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怎麼看待與英國的戰爭

怎麼看待與英國的戰爭

發布時間:2022-08-27 06:17:41

A. 請說明下北愛爾蘭和英國的戰爭

愛爾蘭獨立戰爭,又稱英愛戰爭,是一場愛爾蘭共和軍在愛爾蘭發動的游擊戰,以反對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統治。戰爭理由是1918年由大多數愛爾蘭籍英國國會議員建立的第一屆愛爾蘭國會的合法性。戰爭從1919年1月21日始,自1921年7月11日休戰協議止。

1920至1921年,共和軍與英國部隊之間的游擊戰死亡人數超過1400人。其中有363名警察,261名英國正規軍,550名共和軍志願者(包括14名被正式處決者)與大約200名平民。其他資料給出的數字更多。

另外還有557人在北愛爾蘭死亡,大多數為平民,(僅在貝爾法斯特就有453人)。南方的死亡數字在傷亡中被分別統計,因為大多數人陣亡在7月11日停火協定簽署,愛爾蘭其他地區停止戰斗之後。

(1)怎麼看待與英國的戰爭擴展閱讀:

愛爾蘭獨立戰爭的起因還要從1916年開始說起,當時愛爾蘭地區的共和國宣布正式成立,而1918年的時候,愛爾蘭地區也進行了大選,大選中開始建立國會的一員,並且單方面的想要建立獨立的國會。

第一次召開國會的時候,內閣就向人們表示愛爾蘭地區已經真正的獨立了,因此想要共和軍成為獨立後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同時還要在都柏林發動對英國的作戰。這樣的情況也是共和軍想要看到的,於是並沒有提出其他的反對的意見,他們作為反對英國的力量開始策劃游擊戰爭。

B. 你怎樣看待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客觀後果,首先打破清朝閉關鎖國局面,使中國由閉關逐步走向開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國社會內部變革,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舊制度的解體。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封建經濟開始瓦解,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思想上,先進的知識分子興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西學東漸的局面開始形成。

鴉片戰爭是資本主義的英國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的—場侵略戰爭。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野蠻、屈辱,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社會性質的變化。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通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社會矛盾的變化。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務的變化。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3年至1844年,《南京條約》規定的五處通商口岸相繼開放。英國駐上海第一任領事,故意曲解《虎門條約》中關於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條款,又以「華洋分居,避免糾紛」為誘餌,迫使上海地方官員,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規定:「洋涇洪以北,李家莊以南之地,准租與英國商人,為建築房舍及居住之用。」這是外國侵略者在中國變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

戰後短短幾年,英國輸華商品比戰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紡織品占總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洋貨「充積於廈口」。洋布、洋棉「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閩產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蘇松江、太侖一帶是中國手工棉紡織業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洋布暢銷,「松太布市,銷減大半」,東南沿海一些專以紡織為業的鄉村,受到很大沖擊。盡管這種現象是局部地區的情況,但它表明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

外國商人還從中國收購大量農、副、土、特產品。其中以絲、茶為大宗。中國絲、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國內絲、茶生產的發展。外商操縱著中國絲、茶的出口貿易,使中國絲、茶生產依賴於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瓦解著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
請看我給的網址~~
給不給分都無所謂了~
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我們中國的恥辱~~
謝了~

