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歷史
奧斯維辛一號:最初的集中營,作為整個奧斯維辛地區集中營的管理中心。在這里殺害了大約70,000名波蘭知識分子、抵抗組織成員、「反社會分子」、同性戀者和蘇聯戰俘。為德軍服務的軍用經濟企業都位於此。
奧斯維辛二號(比克瑙):這是一個滅絕營,其主要任務是在毒氣室進行大規模屠殺,有大約96萬猶太人,75,000名波蘭人和19,000名吉普賽人在此遇害。此外它也包括幾個較小的集中營:布達的農業營、加悔澤的養禽營、賴斯科的蔬菜營和一些醫學、化學實驗室 。
奧斯維辛三號(莫諾維茨):這是一個由一座主營和39座小集中營構成的勞動營,亦稱倫納-莫諾維茨,名稱來自於莫諾維茨原址上的倫納合成橡膠廠。該集中營的擁有者是德國最大的化學公司I·G·法本公司。約11,000名犯人在莫諾維茨工作,負責挖煤、水泥和橡膠生產等。奧斯維辛二號(比克瑙)的醫生會按時到訪這里,將不能工作的人送往毒氣室。
1939年,波蘭被納粹德國佔領後,奧斯維辛便屬於納粹德國的勢力范圍,從此Oswiecim」一詞被納粹改成了Auschwitz。在1939年底,當地的納粹頭目和警察頭目便打算在這里修建一座集中營。很快,一些訓練有素的德國納粹開始著手選址修建集中營,終於在奧斯維辛找到了一塊他們認為十分理想的地方。集中營選擇在奧斯維辛城邊的開闊地帶,選擇在此建營的主要原因:這里是一個很大的鐵路交通樞紐,便於運輸「犯人」。主營是整個奧斯維辛地區集中營的管理部門所在地。
1940年4月27日,納粹德國黨衛軍首領希姆萊正式批准修建奧斯維辛集中營,集中營的長官為臭名昭著的魯道夫·胡斯。最初的奧斯維辛一號佔地不足6公頃。1940年6月14日,收容了首批728名波蘭和德國政治犯。奧斯維辛一號通常關押著1.3萬至1.6萬人,1942年最多時達2萬人。
1941年3月1日,希姆萊視察奧斯維辛集中營後,命令魯道夫·胡斯將其擴建為一個同時具有關押、勞役和滅絕三種功能的超級集中營。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後,大批蘇聯戰俘被陸續收入集中營。
1941年9月3日,奧斯維辛集中營第一次使用毒氣「齊克隆B」試驗殺人,試驗地點是青壯年營二號房舍的地下室,試驗對象為600名男性蘇聯戰俘和250名從集中營醫院篩選出來的男性犯人。
1941年10月,納粹驅使奧斯維辛一號的囚徒建造了奧斯維辛二號(比克瑙)。擴建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總面積達15.5平方公里,一條專用鐵路從南邊大門一直通到集中營的北端。營內設有大規模殺人的四個毒氣「浴室」及儲屍窖和焚屍爐,同時操作一次可屠殺12,000人,配備的焚屍爐每天可焚燒8,000具屍體。到1942年時,納粹又在奧斯維辛邊的莫諾維茨修建了奧斯維辛三號(莫諾維茨),在此後的1942—1944年間先後又在當地的冶煉廠,礦山和工廠區修建了39所集中營,以便使納粹德國能很好地利用這些免費的勞動力。1945年初,納粹德國面臨失敗,為了消滅罪證,納粹匪徒把這些大規模殺人裝置炸毀了。 當「死亡列車」到達奧斯維辛站台時,人們就被趕出車廂,不許攜帶財物,並被強行排成男女兩列,黨衛軍看守荷槍實彈並且牽著狼狗。包括臭名昭著的約瑟夫·門格勒醫生會將人群分成可以勞動或進毒氣室兩類,這些完全喪失了職業道德的醫生必要時還掰開年長者的嘴巴,觀察他們的牙齒,以斷定他們是否能幹活。
不能幹活的人被送往奧斯維辛二號(比克瑙)。劊子手們知道,屠殺的效率取決於受害人走上刑場的秩序,所以騙局最好持續到最後一秒鍾。廣播里溫和地勸告受害者應先洗個澡,除去身上的虱子。「浴室」門前的地面上鋪著青草皮,栽著令人高興的時令鮮花,沒進屋就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走進「浴室」時還可以聽到動聽的音樂,一支小樂隊在「浴室」前廳為「歡迎」新來者而演奏一些輕松的樂曲,樂隊隊員一律穿著白衫和海軍藍的裙子,儼然是一群文雅、漂亮的年輕姑娘。
看守們告訴人們在「淋浴」前每人能分到一個衣櫥,還「友善地」提醒人們記住自己衣櫥的號碼,免得出來時找不到自己的東西。隨後人們被帶到「浴室」的過廳里,那裡不僅有衣櫥還能領到毛巾。牆上用各種語言寫著歡迎人們來奧斯維辛集中營工作的標語,甚至寫著洗浴時間和規定等等。人們爭先恐後地脫掉衣服涌進「浴室」。
但是「浴室」內變得越來越擁擠,以至於前胸貼著後背,人們感到有點蹊蹺,當還沒明白過來時,沉重的大鐵門已經關閉,看守們在門外加上了鎖和密封條。
地面上的看守開始走向草坪中的小「白蘑菇」,這些隱蔽在草叢中的白蘑菇雕塑是毒氣室的通氣孔,看守們向氣孔中投放「齊克隆B」。
