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文化怎麼形容

英國文化怎麼形容

發布時間:2022-08-23 12:27:20

㈠ 英國有趣的文化和風俗是什麼

英國有趣的文化和風俗如下:

1、見面風俗

英國人彼此第一次相識時,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熱戀中的男女,步行時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國人不喜歡別人干擾他們的個人生活。當你去訪問一個英國人時,得先在門口敲門,一直等到他說「請進」,才能進去。先生們進屋脫帽,而女士們則不必在室內脫帽。

2、英國的國石是鑽石

鑽石的概念是從國外傳過來的,像英國的男人喜歡用鑽石代表自己的決定和果敢;而女人則願意用鑽石比喻自己的聖潔和高貴。英國人很早就把鑽石作為男女間的定情物,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這一習俗很快就被西方世界所採納,並傳播到東方。

3、早餐種類

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

4、飲紅茶歷史

英國人有300年飲紅茶歷史,極喜愛喝紅茶,紅茶加糖、牛奶,往往成為餐後的必備飲料,因此英國是紅茶消費量最多的。

5、排隊文化

排隊是英國傳統文化。據調查,英國人平均每人每月排隊約5個半小時,即便是孤身一人,也得有板有眼地站好一個人的隊。

㈡ 英國的文化有哪些

1、語言與交流隱私對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例如婚姻、有無孩子、戀愛關系、個人經濟狀況、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話題在相互不熟識的情況下應當盡量避免。

2、 風俗禮儀與生活習慣英國人普遍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公共事業、慈善事業等都很關注。英國人很注重禮貌修養,談話總習慣輕聲細語,很少大聲喧嘩。

3、在餐館和商店中安靜地吃東西並且吃完自己餐盤里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盤上表明已經吃完了。如果沒吃完,就把刀和叉分開成八字形放在餐盤上。

4、英國人有付小費的習慣,但不是很嚴格。通常在餐廳要按帳單的10%左右付,給行李員消費按每件行李50p付,給計程車四季可以按票價的10%-15%付,理發一般付2鎊,飯店旅館等帳單中不含服務費,應將10%的費用分別付給對自己有幫助的工作人員。影劇院、加油站等場所無需付小費。