C. 尼泊爾與英國戰爭是怎麼影響了中國歷史

尼泊爾與英國的戰爭叫做廓爾喀戰爭。指的是1814-1816年,英國和尼泊爾的一場戰爭。英國投入兵力2.4到3萬人左右,尼泊爾軍隊大約1.2-1.4萬人。歷時一年半,最後以簽訂薩高利條約結束。從此尼泊爾成為英國保護國,直到二戰結束。這是戰爭的大概情況,網路上大概也就這樣。我盡量提供一些網路上沒有的內容。其實這場戰爭很重要,影響了此後的南亞格局,對英國和中國都有影響。尼泊爾當時是中國的屬國,但清朝沒有幫它。是件非常遺憾的事。首先我們來說下戰爭的背景。尼泊爾是個有兩千年歷史的古國。人民由北方的蒙古人種和南方的雅利安人組成。歷史上從沒有被中國或者印度統治,一直是獨立國家。即便是英國佔領印度時期,這種獨立性其實與地形有關。它是個山地國家,國土基本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理解尼泊爾歷史和廓爾喀戰爭,得從這個地形出發。如果喜歡日本戰國歷史的朋友,可以把尼泊爾比喻成戰國時代的日本。日本也是山地多,所以難以建立中央集權。尼泊爾也是,歷史上尼泊爾的王朝指的都是加德滿都谷地的政權。這個政權只能是諸侯的首領。
18世紀初,英國侵入印度。當時的莫卧兒帝國已經分崩離析。
這是英國擴張的形勢圖。英國人從孟加拉開始,據點在加爾各答。當時東印度公司征服了孟加拉附近許多土邦。但實力還不是很強。南邊有個強大的馬拉特聯盟,是它頭號敵人。英國人正在跟它斗。而當時尼泊爾也是分裂狀態。加德滿都的政權一分為三。於是在加德滿都西邊有個已經獨立的廓爾喀王國開始進軍加德滿都。廓爾喀人是中世紀從印度移民過來的剎帝利種姓。自稱月亮王族。當時進軍加德滿都的國王叫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
這是他的標准像。他被後世稱為尼泊爾國父。他之所以進軍加德滿都,是因為他看到印度的許多土邦都被英國所滅,尼泊爾要避免滅亡,必須統一起來。他就像日本戰國的織田信長,對外部世界比較了解,也有勇有謀。
他通過一系列戰爭和外交手段,於1768年佔領加德滿都,建立沙阿王朝。可惜尚未征服尼泊爾西部就死了。在他進軍加德滿都時,當時的尼泊爾政府曾向東印度公司求援。但東印度公司的軍隊走到半路就因為水土不服和廓爾喀人的伏擊而全軍覆滅。這是雙方第一次交手。英軍2400人。但普里特維很現實,還是力圖與英國保持互不侵犯的政策,一心發展自己。他有句名言,尼泊爾是夾在兩塊巨石間的山芋。必須保持中立外交。然而他兒子比較短命,他死後由長孫繼位,王叔攝政。攝政王統一了尼泊爾,但新國王長大後開始胡作非為。尼泊爾開始四處擴張。先是兩次入侵西藏。結果被乾隆打敗。於是向中國稱臣納貢。然後覺得有了中國的靠山,又開始向印度發展。於是與南邊的東印度公司發生了正面沖突。因為尼泊爾都是山地,南方有個平原地區叫特來平原。當時尼泊爾和英國的邊境沒有劃定。尼泊爾於是不斷南下。英國其實一直想征服尼泊爾。只是想等消滅馬拉特以後。英國來南亞的目的其實就是賺錢。工業革命後,英國的紡織品行銷全球。他希望在印度找到原料基地,然後打開中國的市場。這個時候是嘉慶帝時期。乾隆時馬格爾尼在北京尋求通商失敗後,英國就一直想在西藏這邊找突破口。要進入西藏,必須征服尼泊爾。正好尼泊爾人南下,英國人就決定先解決尼泊爾,再南下征服馬拉特聯盟。於是,1814年11月,英屬孟加拉總督黑斯廷斯正式向尼泊爾宣戰。
這是黑斯廷斯。
尼泊爾方面的主帥是首相比姆·森·塔帕。