人們正仰頭望著噴頭。突然,所有的燈全熄了,人們情不自禁地發出驚叫。跟著,離噴頭最近的人搖晃著倒下了,人們知道不妙,爭相湧向大門口。受盡驚嚇的人們意識到厄運降臨,人群中發出陣陣慘叫。緊接著,所有的喉嚨好像都被一隻手卡住了……15分鍾後燈亮了,屠殺者通過窺視孔觀察裡面的動靜,若有人還在掙扎,就熄燈再等十餘分鍾。打開燈,只見紋絲不動的一堆白肉。看守們打開抽氣機抽走毒氣,然後就是可以多活幾個星期的「特別隊員」打開大門處理屍體。
門打開了,人間最慘不忍睹的景象出現在面前:剛才進去的人像突然被什麼抽去了全部生氣,屍體木頭般一個緊貼著一個站立著,所有的屍體面目極其猙獰可怕,渾身青紫、傷痕累累。窒息的痛苦和本能的相互撕扯使他們纏成一個拉扯不開的大肉坨。
屍體堆成金字塔形,這是由於人群都想擠上唯一的通風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而形成的。
雜役們戴著防毒面具,先用水龍頭沖去屍體上的血跡和地上的糞便,然後用繩子套住屍體將其分開。實在分不開的就用斧頭砍斷屍體的手指。然後用鉗子拔下屍體上的金牙,搜出珠寶,剪下頭發,把處理完的屍體十具一排擺在地上等看守過目。最後雜役們再用提升機將屍體弄到焚屍爐里火化,火化後沒有燒化的骨殖質則用磨碎機弄細後拋撒掉。
為了跟上毒氣室的殺人速度,焚屍爐採用最新發明的三層式的巨型焚屍爐。到後來這種焚屍爐也不夠用,而且爐子經常燒壞,於是一個毒氣室往往配上好幾個焚屍爐。納粹德國的焚燒設備商人爭相以最上等的材料和最新的技術向各滅絕營提供最先進的焚屍爐。
雜役們將站台和衣櫥里的東西全部裝車拉走,拉進一個巨大的「車間」。車間里有兩三條幾十米長的「流水線」,由幾溜長桌組成,旁邊坐著上百名「熟練的」犯人,像是在分揀郵件。第一個犯人用撬杠開箱子,箱子打開後,順著長桌推給第二個犯人,他負責揀衣服,將衣服按種類、尺寸和新舊整齊地碼放在身後的貨架上。第三人專門揀鞋子,然後是專揀眼鏡、專揀領帶、用放大鏡和天平專門鑒定珠寶首飾成色等等。
烏克蘭看守在車間里來回巡視,他們有權當場處決試圖私藏東西的人。整個車間沒有人說話,人們低著頭兩手飛快地挑揀著。
從死難者那裡得到的各種物品被列為國家戰略物資。1943年,集中營營內建立起了煉金車間,將金首飾、金牙熔化成金錠,一天的最高產量達到22磅。救護車將金錠運往柏林。納粹在救護車上塗著紅十字標志,可以避免盟軍飛機的轟炸。
成箱的金錶、項鏈、戒指和胸針等,被送到當鋪當掉,轉換成黨衛隊的經費。最後,這類贓物已多到當鋪拒絕接收的程度,希姆萊便以「馬克斯·黑利格」的名字將它們存入德國中央銀行里,塞滿了三個大保險庫。
餘下的衣物被儲存在集中營的一個專門的巨型倉庫,代號叫「加拿大區」。其中的手錶和鋼筆等,用來獎勵黨衛隊的骨幹分子和傷員。衣服則用來賑濟災民。
甚至屍體本身也不會被放過,毛發被織成襪子和地毯,紋身的皮膚被做成燈罩,脂肪被做成肥皂,骨灰則被賣給農民作為肥料。
沒有送往毒氣室的人則被帶到「檢疫區」,在那裡被剪掉頭發、領取條狀囚服並進行拍照、登記。囚徒個人的登記號碼被紋在左臂上。然後,大部分囚徒被送往奧斯維辛一號、奧斯維辛三號(莫諾維茨)或其它集中營干苦役。
囚徒在營里有很多日常任務。每天的作息包括:黎明醒來,整理床鋪;早上點名,出營工作,長時間干苦力,為一頓可憐的飯排隊;返回營地,牢房檢查;晚上點名。點名期間,無論天氣如何,衣衫極其單薄的囚徒必須紋絲不動,靜靜站上幾個小時。不管是誰,只要是跌倒甚至失一下足,便遭到殺害。囚徒不得不打起全副精神,僅僅為了熬過一天的折磨。
在集中營里有個望而生畏的死亡牆,是在11號樓和12號樓之間院子里的一面牆。牆下不知道倒下了多少被納粹槍斃的犯人。如今院內還豎了個小牌。上面寫著:「請您保持肅靜,不要打擾死難者的寧靜」。納粹在槍斃犯人前要在樓11進口的左邊第一間屋子裡給犯人念判決書,念完審判書後立即執行槍決。審判室對面的房間是納粹看守的房間,這也是唯一一個與犯人同樓的納粹看守房間。每棟樓房裡還有「犯人頭」的單人間,他們協助納粹管理犯人。「犯人頭」的生活條件要比犯人好得多,這些人在戰後也接受了應有的審判。
普通犯人的居住條件是相當惡劣的:營房是單薄的木製結構建築,木板之間空隙很大,很難抵擋雨雪的侵襲。所謂的褥子只是一個個填充著泥沙的布包,所謂的床只是鋪上稻草的木架。疾病在集中營內流行著。犯人們每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清楚,死神會隨時降臨的。
從納粹所做的記錄來看,許多犯人來到這里後幾個月內都死去了,快的甚至在幾天內就死去。這里不僅關押著成年人,小孩子也沒有逃脫死亡的厄運。營中的紀律非常嚴格,可以說犯人沒有任何權力。
前後大約共有700名囚犯試圖從集中營逃跑,其中只有300人成功逃脫。對於逃跑者通常的懲罰是餓死、槍斃或打死,逃跑者的家屬也會在營地中被逮捕和示眾以威嚇其他囚犯。
