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孜保衛戰
江孜保衛戰,是西藏江孜人民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一場戰斗,是西藏人民反帝戰爭中的最大一次戰役。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英國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條約,侵犯印度邊境為借口,派懷特率軍200人侵入後藏的甲岡。次年,英國又以談判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邊境崗巴宗。與此同時,英軍首領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000人從亞東、帕里一線發動對西藏的大規模入侵,在江孜受到西藏軍民的英勇抵抗。由於清廷在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的同時,始終採取妥協投降政策,西藏地方的領導階層在整個戰爭中指揮脫節,和戰不定,錯失良機,最終江孜防線被英軍突破。7月底,英軍渡過雅魯藏布江,8月攻入拉薩。1904年9月江孜保衛戰失敗後,英國以武力相威脅,強迫西藏代表簽訂《拉薩條約》。
B. 急求有關江孜保衛戰的一切資料,電影、音樂、圖片、文字均可,感激不盡!
江孜保衛戰目錄
江孜保衛戰簡介
保衛戰概況
保衛戰失敗
編輯本段江孜保衛戰簡介
江孜人民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戰斗,是西藏人民反帝戰爭中的最大一次戰役。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英國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條約,侵犯印度邊境為借口,派懷特率軍200人侵入後藏的甲岡。次年,英國又以談判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邊境崗巴宗。與此同時,英軍首領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000人從亞東、帕里一線發動對西藏的大規模入侵。
編輯本段保衛戰概況
1904年3月,攻佔帕里的英軍向江孜方面推進。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1000名藏軍阻截,雙方在江孜以南的曲米辛古展開戰斗,藏軍遭到重創,拉丁色代本等4名藏官被槍殺,英軍侵佔了後藏,江孜淪陷。5月,西藏軍民發動反攻,一路集結在江孜以東的卡羅拉山,既牽制了英軍主力,又切斷了英軍後路;另一路襲擊英軍大本營,突入江孜,攻破江孜堡壘,取得江孜陣地主動權。6月,英軍從東、南兩面集中兵力攻打乃寧寺。在保衛乃寧寺的戰斗中,廣大僧兵頑強抵抗,最後14名藏軍在殺傷數十名英軍官兵後犧牲,稱為乃寧寺大血戰。乃寧寺被英軍侵佔後,寺內文物被洗劫一空。7月5日,英軍對堅守在江孜堡壘的江孜軍民開始發動總攻。江孜軍民憑借原始的大刀、長矛和石頭死守城堡,並在半山前崖構築炮台和其他防禦設施。當時英軍使用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進攻,江孜軍民誓死抵抗,以土槍、大刀、梭標和弓箭堅持了8個月之久。山上彈盡糧絕,守軍與攻上宗山的英軍展開肉搏,直至跳崖犧牲。江孜從此以「英雄城」而聞名。
編輯本段保衛戰失敗
由於清廷在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的同時,始終採取妥協投降政策,西藏地方的領導階層在整個戰爭中指揮脫節,和戰不定,錯失良機,最終江孜防線被英軍突破。7月底,英軍渡過雅魯藏布江,8月攻入拉薩。1904年9月江孜保衛戰失敗後,英國以武力相威脅,強迫西藏代表簽訂《拉薩條約》。
C. 西藏歷史上兩次抗英是什麼
都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第一次
概述
