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最大家庭是什麼樣

英國最大家庭是什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22 17:55:26

㈠ 英國最大家庭又升級將迎第21個孩子

英國蘭開夏郡的Radford夫婦生了20個孩子,是英國最大的家庭,最大的29歲,最小的8個月大。今年11月他們將迎來第21個孩子,是個女孩。

近日,妻子Sue宣布她又懷上了一個孩子,而且這次懷上的是一個女孩。這個女孩的到來讓一家人喜不自禁,圖為他們在宣布懷孕的消息後一家人慶祝的情形。

雷德福夫婦在英國早就有名氣,因為他們曾經帶著16個孩子參加過電視節目,滿滿當當一家人的出現震驚了所有人。現在,Sue最大的孩子已經28歲,25歲的女兒Sophie也已經是3個孩子的母親了。對這么大的家庭來說,「吃」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他們家每天要消耗10升牛奶、3升果汁和3大盒穀物麥片,每周花在購買食品上的錢就多達300英鎊(約合2667元人民幣)。

㈡ 除了中國,世界上哪個國家的家庭跟英國的家庭相比較區別最大

伊斯蘭國家的穆斯林家庭和英國家庭差別最大。結構,四個老婆,年齡9到90歲不等。教育方式,宗教教法為先,私刑,沒有自然科學教育。家庭觀念,男貴女賤,安拉至大。

理想的英國家庭,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兒子(哥哥)一個女兒(妹妹),四個人外加一兩條狗是最理想的家庭成員人數。家教更多體現在禮儀上,但對小孩過多的保護法規導致父母已經無法找到有效的約束和教導方式。家庭觀念,感情好的非常好,感情不好的男女都能酗酒抽大麻。

㈢ 英國的四種主要家庭類型是什麼

尼特現象是全球性青少年問題,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18歲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群。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主要在發達國家和經濟高增長﹑生活素質高的國家和地區的青年階層中產生。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畢業人數逐漸增加,因為高學歷的心態,使他們不願意從事較低的薪資工作,感覺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部分被稱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勞的工作不願去從事,要求工作輕松錢又多,就呈現空等狀態,沒工作也沒讀書。看看尼特族的四種主要類型吧
* 追求夢想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理想,非要達理想才能滿足自己所需,會有一直轉換工作的情形。
* 喪失自信型
因一次的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會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
* 封鎖自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
* 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認真讀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高學歷卻不懂自己將來打算,遂成米蟲的心態 。

PS:
英國怎麼解決尼特族問題
據報道,英國女王11月初宣布,英國義務教育的年限提高到18歲。而拒絕政府培訓的「尼特族」,將會被罰款。新政策顯示,在新世紀中,要跟其他發達國家競爭,年輕人需要更多學校教育、企業訓練。該政策為英國近年來最大的教改政策。

㈣ 整個英國王室才是最大的地產商,英國女王到底多有錢

英國女王即英國女性君主。英國君主是英國及英國海外領地的國家元首,現在的男性君主稱為國王(King),女性君主稱為女王。

女王的私人收入主要來自蘭卡斯特公爵領地。公爵領地由亨利四世在1399年創立,一直一來都是英國郡主的私產,目前大約有19000公頃的土地,即使除開皇家地產,作為英國君主的女王依然是英國最大的地主。目前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的凈資產總值4.72億英鎊,年收入1600萬英鎊。

另外一部分收入來自於她本人繼承的財產,包括巴爾莫洛行宮和桑德林厄姆庄園。2014年富豪榜單估算,女王的私產價值約3.3億英鎊。

㈤ 世界最大的家庭家長去世他在當地的口碑如何

說個笑話,那個男孩子不希望自己後宮佳麗三千呢?玩笑歸玩笑,但是在印度真的有人做到了男生們的這個“小目標”。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印度一男子錫安納一共擁有39個妻子和大約200個子孫後代,被譽為“全世界最大家庭的家長”,報道稱“全球最大家庭的家長”在當地時間6月14日去世了,享年76歲。可能很多小夥伴都好奇,這樣的一個人在當地的風評或者是口碑如何呢?

