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奈及利亞怎麼樣

英國奈及利亞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23 20:31:56

Ⅰ 奈及利亞國家治安怎樣

奈及利亞治安分地區不同,狀況不同。
南部Lagos,治安在非洲是出了名的。 不過出的是臭名。所有在那裡做生意的華人都會告訴你治安差。小偷猖狂,Lagos市長曾被問到關於偷盜問題時說:這是個難解決的問題,不過它可以降低失業率。 不過以我在Lagos的經歷,感覺還好。關鍵你要有可靠地當地人和你一起。

中部 首都 阿布賈。 恐怖爆炸襲擊時有發生。 不過這都是報紙上看到的,我的親生經歷感覺還挺好,城市不大,人也不多,相對Lagos感覺好太多了,不會一直那麼亂哄哄的。雖然前往機場時安檢關卡非常多,當時聽說前幾天有汽車炸彈。

北部,首先第一映像是氣溫降到奇低,感覺比肯亞還涼。不過在非洲能找到那樣的氣候還真是挺舒服的。北部地區有不少出礦的地區,其中Jaos 就是最大的礦業城市,雖然Jaos並沒有礦,卻有全國最大的煉錫廠,是當年英國殖民者留下了的。因為遠離政治和人口稠密地區,當地人也比較有錢,所以治安不錯。就是對 穆斯林非常警惕。 曾經和一個奈及利亞穆斯林一起去過那,他穿一身白袍,帶白頭巾,剛下長途汽車 就被警察帶走詢問了。

不過最近自從有了恐怖組織,這些小偷小摸的事都似乎不足掛齒了。

回答你的問題,奈及利亞整體治安:個人認為還行。 最重要的原因是 警察還算管事,政府對外國投資者很重視,所以嚴重打劫,甚至殺外國人的事匪徒們一般不太願意干。

Ⅱ 奈及利亞離中國多遠,他們有多少人口,經濟發展怎麼樣

人口數量:1.5億(2008年)民族最多的非洲國家。,有250多個部族,其中最大的是北部的豪薩-富拉尼族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全國人口29%)、西部的約魯巴族(佔21%)和東部的伊博族(佔18%)。官方語言為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語和伊博語。奈及利亞人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基督教占總人口44.21%,伊斯蘭教為52.61%,傳統宗教約3%
經濟數據2006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國內生產總值:1189億美元 中國幫助奈及利亞建造的通信委員會辦公大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32美元 經濟增長率:5.6% 貨幣名稱:奈拉 匯率:1美元=126奈拉 通貨膨脹率:10.5%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和世界銀行的統計,奈及利亞的GDP按購買力平價算自2005年的1707億美元到2007年的2926億美元,幾乎翻了1倍。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繁榮時期,奈及利亞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募集資金而積累了外債。在8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油價下跌,奈及利亞努力償還其外債但最終還是拖欠了其主要債務的款項,也限定了貸款利息部分的償還。欠款和懲罰性利息累積在未支付的本金上,進一步擴大了債務的規模。 然而,在奈及利亞當局與債權國談判之後,2005年10月奈及利亞與巴黎俱樂部的債權人達成了協議,奈及利亞以大約60%的折扣重新買回他的債務。並用它的部分石油收益支付剩餘的40%,每年拿出至少11.5億美元用於減少貧困項目。奈及利亞在2006年4月創造了歷史:它成為第一個全部償還完巴黎俱樂部貸款的非洲國家(估計有300億美元)。 奈及利亞是世界第12大產油國和第8大石油出國國,石油探明儲量是世界第10位。(該國於1971年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產業在尼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佔GDP的40%和政府收入的80%。然而,在尼日三角洲(主要石油產區)要求更好的進行資源控制的活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石油的生產,現階段也阻止了該國將全部石油產量用以出口。

Ⅲ 奈及利亞國家概況是什麼

如圖27-1所示,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位於西非東南部,東鄰喀麥隆,東北隔查德湖與查德相望,西接貝南,北接尼日,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邊界線長約4035千米,海岸線長800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河流眾多。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氣溫為26~27℃。

