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多久可以掃墓

英國人多久可以掃墓

發布時間:2022-08-30 16:08:09

『壹』 親人去世一年後才可以上墳嗎

親人去世多久都可以上墳;

人死後第7天黎明,家人到墳前祭奠致哀,稱「壘七」。此後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畢,也有壘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時親屬兒女備供品祭奠,叫百餮,舊時有的紮上搖錢樹,紙箱,紙櫃焚化墳前,只是燒些紙錢。

(1)英國人多久可以掃墓擴展閱讀:

不到墳上去,或與上墳同時進行,把寫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譜系圖供在正堂或「家廟」,全家或全族人一齊祭祀,在家祭的稱「請家堂」,儀式十分莊重。我們村子祭譜,由家族裡輩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過年的時候跟續譜同時進行。近幾十年來,由於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墳也有在公墓進行的。

,因天氣不佳,不能出門,或是離鄉客居外地,不能親臨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設祭,向著故鄉祖先墓地方向,舉香作揖恭請先祖享祭。

『貳』 各國的清明節習俗

1、日本的「清明節」不在四月,而是在八月,被稱之「盂蘭盆節」。「盂蘭盆節」起源於古代中國。現在,已成為日本主要的祭祀祖先的節日。

盂蘭盆節的習俗是在13日這天在墓前和家點燃燈火,稱之為「迎接火」。16日那天也同樣點燃燈火,稱之為「送別火」,為祖先照亮腳下的路。而盂蘭盆節少不了的是盂蘭盆舞。16日晚間,不分男女老幼,人們紛紛穿上「單衣和服」,手拿團扇,隨著歌謠圍在一起跳盂蘭盆舞。

2、法國:每年11月1號是法國的萬靈節,這一天法國全國會放假1天,根據民間習慣,這一天法國人要到墓地去憑吊已故的親人,其中菊花是不能少的。它們象徵著逝者在天國的幸福生活。

在萬靈節這天,法國人除了祭掃先人陵墓外,還要到巴黎公社紀念碑以及反法西斯紀念碑獻花。據說,法國每年的菊花銷售量2300萬盆,其中2100萬盆都是在萬靈節期間銷售的,消費額高達1.79億歐元。

3、美國:美國沒有「清明節」,但有一個和「清明節」含義一樣的「國殤日」,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美國人「國殤日」不祭祖,而是悼念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美國人悼念自己的親人沒什麼固定的日子。

美國的墓園絕對是不能燒東西的,美國人也不會帶上吃的、喝的為親人祭拜。最常見的方式是帶上鮮花,寄託哀思。美國人如果全家去掃墓的話,有時候會顯得好像是去郊遊一樣,有的人家還在墓地周圍順便野餐、遊玩,好像全家一起郊遊開Party。

4、英國與義大利相似:最重要的節日為復活節(主復活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原是紀念西亞異教神明巴力的同父異母妹妹亞斯塔路降生的日子,亞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婦。相傳巴力得知妹妹亞斯塔路生於一枚天鵝蛋中,就去灌木中尋找;找到了,就抱在懷里孵化出了一隻兔子;兔子長大後成了一個美女,和巴力同居,後來在巴力危難之際還救過巴力一命。

復活節周一這天,在義大利則被稱為「小復活節」(Pasquetta)。這一天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門遊玩的好時候,在義大利有一句俗語「Natale con i tuoi。Pasqua con chi vuoi。」意思就是「聖誕節與家人一起,復活節與任何你喜歡的人一起。」這是最休閑放鬆的一天,是義大利人享受溫情快樂的好時光。

5、俄羅斯:紀念死者節在俄語中的名稱叫"拉多尼察",通常都在4月底至5月初。在紀念死者節這一天,俄羅斯人會舉家前往已故親人的墓地掃墓和祭奠。

按照傳統習俗,他們會在墓前供上繪有彩色圖案的雞蛋,據說這樣可以祈求保佑逝者,此外還會供上甜乳渣餅、餡餅、果子羹等食品,還要在墓地周圍種上花草。祭奠結束後,全家人會在墓前簡單地聚餐,每個人都要飲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飲酒時不能碰杯也不能說話。