面對這位“世界上最大家庭的家長”離世,我本不應該說這么偏激的話的,畢竟“死者為大”嘛。可是轉念一想,任何一個現代文明國家都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吧!像這樣肆無忌憚地挑戰法律的地位,除了印度全世界還能找到嗎。

㈥ 世界上最大的家庭.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0日報道,印度米佐拉姆邦的農村住著一戶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家庭67歲的家長齊奧納·查納共娶了39名妻子,並有94名子女、14名兒媳婦以及33名孫子女!讓人驚訝的是,齊奧納竟仍嫌這個家庭太小,打算到美國去繼續娶妻生子。 一年內娶了10個據報道,這個「世界最大的家庭」位於印度米佐拉姆邦首府艾藻爾市以北90公里的巴克塔旺村。據悉,巴克塔旺村本來是由齊奧納的父親查納創建的,而查納本人也曾娶過20名妻子。查納於1997年去世後,身為長子的齊奧納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巴克塔旺村的村長兼「家長」。據齊奧納稱,他的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已經69歲高齡,二人在他17歲就已經結婚。而從那之後,齊奧納就不停地娶回更多妻子。齊奧納曾在一年之內娶了至少10名新妻!而他最年輕的39房妻子胡莎格哈奇只有30歲她在2006年嫁給齊奧納,並為齊奧納生下一名4歲的兒子。妻子們不爭風吃醋讓人意外的是,齊奧納的妻子之間並沒有爭風吃醋的跡象,相反每個人都對他充滿了愛意。齊奧納最大的兒子奴帕里阿納已經48歲左右,甚至比他最年輕的「小媽」胡莎格哈奇大了18歲。他說:「我的爸爸共有39名妻子。但我們所有人都很快樂,並過著安全的生活。我的弟弟妹妹人數多得數不過來要計算清他們究竟有多少人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胡莎格哈奇也稱,整個家庭相處得非常融洽,她說:「如果一個家庭系統是建立相互真誠的基石上,每個家庭成員都彼此尊敬相愛,那麼這個家庭就一定會興旺發達。」還想到美國娶妻生子 盡管如此,齊奧納竟仍嫌目前的這個大家庭太小,甚至打算帶著一家人到美國去,並繼續娶妻生子。對於丈夫的這一驚人計劃,齊奧納的妻子們均一致贊同。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表示:「我和其他姐妹都為我們的丈夫感到自豪。我們將終身服侍他,直到我們咽下最後一口氣為止。」成員:全家共181人39名妻子,94名子女,14名兒媳婦,33名孫子女。吃:一天吃掉100公斤大米僅僅一天就要吃掉30隻雞、60公斤土豆、100公斤大米和許多蔬菜!住:全家住在一棟4層樓里齊奧納全家181人住在一幢總共有100多個房間、4層高的樓房裡。他自己睡在一張舒適的雙人床上,而他的妻子們卻不得不睡在集體宿舍一般的單人床上。齊奧納將最年輕的妻子床位安排在離他最近的地方,而年老一些的妻子則安排在相對較遠的床位睡。管理:大老婆搞軍事化管理全家有著如同軍事紀律一般的嚴格管理。每天,齊奧納的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會安排其他30多名妻子分工做不同家務,有人負責做衛生,有人負責洗衣服,有人則負責做飯。(

