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邱吉爾為什麼是英國首相

邱吉爾為什麼是英國首相

發布時間:2022-09-01 04:40:29

A. 丘吉爾怎麼成為英國首相

很偶然。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會議結束,英法兩國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從10月1日起撤軍,否則戰爭一旦爆發英法將不會支援捷克。在議會,只有丘吉爾等少數人還在抨擊綏靖政策,他稱「我們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他的發言引起一片抗議之聲,但丘吉爾還是在噓聲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講。由於其反對綏靖政策的立場,丘吉爾還曾一度遭到自己選區的保守黨黨部彈劾動議,最終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議席。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丘吉爾將二戰稱為「非必然的戰爭」,認為這次戰爭原本在開始時就可以輕易制止,但因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戰時首相

1939年9月1日戰爭爆發後的數小時,張伯倫召見丘吉爾,邀請他加入戰時內閣。丘吉爾被重新任命為海軍大臣。由於戰事進展不順利,下院議員們在1940年5月對張伯倫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案,將矛頭指向張伯倫。

1940年5月8日,張伯倫向國王提出辭呈,並建議由丘吉爾組閣。

B. 丘吉爾為什麼能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丘吉爾為什麼能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歷史妞2016-05-07 06:21:51吉爾 丘吉爾 英國 閱讀(9905) 評論()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台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舉報

丘吉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之一,他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堅定組織者和推行者,因此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
丘吉爾曾三次參與首相競選,並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任英國首相。時至今日,丘吉爾依然被大多數英國人看作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丘吉爾集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等多重身份於一身,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政治家。他曾憑借《不需要的戰爭》獲得了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並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巨著。此外,丘吉爾還曾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而在2002年BBC舉行的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中,丘吉爾被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為什麼丘吉爾能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毋庸置疑,這必然與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勝利密不可分。但是,除了他在二戰中功不可沒的功績外,他的個人魅力(品行、高風亮節,無論什麼褒義詞放這都不過分)也是一個加分項。
1945年義大利和德國已經投降,二戰即將結束,英國的戰時內閣也必須解散。於是丘吉爾主動辭職,並參與大選。丘吉爾信心滿滿、認為憑借在戰爭中的功勞定能順利當選。結果卻在大選中慘敗,最終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當選首相。
丘吉爾雖然落選,但是在大選失敗之後他的言行又一次顯示了他的偉大。當然,這得從丘吉爾與斯大林的對話說起:
原來,斯大林得知丘吉爾落選之後,就對丘吉爾說,「英國人民太忘恩負義了,是首相大人你把他們從法西斯的戰火中拯救出來的,現在他們居然把你給拋棄了」。
但是丘吉爾卻當著斯大林的面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正是這句話顯示了丘吉爾的偉大。
「對偉大人物的忘恩負義,是一個偉大民族的標志」,丘吉爾引用了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這句名言來回答斯大林的問題。
對於「背叛」他的民眾,丘吉爾不僅沒有怨言,反而認為這是偉大民族的標志。由此可以看出丘吉爾的高風亮節。
正因為如此,丘吉爾才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C. 丘吉爾哪一個國家的

丘吉爾是英國人,為英國首相,全名為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
丘吉爾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勛爵是上世紀末英國的傑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里內閣的財政大臣。祖先的豐功偉績、父輩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榮耀和政治傳統,無疑對丘吉爾的一生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他成長為英國一代名相的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

