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19世紀時,英國的殖民地面積和殖民人口是多少(不包括本土和本土人口)
英國的殖民地最多時曾是其本土面積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數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戰前夕,英國控制的勢力范圍達到全世界面積的1/4。但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英國大部分殖民地先後獨立。
❷ 世界殖民時期,英國在世界的殖民地有多少
英聯邦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是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懾於日益高漲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調整了同原英帝國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系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成為自治共和國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對此予以確認,英聯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布獨立並加入英聯邦。1949年,印度成為共和國,選舉了自己的國家元首。從此英聯邦成員由需對英王效忠的原則演變為英聯邦成員「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英王是「英聯邦的元首」。
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系。
英聯邦總部和常設機構均設在倫敦,其組織機構有:1、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通常兩年舉行一次會議。1966年以前在倫敦舉行,自1966年起輪流在成員國中舉行,由東道國政府首腦主持。會議不通過決議,會議發表的總原則對與會國沒有約束力。2、亞太地區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從1978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討論共同關心的地區性問題。3、英聯邦部長會議;包括每年舉行的部長會議和不定期舉行各類會議等。4、英聯邦秘書處;1965年成立,負責成員國間的協商和交流。5、英聯邦基金會;成立於1966年。此外,英聯邦還有一些專業性組織,如英聯邦議會協會、英聯邦新聞聯盟、英聯邦廣播協會、英聯邦青年交流理事會、英聯邦體育運動聯合會和英聯邦藝術協會等。
英聯邦現有53個成員(2004年5月)。每年4月27日為英聯邦日。出版物有《英聯邦潮流》(雙月刊)、《今日英聯邦》和《英聯邦手冊》。
2003年12月,第34屆英聯邦首腦會議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
現時大多數前英國領土和殖民地都留在英聯邦,除了下列國家和地區:
緬甸,1948年獨立
愛爾蘭1921年從英國獨立以後,曾經是會員國。1949年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以後離開英聯邦。
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聯邦 ,成立南非共和國。
南葉門,1967年獨立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是20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聯邦的地區。
辛巴威在2002年時,被英國以該國執政者藐視人權並在大選中舞弊為由暫停該國在協會內的會籍一年,導致辛巴威政府憤而主動退出此組織。
英聯邦成員:
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波札那、汶萊、喀麥隆、加拿大、塞普勒斯、多米尼加聯邦、斐濟、甘比亞、迦納、格瑞那達、蓋亞那、印度、牙買加、肯亞、吉里巴斯、賴索托、馬拉維、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爾他、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諾魯、紐西蘭、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基茨與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席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史瓦濟蘭、坦尚尼亞、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吐瓦魯、烏干達、英國、萬那杜、尚比亞
❸ 香港被英國統治了多少年
香港被英國統治了155年。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香港特別行政區還通過實施《性別歧視條例》《種族歧視條例》《最低工資條例》等法例,為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提供進一步保障。特別行政區政府設立平等機會委員會、申訴專員公署、法律援助署、婦女委員會、扶貧委員會等多個機構,協助推廣、保護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❹ 英國的殖民地有哪些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一、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二、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三、美洲9個:美國的一部分,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四、亞洲11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中國香港。
五、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例舉介紹:
一、非洲
巴蘇陀蘭 即今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貝專納即今波札那。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885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895年貝專納部分地區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其餘部分繼續直接隸屬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66年獨立。
英屬多哥 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英屬喀麥隆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對其部分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甘比亞 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獅子山,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
英國佔領了這個原屬荷蘭的殖民地後,眾多荷蘭裔白人開始向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移民,但英國在1900年布爾戰爭後吞並了這兩個地區。納塔爾則於1843年被英國吞並並成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884年被並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國吞並了該港周圍的德國殖民地,於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統治地。1990年獨立。
史瓦濟蘭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史瓦濟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佔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桑給巴爾 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烏干達1890年英國東非公司與布干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二、美洲與大西洋