『叄』 聽說清明節要提前上墳,提前幾天去好呢

清明上墳一般是要提前幾天上墳但並非越早越好。

三、清明節掃墓越早越好嗎

清明節並不是越早越好。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古代歷法中,為一。掃墓並不一定非要在上午進行,一般在上午8時至下午3時之間都可以,只要不是天未亮或者太陽已下山就行。

四、清明節掃墓的正確步驟

應先祭「土地公」,後祭逝者;這個順序不能弄錯!親人來到墳墓前,除草、添土,修整好墳頭。民間普遍以為,逝者住於地下,墳穴是房屋,墳堆便是房頂。經雨水沖涮,雜草叢生,墳堆多有破毀。所以要除草、填土,在墳沿修排水溝,防止雨水沖人墳中。在修好的墳墓後,便陳供品於墳後,先祭「土地公」。然後再把供品於墳前,後祭逝者。祭拜時點燃香燭。祭罷燒紙錢,或把紙錢壓在墳頭。在祭墳時,民間多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因為祖先是保佑自家的家神。

『肆』 一年之內可以二次去掃墓嗎

一年之內可以多次去掃墓,只要你有心並且有時間。一般清明和農歷七月中都可以掃墓。

什麼是掃墓

掃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按照習俗,一般在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尤其重視家族、祖先,對祖先的崇拜、返本歸宗的意識特別濃厚,在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特殊緬懷方式。

網路掃墓的簡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網路掃墓開始興起,但較多用於較大型的紀念活動,如紀念烈士等等。

網友可在專門的網路紀念館發表留言寄託哀思和祝福。一些華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時髦的"網上祭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親自到先人墓前磕頭。

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

二維碼掃墓

用智能手機掃描一下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視頻,了解他的生平事跡。逝者家人還可以對網頁內容更新維護。

家屬可為隱私設密碼

二維碼墓碑起源於英國,外地墓葬園在推廣二維碼時,還會在未售出的墓地上鑲嵌二維碼,內容包括墓碑的價格、方位、面積、綠化、設計理念等。

對於掃描之後能看到哪些內容,親屬可根據自己的要求,在祭祀主頁設置相應的選項,即哪些信息是完全公開的,哪些部分是隱私要通過密碼查看。保護逝者的個人隱私。

一般來說,普通弔唁者都可通過二維碼訪問逝者紀念館,可獻花、留言,與更多在紀念館祭祀的親朋互動,也可將網址分享給親人、朋友用於祭祀和留言。

網路掃墓的意義

1、促進和諧

網路紀念館是一個超時空的網路祭奠和溝通平台。

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

2、激勵後代

在這個虛擬的紀念空間里永久記載著祖祖輩輩的光榮歷史,讓散居在全球的後人都可在這個平台上了解祖輩光輝業績及其未竟之業,以此激勵後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

『伍』 新墳掃墓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人死後,每期七天祭奠一次,共七七四十九天,七七為盡期不錄(不祭奠)。

也就是說只祭奠六期,其中第三期或第五期,去世人的家人和親朋好友約和在一起,共同祭奠掃墓一次,這是第一次掃墓,第二次時間在人去世後的百日進行。以後,就是每年的清明節了。

還有每年的陰歷(農歷)十月初一這天去掃墓了。

不過,各地喪俗不同,你可以問問當地的老人們,他們知道,會告訴你怎麼做。

『陸』 風俗習慣

西方的送禮習俗

l 法國送禮習俗
在選擇、贈送禮品上,法國人的高雅、文明、別具一格等特性得到了充分體現。贈送笨重、鋪張的禮物被看作是不善交際的表現。

節假日

法國主要的送禮節日是聖誕節和新年除夕。12月24日孩子們將鞋子放在聖誕樹下或者靠近煙囪等待大人們塞滿果品和小玩意。在法國大部分地區,人們對聖誕老人不太熟悉。家庭成員一般相互贈送禮品。蘭花、盛開的杜鵑和其他鮮花常用來送人。