D. 丘吉爾為何會成為首相兼國防大臣

1940年5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對希特勒搞綏靖政策的激烈批評者,於今日自豪地以首相身分步入下院,發表了第一篇首相演說。
「我能奉獻給國民的沒有其它,」丘吉爾說:「只有熱血,眼淚和汗水。」
丘吉爾是在張伯倫辭職之後,3天前應英王喬治六世要求,組建一屆新政府的。張伯倫是在工黨和他本黨保守黨的日益增長的壓力之下被迫辭職的。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政治家。出身於貴族世家。1894年畢業於皇家軍事學院,1895年從軍,曾參加英國在印度、蘇丹和南非的戰爭。
1906年作為自由黨議員進入下院,歷任各屆政府大臣。1919年1月出任陸軍大臣,積極參與武裝干涉蘇俄。1922年退出自由黨,後加入保守黨。30年代反對綏靖政策,主張增加軍備開支,反對簽訂《慕尼黑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出任張伯倫政府的海軍大臣。德國進攻法國後,張伯倫被迫下台。
1940年5月10日,丘吉爾出任聯合政府的首相兼國防部長,組成戰時內閣。丘吉爾決心把反對希特勒德國的戰爭進行到底。戰爭初期,英國遭受一系列失敗。法國投降後,希特勒企圖誘使英國和談,遭丘吉爾拒絕。於是德軍對英倫三島狂轟濫炸,但未能迫使英國屈服。丘吉爾在國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應付戰爭。1940年5月22日通過了緊急權力法案,增加了政府在戰時對全國的經濟生活和人力物力的控制。1940年5月建立國民自衛隊,增強英國防衛力量。1941年蘇聯和美國捲入戰爭後,英國立即與各反法西斯國家攜手合作。1941年7月12日英蘇在莫斯科簽訂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1941年8月14日,丘吉爾和羅斯福發表了《大西洋憲章》。丘吉爾還與羅斯福、斯大林在戰爭後期進行了一系列會晤,召開了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討論對德、日作戰的問題,同時針對戰後世界的安排達成了一系列協議。丘吉爾領導英國人民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5年5月8日歐洲戰事結束。7月英國舉行大選,丘吉爾失敗而辭職,讓位給工黨政府。
1946年3月5日,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富爾頓演說》,主張英美聯盟,對抗蘇聯,揭開了「冷戰」序幕。1951年10月議會選舉,保守黨取勝,丘吉爾再次出任英國首相。在第二任內,基本上保持了工黨政府的部分企業國有化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在防務領域試製成功第一顆原子彈,成為第3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對外政策方面,把英美聯盟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礎,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1954年10月促成了《倫敦一巴黎協定》的簽訂,使西德加入北約,同年9月英國參加了「東南亞條約組織」,隨後又加入「中央條約組織」。1955年4月5日,丘吉爾因年齡和健康原因辭職。
1953年丘吉爾被封為爵士,獲嘉德勛章,同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世界危機》、《英語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1965年1月24日逝世。

E. 丘吉爾是如何成為首相並掌握了最高軍事領導權的

丘吉爾利用各種機會批判張伯倫的對外政策,同時他的預言屢被證實,因此廣大民眾將重任寄託在了他身上。

波蘭遭到德國和蘇聯入侵,英法兩國本應該根據它們同波蘭訂立的同盟條約給波蘭提供一切援助。而張伯倫卻試圖同德國談判解決波蘭問題。但9月2日,下院發表了一場危及政府的辯論。議員們要求英國履行對波蘭的義務。

就在德國進攻波蘭的當天,丘吉爾接到了內維爾·張伯倫的邀請,請他晚上到唐寧街10號。會見時,張伯倫提議他進入政府工作並成為戰時內閣閣員。丘吉爾立即表示同意。在他們談論戰時內閣人選問題時,丘吉爾乘機把自己的幾個追隨者拉進內閣。

9月3日,張伯倫被迫在下院宣布英國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丘吉爾在政府內任海軍大臣和閣員。他並不滿足於此,他想得到首相職位。他認為,能否取得首相職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下院壓倒多數的保守黨。因此,開戰後,他不再批評保守黨領袖張伯倫,他極力表明,他在內政、外交以及戰時政策的一切問題上都要同張伯倫真誠合作。

雖然同德國宣戰,但張伯倫不想打這場戰爭,歷史上把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這段時間稱為奇怪戰爭時期,這時英國對德戰爭實際上並未採取實際的行動。丘吉爾對這條路線並不贊賞,可是他並沒有公開批評張伯倫。他只是小心翼翼地進行著抗德工作。他在海軍部的工作非常緊張。「奇怪戰爭」期間,海軍的活動最積極。丘吉爾每天工作18小時,在他的領導下,把商船隊編入海軍護航艦隊,制訂了對德國的海上封鎖計劃,組織建造新軍艦和搜索德國潛艇。

丘吉爾還同美國總統羅斯福建立了直接聯系。羅斯福沉著、冷靜、明智而富有遠見,他預見到英國政治的未來屬於丘吉爾。從那時開始,丘吉爾和羅斯福便長期通信,直到歐洲戰爭結束為止,雙方通信達千封之多。

「奇怪戰爭」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蘇聯在德國進攻波蘭的第二天便從東邊入侵波蘭,最後蘇德瓜分了波蘭。1939年底,蘇軍又侵入芬蘭。在丘吉爾的敦促下,英法政府對芬蘭提供了各種援助,並派援軍支援芬蘭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本來,張伯倫希望看到蘇德二虎相爭,但出人意料的是蘇德竟結成了事實上的同盟,對英法及其盟國構成威脅。這使丘吉爾不得不回到敵視蘇聯的立場上。蘇芬戰爭中蘇聯勝利,這是蘇聯強大而英法不能控制的結果。

