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臟病的預防,可以吃什麼東西
其實預防心臟病並不是高不可攀的科學難題,其實從飲食上下手就可以更好的預防心臟病,那麼預防心臟病吃什麼食物好?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多水、多魚、多油、少鹽。
1.多水:每天一定要喝夠8杯水。多喝水是降低血液黏稠度最直接的方法。心腦血管疾病有兩個重要的高發時間:乾燥季節和睡前。因為這兩個時間人體水分最少,血液黏稠度升高,最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的意外。
2.多吃魚。每周吃兩次魚,有助於保證心律正常。鯖魚、虹鱒魚、鯡魚、沙丁魚、金槍魚和鮭魚等海魚,都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保證血管彈性和血壓的穩定性,減少缺血引發的心肌梗死,從而保護心臟的健康。
3.多食橄欖油。與其痛苦地計算飲食中的熱量和脂肪的攝入量,不如做些更加簡單的嘗試:每天用來炒菜的油全換成橄欖油。橄欖油中含有一種高抗氧化物——多酚,它能抑制我們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減少血管中的血栓形成,從而對心臟健康非常有益,你完全可以在美味中輕松預防心臟病。
4.少鹽:70%的心腦血管病的發生與高油鹽飲食有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每人每天攝鹽量不超過6克,油脂不超過25克,但實際上幾乎人人超標。結果是我們與「三高」癥候群越來越親近。所以每天將鹽的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這個鹽量的計算不僅包括外加的鹽,也包括醬油、雞精等其他調料中的鹽,以及一些零食中的鹽分。
知道了預防心臟病吃什麼食物好,所以,乾燥季節和睡前一定要補水。每天一定要喝夠8杯水,要小口多次喝,特別在睡前一定要記住喝水。
『貳』 如何預防心臟病吃什麼
1.甘薯
富含鉀、胡蘿卜素、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B6等5種防治心臟病的營養素。
2.芹菜
所含芹菜鹼、纖維素具有降血壓、降血脂、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可有效防治心臟病。
3.茄子
含黃酮類化合物,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硬化,調節血壓,保護心臟。
4.柿子
有益心臟健康的水果王,含大量纖維質、礦物質和石炭酸等預防動脈硬化的要素。
5.菠菜
富含胡蘿卜素和鉀,可以維持血壓平衡,是適合心臟病患者常食的優質蔬菜。
6.韭菜
所含的硫化合物具有降血脂和擴張血管的作用,適用於治療心臟病。
7.土豆
少有的高鉀蔬菜,適合心臟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多伴有低鉀)的患者。
8.橘子
含有豐富的鉀、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是防治心臟病的理想食品。
9.杏仁
富含對心臟有益的維生素E、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預防心臟病。
10.蘋果
富含膳食纖維,可為人體補充足夠的纖維素,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
『叄』 吃巧克力對心臟好么~請朋友們進來看呀!!
巧克力葯理知識
巧克力含有超過300種已知的化學物質。科學家們上百年來對這些物質進行逐一分析與實驗,並不斷在此過程中發現和證明了巧克力其各種成分對人體惟妙惟肖的葯理作用。
巧克力是防止心臟病的天然衛士
巧克力含有豐富的多源苯酚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對脂肪性物質在人體動脈中氧化或積聚起相當大的阻止作用。
心臟病的主要病症冠心病通常是由於脂肪類物質LDL(低濃度脂蛋白)在人體血脈中氧化並形成障礙物而引起心血管阻塞。
巧克力的苯酚復合物不單能防止巧克力本身脂肪腐化變酸,更能在被食入人體後,迅速給血管吸收,在血液中抗氧化物成分明顯增加,並很快積極作用為一種強有力的阻止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在血管中活動的抗氧化劑。這些本分物質對人體血管保持血液暢通起著重要作用。
營養學家已證明在水果,蔬菜,紅酒及茶葉等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此類天然的抗氧化苯酚復合物。
草莓堪稱水果之中含抗氧化物之最,然而,巧克力的抗氧化物含量比草莓還高出八倍。
50克(一兩)巧克力與150克(三兩)上等紅酒所含抗氧化物基本一致。
實驗證明來自:
Andrew Waterhouse, 加利福利亞大學 葡萄栽培與釀制研究專家
Penny Kris-Etherton, 賓西維利亞大學營養學教授
Carl Keen, 加利福利亞大學內服葯研究院,營養學院教授
Cesar Fraga,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配葯與生物化學學院,物理化學教授
吃巧克力的常識
吃黑巧克力還是牛奶巧克力好?
