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感恩節學校放假嗎
不放假。
英國公假是指英國的法定公共假日,不包括周末雙休日和帶薪休假,一年總共10天,聖誕節、復活節、銀行春假(又叫降靈節,是基督教第三大節日)和銀行暑假。
如果兩個主要節日聖誕節和復活節正好趕上周末,節日期間集中休息的時間大概有七八天。制定休假政策的部門主要是議會和工會。制定這些政策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國民充分休息放鬆。
(1)英國私校感恩節怎麼辦擴展閱讀
在風俗習慣上,美國和加拿大基本一致,食俗有:吃烤火雞、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活動有:玩蔓越桔競賽、玉米游戲、南瓜賽跑;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集體活動,並有相應的假期2天,在遠方的人們都會回家與親人團聚。現在還形成了豁免火雞、黑色星期五購物等習慣。
美國和加拿大的感恩節之間有許多相似性,譬如裝滿花果穀物象徵豐饒的山羊角(cornucopia)和南瓜餅(pumpkin pie)。加拿大感恩大餐的餐桌上的食物通常也與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不同,有些是鹿肉和水鳥,有些是野鴨野鵝,但主要是火雞和火腿。
❷ 英國人過感恩節嗎
英國人過感恩節。
在英國亨利八世統治時期的宗教改革,為了對抗大量的天主教的宗教節日,感恩節和特殊的感恩禮拜的日子變得重要起來,英國在1536年前共有95天教會假期,再加上52天星期日,當人們為參加教會活動而放棄工作,則需要支付昂貴的慶祝活動費用。
1536年的改革,減少教會的節假日,數量減為27天,但當時更有些清教徒希望完全除去所有的教會節假日,包括聖誕節和復活節。
節假日則由特別的空腹日或感恩日來代替,針對這一清教徒視為特殊的天意的事件。意外的災害或審判叫禁食日。被視為神的特別祝福叫感恩日。例如,禁食日:如1611年的旱災,於1613年的洪水,以及1604年和1622年的瘟疫。
感恩日:例如於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安妮女王在1705年的解脫。感恩日的一個不尋常的年度節日始於1606年的火葯陰謀的失敗,而在1605年並發展成蓋伊·福克斯日。
(2)英國私校感恩節怎麼辦擴展閱讀:
節日習俗及特色
在感恩節,親友通常都會聚在一起共進晚餐,而火雞則是餐桌上的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並由女主人分送給大家,且通常的配菜有肉汁薯蓉,番薯,蔓越莓果醬,甜玉米以及各種蔬菜。
此外,南瓜餡餅也常作為輔食。這些食材大多原產自美洲,在歐洲人到達後才被引進回歐洲。
不過火雞卻是一個例外,根據Nathaniel Philbrick在他的著作《五月花》中介紹,盡管火雞也原產自美洲,但清教徒可能在英格蘭的時候就已經熟知火雞。
西班牙人早在17世紀就從中美洲將馴化過的火雞帶回,隨後火雞風靡歐洲,在英格蘭,火雞取代鵝成為聖誕節的主菜。
感恩節宴會後,人們有時會做些傳統游戲,比如南瓜賽跑是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勝。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人們還會將火雞胸部的叉骨取出,兩人各執一端,默念心中的願望,直到其折斷,拿到較長一端骨頭的人的願望就會實現。
因此,感恩節周末是一年中交通最為繁忙的日子之一。在學校,感恩節通常是含周末的四至五天的假期。大多數商業員工和政府員工(2007年78%)也會在感恩節也得到兩天的帶薪假期。在酒吧和俱樂部,感恩節前夜是一年中最忙的日子之一,原因是很多人在這一天返回自己的家鄉和親友團聚。
❸ 英國感恩節資料
感恩節是美國和加拿大節日,由美國首創的,原意是為了感謝印第安人。
英國人不過感恩節。歐洲人沒有美洲大陸的那些經歷,沒必要感謝遠在另一大洲的印第安人,所以他們沒有感恩節。
這個節日有著深厚的美國歷史由來,並且涉及當時的宗教。在感恩節這天祝賀歐洲人「感恩節快樂」是一個很不禮貌的行為,很可能會招來反感。
❹ 英國感恩節是幾月幾號
2017年11月23日 農歷 十月初六 感恩節。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是美國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倍感親切。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American history)的發端。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the Mayflower)"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the pilgrims)102人到達美洲(America)。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settlers)只有50多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the Indians)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
❺ 英國的感恩節習俗
1、英國人不過感恩節。這個節日是來到新大陸的清教徒們為了感謝當地印第安人對他們的幫助而舉行的,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
2、除了美國、加拿大,世界上還有埃及、希臘等國家有自己獨特的感恩節,但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卻與感恩節絕緣。
3、在風俗習慣上,美國和加感恩節慶祝活動拿大基本一致,食俗有:吃烤火雞、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活動有:玩蔓越桔競賽、玉米游戲、南瓜賽跑;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集體活動,並有相應的假期2天,在遠方的人們都會回家與親人團聚。現在還形成了豁免火雞、黑色星期五購物等習慣。
❻ 國外的感恩節是怎麼過的
世界上將感恩節作為法定節假日的國家共有八個,分別是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日本、韓國、賴比瑞亞、瑞士和美國。
因文化和地區的差異,各國的感恩節傳統也各不相同。
在史前時代,第一批美國人舉行典禮和儀式來表達對生命本身的更高的力量的感激;一些亞洲國家,包括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和斯里蘭卡,自古以來每年都會慶祝豐收;在非洲,許多部落都會為來年進行祈禱;在南美,很多土著印第安文明都包含感恩的文化成分;在不列顛群島和歐洲大陸,新教和天主教堂都會舉行特別的感恩祭祀。
