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人是什麼民族
美國的主體民族是美利堅民族,不過這個民族形成的時間比較晚,而且是名副其實的大雜燴,是個由移民構成的國家。
美國原生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在當地生活了上萬年,他們是美國名副其實的主人。1620年,一艘名為「五月花」號的英國船到達了美洲,他們是第一批歐洲移民,是英國的清教徒。
美國歷史沿革
人們普遍認為,北美的第一批居民是通過白令陸橋從西伯利亞遷徙而來的,至少在12,000年前就到達了。但是,一些證據表明到達日期更早。所述的克洛維斯文化,其周圍出現11000 BC,被認為代表美洲的人類居住的第一波。
這可能是進入北美的三大移民浪潮中的第一波;後來的浪潮帶來了如今的Athabaskans,Aleuts和Eskimos的祖先。
隨著時間的流逝,北美的土著文化變得越來越復雜,有些文化,例如東南部的哥倫布時期的密西西比前文化,發展了先進的農業,建築和復雜的社會的城邦卡霍基亞是最大,最復雜的前哥倫布時期的考古遺址在現代美國。在四個角落地區,祖先的普韋布洛文化起源於幾個世紀的農業試驗。
所述的豪德諾索尼,位於南大湖該地區建立於十二世紀至十五世紀之間。大西洋沿岸最著名的是阿爾貢奎安部落,他們從事狩獵和誘捕以及有限的耕種。
㈡ 美國人是什麼民族
美國是多民族國家,主要民族有亞裔美國人、拉丁裔、歐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非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等。
美國是多種族的國家,有白人、黑人、有色人和亞洲人四大種族,分別占總人口的75%、13%、7%和5%。亞洲人約1200萬,主要是印度人(超過50%)和華人。人類發展指數0.902(極高,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4名,次於澳大利亞、紐西蘭)。
(2)英國美國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在四萬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經由亞洲到達北美洲,再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3000萬。而居住在今天美國、加拿大地區的印第安人約有150萬人。
這些土著人種的構成,無論從遺傳、語言、社會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差異;據估計,15世紀時在格蘭德河以北至少存在著400種互不關聯、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有著多種多樣的人體類型和語系。
大約一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即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義大利和其他國家。
歐洲移民通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
1620年11月,第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號帆船駛入新英格蘭地區的普利茅斯港,為了創立一個不同於歐洲的公民自治社會,他們簽訂了一份極為重要的政治性契約——《五月花號公約》,從此奠定了美國的根基。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㈢ 英國和美國是不是同一個祖宗
不是。
美國人,是擁有英美國國籍或是父母方具有美國民族血統的人。
美國是一個城市化水平極高的國家,約有81%的人口居住在都會區中(2005年年中數據)。相較而言,全球城市化水平為49%。美國是多種族的國家,有白人、黑人、有色人和亞洲人四大種族,分別占總人口的75%、13%、7%和5%。亞洲人約1200萬,主要是印度人(超過50%)和華人。 人類發展指數0.902(極高,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4名,次於澳大利亞、紐西蘭)。
㈣ 英國喝和美國是同一個民族兩個國家嘛么
不是。英國主要為日耳曼民族(公元八世紀入侵的薩克森人)、諾曼民族(公元1066年入侵的諾曼人)而美利堅民族是新生成的民族,他包含了印第安民族、日耳曼民族、華夏民族、大和民族等等民族在內,是一個混血雜交的民族,和英國雖不是一個民族,但是卻有血緣關系
㈤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主體民族叫什麼民族
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人們都來自世界各地,以外來移民為主,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三個國家沒有主體民族的說法,只有主體種族的說法,主體種族都是白人,英國有主體民族的說法,主體民族是來自歐洲大陸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㈥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主體民族叫什麼民族
美國稱為美利堅民族,英國是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澳大利亞是移民,加拿大也是移民,以英法後裔居多。
㈦ 美國是什麼民族
