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倫敦西區的介紹
倫敦西區:英國表演藝術產業的代名詞
英國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 西區的發展歷史可以看作是英國戲劇的發展歷史。16世紀末,英國出現了第一家露天劇院。在此之前,戲班子只能在街頭巷尾和酒吧中流動演出。16、17世紀是英國戲劇的黃金時期,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作品,戲劇開始由尋找觀眾變為在固定場所演出吸引觀眾。由於王宮、教堂等重要建築都集中在倫敦西部地區,英國的早期劇場也就集中在了市中心一帶,奠定了西區的基礎。此後,經過歷次的瘟疫、大火和戰爭,西區的劇院不斷地改建、增加,逐漸形成今日的規模。20世紀初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西區劇院迎來了最後一次大發展時期,雖然後來又經歷了二戰的炮火,但今日的西區基本保持了30年代的格局。
英國戲劇對世界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西區對於英國戲劇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尤為重要的是,時至今日,西區作為一個戲劇中心和娛樂中心,在英國的經濟中發揮了越來越令人矚目的作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Ⅱ 霧都倫敦的由來&;2009 baidu
倫敦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潤,多霧,夏季多雨,冬季也下雨,適合牧草的生長 此外除了1樓說的~在工業革命時代,英國到處濃煙滾滾~這霧其實也就是臟霧(這好象是看某動畫片得來的-_-#,不過本人覺得可能性很大) 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座落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面積達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進出口港,市區有1萬多條街道。該市由3部分組成,即倫敦城、內倫敦和外倫敦,合稱大倫敦市。倫敦是歐洲的一座古老城市,有近2000年的歷史。倫敦始建於公元43年。早在公元世紀時,羅馬軍隊渡海入侵,曾在這里駐軍築城,成為當時的主要兵站,稱為「倫甸涅海」,據考證,此名稱來源於凱爾特語,意為「山丘之要塞」。1世紀時,倫敦已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歷史上,倫敦曾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城市,雖然後來退居到第7位,但仍是歐洲的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
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城市,鐵路、公路和建築物密密麻麻,碧綠的泰晤士河水自西向東浩浩盪盪地穿越市區,將倫敦整齊地分為南北兩部分。河上27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梁,將兩岸的城區連在一起。橋上行人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橋下船隻穿梭往來。河兩岸花草樹木交相輝映,議會大廈、政府機關、賓館、旅店、影劇院和眾多的老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景色迷人。沒有到過倫敦的人,也許以為這座世界名城一定是處處摩天大樓,實際上整個市區絕大多數是三四層高的樓房,高樓大廈數量不多。乘車觀賞倫敦市容,展現人們眼前的是古老城市的風貌。古香古色的大廈、教堂、鍾樓與尖塔比比相連,木結構舊式房宅舉目便是,豎立著的古代名人雕像隨處可見。很多街區由各自的特點的建築群組成。在一條街道上,各建築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牆色調基本一致,建築風格十分近似,好像同一位設計師設計、在同一個時期建築的。許多建築物的外表看起來顯得陳舊,但那古老的風格,諧調的色彩,卻給人以美的享受。英國人對古代建築視如家傳珍寶,英國政府早年就通過一條法律,對古建築只能裝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樓。為了保持倫敦協調一致的建築風格,建築物不是向高空發展,而是重點改進內部布局和使設備現代化。許多賓館、飯店、商店、公司、企業的辦公樓,室內設備採用光電和電子設備,使用計算機工作,實行電腦控制,但大樓外表依然不改舊容。房屋不變,街道也自然無法改變,因此,倫敦市區極少見到新式多層公路和立體交叉橋,處處是彎曲狹窄的街道。小街小巷縱橫交錯,外來的客人走進去,繞來繞去,如同進入迷陣。那些在倫敦居住多年的人,出門總是帶著一張市區路線圖,不然就會迷路。這種古老的街景,常常讓人觸景生情,追憶倫敦昔日古老的風貌。大倫敦市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的倫敦城,面積1.6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自成一區。城內有羅馬式城牆,那是1800多年前羅馬人征服倫敦的遺址。倫敦城如同紐約的華爾街一樣,是英國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倫敦城為大本營的金融壟斷資本,不僅控制著英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對世界許多地方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倫敦城居民僅4000多人,但那些金融界、商業界人士,每天似潮水般涌進這塊地方流動人口多達50萬倫敦西區,是英國政府所在地,也是繁華的商業區、文化區和賈商巨富的聚居區。在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相官邸、外交部、內政部、財政部及海軍部所在地。著名的議會大廈座落在白廳大街南端。議會大廈西邊,是英國最壯麗的哥特式建築傑作西敏寺,這組建於1050年以教堂為主的建築群,規模宏偉,裝飾華麗,歷來是英國女王舉行加冕的地方和王室及知名人士的墓葬之地,牛頓、達爾文的遺體都安葬在這里。西敏寺往西,是白金漢宮,是現在英國女王居住的地方。倫敦西區被人們視為英國的神經中樞也是英國政治的象徵倫敦是英國歷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市內文物古跡、歷史名勝很多。倫敦也是英國文化藝術名城,市內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和劇院。