㈢ 英國的文化

英國文化

英國人or英格蘭人
英國人常說自己的國家是「四個民族,一個王國」。一個王國就是聯合王國,四個民族就是今天的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來自蘇格蘭、威爾士或北愛爾蘭的英國公民一般都喜歡別人稱之為「英國人(British)」,而不喜歡被稱為「英格蘭人(English)」。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
下午茶的由來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公元1840年,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時刻就意興闌珊、百無無聊,心想此時距離穿著正式、禮節繁復的晚餐Party還有段時間,又感覺肚子有點餓了; 就請女僕准備幾片烤麵包、奶油以及茶。
後來安娜女士邀請幾位知心好友伴隨著茶與精緻的點心,同享輕松愜意的午後時光,沒想到一時之間,在當時貴族社交圈內蔚為風尚,名媛仕女趨之若鶩;一直到今天,已儼然形成一種優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為正統的「英國紅茶文化」,這也是所謂的《維多利亞下午茶》的由來。
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級、優雅的茶具來享用茶,後來漸漸的演變成招待友人歡聚的社交茶會,進而衍生出各種禮節,但現在形式已簡化不少。雖然下午茶現在已經簡單化,但是茶正確的沖泡方式、喝茶的擺設要優雅、豐盛的茶點,這三點則被視為吃茶的傳統而繼續流傳下來。
營造全然的維多利亞式氣氛
在英國的維多利亞式下午茶傳統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間(如Solon)、及最好的瓷器接待來賓是絕對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與精緻的點心則是下午茶的主角; 悠揚的古典音樂來陪襯,加上輕松自在的心情與知心好友共度一個優雅、悠哉的午後。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的生活文化內涵
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皇時代(公元1837?1901)是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代,文化藝術蓬勃發展;人們醉心於追求藝術文化的內涵及精緻生活品味。
維多莉亞下午茶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簡朴卻不寒酸,華麗卻不庸俗…
雖然喝茶的時間與吃的東西(指純英式點心)是正統英式下午茶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少了好的茶品、磁器、音樂、甚至好心情,則喝下午茶就顯得美中不足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茶類的種類繁多,不但下午茶的花樣多,選擇也多,如果利用一個午後,和親密的朋友來段午後之約,何嘗不是件賞心悅目的事。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基本禮儀
(一) 喝下午茶的最正統時間是下午四點鍾 (就是一般俗稱的Low Tea)
(二) 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是著燕尾服,女士則著長袍。現在每年在白金漢宮的正式下午茶會,男性來賓則仍著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傘;女性則穿白天洋裝,且一定要戴帽子。
(三) 通常是由女主人著正式服裝親自為客人服務。非不得以…才請女傭協助以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一般來講,下午茶的專用茶為大吉嶺與伯爵茶、火葯綠茶、或錫蘭茶傳統口味純味茶,若是喝奶茶,則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四 ) 正統的英式下午茶的點心是用三層點心瓷盤裝盛,第一層放三明治、第二層放傳統英式點心Scone、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開回吃。至於Scone的吃法是先塗果醬、再塗奶油,吃完一口、再塗下一口。
這是一種紳士淑女風范的禮儀,最重要是當時因茶幾乎仰賴中國的輸入,英國人對茶品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愛與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過程難免流露出嚴謹的態度。甚至,為了預防茶葉被偷,還有一種上了鎖的茶櫃,每當下午茶時間到了,才委由女傭取鑰匙開櫃取茶。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標准配備器具
瓷器茶壺(兩人壺、四人壺或六人壺..視招待客人的數量而定);濾匙及放過濾器的小碟子;杯具組;糖罐;奶盅瓶;三層點心盤;茶匙(茶匙正確的擺法是與杯子成45度角);七?個人點心盤;茶刀(塗奶油及果醬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一盆鮮花;保溫罩;木頭拖盤(端茶品用)。另蕾絲手工刺綉桌巾或托盤墊是維多利亞下午茶很重要的的配備,因為象徵著維多利亞時代貴族生活的重要家飾物。
喝茶的擺設要優雅
正統英式下午茶,所使用的茶以「紅茶中的香檳」--大吉嶺紅茶為首選,或伯爵茶,不過演變至今連加味茶都有。就英國正式的下午茶來說,對於茶桌的擺飾、餐具、茶具、點心盤等都非常講究,道具包括茶杯、茶匙、茶刀、茶碟、茶盤?裝點心?、叉子、糖罐、奶盅瓶、餐巾等,及茶壺、漏杓、三明治盤共享,將這些餐具擺在圓桌上,桌巾亦可選擇刺綉或蕾絲花邊,再放首優美的音樂,此時下午茶的氣氛便營造出來了。
有了這些氣氛更要有優美的裝飾來點綴,在擺設時可利用花、漏斗、蠟燭、照片或在餐巾紙上綁上緞花等等,都是很好的裝飾方式,不過現在的下午茶用具已經簡化不少,很多繁冗的細節就不再那麼注重了。
英國母親節的發展
十七世紀英格蘭,為表達對英國母親們的敬意,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並致禮表示敬意。(註:四旬齋是指復活節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當時,有許多的窮人必須在有錢人家裡幫討生活,而被迫離家寄宿在主人家裡,在Mothering Sunday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並鼓勵他們返家與媽媽團聚。為增加歡樂氣氛,也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蛋糕稱為-mothering cake。