圖27-1奈及利亞地理位置圖一、奈及利亞系非洲文明古國

公元8世紀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查德湖周圍建立了卡奈姆-博爾努(Kanem-Bornu)王國,該王國延續了一千多年。從10世紀開始,約魯巴族在尼日河下游建立了伊費、奧約和貝南等王國。11世紀前後,豪薩族在奈及利亞北部地區建立了7個城堡王國,又稱「豪薩七邦」,16世紀被西部的桑海帝國所征服。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紀中葉英國入侵。19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10月1日宣布獨立,並成為英聯邦成員國。1963年10月1日成立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獨立後多次發生軍事政變,長期由軍人執政。1993年11月以阿巴查為首的軍政府接管政權。1998年6月阿巴查突發心臟病猝死,國防參謀長阿布巴卡爾接任國家元首,制訂還政於民計劃。1999年2月舉行總統選舉,前國家元首、人民民主黨候選人奧巴桑喬當選第四共和國總統,並於5月29日正式就職,6月組成新政府。2003年4月蟬聯。2007年4月,亞拉杜瓦當選總統,5月就職。

二、原為農業國

20世紀70年代起成為非洲最大的產油國。80年代後,隨著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奈及利亞經濟陷入困境。1992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低收入國家。1995年起政府對經濟進行整頓,取得一定成效。奧巴桑喬政府上台後,堅持推行以自由化和私有化為方向的改革,加強電力、通信、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保持石油產業發展,並逐步加強對農業和中小企業建設的投入,大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爭取外資、外援和債務減免。亞拉杜瓦總統執政以來,繼續推進改革,提出包括發展電力和能源產業、加大農業投入、改善交通設施等內容的「七點計劃」,2007年奈及利亞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長率達5.5%。但經濟發展還面臨結構單一、農業落後、工業基礎薄弱等挑戰。奈及利亞已探明有30多種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錫、煤、石灰石等。已探明石油儲量372億桶,2007年日產原油214萬桶,為非洲第一、世界第十一大產油國。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5.3萬億立方米。煤儲量約27.5億噸,為西非唯一產煤國。森林覆蓋率為17%。

Ⅳ 奈及利亞人對中國人怎麼樣

對於中國的大舉介入,奈及利亞非常歡迎。

奈及利亞在歷史上吃過西方國家的虧,尤其是被陰險的英國狠狠坑了一把。奈及利亞於1956年發現了大規模油田,1960年獨立。英國人眼見著這么豐富的油田不能為它所用,就暗中攛掇著油氣儲量豐富的尼北部地區幾個州鬧獨立。

奈及利亞到處充斥著中國貨,但因為種種原因,當地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停留在重商輕義的方面。當地華商為了更好地做生意,會賄賂官員以此取得優惠條件,而且中國貨雖然價格便宜但質量也很糟糕,時間久了次數多了,當地人也看出了套路。甚至還有官員認為,華人的存在影響了當地人就業。

Ⅳ 奈及利亞,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尼原為農業國。七十年代起成為非洲最大的產油國,農業日漸萎縮。資源豐富。已探明有30多種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錫、煤、石灰石等。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270億桶,居世界第九位,以目前開采速度可再開采30年。奈及利亞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3.4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五和非洲第一位,目前已開發量僅占總儲量的12%,為改變本國經濟對石油工業的過多依賴,尼政府已實施天然氣開發戰略,大力開發國內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達到推動經濟發展和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煤儲量約27. 5億噸,為西非唯一產煤國。森林覆蓋率為17%。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八十年代後,隨著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尼經濟陷入困境。
1992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低收入國家。1995年起政府對經濟進行整頓,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於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和國內煉油廠停產,經濟增速減慢。1999年奧巴桑喬上台後,積極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嚴格限制舉借新債,大力扶持農業,加強石油、天然氣、礦業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外資、外援和債務減免。由於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揚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經濟形勢趨於好轉。主要製造業為紡織、車輛裝配、木材加工、水泥、飲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圍地區。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技術水平較低,多數工業製品仍依賴進口。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40%。全國7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農業主要產區集中在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方式目前仍以小農經濟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在國際貿易中,因為經常有拖欠貨款或者騙貨的情況發生,信譽極差,被大使館和貿促會列入嚴重監控的黑名單中。

Ⅵ 奈及利亞面積不到100萬平方公里,為何人口接近2億

非洲只有一個2億多人口的國家,那就是奈及利亞。目前總人口已達2.01億,是非洲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作為一個非洲面積很小的國家,為什麼奈及利亞的人口會瘋狂增長到2億以上?