㈦ 為什麼傳統的英國家庭是家長式結構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准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紙
我們小時候背毛澤東語錄:「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後來,大家以為小孩子也跟白紙一樣,大人教什麼,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麼樣子。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認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狀態),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
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不僅如此,多數英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里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集體游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輸贏,但更要享受過程
老師並不是教學生去學老莊的超脫,淡泊輸贏結果;相反,英國學校里,「輸贏」二字總被掛在嘴上,因為各種比賽名目繁多,充滿學生的學校生活,但正因為比賽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領略到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你會贏,但不會每次都是你贏,每個人都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要緊的是享受參與的過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國的中國移民感觸最深的是,英國人對人生的選擇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這事兒不合潮流,也不時髦。
不要妨礙別人
英國的社會道德教育,還有一點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從小教育小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這其實就是公德與私德的分水嶺,也有人稱為「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國小學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個人清潔衛生、學慣用具收拾整齊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圍之內。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其實有很相似但也許更為積極的說法: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要照這樣對待別人。
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到處滲透這一思維方式。就拿交規來說,為什麼可見度良好時不能打開車尾霧燈?別人超車時為什麼要把遠光燈改成近光燈?開車時如果考慮別人的處境,考慮可能會給別的道路使用者帶來的危險,也就意味著考慮自己行車的安全。一部英國交規,處處體現著這個並沒有明說的道理。
允許父母體罰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觀念與行為,對孩子道德意識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英國的家庭中,絕對看不到對兒童的沒有理由的嬌寵,犯了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甚至懲罰。父母們往往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束,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不是沒有邊際的,不可以為所欲為。英國的法律明確規定允許父母體罰孩子,至今許多學校仍保留著體罰學生的規矩。
在一般的家庭當中,5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準與大人同桌吃飯,不允許挑吃挑穿,到了該做什麼的時候,一律按規矩辦事,故意犯錯誤和欺負幼小,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不管是對什麼人,孩子必須懂禮貌,說話客氣,對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談舉止符合標准,對人彬彬有禮是對每一個孩子的基本要求。反之,孩子將受到父母的訓斥,包括身體的懲罰。只有懂事而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到父母的誇獎。
花錢「培養」孩子頑皮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為榜樣來教育我們。可是在英國,孩子們永遠頑皮或者說父母是花錢培養他們頑皮。每個周末都有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輩的聊天,孩子輩的玩耍),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游泳、踢球。總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日,很少待在家裡看電視之類的。
最看重的是友好
在英國人的眼睛裡,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職業、性別、收入、教育、私生活都無關。他們教育孩子從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動物、植物等。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帶孩子到農場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園。即使像螞蟻這樣的小生命,即使在夏天廚房爬滿了螞蟻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一邊消滅螞蟻,一邊告誡他們的孩子,絕對不能玩弄螞蟻,不能讓它們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其他的螞蟻會發出警報,讓其他的同伴不要到這里來了,或者把螞蟻捉到小瓶子里,然後拿到花園去放生。
有次孩子們養的金魚巴里死了,對一條養了快三年的金魚來說確實不容易,每天欣賞搖滾樂能活那麼久也該安享天年了。孩子的媽媽讓他們打電話告訴正在上班的爸爸這個壞消息,第二天還在附近的教堂舉辦了個簡短的葬禮。上周,安格斯居然還誇張地做了個噩夢,說夢到巴里了,媽媽對他們解釋說,生命總有結束的時候,但是巴里活得很開心,因為大家都愛它。
我不知道孩子們能明白多少,不過,至少我知道這樣的教育雖然在我們看來有些傻得可愛,卻並沒有錯。
最重要的品質是勇氣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亞・福格一樣,是個一板一眼、嚴格遵守規則的英國紳士。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英國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規蹈矩的。其實,現代的英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勇敢和堅韌的性格,他們深知勇氣是一個人主動進取的動力。
英國父母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探險,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為今後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備。
英國的家長認為,對孩子的嬌寵於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別注重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手讓孩子嘗試去做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褲、自己整理房間等為自我服務的事情。
英國的私家車的擁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轎車,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英國的家長們很少會開車接送孩子,他們都是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徒步或乘坐校車去學校。
英國人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殘疾人和孕婦都會主動讓座,但是,他們唯獨不會給孩子讓座,英國人認為孩子是需要鍛煉的,應該鼓勵孩子獨立。
英國的家庭教育
不論中國孩子、英國孩子,一日三餐總是必不可少的。也許你會說,不就是吃飯么,又有什麼好說的。可別小看餐桌,那上面可大有學問呢。

㈧ 英國王室成員財富排行榜,總額高達6千億,究竟誰的私房錢最多

擁有資產最多的當然就是英國女王了,哪怕不算白金漢宮和各種城堡之類的住宅,她的資產也有五億美元左右,也就是現在36億人民幣。

接下來資產第二就是他們的大兒子,大兒子也擁有了4億美金,和他母親差距也沒有很大,親王比起他們兩位資產就要少得多,只有3000多萬美金了,不過放在外面依然屬於很有錢的人,雖然現在英國的地位影響力不如以前了,但是英國教育依舊在世界上排名前列,英國人民生活質量也是相當的好,所以還是一座大家都很嚮往去遊玩的國家。

㈨ 英國家庭觀念是什麼

一個普通的英國家庭,家裡是什麼樣子?
作者:文◎張結海(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帶領大家參觀一個英國的家庭。英國有一句諺語:家是一個人的城堡。我相信大家一定很有興趣到這些城堡里參觀一下,尤其重要的是,在我的帶領下,你不會只是走馬觀花地兜一圈,因為我會隨時比較英國家庭和中國家庭有什麼不同,以及這些不同折射出哪些東西方文化差異。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這個家庭是一個極普通的英國家庭。說它普通,首先房子很普通,不是豪宅;其次,家庭成員普通,普通的工薪階層。我先介紹一下這所房子的基本情況,然後再帶領大家從內、外兩方面進行參觀。