隨著基督神在歐洲的擴散,這個節日轉為對「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達人們對賦予他們生命、保護他們免於傷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謝。從此,教會的儀式便與母親節的慶祝活動相結合,以同時傳達人們對母親與教會的感念。
英國法官發套可能會被取消
《衛報》報道說,英國傳統的法官假發套可能很快將成為歷史。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批准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人認為,除了刑事案件之外,這種法官假發套應該被取消。文章說,這個由兩千人參與的調查顯示,法官和律師或將不再戴這種緣於18世紀的假發套,或是只在刑事案件的法庭上戴。
《獨立報》說,目前據信有一百名手工藝者受雇於假發套的生產廠家,如果這種發套遭到取消,這些人將會失業。
大英博物館的光榮與爭議
今天(6月7日)是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建館250周年紀念。大英博物館是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但在它值得驕傲的歷史中,也不乏引人爭議之舉,其中包括一些國家對大英博物館某些展品的主權要求。
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是1753年6月7號根據英國議會的決議而建立的。
它當時展品的中心部分是文物愛好者漢斯?斯羅恩爵士收集的7萬件文物。現在,大英博物館一共擁有7百萬件文物。每年接待500萬名遊客。
大英博物館從始至今一直對遊客免費開放,它最初是作為一個所謂的環球博物館建立的,其宗旨是宣傳展示全球各地、各民族的文化。
它隨著大英帝國的不斷發展而擴大,而它本身作為教育中心的影響也與日俱增。但是,在二戰後,隨著大英帝國的版圖日漸萎縮,它目前卻面臨著爭議。
最偉大的博物館
一些國家,其中包括希臘與奈及利亞,都要求大英博物館送還它們認為屬於自己國家的文物。
此外,博物館還面臨著由職員罷工和遊客數量減少所造成的財政危機。
但最近幾個月,大英博物館率先發起了對伊拉克遭到破壞的博物館的修復與支持活動,這使得它作為世界文化之友的形象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盡管大英博物館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但其工作人員依然樂觀地相信,它仍然位居世界最偉大的博物館之列。
牛津英語辭典面世75周年
今天(6月6日)是《牛津英語辭典》誕生75周年。《牛津英語辭典》是一部具有歷史性的權威英語語文詞典。收詞44萬至59萬條,有"詞典之王"之譽。
《牛津英語辭典》可以跟比它早150年的中國康熙辭典媲美。
《牛津英語辭典》從1857年英國語文學會提議編纂開始,到1928年完成出版,前後共耗費了71年的時間。被公認為是古今最偉大的英語辭典。
這部辭典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牛津英語辭典》主編辛普森說:"《牛津英語辭典》不但在英國,而且在世界上任何說英語的地方都被用來界定英語語言。這也是編纂《牛津英語辭典》的目的。另外,它試圖收入的英語詞彙不但有現代的而且還有11世紀前諾爾曼人征服英國後的古代英語詞彙。"
《牛津英語辭典》收詞五十萬條,例句250萬句。每個詞條下都包括有關詞源。
辛普森說,19世紀早期,人們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大。這導致了1857年開始的《牛津英語辭典》編纂工作。
他說:"德國當時也開始了同樣的辭典編纂工作,不過稍微早一點。德語大辭典的編纂工作最後於1960年完成。這一工程耗時140年。與此同時,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始編纂類似的辭典。"
編纂這些辭典的目的是什麼?誰來使用這些用推車搬運的大部頭辭典呢?
歷史學家可能需要了解一個詞彙在上個世紀的含義,而律師需要確定某些詞彙的法律定義。
英國廣播電台(BBC)也經常用到《牛津英語辭典》,查證某些單詞的發音。
英國廣播電台語音研究所的語言學家桑斯特說,她自己就是《牛津英語辭典》的愛好者。
桑斯特說,"我從小就一直是《牛津英語辭典》的愛好者。我找到工作後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簡明牛津英語辭典》,一套兩本。直到今天我還珍藏著這兩本辭典。我特別喜歡查詞源。而且對辭典標注的音標特別感興趣。我經常說,如果我被困在一個孤島上,又只能有一本書的話,那麼我想要的就是《牛津英語辭典》。"
一百五十年來,《牛津英語辭典》一再修訂。1989年出版的第二版20卷,收詞多達59萬條,有"詞典之王"之盛譽。
它幾乎囊括了1150年以來見於文獻的所有語詞。如果一個人進行校對的話,需要60年才能完成。
那麼,這部學術巨著是否包括了父母親在子女面前不願意使用的詞彙呢?
辛普森說,當然包括在內。
他說:"我們試圖描寫的是語言本身,而不是規定人們應該使用哪些詞彙。所以,我們找到某一個詞彙,那麼,不論它是現代的還是過去的,我們都會把它收進《牛津英語辭典》。"
他又說:"這些詞彙可能會被標為俚語或者是粗話。也許會警告你別在正式場合使用。但是,我們發現,人們是不會隨意在《牛津英語辭典》里找到個詞彙就亂用的。"
《魔戒》獲選英國最佳小說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項閱讀評比活動揭曉,選出了英國最受歡迎的小說。托爾金寫的小說《魔戒》(又譯《指環王》)名列榜首,英國女作家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緊隨其後,名列第二。
在英國全國范圍進行的這次評比活動中,共有大約50萬人投了票。
BBC這個名為"大閱讀"的活動是在九個月前發起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閱讀,當時14萬人選出了英國人最喜愛的100本小說。結果在夏季的時候,這些書籍的銷售量增加了九倍。
在接下來的一輪活動中,人們又從這一百本小說中選出了21本。然後每部小說由一位名人來加以詮釋。
在英國人選出的最受歡迎的小說中,除了英國的古典名著外,還包括美國的文學作品比如《飄》、《小婦人》、《麥田守望者》,以及兒童文學作品《柳林中的風聲》、《哈利·波特》、《小熊維尼》等。
另外,根據亞馬遜網路銷售公司的報告,根據這些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其DVD和錄像帶的銷量也大幅上升。比如小說《不可逾越的軍規》銷量上升了不到百分之二十,但是三十年前拍攝的同名電影的DVD和錄像帶銷量卻增加了近六十倍。
BBC稱,它很高興看到觀眾和讀者通過不同方式來選擇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但是電影教授約翰遜卻認為,影視文學作品就像是冷凍的方便食品,無法與閱讀的那種"美味"相比。

