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怎麼看待老鼠

英國人怎麼看待老鼠

發布時間:2022-09-01 12:03:25

⑴ 毛利人當時為什麼要帶老鼠去紐西蘭

南半球大西洋東部島國紐西蘭,是世界上最早迎來新的一天的國家,領土面積與英國相仿,是我國台灣島的7倍。港台人按音譯稱其紐西蘭,荷蘭語紐西蘭的意思為「新的海中陸地」,最先登陸的島民毛利人則稱這里為「長長的白雲之鄉」。毛利人的這個美麗而浪漫的稱謂,我覺得最為貼切。
在紐西蘭的日子裡,我們先從南島的基督城向南,又從北島的惠靈頓向北,在這修長的島國南下北上,馬不停蹄,「雲游」的城鎮甚多,考察的范圍甚廣,那綠色的草原、廣袤的山野、澄澈的湖水、燦爛的星空,無不令人洗心革面,雪山皚皚、河水滔滔、鷗鳥翻飛……藍天白雲更是如影隨形。這么一個處處田園牧歌、約30%國土為保護區的既現代、又天然的國度,在1000年前,還鮮有人跡,在200年前還沒有國家。
大約在公元1100年,一個叫庫彼的波利尼西亞航海者發現了紐西蘭,他的妻子把這里取名為「長長的白雲之鄉」,回到波利尼西亞後,向人們描述了這塊美妙的土地,但直到1350年,作為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毛利人,由於家鄉食物的匱乏而開始移民紐西蘭,他們的獨木舟船隊浩浩盪盪,在北島羅托魯瓦附近的東海岸登陸,然後逐漸移居內陸。
羅托魯瓦是一個重鎮,熱泉噴涌,地熱資源豐富,幾乎家家有溫泉可泡。想必當年毛利人也是由此而樂不思蜀。在十八世紀,紐西蘭的毛利人約有十幾萬,他們與世隔絕,有自己的語言,無國家的概念,能歌善舞,醉心藝術,工於雕刻、編織等。在羅托魯瓦你能目睹毛利婦女嫻熟的劍麻搓繩手藝,也能欣賞他們美妙的歌舞表演,有趣的是,據維多利亞大學科學家進行的基因分析,毛利人的祖先應當源自中國,可謂「本是同根生」呀。
1642年,荷蘭探險家阿爾貝塔斯曼乘兩條船從爪哇、印尼南行探險,意外地抵達紐西蘭,成為第一個發現這塊土地的歐洲人,只是因為北島毛利人的抗拒而未登陸。記得我們的飛機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海域經過時,飛行圖顯示:塔斯曼海,就是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命名的。
1769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在考察澳大利亞之前,也發現了紐西蘭,經與毛利人溝通,登上了陸地,便成為第一踏足紐西蘭的歐洲人。庫克船長在紐西蘭人的心目中,可謂舉足輕重,很多地方都能見到他的塑像,全國最高的、海拔3764米的山峰,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庫克峰。
1840年,英國總督赫伯森從悉尼來到紐西蘭,與毛利人談判,在當年的2月6日,簽署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件——《懷唐義條約》,以後,紐西蘭便將2月6日定為國慶節。因為,這一天,英國人在紐西蘭的統治地位得以確定,大規模移民由此開始。在我們所經城市的顯要位置,幾乎都能見到記載最初定居者名字的紀念碑。

奇特的活化石——三眼楔齒蜥
出於本職和愛好,出訪之前,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得知在1.5億年前,南半球的紐西蘭,尚與南極、南美、非洲、澳大利亞連在一塊,組成岡瓦納古陸,以後才逐漸分離,由於紐西蘭獨立於其他陸地,在世界上所有動物區系中,屬於最古老的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有中生代末期的動物類群。
同時,紐西蘭也是一個相當貧乏的動物區,本地的哺乳動物,除了兩種蝙蝠外,一無所有。兩棲爬行類,少的可憐,蛇根本沒有,但一種名為三眼楔齒蜥的爬行動物,卻格外引人注目。
由於在紐西蘭這塊土地上,沒有三眼楔齒蜥的捕食天敵,它們悠哉悠哉地生活,默默地延續著,從恐龍時代一直走到今天,堪為侏羅紀時代的孑遺物種——活化石。近幾百年以來因人類登陸,肆意捕殺,並帶來了老鼠,使這種動物在主島上滅絕殆盡。
維多利亞大學生物系蘇珊女士讓我們看摸她養的一隻活的三眼楔齒蜥,它是一隻一尺多長、渾身覆鱗的、文文靜靜的,約有17歲齡的雄性動物,但還未進入成年。三眼楔齒蜥的壽命可達百年,20歲才進入性成熟期。
它們的低調、緩慢、深居簡出的生存策略,正是它們得以長久延續的關鍵。它的名字叫三眼,可為什麼看不見呢?一問蘇珊女士才知,它的確有個「顱頂眼」但並非真正是能看東西的眼睛。
甭管怎樣,能與這來自恐龍時代的神奇生靈做親密接觸,也算開眼了,但願三眼楔齒蜥,永遠成為這個世外桃源的活神仙。

幾維鳥,紐西蘭人的象徵
在古老的紐西蘭的南北兩島上,因為沒有走獸和蛇,鳥類不必逃避,地麵食物豐富,飛翔能力逐漸退化。這里分布著很多本地特有的鳥類,而且,不少是無翼鳥,因此,紐西蘭有無翼鳥故鄉的稱號,但大多無翼鳥在近幾百年人類登陸後滅絕了,僅恐鳥滅絕的就有15種。
紐西蘭唯一保存下來的無翼鳥,就是著名的幾維鳥。港台譯為奇異鳥,又名鷸鴕。當然,在英語中是直接叫幾維,不叫鳥。 成年幾維體重約2000克,但是,蛋的重量達500克,幾乎是體重的四分之一,按照這個相對比例,世界上再沒有什麼鳥能產下比幾維更大的蛋了。從絕對值比較,幾維的蛋,遠不如象鳥、恐鳥的大,甚至不如鴕鳥、鴯鶓的大。幾維的另一形態特徵是喙部修長,喙部即為鳥嘴,幾維的嘴長超過腿長,嘴端有鼻孔,無翼、無尾。
幾維共有三種:北島中部的普通棕幾維、南島西北的大斑幾維、卡皮提島的小斑幾維。
幾維在紐西蘭人的生活中,觸目皆是,有銀行的名字叫幾維的,紐西蘭的兩角與一元的錢幣上一面印的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頭像,另一面便是幾維。幾維是紐西蘭的國鳥,紐西蘭人更是坦然地以幾維自稱。記得我在紐西蘭時,正趕上電視里直播奧運籃球賽事,中國隊對紐西蘭隊,可人家播音員不稱本國球員為紐西蘭隊,而是簡稱幾維。
在我看來,從紐西蘭的這種特有珍禽的身上所表現出的與世無爭、不事張揚、既務實又悠閑的性情來比喻紐西蘭人,倒也貼切。但也有一件事卻多少令我有點耿耿於懷,那就是,紐西蘭人把從我們中國引種去的獼猴桃稱為幾維果。

百年獼猴桃,他鄉奇異果
在紐西蘭考察的日子裡,我們吃的最多、也是最愛吃的水果,就是獼猴桃。獼猴桃原來只產於中國,不是像有些人以為是獼猴愛吃的桃,它是因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獼猴桃味美價廉,營養豐富,可惜,在這里被「幾維人」稱為幾維果,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100年前,紐西蘭的一位叫伊莎貝爾的女校長,到中國湖北宜昌看望她的姐姐,並把中國獼猴桃種子帶回了紐西蘭。經過當地園藝專家亞歷山大的悉心培育,第一棵紐西蘭獼猴桃——幾維果誕生了。之所以叫幾維果,他們自有一番道理:色澤棕黃,毛短而少,頂部的把酷似「鳥嘴」,活脫脫一個果中幾維,所以,在紐西蘭,獼猴桃的英語便是幾維果。
這樣,原產中國的獼猴桃,經過百年耕耘,在氣候及溫濕度適宜的紐西蘭,不僅紮下了根,而且獨占鰲頭,且又風靡了世界。