新年前夕,家人和朋友之間互贈的禮品就更多了。受邀請的客人帶著鮮花、食品和其他禮物來參加聚會,女主人則照例為每位客人准備了一份小禮物或紀念品。

浪漫的法國人自然不會忘了聖瓦倫丁節(情人節),這個節日通常用鮮花作禮物。孩子們常常在這天給母親們送上鮮花。

母親節也是重要節日。法國人在這天很少選賀卡,一般送鮮花及香水、圍巾和其他女性物品。然而,父親節在法國卻不很普及,盡管皮革等工業部門從商業角度出發大力推祟這一節日仍事倍功半。

5月1日,人們傳統上給朋友和熟人送去鈴蘭花——春天的友好象徵。

特殊的送禮場合

(1) 孩子一出世,其母親將收到自己丈夫和父親送來的鮮花——尤其是孩子是第一胎。親友們會給孩子送衣服、玩具等禮品。一般應邀參加孩子洗禮的客人不必帶禮品,只有孩子的教父母才帶上諸如一隻小銀杯或是調羹之類的紀念品。

過去,孩子的命名日一直被看得比其生日更重要。現在法國人也慶祝生日,十八歲、二十一歲、四十歲、五十歲等生日慶祝活動尤為隆重。

(2)在訂婚儀式上,雙方家庭互贈花束。結婚時禮品總是送給新娘的父母並附上祝賀他們女兒成婚的賀卡。在結婚那天,給新娘家裡送去鮮花也是合適的——尤其是你不能參加婚禮時。

(3)家人和朋友也慶祝主要的結婚周年紀念日。丈夫們往往給妻子們種植一棵玫瑰樹以象徵他們永久的愛。

(4)葬禮上只有極親密的朋友才送花。一封簡短的表示慰問的信或明信片較為合適。

商務活動禮物

目前經濟上的困難使人們在互贈商務禮品時趨於保守。公司領導不願接受過分奢侈的禮品以免被錯認為是受賄。業務往來中送禮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對方有能力回贈你所送的禮物,不要讓對方難以還禮而丟臉。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都希望禮品更富個人感情色彩,即便是業務往來送禮也最好親筆附上幾句問候。

注意事項

在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應帶上一些小禮品或是在去之前就送些鮮花,特別是首次上門拜訪。

法國人對花有特殊的鑒賞力,他們懂得如何養護花,如何使花鮮艷持久。客人們往往在舉行晚會的那天早上送去鮮花。如果能搞到主人最喜歡的花或與其室內環境相稱的鮮花就更好了。法國人一般送一束由奇數花枝組成的鮮花——從插花藝術的角度考慮,偶數花枝組成的花束難以排列組合(當然十三這個數目要避開。你會發現如果剛好到了十三位客人,女主人會安排兩只餐桌而不讓十三人同坐一桌)。法國人喜歡熱帶的或異國的鮮花,尤其是那些能長久保持鮮艷的花。更豪華一點的鮮花禮品可以包括一隻水晶花瓶。不要送紅玫瑰。紅玫瑰的確象徵愛情且情人們也相互贈送,但它們也是人們痛恨的社會黨的標志。另外,有的法國人認為由六支和十二支組成的花束是專門為情人們相互贈送的。

食物也是一種好禮品,但須記住法國人很注重食物的質量,切忌送去包裝漂亮而質量低劣的食物,以免由於貶低了主人的飲食標准而侮辱主人。

按風俗不要給法國人送葡萄酒或烈性酒,因為法國人對自己的飲食很重視,他們對飲用何種酒類也很認真。當然你如果知道主人特別喜歡某種酒,你可以送一瓶給他並建議他日後慢慢斟酌。