㈣ 英國傳統文化,習俗

英國的傳統文化特點:

  1. 濃厚的宗教色彩。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英國,人人都有信仰宗教的權利,社會和政府不得干涉。他人可以隨意改變宗教信仰,可以在佈道,禮拜和儀式中表明他的信仰。

  2. 貴族等級制。英國社會一直存在著明顯的等級區分,貴族等級制一直在英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以至在資產階級革命後的一百多年依然被稱為「貴族的世紀」。

  3. 自由主義文化。在英國,時常看到一些學生做出放浪形骸的舉動,比如他們晚上會在路邊席地而坐,喝酒交談,比如他們會走著走著就發出肆無忌憚的笑聲。

  4. 崇尚的傳統文化英國歷史演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文化傳統有較大的連貫性,這種連貫性必然導致英國人堅持一種傳統觀,即崇尚過去的智慧和成就,崇尚蘊涵傳統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英國的重要節日

一April Fools Day(愚人節)

二Hallowe'en(萬聖節)

三Christmas(聖誕節)

四 New Year's Day(元旦)

五Valentine's Day(情人節)

六Easter(復活節)

七Christmas Eve(平安夜)

(4)英國文化怎麼形容擴展閱讀:

英國的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傳統的英國人非常重視餐桌上的禮儀 懂得這些得人被視為有教養的人 細節很多 在這里就簡略的解釋一下 剩下的需要在實踐中體會與英國人交流中學習。

刀叉的擺置

用餐中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放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吃。

刀叉的拿法

兩只一組使用刀、叉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與筷子同樣的是以兩只為一組。刀用來切割食物,叉用於送食物入口。

刀叉的用法

刀叉有不同規格,按照用途不同,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吃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

㈤ 英國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1、語言與交流隱私對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例如婚姻、有無孩子、戀愛關系、個人經濟狀況、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話題在相互不熟識的情況下應當盡量避免。

2、 風俗禮儀與生活習慣英國人普遍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公共事業、慈善事業等都很關注。英國人很注重禮貌修養,談話總習慣輕聲細語,很少大聲喧嘩。

3、在餐館和商店中安靜地吃東西並且吃完自己餐盤里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盤上表明已經吃完了。如果沒吃完,就把刀和叉分開成八字形放在餐盤上。

4、英國人有付小費的習慣,但不是很嚴格。通常在餐廳要按帳單的10%左右付,給行李員消費按每件行李50p付,給計程車四季可以按票價的10%-15%付,理發一般付2鎊,飯店旅館等帳單中不含服務費,應將10%的費用分別付給對自己有幫助的工作人員。影劇院、加油站等場所無需付小費。

(5)英國文化怎麼形容擴展閱讀:

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傳統的英國人非常重視餐桌上的禮儀 懂得這些得人被視為有教養的人 細節很多 在這里就簡略的解釋一下 剩下的需要在實踐中體會與英國人交流中學習

刀叉的擺置

用餐中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放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吃。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須放下,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

刀叉的拿法

兩只一組使用刀、叉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與筷子同樣的是以兩只為一組。刀用來切割食物,叉用於送食物入口。

刀叉的用法

刀叉有不同規格,按照用途不同,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吃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