19世紀下半葉,英國先後將尼泊爾、哲孟雄(今錫金)、克什米爾、不丹納入其殖民勢力范圍,並在大吉嶺(今屬印度)設立軍事基地,准備入侵中國西藏。西藏地方政府派兵200人在隆吐山(今錫金龍頭山)設卡戍守,英國卻無理要求限期撤卡,並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3月20日出兵數百人,向隆吐山發起進攻。藏軍以火銃、弓矢等簡陋武器奮起抵禦。24日,英軍攻佔隆吐山,進而又占納湯(今屬錫金)。西藏地方政府調民兵和藏軍萬人齊集亞東(今屬中國西藏),准備反攻。可是,清政府竟進行阻撓,不許藏軍出擊。9月24日,英軍2000餘人攻佔捻納(今屬錫金),繼占則利拉(今則里拉,亞東西南入錫金通道)、亞東等地。西藏軍民第一次抗英戰爭失敗。1890年,中英簽約,劃則利拉一帶山頂為藏哲邊界,使中國失去了大片領土。
背景
早從1624年開始,西方的傳教士就從印度偷偷越境進入西藏地區,以傳播宗教為幌子收集各種情報,為侵略西藏 做准備。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後,英國政府著手策劃侵略西藏的陰謀。1884年,一支英國軍隊從錫金偷偷侵 入西藏;1886年,英國又出動軍隊在西藏亞東以南的邊境地區,對西藏地區進行武裝騷擾。1888年2月,在經過周密 軍事准備的情況下,集結在藏印邊境地區的2000名英軍,在格蘭特將軍的指揮下,向由藏軍駐守的西藏隆吐山發起武裝進 攻,悍然發動了第一次侵藏戰爭。面對英國侵略軍先進的槍炮,西藏愛國軍無所畏懼,依靠地形的條件,用火槍、刀矛以及石 塊,連續打退英軍的多次進攻,擊斃擊傷英軍100多人,但終因裝備低劣而不敵,接連敗退。隆吐山、納湯(今那塘)、對 邦等地先後落入英軍之手。
腐敗的清朝政府懼怕英軍發起更大的攻勢,下令撤除支持藏軍抗英的清朝中央政府駐藏大臣文碩的職務,命令藏軍向 後撤兵。1890年3月17日,中國代表、駐藏幫辦大臣升泰與英國代表、印度總督蘭士丹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簽署了《中英 會議藏印條約》;1893年12月,雙方又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款》。從此,英國的侵略勢力開始伸進中國的西藏地區 ,為其進一步侵略西藏創造了便利的條件。但是,西藏群眾強烈抵制這兩個條約,堅決阻止劃界,並堅持越過英印政府私自豎 立的界碑,到原來的牧場放牧。
但是,侵略野心巨大的英國侵略者並不滿足於上述兩個條約中規定的在藏權利,而是在西藏邊境地區不斷製造事端, 進行挑釁。為解決高原的運輸以保證侵略西藏的大規模行動,英國方面動用巨大財力、物力和人力,搶修了尼泊爾、不丹、哲 孟雄與中國西藏接壤的多條戰略通道。
第二次
20世紀初,英國決定再次侵藏。1903年6月,英少校榮赫鵬率兵200人,以談判為名進入西藏干壩(今崗巴)。西藏地方政府派兵700人趕赴干壩設防。12月中旬,英軍2000餘人在司令麥克唐納指揮下,越過則利拉山口,佔領春丕(今亞東南)、帕里(今亞東東北)。藏軍3000人趕至曲眉仙角、古魯(均處亞東至江孜通道)一帶設防。1904年3月,英軍主力由堆拉(今乃堆拉)北進,行至曲眉仙角藏軍陣地附近時,一面佯裝"談判",一面暗中調兵搶佔山頭,並突然發起攻擊。藏軍依託攔阻牆與敵搏鬥,前線指揮萊丁色等官兵700人壯烈犧牲。4月13日,英軍佔領江孜,為減輕運輸壓力,留500人扎營於年楚河畔,大部返回春丕。西藏地方政府動員民軍萬人集於江孜附近。5月4日,日喀則民軍得悉江孜英軍大部東犯卡羅拉,立即以1500人直插江孜,控制市區,並對英軍營地發起圍攻。6月26日,英援軍4000人抵達江孜,與民軍展開逐村逐屋爭奪戰。7月6日,英軍攻佔民軍堅守的宗政府,江孜重淪敵手。8月3日,英軍進入拉薩。9月6日,西藏地方政府被迫與英簽訂《拉薩條約》,使西藏實際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後迫於中國人民的反對和世界輿論的壓力,1906年4月,中英重新簽約,英國承認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其變西藏為其殖民地的陰謀未能得逞
D. 江孜保衛戰的介紹
江孜保衛戰,是西藏江孜人民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一場戰斗,是西藏人民反帝戰爭中的最大一次戰役。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英國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條約,侵犯印度邊境為借口,派懷特率軍200人侵入後藏的甲岡。次年,英國又以談判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邊境崗巴宗。與此同時,英軍首領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000人從亞東、帕里一線發動對西藏的大規模入侵,在江孜受到西藏軍民的英勇抵抗。