奈及利亞位於西非東南部,面積92.38萬平方公里,首都阿布賈。它是非洲唯一一個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人口2.01億,有250多個民族。目前,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480億美元。


作為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奈及利亞的人口落後於所有其他非洲國家,但人口越多越好。尤其是像奈及利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已經面臨著嚴重的人口過剩問題。


由於人口無限增長,預計2035年奈及利亞人口將超過3億,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對於這個剛剛步入正軌,成為非洲最大經濟體的新興國家來說,人口處於爆炸性狀態,未來將成為整個國家的巨大負擔,甚至可能拖累奈及利亞經濟。因此,奈及利亞必須正視人口過剩的嚴重性。未來幾十年,如何控制人口,使人口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將是奈及利亞政府面臨的最困難、最嚴峻的問題。

Ⅶ 英國對奈及利亞的殖民統治

英國對奈及利亞的殖民統治前後延續百餘年,但間接統治制度的確立主要是在二十世紀的最初年代。當時法、德帝國主義也在西非擴建殖民地,它們都實行直接統、治制度,而英國卻與眾不同地進行間接統治,這是為什麼呢?

這首先需要從英帝國主義的特點進行分析。英國是殖民帝國主義,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殖民地對於英帝國主義來說比對其它帝國主義更有特殊的意義。在奴役和壓迫殖民地人民方面英國統治階級有著豐富的經驗。加之英國曾經是「世界工廠」,長期壟斷海上霸權,雖然當時英帝國、已走向衰落,但是它仍然剝削著世界,從而有可能在非洲採取較為靈活的殖民政策。本來它曾是奴隸販子,『可是後來卻改變手法,打著「反對奴隸貿易」的旗號,將非洲變為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英國在奈及利亞實行間接統治政策正是與這種殖民主義目的及剝削方式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系。

奈及利亞的南部盛產棕桐、橡膠、木材,並適合種植可可、咖啡等熱帶經濟作物,北部盛產棉花、花生和皮毛,這些產品對於歐洲國家發展肥皂、甘油、食品、紡織以及造船等工業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僅奈及利亞東部地區的棕擱油出口就由1808年的150噸,增長到1839年的136,000噸。這說明英國在停止奴隸貿易之後,對奈及利亞的經濟利益很快就轉向資源掠奪方面。

1885年2月結束的柏林會議,確定了幾「有效佔領」的原則,加速了列強瓜分非洲的進程。萊、法、德在西非展開激烈角逐,英國在奈及利亞的殖民統治受到兩面的威脅。東面德國佔領了喀麥隆,1886年和1893年兩次與英國締結條約,德國處心積慮地要擴張其勢力范圍。西面法國發動了強大攻勢,1893年佔領象牙海岸,1894年征服達荷美,並繼續北進和東進。1898年5月,英法軍隊在.博爾古相遇對峙,形成劍拔弩張的局面。是年6月14日,英法就奈及利亞西部和北部邊-界間題初步達成協議。這種國際形勢也要求英國政府必須盡快採取新的措施,來穩定它在奈及利亞的殖民統治。狡猾的英國統治集.團懂得,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從當地社會內部尋找同盟者和支持力量才是最有效的。於是間接統治政策便受到殖民主義者的普遍重視。盧加德曾明確指出:「從印度的叛亂到烏干達和獅子山的造反,大英帝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僅僅有少數英國官員,而沒有一個能一在危機中和英國站在一起、其自身利益和英國完全一致的階級,將會導致發生危險。」

隨著英國對整個奈及利亞佔領的完成,奈及利亞對英國的經濟意義也更突出了。據:統計,1900-1904年,奈及利亞全境共出口徐桐油5.3萬余噸,1912-1914年達7.7萬余噸;同期棉花出口由132噸增長到1 , 800餘噸;花生出口量則由470噸增長到8,100噸。1906年包奇高原的錫礦正式開采,(1907年產量為170噸,1910年達到770噸。1900年,奈及利亞出口總值為 180多萬英鎊,1904年達到270多萬英鎊,1912年達到540多萬英鎊。奈及利亞不僅作為原料產地有利可圖,作為商品市場的意義也越來越大,進口總值由1901年的170萬英鎊,增長到1904年的240萬英鎊,1907年達到380萬英鎊。盡管進出口總值從絕對數字看並不大,但增長幅度驚人,表現出作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的巨大潛力。
二十世紀初,英國在奈及利亞也不具備直接統治的條件。因為它的殖民地的分布與法國不同,法屬黑非洲主要集中在西非和赤道非洲,白人移民只能在這里定居,而英屬黑非洲除西非外,還有東非與南非地區,那裡氣候、土地條件好,能吸引大批白人移民。而西非地區氣候炎熱、潮濕,疾病流行,白人移民十分稀少,就移民較集中的拉各斯來說,1916年有975人,到1921年也只有1, 216人。北奈及利亞保護國面積達3,2萬多平方英里,1906年人口約有700萬。而盧加德用來管理如此眾多人口和遼闊地區的文職官員,1900-1901年只有704人,1905一1906年也只增加到266人,其中經常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回國休假,實際的行政管理人員就更少了。