德國法西斯還在集中營內設立了用活人進行「醫學試驗」的「病房」和試驗室。納粹挑選了許多被關押者進行醫學試驗,如試驗便捷的絕育方法,對孿生子女進行活體或屍體解剖等。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集中營里只剩下7650名活著的囚徒,其中包括130多名兒童。 奧斯維辛集中營 最大的暴動發生於1944年10月7日,當時營內流傳著一旦蘇聯紅軍逼近集中營納粹就要殺死所有囚犯的說法。負責焚屍的二號爐、三號爐和四號爐的特別隊員制定了暴動計劃。
1944年10月7日12點12分,四號焚屍爐的特別隊長接到上級的通知,命令他下午帶人去燒300具屍體。高度緊張的暴動者認為這是騙殺他們的陰謀,拒絕了命令。黨衛隊員憤怒地命令他們集合,再也無法保持冷靜的人們大吼著,掏出暗藏的鐵錘和斧頭殺死一些軍士。但全副武裝的納粹很快趕來,隔著鐵絲網一一射殺暴動者。走投無路的人們退入棚舍,黨衛隊員們點燃草墊,引燃了整個棚舍,大火蔓延到焚屍爐,點燃了焚屍爐的木頂,隨即整個爐子燒了起來。
二號爐的特別隊員們看到焚屍爐起火,以為是整個暴動的信號,他們撲向正好趕來的看守,將領頭的一個納粹看守塞進了熊熊燃燒的爐膛。人們抄起各種傢伙殺死了三名黨衛軍看守,並剪斷電網向營外奔去。然而納粹很快乘著卡車帶著警犬追了上來,逃亡者相繼被就地處決。一部分逃亡者躲進一個谷倉,納粹點燃了谷倉,在外面等待著射殺那些從大火中沖出來的人。沖出電網的暴動者被槍殺了250名,只有12人逃脫。
納粹在營內槍殺了二百名參與暴動者。第二天,12名逃脫者全部被抓住,納粹槍斃了他們並把屍體拉回營區示眾。
三號爐的特別隊員們看見黨衛隊部隊包圍 了自己的營房,趕緊將准備暴動用的炸葯倒進廁所。黨衛隊沒有搜到什麼,接著把他們趕到二號爐去燒屍。他們燒了600具剛剛被殺害的暴動者的屍體。
暴動前從製造彈葯的「聯合工廠」冒死拿出炸葯的三位猶太姑娘埃拉·戈恩特、圖茲卡和金娜(後兩位姑娘只留下了姓),以及炸葯的轉交者,奧斯維辛地下組織成員猶太姑娘羅莎·羅葆塔四人被黨衛隊抓獲,羅莎和三個姑娘被帶到集中營的政治處,納粹要她們供出集中營的地下組織,她們始終沒有開口。1945年1月6日,四個姑娘一齊被弔死在營地中央的廣場上,所有囚犯被勒令觀看,她們臨死前毫無懼色。 1947年7月2日,波蘭政府把奧斯維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展出納粹在集中營犯下種種罪行的物證和圖片。包括從囚徒身上掠奪的財物,以及囚徒們在集中營進行地下斗爭的各種實物和資料。只有奧斯維辛一號和奧斯維辛二號(比克瑙)的部分保留了下來供遊人免費參觀,其中許多殺人證據被納粹銷毀,人們根據當年的原貌又重建起來。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了見證這段歷史,每年有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界人士前往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參觀,憑吊那些被德國納粹分子迫害致死的無辜者。
2005年1月24日,第59屆聯合國大會舉行特別會議,紀念波蘭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解放60周年。這是聯大首次就這一事件舉行特別會議。 諾伯特·巴爾利茨基(Norbert Barlicki,1880年—1941年9月27日),波蘭律師、政治家。在集中營里被殺害。
瓦迪斯瓦夫·巴托謝夫斯基(Władysław Bartoszewski,1922年2月19日—),波蘭外交部長(1995年;2000年-2001年),1940年—1941年被關押在集中營里。後被波蘭紅十字會營救。
約瑟夫·西倫凱維茲(Józef Cyrankiewicz,1911年4月23日—1989年1月20日),波蘭總理(1947年—1952年,1954年—1970年),波蘭國務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1970年—1972年),1942年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
布羅尼斯瓦夫·捷克(Bronisław Czech,1908年—1944年),波蘭滑雪健將、藝術家,曾參加四屆冬奧會。1944年在集中營被殺害。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關押了7個星期,1945年死於伯根-貝爾森集中營。
約瑟夫·加爾林斯基(Józef Garliński,1913年10月14日—2005年11月29日),波蘭歷史學家、作家。1943年被關進集中營。集中營解放後曾寫有多本關於集中營生活的著作,獲得暢銷。戰後在英國倫敦定居。
庫爾特·蓋隆(Kurt Gerron,1897年5月11日—1944年11月15日),德國演員,導演。猶太人。1944年在集中營里被殺害。