帶毛的定時炸彈——帚尾袋貂
沿東線南行,時而,與那條南島唯一的鐵道並行,時而,與驚濤拍岸的大海相望。我為了得到最佳觀光效果,坐在了人們認為乘車最危險的副司機的位置。坐在車的前排,可以隨時捕捉到一一映入眼簾的事物,特別是各種動物,分欄相圍的牛群羊群、穿著馬甲的馬、引自南美的駝羊、大規模圈養的赤鹿、貌似烏鴉的澳洲喜鵲、成雙成對的黑胸麻鴨(當時被我們直譯成天堂鴨)、妖艷紅嘴的黑天鵝,甚至追跑打鬧的野兔、碧空翱翔的雄鷹……
但最令人奇怪的是公路上,總能見到被汽車軋死的小動物,有兔、有鷹、有刺蝟,更多被軋死的就是「果子狸」。我感到疑惑,亞洲的果子狸怎麼會跑到這南半球的島國呢?如果紐西蘭有這么多的果子狸,鬧非典時,他們一定也大為緊張吧?怎麼沒聽說呢?從那些動物的遺骸看,臉不花,尾不長,不像果子狸,英語稱為「咆貅」。在奧克蘭博物館,了解到這種動物的來龍去脈。
原來,這是一種引自澳大利亞的袋貂科、帚尾袋貂的動物——帚尾袋貂。它體長32-58厘米,體重約2-5公斤,體色棕黑、有濃密的灰色絨毛,吻尖耳大,面目如狐,尾長而卷,尾後半部有掃帚狀的毛,因此得名。帚尾袋貂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東南、西南及塔斯馬尼亞島,是澳大利亞最普通的有袋動物,夜行為主,覓食各種植物果葉、捕捉昆蟲及小動物,白天隱身於樹洞、灌叢或兔穴之中。
最早的引入時間是1800年,也許是種群個體少,沒有成功。1858年,再次引入,獲得成功,1890-1900年期間,人們又做了努力,一下從澳大利亞及其塔斯馬尼亞引來200-300隻,多數放生於南島,少數放到北島南端惠靈頓稍北的一個地方。當時,人們之所以一再地往紐西蘭引進異地物種,完全是為了經濟目的,這種易活、易捕、對人無威脅的小野獸,被作為狩獵和毛皮動物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受到法律的保護。的確,我們在紐西蘭的一些商店也見到用袋貂毛織的襪子。甚至聽說,在南島西部,還有人吃這種動物。但是,無論是人吃,還是汽車軋,或獵搶打,都無法遏制帚尾袋貂的增長勢頭。如換成中國,它們的下場自然會同果子狸一樣了。
在人少資源多的紐西蘭,對帚尾袋貂的利用程度,遠沒有它們自身繁衍的快,這種繁殖力強盛的動物,在紐西蘭這塊沒有天敵控制的土地上,日益發展壯大,呈爆炸式增長,不到一個世紀,已遍及全國,達7000萬只,平均每個紐西蘭人攤17隻,而他們全國的羊才4000萬只,平均每人10隻,每隻帚尾袋貂一宿要吃300克植物的果葉,那麼,全紐西蘭每天約有3噸的植物會被帚尾袋貂吃掉了,不僅對植物,對牲口、對鹿產業是極大的威脅,它們還會吃掉和侵犯很多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帶來結核病等。請神容易送神難,人們當初「見其利而不見其弊」的行為,如今帶來了惡果,也被專家稱為「帶毛的定時炸彈」。

養鹿王國——紐西蘭
中國是世界上鹿的種類最豐富的國家,有約20種,佔世界之半;也是中醫葯文化傳承最悠久的國家,其中,鹿茸入葯,由來已久。紐西蘭的養鹿業,發展迅猛,已居世界之首。多年來,僅在從皇後鎮快到基督城的南島中線的沿途,路旁見到的赤鹿飼養種群就很大,數以萬計。
有一天,在南島南阿爾卑斯山腳下,我們在曾拍「指環王」的雪山草場前小憩後,便駛上一個叫林德峽谷的地方,這里立有一個石碑,上面註明,1871年,有人釋放了七頭赤鹿於此。看來,紐西蘭養鹿的歷史已經超過百年。
人們養鹿的目的,起初是狩獵,食肉和用皮張。以後,用鹿的頭角做客廳的裝飾,近年,取茸入葯,做保健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紐西蘭有廣闊的原野、充足的陽光,適度的雨量,牧草繁茂,加上鹿茸、鹿肉出口貿易的帶動,養鹿業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全紐西蘭的養鹿場達5000個以上,鹿的存欄數量達180萬頭,居世界第一。

煮熟的鴨子不讓進,嚴防死守把國門
聽說紐西蘭的檢疫入關極其嚴格,我們也算是親有體會了。同行的北京自然博物館的楊博士給朋友捎了兩只北京烤鴨,入境時,被海關「截獲」,沒收?犘液醚畈┦砍鮮堤畋¨了入境卡,如果隱瞞不報,被查驗出來,至少罰款幾百美金,想來挺後怕。事實上更害怕的是紐西蘭。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國,以養殖業、特別是畜牧業為生,如果帶入病疫,造成的危害將會是滅頂之災。還聽說,在2004奧運會上,紐西蘭的自行車選手烏爾莫剛剛得了金牌,頭上戴著橄欖樹的花環。紐西蘭農業部的官員就敏感地告誡:出於安全原因,其花環不得帶入國境,如果違背紐西蘭動植物進口限制的規定,偷偷帶進動植物,將受到巨額罰款乃至坐牢處罰。
其實,紐西蘭的入境檢查之所這么敏感、嚴格,是有道理的。建國不到200年的紐西蘭,的確從引入物種上得到了巨大實惠,像以上提到的獼猴桃、養鹿業,但也換來了沉痛的教訓,像帚尾袋貂的爆發、本地物種的喪失……紐西蘭到底引進了哪些物種?即紐西蘭的海外移民,除了人類,還有誰?人類及其動物移民大軍的遷入,究竟給紐西蘭的土著——本地特有動物造成了怎樣滅絕性的結局?
帶著這些疑問,我走訪了數家博物館,或用我寫的書交換,或直接索要相關資料。為什麼要在博物館,特別是有自然類的博物館,應該展示這類主題呢?我想,這就是科普的重要任務,它涉及國計民生,個人行為,生態安全,經濟穩定。終於,我在奧克蘭博物館得到了完整的答案,在一排排引進動物的標本前駐足,抄寫下一個個引入動物的名字,猶如受到了一次「生態地震」的震動和啟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異國他鄉,我就強烈感覺,應該把這些事件和故事介紹給我國的公眾,畢竟,我國的盲目引種狀況也同樣嚴峻。

中國與紐西蘭
在沒有到紐西蘭以前,我對這樣一個南半球國家,幾乎是一無所知,到了紐西蘭的基督城,才知道這里的「南極中心」是世界上與南極關系最密切的城市;紐西蘭是世界上最早迎來新一天的國家;紐西蘭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女權運動的國家之一;紐西蘭的「價值黨」是世界上最早的綠黨之一;紐西蘭還是個與中國關系源遠流長的國家。也許,有到過紐西蘭的人會說,紐西蘭與中國的關系不就是中餐館多、中國留學生多、中國遊客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多嗎?其實不然。
中國與紐西蘭雖遠隔重洋,可在地緣上同屬亞太地區,並有著漫長的交往史。早在1860年,就有華人移民紐西蘭,成為那裡早期的移民群體之一。
位於南島皇後鎮附近的一個叫箭鎮的地方,這里有一個中國村,但已經沒有任何中國人了。小河流淌,逝者如斯,訴說著早年的艱辛。一座座矮小的窩棚,類似一處土著人的遺址,通過解說牌得知,1886-1906年間,共有25名華工在這里採金。他們之中沒有女性,因此,也沒有後代,隨著一個個老死他鄉,最後一位熬到1920年,便結束了這段華工的海外辛酸史。
早年的華工,都受到當時紐西蘭政府極不公正的待遇。在漢米爾頓博物館有一個名為「野蠻的稅」的展覽,就是揭示早期華人移民被迫交納(每人100新幣)人頭稅的歷史。後來,紐西蘭政府對此給予了道歉。1874-1881年,共有5000名華人在紐西蘭打工,其中一半在南島奧塔戈省。達尼丁,便是該省一座因淘金而興盛起來的城市,曾有來自廣東的大批華人來此謀生,他們當時大多從事的是服務性的工作,開菜園、開餐館、開洗衣店,含辛茹苦。為了改善命運,他們把很大的希望都寄託在兒女身上。的確,很多老華僑的兒女都很爭氣,如今,不少當年老華僑的子孫,第三代、第四代,現在已經當上律師、醫生,成為紐西蘭社會的佼佼者。
中新友誼的歷史,也是可圈可點的。1937年,日軍侵華,中國政府向國際聯盟發出緊急呼籲,在多國會議上,紐西蘭代表威廉喬丹仗義執言,支持中國抗日,並與前蘇聯(當時只有這兩個國家站在中國的立場上)投了「國際聯合行動」的贊成票。
在抗日戰爭中,紐西蘭醫生凱瑟琳霍爾「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像白求恩一樣,在晉察冀邊區行醫,治病救人,捨生忘死,聶榮臻元帥曾特地為她題詞:「救死扶傷,忘我獻身,支持抗戰,青史永存」。
恐怕大家最熟悉的紐西蘭人,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路易愛黎(1897年12月2日-1987年12月27日)。1927年,他來到中國上海,從此留居中國。他一生致力於向國際社會宣傳、介紹中國,出版、翻譯大量中國的詩歌,撰寫了大批介紹中國的書籍,可謂著作等身,達63部之多,為中新友誼做出卓越貢獻。

