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
12、英國入侵西藏。1888年,英國派兵進攻西藏南部邊境。後又強迫清政府開放西藏的亞東為商埠。從此,英國勢力侵入西藏。
13、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7月,日本海軍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中國的運兵船,不宣而戰。8月,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至此,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甲午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展開了平壤戰役、黃海戰役;第二階段展開了遼東戰役、威海戰役。清政府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戰爭的結局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
14、世界列強群起瓜分中國。《馬關條約》後,世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劃分「勢力范圍」。德國強迫租借膠州灣,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俄國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地區。
把長城以北和新疆劃為「勢力范圍」;法國強迫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劃為「勢力范圍」;英國強迫租借新界和威海衛,把長江流域、雲南、廣東劃為「勢力范圍」;日本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把福建劃為「勢力范圍」。
15、八國聯軍入侵中國。1900年6月初,英國、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地利組成八國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向北京進犯。6月中旬,大批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陸,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進犯。
義和團同守衛天津的清軍英勇抗擊,清軍將領聶士陣亡。7月14日,天津淪陷。8月初,八國聯軍在德國元帥瓦德西的統領下,由天津進犯北京。不久,北京淪陷。
慈禧太後倉皇出逃。途中,她命令清軍「鏟除」義和團。清政府的腐敗,中國的落後,導致了中國必敗。
16、日本人全面侵華戰爭,目前1937年被認為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但實際上日本侵華從清朝末期便已開始。
(3)英國對中國發起多少次戰爭擴展閱讀:
英國侵略中國兩次鴉片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兩次鴉片戰爭使舊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日本侵略中國:
1、甲午中日戰爭
2、1931-1945侵華戰爭
3、美國侵略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伊朗。
D. 1840年--1911年這個時間 段,外國侵略者對中國發動了 哪5次大的戰爭
1840年,英國借口中國毀壞了英國在華商人的利益,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借口亞羅號事件,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83年12月由於法國侵略中國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1894年日本借口清政府出兵朝鮮發動甲午戰爭。
1900年,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借口義和團事件,發動侵華戰爭。
E. 1840-1919期間,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哪5次大規模軍事戰爭
從1840—1900年的助年間,資本主義列強先後對中國發動過五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即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這些戰爭,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使中國從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逐漸變成了半殖民地國家。
1.鴉片戰爭
18世紀60年代後,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英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1825年爆發了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和清政府實行的「閉關政策」,英國的對華商品輸出受到了嚴重阻礙,出現了大量逆差。當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發生後,英國便以「英國人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
經過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打開,開始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所規定的五口通商、協定關稅、自由貿易、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為英國等西方列強的對華經濟擴張開了綠燈。不過,這一時期中國的開放還僅限於東南沿海地區。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夥同法國於1856—1860年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於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後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通過這兩個條約,漢口、牛庄、天津等內地和北方城市被開放成為商埠;條約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這樣,列強的在華利益進一步擴張,從東南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和北方地區。俄國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大肆侵吞中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3中法戰爭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當時人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4.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894—1895年,發動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告終,清政府被迫於1895午4月與日本訂立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過程,給中國近代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惡果。日本割佔中國台灣省等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的完整,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巨額賠款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清政府被迫以犧牲主權為代價舉借外債,致使中國的內政外交進一步為列強所控制;允許外資在中國投資設廠,使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合法化;而日本則利用巨額戰爭賠款瘋狂擴充軍備,使自己擠進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迅速成為遠東地區的侵略戰爭策源地。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借口鎮壓義和團的「排外運動」,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並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一個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使得中國的各項主權進一步遭到嚴重破壞,使得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勢力極大地加強,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所規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合計白銀 9.8億兩,加上各地地方性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白銀10億兩,這是對中國人民的殘酷經濟掠奪;它關於懲辦「首禍」和禁止中國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組織的規定,體現了對中國的嚴厲政治奴役;它關於在北京設 立單獨的使館區、由各國派兵保護及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駐扎軍隊的規定,是對中國實行的野蠻軍事控制。
F. 外國人到底對中國發動了多少次侵略戰爭
在這百餘年的時間里,世界列強先後發動了10多次侵華戰爭。大體列舉如下:
1.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2.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3. 1876年至1878年,俄國和英國支持的阿古柏勢力侵入新疆,清軍收復新疆的戰爭。
4. 1883年至1885年,中法戰爭。
5. 1888年,英國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戰爭。
6.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
7. 1900年至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8. 1903年至1905年,英國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戰爭。
9. 1904年至1905年,在東北進行的日俄戰爭。
10. 1914年9月至11月,日本出兵佔領山東。日軍佔領青島直到1922年。
11. 1928年至1929年,日本再次出兵山東佔領濟南和青島。
12.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和中國從局部抗日到全面抗日的戰爭
這些只是近代的。
G. 歷史高手進,急,我有急用.列舉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五次侵華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也被稱之為第一次中英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是指1840年-1842年間英國對中國發動的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條約包括: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等五個城市為通商口岸,並允許英國人在這些城市的口岸領事館;向英國賠款600萬賠償鴉片和300萬償還債務以及1200萬英軍軍費;
英國在中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需要與英國同定;英商可自由地與中商人交易,不受「公行」限制;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英國人在中國犯罪可不用受中法裁決。
影響: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從此開始中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人民面臨著更艱辛的斗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在1856年-1860年間由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聯合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條約:1858年5月,中俄簽訂的《璦琿條約》,同年6月中俄、法、美、簽訂《天津條約》,同年10月-11月中英、中法、中俄簽訂《北京條約》。
影響:它使的我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以及領土,還喪失了百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程度進一步加重。
中法戰爭,也叫做清法戰爭,是發生於1883年12月-1885年4月的一場侵略戰爭。
條約:當時的清政府必須承認法國對於越南的保護權,還需要承認法國和越南簽訂的條約;中越陸路直接交界開放貿易。
影響:我國的西南門戶被強迫打開,法軍以印度為基礎,直入到雲南和廣西、廣州灣,使之變成法軍勢力范圍。
中國西南門戶洞開,法國侵略勢力以印度支那為基地,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今湛江市),並使之一度變成法國的勢力范。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指1900年5月發生的,由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匈牙利組成的侵華戰爭。
合約:1900年12月簽訂《辛丑條約》,主要包括當時的清政府需要向八國共賠4.5億銀兩,部分以關、稅、常關稅作為擔保,可分39年還清,本息共9.8億兩等條約。
影響:龐大的賠款以及喪失多項國家主權,大大的加速了清王朝的毀滅。華北大亂,東南各省督撫自行宣布中立,清政府權威低落。
中日甲午戰爭,是發生在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
合約:《馬關條約》主要包括,中國需要將遼東半島和台灣島以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必須開放沙市、重慶等此處城市為通商的口岸,日政府將派領事官在各口岸駐扎。
影響:台灣等島嶼大片領土的割讓,加大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到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H. 列舉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五次侵略戰爭(名稱,時間,條約及影響)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I. 英國人幾次攻陷中國首都,並且屠殺無辜平民
有兩次,分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
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個主要國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