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風帆戰列艦的風帆艦分類標准
進入18世紀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准對艦船進行分類,此標准也隨即成為世界各國造艦的範例:
—級風帆戰列艦
這級軍艦一般擔任艦隊的旗艦,三層火炮甲板,一般火炮106~122門,定員900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簡直是一座「海上堡壘」。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因為這級軍艦造價昂貴,每艘造價高達10萬英鎊,所以當時最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現役中一共只有10艘左右。
二級風帆戰列艦
這級軍艦比一級軍艦略小。三層炮甲板,火炮86~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左右。它們的一個缺點——戰列艦共同的缺點——在暴風雨天氣,軍艦第三層火炮甲板的炮門不能打開。這級軍艦在皇家海軍中基本沒有裝備,但法國海軍由於缺少一級艦,所以大量裝備此級艦。
三級風帆戰列艦
這級軍艦分為幾種型號,二至三層炮甲板(大多為二層),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排水量1300-18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拿破崙戰爭時,英國海軍的175艘主力戰列艦中就有117艘三級戰列艦。此級軍艦是當時火力,航速,和造價最完美的結合體,是戰列線中的中間力量。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的27艘戰列艦中有20艘是此級艦:而法西聯合艦隊的33艘戰列艦中有29艘是此級艦。
四級風帆戰列艦
這級軍艦有兩層炮甲板,火炮50~54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該級軍艦造價便宜(每艘26000英鎊),定員較少(350人)。這級艦火力較主力戰列艦弱,不適合艦隊決戰,所以它們主要擔任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如初期英國海軍的「信賴」號。
五級風帆巡航艦
這級軍艦為巡航艦,全長130至150英尺,火炮32~44門,排水量600~800噸,定員250人左右。它們主要用於襲擊海上商船,遠洋巡航,為主力艦充當前鋒的職責。 因為這種艦上有捕獲金可得,所以一部分艦員是些熱心的志願者。美國的憲法號就是此級別的代表艦。
六級軍艦
這是一種敏捷的單桅縱帆軍艦,,有一層火炮甲板,火炮20~28門,排水量450噸~550噸。成員180人左右。常被英國皇家海軍用來送信和護航。這級艦每艘造價只有10000英鎊。
Ⅱ 風帆戰艦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六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當時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由於當時以風力為動力,且單艦火炮威力射程均不足以對一艘敵艦造成有效的傷害,故使用戰列線(所有作戰軍艦排列成一線)做戰,以期能以達到作戰目的,故雲風帆戰列艦。
在海戰舞台上,戰列艦曾經是海軍艦隊的主力,它是一種大型軍艦,以火炮為主要戰鬥武器。由於當時這種軍艦的火炮射程和火力有限,而且海戰時只能採用直線航海戰術,戰艦排成單列縱隊,成一條直線航行,當敵艦進入火炮射程時,才開始發炮,進行炮戰,所以,把這種採用直線航海戰術的軍艦稱為戰列艦。最早出現的是風帆戰列艦,歷史學家們稱贊它為「魔鬼武器」。 風帆戰列艦出現於17世紀,為木質船體結構,船上裝有風帆,以風力為動力,排水量一千噸左右,艦上裝有滑膛炮,能發射實心彈。風帆戰列艦問世後,它的噸位逐漸增大,排水量增加至5000噸左右,火炮數量從幾十門增至近百門。
十五世紀末,主要是兩個領域的技術進步產生了最初形態的戰列艦:一是冶金技術的提高使前裝滑膛炮逐漸成為一種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建造較大的船隻,以風力而不是人力航行。於是出現了裝備許多火炮的大帆船,海戰的戰術隨之發生了劇烈的變革,不再依靠原始的接舷肉搏,代之以遠距離的炮擊。船的艏艉設計較為狹窄,一般只能安裝一兩門輕炮,主要的火炮一般裝在戰艦的兩側,通過兩舷開設的炮孔射擊,這種安排直接影響了海戰戰術:側面對著敵人排成首尾相接的一列長隊,比較利於一支艦隊發揚火力,這樣每條戰艦都有一半的火炮能對敵射擊。較小的軍艦從此不能投入主要的海上戰斗,而只能擔任巡邏和偵察這樣的任務,因為艦隊的威力在於戰艦排成連貫的長隊,就象一根鏈子,連接部分如果薄弱,整個鏈條的力量就不會太強。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期間發布的《海上作戰條令》明確的把縱隊定為海軍作戰時的標准隊形:「各分艦隊的所有戰艦都必須盡力與其分隊長保持一線隊列前進……」。 在這以後,為了增強火力,有一段時間風帆戰列艦曾經在船尾軍官住艙進行改裝,使其戰斗時將所有傢具撤出後可以放置火炮。 在以後的一個半世紀里,戰列艦的外觀和戰術都沒有發生很大變化,艦隊的行動完全依賴風力,機動能力有限,在交戰雙方實力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難,海戰變成平行航向的兩支艦隊之間冗長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現決定性的戰果。
