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馬島戰爭英國航母是什麼

馬島戰爭英國航母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30 23:33:30

❶ 馬島戰爭中英國的航母有被擊沉的嗎

當然沒有。英國被擊沉的是一艘名為「大西洋運送者」的巨型貨輪,正好幫「無敵」號航母擋了導彈。阿根廷人吹噓自己擊沉了航母,但有資料說這是英國人擺下的陷阱,反正肯定沒擊沉。

❷ 英阿馬島戰爭中,擊毀英國「謝菲爾德」號戰艦德戰艦是

您好。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西班牙文: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語族國家又稱:Guerra del AtlánticoSur,譯文即「南大西洋戰爭」,英文:Malvinas War,又稱:Falklands War,譯文:福克蘭群島戰爭或福克蘭海戰,部分媒體簡稱:福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這場戰爭同時也創造了海上戰略投送的經典戰例。
貝爾格拉諾軍號遭擊沉後兩日的五月四日,皇家海軍一艘42型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遭受飛魚反艦導彈攻擊。當時,該艦正作為雷達哨戒艦部署於英國特遣艦隊之先頭。當其為阿根廷海軍海王星式海洋巡邏機捕捉後,兩架部署在火地島里約格蘭地,攜帶飛魚導彈的阿軍軍旗式攻擊機立即升空。在接受阿根廷空軍KC-130H大力士型運輸機的空中加油後,兩機便貼著浪尖以超低空進襲。只有在50英哩處躍升執行雷達搜索並立即返回低空,在20到30英里處發射所攜帶的飛魚導彈。
謝菲爾德號的同型艦格拉斯哥號導彈驅逐艦,與另外三艘位於最北方的雷達哨戒艦捕捉到了阿軍機的第一次躍升,並在第一時間通報通報給了設在無敵號上的艦隊防空指揮所。然而,由於當天早晨發生了一次誤報,無敵號上的防空指揮所便忽略了這次的警告。這時格拉斯哥號導彈驅逐艦仍然持續監控軍旗式第一次躍升的概略位置並且探測到了第二次躍升。這一次,英艦上的電戰裝備接收到了飛魚導彈上尋標雷達的信號。再一次,無敵號上的將其判斷為誤報;無視於格拉斯哥號持續發出"手煞車"的警告。
第一枚導彈錯失了亞爾矛斯號,朝向其所發射的"干擾片雲" 而去。這時,格拉斯哥號導彈驅逐艦企圖以海標導彈接戰另一枚導彈卻苦於系統故障而無法成功。防空指揮所仍然將這次警告歸類為誤報。
然而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卻無法及時探測到來襲的導彈。由於衛星電話的使用,使艦載電戰系統無法工作。艦載雷達何以未能探測到來襲導彈?為何該艦未回應格拉斯哥號驅逐艦的警告?其原因已不可考。最後,謝菲爾德號的電戰系統在目視監視哨報告發現導彈尾跡的前一秒當機,該艦也沒有部署任何反制手段。
飛魚導彈擊中了謝菲爾德號的艦身中段。盡管彈頭引信未能啟動,但大火卻一發不可收拾,造成了20死24重傷的傷亡。在救援過程中亞爾矛斯號不時離開其位置對著可疑的魚雷來襲警告發射反潛武器(事後證明,這是艦上抽水馬達造成聲納的誤判)。
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在數小時後被棄船,彎曲變形的殘骸卻持續漂流燃燒了六天之久。最後,於五月十日在接受亞爾矛斯號拖帶時沉沒在公海上並成為墓標。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替艦隊中噸位更大,重要性更高的航空母艦頂住了致命的一擊。航空母艦所遭受到的任何打擊,都會迫使英國立即終止其在南大西洋的軍事行動。戰爭的進程,在五月中旬逐漸加溫。
聯合國的和平方案遭到了英國的回絕;他們認為,這時的任何拖延,都會使戰事無法在南半球隆隆而來的風暴來臨前結束,進而導致軍事上的失敗。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的沉沒,為英國的輿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透過BBC的報道,英國人終於知道這次福克蘭"危機"不是隔空叫囂的危機而已了。
英國特別空勤團(SAS)對佩伯島的阿軍機場實施了一次破壞。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❸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的軍事裝備