波蘭被瓜分,緊接著,希特勒又佔領了挪威和丹麥,這種局勢激起了英國人民和下院對張伯倫的強烈不滿。1940年春天,多數下院議員都遷怒於張伯倫,表示政府無能是顯而易見的,應當辭職。在對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張伯倫慘遭失敗,政府必須辭職。丘吉爾成為首相無可爭議的繼承人。但張伯倫則想支持哈利法克斯組閣政府,但由於得不到丘吉爾的支持,因此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德國在西線發動了進攻,襲擊了法國、比利時、荷蘭。張伯倫本來想利用這一局勢握住首相大權不放,他認為戰爭緊急的情況下,任何人不能強行改組政府。但下院拒絕了他,他只好到白金漢宮向國王遞交了辭呈。國王終於在1940年5月10日下午授權丘吉爾組閣政府。

丘吉爾終於取得了夢寐以求的大權。後來他回憶當時的心情時寫道:「我在大約3點鍾上床時,強烈地感到自己如釋重負。我終於獲得了指揮全局的大權。我覺得我是幸運的人,我以往的全部生活不過是為了這個時刻,為了承擔這種考驗而進行的一種准備罷了」。

丘吉爾對自己充滿信心:「我想我對全局了如指掌,深信自己不會失敗。因此,雖然我迫切地盼望天明,但我卻睡得很熟,而且不必在夢中去追求安慰,因為現實比夢想更加美妙。」

5月13日,丘吉爾在下院發表了簡短演說,他說:「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你們。」接著他又說:「你們要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的回答是,竭盡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陸上和空中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要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復: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

丘吉爾除了任首相以外,還接受了下院領袖和國防大臣的職務,實際上掌握了最高軍事領導權。

F. 丘吉爾是怎麼當上首相的

波蘭被瓜分,緊接著,希特勒又佔領了挪威和丹麥,這種局勢激起了英國人民和下院對張伯倫的強烈不滿。1940年春天,多數下院議員都遷怒於張伯倫,表示政府無能是顯而易見的,應當辭職。在對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張伯倫慘遭失敗,政府必須辭職。丘吉爾成為首相無可爭議的繼承人。但張伯倫則想支持哈利法克斯組閣政府,但由於得不到丘吉爾的支持,因此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德國在西線發動了進攻,襲擊了法國、比利時、荷蘭。張伯倫本來想利用這一局勢握住首相大權不放,他認為戰爭緊急的情況下,任何人不能強行改組政府。但下院拒絕了他,他只好到白金漢宮向國王遞交了辭呈。國王終於在1940年5月10日下午授權丘吉爾組閣政府。

G. 為什麼丘吉爾被譽為「最偉大的英國人」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勛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6卷、《英語民族史》24卷等。丘吉爾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校長。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還值得注意的是,丘吉爾是有名的頑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處理對蘇關系問題上,他以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歷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斯大林稱贊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准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有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系。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

連他政治上的對手也說:「丘吉爾是大家一致認為永遠不能成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樣也是在這危急關頭獲得大家一致歡迎,認為是唯一可能出任領袖的人。」;「人們不能不喜歡他,他的才能與朝氣是無與倫比的。」

丘吉爾的聲望沒有因為他的去世而絲毫的暗淡。時至今日,丘吉爾依然被大多數英國人看作是最偉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辦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票選活動中,丘吉爾高居榜首。

丘吉爾在世人心目中已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的集中象徵。

H. 為什麼英國人會選擇丘吉爾代替張伯倫擔任英國首相

有句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這一點在丘吉爾當選,接替張伯倫成為英國首相這件事情很能說明問題。二戰爆發前,很長的時間里實際上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德國崛起的納粹黨有什麼威脅性,當時張伯倫還曾經去德國造訪過希特勒,並且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當然,總體上來講,丘吉爾繼任之後也是不辱使命,甚至可以說是在未來英國以及國際社會上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比如說他在當上首相之前就對英國的軍隊配置以及陸海空軍的能力有過評估,在當海軍大臣的時候還對一些制度進行過十分合理且具有遠見性的調整。可以說是當時英國政壇里最了解英國需要什麼的人。

I. 丘吉爾是個什麼人

丘吉爾是英國首相,並領導英國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 政治 領袖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丘吉爾是個什麼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丘吉爾是個什麼人
出生於1874年11月30日的溫斯頓·丘吉爾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曾體驗無限的風光與榮耀。他在政治、 繪畫 、演說等多個方面都表現出色。對於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有人稱他是一個全才。

