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為什麼要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原因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為了擴大原料產地、商品市場,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② 清政府為什麼不與英軍對抗,而要懲辦林則徐
道光皇帝原本就在戰和合之間搖擺這是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林則徐在廣州不單單是虎門銷煙,還修造了炮台,並且和英國人開戰。雙方開戰之後英國人在武器上佔有優勢,但是林則徐作戰頑強而且手下並比較多,雙方打得還算是各有勝負。但是就算在廣東前線也有很大部分的主和派將領,相互之間也在拆台,所以導致戰事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此時朝廷里的大批滿族大臣主和,視林則徐戰事不利而大做文章,不從國家本身找原因,也不說前線將領不夠勇敢,而是誇大虎門銷煙對外國鴉片販子的刺激,這使得道光皇帝的心理天平發生了傾斜,這才懲辦了林則徐,希望以此平定戰事。
③ 林則徐怎麼死的
林則徐晚年,廣西大鬧「太平天國」。奉咸豐皇帝特詔,林則徐前往剿辦,中途病危,彌留之際呼出「星斗南」三字,然後就死了。清人述及此事,滿頭霧水,不知「星斗南」何意。但有兩條似乎不相乾的史料,或可解惑。
林則徐原患有疝氣病。1839年3月10日至1840年10月3日,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資格在廣東禁煙,史稱鴉片戰爭「林則徐主政期」。就在這段時期內,他的病又犯了。廣東大商人伍浩官對此極為關切———在電影《林則徐》中,此人是林則徐查辦的「通夷要犯」———建議林則徐看西醫,並推薦了「新豆欄」醫局的英國醫生伯駕。此時與「英夷」或戰或和,林則徐正全力外交,這等緊要關頭,卻要請「英夷」看病,大為不妥。但病情不斷加重,林則徐沒別的辦法。
④ 鴉片戰爭時期,道光皇帝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懲處林則徐
首先得知道當時皇帝對國家情況的分析,對基層情況的了解,全都依靠大臣的奏摺。而這個奏摺的真實性是沒辦法保證的。鴉片戰爭的時候,舉國上下對洋人根本就是完全不了解的狀態。不知道英國在哪,也不清楚英國人為什麼就會發動這場戰爭。有的說英國人腿沒法回彎,下了船根本就是活靶子的,也有說不開放通商英國人就活得不了賴以求生的茶葉的。
而且當時清朝的人都以天朝上國自居,沒人敢說英國比咱們厲害多了這種話。那在上面兩種條件的限制下,前線大臣怎麼向坐在宮殿中的皇帝匯報情況?結果就是前線的大臣們都說,英國人開船來實在是迫不得已,要是沒有林則徐搞海禁,洋人們也不至於活不下去,現在人家跟咱們干仗就是為了向天子你討個公道。
這種情況下咸豐帝怎麼辦?要是能犧牲林則徐來保證海防無事一切都OK啊!一個林則徐算個屁,十個林則徐拿出去斬了也無所謂啊。降級不行就撤職,撤職不行就外放,外放不行就流放。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懲罰林則徐。
⑤ 「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最後是怎麼死的為何成為了未解之謎
林則徐,清朝末年名臣。在西方強國瓜分侵略清朝的狂潮中,林則徐以非凡的膽略,實行「虎門銷煙」,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和勇氣,極大震懾了清朝侵略者。《清史稿》記載,林則徐是因年老體衰死於疾病。但實際上,林則徐的死疑雲重重。
有人曾勸說林家人,報官究治,揪出幕後元兇,查個水落石出。但其家人卻被傳統觀念束縛,不忍再開棺驗屍,林則徐之死就此成為千古之謎。
⑥ 林則徐虎門銷煙後,為何會被道光革職查辦,還被流放了5年呢
這主要是應為當時英國人對中國發動進攻,認為虎門銷煙是中國人對他們的挑釁,而當時的中國沒有還擊之力,便去談判議和,於是便用虎門銷煙的始作俑者林則徐作為了替死鬼,盡管林則徐多次為自己上書辯解,但是膽小懦弱的道光帝在英國的逼迫下還是流放了林則徐。
其實虎門禁煙這個事道光帝也是非常贊同,確實這也是一個救國救民的好事情,最大的遺憾就是當時的道光帝沒能力保全林則徐。
⑦ 第二次鴉片戰爭有林則徐了沒
沒有,林則徐死於1850年,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在1856年。
⑧ 在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為什麼會被懲罰
為什麼要懲罰林則徐呢,主要的原因是林則徐託大,告訴道光皇帝英國人不會發動戰爭,並且即使發動戰爭他也能在廣東把英國人搞定。結果,事情發展到英國人直逼天津,道光皇帝認為林則徐欺君誤國,這才對他進行罷免發配。
另外,林則徐銷煙的目的,只是不想讓清朝白銀外流而已。此後,在他當雲貴總督的時候,甚至在雲南推廣罌粟種植。雲南的鴉片經過四川宜賓走長江水道,可賣向東南富庶之地,以致最終釀成藍李之亂。
⑨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真正原因嗎
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很多,中國積貧積弱,軍力財力低下,無力抵抗外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林則徐禁煙直接損害了英國鴉片販子利益,損害了鴉片販子背後英國主子的利益,因此為了維護利益當時比較強盛的英國敢於維護自己利益不惜發動戰爭;因此中國國力弱,英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才是發動鴉片戰爭的真正原因。
⑩ 鴉片戰爭中,道光帝為何把林則徐和琦善都革職流放
也是勢頭強勁,要把有太陽升起的地方,都納入英國的殖民范圍。在亞洲侵佔印度的同時,為了進一步開辟海外市場,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又把侵略矛頭指向物產豐盈的大清國。
大戰即在,戰前易帥,這是大忌。而作為妥協派的琦善與主戰派的林則徐,在鴉片戰爭中都被革職流放,這種情況真是少見,也不知道當時道光帝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