多拉·蓋爾森(Dora Gerson,1899年3月23日- 1943年2月14日),德國演員,歌手,猶太人。1943年在集中營被殺害。
帕維爾·哈斯(Pavel Haas,1899年6月21日—1944年10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猶太人。曾為中國唐代詩人崔顥、杜甫的詩譜曲。1944年在集中營里被殺害。
凱爾泰斯·伊姆雷(Imre Kertész,1929年11月9日—),匈牙利作家,1944年被關押在集中營,200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普里莫·米歇爾·列維(PrimoMichele Levi ,1919年7月31日—1987年4月11日),義大利作家,化學家,猶太人,1944年被關押在集中營內。
約瑟夫·諾伊(Józef Noji,1909年8月9日—1943年2月15日),波蘭田徑運動員,曾參加柏林奧運會,1943年在集中營里被殺害。
魯道夫·魯迪·弗爾巴(Rudolf ·Rudi·Vrba,1924年9月11日—2006年3月27日),斯洛伐克籍加拿大葯理學家,1944年從集中營里成功逃出,也是第一位向盟軍通報集中營暴行的倖存者。
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1928年9月30日—),羅馬尼亞作家、政治活動家。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維托爾德·皮萊茨基(Witold Pilecki,1901年5月13日—1948年5月25日),波蘭士兵,波蘭抵抗組織成員,唯一一位自願進入集中營的關押者,在集中營內組織了抵抗運動並向同盟國通報了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暴行,於1943年4月26—27日從集中營逃脫。因忠於波蘭流亡政府於1948年被波蘭人民共和國處決。
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Andriy AndriyovychYushchenko),烏克蘭總統維克多·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的父親。
㈡ 索比堡滅絕營的歷史
納粹將索比堡的營地建造成長方形,長1969英尺,寬1312英尺。營地四周圍環以由帶刺鐵絲網和樹枝相間而成的柵欄。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外界窺視營地內部情況。滅絕營分為三部分:辦公區、接收區和滅絕區。運送進來的猶太人被直接帶到接收區。滅絕區擁有毒氣室、掩埋屍體的壕溝以及為在此工作的猶太囚徒准備的住房。毒氣室的建造形同浴室,每次可以容納160到180人,使用一氧化碳氣體做燃料。
1942年4月,黨衛軍第一中尉弗朗茨·施坦格爾被任命為索比堡滅絕營的指揮官。他的職員包括:20到30名黨衛軍士兵(其中許多人參與過「安樂死計劃」)和90到120名烏克蘭人。
抵達索比堡的最強壯的猶太人被分配到猶太工作組。他們的工作是服侍營地職員,執行有關處理新來者的任務。前後有大約1000名囚徒在工作組勞動。
然而,大多數被送到索比堡的猶太人立即遇害了。火車一抵達索比堡,猶太人就被告知已抵達一座前往各個勞動營的中轉營。在開始下個旅程之前,他們需要淋浴和消毒衣物。接著男女分開,兒童跟母親走。納粹命令受害者脫掉衣服,交出貴重物品。然後,猶太人被趕著跑向毒氣室。納粹捶打他們,向他們吼叫,並向他們射彈警告。每次趕進毒氣室的猶太人約在450到550人之間。
室內受害者人數一旦達到最滿,毒氣室便被封閉,毒氣隨後就沿著管道輸送進來。20到30分鍾之內,裡面的人就全部死亡。猶太工作組(即所謂的「特遣隊」)負責搬運屍體,拔掉所有金牙,再掩埋死屍。從抵達到埋葬,整個過程只需兩到三個小時。在那段時間內,囚徒被強迫清理火車車廂。清理完畢,火車開走,另外20列車廂又開進營地。
沒有立即被送進毒氣室的猶太人則要經歷一種「揀選」程序,且以後天天要經歷。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能夠倖存數月以上。
在索比堡滅絕營完工前,對猶太人的謀殺就已經開始了。1942年4月中旬,從克拉科夫勞動營運來了250名猶太人,他們在毒氣室中遇害。索比堡一落成,滅絕過程的第一階段便開始了,這一階段從1942年5月初持續到7月末。來自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奧地利和波蘭盧布林地區的猶太人被運送進來。約90,000-100,000猶太人遇害。7月底,為了修復從盧布林到海烏姆的鐵路線,運輸暫時中斷。納粹利用這次間歇又建立了三座毒氣室,因為他們發現現有的毒氣室每次不能毒殺足夠多的人,行動效率不高。新毒氣室一次容納的人數是以前的兩倍。在此期間,施坦格爾被調往特雷布林卡滅絕營,索比堡由弗朗茨·賴希施萊特納接管。