E. 英國覬覦西藏原因
因為西藏的香格里拉裡面藏有整個世界的秘密,英國人早就組織了探險隊前往西藏探尋這個秘密,希特拉也曾數次派遣納粹軍人前往該地,這不是普通的人文地質考察,但是考察的真相早已湮滅於歷史塵埃之中,無人知曉。
PS:好吧,我是胡扯的ORZ。。。
F. 英國強迫西藏簽訂《拉薩條約》,這條約內容有什麼
1904年9月7日,英國上校榮赫鵬強迫西藏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噶爾丹寺)寺長羅生戛爾曾等人在拉薩布達拉宮簽署《拉薩條約》,榮赫鵬稱選擇布拉達宮作為簽約地點,是要「昭告萬國,使英國權威重又樹立西藏」。1903年12月,英國以邊界的通商問題為借口,發動侵略西藏的戰爭。
9月8日,清政府電示駐藏大臣有泰,明確表示「英員開送10條,有損中國主權」,拒絕批准前一日由西藏地方當局與英軍上校榮赫鵬簽訂的《拉薩條約》,並斥責有泰,指責其聽任藏人與英方立約。
G. 英國侵犯西藏是在什麼時候
1884年,英國派一支約300人的武裝隊伍闖入西藏,在干壩地方被藏民阻擋。1886年,又派大批隊伍集結在西藏亞東以南邊境,進行武裝挑釁。西藏噶廈地方政府派藏軍在熱納宗隆吐山建卡設防。
英國借口藏軍侵入錫金境內,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藏軍限期撤除隆吐山卡,否則英軍也要在當地駐扎。清政府懼怕藏邊發生戰事,一再妥協退讓,要求藏軍撤卡撤兵。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對清政府的做法很是不滿,駐藏大臣文碩也堅持熱納宗屬於中國領土,積極支持西藏的抗英斗爭。
1888年3月20日,英軍悍然向駐守隆吐山的藏軍發動進攻。西藏守軍手持土槍、弓箭、刀、矛等兵器英勇反擊,擊退了英軍的第一次進攻。3月21日清晨,英軍再次進犯,藏軍嚴陣以待,斃傷英軍約百餘人。3月25日,英軍又大舉進攻,給藏軍造成很大傷亡。藏軍被迫撤至亞東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
H. 英國為什麼要侵略中國的西藏
19世紀末,英法資本主義國家和沙俄的侵略勢力已伸人我國青藏高原。法國以雲南為活動據點,英帝國主義以與西藏通商作為手段侵略西藏。四川總督丁寶楨指出:英「陽借通商之美名,實陰以肆侵奪之秘計」。而且逐漸向東侵略,「藉此以通四川大道」英國侵略西藏的最終目的,如榮赫鵬於1903年寫給英政府的一份備忘錄中所言:除了把英國勢力伸人西藏,以整個羌塘<指藏北高原)為屏障來阻上沙俄南侵,以免危及印度之外,還要取得這樣一個戰略地位,一方面防止北方的沙俄勢力橫斷亞洲,同南方的法國勢力串聯一起;另一方面又可以策應英國在四川的經營,使英國勢力得以從東到西連成—片。可見英國侵略西藏是以此作為進一步侵略我國四川、雲南、青海等廣大西南地區的跳板。
I. 試述英帝國主義第二次武裝入侵西藏的原因及論點 論據 論證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世界各地的英國殖民地,根據他的陽光明媚的一個地區,這顯示了他強大的時間在任何時間。英語是帝國的太陽永不落或太陽永不落帝國。
舊殖民大國,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俄羅斯,法國和英國。然而,16世紀的葡萄牙殖民霸權,主要在哪些路線線,以及西班牙殖民霸權,主要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個,他們都沾探索第一教皇盛與「光」,這是不是太龍。 17世紀荷蘭殖民霸權開始由轉口貿易,也是短暫的。在16和17世紀的俄國殖民侵略,是侵蝕地區的土地。法國的霸主地位,我們的目標是歐洲大陸,雖然它無處不在積極的海外擴張已佔據了大部分的殖民地,但在配角的位置。只有英國,在最長的殖民掠奪,最殖民佔領,時間最長維持殖民統治。據統計,在1914年的33500000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季度全球土地面積的,英國殖民區占所有殖民國家的總和,相當於100倍的局部面積的1/2。殖民地人口近4億,相當於9倍的國家的人口,殖民地覆蓋了所有大洲,是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國旗飄揚在了殖民地,東半球西半球是否可以被損壞的陽光普照。因此,自稱是「太陽帝國」。那麼,究竟這么多了英國殖民佔領?