黑巧克力即純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口味不同。兩者的區別是,黑巧克力的脂肪要低於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每100克含24克脂肪,而牛奶巧克力含33克),而且黑巧克力所含的鹽分少(12微克對84微克)、糖分多(64克對55克)。真正會吃巧克力的人都只喜歡黑巧克力。有些巧克力美食家還定期聚會以專門品嘗各種名巧克力。就像名葡萄酒和好咖啡一樣,根據可可豆產地的不同和研製方法的差異,黑巧克力也有很多很出名的品種。
巧克力會讓人發胖嗎?
只有食用巧克力過量才會使人發胖。從所釋放的熱量上看,根本不用擔心巧克力會有讓人發胖的危險。一整板的巧克力(100克)所含的熱量,並不比一份麥當勞炸土豆條(200克)所含的熱量多。有些廠家建議人們吃淡巧克力,這些淡巧克力所含的脂肪要多於純巧克力。事實上淡巧克力主要是減少了含糖量(用甜味物質來替代糖)。從絕對數值上看,淡巧克力所含的熱量僅比普通巧克力所含的熱量少了14%。再者,淡巧克力的口感很一般,實際上只有擔心糖尿病的時候才會去專門去食用淡巧克力。
如果我吃了過多的巧克力都有什麼危害?
這對你的肝臟沒有任何危害,多吃巧克力絕對不會影響到人的肝臟。巧克力吃多了只會出現消化上的問題。就像所有脂肪含量較多(30%以上)的食品一樣,巧克力吃多了也會造成肚子疼(比如胃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尤其是淡巧克力,它脂肪更多,而且含有較多的多元醇(食用過多會引起胃痙攣或腹瀉)。巧克力食用過多的解救辦法是:喝一杯清茶暖暖腸胃即可。
我為什麼喜歡吃巧克力?
因為巧克力具有抑制憂郁、使人產生欣快感的作用,尤其是可可含量更多的黑巧克力,它含有豐富的苯乙胺,一種能對人的情緒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物質。很多醫生甚至把巧克力作為抗輕微憂鬱症的天然葯物,因為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鎂元素(每100克巧克力含410微克鎂),而鎂具有安神和抗憂郁的作用。根據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34%的法國女性和38%的加拿大女性承認,她們喜歡通過吃巧克力來提高性快樂的程度。
上床前吃巧克力好嗎?
好也不好。在臨睡前吃很多巧克力,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就像咖啡和濃茶一樣,巧克力也有興奮作用,它 會使睡眠不好的人更加難以入睡。不過,臨上床前吃點巧克力也有它的好處,這是緣於巧克力的性刺激作用。它不但能使人產生欣快感,打通各種阻塞,而且它含有可可鹼和咖啡因,這是兩個重要的精神興奮物質。巧克力能喚起人的身體感官,提高精神興奮點,它不但能像咖啡和濃茶那樣使人精力充沛,而且巧克力會使人更加性感嫵媚。
巧克力吃多了真的也會使人頭疼嗎?
是的。因為巧克力和乳酪和紅酒一樣含有酪胺,這是一種活性酸,它也是引起頭疼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物質會導致機體產生能收縮血管的激素,而血管又在不停地擴張以抵抗這種收縮,這就產生了煩人的頭疼。同樣如果你患有月經期綜合征的話——這是1/3至1/2的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建議你還是少吃巧克力。人們已經注意到,盡管巧克力會讓人產生短暫的欣快感,但女性在經期食用過多的巧克力會加重經期煩躁和乳房疼痛。
我吃巧克力上癮嗎?