1942年10月,索比堡的運輸重新開始。同年末,納粹為了隱瞞迄今犯下的殺戮,將屍體挖出並焚毀。1943年3月,4000名猶太人分四批從法國運抵索比堡。到6月,來自盧布林和東加利西亞地區的70,000-80,000猶太人,以及來自「普通政府」的145,000-150,000猶太人被驅逐到索比堡。在3月至7月間,約35,000名來自荷蘭的猶太人抵達這里。他們被迫寫信告訴親屬,說他們來到了一座勞動營。但一寫完信,他們就遇害了。到1943年10月底,來自斯洛伐克的25,000名猶太人在營地遇害。最後一批受害者於1943年9月抵達,共有大約14,000人。他們來自維也納、明斯克和利達的隔都。
在索比堡運營的一年半期間,囚徒幾次試圖逃跑。有些人逃跑成功,但納粹處決了更多的囚徒作為懲罰。1943年7、8月間,囚徒成立了一個地下組織,由萊昂·費爾德亨德勒領導,他以前是茹烏凱夫的猶太居民委員會領導人。他們計劃發動起義,讓大批人逃離索比堡。9月底,蘇聯的猶太戰俘被從明斯克帶到索比堡。其中就有中尉亞歷山大·佩切爾斯基,他加入這個地下組織,成為領導人,費爾德亨德勒則當他的副手。該組織策劃殺死黨衛軍士兵,奪取他們的武器,打出滅絕營。起義於1943年10月14日爆發。囚徒殺死了11名黨衛軍和幾名烏克蘭人。大約300名囚徒得以逃脫,但其中大多數人遭到追擊和殺害。沒有參與逃亡的囚徒也被殺害。約50名逃亡者倖存到戰後。
1943年2月,海因里希·希姆萊視察索比堡,觀看了滅絕過程。此後,他決定將索比堡改造成集中營。但在10月的起義之後,這些計劃有了改變。納粹決定摧毀索比堡。他們清理了整片土地,再種上莊稼。一隊烏克蘭營地警衛遷到這里。
1965年,參與索比堡運行的11名黨衛軍成員被送往西德哈根受審。1人被判終身監禁,5人被判三至八年的有期徒刑,4人宣告無罪,1人自殺。波蘭政府將索比堡改建成一個國家紀念場所。
㈢ 納粹共有多少集中營,它們都分別在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分子在國內和被佔領國建立了眾多集中營。具體數量國內很難考證,以下是納粹德國修建的主要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里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達豪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11號樓和12號樓之間的"死亡牆"。該牆因黨衛軍當年在這里隨意槍殺囚犯而得名。每當紀念日,人們都會到這里憑吊亡靈 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里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德國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戰期間德國佔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營。從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獲得解放,這里關押過20多萬來自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他們中的半數死於苦役、疾病或被槍殺和焚燒。 2005年1月25日,在奧斯威辛集中營2號營地――比克瑙集中營,一名猶太倖存者(前)在同伴的陪同下,緬懷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遇難者。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在集中營內,以德國共產黨人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戰士一直堅持與納粹分子進行斗爭,他們秘密籌劃通過武裝起義贏得自由。1945年4月,他們發動武裝起義,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控制了集中營,使近2.1萬人獲得自由。 布倫東克集中營 有著西歐「奧斯威辛」之稱的比利時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建於1938至1939年間,位於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戰期間,這里共關押過13. 