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有一枚硬幣正面是英國女王二世,反面一個帆船上面有個50,求是50便士還是50鎊
是50便士,特別紀念版。英格蘭銀行有時候會發行紀念幣流通,50p會經常見到紀念版。50鎊是沒有硬幣的,連紙幣平時都不多見。
② 我有一枚一元硬幣背面有一帆船,帆船兩側寫了個壹圓,誰能告訴在下這是先行謝過!
船洋」銀元是上海中央造幣廠為民國時期南京政府發行的銀本位幣的俗稱。其正面圖案中間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身著漢裝的側面頭像,上方紀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背面圖案是一艘雙桅帆船放洋圖,紀值「壹圓」,直徑3.94厘米,重量26.7克,成色88%,含純銀23.5克,外環直齒邊。「船洋」發行後,和「袁大頭」、「開國紀念幣」一起逐漸取代了流通於市面上的各式「龍洋」和外國銀元。直至1935年11月3日,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定貨幣政策時止。 民國二十一年,「船洋」銀元有著一段戲劇性命運。「九一八」事變之前,國民黨政府發行了民國二十一年銀元,幣面為孫中山頭像,其背面刻有一艘雙桅帆船,頂上有3隻飛鳥和一輪初升的太陽,俗稱「三鳥」,寓意「國運」、「一帆風順」、「旭日東升」。不料剛發行,正逢「九一八」事變,當時有人把這個圖案理解為日本國正要升起,三隻鳥被說成是東北三省要飛掉。輿論因此嘩然,紛紛指責國民黨政府。國民黨政府也感到「天上的飛鳥是外國人的徽記,凌駕於中國帆船之上」不妥,便下令收回這版銀元,全部送回造幣廠銷熔,以制止謠言流傳。民國二十一年版「船洋」總鑄量為226萬枚,實際流通量不足5萬枚。 「船洋」除正式發行流通了3種以外,還有數種試鑄幣流傳於世。1929年,國民政府財政部為了統一和制定國幣銀元,要求外國造幣廠提供正面是孫中山像,背面為帆船圖案的放洋圖樣幣。 美國提供的樣幣版別有兩種:其一,正面為孫中山側面像,左肩上邊緣有極小的英文「A.Mott.Inc」,上緣自右至左為「中華民國十八年」7個字,背面中央為三桅帆船放洋圖,「壹圓」兩字列在船左右,水浪特粗,水浪中有一英文「R」暗記;其二,正、背面圖案及文字皆同第一種,只是沒有英文字樣。 英國提供的樣幣版別只有一種:正面為孫中山側面像,頭像刻劃較細,上緣從右至左為「中華民國十八年」7個字,筆劃細巧,背面中央為三桅帆船放洋圖,「壹圓」兩字分別列在船左右,水浪刻劃細密平和。版別的銀元,由五國造幣廠製版後,均在浙江杭州試鑄,為數極少。
大家對船洋版別的系統區分較少,除了以年份區分外,還有中央版和迴流版區分,飄帶版,六繩版,橄欖齒,直齒,高邊
21,22年左和右邊帆下只有一個纜繩,23年有2根.
③ 2008年硬幣背面是一隻帆船,這個那個國家的硬幣
ELIZABETH II 就是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幣,2008年應該是歐元的10分 目前市場參考價3-5元一枚
④ 外國硬幣,一面是帆船,一面是女人頭像
這是英國在1971年十進制日以前的½便士(HALF PENNY)硬幣。
正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Ⅱ)頭像;
背面:金鹿號帆船。
其它文字:DEI GRATIA REGINA F.D.——為伊麗莎白二世的拉丁語稱號「Dei gratia regina fidei defensor」的縮寫,意為「承上帝恩澤的女王,信仰的捍衛者」。
⑤ 一枚1969年的英國五分硬幣,正面寫的伊莉莎白二世,反面是個帶船槳的船,寫著5 cents
這不是英國的硬幣,而是大洋洲國家斐濟(英聯邦國家)70-80年代的5分面值的流通幣,價格大概是2元1枚。
⑥ 硬幣一面是帆船左上方印有數字50~船的下面印有ENDEAVOUR 這是哪國的硬幣
是紐西蘭50分的硬幣 nz endeavour是一艘遊艇 是被印在硬幣上的紀念,並不是單位名稱。
⑦ 這是什麼硬幣正面是水面上一艘船和數字50。反面是一個頭像戴著皇冠……
澳大利亞元,面值是50分。
船下面有ENDEAVOUR字樣,是英文「奮進號」的意思。
頭像是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⑧ 硬幣:1990年的 一面女王 一面輪船 10cents
這是加拿大的流通硬幣,面額10分(100分=1加元),發行時間1990年。硬幣正面是一艘帆船,上面有英文「CANADA(加拿大)」,下面有英文「10 CENTS」。背面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頭像,四周有英文「ELIZABETH II(伊麗莎白二世)」和「D.G.REGINA」。
按目前匯率:1加元=5.45人民幣元,所以加拿大10分=0.54人民幣元。但是按目前政策,境外的硬幣在國內的銀行都是不可兌換的,所以這個硬幣是換不了錢的。
但是有收藏價值,目前在錢幣收藏市場上價值3——4元/枚。
⑨ 一面是英女王年輕時的頭像一圈的字母是ELIZABETH.II.DEI.GRATIA.REGINA.F:D:+ 背面是一艘帆船,帆船上...
英國1959年半便士銅幣好品目前市場價10元左右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