也許吧。人們已經注意到,在女性月經期綜合征期間、在季節變化而使人意志消沉的時候、或在感情破裂的關口,人們更喜歡吃巧克力,日消費量甚至達到500克。據統計,平均每個法國人每年吃掉了 6.69公斤巧克力,希臘人吃了2.84公斤巧克力,英國人吃了8.59公斤。世界上消費巧克力最多的是德國人,平均每個德國人每年吃了10.12公斤巧克力。盡情地吃吧,反正也不會得肝臟疾病。
吃巧克力的誤解
誤解之一:吃巧克力會長胖
事實:這是關於巧克力最不科學的誤解。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每天身體消耗的卡路里比攝入的卡路里少,便會一天天地長胖。每1.4盎司(約40克)的牛奶巧克力可提供210卡路里,由巧克力成分之糖分和可可脂產生,僅占人體每天所需2000卡路里的十分之一,即每天享用40克左右的巧克力是不足為驚的。更何況,現代科技已能夠生產「健美巧克力」(即無糖巧克力)。這種健美巧克力是糖尿病患者以及減肥人士的福音,因為它不會構成攝入糖分的危險,同時又保留了巧克力的原始美味。
營養專家敬告:人體每天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和糖分來維持身體各部位的正常功能,特別是提供能量,幫助身體吸收重要的營養素和維持腦部功能正常運作。
資料來源:比利時CALLEBAUT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原料製造商之一
誤解之二:巧克力是沒有營養的糖類食品
事實:巧克力其實是極具營養價值的糖類食品,巧克力能提供相當數量人類身體每天所需的營養品。僅1.4盎司(約40克)的牛奶巧克力就含有3克蛋白質,人體每天所需的15%維生素B2,9%鈣,7%鐵,9%磷,6%鎂和8%銅,更含有比普通牛奶成分更高的鋅、鉀、抗癩皮病維生素。
如果您的子女特別愛吃糖果,巧克力將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它絕對較其他糖類食品更具有營養價值,又能滿足兒童饞嘴的要求。
資料來源:國際可可組織、國際食品信息委員會、美國人類營養資料服務中心
誤解之三:吃巧克力會引起蛀牙
事實:任何食品中的糖分,要是在口中停留的時間久了,都會有引起各種牙齒疾病的危險,巧克力也不例外。但巧克力含有一種抵抗糖分中容易破壞牙床引起腐牙的酸性物質的天然成分。而巧克力的可可牛油所含的蛋白質、鈣、磷酸鹽及其他礦物質對牙床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減慢對牙斑的形成。再者,巧克力的糖分比任何其他食品中的糖分在口中要溶得快,所以食用巧克力對形成蛀牙的影響比食用任何其他糖類食品要相對少得多。
資料來源:波士頓FORSYTH牙醫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學院、紐約洛切斯特EASTMAN牙醫中心
誤解之四:吃巧克力導致粉刺
事實:吃巧克力既不會引起也不會加重粉刺,粉刺最初不是由任何飲食引起的。
資料來源:賓夕法尼亞大學皮膚病醫學院、馬里蘭安納波利斯美國海軍學院
誤解之五:巧克力含有大量咖啡因而導致「吃上癮」
事實:1.4盎司(約40克)牛奶巧克力僅含有相當於6毫克的咖啡因 ,僅佔一杯普通咖啡含量二十分之一。所以,巧克力中咖啡因的問題早已不是研究的問題對象。如果說人們吃巧克力「吃上癮」,那絕對只是巧克力本身特殊的天然美味以及加入其中千變萬化的內涵使然。
愛生氣並不能說明心臟不好啊!
