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有哪些殖民地
1、特拉華
基於1497年美洲大陸發現者John Cabot的探險和英國在北美第一個永久殖民地的建立者John Smith of Jamestown的探險,英國聲稱擁有特拉華河流域的所有權。當時特拉華屬於弗吉尼亞殖民地的一部分。
1664年後成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的約克公爵將荷蘭人趕走。但根據英屬馬里蘭省的劃界文件,現特拉華所在地應屬於馬里蘭領主Calvert家族。1664年歸英國所有。
1682年,為了同Calvert家族爭奪對特拉華的控制權,約克公爵將特拉華地區租給了賓西法尼亞領主William Penn。
同年,特拉華所轄縣同賓西法尼亞所轄縣開始享有同等權利。William Penn所組織的聯合會議開始在費城和New Castle兩地輪流舉行。1682年附屬於賓夕法尼亞州。
2、賓夕法尼亞
1600年前後,荷蘭人、瑞典人及英國人都移民到此。1638年,瑞典人在特拉華河上建立殖民區,稱為「新瑞典」。1643年,新瑞典殖民區總督約翰·普林斯在蒂尼克姆島建立首府。1647年,荷蘭移民建立貿易點。
1655年,荷蘭人與瑞典人發生戰爭,荷蘭獲勝後統治了這個地區。1664年英國以約克公爵的名義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這塊殖民地。
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簽署特許狀,把這塊地方送給艦隊總司令小威廉·佩恩(William Penn),以償還所欠他父親威廉·佩恩爵士的16000鎊債款。
並指定以「賓」的名字命名這一地區,同時應小威廉·佩恩的請求,加上「夕法尼亞」(林地)一詞,形成21世紀的州名,州名的含義即「賓(佩恩)的林地」。
3、喬治亞
喬治亞州早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最初為西班牙人發現。1733年英國移民於此地開墾,是英國最初在北美建立的第13個殖民地,以英王喬治二世的名字命名。
1788年喬治亞批准了聯邦憲法,成為第四個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州。1861年初脫離聯邦,成為南方邦聯的最初成員之一,是美國內戰的主要戰場。1870年重新並入聯邦。
4、馬里蘭
馬里蘭州在殖民地時期,一開始是為了天主教教徒能逃離英國國教嚴厲政策壓制,到此「宗教寬容」的地區定居。然而,這個「宗教寬容」的光環並沒有完全實現,天主教今日在馬里蘭州依然不是主流宗教。
在該州的新教徒中,前三大派別為:浸禮會Baptist:17%,衛理公會派Methodist:14%,路德會Lutheran:6%。
在宗教的數字比例之外,馬里蘭州依然帶有相當的天主教色彩,如巴爾的摩在1789年,選出了第一個美國天主教的總主教。而伊密斯伯格市Emmitsburg,是伊莎貝拉修女的家和墓園所在,她是第一位受封為天主教聖徒的美國人St. Elizabeth Ann Seton。
5、南卡羅來納
1670年,由英國人殖民的南卡羅來納州以農園文化立州,它是一個由黑人奴工支撐的富裕貴族社會。
1719年爆發移民反對領主的武裝斗爭,推翻了領主的統治。這一地區成為英王的直轄領地。後來,當地移民選出參加大陸會議的代表。
1729年成立的南卡羅來納州是最初的13個殖民地之一,當時的英國政府將卡羅來納劃分為南北兩部分。查理斯敦港口的薩姆特堡交戰為南北戰爭之始。戰後,該州的結構也隨之改變。
1775年英國總督逃走。1776年立法會議通過臨時憲法,
㈡ 英國侵略過中國哪些地區
1.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2.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㈢ 英國在鴉片戰爭的時候本來想侵佔的地方是哪裡
1840年,北京城依舊處於鶯歌燕舞的「太平盛世」情景之中,盡管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留給嘉慶與道光皇帝的清帝國已是問題重重。鎮壓白蓮教的戰爭持續數年,國庫白銀已損耗殆盡,鴉片大量進入國內,又使得白銀大量外流,盡管處於如此情景之中,清帝國卻怎樣也無法想到一場「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即將到來。
琦善與英方談判場景畫像
但此時的清政府依舊處於「天朝」的幻夢當中,對現代外交一無所知的中央政府與欽差大臣琦善都沒有意識到香港島的重要性。在雙方知識嚴重不對等的前提下,琦善被英方玩弄於股掌,最終一步步的進入了英方設下的圈套,在英軍實際已佔領香港島的現實情況下被迫承認割讓香港。這也導致琦善被道光皇帝撤職罷免。但在英軍此後的第三次進攻之下,道光皇帝也無法繼續揚起高傲的頭顱,不得不在條約中承認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的事實。由此英軍完成了永久攻佔香港島的目標,而中國的百年近代史也由此開始。
文史君說:香港島起初並不是英軍的攻佔目標,隨著英方對清政府拒絕割讓舟山群島決心認識的加強,攻佔香港成為英軍退而求其次的目標。在天朝與英國雙方官員知識嚴重不對等的前提下,英軍通過狡猾的外交手段和先進的武器使得清政府最終不得不承認香港島被佔領的事實。中國的近代史是悲慘的一段歷史,無數先人用鮮血換來了今日的中國,香港島被攻佔一事也提醒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進步並保持良好的對外開放格局,才能傲立於世界之林。
㈣ 英國的殖民地有哪些
1、特拉華
基於1497年美洲大陸發現者John Cabot的探險和英國在北美第一個永久殖民地的建立者John Smith of Jamestown的探險,英國聲稱擁有特拉華河流域的所有權。當時特拉華屬於弗吉尼亞殖民地的一部分。