滅絕,從紐西蘭恐鳥談起
在紐西蘭,面對碧水藍天,綠野山川,讓你時時會萌生那驚鴻一瞥的幻影,這么一個美麗安祥的大洋中的伊甸園,一隻只憨頭憨腦的、兩人高的大鳥,出現在遠遠的天邊,可是,一見到人,就匆匆掉頭,消失在人類世界的地平線……
恐鳥是澳洲最高的鳥,成鳥有兩個成人那麼高,體重達270公斤。800萬年前,恐鳥就已經生活在紐西蘭,曾一度繁盛,達25種之多,其蛋大如籃球,約十幾公斤重,一隻恐鳥的蛋,相當於100隻雞蛋。
1350年,毛利人劃著獨木舟來到紐西蘭,首批毛利人從北島一上岸,就見到一隻只又高又大的鳥走來晃去,嚇得他們恐懼萬分,慌忙逃回船上,所以,就給這些鳥起名「恐鳥」。
人類發現恐鳥之時,也是恐鳥將要遭殃之日。不久,這些波利尼西亞人手持長矛,陸續登島,屠殺恐鳥,取走鳥蛋,還將鼠、狗等動物引到紐西蘭這個原本潔凈的土地上,終於使這些大鳥滅絕了。北島恐鳥,17世紀滅絕,南島恐鳥約在1850年滅絕。
在毛利人墓穴雕刻中,人們發現一些奇怪的涉及到恐鳥的哀詩,面對紐西蘭的毛利文明漸為歐洲文明所取代,這些讖語可謂不幸言中:「哀哉,我們將因失去恐鳥而失落。」
從人類學角度看,毛利人對恐鳥的繾綣懷念之情,也折射出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對社會的文化多樣性,影響是多麼深刻。遺憾的是,滅絕意味著永遠。
在紐西蘭的一個畫廊,我曾見到這樣一幅畫,成群的家雞家兔家貓家狗家牛家羊的湧入,與此同時,一個個本土的動物——恐鳥、泰卡雞、垂耳鴉、笑貓頭鷹……流離失所,淡出畫面,走向絕種。
在紐西蘭,自從人類登陸以來就引發了紐西蘭生命世界的多米諾骨牌的連連倒塌。

⑵ 收集有關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資料

挽救了澳大利亞的蝴蝶
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紀念碑,並建有一座蝴蝶紀念館。這是因為當地人將一種夜蝴蝶視為「澳大利亞的救星」,特意為它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從美國、墨西哥引進了兩種仙人掌,人們想用它作為牧場四周的綠籬柵的。可萬萬沒有想到,生命力極強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極為適宜的溫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驚人的速度繁殖蔓延開來,幾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為一大片「帶刺的叢林」。只20年時間,3000多萬公頃的土地全被這些多刺植物佔領,並且以每年50萬公頃的驚人速度向外擴展它的地盤,大片的沃土變成對畜牧業和農業毫無用處的荒野。
當地政府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展開了對仙人掌的大規模斗爭。人們用刀砍,用火燒,連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沒等老的除盡,新的又生長起來。用盡了各種方法之後,陷入困境的人們將眼光轉向專吃仙人掌的昆蟲。一位昆蟲學家發現阿根廷有一種專門在夜間活動的蝴蝶,它翅長4厘米左右,灰褐色,它只以仙人掌為食,而且胃口很大。於是他將幾千粒這種夜蝴蝶蟲卵帶回澳大利亞繁殖、放養。果然,夜蝴蝶成為有效的仙人掌剋星,它們所到之處,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滅。到了1935年,3000萬公頃的土地又重新成為豐沃的農耕地和牧場。
如今天澳大利亞雖還可常見仙人掌的蹤影,但夜蝴蝶決不會給它們大量繁衍的機會。雖然這種夜蝴蝶其貌不揚,遠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繽紛,惹人喜愛,但是人們對它感恩不盡,懷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大家知道,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紀初從仙人掌的毀滅性災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陸。

蜣螂的故事
蜣螂,俗名屎克郎,以牲畜糞便為食。在人們心目中,這是一種臭不可聞的無用的昆蟲。可是1982年,它們卻遠涉重洋,從中國去到了澳大利亞,並在那裡安家落戶,在畜牧業生產中發揮了作用。為什麼澳大利亞不顧千山萬水要從我國引進蜣螂呢?原來,澳大利亞這個畜牧業十分發達的國家飼養著幾千萬頭牛,這些牛每天要排出幾億噸糞便,覆蓋著百萬英畝草場,同時牛糞還滋生蠅蛆,很不衛生。這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問題。他們從我國引進這些屎克郎,就是讓它們在那裡吃牛糞。那麼澳大利亞原來沒有蜣螂嗎?有,但他們那裡的土著蜣螂不吃牛糞,而只吃袋鼠糞。澳大利亞現在引進了我國的蜣螂,打破了原來的生態平衡,建立了新的生態平衡。
從這個事例可知,所謂生態平衡,是指動植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各種對立因素相互作用,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即相對平衡階段。在自然界,維持這種相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一個棉花產區,其棉蚜蟲在自然情況下,由於受瓢蟲、草蛉、蚜寄生蜂等天敵的控制,其種群數量可以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不致影響棉花的產量,但如果長期使用農葯,大量殺滅了天敵,棉蚜也產生了抗葯性,就破壞了棉蚜與天敵之間的自然的生態平衡,導致棉蚜大發生,從而影響棉花的產量。但這並不是說,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平衡,都是合理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為了自已的需要,可以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主動地去打破舊的生態平衡,建立符合人類需要的新的生態平衡。上述蜣螂南行就是一個實例 。但在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由於長期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合理,破壞了生態平衡,倒是特別值得我們注意。比如甘肅省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達十萬二千平方公里,佔西北高原水土流失面積百分之二十四,年輸沙量五億多噸,等於平均每年有五至六毫米厚的一層肥沃土壤白白流失掉了。我國目前僅長江,黃河每年帶走的泥沙就有26億噸,相當於損失了沃土良田六百萬畝,所以有的科學家說,它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這個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蛇與莊稼
幾十年前,廣東沿海發生了一次海嘯,是台風引起的,許多田地和村莊被海水淹沒了。這場洪水過後,那兒的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接連幾年都是這樣,即使風調雨順,也不見起色。後來,老農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去外地買了一批蛇回來,把蛇放到田裡。說也奇怪,那一年莊稼就獲得了豐收。大家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老農把秘密說破了,原來那場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給淹死了,田鼠卻游到樹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後來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裡糟蹋莊稼,沒有蛇來捕捉它們,它們繁殖得特別快,莊稼都讓田鼠給糟蹋了。現在田裡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讓蛇給吃掉了,因而莊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貓和苜蓿的故事。他說在英國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貓多還是少,就可以知道那裡的苜蓿長得怎麼樣。苜蓿靠土蜂傳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動就受到影響。村子裡喂的貓多,田鼠就不能那麼放肆了。因此貓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獲有密切的關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濕;太陽出來,東西就容易曬干;火會燒毀東西,水可以滅火。這些事兒都是顯而易見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這樣簡單的聯系之外,還有不少復雜的聯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個人不講衛生,在馬路上吐一口痰,也許會使許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結核。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怎麼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復雜的,咱們必須不怕麻煩,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這樣,才能把事兒做得更合咱們的意願。