要是心臟真不好,吃巧克力效果很小的啦,而且過量了也不好。
心臟不好不是單一用巧克力解決的,嚴重的心臟病要用吃葯的。
『肆』 吃什麼和做什麼運動對心臟好
杏仁
作用:預防血小板凝結,減低心臟病風險。含有豐富油脂的堅果,如花生、杏仁等,在美國被視為每日必須食用、有益心血管的食物之一。堅果中含對心臟有益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堅果,也能減少四分之一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中特別推薦杏仁。杏仁不但富含蛋白質,還有維生素E和精氨酸,其功能是打通血管,防止血小板凝結,降低心臟病風險。但杏仁熱量高,在吃的同時,最好減少其它油脂的攝取。如何用:將杏仁磨成粉狀,拌入菜中或是灑在飯上,不但可以增加口感,也可以充分吸收杏仁營養。
人參
作用:補氣,但最好經中醫醫生診斷後服用。經常被當成補品的人參,其實並非人人適用。中醫認為補氣葯物可以保護心肌,增強心臟功能,對高血壓控制也有幫助。但除非體質真的很虛弱,否則不當的補氣只會造成相反的效果,讓病情加重。一般要在血壓穩定的狀況下才可使用人參。血壓不穩或剛出血後,並不宜大量服用人參。如何用:最好經由醫師辨體質服用,且建議由少量開始。
當歸
作用:補血,但最好經中醫師診斷後服用。富含維生素B和礦物質的當歸,具有補血功效,在傳統中醫典籍里有活血代淤功能,也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葯物之一。但當歸偏熱性,體質燥熱者不宜使用;且若是腸胃功能較差的人,也容易腹瀉。如何用:最好按照醫師視個人情況的建議服務。
薏仁
作用:降低膽固醇。高纖的薏仁,不僅可以美白,而且其降膽固醇效果不輸燕麥。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仁,可以加速肝臟排出膽固醇。實驗發現受試者服用薏仁一個月後,血中膽固醇明顯下降,且薏仁還有其他未知的降血脂成分。可以自己製作簡單的薏仁飯;一碗薏仁兌成一碗半的水,放進電鍋里煮熟。煮好後分成小包裝冷凍。煮飯時可將冷凍薏仁稍解凍,放入飯鍋與米一起煮熟。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控制白米與薏仁的比例,也可以經由再次烹煮,使薏仁變軟。如何用:薏仁煮成甜湯容易增加熱量,最好的方式是將薏仁煮成飯,使其成為主食的一部分。
黑芝麻
作用:防止血管硬化。含有強力抗氧化成分的黑芝麻,不僅可減緩衰老,使頭發烏黑,也能讓血管變得更有彈性。黑芝麻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可以維持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是優質的脂肪來源。鐵質及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黑芝麻,也是中醫認為可以補血及滋補五臟的食品。經常食用還可以達到預防便秘的軟便功效。如何用:芝麻的營養萬分藏在種子里,因此必須要咬開破殼才有效。建議生芝麻最好先用干火稍微炒一下,讓有效成分經由加熱爆開釋放。或是將黑芝麻打碎磨成粉,灑在飯上、菜上,這樣也可以充分攝取到芝麻素。著名的客家擂茶,就是用小缽將黑芝麻、花生、綠茶等一一研磨成細粉,沖成茶飲。事實證明,這是可以充分攝取營養的高明養生方式。
黃豆
作用:降低膽固醇。黃豆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體內脂肪及膽固醇代謝。尤其含有抗氧化物質、蛋白質纖維和單糖,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十分適合素食者當成主食。且黃豆與米有互補作用,正好形成完整的蛋白質來源。建議減少對油炸類的黃豆加工品的攝取,改由黃豆飯提供良好蛋白質來源。如何用:可先將黃豆用熱水泡4小時以上,再換水烹煮。這樣可以將黃豆中容易產生氣體的多醣體溶解出來,以免造成肚子脹氣。
菠菜
作用:預防心血管疾病。菠菜富含葉酸。葉酸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早就有科學證據。而且葉酸和維生素B12比維生素E、大蒜和其他營養補充劑更能有效預防心臟病。服用葉酸可以降低25%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外,菠菜中的鐵類及微量元素,可以達到補血作用。如何用:菠菜含草酸,與含鈣豐富的食物同煮會影響鈣質吸收。菠菜最好先用熱水氽燙一下,再加豆製品炒或拌,就可以避免草酸鈣沉澱。但有草酸鈣結石痛風者,最好避免食用菠菜。
木耳
作用:抗凝血,預防血管拴塞。木耳的高纖成分,可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此外,黑木耳中含抗血小板凝結物質,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及阻塞性中風有不錯的保健效果。但因木耳具有軟便作用,因此容易腹瀉者不宜食用。特別提醒木耳前端蒂頭硬硬的部份應該摘掉丟棄,因為,食用木耳蒂頭部分會造成三酸甘油酯升高。如何用:乾燥的木耳纖維含量較高,可先用水泡開,洗凈切絲,用熱水氽燙一下,撒上姜絲、糖、白醋、醬油涼拌,就成為一道清涼消暑的夏日小菜。
海帶
功能:預防血管阻塞。海帶、海參等具有軟堅散結功效,可以防止血拴和血液粘性增加,預防動脈硬化。而且,海帶屬於可溶性纖維,比一般蔬菜纖維更容易被大腸分解吸收利用,可以加速有害物質如膽固醇排出體外。如何用:煮湯、涼拌均可。但海帶本身含鈉,最好減少調味料的使用。
海帶可是好東西,不僅對身體好,而且口感特好,但是要注意啦:
1、買海帶最好買曬乾的,雖然吃的時候麻煩一些,但是安全。因為有的小販為了讓泡好的海帶有好賣像,在泡海帶的水裡加工業顏料,使海帶看起來翠綠翠綠的,但是對身體的危害極大!