其他受歡迎的禮品還有帶香味的蠟燭、百花香、書籍和一些水晶物品。香水(包括男用香水),被看作是帶人情味的禮品。

當然,現在的法國青年也喜歡美國流行的東西,像印有大學標志的T恤衫及印有美國影星的任何物品都是受歡迎的禮物。

l 英國的送禮習俗

克制、禮貌、尊重傳統、熱愛英語等值得尊敬的品質從英國人送禮的習俗中得到了體現。英國的傳統認為,只要你付得起,不管是何物你都應設法得到最好的,然後終生珍惜之。

送禮節日

很多人將英國人送禮與聖誕節聯系起來。確實如此,聖誕節是他們傳統上最隆重的節日。所謂的聖誕節期間互贈大量的聖誕卡、唱聖誕歌、家人和朋友們將聖誕禮物置於聖誕樹下,還有聖誕老人將禮物放入孩子們的長統襪里等等。聖誕節早晨,上自皇室成員、下至平民百姓都互贈禮物。在英國,人們還慶祝節禮日(Boxing Day)。節禮日即聖誕節後除星期日的第一天。這一法定節日來源於英國人在這一天將裝入盒內的聖誕禮物送給侍者、郵遞員等傳統。

業務上的同事也互贈聖誕禮物,雖然禮物不及美國人送的那樣昂貴。印有公司標志的禮物如台歷和月歷及酒類(特別是白蘭地、威士忌)和巧克力是常見的禮品。

人們通過送復活節彩蛋(通常由巧克力或其他糖類做成)和鮮花來慶祝復活節。懺悔日,即四旬齋來臨之前的星期二,傳統上舉行只有婦女參加的做煎餅比賽。那一天人們還用煎餅來款待朋友。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母親節和父親節的慶祝活動跟美國差不多,但商業色彩較淡。英國的孩子們不像美國孩子那樣在萬聖節挨家挨戶要禮物,如遭拒絕則搞個惡作劇。

特殊的送禮場合

在英國,生日是又一個重要的節日。家人在生日的那天早晨贈送禮物,年輕人則開晚會以示慶祝。盡管現在英國人十八歲就有選舉權,他們仍將二十一歲作為進入成年來慶祝。過八十、九十或一百歲生日的公民將收到來自女王陛下的賀電。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每年6月的某一天慶祝女王的法定生日,雖然這一天並非女王的真正生日。

孩於出生和洗禮時都要送禮。應邀參加洗禮儀式的人通常帶一件禮品,教父和教母按傳統送去銀杯、銀碟或調羹。年輕人在洗禮儀式上接受親友和教父母送來的有永恆價值的禮品。

結婚送禮習俗基本上跟美國一樣。最好盡早將禮品送去,因為有的家庭喜歡將禮品陳列給朋友們欣賞。結婚禮物應送給新娘。

l 德國送禮習俗

送禮節日

聖誕節前的第四個星期天為基督降臨節,從那時起人們就開始准備聖誕節慶祝活動。每個星期日家人聚集在一起點燃四根蠟燭中的一根,到聖誕節剛好全部點燃。德國孩子早就急切地盼望著12月6日聖尼古拉斯節(Saint Nicholas』Day)的到來。當孩子們在沉睡時,聖尼古拉斯乘著由毛驢拉的雪橇來給孩子們分送水果、糖果等禮物。一些成人這天也互贈禮物。

聖誕禮物在聖誕節前就買好了。聖誕節前夕而不是聖延節那天,人們圍著聖誕樹互贈禮品。在德國南部地區也盛行著聖誕老人送禮的習俗。

耶穌受難日和復活節是德國的法定節日。復活節習俗包括從山上滾火輪和彩蛋、舉行野外篝火晚會等。巧克力彩蛋和裝在籃子里的小兔子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