人怕老鼠、耗子吃貓、老鼠吃雞——生態平衡的故事
太湖中的最大的島——西山島,朋友的島是太湖中的小島——大沙島。朋友派了快艇來接我們,快艇不到20分鍾就到了大沙島。
大沙島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原來是太湖中的禿島,長滿茅草,湖邊長有蘆葦。20多年前我登過一次島,是為了土壤普查去的,留下的記憶是島上老鼠非常多。所以,我一上島就問他們,你們是怎樣戰勝老鼠的?然後,他們講述了在島上所有懇荒故事多與老鼠有關。其實,就是島上的生態平衡問題。
他們剛上島的時候,島上老鼠非常多。而且,因為島上是沒有人居住,老鼠沒有見過人,所以老鼠是不怕人的。當島上老鼠是主人,人碰到到處是不怕人的老鼠的時候,你想人會有什麼樣感覺?人會怕老鼠!
他們捉了小貓上島去養,沒有過幾天,小貓不見了,找到貓的屍體後,分析小貓可能是被老鼠咬死的。後來捉了數只大貓上島,經過半年的貓鼠戰爭,老鼠明顯減少。2年後,貓繁殖到了幾十隻,老鼠很少了。
開始的時候在島上養雞500多隻,有300隻是被老鼠咬死的。到了3年以後每天都發現貓在吃雞。而且,還經常發生在貓追雞的時候,有許多雞被嚇死了。他們發現,貓開始吃雞是貓看到老鷹吃雞以後,發現老鷹吃剩雞,貓去嘗了味道可能不錯,就開始吃雞了。但最大原因是,貓多了,老鼠少了,貓的食物鏈發生了變化。
當貓開始吃雞的時候,開始治理貓了。但貓是功臣,不想趕走貓,於是,保護雞作為措施。他們想到了養狗,用狗來看管雞,不讓貓吃雞。狗很盡責,管住了雞,餓壞貓,半年以後,有許多貓病死了。現在的貓已經很少見了。
現在島上有3隻狗,已經發現狗在追雞了。
唯一沒有變化的是老鷹還是那麼4、5隻,每個月都會發現有雞被吃和被嚇死。
真不知道今後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呵呵!

有關《鹿和狼的故事》的故事
1859年一個英國人在澳大利亞放養了13隻兔子用以打獵,繁衍至今已產生了6億只後代,這些兔子常常把數萬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導致其他種類野生動物面臨飢餓,甚至有滅絕的危險。
我國常見的庭院綠化植物葛藤,到了美國卻像野馬狂奔,迅速佔領了喬治亞、密西西比、亞拉巴馬等州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許多植物沒有了棲身之地。
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
在英國人剛剛進入澳大利亞時,隨船將老鼠帶到了澳大利亞,於是引進貓來捕鼠。貓是把老鼠消滅了,可是由於澳大利亞缺乏大型肉食動物,使得引進的貓沒有天敵,於是泛濫大量繁殖,後來不得不人為獵殺。
中國大陸50年代曾大量捕殺過麻雀,致使一些地區蟲害嚴重。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害蟲的天敵麻雀被捕殺,害蟲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原產於南美的仙人掌,當初被作為觀賞植物引進澳大利亞,沒料到這些植物迅速蔓延開來,飛快地佔領了澳大利亞2500萬公頃的牧場、田地,人們用刀切、鋤挖、車軋,均無濟於事。
在英國有個小島,島上的田鼠比較多,人們為了除去田鼠,就在島上放養了一批蛇。短短兩年時間,島上的田鼠全部讓蛇吃光了。而這時島上的蛇越來越多,他們開始威脅到人們的生活……
水葫蘆原產南美,大約於20世紀30年代作為畜禽飼料被引入我國大陸,並曾作為觀賞和凈化水質植物推廣種植。由於其無性繁殖速度極快,現已廣泛分布於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的17個省市,尤以雲南昆明、江蘇、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最多。
到過昆明的人都看到過水葫蘆的威力。滇池內連綿1000公頃的水面上全部生長著水葫蘆,蓋度近100%,由於水質污染和因此而導致的水葫蘆的瘋長,滇池內很多水生生物已處於滅絕的邊緣。據資料記載,20世紀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種,水生動物68種,但到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繼消亡,水生動物僅存30餘

⑶ 那些在英國橫行霸道的動物們,難道連老鼠也成了保護動物

自19世紀以來,伴隨著西方哲學“人類中心論”的不斷淡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動物的福利和人文關懷。而其中最為激進的英國更是在1822年便通過了世界第一部禁止虐待動物的法律—《馬丁法案》

至今為止,在英國與動物相關的法律已經不下十種,保護范圍也相當廣,鳥類、寵物、斗雞、野生動物以及動物園里的動物等等,覆蓋面之廣讓人嘆為觀止。

一位智者曾言道:“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國家是怎樣的,那麼就請你去看他們對待動物的態度”。作為一名一直呼籲保護動物的小編,我必須承認英國在很多方面都做的很好。但在我看來保護動物不可矯枉過正,反而更應實事求是的制定政策,以達到人與動物的和諧共生。

⑷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老鼠會怎麼樣

老鼠是地球上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物種,除了南極洲之外,世界其他地區都有分布,並且種群數量非常大,全世界有鼠類大約480種。而這種生物生存能力強,能夠抗寒抗熱,並且繁殖能力非常的強。所以老鼠也不是屬於什麼保護動物,只有多沒有少的。同時老鼠不僅種群大,並且對人類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老鼠雖然是一種害蟲,對人類影響很大,但是在生物鏈之中的作用非常大,而如今人鼠大戰這么多年來,依然無法將老鼠的種群減少一點,這只能說明該物種真的是難以滅絕,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是其他任何物種都難以比較的,所以老鼠維持平衡發展還是一件科學難事。

⑸ 知識點為什麼英國人認為黑貓會帶來好運

在不少電影作品中,黑貓一直是壞運氣的代表,如果電影中出現一隻黑貓則預示著主人公會遭遇不測,像中國電影《老炮》或者美國電影《黑客帝國》,但是英國人並不這樣認為,它們一直都認為黑貓是好運的象徵,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文化差異呢?

01-古埃及歷史

第一個歷史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當時的人認為神聖的貓會為照顧它的人帶來很多的祝福,當然最實在的

祝福就是老鼠數量的減少,食物是上天賜予的,自然它們就是上天派來的守護神。再通過後來人們神話與傳說,貓咪的地位和價值被不斷的放大了。

以上的所有情況中,黑色之所以被視為特別幸運,是因為這個顏色與神秘活動有關,但是這與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恰好相反;在美國,白貓代表好運,而黑貓代表壞運氣。