美國是多種族的國家,有白人、黑人、有色人和亞洲人四大種族,分別占總人口的75%、13%、7%和5%。亞洲人約1200萬,主要是印度人(超過50%)和華人。人類發展指數0.902(極高,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4名,次於澳大利亞、紐西蘭)。
非拉美裔白人約佔62.1%;拉美裔約佔17.4%,非洲裔約佔13.2%,亞裔約佔5.4%,混血約佔2.5%,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約佔1.2%,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島民約佔0.2%。
(7)英國美國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民族形成
隨著農業、工業及貿易的發展,原來處於隔絕狀態的各殖民地之間的經濟聯系大大加強。到18世紀中葉,新英格蘭各主要城市已由許多橋梁、渡船和道路網連結起來。從紐約到費城和波士頓,從波士頓到查理斯頓均有道路可通。內河和沿海水路把各殖民地之間的壁壘打通了。
北方工業品南銷,南方農產口北運。費城、波士頓和紐約發展為2—3萬人口的城市,成為北美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統一的北美市場形成了。隨著統一市場的形成;各殖民地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英語便是這個共同的文化的媒介。
㈧ 美國主體民族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嗎
美國和英國一樣,美國不能說是英國後裔,美國應該是德國後裔才對,因為英國自己也是德國後裔,薩克遜人(西日耳曼人)他們是日耳曼後裔,今天的英國和美國主體民族都是薩克遜人,也就是德意志的後裔。
㈨ 英國美國和德國同屬日耳曼民族嗎
當然不是,只有德國人屬於日耳曼名族,美國人主要是印第安人和各名族雜裔
㈩ 外國有哪些民族比如美國,英國等
一、關於西方的民族
由於西方國家眾多,各國家的民族要額不同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如英國主要民族: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愛爾蘭人
美國主要民族中美國人的血統以德國裔最多,佔15.2%。其次是愛爾蘭裔,佔10.8%。非洲裔名列第三,佔8.8%。名列美國人十大血統的還有英國裔,8.7%;墨西哥裔,6.5%;義大利裔,5.8%;波蘭裔,3.2%;法國裔,3%;美國印地安裔,2.8%;蘇格蘭裔,1.7%。
有中國血統的美國人佔0.9%(其中含台灣0.1%),菲律賓血統也佔0.8%,韓國血統佔0.4%。
二、關於西方
西方,指西邊或西邊的地方;亦指位於西半、北半球的國家。指歐洲美國加拿大各國。
也即指位於西半、北半球的國家、歐美各國。
三、當代西方主要國家人口及民族構成
1.英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在族裔方面是同質性社會,除主體民族的白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及其他地區的白人)之外的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1%。
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大英帝國的瓦解,大量非英裔人口湧入英國,並主要聚居在大城市中。英國2010年人口為6226萬人,其中英格蘭地區為5223.4萬人、蘇格蘭地區為522.2萬人、威爾士地區為300.6萬人、北愛爾蘭地區為179.9萬人。
英國的民族構成比較復雜,在官方統計中,政府將全國居民以族群(ethnicgroup)劃分為十一大類別。根據英國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的人口民族構成為:主體民族是白人,占總人口數的92.1%;少數民族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9%,其中印度人為1.8%,巴基斯坦人為1.3%,孟加拉國人為0.5%,華人為0.4%,其他亞洲人為0.4%,加勒比裔黑人為1%,非洲裔黑人為0.8%,其他黑人為0.2%,其他民族或種族人口為0.4%,混血民族或種族人口為1.1%。
2.義大利
義大利政府基於本國復雜而豐富的社會、地理歷史情況的實際,沒有以共同的民族或種族起源作為民族識別的關鍵,而是以涉及文化、宗教、語言等方面的「標准」來劃分民族的。2008年義大利人口為5985萬人, 其中主體民族義大利人約佔93%。
少數民族主要由土著居民(世居少數民族)以及非土著居民(外國移民)兩部分構成。土著居民指的是基於民族歷史和語言特徵而識別的少數民族,包括以下12個:佛朗哥-普羅旺斯人、加泰羅尼亞人、弗留利人、奧錫坦人、撒丁島人、拉迪恩人、阿爾巴尼亞人、德國人、法國人、希臘人、斯洛維尼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在1948年義大利憲法中就有關於保護上述12個民族語言文字的條例,並且1999年和2001年,義大利政府又通過一系列法律強調這些民族在社會和文化上的權利。非土著居民指的是基於移民來源地與移入時間等特徵來識別的少數民族,因此,也通常稱之為新興少數民族,其主要包括來自亞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以及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移民。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月1日,義大利移民人口為4570317人,佔全國人口總數60813326人的7.5%。