美國感恩節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在美國是僅次於聖誕節、一家大小團聚的重大節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全美各大城市都相繼組織感恩節狂歡遊行,使人感受到節日的氣氛無處不在。感恩節的由來,是沿襲美洲大地最早的移民英國清教徒,感謝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幫助而舉行的慶典活動而來的。
1620年11月,102名英國清教逃避英國教會的迫害,乘「五月花」號木船渡過大西洋,漂流到美國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一帶上岸。他們到達美洲正值隆冬,由於出來乍到,人地生疏,缺衣少食,飢寒交迫,在疾病和嚴寒威脅下,102人清教徒死亡過半。後來在當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大力幫助下,才學會了狩獵、捕魚、種植玉米等,並於翌年獲得了豐碩的秋收。為感謝上帝的眷顧和賞賜,回報印第安人的協助和關懷,這些清教徒用獵取的火雞、自種的南瓜、玉米、紅薯、果品等製成豐盛的佳餚,大擺宴席,並邀請印第安人一起慶祝豐收。這就是日後美國人所稱的第一個感恩節。
時至今日,感恩節的意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年感恩節前,美國總統照例都會有一場「赦免火雞」的活動,被赦免的那隻幸運火雞(今年是兩只),可以逃過被宰殺、燒烤、最後進入人體五臟廟的宿命,頤養天年。感恩宴進餐前,依照慣例,都要進行感恩禱告,但除了由始至終感謝上帝外,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早就被排除在美國人感恩的范圍之外了,甚至已經被淡忘在歷史的角落。1979年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的印第安人,在感恩節那天以絕食行動抗議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忘恩負義。
現在提到感恩節,一般人的印象就是「火雞大餐」,因此,旅美華人又把感恩節稱作「火雞節」。
「火雞節」前一天,接到一位高中同學的電話,說是有要事從外州來到了紐約,剛好碰上「火雞節」,事情解決之後准備當天晚上就離開紐約回去。
「好不容易來紐約一趟,剛好又碰上『火雞節』,明天你的那間餐館應該也是關門歇業的啦,你回去也沒事做,不如就留在紐約多玩一天,順便觀賞並感受一下紐約的感恩節遊行盛況。」
「遊行每年都差不多是那個樣,沒什麼好看的。『火雞節』這天,全美國幾乎所有的中餐館都放假,在外州打工的人也都乘這個機會回到紐約玩。現在唐人街已經是人山人海,人滿為患了,一不留意還以為自己置身在福州東街口。如果等到明天晚上走,乘車啊什麼都不是很方便,到時候回外州工作的人肯定很多,太擁擠。」
「那下次再來紐約的時候,我請你吃火雞,當作補過『火雞節』。」
「你還是請我吃別的東西吧,火雞難吃得很,再說,我們中國人沒幾個會有興趣過什麼『火雞節』的。我想你肯定也還沒過個象樣的『火雞節』吧。」
「出國十幾年,就正兒八經地過了一次,在我的老師家中。其他的年份既沒有吃火雞也沒有過節,象你所說的那樣,沒興趣。今天不是你打電話來,我還真忘了明天是『火雞節』呢。」
「如果是過農歷春節,我肯定留下來,唐人街人再多,乘車回外州再不方便,我都會留下來。」
在美國人家家戶戶熱火朝天享受「火雞大餐」,節日氣氛無處不在的時刻,其實對很多華人來說,「火雞節」只是一個單純的放假的日子,無法提升到一家大小團聚的佳節。尤其是心裡固執地堅守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華人來說,對「火雞節」、「聖誕節」等洋節日總是少了那麼一份過節的興趣和動力,乾脆就不過算了。反而對「端午節」、「七月半」、「中秋節」、「農歷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充滿了牽掛,而且每次都還記得算準時間在全家吃團圓飯時打電話回家,也會盡量找時間慶祝一番,盡管無法真切感受到在中國時期逢年過節的那種喜慶氣氛。
沒有過「火雞節」這一美國傳統習俗的興趣,但是「火雞節」節日氣氛卻勾起了同學和我對故鄉的濃濃思念,對親人的深深牽掛。「要等到猴年馬月才可以回國過春節?」電話中兩人異口同聲地感嘆。在遠離故土之後才明白回家過年是一種期盼,也是一種奢望,才真正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涵義。
❼ 感恩節應該怎麼過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布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余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只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徙。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鬆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於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於是,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製帆船——五月花號,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對於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隻未免太小了。由於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
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隻沒有遇到任何損害,並在航行了66天後,於11月21 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後,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於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准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里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倖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於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後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乾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布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隻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夥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日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盡管感恩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節日期間,仍然有成千上萬人抽出餘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參觀、游覽,重溫美國的歷史。今天,不僅美國人過感恩節,加拿大人也把它視為例行節日。這或許因為,在加拿大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也生活著許多英國移民的後裔吧!