2、海帶最好和肉類一起燉的軟爛再吃,可以增加對營養成分的吸收。
健康作息時間表:七點半起床有益心臟
7:30:起床。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早上5:22―7:21 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種能引起心臟病的物質含量較高,因此,在7:21之後起床對身體健康更加有益。
打開台燈。「一醒來,就將燈打開,這樣將會重新調整體內的生物鍾,調整睡眠和醒來模式。」拉夫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說。
喝一杯水。水是身體內成千上萬化學反應得以進行的必需物質。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補充晚上的缺水狀態。
7:30―8:00:在早飯之前刷牙。「在早飯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齒的腐蝕,因為刷牙之後,可以在牙齒外面塗上一層含氟的保護層。要麼,就等早飯之後半小時再刷牙。」英國牙齒協會健康和安全研究人員戈登·沃特金斯說。
8:00―8:30:吃早飯。「早飯必須吃,因為它可以幫助你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營養師凱文·威爾倫說。早飯可以吃燕麥粥等,這類食物具有較低的血糖指數。
8:30―9:00:避免運動。來自布魯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早晨進行鍛煉的運動員更容易感染疾病,因為免疫系統在這個時間的功能最弱。步行上班。馬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運動的人患感冒病的幾率低25%。
9:30:開始一天中最困難的工作。紐約睡眠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人在每天醒來的一兩個小時內頭腦最清醒。
10:30:讓眼睛離開屏幕休息一下。如果你使用電腦工作,那麼每工作一小時,就讓眼睛休息3分鍾。
11:00:吃點水果。這是一種解決身體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個橙子或一些紅色水果,這樣做能同時補充體內的鐵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
13:00:在麵包上加一些豆類蔬菜。你需要一頓可口的午餐,並且能夠緩慢地釋放能量。「烘烤的豆類食品富含纖維素,番茄醬可以當作是蔬菜的一部分。」維倫博士說。
14:30―15:30:午休一小會兒。雅典的一所大學研究發現,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鍾或更長時間,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幾率會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這樣做可以穩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間喝些酸牛奶,有利於心臟健康。
17:00―19:00:鍛煉身體。根據體內的生物鍾,這個時間是運動的最佳時間,舍菲爾德大學運動學醫生瑞沃·尼克說。
19:30:晚餐少吃點。晚飯吃太多,會引起血糖升高,並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影響睡眠。晚飯應該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質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
21:45:看會電視。這個時間看會兒電視放鬆一下,有助於睡眠,但要注意,盡量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這會影響睡眠質量。
23:00:洗個熱水澡。「體溫的適當降低有助於放鬆和睡眠。」拉夫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吉姆·霍恩教授說。
23:30:上床睡覺。如果你早上7點30起床,現在入睡可以保證你享受8小時充足的睡眠。
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鍾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