id:吸貓小能手,寵物達人,資深吸貓患者。

本文章為原創文章,禁止各種方式轉載,每周更新關於日常養喵經驗,訣竅,萌寵視頻。

如果您閱讀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我會不定期在粉絲中贈送貓糧和貓罐頭。

如果有任何關於貓咪的問題,可以留言或私信。

⑹ 猜想著名的老鼠開完新聞發布會後的結果會怎樣為什麼

. 辟爾唐古化石――世紀大騙局 這一世紀大騙局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科學丑聞之一。1911年,英國律師道森聲稱在辟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一部分。1913年,道森和英國著名人類史學家伍德沃德宣布,他們發掘出了一種半猿半人的生物頭蓋骨,並說這種生物生活在大約50萬年以前。他們的「發現」被當作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一個有力證據,在人類學上被命名為「曙人」,被認為是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過渡性生物,甚至作為重大科學成就出現在郵票上。1928年,科學家採用含氟量測定古化石年代的辦法,查出「曙人」的頭蓋骨不早於新石器時代,下頜骨屬於一個未成年的黑猩猩,他們還發現頭蓋骨、下頜骨全經過了染色處理。一場精心製造的騙局終於真相大白。 2.N射線――集體的自我欺騙 在1899年英國科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後,1903年,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布朗洛宣布他發現了一種新射線――N射線。它引起了法國物理學界的狂熱追捧,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貝克勒爾在內的眾多學者紛紛跟進。1904年上半年,僅法國科學院院刊就發表了54篇有關N射線的論文。但在法國之外,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發現這種射線。後來,英國物理學家伍德證明,N射線純屬子虛烏有。布朗洛出於急於做出重大成就與英國人一較高下的心理,把自己的主觀判斷當作了客觀事實。而其他法國科學家則出於一種民族自豪感而團結在布朗洛周圍,從而製造了這幕集體自我欺騙的鬧劇。 3. 密立根在做實驗時選擇數據――偉人身上的瑕疵 1910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進行了著名的「油滴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氫比一個電子重1836倍。獲得了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此同時,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學家埃倫哈夫特也在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事隔60年後,史學家發現,密立根發表的58次觀測結果,並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說的那樣是「沒有經過選擇的」,而是從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他只採集那些對他有利的漂亮數據,而不利的數據則一概刪去。這一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 4. 冷核聚變――急於求成變笑柄 1989年3月23日,美國猶他大學的彭斯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弗萊什曼舉行新聞發布會,宣稱在實驗室的小型裝置上,用鈀作陰極電解重水,實現了常溫常壓下的「冷核聚變」。但是,世界各地1000多個實驗室始終沒有人成功地重復出彭斯和弗萊什曼的實驗結果,最終否定了這一成果。他們倆的故事也就成了科學界幾乎人人皆知的反面教材。 5. 舍恩《科學》系列論文造假――明日之星的隕落 「舍恩事件」被認為是當代科學史上規模最大的學術造假丑聞之一。2002年11月1日,美國《科學》雜志刊登了美國物理學家舍恩及其8名合作者的簡短聲明,宣布撤消2000至2001年期間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8篇論文。這8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內容涉及有機晶體管、超導裝置和分子半導體等成果。時年 32歲的舍恩曾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近90篇論文,一度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候選人。但舍恩的研究結果遭到一些同行質疑,貝爾實驗室為此邀請5名外部專家進行調查。專家們9月份得出的調查結果認為,舍恩至少在16篇論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實驗數據,而他的合作者們都是無辜的,對此毫不知情。舍恩大規模造假的原因在於他有強烈的名利心,希望通過搶先發表一些猜想而獲取榮譽,最終身敗名裂。 6.水變油――現代的天方夜譚 20世紀80年代,中國哈爾濱人王洪成宣稱實現了「水變油」。他的理論是配製出一種母液,然後按1:100000的比例兌上普通的水便變成了「水基燃料」,可以替代汽油,而且成本低廉,只用一台簡易的機器每20分鍾就能生產出1噸母液,而1噸母液就能配製水基燃料10噸。王洪成通過其表演,說服了一些著名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和黨委書記等都對其深信不疑,還有媒體稱此是「中國第五大發明」,使水變油成為當時的熱點新聞。在1994年多名政協委員聯名提出質詢前,這一騙局在國內持續了十多年,造成國家損失數億元。王洪成最後被判刑十年。 7.遼寧古盜鳥――讓化石之鄉蒙羞 「遼寧古盜鳥」是一件由不同動物骨骼化石拼接在―起的假化石,1999年走私到美國後,引起美國學者的高度關注。美國著名的《國家地理》雜志發表文章稱,古盜鳥是連接恐龍和鳥的缺失環節,為鳥類的恐龍起源說提供了直接的依據。後來,我國科學家徐星戳穿了這一騙局。這一科學丑聞隨即在西方國家引起軒然大波,包括NBC、《今日美國》、《自然》、《科學》等世界著名媒體爭相報道。 8.李森科事件――權力扭曲了科學 20世紀30~60年代,拉馬克和米丘林的獲得性遺傳觀念在蘇聯成為正統,其代表人物李森科出於政治與其他方面的考慮,拒絕接受受到實驗支持的孟德爾和摩爾根遺傳學,並把西方遺傳學家稱為蘇維埃人民的敵人,利用政治工具對其對手實行迫害,使蘇聯的遺傳學遭到浩劫,並波及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李森科事件是政治權威取代科學權威裁決科學論爭的典型案例。 9.薩默林老鼠免疫――美國科學界的水門事件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紐約斯隆-克特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威廉。薩默林聲稱,他成功地將黑老鼠的皮移植到了白老鼠身上。薩默林似乎找到了不用免疫抑制葯物就能避開排異反應的方法。對於器官移植來說,這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1974年,薩默林的造假行為被揭露,原來,他是藉助一支黑色的氈制粗頭筆才取得這一成果的。實驗室中一位善於觀察的助手注意到,小白鼠背上的黑色斑點能被洗掉,所以其它一切也就被洗掉了。後來,薩默林承認了一切,用工作繁重為自己辯護。最後,他被判定犯有行為不端罪。薩默林事件引起學術界強烈震動,許多報刊將這件丑聞稱作「美國科學界的水門事件」。 10.巴爾的摩事件――諾貝爾獎得主的風波 1986年4月,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巴爾的摩和其合作者特里薩。嘉麗聯名在著名學術刊物《細胞》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然而,特里薩所帶的一名博士後發現自己所在的實驗室得出的實驗數據有問題,可能是造假,這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可悲的是,在長達 5年的調查過程中,巴爾的摩始終利用自己的聲望公開威脅調查者,反對外界的干預。1991年3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經過兩輪調查,正式指責論文中有兩個關鍵實驗數據是偽造的,屬嚴重的科學不端行為。後雖證實巴爾的摩對數據出錯確不知情,為他恢復了名譽,但他當時還是撤回了這篇論文,公開向揭發者歐圖勒道歉,並辭去了洛克菲勒大學校長的職務。11 耶魯醫學院事件-醫學史上整動最大的事件 12 索克爾事件-射向學術公正假面的利箭13 伯克利實驗室「118」元素事件-子虛烏有的「重大科學實驗」14 艾滋病發現權風波-持續8年的爭奪15 月球騙局-以科學之名欺騙16 阿爾薩布蒂案件-科學騙子屢屢得逞17 海莓級聯說-杜撰的諾貝爾獎級發現18 被遺忘的脈沖星發現者-諾貝爾委員會的性別歧視視察19 聚合水時間-載入網路全書的「偉大發現」這是網站上沒有 我在書上查的資料書上找的是14條 不過完美答案應該是19條吧 我在書上找的字太多 只幫你寫了標題具體的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傳給你如下:1. 辟爾唐古化石――世紀大騙局2. 密立根在做實驗時選擇數據――偉人身上的瑕疵 3 舍恩《科學》系列論文造假――明日之星的隕落4 薩默林老鼠免疫――美國科學界的水門事件 5 遼寧古盜鳥――讓化石之鄉蒙羞 6 耶魯醫學院事件-醫學史上整動最大的事件 7 索克爾事件-射向學術公正假面的利箭8 伯克利實驗室「118」元素事件-子虛烏有的「重大科學實驗」9 艾滋病發現權風波-持續8年的爭奪10 月球騙局-以科學之名欺騙11 阿爾薩布蒂案件-科學騙子屢屢得逞12 海莓級聯說-杜撰的諾貝爾獎級發現13 被遺忘的脈沖星發現者-諾貝爾委員會的性別歧視視察14 聚合水時間-載入網路全書的「偉大發現」

⑺ 老鼠喝了二鍋頭之後,拿著菜刀說,媽的,貓呢,這個笑話怎麼講的。說的是老鼠分別喝幾個國家的酒。

三個老鼠分別品嘗美、日、中國的酒,喝美國酒的老鼠,走了3步就倒了;喝日本酒的老鼠,走了2步就倒了;喝中國二鍋頭的老鼠,手拿菜刀,大喊:"TMD 貓呢?"

類似笑話:

某曰,龜爸、龜媽及龜兒子一家決定去郊遊,他們帶了一個山東大餅和兩罐海

底雞,便出發到陽明山去了。苦爬十年,終於到了!他們席地而坐,卸下裝備准

備吃飯。結果,卻發現沒帶開罐器!

龜兒子:「……那我回去拿好了。

龜爸:「乖兒子!快!爸媽等你回來一起開飯,快去快回!」

龜兒子:「一定要等我回來!不可食言喔!」

於是龜兒子踏上歸途………

光陰似箭,光陰似箭,轉眼間,20年過去了,但烏龜之子還沒有出現。

「我妻子你想先吃晚飯嗎?我餓得說。

烏龜爸爸:「不行!我們答應過兒子的!我們再等他五年。如果他不來,他不會在乎的!」

轉眼間,五年過去了,烏龜的兒子已經沒有蹤跡了。我父母不在乎!第二位老人決定出發。

拿出大蛋糕准備吃。

突然,烏龜的兒子從樹後伸出頭來。

烏龜兒子:媽的!我就知道你會偷的!騙我拿開罐器?我已經等了25年了。我一直在等它!我討厭被騙!