1664年後成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的約克公爵將荷蘭人趕走。但根據英屬馬里蘭省的劃界文件,現特拉華所在地應屬於馬里蘭領主Calvert家族。1664年歸英國所有。
1682年,為了同Calvert家族爭奪對特拉華的控制權,約克公爵將特拉華地區租給了賓西法尼亞領主William Penn。
同年,特拉華所轄縣同賓西法尼亞所轄縣開始享有同等權利。William Penn所組織的聯合會議開始在費城和New Castle兩地輪流舉行。1682年附屬於賓夕法尼亞州。
2、賓夕法尼亞
1600年前後,荷蘭人、瑞典人及英國人都移民到此。1638年,瑞典人在特拉華河上建立殖民區,稱為「新瑞典」。1643年,新瑞典殖民區總督約翰·普林斯在蒂尼克姆島建立首府。1647年,荷蘭移民建立貿易點。
1655年,荷蘭人與瑞典人發生戰爭,荷蘭獲勝後統治了這個地區。1664年英國以約克公爵的名義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這塊殖民地。
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簽署特許狀,把這塊地方送給艦隊總司令小威廉·佩恩(William Penn),以償還所欠他父親威廉·佩恩爵士的16000鎊債款。
並指定以「賓」的名字命名這一地區,同時應小威廉·佩恩的請求,加上「夕法尼亞」(林地)一詞,形成21世紀的州名,州名的含義即「賓(佩恩)的林地」。
3、喬治亞
喬治亞州早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最初為西班牙人發現。1733年英國移民於此地開墾,是英國最初在北美建立的第13個殖民地,以英王喬治二世的名字命名。
1788年喬治亞批准了聯邦憲法,成為第四個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州。1861年初脫離聯邦,成為南方邦聯的最初成員之一,是美國內戰的主要戰場。1870年重新並入聯邦。
4、馬里蘭
馬里蘭州在殖民地時期,一開始是為了天主教教徒能逃離英國國教嚴厲政策壓制,到此「宗教寬容」的地區定居。然而,這個「宗教寬容」的光環並沒有完全實現,天主教今日在馬里蘭州依然不是主流宗教。
在該州的新教徒中,前三大派別為:浸禮會Baptist:17%,衛理公會派Methodist:14%,路德會Lutheran:6%。
在宗教的數字比例之外,馬里蘭州依然帶有相當的天主教色彩,如巴爾的摩在1789年,選出了第一個美國天主教的總主教。而伊密斯伯格市Emmitsburg,是伊莎貝拉修女的家和墓園所在,她是第一位受封為天主教聖徒的美國人St. Elizabeth Ann Seton。
5、南卡羅來納
1670年,由英國人殖民的南卡羅來納州以農園文化立州,它是一個由黑人奴工支撐的富裕貴族社會。
1719年爆發移民反對領主的武裝斗爭,推翻了領主的統治。這一地區成為英王的直轄領地。後來,當地移民選出參加大陸會議的代表。
1729年成立的南卡羅來納州是最初的13個殖民地之一,當時的英國政府將卡羅來納劃分為南北兩部分。查理斯敦港口的薩姆特堡交戰為南北戰爭之始。戰後,該州的結構也隨之改變。
1775年英國總督逃走。1776年立法會議通過臨時憲法,
㈤ 英國都侵略過哪些國家
在不同時期,英國曾侵略了地球上幾乎90%的國家。世界上大約200個國家的歷史,並根據史料確定哪些國家曾經被英國入侵。只有22個國家未被英國染指。在大英帝國大肆擴張版圖的過程中得以保全的國家往往遠離英國本土,比如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但也有像盧森堡這樣的「窩邊草」。
在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沒有入侵過的22個國家是:歐洲的安道爾、白俄羅斯、列支敦斯登、盧森堡、摩納哥、瑞典、梵蒂岡,拉丁美洲的玻利維亞、瓜地馬拉、巴拉圭,非洲的蒲隆地、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共和國、象牙海岸、馬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亞洲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蒙古,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
㈥ 英國侵略過哪些國家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㈦ 英國侵略史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
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600年英國侵入印度
1688年之後又瘋狂擴大地盤,在非洲甘比亞等地建立了「捕奴站」。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完全征服了緬甸和馬來亞,奪取了南非的荷蘭殖民地。在大洋洲,英國佔領了許多島嶼,並侵佔了紐西蘭,把它們統統並入了大不列顛帝國的版圖。
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與法國、土耳其聯盟打俄國)
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900參與八國聯軍侵華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再往後的二戰、海灣、伊拉克等由於打著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旗號,不能說是侵略
㈧ 英國侵佔過多少國家