如前面講的,尼泊爾是分封諸侯的封建時代,普里特維試圖建立中央集權,但尚未完成。地方上是住在城堡里的諸侯。在山上形成了許多要塞。實際上,這樣的國家反而比中央集權的國家更難征服。所以英國人集中了兩倍於尼軍的兵力,全是近代化的武器。
這是英國紅衫軍。
廓爾喀武士
可以看到,廓爾喀武士和日本武士一樣,也是帶兩把刀。但日本武士的短刀是切腹用的,而廓爾喀的短刀是致命武器,叫廓爾喀刀。據說拔出就必須見血。當然,尼泊爾人還有少量火槍和炮。長的叫亞特坎。盡管英國人做了充分准備。但還是對山地作戰估計不足。英軍分五路,從東西南三個方向進攻尼泊爾。但第一戰就在一個叫卡朗加的地方被打敗。少將吉萊斯爾率領的4000英軍被600廓爾喀人打敗。吉萊斯爾陣亡。
這個是描繪的當時的場景。圖上據說是尼軍指揮官孔瓦爾。到1815年中,英軍出了個名將,叫奧克特羅尼。
他開始吸收非廓爾喀人的尼泊爾武士加入英軍,用尼泊爾人對付尼泊爾人。開始取得一些勝利。形勢逐漸對尼泊爾不利,於是尼泊爾不斷向清朝請求支援。但嘉慶皇帝拒絕了尼泊爾的要求。認為夷狄之間的紛爭不介入為好。尼泊爾前後五次求援都被拒絕,於是開始尋求跟英國人談判。
英國人提出了割地賠款通商,並且掌握尼泊爾外交權的要求。談了幾個月,尼泊爾表示拒絕。於是英國人又開始大規模進攻,只到離加德滿都80公里的位置。於是尼泊爾被迫簽訂《薩高利條約》,同英國講和。其實英國之所以答應求和。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廓爾喀戰爭的難度大大超出他的想像。這場戰爭的資料現在很少,根據當時的一些外交文書顯示,尼泊爾人損失數千,但英國人的損失也在八千人以上。如果打到加德滿都,戰爭變成游擊戰,英國人可能前功盡棄。其二,英國人知道尼泊爾已經是中國屬國,他暫時不想破壞和中國的關系。第三,當時嘉慶帝派乾隆時的名將賽沖阿帶兵到邊境戒備,但賽沖阿擅自對尼泊爾和英國發出調停的要求,要兩國罷兵。英國人怕清朝會介入。
這是合約簽訂的情景
根據合約,尼泊爾退出平原地區,割讓近三分之一國土。圖中斜線是英國的勢力范圍。白色是現在的國土,東西兩段是割讓的領土。最後說說戰爭後果。戰敗後,尼泊爾實際成為英國保護國。除英國人外,任何西方人不得進入尼泊爾。但尼泊爾並不甘心。首相比姆森塔帕開始了尼泊爾的近代化改革。暗中聯絡法國人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並且開始一些政治改革。塔帕家族是尼泊爾的大家族,比姆的行為主要依靠自己家族,英國人利用尼泊爾的內部矛盾,使另一個家族,潘德家族發動政變取代了比姆森。後來潘德家族不聽話,又煽動拉納家族發動政變,血洗宮廷,建立了將軍政權。直到1951年。此後一百多年,被稱為拉納家族獨裁時期。此後一百多年,被稱為拉納家族獨裁時期。這期間,拉納家族只做兩件事。一是搜刮民財,然後存到瑞士銀行。二是為英國提供廓爾喀僱傭軍。廓爾喀戰爭的另一個後果就是英國人發現廓爾喀人的戰鬥力,開始組建廓爾喀軍團。這只軍團後來成為英國駐印軍的中堅力量。在鎮壓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在一戰二戰中都有非常好的表現,被稱為世界最強的僱傭軍。想起了柯依拉蠟,90歲了還在當首相。當然,還有一個後果就是,英國人打開了進軍中國西藏的通道。西藏幾十年後就成了英國勢力范圍。
這是第一代拉納家族的統治者,忠格。指揮廓爾喀戰爭的首相比姆森後來被尊為民族英雄,在政變後死於獄中。後人為了紀念他,建了一個比姆森塔,是加德滿都的地標

