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了二戰的勝利,哪個國家付出的代價最大呢
二戰捲入國家眾多,包括許多歐洲強國,亞洲強國,和不少弱國都參與其中。那麼當我們回顧整個二戰時,無疑都會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誰的付出和代價最大呢?
綜合各國在二戰中的損失程度,以及對二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縫隙來分析。我認為較客觀地排前三國家名次應該如下:
為勝利而付出代價排名第三的國家是:英國
蘇聯在二戰初期保持著觀望的態度,一直觀望著中國戰爭和歐洲戰場的動態,就不打算出兵,還和德國以及日本都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曾經企圖保全自身,戰後坐收漁翁之利,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很大,不是蘇聯所決定的。
德軍的最終入侵,也正式將蘇聯這個國家拉入到了萬丈深淵,並且付出了令世界都震驚的人員和經濟代價。
在戰時和戰後的很長時間里,蘇聯出於正面宣傳和維護領導威信的需要,公布的數字常有虛假。直到1946年1月,全蘇人口統計時,因戶籍混亂,只概略算出死亡1500萬人,包括軍人750萬。同年,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選舉時宣布本國在二戰中共死亡700萬人。
但這無疑是有水分的,1956年蘇共二十大後, 赫魯曉夫致瑞典首相埃爾塔的信首次承認戰時死亡2000萬人,蘇聯解體前提倡「公開化」,查證檔案後於1991年6月宣布了當年二戰時,軍人因戰事而陣亡688萬,加上被俘後遇害共死亡866萬人,再加上平民犧牲,全國共死亡2700萬人。
雖然如果僅從數字上來看是次於中國的,但如果和蘇聯人口基數做對比,會發現蘇聯是真正的損失了一代年青人,因此戰後,蘇聯國內勞動力匱乏,也一直不願意釋放50萬日本戰俘和數百萬德國戰俘回國,因為蘇聯太需要勞動力了。
⑵ 在「保持對英國的政治和軍事壓力」的命令下,英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為了執行德軍元首「保持對英國的政治和軍事壓力」的命令,德國空軍幾乎每天夜晚都把成百成千噸的炸彈投擲到倫敦和英國其他城市,每一次大規模的攻擊都使成百上千的無辜居民喪生,受傷的人數很快地增長5倍,失去家園的人數增長10倍。
⑶ 為何英國在二戰後幾乎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
因為二戰發生以後,英國的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陷入了衰退,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再對這些殖民地控制下去了,而且當時各地的民族意識漸漸開始加強,每個地方的獨立浪潮也是一波一波的,英國如果不讓他們獨立的話,最後拖垮的也是自己國家的經濟,所以英國這么做也是沒辦法了。
⑷ 英退歐分手費或達600億,長此以往是否會重創英國經濟
英國推出歐盟的這件事情,其實是一個很不明智的事情,但是現在英國持續發酵的退歐情緒之下,英國似乎已經走上一條不歸路,現在有i消息說英國退出歐盟的話,那麼分手費或達600億歐元,這個數目之龐大,是英國人應該沒有想到的事情。
自從英國開始退歐以後,應該的通脹率也開始增加,到目前為止翻了四倍多,這使得消費者的信心出現動搖,最近有調查顯示英國的消費者信心大為下降。所以英國退出歐盟的話,600億歐元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但是英國政府現在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⑸ 為了這次脫歐,英國都付出了哪些代價
為了這次脫歐,英國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從結果來看,似乎並不像英國預想的那麼好,自從鮑里斯就任首相以來,英國國內可謂是風波不斷。
蘇格蘭是否真的會「脫英」,這個我們還未可知。畢竟英國也正在為脫歐苦苦爭斗。但假英國脫歐成功,蘇格蘭「脫英」這一天真的到來,不是英國是否會後悔當初脫歐的決定。
⑹ 二戰德國把英國炸得稀爛,英國把德國炸成廢墟,誰才是真正的輸家呢
回顧二戰的歐洲戰場,最令人影響深刻的空襲場景無疑是德國空軍對英國持續發動的不列顛空戰,在各種紀實文學和影視資料中都對德軍空襲給英國民眾帶來的傷害進行了詳細描述,如房屋被損毀、人員傷亡等。
雙方彼此之間的這場近乎瘋狂的轟炸,既未能對彼此的軍事力量形成有效傷亡,也未能打擊到雙方的高層政要,相反這場地毯式的轟炸中,受傷害最大,損失最嚴重的只有兩國的平民百姓。
無論是演講時慷慨激昂的丘吉爾,還是戰爭中近乎瘋狂的希特勒,再多的平民傷亡,在他們的桌案上也不過是一串數字而已,這場戰爭沒有贏家,卻有一個最大的輸家,它既不是英國,也不是德國,而是兩國的普通平民。
⑺ 戰勝國比戰敗國輸得還慘為何英國會成為二戰最大的輸家
因為二戰結束後,英國喪失了海外殖民地,結束了日不落帝國,而美國則無縫銜接了英國的位置,此外英國本土也被德國炸地千瘡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