阿根廷空軍(FAA,Fuerza Aerea Argentina)是阿根廷軍事力量中最現代化、最具作戰能力的部隊,飛行員素質較高,整體實力在拉丁美洲中僅次於巴西。FAA的主要裝備包括:17架幻影III截擊機;37架70年代從以色列采購的「短劍」戰斗轟炸機;45架A-4B/C「天鷹」攻擊機;10架陳舊的「堪培拉(Canberra)」Mk.62輕型轟炸機;35架IA-58「普拉卡」輕型攻擊機;7架C-130運輸機和2架KC-130加油機;多架B-707和利爾噴氣公務機(兼作偵察機);多架F-27支線運輸機;HS-125公務機;2架P-2「海王星」反潛巡邏機,兼作遠程偵察機;多架直升機。阿根廷海軍的實力仍在拉美排名第二,僅次於巴西。其主要空中作戰兵力包括:5架「超軍旗」攻擊機,飛行性能平平,但導航/攻擊精度不錯,因掛載AM-39「飛魚(Exocet)」導彈而成為英特遣艦隊的最大威脅;8架和空軍同時采購的A-4Q攻擊機;10架MB.339A教練/攻擊機;15架T-34C「教師」教練/攻擊機;S-2E「追蹤者」和P-2「海王星」反潛巡邏機;多架直升機。阿空中力量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包括:「蜻蜓(Shafrir)」近距格鬥導彈,和短劍同時引進的以色列導彈工業公司產品,「直接命中」體制是其主要特點,曾擊落過3架米格-21;「魔術(Magic)」R.550近距格鬥導彈,性能較好,屬於第二代格鬥導彈;「馬特拉(Matra)」R.530,有半主動雷達型和紅外型兩種;500磅/1000磅無制導炸彈;無控火箭彈;「飛魚」空艦導彈,阿軍僅有且最具威脅的精確制導武器,僅有5枚!
英國主要有競技神、無畏號航母!搭載鷂式戰斗機,配有響尾蛇空空導彈!還有c130運輸機、加油機!獵迷巡邏機、火神轟炸機!海軍有著名的42型驅逐艦!英國的特混艦隊中還有核動力潛艇!雙方實力懸殊!阿根廷海軍則躲到軍港里不出來,空軍作戰神勇,重創英軍!但也無力回天!

❹ 英國發明了彈射起飛,新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為什麼不用

的確,英國作為航母的領域發展的先驅,一直以來都引領了世界航母發展的潮流,從發明航母開始到後面的雙層甲板航母、裝甲航母、封閉式機庫甲板,再到戰後的斜角甲板、光學助降燈以及蒸汽彈射器,都是英國最先開始使用的,最後在美國航母上發揚光大。那麼這些技術是英國最先搞出來的,那麼現在英國最新的伊麗莎白女王上面最為什麼不用這些技術呢?

❺ 航母資料。。。。。。

目前世界上實際擁有航母的國家
1. 美國
美國海軍現有2型3級12艘大型航空母艦,其中包括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3艘、企業級核動力航母1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鷹」號母港設在海外的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外,其餘11艘的母港均在美國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艦基地。

美海軍規定,和平時期,每艘航母一個標準的訓練、執勤和休整周期為18個月,並各佔1/3時間。因此,正常情況下,美海軍現役12艘航空母艦,有1/3在海灣地區、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區執勤或擔負作戰任務,1/3進行海上訓練,另有1/3在港內休整或進廠維修保養。當然,戰時其訓練、休整和維修周期會縮短,能執行作戰任務的航空母艦將比平時增加50%至1倍左右,可能會集結6-8艘航空母艦投入作戰。目前部署如下:

CV63「小鷹」號常現動力航母該艦為小鷹級首艦,1961年4月服役,常駐西太平洋執勤;標准排水量60100噸,艦長323.6米;飛行甲板長318.8米、寬76.8米;動力裝置為8座鍋爐,4台蒸汽輪機,28萬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為12000海里/20節;可搭載各型飛機80-90架;編制5480人;當時造價為2.652億美元,設計使用壽命30年。該艦原是作為重型攻擊航空母艦設計建造的,1973年改裝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服役期延長15年,滿載排水量增至83960噸。「小鷹」號服役後一直在太平洋艦隊,長期以聖迭戈海軍基地為母港,參加過越戰,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海灣執勤,1998年7月接替退役的「獨立」號航母部署至日本橫須賀、常駐西太平洋。目前,該艦由美海軍第7艦隊第5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5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6架,包括F-14戰斗機14架、F/A-18戰斗/攻擊機36架、EA-6B電子戰機和E-2C預警機各4架、S-3B反潛機8架、SH-60F反潛直升機6架、HH-60H救援直升機和ES-3電子偵察機各2架,計劃於2008年退役。

CV64「星座」號為小鷹級航母的第2艘,1961年10月27日加入太平洋艦隊服役,性能與「小鷹」號一樣。該艦服役後一直以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海軍基地為母港。1964年8月4日美軍挑起「北部灣」事件後,「星座」號航母便於次日出動艦載機轟炸北越,是美軍發動全面侵越戰爭後第一艘參戰的攻擊航母。此後,「星座」號於1975年改裝為多用途航母,1990年至1993年完成了延長服役期的改裝,並計劃於2003年退役。該艦目前隸屬於太平洋艦隊,艦上搭載第2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6架,通常由2艘導彈巡洋艦、3艘驅逐艦、1艘導彈護衛艦。2艘核潛艇和1艘快速戰斗補給艦擔負護航。

CV67「肯尼迪」號這是小鷹級航母的第4艘,也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以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F·肯尼迪命名,母港設在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的海波特海軍基地。該艦於1964年至1967年建造,1968年9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與前3艘同級艦相比,「肯尼迪」號的機庫和飛行甲板布置有改進,斜角飛行甲板由傾斜11度20分改為11度,機庫由長225米、寬30米改為長210米、寬32米,結構更趨合理,滿載排水量減至80940噸。該艦曾參加了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並於1990年9月14日至199年3月12日連續6個月部署在波斯灣,是參加海灣戰爭時間最長的美國航母。1993年至1995年9月進行了延長服役期改裝,之後轉入海軍後備隊,擔任訓練航母,2000年又回到大西洋艦隊轉為現役航母,現在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訓練航母,主要用於訓練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同時電可以進行現役部署,執行作戰任務,計劃2018年退役,屆時將有50年的服役史。

CVN65「企業」號為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1958年至1960年建造,當時造價為4.5億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艦隊,1990年至1994年進行為期4年的更換核燃料和現代化改裝,之後加入大西洋艦隊,目前母港設在弗吉尼亞州美國最大的海軍基地諾福克。該艦標准排水量73570噸,滿載排水量93970噸,全艦長342.5術,飛行甲板寬76.88米,載機約90架,由8台A2w型核反應堆為4台齒輪傳動式汽輪機提供蒸汽,航速33節,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航行20萬海至。1964年8至10月,「企業」號航母在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長灘」號和「班市裡奇」號的護航下,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動力特混艦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沒有加油和再補治,歷時64天,總航程32600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開創了航空母艦發展的新紀元。該艦曾參加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以及越南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先後四次更換核燃料。現隸屬於大西洋艦隊,執行任務時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8架。

CVN68「尼米茲」寫這是繼「企業」號之後的第二艘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以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命名,1968年動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87年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設在布雷默頓,1998年3月進入位於諾福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歷時3年的大修,計劃2002年完成。該艦標准排水量74042噸,滿載排水量91487噸,總長333米,飛行甲板,寬76.8米,由2座A4W型壓水式核反應堆提供動力,28萬馬力,航速30節以上,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運行13年,續航力達80-100萬海里,可載各型艦載機90-100架,編制艦員5930人。「尼米茲」導採用了功率更大、結構更完善、壽命更長的A4W型核反應堆,並裝備了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和「海麻雀」艦空導彈,服役時間可長達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該艦隸屬太平洋艦隊,搭載第9艦載航空聯隊,從美國西海岸的聖迭戈出發。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熱的波斯灣執勤3個月,參加了對伊拉克的空襲作戰,然後又穿越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達美國東海岸的梅波特海軍基地,在175天內環球航行一周。