D. 你如何看待二戰日英兩國的戰爭

日本和英國是二戰時期的兩大強國。作為兩大陣營的主力,兩國進行了多次交鋒。不過,由於兩國相隔很遠,所以兩國的較量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在東南亞戰場,由於在馬來亞戰役中,英軍被日軍打的狼狽不堪,所以人們普遍認為日本比英國要強,認為英國人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對手。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在長達四年的東南亞爭奪中,除了戰爭初期日本贏了一波,其他時候基本都是被英國人按在地上摩擦,被英國人揍得滿地找牙。

E. 如何看待鴉片時期的「和」,「戰」之爭

鴉片戰爭在還沒有爆發時,也就是在禁煙的過程中強硬派和溫和派的斗爭,到後來就是主戰和主和之間的爭論。英國對中國的鴉片輸入和後來的鴉片戰爭對中國來說是巨大的災難,面對國家利益,清朝統治集團內部起了紛爭。主和派認為中國部需要和英國作戰,不值得和英國作戰,不應該用戰爭也就是應該以中國的禮儀來感化,還有就是認為中國不是對手。而主戰派認為中國有能力戰勝英國的侵略和挑戰,堅守利益底線。
首先,如果清不對英作戰,那英國的軍艦還是會來,而且對中國的不合理要求會很高,中國應該不會答應,所以,只會發生戰爭。但主和派的意思是,對英國,表示一下對抗就可以了,不可以和英國長時間作戰。而是坐下來談,但最終會談好嗎?我覺得和是一種消極的反抗,根本不能解決清政府的利益威脅。所以主和是行不通的。

F. 奇怪的戰爭,為什麼說英法失敗是可恥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因為英法當時的奇怪戰爭是其採取綏靖政策的直接結果。

綏靖政策也稱姑息政策,其實質就是對(法希絲國家的對外)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

所以,正如英國正治家丘吉爾曾說的:慕尼黑協定是西方泯主國家向納翠伍力威脅的「徹底投降」,「是英國未經戰爭而遭到的一次可恥的失敗」。

在英國和法國的綏靖政策縱容下,1939年3月,法希絲德國侵佔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9月大舉進攻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G. 170年前的今天,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如何看待英國打敗了世界經濟規模第一的清政府

國家的繁榮有滯後性,也與統治者的實力有關,也就是說此時的清王朝內部已經腐朽不堪。
清王朝此時的
經濟還是 自然經濟中的小農經濟,
政治是 封建主義君主專制統治,
外交政策是 閉關鎖國以及朝貢貿易,
科技是 總結性的科學著作;
而英國的
經濟是 發達的商品經濟以及政府頒布了重商主義的政策,鼓勵對外貿易;
在政治上是 君主立憲以及「議會至上」原則,
在外交政策上是 新航路開辟後的對外殖民擴張,
而在科學上是 實驗科學,並成為歐洲的科學中心。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實際上是兩種不同文明的碰撞——即 落後的農業文明與先進的工業文明 的碰撞。不應站在個人立場,主觀看待。而是站在全球史觀,客觀評價。既看到英國的侵略性也看到中國實力本質上的落後。

H. 英國人是怎麼看待鴉片戰爭的

在英國,人們已將這場戰爭遺忘。這場中國視為近代史開端的戰爭,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引發的波瀾,可能比清廷內部還要大。戰爭發動前,英國各界關於戰爭道義、成本的議論非常多,戰爭勝利後更是帶來極大震撼。英國人萬萬沒想到,大清帝國如此不堪一擊。
當時,英國人很喜歡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中國市場並不需要英國的商品,貿易因而出現逆差。需要強調的是,中國並不反對進口商品,它與亞洲各國的貿易比較通暢,對洋玩意兒很感興趣,像地圖、武器以及鴉片。

英國選鴉片而不是別的商品來彌補逆差,主要出於經濟上的方便,鴉片就在殖民地印度種植,成本很低。19世紀開始,英國意識到鴉片可以用作麻醉片,中國人也有消費需求。他們預感到這是一大商機。
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中國請求通商失敗是轉折點,由於沒有完成任務,馬戛爾尼等人回國後非常失望,他們消極地向西方介紹中國,由此而形成的負面看法主導著討論中國的話語空間,最終被英國人吸收了。