感恩節美食
感恩節始於1621年秋天,遠涉重洋乘坐五月花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於中國人過春節。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體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入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這怎不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遠離家鄉的人被作為客人受到邀請。人們也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當地一些機關、學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後裝入食品籃內分發給窮人。有些商店老闆還將火雞送給雇員和一些老顧客。
值得—提的是,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入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思節的傳統主菜。它原是棲息於北美洲的野禽,後經人們大批飼養,成為美味家禽,每隻可重達四五十磅。現在仍有些地方設有豬場,專供人們在感恩節前射獵,有興趣的人到豬場花些錢,就能親自打上幾只野火雞回家。使節日更富有情趣。火雞的吃法也有一定講究。它需要整隻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肚子里還要塞上許多拌好的食物,如碎麵包等。端上桌後,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後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
感恩節的食物除火雞外,還有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自己烘烤的麵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東西都是感恩節的傳統食品。
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裡,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後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裡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意爆玉米花。
在傳統的感恩節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大飯店花上三四百元就能購得一隻正宗方法烤制的火雞,還包括苦中帶甜的小洋白菜、土豆泥、面團、腌蘋果等傳統配菜。如果不是多人的家庭大餐,可以購買半隻,或按流行的做法選購加工好的火雞片,中間還夾有用麵包、牛奶、雞蛋、栗子混合後烤制的食物片,美妙的味道難以形容,只有親身體驗才會有所感受。除了在飯店裡品嘗美味火雞,我們也可以在家中來個美食DIY,親自動手烹制美味可口的感恩節火雞。
中式感恩節火雞
用家裡的烤箱就能烤出香美的火雞。20磅以下的火雞解凍後用醬油、鹽、糖及一些自己喜歡的大料類在常溫下腌制一天,如果放在冰箱則要兩天;先將烤箱預熱475華氏度,烤30分鍾之後取出給火雞翻個身,並將烤盤內的油倒出,再放入烤箱烤30分鍾。這時,將已經炒得半熟的糯米飯加上鳳梨、火腿、蝦乾等製成的填料放入火雞肚子,將烤箱溫度調到450華氏度,並給火雞外表抹上一點蜜糖與腌料的汁,放回烤箱內約30分鍾後再翻身抹汁,烤約30分鍾即可。給火雞翻身是不容易的,但是只有這樣火雞才會熱得均勻,並且肉里有汁,還有隱約的鳳梨的香甜。
傳統感恩節火雞
美國人吃火雞時多數是燜烤。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用燒烤袋包好,整隻烤出,按照食譜,一隻20磅左右的火雞要烤上4個小時,直到火雞完全熟爛了。燒火雞的汁,會被用來製成黏稠的肉醬,伴上甜甜的紅莓果醬,作為火雞的調料。
南瓜濃湯
材料:南瓜150克、高湯1杯、澱粉2湯匙、牛肉泥1湯匙、綠色花椰菜1朵、嫩玉米2隻~3隻。
做法:1.將南瓜洗凈,去掉皮和籽,切成小塊;2.花椰菜和嫩玉米煮熟,切碎備用;3.將高湯和南瓜倒入果汁機內,打拌均勻;4.將打好的南瓜汁倒入鍋 內,以小火煮8分鍾~10分鍾,然後加入牛肉泥攪拌均勻;5.加入澱粉拌勻,熄火,撒上花椰菜和嫩玉米,好喝又營養的蔬菜南瓜濃湯就做好了。
感恩節食火雞
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日宴會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麼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1620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先逃到荷蘭,9月初,乘船遠渡重洋,准備流亡美國。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於11月終於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磅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並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這些英國人在安頓好新家以後,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製成美味佳餚,盛情款待印第安人,並與他們進行聯歡,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此後,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雞外,並在一起瘵辦射箭、跑步、摔跤等體育競賽,夜晚還圍著篝火盡情歌舞,共享歡樂。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從此,這一節日在西方國家流行開了。那麼火雞是如何烹制的呢?