CVN69「艾森豪威爾」號為尼米茲級的第2艘,以美國第34任總統命名,性能與「尼米茲」號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曾參加波黑戰爭空襲波黑塞族武裝,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灣執勤。該艦目前隸屬太平洋艦隊,搭載第7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80架。

CVN70「文森」號該艦以二戰前海軍的堅定支得者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主席「卡爾·文森」命名,性能與尼米茲級前二艘一樣,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艦隊,母港為布雷默頓海軍基地。該艦曾多次在海灣執勤,參加過對伊拉克的空襲作戰,目前由第3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11艦載航空聯隊,裝奮各型飛機78架。

CVN71「羅斯福」號是尼米茲級的第1艘,以美國第26任總統命名,性能略有改進,滿載排水量增至97574噸,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該艦曾參加海灣戰爭,1999年又參加了科索沃戰爭,在同級艦中實戰經驗最為豐富。目前搭載第8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80架.並由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2艘核潛艇和1艘快速戰斗支援艦擔負護航。

CVN72「林肯」號以美國最受擁戴的林肯總統命名。性能進一步改進,裝載2900噸航空彈葯和350萬加侖航空汽油後,滿載排水量達102000噸,是世界上第一艘超過10萬噸的航空母艦。該艦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艦隊,1990年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由諾福克移至華盛頓州的埃弗雷特。目前由,搭載第14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78架,配屬2艘導彈巡洋艦、6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核潛艇和3艘後勤艦,正在波斯灣執勤,每天出動艦載機對伊拉克進行空中監觀和封鎖。

CVN73「華盛頓」號以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命名,性能與「林肯」號一樣,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隸屬於第2巡洋艦驅逐艦大隊,搭載第17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78架,正在地中海執勤,由導彈巡洋艦「諾曼底」號、驅逐艦「布里斯科」號和「加農」號、護衛艦「辛普森」號、核潛艇「安納波利斯」號和「阿爾巴尼」號、快速戰斗支援艦「供應」號擔負護航。

CVN74「斯坦尼斯」號,這是尼米茲級的第7艘,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軍第一艘裝備IT-21「21世紀信息技術」系統,實現網路化的現代航空母艦,核動力裝置也得到進一步改進,一次加註核燃料可連續運行23年,因此在45-50年的服役期內只需要換一次核燃料。該艦加入現役後先部署在大西洋艦隊,1998年8月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聖迭戈海至基地。2000年上半年,該艦搭載第9艦載航空聯隊各型飛機74架,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灣進行為期6個月的海外執勤。

