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為什麼不廢掉國王
貴族制本來就是西方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種社會存在,這和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完全是兩個概念。平等概念指的是,一個出生了的自然人,擁有和其他自然人同樣受教育、享受醫療保險、受尊重和自我選擇的權利,不是說屌絲應該把高帥富的爹媽幹掉來保障下一代以同樣的窮挫矮面貌出生。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社會階級是有流動性的,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努力,進入不同的社會層級。(補充兩句,根據我學的政治學,任何一個現代社會都是有流動性的,階級的問題就是允許流動的范圍有多大。沒有流動性的階級最容易成為革命和暴亂的根源)
貴族則是另外一個概念。英國皇室是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家族,英國沒有經歷過非常徹底或者說暴力的革命,因此這些家族的根基並沒有損害。二戰之後,有些貴族把自己的領地和收藏捐給了國家,自己保留虛銜,和普通人一樣上班下班買菜做飯。主要是因為戰後貴族後代無力供養佃農和領地,因此將某些私產讓渡給國家。(我認識一位溫和善良每天去教堂做義工的喬治三世什麼才不說呢)
至於王室是另外一種情況。英國國體是君主立憲制,也就是以君主為虛位元首,實際的行政部門也就是政府由首相領導,君主一般不過問行政、司法和立法事宜,這算是原先的君主制度向啟蒙之後的民主思潮所做的讓步。
社會的發展是有延續性的,正常情況下,政體應當是十分穩定的。所以我們不應當問「為什麼有些國家有虛位君主」,因為人家一直都在做君主,人民沒有看到什麼必要的理由推翻他們。如今更加沒有理由了,因為虛位君主不會造成政治影響,不管社會出什麼問題都不管他們的事。我們應當問的是,「在什麼條件下,人民會推翻君主/政府/元首」。
『貳』 政體相似,為何英國政客敢公開呼籲廢除王室,而泰國卻噤若寒蟬
泰國雖然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國家,包括國王、議會、憲法、民主選舉、多個政黨等在內的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的元素,泰國全部都有。但是泰國君主立憲制有著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軍隊控制權或者說是軍事指揮權。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都只是在名義上屬於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實際上並不能掌控軍隊,認為這樣才能夠實現有效分權,從而實現民主程度最大化。
但是在泰國,如果你說王室的壞話,很可能會被警察帶走,甚至被判重刑。根據泰國憲法規定,如果非議或辱罵王室,將被判處1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辱罵國王,最嚴重可判死刑。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尊重王室和國王都被寫入憲法之中了,誰還敢叫囂廢除王室。
『叄』 為什麼大多數英國人反對廢除君主制度
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因素。一是英國王室生活太過奢侈,引起了民眾的不滿。英國政府每年都要支付給王室大約1500萬英鎊,而王室仍然覺得不夠用。在世界金融危機的緊張時刻,民眾們都省吃儉用,還要面對高失業率和高通貨膨脹率,終日惶惶不安,而王室的消費卻毫不減少,自然會引起人們的不滿。另一個因素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英國資產階級變革不徹底的產物。與法國等國的暴力革命相比,英國並沒有徹底推翻封建階級的力量,而是進行了妥協。不支持君主立憲制也是英國民眾支持資產階級的一個表現。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啦!
『肆』 假如英國要取消君主立憲制,英國人會答應嗎
1、不少英國人對王室的好感,還有一個微妙的原因在於,人們對真正掌權的政治家不乏憎惡之情,特別是在英國陷入經濟困境、或政治家爆出醜聞時尤為明顯,所以當今政治家在英國人民心中的威望,特別是青年人心中的威望相當低。英國十九世紀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學家巴齊霍德曾說過一句很風趣的話:英國需要用王室「來保持人民群眾的虔誠」。
英國民眾為何以「落後」的王室為傲?華夏收藏網http://news.mycollect.net/info/133411_2.html
對於英國而言,不同時期王室的支持率也是在變化中的。就像英國的蘇格蘭人中不少人在謀求獨立。同樣在英格蘭有部分民意調查可以看出也有人希望能廢除王室。但是就最近威廉王子大婚等積極因素的推動,短期內王室的存在理由充分。
另外廢除君主立憲制也要受到民意和立法程序的影響。在英國國民的上議院更多是受到王室眷顧的帶有頭銜的貴族或者是貴族後裔,這些人都是王室的強力黨。
『伍』 英國皇室不斷犯錯,英國人為什麼不推翻皇室呢
英國實力雄厚,處於發達國家地位,那為何還存在王室統治,下面就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原因】
1、皇室代表著國家的根,是歷史的象徵。在英國人眼裡,聰明的人會讓自己的國家保住王室,即使王室不斷犯錯,或是奢侈無度,經常擺姿態。他們認為皇室不僅代表著國家的根,也象徵著民族的價值和高貴的歷史。
5、王室成為一種職業,別人無法勝任。在不主張廢除王室的英國人眼裡,王室成員只是一種職業,一種別人無法從事的特殊職業。這是一種象徵,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象徵。尤其是在危機時刻,一個好的國王或女王是有能力團結一個國家的所有民族和人民的。就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目前在英國持這種觀點的人還在主流,所以英國王室安然無恙。
『陸』 英國為什麼不廢皇室
首先,當年的英國也試圖廢除過君主制,想推翻王室的統治,由此發動了英國內戰,將查理一世送上了斷頭台,取消了君主專制。然而雖然將國王殺死了,可國家的發展並不是如英國人所預想的那麼好,英吉利共和國時代開始,國家卻陷入了動盪。
最後還與英國的國民特點有關,英國人歷史上一直傾向於保守,無論是政治變革還是經濟政策,都趨於安穩,不想有太激進的舉動。他們傾向於細水長流式的穩步前進,於是保留一個有著悠久傳統的王室,也成為英國人欣然接受的事,只要它不對國家發展產生重大阻礙,就不會極端地來廢除王室、引起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