基本情況
這所房子位於英格蘭中部城市諾丁漢市郊區的一個小鎮的中心,兩層樓外加三樓一個閣樓,准確地說是兩層半吧,實用面積100平方米左右。房子的主人是一對老年夫婦,男主人是郵遞員,女主人是紡織廠的職工。這樣的雙職工家庭放在中國城市應該說是最最普通的家庭。他們現在都已經退休了。房子是在幾十年前買下的,當時的價格是9000英鎊,現在的價格估計在15萬英鎊左右,按照目前的匯率摺合人民幣225萬元。英國的物價高是全世界有名的,一個小鎮100平方米的房子要人民幣200多萬。

外 觀
大家看圖1,這一排的房子都算不上中國人觀念中的別墅,最多是那種連體別墅。盡管前後都有花園,但是花園都很小。從圖1後院的照片看,第一眼我們就發現有兩點不同:第一,房頂上天線林立。為什麼有這么多英國人還需要天線呢?這是由於在英國,有線電視收費比較高,英國的許多家庭沒有有線電視,所以天線對英國人仍然重要。大家可能感到很驚訝吧,實際上,就是無線電視節目也是收費的,需要事先辦一個接收許可證,然後定期交錢。電視台會不時派出一輛像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裡面那樣的偵察車,如果發現誰家沒有交錢還在看電視,那就要罰他的款。第二,他們的房子還有煙囪。請注意,煙囪不是用來燒飯的,而是用於壁爐生火。不過,現在英國家庭都有暖氣,壁爐也就成了一個純粹的裝飾品。
現在我們來到這戶人家的大門口。與絕大多數中國人相比,英國人是非常注重房屋的外觀的。花園的草要定期割、樹要定期修自不必說,門窗還要用鮮花點綴,目標是讓行人賞心悅目。我們中國人家裡很講究,進門先要脫鞋,自己家裡保持得整潔,可是公共走廊誰也不去管。屋裡屋外天壤之別。
大家特別注意,英國的房子和中國的房子外觀上的最大差別,我認為是它們沒有防盜門和防盜窗。從圖2這張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無論是打破門上這塊玻璃還是窗戶玻璃,你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去。

㈩ 在維多利亞時代,富裕的家庭如何謀生什麼是普通工作

最富有的家庭是上層階級,其中包括王室和世襲同ers(公爵,伯爵和子爵等)。這些都沒有謀生。王室一開始當然很富有,但也從私人庄園和政府那裡獲得收入。

世襲的同齡人一開始也很富有,這些人也從他們的有房客居住和農場的繼承庄園賺錢。擁有數百處房產的領地並不少見。一些伯爵投資於工業,例如在英格蘭北部擁有煤礦和其他工業的伯爵溫特沃斯-菲茨威廉(Earls Wentworth-Fitzwilliam),因此成為英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他們的家庭所在地是英國最大的庄園:


下層是下層中產階級,例如老師,文員,新聞工作者,醫療助理,葯劑師和會計師等。這些人並不富裕,但收入足以擁有適度的住房和生活方式。即使是一間公寓,他們的許多家庭也會有至少一個僕人。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最大家庭是什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的博客是什麼意思 瀏覽:569
自駕去越南怎麼住宿 瀏覽:180
伊朗的大使館是哪個國家 瀏覽:858
越南買一瓶礦泉水多少錢 瀏覽:354
一塊錢換算多少越南盾 瀏覽:63
出口伊朗需要什麼產地證 瀏覽:718
樂陵在中國哪個方向 瀏覽:13
英國為什麼有妥協性 瀏覽:184
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確診後怎麼辦 瀏覽:936
義大利什麼東西最值得買 瀏覽:894
中國的花一共有多少品種 瀏覽:483
印尼煤礦上班什麼情況 瀏覽:247
美國ems寄到中國要多久 瀏覽:678
義大利血清怎麼做檢測 瀏覽:868
中國馬犬在哪裡可以買到 瀏覽:176
南印度佛僧有多少 瀏覽:627
印尼的拼音怎麼寫的 瀏覽:451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 瀏覽:546
印度的大米是哪裡的 瀏覽:792
印尼3月穿什麼衣服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