3.法國
2008年法國人口為6205萬, 其民族結構主要由世居民族和移民兩部分構成。其中,世居民族主要包括法蘭西人、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亞人、科西嘉人以及加泰隆人和巴斯克人等,移民主要包括阿拉伯人、非洲裔黑人、歐洲裔、亞裔等。由於法國現行憲法(2008年7月23日由現代的第五共和國最後修改憲法第〔2008-724號〕)第二條宣稱:「法蘭西是不可分的、世俗的、民主的和社會的共和國。它保證所有公民,不分出身、種族或者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尊重一切信仰。」因此,確切地說,法國沒有民族政策以及專門協調和處理民族問題的政府機構,政府也沒有將民族成分以及宗教信仰列為人口登記和普查的內容,更沒有關於少數民族人口情況的官方數據。但據全法阿拉伯法國人協會、黑人法國人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保守統計,2008年全法大約有400萬到700萬阿拉伯人、300萬到500萬黑人以及15萬亞裔。鑒於此數據是保守估計,那麼若以最高數字統計,少數民族人口已經佔到法國總人口的22%。
關於法國的民族構成的基本狀況,另一項更早之前非官方研究數據則更能說明情況:1995年法國人口為5810萬,其主體民族法蘭西人約有4893萬人,主要少數民族為阿爾薩斯人約有150萬人、布列塔尼亞人約有370萬人、科西嘉人約有30萬人、加泰隆人約有16萬人、巴斯克人約有17萬人、其他民族或各國移民(阿拉伯人及非洲人、歐洲裔、亞裔)約有334萬人。 由此可見,法國實際上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4.西班牙
西班牙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構成主要由主體民族、世居少數民族以及移民三個部分組成。據統計,2010年1月1日西班牙戶籍登記的人口為4702萬,其中移民人口為574.7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2.12%。
主體民族為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約占除外國移民以外人口總數的73%。其他少數民族共有20個,其中最主要的有:加泰羅尼亞人、加利西亞人和巴斯克人,分別約為除移民以外人口總數的15%、7%、5%。
5.美國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其民族構成主要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後裔和當地土著居民構成。可以說美國是世界上民族構成最復雜的國家之一。美國聯邦政府按照「種族」(Race)來分類國內不同民族群體。1790年美國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就已有關於「種族」的調查問題。盡管按照種族分類方法來統計民族群體的作法一直以來飽受民眾爭議,但美國政府堅稱:種族分類方法反映美國社會的具體情況,而不是生物學、人類學或遺傳學定義,並承認這種分類包括種族、祖籍國或社會文化群體。由於美國的人口普查中關於族屬的登記採取的辦法是「自報家門」,每次普查登記表的族屬項目又並不一致,所以時常造成統計數字和比例的混亂。
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總人口數為3.08億,其中在單一種族中,各種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分別為:白人為72.4%、黑人或非洲裔美國人為12.6%、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人為0.9%、亞裔為4.8%、夏威夷和其他太平洋島嶼土著人為0.2%、其他種族為6.2%;兩種或兩種以上種族(混血)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9%。同時,與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十年間,美國少數種族、民族的人口增長速度明顯高於白人,其中亞裔人口增長最快,達到43.3%。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從1970年人口普查開始注意白人中的拉美裔(西班牙語和拉丁裔)人口數,並在1980年普查中將拉美裔人口從之前「白人」統計項中劃為「其他」項中。這顯然是有意注重在美國人口中快速增長的拉美裔人口,以及在白人社會中非拉美裔白人與拉美裔白人之間所存在的顯而易見的文化差異。按照「自報家門」原則統計,1980年美國拉美裔人口為206.2萬人,僅占總人口數(1.88億人)的0.9%;2000年拉美裔人口為3530.5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2.5%;2010年拉美裔人口增加到5047.7萬人(包括混血但仍自認為拉美裔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6.3%。2000至2010年,拉美裔人口增加1517.2萬人,增幅高達43%。目前拉美裔人口總數已經超越黑人成為最大的少數民族(盡管它並沒有被列為政府人口普查種族標准中的一類,而是單獨列出一項進行調查)。與此同時,非拉美裔白人十年間人口僅增加226.5萬人,增幅僅1.2%。
