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戰帝國主義的矛盾的體現
(1)基本矛盾: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同社會主義蘇俄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變化:由一戰前的英德矛盾轉化為英美矛盾。 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不平衡。②德國戰敗被宰割,英國戰後衰退,美國一戰發橫財與英爭霸世界。三四十年代變化:由於德日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對世界人民造成威脅,也損害了英美利益,英美再次結盟,共同投入反法西斯戰爭。 (2)體現了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哲學道理,隨著社會條件變化,主、次矛盾的地位是不固定的,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在一戰前後的變化下體現了這一點。 (3)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一戰前,德國實力超過英國,英德爭奪殖民地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戰後德國戰敗,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英美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解析:本題目是用政治哲學的原理,分析歷史現象。一戰對世界的政治、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社會形態發生變化,國際關系格局復雜,主要帝國主義國家都在調整對外政策。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看,也是符合歷史發展的。它體現了主次矛盾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哲學道路,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變化就體現了這一道理。從政治學的角度看,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著國家關系。
㈡ 英國與德國的矛盾真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矛盾嗎
是的
德國自從俾斯麥下台後,外交開始轉向所謂「世界政策」、開始大規模海外殖民,把自己的戰略目標定為獲取世界霸權,威廉二世還授意提爾皮茨搞「大海軍」,這無疑對英國的海上利益造成了極大威脅,而且在外交上德國也由於判斷失誤導致和英國關系惡化,英德矛盾也難以調和。
換句話說,德法矛盾主要是兩國對歐陸霸權的爭奪、而英德矛盾主要是兩國對世界霸權的爭奪
㈢ 一戰後四大矛盾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矛盾之一: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圍繞著復讎問題產生的矛盾。這一矛盾集中表現在德國與英、法西方強國。
矛盾之二:戰勝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主要有美日圍繞亞太地區的爭奪、英美對世界霸權的爭奪、英法為限制德國的斗爭和義大利和法國與英國在北非和東非的矛盾。
矛盾之三: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以犧牲部分弱小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利益為代價,如以「委任統治」形式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共同宰割中國等,必然激起這些國家人民的反抗。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要求收回德國攫取的一切權利。不顧中國的反對和抗議,竟把德國原來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利交給日本,引發了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
矛盾之四:帝國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仇視。集中表現在英法等國對法西斯國家侵略推行綏靖政策,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為代價,唆使法西斯國家進攻蘇聯,助長了法西斯的囂張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的爆發。
㈣ 德國和英國的矛盾是怎麼形成的
在拿破崙時代至一戰前英德一直是盟友,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也進行了現代化工業解放了國內勞動力和加大了對原材料的需求,導致德國需要尋求更多的領土和殖民地,在德國謀求歐洲爭霸和在世界內擴大殖民地的時候,觸及了英國的利益,英法開始結成同盟站在德國對立面
㈤ 一戰時 為什麼英德兩國的爭霸斗爭是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資本主義國家都要原始積累,如英國早期的圈地運動,然後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後工業發展,還要佔領海外殖民地傾銷工業品賺錢,一戰主要矛盾就是以德國為首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同英國這些老盤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嘛,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些國家海外到處是殖民地,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而德國剛興起,沒什麼殖民地,怎麼傾銷工業品?所以就搶地盤打仗唄,像後來二戰的時候,德國基本是為了血洗一戰的恥辱,還有希特勒個人的雄心。而日本侵略中國,首先是看到中國羸弱不堪,其次看到國民政府統治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日本不希望中國強大,因為日本想做亞洲老大,第三,日本本國資源匱乏,同樣,日本也是新興資本主義國家,沒什麼殖民地,所以就要侵略中國。包括後來對美宣戰,也是為了太平洋島嶼的利益,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日本覬覦東南亞,而美國和英國當時擁有東南亞的勢力范圍和殖民地。兩次世界大戰,其實都透露著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尖銳的矛盾,主要是競爭,但是帝國主義國家不是正當競爭,而是要壟斷,通過什麼來壟斷一個地區的貿易和權益呢?就是戰爭,打倒殖民地的宗主國,那麼這塊殖民地就歸你了,就像20實際初期的日俄戰爭,就是日本為了奪取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
㈥ 戰前德國與英國的矛盾主要因何產生德英矛盾的本質問題又是什麼在線等
如果是一戰前的,應該是這樣的。英德之間的矛盾是由於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德意志帝國)爭奪海外市場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大英帝國)佔有大量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的矛盾。其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等造成的
㈦ 列舉一戰前,帝國主義之間形成的三對矛盾
1、法德矛盾。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擊敗法軍,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割讓了法國的兩個省,讓法國嘗盡了喪師割地賠款之痛!法國積極謀求復仇,而德國則擔心法國復仇,所以雙方都拚命擴軍備戰。而從根源上來說,法德矛盾不僅僅是一個國仇而已,還是兩個大國對歐洲霸權的爭奪。
2、英德矛盾。這一對矛盾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英國力求維持傳統的「大陸均勢」政策,使歐洲大陸各大國相互制衡,這樣自己就可以自如的插手歐洲事務;而德國則力求獨霸歐洲大陸,這就與英國的戰略目標相沖突。二是德國作為後起國家,繼續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卻面臨海外殖民地已經基本被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瓜分完畢的情況,所以德國要想崛起,就勢必要與擁有最廣闊海外殖民地的英國產生矛盾。
3、俄奧矛盾。這一對矛盾集中在對巴爾干半島控制權的爭奪上。雙方都將巴爾干半島視作自己的勢力范圍。
㈧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矛盾是哪國的
主要矛盾是英國和法國之間的矛盾。除此之外,各主要參戰國之間也互相存在矛盾,包括法德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了),俄國在巴爾干與德國和奧匈都存在矛盾,義大利與法國在突尼西亞問題上的矛盾等
㈨ 第一次大戰爆發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根本矛盾:是世界列強經濟實力和所擁有的殖民地的不協調所造成的,後起的強國實力已經超國前面的強國但由於世界殖民地基本已被分割完畢,所以是經濟實力和所擁有的殖民地的矛盾
表現上的主要矛盾有:英國和德國的矛盾(世界霸權) 法國和德國的矛盾(歐洲大陸霸權) 俄國和德國的矛盾
一戰的實質是西方列強搶奪殖民地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