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座落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面積達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進出口港,市區有1萬多條街道。該市由3部分組成,即倫敦城、內倫敦和外倫敦,合稱大倫敦市。倫敦是歐洲的一座古老城市,有近2000年的歷史。倫敦始建於公元43年。早在公元1世紀時,羅馬軍隊渡海入侵,曾在這里駐軍築城,成為當時的主要兵站,稱為「倫甸涅海」,據考證,此名稱來源於凱爾特語,意為「山丘之要塞」。11世紀時,倫敦已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歷史上,倫敦曾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城市,雖然後來退居到第7位,但仍是歐洲的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城市,鐵路、公路和建築物密密麻麻,碧綠的泰晤士河水自西向東浩浩盪盪地穿越市區,將倫敦整齊地分為南北兩部分。河上27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梁,將兩岸的城區連在一起。橋上行人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橋下船隻穿梭往來。河兩岸花草樹木交相輝映,議會大廈、政府機關、賓館、旅店、影劇院和眾多的古老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景色迷人。沒有到過倫敦的人,也許以為這座世界名城一定是處處摩天大樓,實際上整個市區絕大多數是三四層高的樓房,高樓大廈數量不多。乘車觀賞倫敦市容,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古老城市的風貌。古香古色的大廈、教堂、鍾樓與尖塔比比相連,木結構舊式房宅舉目便是,豎立著的古代名人雕像隨處可見。很多街區由各自的特點的建築群組成。在一條街道上,各建築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牆色調基本一致,建築風格十分近似,好像是同一位設計師設計、在同一個時期建築的。許多建築物的外表看起來顯得陳舊,但那古老的風格,諧調的色彩,卻給人以美的享受。英國人對古代建築視如家傳珍寶,英國政府早年就通過一條法律,對古建築只能裝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樓。為了保持倫敦協調一致的建築風格,建築物不是向高空發展,而是重點改進內部布局和使設備現代化。許多賓館、飯店、商店、公司、企業的辦公樓,室內設備採用光電和電子設備,使用計算機工作,實行電腦控制,但大樓外表依然不改舊容。房屋不變,街道也自然無法改變,因此,倫敦市區極少見到新式多層公路和立體交叉橋,處處是彎曲狹窄的街道。小街小巷縱橫交錯,外來的客人走進去,繞來繞去,如同進入迷陣。那些在倫敦居住多年的人,出門總是帶著一張市區路線圖,不然就會迷路。這種古老的街景,常常讓人觸景生情,追憶倫敦昔日古老的風貌。大倫敦市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的倫敦城,面積1.6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自成一區。城內有羅馬式城牆,那是1800多年前羅馬人征服倫敦的遺址。倫敦城如同紐約的華爾街一樣,是英國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倫敦城為大本營的金融壟斷資本,不僅控制著英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對世界許多地方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倫敦城居民僅4000多人,但那些金融界、商業界人士,每天似潮水般涌進這塊地方,流動人口多達50萬。倫敦西區,是英國政府所在地,也是繁華的商業區、文化區和賈商巨富的聚居區。在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相官邸、外交部、內政部、財政部及海軍部所在地。著名的議會大廈座落在白廳大街南端。議會大廈西邊,是英國最壯麗的哥特式建築傑作西敏寺,這組建於1050年以教堂為主的建築群,規模宏偉,裝飾華麗,歷來是英國女王舉行加冕的地方和王室及知名人士的墓葬之地,牛頓、達爾文的遺體都安葬在這里。西敏寺往西,是白金漢宮,是現在英國女王居住的地方。倫敦西區被人們視為英國的神經中樞,也是英國政治的象徵。倫敦是英國歷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市內文物古跡、歷史名勝很多。倫敦也是英國文化藝術名城,市內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和劇院。倫敦最大的特色,便是散落四處的公園與綠地,這些大大小小的綠色天堂,就散布在像蜘蛛網的街 道當中,使倫敦顯的更加美麗!泰晤士河,從古至今,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帶動倫敦的繁榮,就好比是孕育倫敦成長的母親,將她的光芒散發至 國際舞台上
Ⅲ 英國倫敦這個城市有什麼特點及風土人情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
倫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空氣濕潤,多雨霧,秋冬尤甚。
倫敦夏季的氣溫在18°C左右,有時也會達到30°C或更高。在春季和秋季,氣溫則維持在15°C左右。而在冬季,氣溫波動在6°C左右。在倫敦冬季有罕見結冰的情況。
大倫敦都會區是歐洲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倫敦市人口約765萬(2016年),人口密度為4761人/平方千米。大倫敦都會區人口則為828萬(2016年)。
倫敦人彼此第一次相識時,一般都要行握手禮。倫敦人很不喜歡別人干擾他們的個人生活。先生們進屋脫帽,而女士們則不必在室內脫帽。在倫敦,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
倫敦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復活節和感恩節等,還有皇室宣布日BANK HOLIDAY和女王生日等特色節日。
據2016年人口普查,倫敦是英國民族多樣性最高的城市,大約有71%為白人,10%是印度、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後裔,5%為非洲黑人後裔,5%為加勒比海黑人後裔,3%混血人種,還有大約1%為華人。58.2%的人口信奉基督教,15.8%的人口則無宗教信仰。大約有21.8%的倫敦居民出生在歐盟以外地區。