母親節時,人們給母親們送去鮮花等禮物。

五一節這天很多城鎮和鄉村豎起花柱,人們歡唱跳舞。年輕人則將白樺樹枝插在女朋友家門上。

特殊送禮場合

每年德國人慶祝很多民間節日,從世界聞名的幕尼黑啤酒節到科隆的玫瑰節,以及一些地方上的葡萄酒節,這些傳統節日都以吃、喝為中心,並不強調送禮。第一次去參加德國民間節日活動的外國人要了解,很少會有人招待你,每位參加者須自己點菜和付款。如果德國人主動招待你,你表示感謝後可以接受,但應立刻尋機回請他。

德國人很看重生日,慶祝活動可在家裡或辦公室舉行。有些德國人生日那天還能享受半天休假。孩子們生日那天醒來時總會發現桌上擺滿了送給他們的鮮花。鮮花和葡萄酒是朋友間常送的生日禮物。

德國沒有為新娘舉行送禮會的習俗。但婚禮前夜去新娘家狂歡的習俗卻很普通。新婚夫婦的朋友們在婚禮前一天去新娘家將碟子和瓷器朝門上和窗下砸去(然而打碎玻璃杯卻被視為不祥的),據說吵鬧的聲音會將惡運送走。如果新娘親自打掃砸碎的盆盆罐罐,其未來必幸福吉祥。婚禮時送的禮物不能是尖形的如小刀、剪刀或雨傘等,因為尖的東西據說會帶來惡運。在婚禮後才去送禮也被視為不吉利。送錢在德國是不合適的。

德國人一得知有關結婚、訂婚和孩子出世等消息時會立刻送去一束鮮花和祝願。鮮花和水果適合作為禮品去探望病中的朋友。

每當一幢大樓豎起來時,德國人傳統上要舉行房屋上樑儀式。一棵扎著綵帶的松樹放在屋頂,工匠領班爬上房屋發表一篇幽默或富有詩意的演講並祈禱上帝給新大樓帶來快樂。所有參加者可享受到點心和飲料。

應邀去德國朋友家裡做客,這是友誼的特殊象徵。客人應帶上小件禮品。如果送花,花束不要是偶數的,特別不要送十二支花,因為德國人對美國人「論打出售,總是便宜」之說法十分熟悉。

紅玫瑰是年輕男子送給心上人的,所以千萬勿帶上紅玫瑰去送給女主人。另外有些白色和黑色的花(尤其是一些菊花)專門為葬禮所用。德國人還喜歡在自己窗前擺上各種盆景和花木,因而送上這類禮物是受歡迎的。對孩子們,你可以送T恤衫和音樂磁帶。

業務往來送禮

有時由於業務關系德國朋友會在餐館請客,這時要記住在主人動手前不可先開口吃。通常他會先嘗一下酒溫如何然後給客人倒酒,最後才給自己倒。按習俗他要向坐在自己右側的女士舉杯,然後祝所有人健康(你還禮時也應這樣做)。德國人只在特殊場合如過生日時或祝對方好運時才碰杯,杯里要裝滿葡萄酒、香檳酒或啤酒才可碰杯。白蘭地或正餐後飲的酒一般不碰杯。

在生意談成後可以互贈禮品,也可在聖誕節時送。音樂磁帶、香煙、書籍、工藝品等都是合適的禮品。德國人對葡萄酒很內行,他們常在用餐時飲用啤酒和葡萄酒,所以除非你有把握一般勿送葡萄酒。

如果德國朋友在聚會結束後未寫感謝信表示他們喜歡你的禮品,你不必感到受辱,因為他們認為口頭表示感謝就可以了。

l 義大利送禮習俗

義大利人從小就學會了如何贈送和接受禮品。他們往往刻意挑選一件合適的禮物送人。

送禮節日

在新年這一天,人們去過教堂後開始互贈禮品。孩子們要向長輩們祝賀新年,作為回報,孩子們可以收到年禮——錢。許多家人還互贈新年賀卡。

主顯節(1月6日)也是主要的送禮節日。將長統襪掛起來的好孩子會收到貝發娜巫師(Befana)贈送的糖果和其他小禮物。壞孩子會發現自己的長統襪里裝滿了煤。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母親節和父親節對義大利人來說是相對較新的節日,然而節日的商業化使它們越來越普遍。人們通過互贈賀卡、鮮花和小件禮物來慶祝這些節日。