據2008年美國普查局預測:到2050年美國少數種族、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達到54%,其中拉美裔人口將達到總人口數比例的30%。
毋庸置疑,隨著美國人口中種族、民族結構的逐漸變化,勢必會對美國未來的族際關系乃至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如同美國建國230多年以來歷史所呈現出來的一樣。
四、西方主要國家民族問題
1.英國
英國目前主要的民族問題有二:其一是北愛爾蘭和蘇格蘭民族主義問題;其二是少數民族、種族歧視問題。前者主要是由於傳統文化和宗教因素差異,造成了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對受到英格蘭人在歷史上長期統治以及對其文化、宗教控制的不滿,主要表現為這兩個地區要求更大程度的自主權甚至是謀求獨立建國。後者則主要是由於英國長期以來奉行的種族主義政策所造成的,主要表現為民族種族的隔閡、歧視和暴力的族際沖突。
2.美國
由於美國歷史上長期奉行臭名昭著的種族主義政策,使其國內民族種族暴力和民族種族歧視在全球聲名遠揚。不可否認的是,自從20世紀60年代,隨美國民權運動的開展,以及《民權法》的實施,美國的種族主義受到重創,制度性歧視已經不復存在。同時,在包括「反歧視行動」優惠政策在內的一系列針對少數民族種族的政策實施作用下,黑人、印第安人、亞裔等少數民族種族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明顯提高。因而近些年來,許多美國人認為「反歧視行動」已經取得成功,不再需要繼續下去,甚至有些州政府,譬如加利福尼亞州早在1996年就通過「209議案」,取消了該州對少數民族提供的優惠政策。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由於種族主義思想根深蒂固,目前全美仍有許多「白人至上」組織。例如舊金山至今活躍著至少三個「白人至上」團體,這些團體以攻擊少數族裔和外來移民為主業。針對包括黑人、「二等白人」拉美裔、亞裔以及印第安人等民族種族歧視問題仍舊是美國社會中最突出的民族問題,美國民族種族間隔閡、矛盾、沖突仍然存在。尤其在「9.11」事件之後,針對穆斯林群體的偏見、歧視有增無減。美聯社2010年5月20日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有61%的受訪者認為拉美裔受到明顯歧視,52%的受訪者認為黑人受到明顯歧視。《紐約時報》2010年10月28日的調查顯示,60%以上的拉美裔居民表示,歧視已成為了他們每天面臨的主要問題,近3年來這一問題已更加嚴重。
據調查,在紐約市,15-29歲的黑人男子最容易成為兇殺案的受害者。這一群體還不到紐約市人口的3%,但卻佔到了2010年所有兇殺案受害者人數的33%。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共發生6628起仇恨犯罪案,其中2201起針對非洲裔,534起針對拉丁人,575起針對白人。基於種族偏見、宗教偏見和族裔偏見的分別佔47.3%、20%和12.8%。美國進步中心2011年8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美國七個基金會動用逾4260萬美元在美國煽動反穆斯林仇恨。
同時,由於美國長期的種族主義政策所造成的民族種族間結構性差異依舊,少數民族種族在教育、就業、收入等諸多方面「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仍然存在。例如在教育方面,2005年美國白人大學及以上學歷人口比例為28%,而黑人為17.6%、拉美裔僅為12%。與白人相比,黑人和拉美裔人口大學及其以上學歷人口比例分別相差10.4和16個百分點。而這個差距在2000年分別是9.6和15.5個百分點;在1990年分別是10.4和12.8個百分點;而在1980年分別是8.7和9.5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在過去25年裡,黑人和拉美裔的高學歷人口比例與白人相比,差距不是縮小而是在逐漸擴大。在收入方面,20世紀60年代以來,黑人和白人間收入的不平等雖然有了縮小,而財產不平等卻實際上擴大了。例如1972年美國黑人-白人收入比為57.5%,1990年為58.4%,2000年增長到66.3%,2005年又回落到61%;而黑人-白人家庭凈資產比1991年為10.4%,到2004年降為9.9%。此外,隨著2000年以來美國經濟又一輪衰退,特別是受2007年「次貸危機」以及之後全球經濟危機影響,美國社會中民族種族間的結構性差異再次凸顯。例如在失業率方面,1999年美國白人失業率為3.7%,黑人為8.0%,拉美裔為6.4%;2004年白人失業率為5.0%,黑人為10.1%,拉美裔為7.0%;2009年白人失業率為9.5%,黑人為15.7%,拉美裔為13.1%。十年間,美國白人失業率上升了5.8個百分點,黑人為7.7個百分點,拉美裔為6.7個百分點。由此至少可以看出,在這一輪經濟衰退的過程中,黑人和拉美裔比白人更容易失業。再如2000年美國白人貧困率為7.5%,黑人為22.1%,拉美裔為21.2%;2006年白人貧困率為8.2%,黑人為24.9%,拉美裔為24.3%;
2010年白人的貧困率為9.9%,黑人為27.4%,拉美裔為26.6%。十年間,美國黑人和拉美裔貧困人口不斷增加,且人口貧困率上浮皆高於同期白人水平。總之,近幾年來美國社會中民族種族的結構性差異的再次擴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民族種族個體間的隔閡、偏見甚至歧視,從而影響美國社會中的族際關系的和諧發展。而隨著美國人口中少數民族種族人口比例的不斷升高,美國的民族種族歧視問題將會再次受到世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