3萬名婦女、兒童和青年。他們被強迫從事修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部分婦女被用來進行醫學試驗。在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這里之前,約有近5萬人被迫害致死。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建立於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了該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 毛特豪森集中營 納粹德國1938年3月吞並奧地利。始建於1938年8月的毛特豪森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反法西斯人士及無辜平民的主集中營。這座集中營及奧地利其他地區的49座附屬集中營共囚禁過20萬人,有10萬人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至少5名中國人。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營舊址舉行了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深色的大理石紀念碑上鐫刻著:「紀念在此集中營遇難的中國同胞」。 布倫東克集中營 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在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間,這里關押的3500多人中有164人被槍殺、21人被絞死,約100人被折磨致死。>>
㈣ 二戰期間集中營的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在波蘭奧斯威辛、馬伊達內克、特雷布林卡和德國布痕瓦爾德等地設立了集中營,殺害了大批政治犯、戰俘、猶太人等。奧斯威辛集中營是德國最大的集中營,位於波蘭加利西亞奧斯威辛附近,1940年建立,主要關押波蘭和德國的猶太人。納粹在此建立了大規模的綜合性滅絕設施,包括用毒氣殺人的「浴室」,儲放屍體的屍窖以及焚屍爐等,用以消滅猶太人。納粹還挑選犯人進行醫學試驗,如試驗便捷的絕育方法,對孿生子女進行活體解剖等。在該集中營內約有400萬人慘遭殺戮。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是德國建立較早的集中營,建於1937年。內設斑疹傷寒和病毒研究所,醫生利用犯人試驗病毒的傳染和疫苗效果,許多犯人死於醫學試驗。
㈤ 可納粹中營是什麼地方
集中營這一概念源自於英國在第二次布爾戰爭後中的做法。納粹的集中營(基本問說明的對象)與「死亡營」的性質不同。死亡營是納粹最終解決方案的產物,其目的完全是為了屠殺猶太人、吉普賽人和波蘭人等民族。
主要集中營有: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里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達豪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11號樓和12號樓之間的"死亡牆"。該牆因黨衛軍當年在這里隨意槍殺囚犯而得名。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里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
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德國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戰期間德國佔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營。從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獲得解放,這里關押過20多萬來自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他們中的半數死於苦役、疾病或被槍殺和焚燒。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在集中營內,以德國共產黨人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戰士一直堅持與納粹分子進行斗爭,他們秘密籌劃通過武裝起義贏得自由。1945年4月,他們發動武裝起義,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控制了集中營,使近2.1萬人獲得自由。
