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18世紀英國在其完成工業革命以後,機器大工業代替了手工工業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開辟了新的工業生產門類,並在殖民主義炮艦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輸出工業品。
世界工廠就是為世界市場大規模提供工業品的生產製造基地。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中葉,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在鋼鐵、汽車、化工、機器設備、飛機製造、電氣產品、醫葯以及軍事裝備等製造業的各個領域,其生產規模和出口份額,都位居世界前列,成為世界工業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工業從以出口重化工業產品為主導逐步轉向以出口附加價值高的機械電子產品為主導,成為機電設備、汽車、家用電器、半導體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大國。
根據對英國、美國和日本工業發展的歷史考察,要成為世界工廠,必須是該國的工業有一系列重要生產部門的生產能力及其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位居前列,有一大批工業企業成為世界製造業領域的排頭兵,它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對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和發展趨勢能夠產生重大影響。
⑵ 英國打造「世界工廠」的根本原因,具體措施,表現
英國打造世界工廠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具體措施是掠奪原材料產地開拓海外市場,表現是對於世界各地的侵略。
⑶ 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的主要表現
主要變現在18世紀下半葉和19世紀,在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
機器大工業的產生開辟了利用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豐富自然資源的廣闊前景,這就使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產業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原來以農業為基礎的農業社會轉變為以工業為基礎的工業社會。這些國家的綜合國力大為增強。
世界經濟、科學文化、軍事和政治的重心從亞洲古老文明國家轉移到歐洲和北美,世界格局隨之發生重大變化。 世界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3)英國為世界工廠做了什麼准備擴展閱讀:
起源背景:
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
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業革命
⑷ 英國如何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大國
英國的「光榮革命」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普通國民感覺有一個他們可以信賴的政府。由於對政府持有好感,國民願意納稅來支持政府。他們更願意承擔必要的賦稅支持國家對外作戰,特別是在18世紀初期與法國和西班牙作戰。英法七年戰爭對英國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是海戰第一次,對歐洲的外交格局產生了決定性作用。西班牙和法國再不能忽視英國的力量,如果對英宣戰,他們就會失去重要的領地。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使各種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手工工場為支撐的生產能力變得捉襟見肘。為了能經受住這種考驗,幾乎整個英國都被動員了起來。
在生產中大規模使用機器,極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場的效率,並最終促成了現代工廠的誕生。
在戰爭中,英國為參戰國提供了軍服、槍炮和其他產品,而整個歐洲正是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因此當戰爭結束後,英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產業大國,
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業優勢,英國開始積極推行自由貿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義的經濟體系。它率先採用取消貿易限制的辦法來擴大國外市場,也就是用取消別國產品輸入英國的限制,來換取別國取消對英國產品的限制。自由貿易成為英國的國策。「英國製造」從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場里長驅直入。
這種經濟的自由化是在英國早已取得了在工業領域絕對的領先地位後才得以實現的。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之後,我們才進入了自由貿易的時代。
為了實施自由貿易政策,英國用武力迫使一個又一個國家打開了大門,迅速擴張成為一個「太陽不落的帝國」。在這個帝國里,一個以英國為核心的商業貿易圈逐漸形成。
⑸ 在世界史中,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過程是什麼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為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繼續推行圈地運動和殖民擴張政策,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僱傭勞動力和資金。手工工場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知識的積累,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國外市場的擴大、工場手工業生產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工業革命被提到歷史的日程上來了。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階段,是從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個飛躍。機器大工業的建立,為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物質基礎,使資本主義制度最後戰勝封建制度而居於統治地位,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資本主義國家到全球各地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加緊對殖民地掠奪,造成了當地貧困落後,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工業革命又是社會關繫上的革命,整個社會分裂成直接對立的兩大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加緊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加深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⑹ 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英國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把英國打造成世界工廠
開拓海外殖民地,掠奪原料和開辟海外市場
⑺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怎樣使得英國崛起成為世界大國
工業革命如何影響世界的格局;除了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之外,法國、美國、德國、日本等也陸續進行了工業革命。為什麼英國不封鎖自己的技術呢,自己一個人當大佬不是挺好的?原因是封鎖不過來。1810年,英國頒布了條法令,禁止蒸汽機和機器出口,否則處以死刑。但德國那邊就把發明蒸汽機的技術師請過去,辦工廠。機器可以禁止傳播,但技術是無法禁止傳播的,英國也沒辦法,所以後面各國也陸陸續續地進行工業革命了。英國生產的商品自己國內肯定消費不過來,所以英國積極地開拓國外市場,這樣也在加強了世界各地地的聯系。就連中國這么遠的地方也受到波及,他們用炮火打開了中國的市場,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但中國從此也開始進入近代化的時代了。
⑻ 英國在19世紀採取了什麼經濟政策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在資本家的要求下取消了保護性關稅政策,實施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成為了資本主義強國。
19世紀中葉是英國經濟貿易政策的重大轉折點,使其放棄了原有的關稅保護政策向自由貿易政策的轉變,即取消工業保護制度,允許工商業自由發展,實行低關稅和無關稅自由貿易政策。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高歌猛進,原有維護土地貴族利益的關稅貿易保護政策已經不能再滿足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們進一步要求打開國內外市場和降低關稅,來實現他們商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這卻威脅到土地貴族的利益,因為在實行保護關稅,只有利於土地貴族。而對新興的工業資本家來說則是極其有害的。
可見,代表土地貴族利益的保護關稅制度已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自由貿易的形成也是這兩大政治集團之間斗爭結果的縮影。最終,自由貿易政策在英國確立,為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之起飛提供了必要條件,並開啟英國的維多利亞黃金時代。
拓展資料:
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經濟結構在19世紀上半葉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曾在19世紀就被譽為是世界工廠。從18世紀後半葉首先在英國爆發的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完成了從封建小手工生產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從此邁入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門檻。」並且其中一些生產部門憑借著技術的優勢脫穎而出,使其生產效率也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在國際方面,英國贏得了幾場對外戰爭的勝利,尤其是擊敗了歐洲霸主拿破崙帝國,使得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上排除了這一強大勁敵,更加促使英國肆無忌憚地進行海外擴張和貿易經濟掠奪。「在英帝國主義殖民達到頂峰時期,她所擁有的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了約佔全球面積的四分之一,並且這些殖民地散布在五大洲上。」
憑借著這些廣闊的殖民地,英國可以獲得源源不斷輸送的廉價原料,更為英國提供了一個廣大殖民地市場。儼然英國當時已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是,在1825年的資本主義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經融危機把英國的經濟弊端和矛盾暴露的一覽無余。英國雖然通過工業革命進入大機器工廠生產時代,工業品的數量也比以前逐年倍增,但是最關鍵的市場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