安提瓜 聖克里斯托弗於1632年對其進行殖民統治,1663年被置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81年獨立為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馬群島1717年開始被英國統治,1973年獨立。
巴貝多1625年起開始有人在該島上居住,1663年歸英國政府統治,1966年獨立。
百慕大群島1612年一家倫敦公司開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英屬維爾京群島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
開曼群島1670年西班牙割讓該群島,行政上一直屬牙買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1761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8年法國重奪多米尼加,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8年獨立。
格瑞那達1762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9年法國重奪格瑞那達,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4年獨立。
牙買加 1655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該島,1962年獨立。
蒙特塞拉特1632年起島上開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法國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兩度統治該島。
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1623年聖克里斯托弗成為英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1782年至1783年間曾被法國短暫佔領。1882年聖克里斯托弗與尼維斯島組成聯合政府,1983年獨立,稱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1778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該島,1783年又歸還法國,1796年和1803年英國又分別兩次重新佔領,1814年英國永久吞並聖露西亞,1979年獨立。
聖文森特英國於1762年佔領該島,1779年~1783年法國曾佔領該島,1979年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獨立。
三、亞洲
亞丁1839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得該港口,1858年東印度公司將統治權交給英國政府,成為英屬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轄范圍。
1936年亞丁與其內陸地區成為一個單獨的殖民地亞丁保護地。1963年亞丁加入南阿拉伯聯邦,後者於1967年獨立為南葉門,1990年南北葉門統一後亞丁依然是葉門的一個港口城市。
巴林1820年,英國政府與巴林埃米爾簽署協議,將其變為保護國,1971年巴林宣布獨立。
不丹1864年英國通過戰爭佔領了不丹的邊境地區,1911年不丹與英國簽署條約,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國執行,內部事務則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英國也結束了對不丹的控制。
四、歐洲
塞普勒斯1878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條約,獲得了塞普勒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
(4)英國殖民地有多少華人擴展閱讀:
1、殖民影響:
由於美洲的殖民地獨立較早,因此殖民地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非洲和亞洲地區。
1853年,卡爾·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義有「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兩者都是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
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主要表現在對殖民地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上,但由於宗主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同,各個殖民地的歷史情況、殖民對象、自然生態條件和社會集團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響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差別。
由於殖民,西屬美洲殖民地和英屬印度殖民地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和破壞是巨大的。但在熱帶非洲,除占極少面積(法屬西非為8%,撒哈拉以南非洲為5%)的經濟作物種植地區外,殖民地的絕大多數地區都保持了原始的農業社會結構。
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即積極意義,通常表現在以下方面: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為其提供了現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
殖民地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公路、電訊、電話、醫院、學校,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
對於殖民地歷史作用的評價,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意見。左派的和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者通常認為,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對於當地的文明、文化、經濟和政治只起到負面的、破壞的作用。
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為例,在早期奴隸販賣時期,殖民地對非洲文化起了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隸貿易,是功大於過;在帝國主義時期,對非洲的資源掠奪加劇,是過大於功;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殖民地的建設時期,既有對殖民地的投資和發展,也有對殖民地民族運動的鎮壓,功過相等。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的歷史貢獻大於它對當地造成的損害。
2、現存殖民地
內部自治的海外領地:安圭拉、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
無自治權的海外領地: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歐洲:直布羅陀(英)、大西洋地區、安圭拉(英)、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英)、福克蘭群島(包括南喬治亞島)(英);
開曼群島(英)、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蒙特塞拉特(英)、聖赫勒拿(包括戈夫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阿森松島)(英)、皮特凱恩群島(英)。
❺ 英國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為何只有香港成功了
看到這個標題,估計很多人會說:標題黨,嘩眾取寵,不符合事實。因為今天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除了歐洲本土以外,大部分都曾經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等。這些前英國殖民地都是發達國家呀,怎麼能說只有香港成功了呢?