倫敦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英國王室、政府、議會以及各政黨總部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是英國議會上、下兩院的活動場所,故又稱為議會大廳。議會廣場南邊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065年建成後一直是英國國王或女王加冕及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地方。
白金漢宮是英國王宮,坐落在西倫敦的中心區域,東接聖詹姆斯公園,西接海德公園,是英國王室成員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英國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
白廳是英國政府機關所在地,首相辦公室、樞密院、內政部、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等主要政府機構都設在該地。白廳的核心是設在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它是英國歷代首相的官邸。
倫敦不僅是英國的政治中心,還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合作社聯盟、國際筆會、國際婦女同盟、社會黨國際、大赦國際等。
Ⅳ 英國最受歡迎:倫敦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根據旅遊公司「TripAdvisor」的最新這項調查,倫敦不僅是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地,也躋身世界前十旅遊勝地。與此同時,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Edinburgh)被遊客們評為英國第二大受歡迎的旅遊城市,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古城巴斯(Bath)排名第三。因頂尖學府而聞名世界的劍橋(Cambridge)和牛津(Oxford)分別名列第四位和第五位。文豪莎士比亞的故鄉、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upon-Avon)緊隨其後。此外,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由羅馬人興建的北部首府約克(York),威廉王子與妻子凱特·米德爾頓的母校所在地聖安德魯斯,著名樂隊「披頭士」(Beatles)的發源地、歐洲文化城市利物浦(Liverpool)等也都榜上有名。名副其實?「一個人如果厭倦了倫敦,那他也就厭倦了生活,因為倫敦有人生能賦予的一切。」(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for there is in London all that life can afford)十八世紀的英國作家、批評家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如是說。倫敦作為英國的首都,其濃厚的文化底蘊、多元化的社會結構和豐富的人文背景賦予它有別於世界上其它城市的獨特魅力。所以,倫敦會被評選為最受歡迎的英國城市並不稀奇。然而,如果你在英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走訪過不同的城鎮、接觸過各類人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大多數英國人並不看好倫敦,它的大都市「陋習」讓許多人對其「敬而遠之」。一些人可能會建議你:「想了解純正的英國氣質,其實你應該去……」中國留學生Angela就讀於倫敦南部的格林尼治大學,她告訴BBC英倫網:「作為世界矚目的大都市,倫敦帶給人們的是潮流、時尚、繁華和機遇。我已在倫敦生活兩年,習慣了擁擠的長街、繁忙的生活節奏和精英匯聚的場景。」其他選擇「但是對於英國,我更加青睞小城鎮的風采,就像諾里奇(Norwich)。雖沒有繁華的商業區、過多的風景名勝和知名的地標性建築,但濃郁的歷史色彩和安逸恬靜的生活環境令人心馳神往。」「漫步在悠長的小巷裡,手撫過羅馬時代留下的一磚一瓦,品著手中latte的濃厚香醇……那種有別於都市色彩的小小城鎮,更讓我覺得能夠突顯出屬於英國的魅力。」黃瓊坤是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的在校生,他最喜愛的英國城市也並非倫敦。他講道:「在倫敦已經將近三年時間了,此間,其它的城市也去了不少。倫敦的優點是文化生活很豐富,有許多的博物館和展覽館。除此之外,倒更像是個購物天堂。」「而愛丁堡才是我最喜歡的城市,因為在那裡你能更好的接觸到英國的傳統。就拿當地的建築來說,它更好地保留和展現了英國中後世紀建築的風格與特點,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充分享受。」「特別是在夜幕降臨之際,街燈剛剛亮起,沿著河邊走過每一條小巷、每一家店鋪,你都能體會到與古老英國文化和氣氛相融合的感覺。就我看來,絕對是一個最佳旅遊城市。」倫敦太擁擠來自中國廣州、正在讀博士的Freud也表示:「盡管倫敦是一個時尚、旅遊、名勝古跡之都,但是我個人還是喜歡英國的一些小地方多一點。因為倫敦實在太擁擠了!」「在上下班的時間搭乘倫敦地鐵,就會讓我有在上海或者廣州的感覺。每個人的臉幾乎都要貼在一起了,這可是在英國其它地方無法遇到的情景。」「我個人最喜歡的英國城市是謝菲爾德(Sheffield),盡管這是一個旅遊書都不會介紹的城市,但是它具有內在的獨特魅力。謝菲爾德號稱是英國「最綠」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漂亮的樹木和草地。」「尤其地處peak district,更是愛好大自然人士必到的地方,我經常在那裡登山,那種眺望大自然景色的感覺是不能夠用言語來形容的,可謂天人合一。」由此看來,倫敦之美,也並非絕對。「此生必去」此次由「TripAdvisor」統計出的最受歡迎的世界旅遊地點是位於好望角北端的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長期以來,開普敦一直被世界各地愛好旅遊的人們評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可謂是久負盛名。澳大利亞的首都悉尼(Sydney)被選為世界第二大旅遊目的地。秘魯著名的印加帝國遺跡
Ⅳ 關於霧都——倫敦
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座落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面
積達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進
出口港,市區有1萬多條街道。該市由3部分組成,即倫敦城、內倫敦和外倫敦,合稱大
倫敦市。
倫敦是歐洲的一座古老城市,有近2000年的歷史。倫敦始建於公元43年。早在公元
1世紀時,羅馬軍隊渡海入侵,曾在這里駐軍築城,成為當時的主要兵站,稱為「倫甸