英國在18世紀至20世紀早期號稱日不落帝國,原因在於英國版圖遼闊,不論何時總有英國的土地處在白天。雖然經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英國的影響力大降,但在國際中的地位仍不可替代,最近一份報告顯示,英國在鼎盛時期,侵略過世界上90%的國家,讓人大吃一驚。
英國侵略過的國家數都數不過來,還是數沒有被侵略過的國家比較合適,在地球上全世界只有22個國家沒有遭到英國侵略,是不是不可思議。英國曾通過軍事脅迫、談判或交易手段,在世界各地軍事進駐,英國政府還批准海盜、私掠船隻和武裝探險家的活動,其實這也是侵略行為。
根據英國歷史學家最新的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時代,英國總共侵略了全球大約90%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曾或多或少受到英國人的蹂躪,在漫長的歷史中,只有22個國家免遭於難,沒有被英國入侵過。
在英國的教科書中記載,在大英帝國鼎盛時期,世界地圖上有差不多1/4的區域都是粉紅色的,而這些區域就是英國的統治區域。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大英帝國鼎盛時期,90%左右的國家都被英國入侵過,當然實際控制肯定不會那麼多。
沒有被英國侵略的國家包括遙遠的瓜地馬拉,也有較近的盧森堡。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以至於英國人對這項新的調查深感驚訝,都難以相信英國在歷史上,曾擁有過如此大的勢力范圍和遼闊土地。
對英國人來說,這種侵略是他們的驕傲,見證了英國曾經的輝煌,另一方面又是令人羞恥的,為無數被侵略國家的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歷史就是這樣,只會推崇強者,這點無可厚非。
附:英國人從未侵略過的國家名單:梵蒂岡城、安道爾、白俄羅斯、玻利維亞、蒲隆地、中非共和國、查德、列支敦斯登、盧森堡、馬里、馬紹爾群島、摩納哥、蒙古、巴拉圭、聖多美與普林希比共和國、瑞典、塔吉克、烏茲別克、剛果共和國、瓜地馬拉、象牙海岸、吉爾吉斯斯坦。
㈨ 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分布在哪裡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註:以上56個國家中除緬甸,愛爾蘭,辛巴威,民 主葉門外,其他國家現在均為」英聯邦」組織成員 現在依然是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屬地還有16個: 海外領地9個: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屬地3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島」)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皮特凱恩群島. 皇家屬地3個:根西島,澤西島,馬恩島. 特殊屬地1個: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英聯邦成員 安地卡及巴布達 | 澳大利亞 | 巴哈馬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貝里斯 | 波札那 | 汶萊 | 喀麥隆 | 加拿大 | 塞普勒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甘比亞 | 迦納 |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 印度 | 牙買加 |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維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薩摩亞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 萬那杜 | 尚比亞 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源於大英帝國以前的殖民地。現時大多數前英國領土和殖民地都留在英聯邦,除了下列地區: 緬甸(1948年獨立) 愛爾蘭從英國獨立以後,曾經是會員國。1949年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以後離開英聯邦。 南葉門(1967年獨立)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是20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聯邦的地區。 辛巴威在2002年時,被英國以該國執政者藐視人權並在大選中舞弊為由暫停該國在協會內的會籍一年,導致辛巴威政府憤而主動退出此組織。
㈩ 英國曾經都有哪些殖民地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註:以上56個國家中除緬甸,愛爾蘭,辛巴威,民 主葉門外,其他國家現在均為」英聯邦」組織成員
現在依然是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屬地還有16個:
海外領地9個: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屬地3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島」)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皮特凱恩群島.
皇家屬地3個:根西島,澤西島,馬恩島.
特殊屬地1個: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