布倫東克集中營
有著西歐"奧斯威辛"之稱的比利時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 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建於1938至1939年間,位於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戰期間,這里共關押過13. 3萬名婦女、兒童和青年。他們被強迫從事修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部分婦女被用來進行醫學試驗。在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這里之前,約有近5萬人被迫害致死。
㈥ 納粹集中營的主要分布
伯根-貝爾森集中營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建立於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了該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在集中營內,以德國共產黨人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戰士一直堅持與納粹分子進行斗爭,他們秘密籌劃通過武裝起義贏得自由。1945年4月,他們發動武裝起義,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控制了集中營,使近2.1萬人獲得自由。 達豪集中營 奧奧斯維辛集中營11號樓和12號樓之間的死亡牆。該牆因黨衛軍當年在這里隨意槍殺囚犯而得名。 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里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法斯塔德集中營 諾因加默集中營 滅絕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里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邁丹尼克集中營 特雷布林卡滅絕營
㈦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什麼含義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什麼含義?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約有110萬人在這里被殺,有「死亡工廠」之稱。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奧斯維辛集中營位於距離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波蘭小城奧斯維辛,大約有110萬人其中90%為猶太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害。奧斯維辛集中營有三個營地,分別為一號,二號,三號營地。蘇聯紅軍在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時,發現了納粹還沒有來得及運走的7.7噸頭發。並且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發現了超過150件黨衛軍醫生所用來折磨囚犯的器具,這些器具被稱為「歷史上最黑暗時期的遺物」。
1940年,納粹德國黨衛軍首領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興建了「一號營」,這是最先建立的集中營,也是整個奧斯維辛地區集中營最主要的行政管理中心。在這里有大約70000名波蘭境內知識分子、蘇軍戰俘和德國境內同性戀者及罪犯被殺。由於他們都可以成為勞力,所有為德軍服務的企業都設在此處。
㈧ 貝希特斯加登的納粹駐地
薩爾茨堡大學恩斯特·哈尼施教授曾說:「希特勒一手握著上薩爾茨堡,另一隻手控制著奧斯威辛。前者是個景色秀麗而寧靜的度假勝地,後者如同一座死亡工廠,誕生了無盡的恐怖。」