軍隊的情況也類似。1903年盧加德進攻卡諾的軍隊中有700餘名非洲士兵,只有30名歐洲人。與此同時,英國還在黃金海岸進行阿散蒂戰爭,在南非進行英布戰爭,盧加德曾受命派部隊去增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政府又從奈及利亞前後抽調約4,000名土著部隊和350名英國軍官赴喀麥隆對德作戰。在此條件下,即便英國殖民者想要在奈及利亞實行直接統治也是力不從心的。

至於奈及利亞當時的經濟政治發展情況也不利於英國實行直接統治。奈及利亞是西非文明古國之一,早在殖民主義者到來之前很久,北部豪薩族的七城邦即十分興盛,農業和手工業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1804年富拉尼族教長奧斯曼·丹·福迪奧統一了豪薩城邦,建立起以索科托為中心的大帝國。這在十九世紀的非洲是少有的。所以當殖民者來到北部奈及利亞時,他們所面對的並不是落後、分散的原始部落,而是曾盛極一時的統一國家。雖然當時索科托蘇丹對各城邦的控制權已大大削弱,但它們之間仍保持著形式上的隸屬關系,有著統一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各城邦的埃米爾集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大權於一身,既是國王,又是軍隊統帥,也是教長。埃米爾為世襲制,繼任者由城市貴族會議從王族中選出。各城邦的政權機構比較完整,在埃米爾之下設有維齊爾 (宰相)、馬吉(財務官)、阿爾卡利(法官)等官職,法庭、監獄齊備,還設有區、村、鎮各級酋長的地方政權。土地為封建的國有制,蘇丹、埃米爾、酋長享有土地支配權。他們建立了國庫和一整套的稅收制度。所有這些條件都為英國殖民者實行間接統治提供了可能。

奈及利亞人民反抗侵略和奴役的斗爭,對於英國統治政策的決定也有著直接的作用。盧加德在北部的征討每前進一步都遇到激烈的反抗。1903年2月進攻卡諾時,卡諾人民修築了堅固的工事,5,000名戰士嚴陣以待,迫使盧加德不得不傾其全部兵力才勉強取勝。在索科托,英國人遭到3,000步兵和1, 500騎兵的抵抗,英軍雖初戰告捷,但在布爾米戰役中卻被打得大敗,死傷400餘人。⑦索科托陷落後,蘇丹退到東部地區,在他的號召下,來自卡諾、比達、博爾努等地的隊伍紛紛投入反抗侵略的戰斗。同年6月,當時的英國代理高級專員華萊士在給殖民部的信中驚恐地匯報說:「(索科托和卡諾的)造反產生了一些沒有想到的嚴重情況......,人們似乎一致響應蘇丹的號召;男人、婦女和孩子丟下他(她)們的村鎮去追隨他;顯示出一種我從來不認為他(她)們會有的狂熱一精神。」這就是說,奈及利亞人民捍衛獨立的英勇抗戰雖然失敗了,但是卻教訓了殖民者,使他們認識到在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強大的力量,單靠少數殖民侵略軍的直接鎮壓,一殖民統治是不會鞏固和長久的,必須輔之以其它間接手段。英國殖民者從挫折中還認識到:既然非洲的土王、酋長有著威信和號召力,如果能化敵為友,使他們為殖民政權服務,則可起到英國官員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如果能使原有的土著政權機構為殖民統治所用,既可減少殖民當局的行政費用,又可蒙一騙輿論,其效果是直接統治不可比擬的。
1906年初發生在索科託附近的薩提魯人民起義事件,對於殖民當局和土著統治者的靠近,間接統治秩序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這次起義的主要力量是豪薩族貧苦農民,他們既反對殖民侵略者,也反對蘇丹、埃米爾的封建壓迫;起義隊很快,蔓延到許多臨近地區,並大敗革軍;向索科托:進軍。盧加德急忙調集大批軍隊鎮壓起義。索科托蘇丹被起義的反封建性質嚇破了膽,他完全拋棄反英旗幟,調過頭來全力阻止起義,派人護送英國駐扎官伯登進城,穩住英國人的陣腳。事後伯登心有餘悸地說:「只要他一(蘇丹)表示出一點猶豫,我毫不懷疑大群的『塔拉卡瓦,(Talakawa,意指窮人階層立刻就會加入敵方,許多酋長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響應他們的請求,我們遇到的將不是孤立的、狂熱的叛亂,而是全面的反抗。」正是在蘇丹的帶動下,各地埃米爾紛紛站到一英國人一邊,表示願意援助英軍,子是侵略者與土著統治者同流合污了,起義終於被淹沒在血泊之中。事後,殖民者們曾感慨地說:「這種巨大的信任應當歸功於盧加德的政策及其間接統治制度」。這說明英國在奈及利亞實行間接統治制度,一是由於各種歷史條件所造成的。