涅海」,據考證,此名稱來源於凱爾特語,意為「山丘之要塞」。
11世紀時,倫敦已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歷史上,倫敦曾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城
市,雖然後來退居到第7位,但仍是歐洲的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
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城市,鐵路、公路和建築物密密麻麻,碧綠的泰晤士河水自西向
東浩浩盪盪地穿越市區,將倫敦整齊地分為南北兩部分。河上27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梁,
將兩岸的城區連在一起。橋上行人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橋下船隻穿梭往來。河兩
岸花草樹木交相輝映,議會大廈、政府機關、賓館、旅店、影劇院和眾多的古老建築掩
映在綠樹叢中,景色迷人。
沒有到過倫敦的人,也許以為這座世界名城一定是處處摩天大樓,實際上整個市區
絕大多數是三四層高的樓房,高樓大廈數量不多。乘車觀賞倫敦市容,展現在人們眼前
的是古老城市的風貌。古香古色的大廈、教堂、鍾樓與尖塔比比相連,木結構舊式房宅
舉目便是,豎立著的古代名人雕像隨處可見。很多街區由各自的特點的建築群組成。在
一條街道上,各建築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牆色調基本一致,建築風格十分近似,好像
是同一位設計師設計、在同一個時期建築的。許多建築物的外表看起來顯得陳舊,但那
古老的風格,諧調的色彩,卻給人以美的享受。英國人對古代建築視如家傳珍寶,英國
政府早年就通過一條法律,對古建築只能裝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樓。為了保持倫敦
協調一致的建築風格,建築物不是向高空發展,而是重點改進內部布局和使設備現代化。
許多賓館、飯店、商店、公司、企業的辦公樓,室內設備採用光電和電子設備,使用計
算機工作,實行電腦控制,但大樓外表依然不改舊容。房屋不變,街道也自然無法改變,
因此,倫敦市區極少見到新式多層公路和立體交叉橋,處處是彎曲狹窄的街道。小街小
巷縱橫交錯,外來的客人走進去,繞來繞去,如同進入迷陣。那些在倫敦居住多年的人,
出門總是帶著一張市區路線圖,不然就會迷路。這種古老的街景,常常讓人觸景生情,
追憶倫敦昔日古老的風貌。
大倫敦市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的倫敦城,面積1.6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自成一區。
城內有羅馬式城牆,那是1800多年前羅馬人征服倫敦的遺址。倫敦城如同紐約的華爾街
一樣,是英國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倫敦城為大本營的金融
壟斷資本,不僅控制著英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對世界許多地方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
響。倫敦城居民僅4000多人,但那些金融界、商業界人士,每天似潮水般涌進這塊地方,
流動人口多達50萬。
倫敦西區,是英國政府所在地,也是繁華的商業區、文化區和賈商巨富的聚居區。
在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相官邸、外交部、內政部、財政部及海軍部所在地。著名的
議會大廈座落在白廳大街南端。議會大廈西邊,是英國最壯麗的哥特式建築傑作西敏寺,
這組建於1050年以教堂為主的建築群,規模宏偉,裝飾華麗,歷來是英國女王舉行加冕
的地方和王室及知名人士的墓葬之地,牛頓、達爾文的遺體都安葬在這里。西敏寺往西,
是白金漢宮,是現在英國女王居住的地方。倫敦西區被人們視為英國的神經中樞,也是
英國政治的象徵。
倫敦是英國歷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市內文物古跡、歷史名勝很多。倫敦也是英國文
化藝術名城,市內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和劇院。
Ⅵ 霧都——倫敦的來歷
倫敦, 人們就會把「霧都」的稱號與它相連。的確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 倫敦稱為霧都是世人共知的。 倫敦煙霧繚繞, 迷茫一片。盡管街頭路燈明亮, 但能見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東西。在人們的眼前總感到模模糊糊。可如今,倫敦上空已基本難見其滾滾濃煙和彌漫黃霧。絕跡多年的上百種小鳥重返倫敦飛翔, 許多魚兒又回到了泰晤士河。空氣中的塵埃大為減少, 使倫敦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應歸功於近30多年來對污染的治理。倫敦將燃煤的工廠盡量關閉或遷出市區, 城市居民杜絕燒煤, 汽車全部使用無鉛汽油。使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減少了 75%以上, 從而在根本上「趕走了」污染源。英政府制定的《環境法》, 確保了環境政策和具體措施的貫徹。在倫敦, 公共場所亂扔廢物被認為是一種犯罪行為, 處以高額罰款。在公共場所嚴禁吸煙, 違者最高罰款 1000 英鎊。近年來, 倫敦更積極增設公園和綠地, 實現城區內不露泥土, 市郊建立 10 多座衛星城, 城區擁擠現象大為減輕。現在的倫敦, 市區公園星羅棋布, 林木蔥郁, 綠草如茵。基本告別了「霧都」形象, 成為一座潔凈的城市。然而, 去年冬天倫敦又出現一次彌漫煙霧, 這就說明對污染源的整治一刻也不能放鬆, 應常抓不懈。
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當時的英國國會還頒布過國會開會期間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撐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更是急劇增加。在無風的季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的"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
Ⅶ ▼Tāńk| ----倫敦風土人情
倫敦西區(West End)
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Tel:7747 2885;www.nationalgallery.org.uk ;Trafalgar Sq WC2;地鐵Charing Cross站;免門票;Time:周一至周二、周四至周日10am-6pm,周三10am-9pm,團體旅遊時間11:30am和2:30pm)是世界上最大的美術館之一,館藏兩千多件西歐繪畫作品,作品時間跨度為13-20世紀之間。這里有西方藝術史上每一個重要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包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凡•高和雷諾阿的作品。