CVN75「杜魯門」號為美海軍20世紀最後服役的航母,造價高達45億美元。該艦以美國第33任總統命名,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該艦正在中大西洋進行作戰部署前的最後一次海上訓練,由第2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的飛機74架。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編隊,是美國國防部為「打贏兩場幾乎同時發生的戰區戰爭」而確定的最低標准。在21世紀初,美海軍將繼續維持這一計劃,到2008年,等10艘尼米茲級航母CVN77將接替「小鷹」號;而在研的CVNX級將於2006年開始建造,2013年接替「企業」號;第2艘CVNX級航母將於5年後取代「肯尼迪」號,屆時,美海軍航母將全部核動力化。
2. 俄羅斯。目前,隸屬於北方艦隊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俄海軍唯一一艘在役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艦長306.3米,艦寬37米,吃水9.87米,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20萬馬力,最大航速29節,標准排水量53000噸,滿載排水量67500噸,這個數字也使它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現役艦艇中噸位最大的艦只。庫茲涅佐夫號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既有艦隊型航母所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庫茲涅佐夫號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其飛行甲板長304.4米,寬72米,庫茲涅佐夫號上可裝載飛機40架(戰時可擴張至60架),包括有蘇-33戰斗機、蘇-25攻擊機、卡-27反潛直升機和卡-29RLD預警直升機等。
3. 法國。「克萊蒙梭」級的首艦「克萊蒙梭」號於1955年11月在布勒斯特船廠開工,1957年12月下水,1961年11月建成服役,於1997年7月退役。第2艘R99「福煦」號於1960年7月下水,1963年7月服役,2000年退役後出售給巴西海軍。 「戴高樂」號是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中型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目前唯一一艘現役航空母艦,於1983年5月開工建造,1994年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戴高樂」號航母艦長261.5米,艦寬31.5米,吃水8.5米,標准排水量35500噸,滿載排水量為39680噸,「戴高樂」號的動力裝置為2座K-15一體化循環壓水堆,總功率為76200馬力,核反應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戴高樂」號航母實際重量竟然比設計初的標准整整超重了10%,由此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其航速達不到設計標准,其僅僅27節的航速使其「摘取」世界航速最低的航空母艦的桂冠。飛行甲板長261.5米,寬64.4米,可搭載「陣風」M型戰斗機、E-2C鷹眼預警機和NH-90直升機等各種艦載機40餘架。它的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的大型核航母,在世界海軍中排在第二個檔次。法國原來的計劃是建造2艘該級航母來代替即將退役的2艘「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但迄今只有「戴高樂」號1艘入役。
4. 英國。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系列,現共有3艘,即「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無敵級航母艦長210米,寬36米,吃水6.5米,排水量20600噸,動力裝置為4台TM-3B型燃汽渦輪機,總功率11.2萬馬力,航速28節。無敵級航母飛行甲板長167.8米,寬13.4米,可搭載9架「鷂式」戰斗機、3架「海王」式MK2A空中預警直升機和9架「海王」式HAS-MK6反潛直升機。「無敵」級最大的特點是應用了「滑躍」跑道,所謂滑躍起飛,就是將飛行跑道前端約27米長的一段做成平緩曲面,向艦首上翹,「無敵」號和「卓越」號的上翹角度為7度,「皇家方舟」號為12度,「海鷂」艦載機通過滑躍甲板起飛,在滑跑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可使飛機載重增加20%;載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使滑跑距離減少60%。 2005年8月3日,英國皇家海軍旗艦——「無敵」號航空母艦在這里黯然提前退役。退役後的「無敵」號將被封存,可在50天內重新作好戰斗准備。到2010年,它將被出售。為重新打造「全球艦隊」,英法兩國正共同研製新型航母,新航母排水量6萬噸,最多可搭載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50架。建成後,它將成為歐洲各國海軍中最大的航母。英軍的兩艘新航母將分別於2012年和2015年服役,
5.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是2000年巴西從法國購買的「福煦」號,是目前巴西海軍唯一一艘航空母艦。該艦原是1963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的「福熙」號,排水量為3.278萬噸,艦長265米,寬31.7米,可搭載固定翼戰斗機37架、直升機2架。該艦可載水兵1300名。 「米納斯吉拉斯」號。原屬英國「巨人」級,原名「復仇者」號,1942年 建造,1945年在英國海軍服役,1956年巴西購買後進行了改裝。1960年12月編入巴西海軍服役。
6. 印度:3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維拉特」號和「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蘇聯建)。1957年,印度從英國購買了「維克蘭特」號航母(巨人級),1997年1月「維克蘭特(Vikrant)」號退役。2004年,印度購買了俄羅斯退役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母。
7. 泰國:1艘「加克里·納呂貝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該艦由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建造,1992年7月簽訂建造合同,在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的El Ferrol 造船廠建造,1994年7月開工,1996年1月下水,1997年3月服役。該艦與西班牙的「Principe de Asturias」航母相似。排水量:11486噸滿載,最大航速:26海里/時(僅用柴油動力時為16海里/時),巡航時速:16海里/時,最大航程:10000海里(航速12海里/時),全艦長度:182.6米,飛行甲板:174.6 ×27.5米,艦載機:固定翼飛機- 6架AV-8S 「鷂式」;直升機-6架S-70B「海鷹」。
8. 西班牙:1艘「亞斯圖里阿斯王子」號常規動力航母。1967年,西海軍向美國租借了二戰老航母「迷宮」號,後於1973年正式買入,但「迷宮」號已經是老態龍鍾了。1979年10月,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開工建造R11「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 1988年5月3日正式進入海軍服役。全長195.5米,寬24.3米,吃水9.4米,滿載排水量16900噸,全通式飛行甲板長175.3米,寬29米,滑躍起飛跑道前部的躍升角為12度。其動力裝置為2台LM-2500燃汽輪機,總功率464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續航力為6500海里/20節。它平時載機22架,包括10架AV-8B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6架「海王」直升機和2架「海王AEW」預警直升機以及4架AB-212直升機;但在緊急情況下可載機37架,其中17架放在機庫中,20架放在甲板上。該艦編制艦員600人,另有230名航空人員。
9. 阿根廷。二戰結束後,英國將四艘「巨人級」航母出售給荷蘭,澳大利亞,巴西,印度。荷蘭買入 「尊敬」後,1968年鍋爐艙起火,造成重大損害,因此准備將其退役。阿根廷購買,1969年 2月在阿海軍中服役,取名:「五月二十五日」。
馬島戰爭開始後,准備使用該航母,但由於年久失修,動力嚴重不足,航速太低(遠達不到宣稱的22.5節速度),航母迎風力太小,導致攻擊機無法起飛,在其「貝爾格拉諾」巡洋艦被英國核潛艇擊沉後,考慮到「巨人級」航母基本不具有抗沉設計與結構,因此退出戰場。排水量 19896噸(滿載)。長211.3米,寬24.4米。主機2台蒸汽輪機,航速:24節。艦載機:12架「超軍旗」戰斗機、6架S-2E「追蹤者」反潛機、 4架SH-3D「海王」反潛直升機、l架A-103「雲雀」—Ⅲ直升機。