英國殖民帝國家族史實際上是通過火與血的旅程了,豎著三個標志:海盜開始,公開的戰爭,是工業革命。早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英國將依靠商業冒險家,圍繞建立的遠征「的貿易堡壘」。建立在一些地區,美洲,印度和北愛爾蘭相對早期殖民據點。
英國海盜開始了在殖民霸權的距離相抗衡,推出近200次戰爭。 1588英語美西戰爭,西班牙殖民霸主的寶座崩潰,贏得了非洲貿易的壟斷奴隸貿易; 17世紀3次英荷戰爭50-70年,摧毀了荷蘭殖民霸權,贏得的東西方貿易和亞洲的優勢殖民掠奪;從詢問世紀到18世紀,以及一系列對法國,英國和法國在1756年至1763年「七年戰爭和歐洲殖民列強爭奪霸權戰爭的進行,戰爭遍及歐洲,亞洲,美國在三個大洲,法國稱霸歐洲大陸的破壞的結果,也使得英國獲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影響次大陸的領域,這當然80年的戰爭,奠定了英國的海上霸權的基石,殖民霸權。
到了19世紀60年代,英國進入了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它是「世界工廠」,世界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其向外擴張的這第一個工業強國的地位創造了一個雄厚的經濟基礎,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是鞏固侵略,殖民擴張的高潮,到20世紀初,占據了最大的殖民地世界。
能夠占據最大的英國殖民地,不只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而且還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強的海軍實力。英國作為一個島國必須是海軍保衛其領土,但更不能侵犯其他國家缺乏海軍。因此,很認真兩代海軍建設。伊麗莎白,誰打敗了西班牙海軍實力是一流的。 17世紀克倫威爾再次戰與荷蘭,結果被荷蘭海軍力量的失敗。到目前為止,海上霸權完全落入英國人手中。英國工業革命首先進行了為海軍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先用鋼管代替木帆船,裝備了新武器,因此不能與其他移民為英國殖民地的斗爭競爭。
意味著英國的殖民掠奪是多種多樣的,它用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還是便宜的價格購買這個國家的落後地區,或者經濟滲透,或借貸的方式採取較弱的國家控制的政治和國家的經濟,不願意用大炮轟隱居敞開大門的國家打開業務之門,然後在軍事佔領控制
基礎上,該國的經濟命脈。有些地方直接發送海軍慘敗弱,被迫為自己。
總之,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是由穿越火與血的道路上,英國的財富是完全基於血汗的人在殖民掠奪
J. 少數民族共抵禦外敵的故事
鴉片戰爭以後,西藏地區成了英、俄、法、日等國角逐的場所,1888年,英國侵略軍發動對西藏隆吐山的武裝進攻,西藏地方政府派遣藏軍和英軍展開激戰;1904年,英國軍隊又侵佔了西藏的江孜,西藏人民奮起反抗,由於敵強我弱,江孜保衛戰失利,英軍長驅直入,一度佔領了拉薩。
漢族和少數民族在不同地域上所展示的愛國主義精、氣、神,實現了高精度的合流與凝聚,各民族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力抗侮,共赴國難。在共抗堅船利炮的列強中,也最終形成了「患難見真情」的中華民族精神整體。
(10)英國為什麼要侵佔西藏的江孜擴展閱讀: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紀初期吐蕃建政之後,吐蕃與唐朝的接觸日益頻繁。10世紀到16世紀,是古代藏族文化興盛時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方面,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藏族雕刻技藝高超。此外藏戲獨具特色,藏醫葯學也是人類重要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