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英帝國怎麼滅亡的
大英帝國會滅亡原因:
一般來說,公認的英國的衰落發生在1850-1950這100年間。這一百年間發生了太多事情,也有許多事件與大英帝國的命運息息相關,這一百年間英國衰落的主線還是比較明顯。
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1914):貝塞麥轉爐煉鋼法+交流電——鐵路+電報——大陸國家的崛起;
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1902):英國慘勝——重心移回歐洲——殖民地停止擴張和控制力的減弱;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本土入侵威脅——租借法案——殖民體系徹底解體。
Ⅱ 英國霸權失去的根本原因
英國失去世界貿易霸權,被美國和俄羅斯所取代,導致科技與經濟慢慢衰落
主觀原因是:一戰後,英國殖民帝國開始解體,戰後英國經濟困難。二戰後,英國殖民帝國土崩瓦解,殖民地紛紛獨立。還有就是二戰時政府實行戰時各黨派之間的「政治休戰」和勞資之間的「工業休戰」。這些都造成了「日不落帝國」的削弱。
客觀原因: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經濟中心國英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而美洲土地資源豐富,兩者資源互補。美洲與英國因而有大量的互補型貿易,經濟得以迅速增長。但是在美洲中,美國經濟規模最大,產品成本更低,國內貿易更發達,得以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經濟中心國。不僅是美國,德國也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業發展的優勢,在其他產業部門迅速地趕上並超過了最早起步的工業國家英國。
Ⅲ 英國殖民體系解體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首要原因,民族主義興起,民族自治。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不願脫離英聯邦,直到現在還有總督派遣。
二戰過後,英國敦促加拿大獨立,而相反印度和越南還有羅得西亞一直搞非暴力不合作以及武裝反抗。
第二,不能殺人,從1490年以來,對異族的征服手段越來越軟弱,從匈奴人的滅族,到滿族的剃發,再到現在只能殺恐怖者,而不能殺恐怖者的同事。
第三,英國在世界經濟地位的降低。 1860年以前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的工業產量佔到世界的一半,1890年美國佔到最大比例,然後1930年工業產值,美國佔32%,德國佔13%,蘇聯佔12%,英法佔7%(不含殖民地)和6%。
二戰之前的幾年, 北美日本歐洲合計 佔世界煤炭鋼鐵石油汽車的85% 以上,人口合計佔世界的40%。
Ⅳ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不列顛滅亡的
強大的大不列顛帝國之所以會滅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殖民地擺脫了大不列顛的控制。
帝國的內憂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印度獨立。大不列顛的殖民里75%是印度人,印度的獨立使帝國經濟遭受到極大的打擊,加上戰爭的資源耗盡使帝國沒有能力再去鎮壓其他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在這之後世界貿易更加開放,帝國失去了他的經濟利益,一個沒有任何好處的帝國對於人民來說不再重要,大不列顛因此消亡。
殖民地的獨立對於大不列顛的瓦解影響非常之大,你是否認為大不列顛帝國滅亡有著其他原因呢?歡迎寫下你的觀點。
Ⅳ 大英帝國是怎麼衰落的
第一就是成也工業革命,敗也工業革命。大英帝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獲益者。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期間,歐洲大陸在鬧拿破崙戰爭,就是英倫三島消停,有個和平發展環境。而且英國自身的君主立憲制度,也是歐洲國家裡最為成熟先進的,因此生產技術突飛猛進,特別是蒸汽時代的新成果,更是火速應用。
那時正是英國殖民擴張加速的時候,啥樣新技術對殖民成果好用,啥樣就快速用,典型蒸汽船的使用。以後來美國總統羅斯福演說:拿破崙就是因為拒絕蒸汽船,才輸給了英國海軍,最終功虧一簣。這個演說,也促成了美國當時積極上馬核武器開發。
但等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卻是敗也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時,英國的殖民地已經飽和,全球日不落帝國版圖早已建立。就好比一個吃撐的人,自然不會再接受新營養。所以英國最自豪的工業水平,更新換代速度也就滯後:反正我有大片殖民地,東西賣不掉就可以在殖民地傾銷,不升級裝備也就賺錢,當然沒必要花冤枉錢。如此一來,看似省了小錢,後果卻嚴重,技術設備越發老化,好些裝備也都不趕趟。
而在這個時候,西方國家裡新崛起的德國和美國,情況卻正好反過來,典型是德國,這國家技術水平高,崛起的卻太晚,等著有了擴張實力的時候,全世界的殖民地已經瓜分沒,且它又是個軍國主義體制,這種體制雖說不民主,但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轉成軍工優先體制很容易,因此工業水平突飛猛進,頂尖技術能力已經超過英國。美國則是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南北無強敵,資源土地要啥有啥,趕上科技革命東風,也就後來居上。其實一戰爆發前,英國面對德國,好些地方已經沒有優勢。
第二個原因,就是英國僵化的外交政策。
一直以來英國的外交政策,對歐洲就是聯合老三,痛打老二。一開始是聯合俄國揍法國,後來又聯合法國揍俄國,始終保持自己對歐洲大陸的優勢。這個政策長期以來,讓英國嘗到甜頭,然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後,英國卻看走了眼,眼睜睜看著一個強大的德國,從自己眼皮子底下崛起。
德國崛起是啥後果?如果是法國或俄國,對英國的威脅絕沒有德國大,因為法俄本身就是吃的差不多的猛獸,雖然和英國有矛盾,但還是可控,德國卻不同,完全是條餓著的餓狼,且戰鬥力十分兇悍,從德意志統一的一開始,就註定跟英國沒有和平可能。必然就要撕咬。果然此後一場世界大戰,英國雖然拼了老命,把德國打下去,自己卻也兩敗俱傷,英國王室積攢了二十年的財富,一戰開戰沒倆月就打完,英國的貴族階層,在一戰中傷亡慘重,團以上的軍官傷亡,王室貴族子弟佔到了五分之四。換句話說,英國的財富和精英階層,完全一掃而空。
這樣做的後果是,你和德國玩命了四年,到頭來卻便宜了實在親戚美國。雖然靠著巴黎和會,把美國掃地出門,但日不落帝國的頹勢,已經不可避免。