10. 義大利。輕型航母C551「加里波第」號,1987年8月正式服役。「加里波第」號曾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標准排 水量10100噸,滿載排水量13370噸,可停放6架AV-88鷂II式垂直起降飛機或6架SH-3D海王直升機,全艦編制825人。2004年7月底,義大利新航母「凱沃爾」號下水,「凱沃爾」號能供12架直升機和8架「鷂」式短距垂直起降戰機起落,也可搭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聯合攻擊戰斗機」。
2001年7月17日,泛安科納造船公司開始為義大利新航母切割鋼板,該航母按計劃將於2007年服役。將命名為"安德烈婭·多里亞"號。
該航母排水量約22500噸,長235米,大小約為"朱塞佩·加里波第"號航母的兩倍。該航母可容納1290人,包括450名兩棲作戰隊員。艦載機初定AV-8B"鷂"Ⅱ式飛機和已經在"加里波第"號航母上使用過的垂直短距起降(STOVL)飛機,以及EH工業公司的EH-101直升機。懸而未決的是關於未來採用固定翼飛機的決定,一種解決方案是採用聯合攻擊機的垂直起降型。

有消息說韓國的輕型航母已於7月12日下水,但從資料看,一是才1萬多噸,二是目前尚沒有確定艦載機,三是編隊艦艇不明,因此,更象是一艘兩棲作戰艦,而是航母。而日本的所謂航母,目前只能叫大型運輸艦,而不能叫航母,雖然其是按航母的標准建造的。

另外阿根廷的航母現已退役,所以已經不是航母國家了。現在擁有航母的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印度、義大利、西班牙、巴西、泰國共9個國家!中國的瓦良格已於前不久下水,但詳細資料不明,在此不做過多提要

❻ 阿根廷在馬島海戰中是如何反擊英軍航母的,聽聽軍事

馬島戰爭時,是空軍反艦最好的時間

因為英國海軍非常時髦,拆除了軍艦上的高射機槍,決定只用導彈來防空。
以至於阿根廷空軍的舊式轟炸機突破導彈防禦圈後,英國海軍官兵不得不手持沖鋒槍站在船舷上掃射阿根廷空軍的轟炸機----------理所當然的,沒有卵用。
也就是南美人過於浪漫、粗心大意,以至於命中英國軍艦的炸彈絕大多數有引信故障,沒有爆炸,才讓包括無敵號航母在內的大批英國軍艦逃過一劫。
.
但是,對付英國航母的方法,在對付美國航母上沒有卵用。
英國航母是輕型航母,無法承載固定翼飛機的跑道起飛,只能攜帶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
美國航母是重型航母,配備彈射器,能夠承載重型戰斗機起降。
美國人從來沒有英國人那麼時髦,從來沒有拆卸過航母上的機槍,相反在馬島戰爭後還裝備了大量密集陣,用來對付突防成功的反艦導彈---------不要指望美國水兵能夠如同英國水兵們那麼蠢,用沖鋒槍來防空。