另外,英國新教教會的傳教熱情非常高,自我道德感非常良好,對已知的中國文明越來越不耐煩、不寬容。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經濟利益,英國與中國交往的目的是要實現非常具體的經濟目標,英國人希望中國市場開放解決經濟問題,而恰恰又在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社會沒有更多耐心。
當時,英國國內的輝格黨贊成出兵,而托利黨反對,理由多是基於「道德」因素。其實,托利黨的反對有為了攻擊而攻擊的因素。英國體制下,打或不打還是要由議會決定。雖然贊成票與反對票差距很小,但並不影響戰爭的進行。
反對派會計算戰爭花費,更會考慮「道德」問題。如《泰晤士報》提到,「要保護一個『非法的麻醉片的貿易』而打仗」十分不義,這會讓國家在世界以及歷史上的名聲不好。「英國人如果打鴉片戰爭,以後還有什麼臉跟中國談文明?」19世紀的英國看上去挺有道德感。
清軍主戰派不很了解英軍諸如武器、艦船等情況。英軍有一些武器是全新的,甚至有的武器就是為了這場戰爭而發明的,比如復仇女神號(Nemisis),它不受風勢影響,能入淺水河,對清軍水師破壞力極大,它是英國政府在極秘密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
更令人吃驚的是,戰爭打了三年(1839-1842),幾千人的英軍竟然沒有遇到後勤補給的問題。補給大多來自中國內地居民提供的吃穿。英軍攻打寧波時的一個冬天,士兵與附近的人民沖突不斷,當地人被迫提供食物。另外,在廣州,不少民眾也自發幫助,當導游、搜集情報等等,只要英軍給錢。這體現了中英雙方的「務實」行為,雙方很「現實主義」,民眾要掙一點錢,而英軍需要食物、情報,二者一拍即合。
普通的英國士兵或指揮官如何看待第一次鴉片戰爭?士兵不太考慮戰爭是否合法。他們多數人沒想到清軍會那麼弱,同時非常震撼一些滿人士兵的頑強抵抗,描述的語氣五花八門,有人輕松,也有人看到,那些中國士兵僅僅是因為技術落後,就那麼容易地被殺死了,實在令人沮喪、壓抑。在英國,你可以去很多地方查看軍隊的檔案,通過一些書信、日記等文獻感受更個人化的理解。
一個例子說有3000名清兵願意投靠英軍,不為錢財,只因不喜歡滿人,在他們眼中,滿漢差異大過華夷之別。當時不少漢人對滿人的制度系統很不滿意。我不敢說這是種族主義的因素,至少是有民族之間的沖突。之所以有漢人願意幫英軍,可能是「務實」的考量。
19世紀中葉的英國在全球都有戰爭,譬如英阿戰爭、英緬戰爭。而鴉片戰爭對英國的象徵意義更大。此前,英國眼中的中國是個大帝國,但通過戰爭把天朝打得一敗塗地,英國人的民族信心爆棚。他們萬萬沒想到,清軍比英軍落後那麼多。而同時,因為英國勝利的事實,國內此前的很多反對意見銷聲匿跡?。因為成功人們就忘記了曾經的懷疑。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19世紀英國的對外戰爭史上,鴉片戰爭不會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戰爭范圍畢竟比較小,英國出兵沒超過1萬人,重要性不如1857年印度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起義。長期以來,西方人的世界歷史觀念里,中國是個邊緣的存在。英國人更關心大英帝國在印度、中東、非洲的活動。
英國一些觀察者認為鴉片戰爭前中國很封閉,是英國用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其實18世紀的清朝並不忽略或蔑視外來物品,他們盡量地在了解,這關繫到自己的權威以及經濟利益。還有人認為,封閉的清朝需要英國打開,他們太誇大英國的重要性了。如果說鴉片戰爭是中國百年「屈辱」史的開端倒符合事實。