⑻ 英國人怎麼看待老鼠

貓兒不在,老鼠成精 這是英國諺語,從意思上看英國人對老鼠的態度和我們都是一樣的

⑼ 西方人把哪些形象看做是不詳的事物

與西方國家的人打交道時,如果不想使交往破裂,有些西方人的迷信你不得不知。例如,在歐洲的很多國家,抬起手來撫摸帽子是值得鼓勵的做法,因為那樣做會給你帶來幸福。但是,如果你沒有運氣,把帽子翻了個底朝天,那就預兆著你在一天里要遇到很多倒霉的事了。如果你到了西方人的家裡,不小心把帽子放在他的床上,那就危險了,因為他們認為那無異於把花圈放在棺材上,會帶來性命之憂。據說,有一次,畫家畢加索回頭看見不知誰把帽子放在了他的床上,從那天起,他相信,有人正在想除掉他,讓他盡快到另一個世界去。西方國家的人還相信,把帽子放在床上,表示會為瑣事而爭吵;如果你是一個拳擊運動員,遇到這種情況,你必然會被對手打倒在擂台上。馬達加斯加人相信,戴著帽子吃飯,早晚會變成禿頭。新郎在舉行婚禮的一天弄丟了帽子,表明他是一個容易變心的人。男人戴了女人的帽子,會使那頂帽子的主人容易脫發。在美國,你看見一個女人把你的帽子戴在她的頭上,表明那一天你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那個女人想要投入你的懷抱了。
還有一樣東西與帽子的威力相似,那就是傘,但是傘似乎更加復雜。在到西方人家裡去時,有一件事是絕對禁止的,那就是在屋裡或任何有遮蓋的地方打開傘,因為那會給那座房子里的人帶來性命之災。在歐洲,人們相信,在晴天打開傘會帶來雨。但是美國人的看法正好相反,為了阻止下雨,出門時只要在胳膊下夾一把雨傘就行了。在西方國家,去劇院看戲時,如果不小心把傘忘在提台詞者的桌子上,那麼最好不要再去拿回來,因為那表示你「耍陰謀」,而且那天的演出就要失敗。美洲人還相信,兩個人都打著傘相遇,將會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化解厄運,就得劃十字和在傘上吐唾沫。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觀點是,一個男人走路經常帶著一把傘,他就是一個工作嚴謹的人,而且會死得很榮耀;相反,經常把傘忘在家裡,表明他是一個在生活中對重要事情漠不關心的人,而且非常容易忘記自己的諾言。
除了帽子和傘之外,另一個令人煩惱的東西就是鞋子。每次出門,西方人最忌諱的就是先穿左腳的鞋子。這是一個自古流傳下來的迷信,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奧古斯都皇帝,有一天,他沒有按照正確的順序穿鞋子,結果遇到了他手下的士兵造反。在中世紀,人們相信,先脫左腳的鞋子,會防止牙痛。按照猶太人的說法,不能穿著一隻鞋子邁步,因為那會使一個親戚死亡。日本人相信,在早晨10點鍾之後首次穿剛剛買來的新鞋子會遇到災難。在走或跑時不小心甩掉一隻鞋子,就應該嚴密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忘記系左腳鞋子的鞋帶,表示那一天運氣不好;而如果迷迷糊糊地兩只鞋帶都忘了系,則表明那一天是一個輕松的日子!西方人最忌諱的是一隻鞋帶是黑色的,一隻鞋帶是棕色的,因為黑色象徵著死亡,而棕色象徵著棺材。
理發也是一個問題。如果在月亮逐漸變圓(上弦)的時候理發,會增進身體健康,最好是在月圓前3天的清晨理發;如果在月圓後14天(朔日)理發,身體會逐漸衰弱。在法國普瓦圖地區,人們相信,在5月份理發會遇到很多危險,小孩子會變瘋。在萊茵河地區,人們認為,要避免在復活節前的星期五理發,否則新長出來的頭發會有四種顏色:紅色、黑色、棕色和白色!法國的朗格多克地區的人相信,星期五理發可以防止流鼻涕。普遍的觀點是,禿頂是聰明的信號。但也有一部分人說,無毛的動物(如蛇等)或者脫毛的動物(如老鷹等)比毛全的動物狡猾、兇狠,而男人脫發也不是好事,因為頭發與男性和潛在的生命力有關。西方人相信,若要避免禿頂,應該把每次剪下的頭發集中起來全部燒掉,或者,最好是乾脆剃光頭。在美國,撫摸禿頂會帶來幸福,但如果走在路上遇見一個禿頂女人,則預兆會生病或貧窮。美國人相信,拋掉一個帶著頭發的梳子,會造成禿頂。
在吃飯方面,西方人認為碗是最重要的東西。英國人最忌諱吃摞在一起的碗里的飯。對於剛剛買了彩票的人來說,無意中打破了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如果在聚餐時打破了碗,那將會給所有來客帶來幸福。特別是在婚禮時,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打破碗,對新婚夫婦都是好事。生活在法國布列塔尼地區的人,喜歡把打破的碗放進捕蝦籠子里,希望能夠捕到很多蝦。
在食品方面,最讓西方人操心的是鹽。他們相信,誰把盛鹽的杯子或罐子倒扣過來,就會遇到壞事,倒出去的鹽粒有多少,這樣做的人就會流多少眼淚。倒扣鹽杯也是將要發生爭吵的信號。希臘人相信,從左肩上方撒出去一把鹽,會避免不好的結果。在丹麥,不小心把干鹽撒到地上,預示著有好事發生;而如果是濕鹽,則預示著壞事。在英國,如果一個年輕女子准備餐具時不在桌子上放鹽杯,意思是說,她已經不是處女了。在中世紀,若想知道即將出生的嬰兒是男是女,人們把干鹽放在母親的胸部,如果鹽流下去就生女兒,否則就生兒子。人們把鹽放在正在熟睡的孕婦床頭,如果孕婦睡醒時先叫男人的名字就會生男孩,先叫女人的名字就生女孩。美國人相信,誰吃一口鹽而面不改色,他就會長壽。在病人的床頭放一碗鹽粒,能幫助病人盡快康復。對於出生時體弱的嬰兒,人們在他的搖籃上放一袋鹽,以增加他的成活率。從前波斯人有向孕婦頭上撒鹽的習慣,那會使她生出的嬰兒更漂亮。而美國人相信,在出遠門的人衣服里縫上鹽,會使他不太想家。
西方迷信中的貓:在西方,作為寵物(pet),貓比狗更討人喜歡。因為貓安靜、機敏、干凈、獨立性較強,需要的空間少,它既可以住在城市公寓(apartment house)里,也可以住在有小院的平房裡,而狗則不同。但不管貓有多少優點,黑貓是誰也不敢養的,因為在西方,黑貓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是被人畏懼和討厭的。黑貓與傳說中的巫婆(witch)有關。巫婆是一個面目可憎、氣勢洶洶的老太婆,她頭戴黑氈帽,懷抱一隻大黑貓,騎著一把飛帚。由於黑貓總是不離巫婆左右,所以它被視為不吉利的象徵。直到今天,還有人認為黑貓主凶,如果一個行人看見黑貓在他面前跑過,他就覺得會大禍臨頭。傳說中的黑貓有九個靈魂,巫婆具有變九次黑貓的魔法,殺死一隻黑貓,她還可以變八次。英語中有這樣一條諺語:A cat has nine lives.意思是貓有九命,泛指某人或某物的生命力很強,這與黑貓可變九次不無聯系。
在西方,除了有黑貓不吉利的迷信之外,還有關於貓的其它迷信。如果貓靜靜地在人身邊坐著,那意味著平平安安,順順當當;如果貓在人身上蹭來蹭去,那意味著這個人將有好運氣(good luck);如果貓跳到人的腿上,那意味著吉星高照,官運、財運亨通;如果貓從人身邊跑開,那意味著他的秘密將很快被泄露。
英語與西方動物迷信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英美等西方國家是一個花花綠綠的世界,那裡由於科學技術異常發達,人們很少甚至不相信迷信,不相信有鬼有魂有神有怪,但正如一切事物都是矛盾著的,有些西方人在相信科學的同時,也相信上帝的存在,譬如有些人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即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也相信上帝用泥土造人的傳說,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確是事實!
在西方至今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迷信,這些迷信在或多或少地在影響著人們的言與行。科學一直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西方迷信自產生的那天起也一直暢通無阻,直至今天還一帆風順,將來也會一路走好,迷信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來自人人期盼好運、害怕災難的社會心理,此外,人們的價值觀念、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等等都會給迷信的產生造就良好的土壤。有些西方人迷信天,迷信地,迷信大自然的一切東西,其中就包括對動物的迷信。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西方人對普通的動物迷信到了一個什麼地步。