也正是由於力量衰弱,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控制力,也是大不如前。特別是對印度,英國吞並印度後,其實起義一直不少,印度土兵還爆發過大起義,但當時的英國,軍事實力強大的年代裡,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強大的運輸能力調兵。特別是印度起義期間,英國可以把新加坡,中國的英軍,調來鎮壓印度。但是一戰之後,這就不可能了,英國精銳的軍隊,在一戰中基本死光光。照著丘吉爾一戰後的演說,英國要想恢復其軍事實力,至少需要二十年時間,結果二十年不到,二戰又打響。
也就是因為實力衰弱,英國在一戰後,開始去縮減控制殖民地的成本,盡可能的扶持本地親英國的勢力來維持統治。這種做法你實力強的時候沒問題,實力弱的時候,完全就是割肉喂狼,像東南亞,馬來,南亞,非洲這些反英國的勢力,最初都是英國自己扶持起來,最後都砸了自己的腳。當然英國人最後也小聰明,放棄殖民地的時候,也都用些小手段,比如印巴分治,又比如香港今天這群憤怒青年,歸根結底,都是英國造的孽。
第三還有個因素:中國因素。
不開玩笑說,雖然近代史上的中國,都是落後挨打。但哪怕中國最弱的時候,也是西方列強爭霸里,不可缺的重要一環。誰搞好了和中國的關系,拿到了在中國的最大利益,誰就是當時的世界一哥。
最典型的是英國,一二次鴉片戰爭,口岸開了太平天國滅了圓明園燒了,接下來卻是和中國修好,通過對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大量特權利益。也奠定了其資本主義世界裡長期的一哥地位。
但英國的衰落,也從他腦殘選了另一個豬隊友開始:日本。
自從明治維新後,日本崛起,開始傍英國的粗腿,促成了《英日同盟》。也正因為倆家曖昧關系,甲午戰爭的時候,英國就出賣清政府拉偏架,賣力幫了日本忙,條約簽訂後更是各種支持,日本後來打俄國,也是英國背後搗鬼。
但沒有想到,收這個小弟,在英國的大事上,日本非但不幫忙,相反更是搗蛋,一戰和德國掐,日本除了看熱鬧,就是抄英國後路,動英國對華利益乳酪,逼中國簽二十一條。一戰結束後更大鬧巴黎和會,引發中國五四運動。
在這些事上,英國為了繼續用日本小弟來制衡東方,基本都是姑息縱容,哪怕到了九一八事變時,英國還在和稀泥。結果英國殖民體系崩潰,首先就來自日本這個小弟,和中國還沒打完,就翻臉打英國,奪了英國的東南亞。後來雖說日本戰敗,但這些被日本吞過的地方,英國回來也守不住,只能一個個放掉。英國日不落體系崩潰,日本就是導火索,堪稱英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歷史經驗也證明,哪個西方國家把日本當自己人,最後都會死的慘。德國如此,英國如此,歷史教訓要記牢。
Ⅵ 英國是怎麼被美國趕下世界霸主席位的
英國失去霸主地位,基本上是自己“作”。
在1890年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此時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國策,無意爭霸歐洲。英國人日子卻不好過了,自1871年德國統一後,這個新生德意志帝國,把超越英國當作“國策”,明目張膽挑戰英國霸權,不把英國人霸權踹翻,德國人就不會罷休
Ⅶ 為什麼大英帝國贏得兩次世界大戰,最終還是瓦解了
先你要知道當時的大英帝國,它之所以那麼強大。是因為工業革命就是在英國首先起步的。所以說,英國在機械化、工業化的實力在當時世界是第一的。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剛好處於工業革命,所以在國內英國大力發展工業。
可以說當時的英國是很自負的,在他們眼裡,他是瞧不起其他國家的。而且,當時英國的軍事裝備雖然說是非常先進的,但是軍人的素質以及戰鬥力其實是遠不及德軍的。整個軍隊是處於那種比較鬆散的狀態,各種因素加起來導致了海上霸主英國最後瓦解。
Ⅷ 英國國力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這期間發了哪些事情
英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一個有著特殊影響的國家。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帝國,英國稱霸長達一個多世紀,鼎盛時期的英國占據了世界陸地面積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著世界貿易的22%,壟斷著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線,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英國如此強盛,勢力如此龐大,但在二戰結束後出現斷崖式衰落,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勢力急劇收縮,從世界霸主變成了二流國家,逐漸淪為美國的小跟班。那麼為何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如此快?
第三,二戰後,世界獨立浪潮興起,世界殖民體系崩潰。英國人已經無法維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勢力,英國也沒有必要再捍衛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們把社會發展和資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現在的英國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卻是最好的最完善的,這和二戰後英國的政策轉向有關。二戰後英國人一腳踢開了主戰的丘吉爾,丘吉爾連會都沒開完就被趕下了台,這是一種政治和思想極其成熟的表現,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表現。英國人雖然放棄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換來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為英國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否則那些慧眼如炬的商業巨子為何要賣了資產都往英國跑?盡管英國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國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國的文化和英國的制度以及英國人的很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英語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語言,英國人仍然領導著英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