四旬齋前的狂歡節來臨時孩子們穿上了各種鮮艷的服裝,人們互贈糖果等禮品。復活節時通常人們也互贈賀卡,禮品都做成雞蛋形或裝入彩蛋內。

義大利人認為他們的聖誕禮品來自聖嬰。家人之間互贈的禮物要藏到12月24日晚十二點以後即聖嬰降生時才拿出來。聖誕節早上人們互致節日問候並紛紛打開禮品盒。

特殊的送禮場合

命名日慶祝活動比生日還要熱鬧。按傳統,親友們送來賀卡舉辦舞會以示慶祝。舞會和贈禮須在命名日前那個晚上進行。

上門拜訪時義大利人一般不帶禮品,他們往往在第二天甚至更晚一點的時候才送去。這顯示了對主人愛好的尊重並給主人以挑選的機會。花束、盆景、糖果和葡萄酒是受歡迎的禮品。

婚禮和結婚周年紀念日送禮習俗跟其他西方國家差不多。祝賀新婚的禮品通常送到新娘家。刀剪並不被視為不祥之兆,錢卻是品位不高的禮品。參加葬禮時一般送菊花,隨後再寄去表示慰問的卡。食品和其他禮品是完全不合適的。

l 荷蘭送禮習俗

盡管有數以百計的風車,大量的木鞋子,綿延好幾里的鮮艷的鬱金香以及許多手搖風琴,卻只有一個聖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他的誕辰日是全荷蘭最重要的節日。每年12月,人們以遊行、歡宴和富有想像力的禮物交換等方式進行慶祝。聖尼克(人名及節名都叫作辛特克拉斯)是位富於同情心的米拉(Myra)主教,每年乘汽船從西班牙來到荷蘭分發禮物。

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里,辛特克拉斯(即聖尼克)在他的大紅書上記錄下荷蘭兒童的行為,而他的僕人彼得則將禮物裝起來為12月的旅行作裝備。他到達荷蘭之後,受到女王及其家庭成員的正式歡迎(他們自然第一個收到他的禮物)。然後他領著人們進行宏大的遊行活動,同時他的僕人們向人群撒薑汁餅乾和糖果。

按照荷蘭的傳統,所有的禮品都必須用一種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包裝起來,並附有寫給收禮人的一首韻文或詩歌。包裝本身不必很漂亮,但須有隱蔽性,不易被人找到或者很難打開。在12月5日辛特克拉斯節前夕,荷蘭人圍坐在桌邊,桌上放著糖果和麵包點心,每人的位子都用巧克力標著名字的首字母。然後人們開始打開他們的辛特克拉斯禮物。在這之前,人們常常得尋找自己的禮物,在屋裡屋外像尋找寶藏一般或在填滿濕沙子的手套里掏。隨禮物送的韻文要幽默且能善意地使受禮人感到尷尬(那些不會寫詩文的人會發現,許多商店有現成的或有專人給你寫)。所有的詩文都由辛特克拉斯簽名。收到禮物的人要大聲叫「謝謝你,辛特克拉斯」。家人及朋友間習慣上以這種方式互贈禮物。

那晚深夜,辛特克拉斯騎著白馬回來,在好孩子們的鞋子里塞滿小禮物(尤其是給那些為他的馬准備了乾草或胡蘿卜的孩子),並讓彼得留下,將那些一年裡行為不當的小孩用白樺樹條趕跑甚至捆起來裝進他的大袋子里。

由於大多數的節日及禮物贈送都已結束,荷蘭的聖誕節是個安寧及表達良好祝願的時刻。聖誕樹得在1月6日前撤走,因為那天向初生基督朝聖的東方「三大聖人」要來了。盡管家庭成員、朋友及商務上的熟人之間在聖誕節時經常再次互贈禮物,但歡樂是屬於辛特克拉斯節的。