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從國家畫廊往後走,街道轉角處就是國家肖像畫廊(Tel:7306 0055;www.npg.org.uk ;St Martin』s Pl WC2;地鐵Charing Cross站;門票免費;Time:周一至周三、周六至周日10am-6pm,周四和周五10am-9pm)館藏英國古往今來一些著名或不著名人物的肖像畫。底層最有趣,集中展出了當代英國流行文化中的一些人物肖像。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建於1753年,(Tel:7323 8000;www.thebritishmuseum.ac.uk;Great Russell St WC1;地鐵Rusell Sq站;免費進門,免費接待各種旅遊團;Time:周六至周三10am-5:30pm,周四至周五10am-8:30pm)是世界上最早、最優秀的博物館之一。館藏的人類學珍貴文物和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和羅馬的古代文物,無與倫比。大英博物館的大堂(Great Court)是歐洲最大的帶頂棚廣場,2000年開放,其建築之宏偉令人驚嘆不已。
聖詹姆斯區、威斯敏斯特和皮姆利科(St Jame』s,Westminister & Pimilico)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Tel:72222 5152;www.westminster-abbey.org ;Parliament Sq SW1;地鐵Westminster站;成人/優惠票7.5/5英鎊;Time:周一至周二和周四至周五9:30am-4:45pm,周三9:30am-8pm,周六9:30am-2:45pm,只有星期天做禮拜)的悠久歷史始於英王懺悔者愛德華,他在11世紀的時候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教堂。祭壇後面是加冕椅,自1066年以來,所有英王都在這里加冕,只有兩位例外,這座教堂里還埋葬著包括達爾文和喬叟在內的許多名人。
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 建於1897年,歷史悠久,(Tel:7887 8000;www.tate.org.uk ;Millbank SW1;地鐵Pimlico站;免門票;Time:10am-5:50pm)有16世紀到20世紀末英國美術作品的精美收藏。這里有駛往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遊船(單程/日票3.4/5英鎊,18分鍾,10am-5:50pm)有16世紀到20世紀末英國美術作品的精美收藏。這里有駛往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遊船(單程/日票3.4/5英鎊,18分鍾,10am-5pm每40分鍾1班),遊船停靠倫敦眼。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建於1705年,是當時白金漢公爵的住宅,白金漢宮(Tel:7766 7300;www.royal.gov.uk;Buckingham Palace Rd SW1;地鐵Victoria/Green Park站;成人/優惠票12.95/11英鎊;Time:7月31日至9月26日9:30am-4:15pm,4月至6月11:30am衛兵換崗,7月至次年2月隔日換班)自1837年起即為英國王室的住所。19間裝飾奢華的國賓室夏季向遊人開放,同時開放的還有畫廊和王座殿,王座殿裡面擺放著一些匠氣十足的粉紅色國王能夠和王後的寶座,上面有首字母「ER」和「P」。
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 (Tel:7930 1793;www.royalparks.gov.uk ;The Mail SW1;地鐵St Jame』s Park站;Time:5am-黃昏)毗鄰大型購物中心的一個狹長公園,裡面的景色非常優美,南端就是白金漢宮和白廳(Whitehall)。這里綠草茵茵,湖水粼粼,鳥語花香,是個休閑的好去處。
肯辛頓和騎士橋(Kensington & Knightsbridge)
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Tel:7492 2000;www.vam.ac.uk ;Cromwell Rd SW7;地鐵South Kenstington站;免門票;Time:周一至周二和周四至周日10am-5:45pm,周三10am-10pm)館藏工藝美術品數量居世界首位,藏品測定年代從公元前3000年一直到現代。在近150間展廳里,從傢具到時裝,從陶器到雕塑,應有盡有。
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令人著迷的眾多互動展覽使自然歷史博物館(Tel:7492 5000;www.nhm.ac.uk ;Cromwell Rd SW7;地鐵South Kensington站;免門票;Time:周一至周六10am-5:30pm,周日11am-5:30pm)成為兒童和大人都非常喜歡的地方。亮點有達爾文中心,那裡展出了庫克船長收集的各種標本;還有生動的地震體驗和給人深刻印象的恐龍骨架。
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 (Tel:0870 870 4868;www.sciencemuseum.org.uk ;Exhibition Rd SW7;地鐵South Kensington站;免門票;Time:10am-6pm)生動地展示了通常十分深奧的主題。諸如人類登上月球之類的展覽顯示了世界科學、技術、工業和醫學的進步;而在新建的Wellcome Wing舉辦的展覽,展示了當代科學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
海德公園(HYDE PARK) (Tel:7298 2000;www.royalparks.gov.uk ;地鐵Hyde Park站;Time:5am-黃昏)是倫敦市中心最大的公園,也是卡爾•馬克思的安葬地。裡面既有精心修葺的花園,又有雜草叢生的大片荒地。湖南岸可參觀出色的當代藝術館Serpentine Gallery(Tel:7402 6075;www.serpentinegallery.org;Kensington Gardens W8;地鐵Knightsbridge/South Kensington站;免門票;Time:10am-6pm)或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Tel:0870 751 5170;www.hrp.org.uk;Kensington Gardens W8;地鐵High St Kensington/Notting Hill Gate站;成人/優惠票10.8/8.2英鎊;Time:3月至10月10am-5pm,11月至次年2月10am-4pm)和花園。從某種意義上說,肯辛頓宮已經變成緬懷黛安娜王妃的「聖地」。