㈥ 英國文化的特點有哪些你的看法是什麼

我認為英國文化是很有特點的,並且他的某些文化特點能夠讓人們很容易分辨出這個人是否是英國人。

英國文化當中比較有特點的還有飲食文化,在他們吃東西時,需要保持安靜,並且要把自己的食物吃完,這才是禮貌的行為。有的人認為在吃飯時發出聲音,可以表達自己對這種食物的喜歡,同時也贊美了廚師的手藝。但是英國人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在吃飯時保持安靜,是對其他人的尊重,並且把盤子里的食物吃完也是對廚師以及食物的尊重。所以英國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是很有特點的,大家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去了解它的文化,感受這個國家的魅力。

㈦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英國文化特徵是怎麼樣的

文化作為國家歷史的載體,體現民族特徵,彰顯本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英國國家主流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由貴族階級主導的,騎士精神和貴族精神發展而來的紳士精神合體。紳士精神不僅影響上流社會,對於平民百姓和英國民族性格的塑造也有著極大的作用。

㈧ 英國有哪些文化

英國穿衣文化最有名的就是英倫風了。

英倫風,簡單的理解就是「英國的風格」(英國又稱英倫),源自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英倫風格以自然、優雅、含蓄、高貴為特點,運用蘇格蘭格子、良好的剪裁以及簡潔修身的設計,體現紳士風度與貴族氣質,個別帶有歐洲學院風的味道。

英倫風的必備元素則是:戴風帽的修身大衣,黑色搭配方格襯衫,收腿的褲子,及膝靴子以及超大的圍巾,當然,加上頂爵士帽更是贊!

英倫風的女裝:很傳統,很保守,很端莊,不像巴黎,米蘭和紐約這么性感,而且它還會修飾女人的線條。格子圖案,歷史悠久,在歐美紡織界有這樣一種說法:蘇格蘭格子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可見格子在英倫風的重要地位。

在現代服裝設計的舞台上,蘇格蘭格子一直都是被經常運用到的設計元素之一。而且運用的形式與手法也越來越豐富,風格日趨多樣化。無論是格子的大衣,還是格子的斗篷,都能盡顯女性的典雅與高貴。

受英倫三島多雨天氣的影響,風衣這種防水的面料,則受到人們的喜愛,再加上皇室的寵愛,讓風衣成為了英倫風的重要名片。

英倫風的男裝:合適的剪裁,得體的穿著,以及細節上的體現,這些都是英倫風正裝的特點。亞麻的襯衣,柔軟的圍巾,以及更休閑的褲子都讓男士擁有了休閑而不失紳士的味道,休閑中透著穩重,穩重里又含著青春。

一雙合適的鞋子,會讓男士穿出特別的氣質。今天搭配的這款鞋子復古而又不失休閑感,讓這套造型的整體都體現出了英國紳士穩重,而又不失幽默的感覺。一雙精緻的襪子,可是整體造型的加分之作,細節的出彩讓本身相對簡單的男裝擁有了不同的色彩。

聯想到007中,詹姆士邦德的形象,他時而穩重,時而浪漫,有時又很幽默,但骨子裡仍然流淌著紳士的血液,這也許就是英倫男士們的精髓!

㈨ 英國文化好受歡迎,這種文化有什麼特性

可以說,在高傲而冷漠、保守而矜持的外表下,英國人是很重禮的。講究禮貌,注重語言、行為、著裝等諸多方面的修養和教養是英國人的主要特點之一。

與之不同的是,在美國等級觀念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更多的是根據你的工作和收入決定的.

閱讀全文

與英國文化怎麼形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印度佛僧有多少 瀏覽:627
印尼的拼音怎麼寫的 瀏覽:451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 瀏覽:546
印度的大米是哪裡的 瀏覽:792
印尼3月穿什麼衣服 瀏覽:940
英國為什麼扶植日本 瀏覽:875
伊朗打下的是什麼無人機 瀏覽:887
伊朗世錦賽門票多少錢 瀏覽:693
中國建行產假多少天 瀏覽:626
古印度的文明開始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134
去印尼旅遊要多少錢可以過海關 瀏覽:73
中國高鐵多少錢一架 瀏覽:600
義大利十年後回國有什麼發展 瀏覽:944
義大利情侶哪個視頻是真的嗎 瀏覽:814
旅遊完中國各大景點需多久 瀏覽:281
義大利位於什麼山脈以南地中海 瀏覽:224
印尼手機怎麼交費 瀏覽:617
印度的萬國是怎麼造的 瀏覽:867
印尼屬於什麼半島 瀏覽:225
伊朗紙幣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