人們認為新年一定得收到某樣新東西,這是個經久不衰的傳統。因此,在元旦那天,人們互贈手帕等小禮物,以確保在新的一年裡交好運。

『柒』 葬禮有什麼過程啊

要看你是辦葬禮還是參加葬禮了
參加葬禮么,先去殯儀館哀悼,然後等屍體火化完畢後,吃豆腐飯,結束
要是辦的話,要先租個廳,出死亡證明,買骨灰盒……很多事啦

『捌』 人死了大概要多久才能掃幕

只要下葬看就可以掃墓。
掃墓7時至17時最好
從堪輿學角度講,掃墓要選擇好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一般來說,上午7時後到下午5時前最好,天還沒亮和日落西山時不宜掃墓。如果掃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據說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穩定精神的作用。掃墓時要衣著整齊,神情肅穆,不要粗言粗語,大聲喧嘩,更不能說對亡者不敬的話。掃墓時要專心致志,不要東張西望,不要細看別家墳墓和踩踏別家墳墓,或對別家墳墓評頭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適宜的。孕婦、病人、7歲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掃墓。
掃墓回來之後,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疲勞,這時,應該洗個澡,換一換衣服。按古代習俗,在進家門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認為這樣可以驅除陰氣。

穿黑色衣服莊重肅穆
有些人認為,掃墓時忌穿黑色衣服,要穿紅色或黃色等顏色鮮艷的衣服,理由是黑色衣服容易招惹陰氣,這種看法是沒什麼道理的,穿黑色衣服莊重肅穆,可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掃墓時反而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這種衣服與掃墓的氣氛不協調,還是穿素色衣服比較適宜。

『玖』 人死後什麼時候去上墳 ,有什麼講究。

通常是在清明節、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晚輩要准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煙酒、饃、香、紙錢<又稱鬼票子>、鞭炮、小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拾』 一年可以掃墓幾次

四次:春節、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

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

別樣形式:

1、音樂祭祀:播放逝者生前最喜愛的歌曲,表達對故人的緬懷之情。

2、鮮花祭祀:用逝者生前最喜愛的鮮花祭祀,或參加各公墓組織的"鮮花換燒紙"活動。

3、植樹祭祀:通過植樹祭奠故人。

4、洗墓祭祀:清洗墓碑表達思念。

5、家庭追思會:將逝者生前的照片、錄像資料製作成光碟,組織家庭成員觀看,進行往生回憶。

6、網上祭祀:通過互聯網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7、社區公祭:專職禮儀師進駐社區,由社區組織轄區居民敬放過逝親屬遺像,敬放水果、果品、氣球等,逝者家屬宣讀祭文,公祭群眾敬獻鮮花。

8、放飛思念:社區可組織居民開展放飛白氣球、放飛思念的活動。

9、簽名祭祀:社區可以組織群眾集體簽名,追思祭祖。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多久可以掃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延期居留條過期怎麼辦 瀏覽:846
蘇門答臘虎魚跟印尼虎魚怎麼區分 瀏覽:491
以色列最怕伊朗什麼武器 瀏覽:281
伊朗和美國怎麼發生了沖突 瀏覽:654
三星越南工廠生產的是什麼版本 瀏覽:351
有哪些中國風音樂 瀏覽:863
英國小學怎麼選校 瀏覽:674
辦英國留學簽證加急費多少錢 瀏覽:703
中國航空和信威有什麼關系 瀏覽:683
伊朗石油運往中國怎麼運 瀏覽:427
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 瀏覽:873
中國怎麼換 瀏覽:965
印尼有什麼app軟體 瀏覽:508
印度咖喱餐怎麼做 瀏覽:715
中國每天平均出生和死亡多少人 瀏覽:382
越南峴港島的溫度是多少 瀏覽:280
接了英國電話怎麼回事 瀏覽:68
印度仿製一條街在哪裡 瀏覽:187
8月去越南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478
伊朗的方艙醫院是什麼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