火雞即吐綬雞(Turkey),又稱七面雞,本為野生,現已馴化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黃等色羽毛。頭、頸上部裸露,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公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雞重為8-9千克,年產火雞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飼養品種以「青銅火雞」和「白色火雞」為多。
火雞以其體形大,生長迅速,抗病性強,瘦肉率高而受人矚目,可與肉用雞媲美,被譽為「造肉機器」。火雞肉不僅肉質細嫩、清淡,而且在營養價值上有「一高二低」的優點。一高是蛋白南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火雞肉在國外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同時,火雞肉也是益氣補脾的食療佳品。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以火雞肉代替牛肉、豬肉、羊肉和鴨肉。
感恩節食物菜譜
烤火雞
材料:火雞一隻(約16磅)、香料束一把(含紅蘿卜、洋蔥、芹菜、玉桂葉、百里香)200克、栗子300克、雞肝和雞胗450克、麵包6片、雞高湯一鍋(做法:雞骨頭約2公斤,另加香料末束燉4小時後過濾)。
調味料:胡椒鹽15克、紅蔥頭25克、紅酒60毫升、西紅柿糊150克。
做法:1. 雞肝、栗子、麵包片(切邊,用80㏄牛奶泡軟)以紅蔥頭炒香,加些雞高湯燜至栗子煮爛後,放入百里香、紅酒,以中火將汁液煮干即成餡料。2. 西紅柿糊及雞高湯燉40分鍾做成醬料,再加入雞胗片即成火雞醬汁。3. 將火雞洗凈,腹內塞入香料束,填入餡料,外皮灑上胡椒鹽,放入烤箱以350℃溫度烤約90分鍾(約於40分鍾時取出,雞身外包鋁箔紙續烤)。4. 紅莓醬切成長3公分、厚0.5公分片狀(約3克)。5. 烤熟的火雞取出放在裝飾好的盤子中,淋上2.的火雞醬汁,並且搭配紅酒即可食用。
南瓜湯
南瓜250克。將南瓜去皮、瓤,洗凈切小塊,入鍋中加水50O毫升,煮至瓜熟,加人調料即可。飲湯食瓜,早、晚各服食1次。本湯具有降糖止渴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可常服食。
串燒火雞肉
材料 :
火雞胸肉 200 克 [7 安士/5.5 兩] [切塊],罐裝菠蘿 2 片 [瀝干及切塊],西紅柿 2 個 [切塊]
腌料,豉汁 1 湯匙,熊貓牌鮮味蚝油 1 湯匙,油 1 茶匙
做法 :
1. 火雞肉與腌料拌勻。
2. 將火雞肉、菠蘿及西紅柿相隔串在烤肉簽或竹簽上,放入預熱焗爐攝氏 200度
蔬菜色拉
特色:
酸酸的檸檬汁,沖鼻子的芥末(mustard)都是味道很重的兩種調料,但是和味道濃郁的黑橄欖和香脆的鹹肉(pancetta)的結合卻給了這款色拉一種爽口又香濃的味道。這種未經熏制的鹹肉可以在義大利和大部分的超市裡買到。
用料:
125g切碎的鹹肉,10-12個黑kalamata橄欖,一個romain生菜,一個radicchio生菜(紫紅色),50ml 橄欖油,2大勺檸檬汁,蒜蓉,1ml芥末,黑胡椒。
做法:
把pancetta鹹肉簡單的撕成片,平鋪在一個小煎鍋里中小火加熱,5-7分鍾以後鹹肉就成了深色而且酥脆。盛出來放在餐巾紙上控油控水。做好的鹹肉可以在冰箱里存放2天以上。然後把黑橄欖切片。
洗干凈生菜,撕成大片兒放在大盆子里,暫時不用的話就密封好放進冰箱。混合橄欖油,檸檬汁,蒜蓉,芥末,然後灑在黑橄欖上。這個調料在室溫下可以放2到3個小時。上桌前把色拉汁和生菜均勻的攪拌在一起然後撒上鹹肉粒和黑胡椒粉就可以了。
❽ 英語英國感恩節資料
Thanksgiving Day is the most truly American of the national Holi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s mos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earliest history of the country.
In 1620, the settlers, or Pilgrims, they sailed to America on the May flower, seeking a place where they could have freedom of worship. After a tempestuous two-month voyage they landed at in icy November, what is now Plymouth, Massachusetts.
During their first winter, over half of the settlers died of[1] starvation or epidemics. Those who survived began sowing in the first spring.
All summer long they waited for the harvests with great anxiety, knowing that their lives and the future existence of the colony depended on the coming harvest. Finally the fields proced a yield rich beyond expectations. And therefore it was decided that a day of thanksgiving to the Lord be fixed[2]. Years later,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claimed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as Thanksgiving Day every year. The celebration of Thanksgiving Day has been observed on that date until today.
The pattern of the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has never changed through the years. The big family dinner is planned months ahead. On the dinner table, people will find apples, oranges, chestnuts, walnuts and grapes. There will be plum pudding, mince pie, other varieties of food and cranberry juice and squash. The best and most attractive among them are roast turkey and pumpkin pie. They have been the most traditional and favorite food on Thanksgiving Day throughout the years.