城區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英國建築師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的建築大作聖保羅大教堂(Tel:7246 8348;www.stpauls.co.uk;The Chapter House,St Paul』s Churchyard EC4;地鐵St Paul』s站;成人/優惠票7/6英鎊;Time:周一至周六8:30am-4pm,只在星期天做禮拜)引以自豪的是它的大圓頂為倫敦教堂之最。裡面的名勝有迴音畫廊(Whispering Gallery),如果你貼近它的牆壁低聲說話,聲音可以傳到圓形牆壁32米外的另一端,它由此得名;還有高層畫廊,在那兒可以觀賞令人屏息的倫敦風景。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光彩奪目的王冠寶石、衛兵和大烏鴉的住所,倫敦塔(Tel:0870 756 6060;www.hrp.org.uk;Tower Hill EC3;地鐵Tower Hill站;成人/優惠票13.5/10.5英鎊;Time:3月至10月周二至周六9am-5pm,周日和周一10am-5pm;11月至次年2月周二至周六9am-4pm,周日和周一10am-4pm)充當國碉堡、王室住所、監獄和行刑的地方。為避免購票排隊,你可以在任何地鐵車站提前購票。
塔橋(TOWER BRIDGE) (地鐵Tower Hill站)具有新哥特式塔樓和藍色的拉索,是倫敦的永久性象徵。在塔橋的人行道上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
南岸一帶
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備受歡迎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el:7887 8008;www.tate.org.uk;Bankside SE1;地鐵Blackfriars/Southwark站;免門票;Time:周日至周四10am-6pm,周五至周六10am-10pm)曾經是泰晤士河邊一座被廢棄的發電站,現已成為倫敦的地標式建築,展出20世紀藝術作品,展品按照主題排列,如靜物、實物、寫生等。咖啡室(2層和7層;Time:周日至周四10am-5:30pm,周五和周六10am-9:30pm)是觀賞泰晤士河風景的絕佳地點,它們因此聞名。這里有遊船服務(單程/日票3.4/5英鎊,18分鍾,10am-5pm之間每40分鍾一班)開往泰特美術館,遊船在倫敦眼有站。
英航倫敦眼(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 天氣晴朗的時候,從英航倫敦眼(Tel:0870 500 0600;www.ba-londoneye.com ;Jubilee Gardens;South Bank SE1;地鐵Waterloo站;成人/優惠票11.5/9英鎊;Time:2月、3月和10月至12月10:30am-7pm,4月、5月和9月10:30am-8pm,6月至8月10am-10pm)向四周眺望,你可以看到25英里(40公里)以內的靜物。觀賞風景的全密封玻璃艙每轉動一圈用時30分鍾。在摩天輪後面的售票處買票,或者,更好的方法是提前預訂。
沙奇美術館(SAATCH GALLERY) (Tel:7823 2363;www.saatchi-gallery.co.uk ;County Hall SE1;地鐵Waterloo/ Westminster站;成人/優惠票8.75/6.75英鎊;Time:周日至周四10am-7:15pm;周五和周六10am-9:15pm)匯集了所謂的「青年英國藝術(YBA)運動」的最偉大的作品,永久性地展出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特蕾茜•埃明(Tracey Emin)、薩拉•盧卡斯(Sarah Lucas)等藝術家的作品。
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 這里展出的大量軍事藏品涉及戰爭中的方方面面(從偵察到壕塹戰),帝國戰爭博物館(Tel:7416 5339;www.iwm.org.uk ;Lambeth Rd SE1;地鐵Lambeth North站,免門票;Time:10am-6pm)的展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關於戰爭對生命和社會的毀滅。
千年橋(MILLENNIUM BRIDGE) 2000年開放的千年橋(地鐵St Paul』s/Blackfriars站)剛開放了三天就關閉了,這是因為大量步行者的重量和運動造成了橋身搖擺,18個月之後,千年橋重新開放。現在,其優雅的「光刃」設計承載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從河北岸的聖保羅大教堂前往南岸的泰特博物館。
時裝和紡織品博物館(FASHION & TEXTILE MUSEUM) 主要展品是20世界50年代直到目前流行的各種時裝,時裝和紡織品博物館(Tel:7403 0222;www.ftmlondon.org ;83 Bermondsey St SE1;地鐵London Bridge站;成人/優惠票6/4英鎊;Time:周二至周六10am-4:15pm,周日中午-4:15pm)外觀顏色——橙色和粉紅色——與它的創立者,古怪的英國設計師Zandra Rhodes簽名時使用的顏色一樣。錯層的展廳內,展出絢麗的現代時裝,其永久性的藏品包括Christian Dior、Chanel、Ossie Clark和Mary Quant等服裝大師設計的服裝。
達利宇宙(DALI UNIVERSE) 作為全歐洲收藏達利作品最多的博物館,達利宇宙(Tel:7620 2720;www.daliuniverse.com ;County Hall,Riverside Building SE1;地鐵Waterloo/Westminster站;成人/優惠票8.5/7英鎊;Time:10am-5:30pm)展出500多件達利的作品,包括著名的「梅維斯的唇形沙發」(Mae West Lips Sofa)和「龍蝦電話」(Lobster Telephones)中的一件。
慶典橋(JUBILEE BRIDGE) (地鐵Embankment/Waterloo站)從Embankment地鐵站一直延伸至皇家節慶廳(Royal Festival Hall)和倫敦眼,是步行橋,其上可以觀賞泰晤士河優美風光。夜間景色尤其美麗,白色的鐵塔看上去好像在空中漂浮。
倫敦南區