17世紀70年代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准對艦船進行分類: 一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 二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 三級艦----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 四級艦----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 上述四級艦均被稱為戰列艦。規模在此之下的艦船被歸類為護衛艦(Frigate)、巡航艦(Corvette)和單桅縱帆船(Sloop)。
鴉片戰爭時期,大清戰艦定製長十一丈至一丈九尺,寬二丈三尺五寸至九尺六寸,所有戰船均不得超逾此制」,船炮也多沿襲明代舊制。實力如此懸殊,英艦對中國炮台和戰船的攻擊幾乎完全是一邊倒的結局,整個戰爭英軍傷亡加失蹤不到130人。
Ⅲ 「偉大的亨利」號風帆戰船是怎樣的
1520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建造了世界上第1艘4桅風帆戰船「偉大的亨利」號,該船配有80門火炮,分別布置在船首、船尾和兩層火炮甲板上。該船有4根桅桿,滿載排水量達1500噸,是16世紀最大的戰船之一。當時的另一個海上強國西班牙,也步英國的後塵,建造了一種西班牙式的大桅帆戰船。該船技約30米,寬9米,船身狹長,船首仍保留了一個金屬尖角,用於撞擊敵船,船上也安裝了許多火炮,可在遠距離對敵人發動攻擊。
Ⅳ 風帆是什麼意思
風帆的意思是:船帆。鼓起生活的~。
詳細釋義
1、船帆。
郭風 《葉笛集》:「我看見無數的雙桅船,以它們的高聳的桅桿、紅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風帆,張起或卷下的風帆,來裝飾你的港口。」
2、指張帆乘風而行的船。
艾蕪 《海島上》:「屋外一望無際的淡藍色海面和幾只茶褐色風帆,便像壁間的大畫幅一樣,明靜而清新地擺在我的眼前。」
(4)英國貨船強力的風帆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近義詞
一、帆船 [ fān chuán ]
1、依靠作用在帆 具上的風力來推進的船。
2、水上運動項目之一。利用風帆力量推動船在規定距離內比賽航速。分穩向板 帆艇和龍骨帆艇兩類。帆船的型號有暴風雨型、芬蘭人型、470型、飛行荷蘭人型、托納多型、索林型等。
比賽在規定距離的水域內進行,每種船型進行七輪,取其中六輪最好成績之和作為每條船的總分,總 分少者成績列前。
二、船帆 [ chuán fān ]
掛在桅桿上張開時能利用風力推動船隻在水上前進的帆布或其他織物。
三、揚帆 [ yáng fān ]
升起船帆。謂開船或行船。
峻青 《秋色賦·故鄉雜憶》:「遠處,在那遼闊的碧藍的海面上,一群群漁船,正在揚帆出海。」
Ⅳ 誰可以給我科普一下風帆時代的艦船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十五世紀末,主要是兩個領域的技術進步產生了最初形態的戰列艦:一是冶金技術的提高使前裝滑膛炮逐漸成為一種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建造較大的船隻,以風力而不是人力航行。於是出現了裝備許多火炮的大帆船,海戰的戰術隨之發生了劇烈的變革,不再依靠原始的接舷肉搏,代之以遠距離的炮擊。船的艏艉因為狹窄,一般只能安裝一兩門輕炮,主要的火炮一般裝在戰艦的兩側,通過兩舷開設的炮孔射擊,這種安排直接影響了海戰戰術:側面對著敵人排成首尾相接的一列長隊,比較利於一支艦隊發揚火力,這樣每條戰艦都有一半的火炮能對敵射擊。較小的軍艦從此不能投入主要的海上戰斗,而只能擔任巡邏和偵察這樣的任務,因為艦隊的威力在於戰艦排成連貫的長隊,就象一根鏈子,連接部分如果薄弱,整個鏈條的力量就不會太強。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期間發布的《海上作戰條令》明確的把縱隊定為海軍作戰時的標准隊形:「各分艦隊的所有戰艦都必須盡力與其分隊長保持一線隊列前進……」。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帆船戰艦也日趨完善。英王查理一世時,由造船大師彼得.佩特建造的「海上主權」號的噸位已達到1500噸,長232英尺(約 70米)。造船所需的櫟木超過了肯特和蘇塞克斯附近森林所能供應的數量,木材必須從400英里以外的諾森柏蘭運來。艦上有104門火炮。(20門60磅,8門30磅,32門18磅,44門9磅)艦上裝飾奢華,雕刻精細,是當時造船工業的結晶,為世人所驚嘆。
排水量:1500噸.