他在 教育 領域、文學方面有著很多功績,他的作品《不需要的戰爭》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曾兩次擔任英國首相,領導英國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有人說沒有他,就沒有英國二戰的勝利。他從沒有接受過教育,卻有一身的才華,這完全是他 自學 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有決心、有毅力的人。他曾說過:A pessimist sees the difficulty in every opportunity; an optimist sees the opportunity in every difficulty,這句話的意思是:悲觀的人在機會里看到困難,樂觀的人卻在困難里看到機會。這句話被許多人當做名言在踐行,而他自己也是樂觀主義者。

他一生中經歷過多次議員選舉,他在演講時,揮灑自如,給人以心靈的安慰。他還擁有著強烈的 歷史 責任感,指揮有方,多次帶領軍隊取得勝利,成為英國人民心中的英雄、榜樣。對於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人們對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一直都是褒義的。溫斯頓·丘吉爾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丘吉爾為什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是世界上較早實行普選制的國家,首相的選擇同樣也是採用的普選制。作為英國最為有名的首相之一,溫斯頓·丘吉爾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名聲,不僅是因為他的長袖善舞,是英國歷史上偉大的戰略家,而且他還是一位極有天賦的畫家和作家,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溫斯頓·丘吉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不可否認他是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首相。

丘吉爾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優渥的家庭背景使他兒時生活過的十分舒服,盡管生性頑皮但並不影響他的前景,依稀記得丘吉爾 畢業 時成績很差,畢業後的丘吉爾因為父親去世而進入軍隊成為一名軍人,軍營的生活使他熱愛上了寫作,他成為了一名隨軍記者,並從此有了創作的 興趣 。

由於丘吉爾是親身經歷了戰爭的,所以他筆下的觸覺比之常人更加靈敏,所以他的作品也深受民眾的喜愛。後期丘吉爾成為了英國的首相,對於政治的認識更加深刻,有時這成為他寫作 靈感 的源泉,將政治融入到作品中,從英國領導人的角度來看待戰爭、描述戰爭顯得更加真實,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

1953年,丘吉爾最著名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榮獲了諾貝爾文學家,他也成為唯一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英國首相。
丘吉爾是怎麼死的
溫斯頓·丘吉爾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二戰期間拯救了英國。1965年1月24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逝世,當時他已是九十一歲高齡,死於中風。

溫斯頓·丘吉爾逝世後,英國政府為他舉行了庄嚴隆重的國葬,這場國葬共有11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他的靈柩停放在西敏寺里,這樣方便全國民眾前來哀悼,民眾弔唁完畢後,又用火車把靈丘吉爾的靈柩運到他的誕生地。他的誕生地是布倫海姆宮,人們把他的靈柩停放在附近的布雷頓教堂公墓中,最後把丘吉爾的遺體與父母的遺體合葬在一起。史學家稱這是對丘吉爾一生奮斗出的成就的最大肯定,他在二戰期間所表現出的不畏強權、頑強抵抗、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溫斯頓·丘吉爾逝世,對英國來說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即使丘吉爾去世了,但他的功績卻永遠留在英國人們心中。他是一座里程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英國人民取得勝利。他 愛好 學習,熱愛演講,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丘吉爾曾說過:我的奉獻,只有鮮血、辛勞、眼淚與汗水。這句話被當時的人們引為經典,被士兵們爭相效仿,他成為人民心中的楷模。評論家們指出,溫斯頓·丘吉爾逝世只是他肉體的離開,他的精神永遠留在這個世界。