1.對貓(cat)的迷信。
對西方人來說,貓是一種讓人喜歡讓人憂的動物。西方人喜歡貓,視貓狗為最親密的寵物之一。翻開貓的檔案,就可以知道,人類大約是在9,000年前開始豢養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老鼠太多,但9,000年之後的今天,老鼠的數量大幅度減少,而貓的數量卻一直在增加,並且還沒有停下來的勢頭,是不是很奇怪?現在的貓幾乎不吃老鼠,而改吃專門的寵物食品了,如今衣食無憂的貓看見老鼠也懶得去捉,有的貓甚至自出生之日起就沒有見過老鼠的影子,以至於見到老鼠就嚇得跑!「寵」得老鼠不知如何是好!彼情彼景,樂得大鼻子的西方人笑出聲來,連連誇獎:這個可愛的小嬌嬌!所以,當西方人聽說中國南方人竟然敢吃貓肉時,眼珠子差點兒掉出來!中國人真大膽得殘忍!可別惹著他們!打死「大鼻子」,他也不會嘗一口貓肉的,那無異是在吃自己的同類!
西方人是真的喜歡貓,喜歡得不得了,但是有一種貓西方人見了就害怕,躲之唯恐不及,那就是黑貓(black cat)!黑貓之所以令人生畏,不是因為它一襲神秘的黑衣,而是因為它「交友不慎」,黑貓總喜歡與可怕的巫婆(witch)狼狽為奸,助紂為虐。西方人眼中的巫婆與中國人眼中的巫婆,其形象大不一樣。西洋巫婆頭戴黑尖帽、身披黑斗蓬、眼冒妖光、面目可憎,她常騎一把破掃帚,身邊跟著一隻黑貓,喜歡在月明星稀之夜,飛過天空,去干壞事。也許是因為貓常與巫婆呆在一起的緣故,所以西方人認為貓能未卜先知、有心靈感應,貓還能看見幻影。
不僅如此,還有傳說講,黑貓還能跟魔鬼撒旦(Satan, the Devil)說話,並能與之和睦相處,而魔鬼撒旦也常變成黑貓的樣子去干壞事,所以,西方人說黑貓主凶,如果某人看見黑貓從面前跑過,那無疑是見到了魔鬼,不久倒霉事兒就很有可能來找上門來。凡事總有例外,也有人喜歡黑貓,那就是海員的妻子。英國約克郡的人認為,只要海員的妻子養一隻黑貓,那麼出海的丈夫就不會有任何危險。自然,海員也喜歡貓,最受海員歡迎的是三色貓和黑貓。他們認為,如果船上有一隻貓,就是一種吉祥之兆, 如果把貓趕走,厄運就會降臨。所以,每當船隻要沉沒時,海員都不會把貓留在船上,而是想方設法讓它逃命。海員還認為貓與暴風雨關系極大,說貓尾有疾風,觀察貓尾的一舉一動,就可斷定天氣的變化。如果貓躺著,尾巴朝東,就預示有雨;尾巴朝西就會艷陽高照;如果貓在甲板上跑來跑去,並且不時地往桅桿上躥跳,就會有風暴。所以英語里有to see how the cat jumps 或to wait for the cat to jump的表達方式,意思是「見風使舵;隨機應變;觀望形勢然後行動」。英國小說家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 1867-1933)在《銀匙》(The Silver Spoon)里有這樣的描寫;
There』s nothing for it but to wait and see how the cat jumps.
(眼前只有靜待,看看事態如何發展。)
西方的迷信還說,貓有九命(A cat has nine lives.),也就是說貓的生命力特強,不會輕易被弄死。在英語里,「A cat has nine lives.」表示「某人的生命力強」。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在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 act III, sc.1)第三幕第一場中有這樣的台詞:
Tybalt. What wouldst thou have with me?
Mercutio. Good king of cats, nothing but one of your nine lives; that I mean to make bold withal, and, as you shall use me hereafter, dry-beat the rest of the eight.
(泰:你要我跟你干嗎?
邁:好貓精,聽說你有九條性命,我只要取你一條,留下那另外八條,等以後再跟你算帳。)
也許就是因為「貓有九命」,所以,海員們在打牌時,都要想方設法偷偷摸「九」下貓尾巴,據說這樣就可以牌運亨通。
2. 對渡鴉(raven)的迷信。
渡鴉是烏鴉(crow)的一種,因長得黑不溜秋,叫聲粗厲,愛吃腐肉(carrion)而沒給西方人留下什麼好印象。據《聖經》(The Bible)上講,開天闢地之後,上帝用泥土造了亞當(Adam)和夏娃(Eve),不久他倆就因偷吃禁果(Forbidden Fruit)而被趕出伊甸園(Garden of Eden)。從此以後,亞當和夏娃的後代在世界上繁衍生息,常常為各自的利益發生沖突,甚至互相殘殺,上帝大怒,決定毀掉人類,就讓天下唯一的義人諾亞(Noah)造了一葉方舟(Ark),讓諾亞全家人及各種動物的公母上了方舟,上帝讓天降大雨,以洪水滅世,大雨一直下了40天才停,諾亞打開方舟的窗戶,放出的第一隻鳥就是渡鴉,想讓它看看外面的情況如何,誰知這只負心的鳥一離開憋悶的方舟,就再也不願回去,諾亞等不到消息,就只好再派鴿子(dove)到外面看看水退了沒有,鴿子很守信用,不久,就飛回來了,嘴裡還銜著一片橄欖葉(olive leaf),諾亞由此斷定外面的水已退,所以,鴿子和橄欖枝(olive branch)就成了和平的象徵。而那隻不守信用的渡鴉從此就沒了好名聲,以至於西方人不喜歡它,甚至有些怕它,為什麼?這得從渡鴉的食物談起。
渡鴉不僅長得難看,而且吃的東西也很不幹凈,它最好的一口就是腐肉,所以,它專往有死屍地方飛,可以說,在古時候,哪裡有死人,哪裡就有渡鴉的影子,你說誰還喜歡它?迷信說,如果渡鴉在某人家出現,那可不是個好兆頭,預示著這家裡的某一個人離死亡不遠了,為什麼?因為愛吃腐肉的渡鴉在外面等著呢,你說恐怖不恐怖?
渡鴉雖然令人討厭,但可不能隨便把它們殺死。不信請讀渡鴉與倫敦塔的故事。說起倫敦塔,那可是歷史悠久。1066年,「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William the Conqueror, 1028?-1087)成為英國國王,他於1078年開始下令興建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到他死後十年也就是到1097年倫敦塔才竣工。倫敦塔佔地18英畝,900年來曾作為要塞、皇宮、監獄、天文台、動物園、軍火庫和檔案儲藏室等等,不少王宮貴族被關進倫敦塔並在此被害,所以,倫敦塔被稱為「血腥塔」(Bloody Tower),有位歷史學家稱倫敦塔為「世界上最悲慘的一塊地方」。但就在這里,有一種鳥誰也殺不得,那就是渡鴉,渡鴉之所以成為倫敦塔永恆的主人,就是因為英國人的迷信。傳說自建塔之日起,渡鴉就一直棲息在這里,有一段時間,倫敦塔成了監獄,犯人死後常被獄卒從城牆上扔下去,成群的渡鴉就飛過來飽餐一頓。查理二世(Charles II, 1630-1685)在位期間,倫敦塔曾一度被用做天文台觀測站,那時的渡鴉多得不得了,妨礙了觀象台的工作,天文學家要求國王趕走渡鴉。於是,國王下令把所有的渡鴉都斬盡殺絕,不料,宮廷里的天文學家又說,等倫敦塔一隻渡鴉也沒有時,倫敦塔將會倒塌,不列顛君主國的命數也就盡了。國王當然害怕這樣的結果,於是下令只保留6隻,其餘的統統幹掉。至於為什麼只留6隻,就無從知道了。從此以後,那6隻渡鴉的子子孫孫就幸福地生活在倫敦塔里的草坪上,其中仍有6隻被看塔人精心飼養,每一隻渡鴉每周可以領到10便士的津貼,這些渡鴉養尊處優,悠然自得,個個都「高壽」,其中一隻叫James Crow的竟活了44年才壽終就寢。如果你有機會到英國去,在倫敦塔你就會看到6隻吃得肥肥胖胖的渡鴉,由於害怕它們飛走,(那樣的話,不列顛王國就會滅亡。)所以被剪短了翅膀,以至於它們飛起來像雞一樣地笨。如果你手裡沒有任何渡鴉愛吃的東西,想與渡鴉合影留念那簡直是痴心枉想,渡鴉會狠狠地看上你一會兒,然後事不關己地走開!