英國統治過的地方
但是,如果大家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英國殖民地按照當地居民來區分,主要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土著變成少數民族,由英國人的後裔取而代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一類與其說是英國的殖民地,還不如說是英吉利民族在海外的延伸。這些國家雖然先後脫離英國獨立了(其實除美國外,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依然留在了英聯邦),但從民族的角度來看,這些國家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英國在海外的復製品。這些國家的成功是以土著人的幾乎滅絕為代價的。
成龍新作《機器之血》就是在悉尼歌劇院取的景
還有另一類英國的殖民地,本地人始終占據主流,英國人只是作為少數的外來統治者。例如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以及亞洲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馬來西亞,以及我們的香港。英國人在這些地方獨立或者回歸祖國之後,都撤回了英國。在這一類的殖民地當中,大部分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甚至是貧窮落後的國家,邁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香港。
香港維多利亞港
很多人也許依然會反駁,還有新加坡呢,新加坡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今天也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了呀。可是要知道,新加坡在英國統治時期,除了有個港口,依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一直到1965年新加坡獨立的時候,人均GDP只有320美元(同年美國的人均GDP為4000多美元),新加坡不是在英國的統治下成功的,而是獨立後在李光耀的帶領下成為亞洲四小龍的。
新加坡夜景
況且新加坡和香港一樣,都是有華人組成的城市。所以說,如其說是英國統治的成功,不如說是勤勞、聰明的華人在經濟上的成功,只要有穩定的發展環境和公正的法制,憑借華人的智慧,在經濟上一定能取得成功。
❻ 二十世紀初英國殖民地有多少億人口求答案
-------------------------------------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領土已分割「完畢」。1876年以後英、俄、法、德、日的殖民地領土有了極大的擴張,到1914年這六個強國的殖民地增加到六千五百萬平方公里,比宗主國的面積差不多大四倍。1914年英國殖民地的人口近四億、俄國三千三百多萬、法國五千五百萬、德國一千二百多萬、美國九百多萬、日本一千九百多萬。但是各國經濟政治發展是不平衡的,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力量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如下:
地位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第一 英國 美國 美國
第二 法國 英國 德國
第三 美國 德國 英國第四 德國 法國 法國
❼ 英國有多少中國人
38萬人有英國國籍,另外有10萬的非法移民,其中38萬人中有24萬是香港移民,大陸有近10萬,台灣有1.5萬人,澳門有8000人左右,其他是東南亞裔的華人,非法移民中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福建的非法勞工.
❽ 華人居多的彈丸小國,為何脫離英國殖民,還要執意加入英聯邦
想要知道為什麼作為彈丸之地的小國,脫離了英國殖民者,卻還要再加入英聯邦,那就要知道什麼是英聯邦。
英聯邦不是國家,不是中央政府,它有一個共同的元首,那就是英國國王。英聯邦沒有權力機構,英國與這些成員國之間只會互派代表。
新加坡地理位置太小,如果不靠著一棵大樹,必然無法發展自己的國力。從戰略角度來看的話,如果依靠英國,能夠確保它自身的安全發展。
新加坡沒有什麼資源,單單靠自己肯定不行,所以藉助英聯邦成員國的資源優勢,來發展新加坡經濟,靠譜!
從這幾點來看,新加坡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
❾ 英國有多少華人
海外華人總人口:39,380,000人(2015年統計數據): 1. 印度尼西亞 7,566,200人 2. 泰國 7,153,240人 3. 馬來西亞 7,070,500人 4. 美國 3,376,031人 5. 新加坡 2,684,936人 6. 加拿大 1,612,173人 7. 秘魯 1,300,000人 8. 越南 1,263,570人 9. 菲律賓 1,146,250人 10. 緬甸 1,101,314人 11. 俄羅斯 998,000人 12. 澳大利亞 ~700,000人 13. 日本 519,561人 14. 柬埔寨 343,855人 15. 英國 296,623人 16. 法國 230,515人 17. 印度 189,470人 18. 寮國 185,765人 19. 巴西 151,649人 20. 紐西蘭 147,570人 21. 荷蘭 144,928人 22. 韓國 137,790人 23. 巴拿馬 +100,000人 24. 澳大利亞聖誕島 1,0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