格林威治徒步游 要用白天最好的時光游覽格林威治,觀賞全部景緻要用很長時間。乘坐Docklands輕軌鐵路(DLR)到Cutty Sark站下車或在格林威治站下車。先參觀漂亮的Cutty Sark(Tel:8858 3445;www.cuttysark.org.uk ;King William Walk SE10;成人/優惠票4.25/3.25英鎊;Time:10am-5pm),這是英國僅存的一艘裝運茶葉和羊毛的快帆船。再逛一逛格林威治市場(Greenwich Market;Time:周四至周日9:30am-5:30pm),然後參觀王後住宅(Queen』s House;Tel:8858 4422;www.nmm.ac.uk ;Romney Rd SE10;免門票;Time:7月和8月10am-6pm,9月至次年6月10am-5pm),是伊尼戈•瓊斯(Inigo Jones)於1616年設計的,是詹姆斯一世的王後(來自丹麥的安妮公主)的退隱之地。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Tel:8858 4422;www.nmm.ac.uk ;Romney Rd SE10;免門票;Time:7月和8月10am-6pm,9月至次年6月10am-5pm)的漂亮建築的內部保存著英國海軍的優良傳統。爬上這個博物館後面的山坡就來到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Tel:8858 4422;www.nmm.ac.uk ;Romney Rd SE10;免門票;Time:7月和8月10am-6pm,9月至次年6月10am-5pm)。天文台的庭院中有一道黃銅線,這是本初子午線的標志,就是它把世界分成東半球和西半球。
倫敦周邊
當你受夠了都市的喧囂,倫敦周邊有很多地方可供你小憩。布賴頓、巴斯(Bath)、牛津(Oxford)和劍橋(Cambridge)都可以一日來回。你也可以選擇離倫敦更近、富有貴族氣氛的溫莎(Windsor)和伊頓(Eton)。 每小時有兩班火車從倫敦滑鐵盧車站開往溫莎和伊頓河岸車站(Winsor and Eton Riverside;單程/往返 6.4/6.7英鎊,1小時)。
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Tel:020-7766 7304;www.royalresidences.com;成人/優惠票12/10英鎊,State Apartments關門時票價減半;Time:3月至10月9:45am-4pm,11月至次年2月9:45am-3pm,4月至6月周一至周六11am隔日換崗)是英國女王的三處正式住所之一。它作為英國君王的住宅已經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著名景點包括14世紀的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內有10為君主的墓地(周日謝絕參觀),還有令人驚嘆的瑪麗女王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和華麗的典禮廳(State Apartments )。當王室來此居住的時候,典禮廳就停止開放——因此應事先打電話問清楚。如果女王住在這里,溫莎城堡上空會有皇家旗幟飄揚。
伊頓公學(Eton College;Tel:67117;www.etoncollege.com;門票3.8英鎊,1小時團體游4.9英鎊;Time:3月27日至4月20日和7月3日至9月7日10am-4:30pm,4月21日至7月2日和9月8日至10月3日2-4:30pm,團體旅遊2:15pm和3:15pm)過河之後沿泰晤士街(Thames St)走不遠就是伊頓公學。這所著名的公學培養國18位英國首相和許多王室成員,最新一代在此就學的王室成員有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這里的一些建築還是亨利六世在15世紀中葉成立這所學校的時候建造的。
論你如何精打細算,在倫敦生活總要花很多錢。預訂旅館總是最好的辦法,尤其在夏季。訪問倫敦的住宿熱線(Accommondation Line;Tel:7932 2020;www.visitlondonoffers.com)以獲得最詳盡的情況(預訂不收費)。另一種辦法是直接和旅館聯系。 雖然住宿熱線可以提供大多數旅館的信息,但要獲得倫敦全部小旅館的詳盡信息,可以聯系青年旅舍協會(Youth Hostels Association;Tel:0870 770 6113;www.yha.org.uk )或者YMCA(基督教青年會;Tel:8520 5599;www.ymca.org.uk )。在復活節和暑假期間,學生宿舍和大學集體宿舍向非學生開放,價格稍微貴一些。聯系Tel:7995 7575或7107 5750,或訪問www.lse.ac.uk/collections/vacations ,以獲取詳細信息。毫無疑問,房租也很貴。要了解當前最新價格變動,可查詢以下報刊的分類欄:Loot、TNT、Time Out和Evening Standard的周三增刊Homes和Property。
揮霍一把!
從Sex Pistols到Johnny Depp和Kate Moss,Portobello Hotel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臨時的家,這座旅館(Tel:7727 2777;www.portobello-hotel.co.uk;22 Stanley Gardens W11;地鐵Notting Hill Gate站;單/雙120/160英鎊起)多年來一直是搖滾明星和電影明星喜歡的下榻之處。這里有一間24小時酒吧,客人出外尋歡作樂之前可以在此養足精神,而那些裝飾各具特色的主題客房(諸如摩洛哥式和日本式)舒適奢華,帶點殖民地風格,非常之酷!
皮姆利科和維多利亞區(Pimlico & Victoria)
維多利亞區或許不是倫敦最吸引人的地方,但這里的廉價旅館比額斯寇特區(Earl's court)的旅館要劃算得多。皮木立刻去更適合居住,而且到Millbank的泰特美術館很方便。
維多利亞旅館(Victoria Hotel;Tel:7834 3077;www.astorhostels.com ;71 Belgrave Rd SW1;地鐵PImlico站;宿舍床位15-18英鎊)這家剛裝修過的別致時尚的旅館有60個床位,生意很很火,但旅館並未因此而怠慢客人。旅館內擠滿了短期住宿的旅遊者,24小時接待,離泰特美術館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很近,步行可達。
Brindle House Hotel(Tel:7828 0057;www.brindlehousehotel.co.uk;1 Warwick Pl North SW1;地鐵Victoria站;包早餐單/雙 35/48英鎊,單/雙/三/四 帶淋浴 45/60/75/89英鎊)最近新鋪了地板,裝修了一下,房間比較樸素,但帶淋浴的衛生間很狹小。服務態度熱情周到。
Luna & Simone Hotel(Tel:7834 5897;www.lunasimonehotel.com ;47-49 Belgrave Rd SW1;地鐵Victoria站;單人間40英鎊,單/雙/三 帶淋浴 50/60/80英鎊)在充斥服務質量有高有低的B&B小旅館的街道上,這家旅館稱得上是價廉質優的典範。房間里配有衛星電視,光線明亮,通風良好,沒有一點污漬。另一家不錯的旅館是Victor Hotel(Tel:7592 9853;www.victorhotel.co.uk;51 Belgrave Rd SW1;地鐵Victoria站;包早餐 單/雙/三 帶淋浴 70/90/135英鎊),但是價格貴一些。