J. 丘吉爾是如何成為英國首相的歷史背景 社會政治什麼的

一戰後的英國迷漫著和平主義的氣氛,從政黨領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軍,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戰後將再也不會有一場如此殘酷的戰爭了。丘吉爾是議會中極少數反對裁軍,並警告德國正在撕毀《凡爾賽條約》的人。丘吉爾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將給歐洲帶來災難,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導致文明的毀滅,他督促英國應當重整軍備,並鼓勵盟友法國加強軍事勢力,而不是「裁減你的武器,增加你的義務」。但是多數人都將他的警告視為危言聳聽。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國會宣布,德國軍隊已經重新佔領了萊茵蘭非軍事區。對這一明確違反《凡爾賽條約》的行為,英法兩國都未表示強烈的反對,只有丘吉爾警告這么做不僅違反條約,而且對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都造成威脅。丘吉爾再次呼籲,英國應該向法國提供協助,以維持歐洲大陸的權力平衡。 1938年3月11日,納粹德國兼並奧地利;4月,在希特勒的教唆下,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日耳曼人的聚居區蘇台德地區的納粹頭子提出自治。7月英國首相尼維爾·張伯倫派出的代表團訪問捷克,討論和平解決蘇台德問題。9月15日,實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親自訪問慕尼黑,與希特勒商討蘇台德問題。會談中希特勒明確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張伯倫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國的首肯後,兩國駐捷克的公使於9月20日拜會總統貝奈斯,極力游說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得知消息後丘吉爾向倫敦新聞界發表了一份聲明:「這無異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但是情況到9月22日進一步惡化:希特勒提出了具體的時限:捷克政府必須在9月28日下午2時之前作出決定,否則德國就將發起進攻,英國的內閣表示無法接受,戰爭一時間似乎近在眼前。 9月28日,由墨索里尼出面邀請英法德意四國領袖到慕尼黑召開會議,一直幻想避免戰爭的張伯倫喜出望外,於次日趕到慕尼黑。丘吉爾認識到張伯倫有可能做出讓步,因此想提議由反對黨人和保守黨中持反對意見的人士發表一個聯合聲明,敦促張伯倫堅持立場,但是無人附議。9月30日,慕尼黑會議結束,英法兩國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從10月1日起撤軍,否則戰爭一旦爆發英法將不會支援捷克。張伯倫帶著希特勒一份保證不會有進一步領土要求的聲明回到倫敦,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歡呼:「在我國歷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唐寧街。」 在議會,只有丘吉爾等少數人還在抨擊綏靖政策,他稱「我們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他的發言引起一片抗議之聲,但丘吉爾還是在噓聲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講。由於其反對綏靖政策的立場,丘吉爾還曾一度遭到自己選區的保守黨黨部彈劾動議,最終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議席。 1939年3月13日,德國吞並了捷克的剩餘部分,斯洛伐克則在德國的支持下獨立,宣告綏靖政策的徹底失敗。張伯倫3月31日在下院發表演講時保證,如果波蘭遭受侵略,英國將予以支持。5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丘吉爾後來將二戰稱為「非必然的戰爭」,認為這次戰爭原本在開始時就可以輕易制止,但因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9月1日早晨,戰爭爆發後的數小時,張伯倫召見丘吉爾,邀請他加入戰時內閣。9月3日,丘吉爾被重新任命為海軍大臣。由於戰事進展不順利,下院議員們在1940年5月對張伯倫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案,將矛頭指向張伯倫。5月8日,張伯倫政府僅以81票的多數獲得信任案,但是張伯倫感到他無法繼續執政,因此准備組建聯合政府,並讓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綏靖政策的積極貫徹者哈利法克斯勛爵接任,但是無法得到丘吉爾的支持。張伯倫十分清楚,一旦丘吉爾離開內閣就要垮台。此外工黨也向張伯倫施壓,十分明確地向他表明,工黨將不會再支持由張伯倫或其親信所領導的內閣。於是張伯倫只得向國王提出辭呈,並建議由丘吉爾組閣。 5月10日下午6時,國王召見丘吉爾,令其組閣;一小時後丘吉爾會見工黨領袖艾德禮,邀請工黨加入內閣並獲得支持。3天後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復: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下議院最終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表明了對丘吉爾政府的支持。

閱讀全文

與邱吉爾為什麼是英國首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簽證有效期過了怎麼辦 瀏覽:223
中國的富二代有哪些 瀏覽:670
中國為什麼禁止臉譜網 瀏覽:808
伊朗包機為啥什麼要直飛甘肅蘭州呢 瀏覽:415
蘇聯為什麼打中國 瀏覽:862
美國為什麼解凍伊朗油 瀏覽:714
英國二手車一年多少錢啊 瀏覽:116
中國海洋大學疫情期間如何出入 瀏覽:388
錫金是怎麼從印度獨立出去的 瀏覽:548
伊朗與什麼國家接壤 瀏覽:698
為什麼美國要去打伊朗 瀏覽:234
為什麼印尼海嘯破壞極其慘重 瀏覽:310
一元硬幣是多少越南盾 瀏覽:406
義大利的皮鞋是什麼皮 瀏覽:100
去印尼玩不會說印尼話怎麼辦 瀏覽:328
印度落後中國多少錢啊 瀏覽:664
越南號碼抖音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964
中國護照義大利簽證怎麼辦 瀏覽:720
中國原子彈用了多久成功 瀏覽:450
俄羅斯到越南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