❼ 馬島戰爭中,飛魚導彈擊中的英驅逐艦是不是謝菲爾德號

謝菲爾德是被飛魚擊沉的,阿根廷當時的飛魚數量非常稀少,擊沉了一艘謝菲爾德算是最大戰果了

阿根廷本來想集中使用剩下的幾枚飛魚擊沉英國航母來扭轉敗局,結果導彈沒有命中航母,而是擊中了運輸船

不過戰果也不錯,英國本來就那麼幾架CH-47直升機,這直升機在馬島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英國僅存的幾架來支援的CH-47就跟著沉入大海了

考文垂比較悲劇,他根本不是被飛魚擊沉的,是被常規炸彈炸沉的,防空艦被用這么古老的方式擊沉,實在是個大笑話

這充分的暴漏出42型驅逐艦和海標槍對抗中高空目標效果不錯,對低空突襲目標幾乎沒有有效的反制手段

❽ 馬島戰爭中,英國航空母艦到底有沒有被擊中,求詳細的說明。

沒有,阿根廷本想用飛魚導彈擊沉英國航母,之後英國航母釋放干擾彈,導彈偏離航向,不料歪打正著,擊沉了英國的大西洋運輸者(好像是這名)號運輸船,不過這也是英國在馬島戰爭期間最大的一批損失。

❾ 半人馬級輕型航母的介紹

半人馬級輕型航母為英國巨人級航空母艦的改進型,在二戰結束後才完工。其中兩艘改為兩棲登陸艦,另外兩艘在完工後不久加裝水壓飛機彈射器,後改為蒸氣彈射器。其中的競技神號與另三艘差別較大,在服役的末期參加了馬島戰爭。

❿ 英國皇家海軍已經退役的「無敵」級航母,性能怎麼樣

在如今的“伊麗莎白”級航空母艦服役,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新一代核心戰鬥力之前,英國皇家海軍倚靠的正是“無敵”級航空母艦。這級航母是英軍在冷戰時期開發的一型輕型航空母艦,一共建造有3艘,分別是“無敵”號、“光輝”號和“皇家方舟”號,如今三艘“無敵”級航母均已退役。


“無敵”級航母可以說並不亮眼,在2014年8月28日,隨著最後一艘“光輝”號退役,“無敵”級航母正式成為歷史。而新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噸位是“無敵”級的三倍,成為未來英國皇家海軍的新驕傲。2016年,無敵級航母的最後一艘卓越號,被英國以20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土耳其萊拉船舶回收公司,被該公司拆解,此前,土耳其萊拉船舶回收集團還拆解了無敵級的前兩艘無敵號和皇家方舟號。可以說,英國三艘無敵級航母,是被一個土耳其公司滿門團滅的。

閱讀全文

與馬島戰爭英國航母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門答臘虎魚跟印尼虎魚怎麼區分 瀏覽:491
以色列最怕伊朗什麼武器 瀏覽:281
伊朗和美國怎麼發生了沖突 瀏覽:654
三星越南工廠生產的是什麼版本 瀏覽:351
有哪些中國風音樂 瀏覽:863
英國小學怎麼選校 瀏覽:674
辦英國留學簽證加急費多少錢 瀏覽:703
中國航空和信威有什麼關系 瀏覽:683
伊朗石油運往中國怎麼運 瀏覽:427
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 瀏覽:873
中國怎麼換 瀏覽:965
印尼有什麼app軟體 瀏覽:506
印度咖喱餐怎麼做 瀏覽:713
中國每天平均出生和死亡多少人 瀏覽:382
越南峴港島的溫度是多少 瀏覽:280
接了英國電話怎麼回事 瀏覽:66
印度仿製一條街在哪裡 瀏覽:185
8月去越南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478
伊朗的方艙醫院是什麼 瀏覽:822
印度土地制度怎麼樣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