Ⅷ 奈及利亞這個國家的經濟是怎麼發展的

‍‍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位於西非東南部,尼日河中下游。土地面積92.38萬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包括撂荒的土地)6000多萬公頃,土地資源豐富多樣。氣候類型由熱帶雨林氣候,往北經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到熱帶草原氣候,總體高溫多雨,熱量資源和光照資源較充足。降水量豐富,東南部降水量為3200毫米,西北部年降雨量約為500毫米。全國地帶性分異較明顯。奈及利亞地表水資源豐富,河流較多,尼日河是奈及利亞最大的水系。全國水資源總量313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535億立方米,地下水595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估計950萬千瓦。奈及利亞人口約1.37億,是非洲的第一人口大國。與農業有關的家庭比例為:種植業94%,畜牧業70%,漁業2%,林業1%。農業發展條件較優越。

農業基礎較好,發展歷史悠久,發展歷程曲折獨立以前的奈及利亞受英國殖民經濟的深遠影響,農業由單純的食物生產轉向面向世界市場的經濟作物生產;到20世紀30年代前後,奈及利亞已經形成明顯的可可、棕櫚、花生和棉花等專業農業地理區。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0%,出口花生、棕櫚和可可三項佔全國出口總額的80%。農業結構單一畸形發展,小農經濟,生產技術落後。獨立以後的十多年,農業發展緩慢。1960年,奈及利亞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為64%,農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85%。農業經歷了短期繁榮後,農業生產幾乎處於停滯倒退的狀態。據世界銀行統計,農業產值平均每年下降0.4%。到70年代初,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下降至44%。土地分配、利用的不合理,給農業發展帶來了障礙。農業生產方式、工具相對落後,大部分的地區農田還實行休耕制,少數地區還保留著最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式。

‍‍

Ⅸ 請問奈及利亞國家現在社會治安怎樣

奈及利亞治安狀況 因部族、宗教矛盾引發的武裝沖突和因政黨矛盾導致的暗殺活動時有發生;小規模沖突連綿不斷,尤其在北部和東部更為頻繁。尼勞資關系緊張,但尼工會勢力較強大,動輒號召罷工。因經濟困難,政府長期拖欠國家公務員工資與退休金,對提高公務員的工資的承諾也僅停留在口頭上,基本上無法兌現。企業工人、警察、教師收入低下,加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紛紛要求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市民對政府所採取的經濟措施如提高石油價格等不滿,因而爆發大規模罷工、遊行,有時演變成地區性暴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閱讀全文

與英國奈及利亞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遊完中國各大景點需多久 瀏覽:281
義大利位於什麼山脈以南地中海 瀏覽:224
印尼手機怎麼交費 瀏覽:616
印度的萬國是怎麼造的 瀏覽:865
印尼屬於什麼半島 瀏覽:224
伊朗紙幣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101
伊朗粉紅清真寺現在長什麼樣子 瀏覽:719
越南傢具廠多少錢 瀏覽:255
伊朗紅花喝了有什麼好處 瀏覽:207
伊朗為什麼要殺美國特工 瀏覽:18
給伊朗匯款一次最多能匯多少 瀏覽:810
如何轉變中國廚師 瀏覽:342
中國聯通wap是什麼意思 瀏覽:436
犯罪逃到越南怎麼辦簽證 瀏覽:124
伊朗玻璃瓶多少錢 瀏覽:142
印度什麼宗教多 瀏覽:615
伊朗邊境線是什麼 瀏覽:794
中國在海外打工工資怎麼樣 瀏覽:829
印度寺廟老鼠多少錢 瀏覽:532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互相纏繞在一起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