有資料說這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開端。不恰當,中國走向民族國家至遲要到20世紀初。鴉片戰爭時的「中國人民」不是一個統一、團結的實體,帝國內部政治、社會、文化形態十分復雜。
辛苦整理,望採納

I. 如何看待滑鐵盧戰役

滑鐵盧戰役是戰爭史上著名的戰役,它最終決定了拿破崙及其帝國的命運,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對法國的影響

結束了拿破崙帝國,標志著大革命以來法國對外戰爭的結束。法國作為戰敗國,與反法聯盟簽署了《維也納和平條約》。多年來,對外擴張所得的領土全部喪失,革命前僅限於本地,同時喪失了歐洲霸權地位。

2、對世界的影響

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奠定了英國全球霸權的基礎。滑鐵盧戰役後的維也納會議上,英國雖然沒有得到位於歐洲大陸的領土,但卻獲得了今天的南非、特立尼達、斯里蘭卡等地的所有權。這些地區成為英國海軍的戰略基地,隨後被用來控制它龐大的殖民帝國。

3、對拿破崙的影響

拿破崙一世於6月22日宣布退位,拿破崙戰敗後被放逐至聖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台。

(9)怎麼看待與英國的戰爭擴展閱讀:

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

1、官兵素質

盡管拿破崙任命大武上將為陸軍部長,兩個月內組織了28.4萬人的軍隊,軍隊中有許多退伍軍人,但整個軍隊的組建都很匆忙,缺乏訓練、槍支彈葯和馬匹。軍隊中甚至缺少高級和中級指揮官,因此像格魯施這樣的平庸者也應該帶頭。

當法國軍隊決定在滑鐵盧作戰時,他們被迫使用師縱隊進攻。每個營分成三條橫線,每個師在前面形成200人的大方陣,縱隊縱深24-27列。他們的行動很笨拙。

2、兵力分散

拿破崙一直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這項服務一開始就奇怪地分散了。在里尼戰爭中,拿破崙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派了一支內伊大軍繞過將軍的右翼。

結果,奈伊出其不意地跑進了英國軍隊。也就是說,他放棄了迂迴圍殲將軍軍的任務,受到了次敵的制約。此後,他只派了一支軍隊緩慢前進,但也未能到達戰場。

滑鐵盧戰役中,法國人表現出極大的勇氣,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被打敗了。拿破崙的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涯結束了。

3、普魯士反攻

拿破崙計劃集中兵力打敗普魯士軍隊。滑鐵盧最後一戰前兩天,法國軍隊在里尼擊敗了普魯士軍隊。然而,由於第1軍迷失方向,沒有及時到達戰場,第6軍距離太遠,動員太晚,使得里尼戰役成為一場潰敗,而不是一場預期的殲滅戰。

拿破崙並沒有在16日晚組織追擊將軍的軍隊,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魯希元帥和34000人。然而,為時已晚。格魯希沒有找到解放軍,而是浪費了大量兵力,但解放軍最終加入了英軍,參加了滑鐵盧戰役。

閱讀全文

與怎麼看待與英國的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榴槤泰國的和越南的哪個好吃 瀏覽: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發店多少錢 瀏覽:433
怎麼在印尼開通移動國際漫遊 瀏覽:785
印度人怎麼換衣服 瀏覽:595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
在越南吃什麼面 瀏覽:95
伊朗北部靠近哪個國家 瀏覽:911
人民幣是印尼盾的多少倍 瀏覽:790
印尼的一畝地多少平方米 瀏覽:127
中國民航大學宿舍管理怎麼樣 瀏覽:473
英國做激光多少錢 瀏覽:671
英國護照加急多久 瀏覽:921
英國倫敦7月什麼季節 瀏覽:663
伊朗的一塊金幣是多少錢 瀏覽:629
2013年伊朗發生了什麼 瀏覽:50
二十千越南幣是多少錢 瀏覽:477
中國行政區劃圖是怎麼劃分出來的 瀏覽:507
英國卡如何充值包流量 瀏覽:596
中國什麼是神獸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