保守的英國人認為,棲息在村落附近的烏鴉不僅有權享用主人家的殘湯剩菜,還有權吃到肉!如果你是一位英國人,如果你和烏鴉是鄰居,除了要與這些其貌不揚、叫聲粗厲的黑鄰居和睦相處外,還有義務保護它們,給它們提供「葷菜」,說不定哪天,烏鴉會從遠處叼一塊肉來報答你呢!
3. 對信天翁(albatross)的迷信。
信天翁是中國人不太熟悉的一種海鳥,它的翅膀張起來能達3米,信天翁喜歡跟隨船隻遠行,盡管它們的出現會預示惡劣天氣和狂風的到來,但寂寞的海員們還是歡呼雀躍地歡迎它們。
19世紀英國「最具浪漫主義氣質的」的「湖畔派」詩人(Lake Poet)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在他的代表作《老水手之歌》(The Rhy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中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條船到達赤道後被風暴刮向寒冷的北極,一個老水手殘酷地射殺了一隻跟隨船隻的無辜的信天翁,結果遭到許多奇怪的報應。海上突然狂風大作,繼而平靜得可怕;船上淡水耗盡,船員們「一個個倒地死去」,只剩下老水手一個人「孤獨,孤獨,多麼孤獨,茫茫大海就他一人。」精神上的折磨與肉體上的痛苦使老水手明白了這一系列災難與不幸都是因為自己,他對自己殘害動物、亂殺無辜的行為後悔莫及,為了贖罪,他把信天翁的屍體掛在脖子上(put the albatross around his neck),跪地祈禱。頃刻之間,一股神奇的力量將船送回了他的家鄉。基於此,在英語里,人們用an albatross around one』s neck(掛在脖子上的信天翁)來表示「提醒某人不要再干錯事的警物」,後來albatross 轉義為「沉重的負擔;揮之不去的心病;無法擺脫的苦惱」,如:
The person who has killed another person has an albatross round his neck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殺人者終生負疚。)
It is his albatross to be involved n the scandal.
(與這一丑聞有牽連,是他無法擺脫的煩惱。)
根據英國舊時的迷信,信天翁身上附有死去海員的靈魂,殺死信天翁就違反了海上禁忌,海員要受到報應,船隻就會遇難。所以,殺死信天翁的老水手非常害怕,並深深地懺悔,就是因為他的及時悔悟,才免去一死,並得以回到家鄉。因此,西方人認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射殺信天翁。
4. 對羊( lamb)的迷信。
在西方人的眼裡,羊特別是小羊羔是溫順、膽小、柔弱的,豈不知就是它們這些善良的天性,常使得自己身陷囹圄,西方人才得以以強凌弱,看來善良也是一種錯。在西方人的迷信中,羊是獻給上帝的祭品,是可以任意宰割的。
在基督教(Christianity)中,上帝是萬能的,他老人家雖然「從不偏待人」(God treats all.),但對於動物卻並不是如此。可以說,上帝是很喜歡羊的,特別是羔羊,因為它溫順聽話,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行事,耶穌·基督(Jesus Christ)就是上帝的「羔羊」(the Lamb of God),所以耶穌·基督被稱為the Lamb。在英語里就有「God tempers the wind to the shorn lamb.」(上帝讓風輕柔地吹向剪過羊毛的羊。)的說法,意思是「上帝會照顧倒霉者;不會再有更多的麻煩。」由此可見,上帝是很照顧和憐惜羊的,但在與人相比較的天平上,上帝還是把砝碼偏向了人的一方。同樣是生命,人的生命似乎要比羊的尊貴,難道只是因為人比羊強大?上帝為了考驗子民猶太人亞伯拉罕(Abraham)對自己的虔誠,讓他把自己的長子殺死祭神,亞伯拉罕滿口答應,正當他舉刀要殺自己的親生兒子時,上帝派天使制止了他,並讓他殺死一隻羔羊來代替,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隻「替罪羊」。從此以後,到每年的贖罪日,猶太教的最高祭司(the highest Priest)就把雙手按在被選定的一公羊頭上,對上帝歷數本民族一年來所犯的種種罪孽,這樣一來,罪孽就都轉移到羊身上,然後,把這只「替罪羊」驅趕到曠野之中去受逃亡之罪,在英語里這只被驅趕的羊就是scapegoat,後來,人們就用scapegoat來表示「代人受過者或犧牲品」,如:
That senator became the scapegoat for all his party』s problem.
(那位參議員成了自己政黨所有問題的替罪羊。)
亞伯拉罕的後裔耶穌·基督誕生後,認為猶太人已經誤入歧途,是一群「迷途的羔羊」(lost sheep),他要求猶太人悔改,但沒人聽他的,為了替猶太人承受所有的罪過,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血枯而死,成了猶太教的「替罪羊」。耶穌死後三天復活,於是西方就有了「復活節」(Easter)。關於「復活節」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但基督徒把耶穌的復活與太陽的升起以及他們靈魂的再生聯系起來。在「復活節」那天,西方人總要吃羊肉(lamb)和火腿(ham),在美國和歐洲各國,煙熏或燒熟的火腿作為好運的象徵一直是復活節傳統的主菜。
基督教的聖書《聖經》(The Bible)里還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富人和窮人,富人
有許多羊,而窮人只有一隻小母羊羔(ewe lamb),窮人視其為最心愛之物,待它如同親女兒一般。一天,富人家裡來了客人,他不願殺自己的羊羔,就偷殺了窮人的羊羔來招待客人。窮人悲痛欲絕,因為他失去了最心愛之物。所以,在英語里,人們用ewe lamb來表示「最鍾愛的獨生子(女);最心愛、珍視的東西」。當然,富人的行為是應該受指責的,但這個故事也從側面告訴人們,如果窮人的羊羔多的話,他就不會那麼傷心。不管怎麼說,羔羊在西方人的眼裡是可以任意宰割的,只要他的主人願意。
看來,西方人對羊的迷信是有歷史的,是有據可查的,我們不禁要問,勸人為善的基督
教為什麼總以「替罪羊」為人們的罪孽大開方便之門?這也許就是因為人非神聖,犯錯難以避免,英語里有一句名言說的是「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意思是「犯錯人皆難免,寬恕實則超凡。」人犯了錯,就會遭受良心的懲罰,但還要掙扎著活在這個紛繁復雜、多災多難的世界上,如果不為自己犯過的錯誤找個借口,那還怎麼繼續活下去?時間久了,還不都跑到精神院去了?看來宗教也有其非常好的一面,有的時候,宗教確實是一劑良葯,它會聽你的懺悔,饒恕你所犯下的所有過錯,給你一個安定、平和的心態。如果我們不信宗教,是不是應該相信點兒別的什麼,人總得有點兒信仰,否則的話,這日子該怎麼過?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怎麼看待老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土地制度怎麼樣 瀏覽:977
英國快餐店利潤怎麼樣 瀏覽:668
越南胡志明市是哪個民族 瀏覽:957
中國的高鐵如何使世界驚嘆 瀏覽:166
伊朗總統每年工資多少 瀏覽:439
在越南住酒店多少錢 瀏覽:582
英國簽證有效期過了怎麼辦 瀏覽:223
中國的富二代有哪些 瀏覽:672
中國為什麼禁止臉譜網 瀏覽:810
伊朗包機為啥什麼要直飛甘肅蘭州呢 瀏覽:423
蘇聯為什麼打中國 瀏覽:868
美國為什麼解凍伊朗油 瀏覽:722
英國二手車一年多少錢啊 瀏覽:124
中國海洋大學疫情期間如何出入 瀏覽:396
錫金是怎麼從印度獨立出去的 瀏覽:552
伊朗與什麼國家接壤 瀏覽:704
為什麼美國要去打伊朗 瀏覽:240
為什麼印尼海嘯破壞極其慘重 瀏覽:310
一元硬幣是多少越南盾 瀏覽:406
義大利的皮鞋是什麼皮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