尺度:長70.7米(全長,包括艦艏斜桅),吃水:5-6米
航速:10節
武備:104門火炮。20門60磅炮,8門30磅炮,32門18磅炮,44門9磅炮 艦員:約800
簡介:該艦於1637年建造,裝飾極為豪華,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當時流行的巴羅克藝術風格。1692年,在出世的第55個年頭,才第一次參加了戰斗:在Barfleur之役中與法國戰艦作戰。1696年,因火災而消亡。)
到了18世紀,1500噸左右的帆艦已不再稀罕。兩三千噸的巨型帆艦比比皆是。英國海軍大臣安桑根據裝備火炮的門數定出以下等級:
一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因為造價高昂(10萬英鎊),所以在英國海軍中只有十幾艘。二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多用作艦隊旗艦。
三級艦----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特拉法加大海戰中有80%以上是三級艦。鴉片戰爭時英國遠征艦隊的幾艘主力艦也是三級戰列艦。
四級艦----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相對便宜,僅需2.6萬英鎊。
上述四級艦均被稱為戰列艦。規模在此之下的艦船被歸類為護衛艦(Frigate)、巡航艦(Corvette)和單桅縱帆船(Sloop)。
如果一支艦隊有十艘四級艦的話,每門火炮在戰斗中只打二十炮,一支艦隊所消耗的炮彈數量即超過一萬枚。就17世紀動輒打上幾天的海戰而言,好像一次攻擊消耗上萬發炮彈還是可能的。特別是英西海上戰爭已經英荷海上戰爭,具體情況還請大家指教。
"勝利" 號是英國海軍艦隊中的一級風帆戰列艦, 於1758年由英國議會批准建造,長69.0米寬17.5米,吃水6.0米,排水量3000噸,帆面積5英畝,桅桿帆衡可掛36面帆,航速10節,有三層炮甲板,裝備104門加農炮,於1765年下水。曾先後成為12位以上英國某海軍艦隊司令乘座的旗艦。1780年,該艦體復上3923塊銅皮,以提高水中航速。1803年4月11日經改建成為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納爾遜(Nelson)海軍上將的旗艦,在1805年10月21日的英法特拉法加(Trafalgar)大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海戰粉碎了拿破崙獨霸歐洲的圖謀,從此建立了英國的海上霸權,納爾遜上將在戰斗已獲大勝時,不幸在該船上中彈陣亡。該船至今仍停泊在英國的朴茨茅斯港留作永久的紀念,作為英國建立200年海上霸權的象徵。
至聖三位一體號戰列艦,西班牙人為了試圖在火力上壓倒對手,給至聖三位一體號增加了一層甲板,配備火炮多達130門,成為當時獨一無二的四甲板巨艦,是當時海上最大的戰艦之一。所以在聖文森特角和特拉法爾加兩次戰役中成為英皇家海軍的主要攻擊目標。雖然其火炮總眾多,但是英海軍炮組開炮速度極快,所以最終投降。
其他幾級的資料我沒有找到。
可以到這里看下
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557793
http://bbs.tiexue.net/post_2162634_1.html
Ⅵ 風帆戰列艦的主要動力是風,次要動力是什麼
次要動力是蒸汽機(自從風帆戰列艦出現後,其噸位一般都在1000-5000噸之間。如此龐大的質量,靠人力劃槳來推進是不可想像的)。
風帆戰列艦從15世紀末登上歷史舞台,到以後的一個半世紀里,其外觀和戰術都沒有發生很大變化,艦隊的行動完全依賴風力(請注意,是完全靠風力,船上沒有槳手),機動能力非常有限。在交戰雙方實力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難。海戰變成平行航向的兩支艦隊之間冗長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現決定性的戰果。
到了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鋼鐵冶煉技術和造船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蒸汽機出現,動力出現了飛躍性的進步。1849年,法國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以風力為主要動力,以蒸汽機為輔助動力的(「混合動力」)戰列艦——「拿破崙號」。
到了1873年,法國建成「蹂躪」號戰列艦,該艦已完全廢除使用風帆的傳統,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純蒸汽動力的戰列艦。風帆戰列艦逐步退出歷史的舞台。至今只有英國的「勝利號」和美國的「憲法號」成為世界上僅存的風帆戰列艦。
Ⅶ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資料
在英國歷史上,從1559年開始至1760年先後有5艘風帆戰艦被命名為"勝利"號。但其中最著名的是始建於1759年一級風帆戰列艦勝利號,是1805年10月特拉法爾加戰役中英國海軍名將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的旗艦。十九世紀初,英國為奪取海上霸權,與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多次在海上交戰,而在1805年10月21日進行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以勝利號旗艦,率英國艦隊徹底打垮了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從而墊定了此後百年間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納爾遜中將亦戰死於勝利號上。
全船總長92米,船體長60.3米,水線長56.7米,船體水線寬15.2米,甲板寬12.1米,吃水7.6米,排水量2162噸,艦上裝備火炮104門,全艦人員850人
Ⅷ 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入侵中國的戰艦是風帆戰列艦還是蒸汽戰列艦
主力是風帆戰艦,有幾艘蒸汽船做輔助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