James House & Cartref House(Tel:7730 7338;www.jamesandcartref.co.uk ;108 &129 Ebury St SW1;地鐵Victoria站;單/雙/三/四 帶淋浴 62/85/110/135英鎊)對自助旅遊者來說,這兩家B&B旅館是街道最好的旅館,它們隔街相望。經營者是一對和善的夫婦,他們對維多利亞一帶非常熟悉。新裝修的客房十分干凈。
倫敦西區和考文垂花園
倫敦西區是旅遊的中心地區,花錢住這里圖個旅遊方便。以下是一些最便宜的旅館:
Oxford St YHA(Tel:7734 1618;[email protected];14 Noel St W1;地鐵Oxford Circus/Tottenham Court Rd站;宿舍床位 成人/青年旅舍協會會員22.6/18.2英鎊,雙人間每人26英鎊)這是倫敦青年旅舍中位置最靠市中心的一家,一應設施齊全、干凈,服務態度好,但很吵鬧。廚房很大,但除了早餐之外,不供應其他膳食。有洗衣房、75張床位中大部分是雙人床。
Regent Palace Hotel(Tel:0870 400 8703;www.regentpalacehotel.co.uk;Glasshouse St W1;地鐵Piccadilly Circus站;單/雙/三 64/89/99英鎊起)。這家地處市中心而且不算貴的旅館對於從希思羅機場乘地鐵來的遊客來說簡直太合適了,觀光游覽特別方便。但是周圍環境有些嘈雜,不大利於休息。
布盧姆斯伯里和菲茲羅維亞(Bloomsbury & Fitzrovia)
布盧姆斯伯里區十分安靜,環境優雅,住宿價格僅是倫敦西區的一半。
The Generator(Tel:7388 7666;www.the-generator.co.uk;Compton Pl off 37 Tavistock Pl WC1;地鐵Russell Sq站;包早餐 宿舍床位12.5-17英鎊,不帶衛生間單/雙/三 42/26.5/22.5英鎊)。倫敦市中心最火的廉價旅館之一,旅館內有一家酒吧,營業到清晨2點鍾,有電影廳、檯球廳、寄存保險箱、洗衣房和食堂(比薩餅3英鎊),但沒有廚房。一定要提前預訂。
Pickwick Hall(Tel:7323 4958;www.pickwickhall.co.uk;7 Bedford Pl WC1;地鐵Holborn站;宿/雙 20/44英鎊)距大英博物館只有一箭之地,該旅館提供基本住宿設施,質量佳。有廚房、洗衣房和電視休息廳。
印度大學生基督教青年會旅館(Indian Student YMCA;Tel:7387 0411;www.indianymca.org;41 Fitzroy Sq W1;地鐵Warren St站;宿/單/雙 20/34/40英鎊,雙人間帶衛生間55英鎊起)。招待各國遊客,不限於學生,房間寬敞、干凈,有洗衣房和運動設備。住宿費中含早餐和一頓可口的咖喱晚餐。
Hotel Cavendish(Tel:7636 9079;www.hotelcavendish.com;75 Gower St WC1;地鐵Goodge St站;包早餐 單/雙/三/四 40/50/75/90英鎊)上壁紙為William Morris式。舒適的早餐廳內掛滿了布盧姆斯伯里作家的繪畫,並有一個令人愉快的帶圍牆的花園。房間里雖然並不配有一應設備,但緊挨著房間的各種設施十分方便。
Arran House Hotel(Tel:7636 2186;[email protected];77-79 Gower St WC1;地鐵Goodge St站;宿舍床16-21英鎊,包早餐單/雙/三 45/62/80英鎊,帶衛生間55/85/103英鎊)。這是一家非常上算的、家庭經營的旅館,宿舍房間乾乾凈凈,毫無污漬,通風良好,時尚而舒適的雙人間里有起裝飾作用的壁爐。夏天花園里玫瑰盛開,對旅客來說是一種額外的享受。
Arosfa(Tel:7636 2115;83 Gower St WC1;地鐵Goodge St站;包早餐 單/雙/三/四 45/66/79/92英鎊)。經過六個月的改造和翻新之後,Arosfa(用威爾士的話來說,是「值得一住的地方」)於2003年重新開張。現在所有的房間衛生設施全部配套,全新的傢具、地毯和油漆更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有一座夏天向房客開放的小花園。
南肯辛頓宮和額斯寇特區(South Kensington & Earl's Court)
南肯辛頓宮距離各大博物館很近,但在額斯寇特區可以找到便宜旅館。額斯寇特區的低檔旅館是很嚇人的,但你憑門廳狀況和整個氛圍就可以立刻判斷自己是否應該進去住。
額斯寇特區青年旅舍(Earl's Court YHA;Tel:7373 7083;[email protected];38 Bolton Gardens SW5;地鐵Earl's Court站;宿舍床位 成人/18歲以下者19.5/17.2英鎊)原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聯排別墅,新近改造成旅館,內部寬敞干凈,客房主要是四人間,服務員樂於助人。裡面有一間設備齊全的自助廚房、一間大休息廳和衛星電視,還有一座大庭院花園。
Curzon House Hotel(Tel:7581 2116;www.curzonhousehotel.co.uk;58 Courtfield Gardens SW5;地鐵 Gloucester Rd站;包早餐 宿舍床位15-17英鎊,單/雙/三 30/44/63英鎊)在一個寧靜的小廣場,可以俯瞰一座漂亮的小教堂,這家旅館的客房有基本設施(不帶衛生間),有一間廚房和一間有線電視房間。服務態度是你見過的最好的。
Merlyn Court Hotel(Tel:7370 1640;www.merlyncourthotel;2 Barkston Gardens SW5;地鐵Earl's Court站;包早餐 單/雙/三/四 30/45/60/65英鎊起,帶淋浴40/65/70/75英鎊)這家旅館位於愛德華廣場(Edwardian square),離地鐵很近,最近剛裝修過。陳設簡單,房間一般為三人間或四人間。
Swiss House Hotel(Tel:7373 2769;www.swiss-hh.demon.co.uk;171 Old Brompton Rd SW5;地鐵Gloucester Rd站;包早餐 單/雙/三/四 56/97/132/147英鎊)是一家令人放鬆的、整潔而現代的旅館,設施一般,但空氣清新。光線明亮的大客房裡鋪著符合地板,裝飾簡單而時尚。
Philbeach Hotel(Tel:7373 1244;www.philbeachhotel.freeserve.co.uk;30-31 Philbeach Gardens SW5;地鐵Earl's Court站;B&B單/雙 50/63英鎊,帶衛生間59/81英鎊)倫敦為數不多的男同性戀者旅館之一。有40各時尚而質朴的房間。其中的酒吧和泰式餐館均很受當地男同性戀者的青睞。
文章轉載自:
Ⅷ 倫敦西區的住房為什麼是英國最貴的
主要是因為倫敦西區屬於富人區。在這里生活的都是非富即貴的成功人士,如果在這里置業,可能你的鄰居就是哪個大明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