Everyone agrees the dinner must be built around roast turkey stuffed with a bread dressing[3] to absorb the tasty juices as it roasts. But as cooking varies with families and with the regions where one lives, it is not easy to get a consensus on[4] the precise kind of stuffing for the royal bird.
Thanksgiving today is, in every sense, a national annual holiday on which Americans of all faiths and backgrounds join in to express their thanks for the year' s bounty and reverently ask for continued[5] blessings.
感恩節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一些朝聖者(或稱為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之後,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飢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整個夏天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與否都將取決於即將到來的收成。後來,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所以大家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感謝上帝的恩典。多年以後,美國總統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
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准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乾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它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和番瓜餡餅,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於傳統意義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火雞在烘烤時要以麵包作填料以吸收從中流出來的美味汁液,但烹飪技藝常因家庭和地區的不同而各異,應用什幺填料也就很難求得一致。
今天的感恩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❾ 英國人過感恩節習俗
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民便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感恩節。這個節日始於1621年。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於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布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余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只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徒。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鬆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於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於是,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製帆船——五月花號,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對於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隻未免太小了。由於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
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隻沒有遇到任何損害,並在航行了66天後,於11月21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後,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於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
就為他們准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里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倖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於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後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乾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布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隻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夥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舊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盡管感恩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節日期間,仍然有成千上萬人抽出餘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參觀、游覽,重溫美國的歷史。今天,不僅美國人過感恩節,加拿大人也把它視為例行節日。這或許因為,在加拿大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也生活著許多英國移民的後裔吧!
英國人不過感恩節,是美國歡慶的日子,而是英國叛徒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