貝希特斯加登轄區內的上薩爾茨堡山(Obersalzberg)從1923年起是希特勒的度假住所(Feriendomizil Hitlers),1933年改建成為希特勒和納粹高官們的官邸區(Berghof,Führer-Sperrgebiet),1937年又在上薩爾茨堡山的山腳下設立了納粹德國除柏林外的第二政府駐地。
1923年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上薩爾茨堡山,完成了他的反猶太人著作《我的奮斗》第二卷,同時深深地迷戀上了貝希特斯加登的山湖景色。希特勒上台納粹掌權後,上薩爾茨堡山經歷了很大的變動,先是建造了一座簡單的夏季避暑小屋,後來根據建築師Alois Degano和希特勒本人的設計,經過多次擴建成為一座大型的住所,建築的中心大廳有一扇可以升降的窗戶,可以一覽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風光。
1933年起上薩爾茨堡山改建成希特勒與納粹高官的官邸區,在希特勒住所的周圍還有納粹領袖馬丁·鮑曼、赫爾曼·戈林和阿爾伯特·斯佩爾的住所、黨衛軍基地、禮賓所和地下碉堡,許多柏林的官員也紛紛搬遷到了貝希特斯加登,山谷下為大型機械的搬運建造了一座小型機場,二戰結束後曾改建成難民營。
1937年在在上薩爾茨堡山的山腳下建造了希特勒政府的駐地,是納粹德國除柏林外的第二政府駐地,希特勒每年要在貝希特斯加登逗留數月,期間的政治策劃由此發布,並在駐地以帝國元首的身份,接待了包括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英國前首相戴維·勞合·喬治、羅馬尼亞國王卡洛爾二世等在內的國家客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938年2月12日同奧地利總理庫爾特·許士尼格的會面,在希特勒恐嚇要進軍奧地利的威脅之下,德奧兩國簽訂了《貝希特斯加登條約》,走出了一個月後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的第一步。
㈨ 納粹集中營的場面為何令世人震驚
1945年4月12日,美國軍隊解放了布森瓦爾德集中營。但迎接他們的卻全是些死人,或者說,他們看上去是死人。奴隸般的他們幾乎連抬頭看看他們救命恩人的力量都沒有。他們個個骨瘦如柴,凹陷的眼角滿是眼屎。他們靜靜地注視士兵們從他們身邊走過。戰士們的頭腦中此刻充滿鬼魂之說,他們想起在墓地行走腳步要放輕等迷信說教,他們輕輕地走著,在大約5萬名無辜的人們死去的地方走著。布森瓦爾德集中營是納粹黨在1933年建立的。那時,集中營幾乎全是「猶大」——德國猶太人。隨著戰爭的發展,犯人名單上的人名也日益增多。在4月12日發現的2萬名活著的囚犯中,有波蘭人、匈牙利人、法國人、蘇聯人、荷蘭人、比利時人、南斯拉夫人、奧地利人、義大利人,反對佛朗哥的西班牙人,以及其他一些民族的人。一個由美國解放大軍組成的委員會向同盟國總部匯報了布森瓦爾德的情況。他們說,這里的囚犯「是來自歐洲各國的知識分子和領導人」。囚犯中有4名是反維希政府的法國議員。報告接著說:「任何一個傑出的知識分子、存有道義的人、主張民主和有反納粹傾向的人士,以及他們的親屬」都在集中營中相繼慘遭殺害。猶太人和基督教徒都受著殘酷的虐待,而「猶太人比其他種族的人遭受著更為殘忍的酷刑。」最慘無人道的是,囚犯們要被關押6個星期。在此期間,他們只能得到微量的食物,體重至少要減少40%。他們從來沒有得到過紅十字會的救濟品。所有的救濟品都被納粹黨衛隊員們獨享了。囚犯們要做勞工服苦役,時時要遭受各種毒打、折磨。還有許多人被用來做培植細菌、截肢手術、毒素和抗菌素等方面的醫學實驗。做了實驗之後,很少有人能活下來。有些納粹隊員把死者的皮膚保留下來,在上面烙上花紋後作為戰利品收藏起來。那些經過6個星期的監禁後仍活著的人被送進毒氣室內,直到他們窒息為止。之後,他們的屍體被運到焚屍爐。焚屍爐共6個。一個爐子一次可焚燒3具屍體,大約需要20分鍾。它們將屍體化為灰燼,銷毀了原本生存的人的痕跡,也銷毀了這種駭人聽聞的罪行的一切罪證。3月份里有10天焚屍爐因無煤而中斷工作。據目擊者說,屍體就像木炭一樣堆積在營地上。到最後,有1800具屍體堆到了集中營營房外。一支雜役部隊把那些屍體拖到卡車上。他們隨卡車出了集中營,來到附近的一個森林裡。在那裡,他們挖了一個大坑,把屍體拖到里邊,然後用土埋上。他們按著命令把坑的一頭空出來。最後,所有這些雜役兵都被納粹黨隊員開槍打死,拋進空出來的坑裡。今天,一些曾經當過德國集中營衛兵的人和家人鄰居團聚。他們看著時光的逝去,從日升到日落。他們的妻子和母親輕柔地把他們叫到桌旁,面對著美味佳餚,他們胃口很好,他們感到飢餓,表示出他們的胃腸還在蠕動,他們的鼻子還在呼吸。然而,在內心深處,他們知道,他們在布森瓦爾德集中營的所作所為已經證明他們的人性泯滅,已將他們與人類區分開來。在余年之中,他們不過是雖生猶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