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酗酒危害大,不妨以茶代酒。「寒夜客來茶當酒」,一杯在手,清香滿室,給人一種清新淡定,心曠神怡的感覺。茶葉,特別是綠茶,有很好的保健養心的作用。茶中含有十餘種水溶性和脂溶性維生素。每百克茶葉含VC為100~500毫克。VC能幫助膽固醇又有助於防止膽結石形成。茶葉中還含有20%~30%的茶多酚類化合物,能促進脂類化合物從糞便中排出 4、善待心臟,莫入鍛煉誤區 運動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運動又是一把雙刃劍,過量或不適宜的運動又能傷害心臟,基或造成猝死,在深秋初冬的晨練中尤為突出,不可不防。 中老年人鍛煉時須注意: 1.季節適應。深秋初冬,天氣乍寒,尤其是大風降溫時,一些人對寒冷的「應激反應」強烈,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皮膚微小血管收縮,容易造成心血管意外。一般經過4~6周後,進入真正的冬天,機體適應了低溫,反到相對安全。 2.溫度與風力。據北京市心血管病10年監測結果顯示,北京市的急性心肌梗死與腦卒中都與平均溫度呈典型性逆向相關,即平均溫度越低,則急性心肌梗死與腦卒中發病率越高。研究表明:當從室內走到室外,受0℃以下的冷空氣直吹面部,可立即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和血壓升高,造成心絞痛發作。因此,除作好戴帽子、圍巾、手套等保暖防護外,過冷的天氣,患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不宜外出。 3.生物鍾節律。按生物鍾現象,人體在4~6時,心血管功能處最佳狀態,其次為上午10時以後,最差是凌晨6~9時。因此,如果健康狀況良好,則一天的任何時候運動都可以;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功能不會,則宜選在下午4~6時活動,或在上午10時以後外出。盡量不要凌晨冬練,因為這時交感神經張力急劇升高,心血管負擔最重。 4..謹防心性猝死。最常見的就是「冬日猝死三聯症」,即「冬天、凌晨、掃雪」,這三者的每一項都是增加心肌耗氧的。如果合並在一起,就構成很大的危險,中老年人切須注意,謹防萬一。 5 飯前喝湯 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心臟健康的大敵,可誘發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病等。腰帶越長,壽命越短;心跳越快,死得越快。褲腰帶越長,表明肚子越大,肚子越大表示脂肪越多,脂肪越多,表示動脈硬化越快,心肌梗死越多。女士們要是過了二尺四(即79厘米),男士們過了二尺六(即87厘米),就必須注意了。現在在美國保險,頭一件事先量褲腰帶,褲腰帶長的保費就高。誰要是抽煙的話,一天抽一包煙,保費增加100%。 對一些肥胖者的觀察表明:只要做到飯前喝湯,不需要任何減肥葯,體重每月能下降0.5~1公斤,半年後有顯著效果。減肥後心臟負擔減輕了,心血管病減少了,對於增強心臟功能、延緩心臟衰老大有好處。 喝什麼湯好呢?以清淡、營養均衡、低熱量的蔬菜湯最好。 現介紹一種「護心湯」: 紅——西紅柿、紅柿子椒; 黃——半個雞蛋、胡蘿卜、嫩玉米; 綠——各種綠葉蔬菜,色深的更好; 白——豆腐; 黑——黑木耳或蘑菇。 也可加入少許肉末、肉片、調味品,做成羹湯,不僅吃出美味,還能吃出心臟健康來。
心臟不好,關鍵在養,適量運動,別受累著涼,別感冒。心臟不好並不等於心臟病,不能亂吃葯,葯只是起輔助作用,關鍵在於心態,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工作。
我覺得跑步肯定是可以幫助鍛煉好心臟的,要堅持每天適量的運動,你做的很好,但不要太劇烈了哦!看來長期鍛煉的你身體應該很好才對,有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你近段時間引起的,比如心情不好啊,工作壓力太大呀,因此我更看中食療,建議你多吃核桃,蘋果,這都是對心臟有益的食物,黃豆和豆製品如豆腐有利於心臟健康。魚類(脂肪酸)最好與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同吃(大蒜等)。適量飲用紅酒有利於心臟。注意,只是紅酒,白葡萄酒和烈性白酒都不算。動物心臟也有滋補心臟的作用。可以適量食用雞心,豬心等。預防心臟疾病,早餐盡量多攝取熱量,晚餐則盡量少碰油膩食物。晚餐盡量清淡,攝取熱量不要超過全天的30%。油炸食品有害心臟。含大量飽和脂肪的食物不利於心臟:牛油,動物食品,全脂奶等。平時鍛煉已經為你打下了很好的身體基礎,沒事的,放寬心,放寬心。
1、散步或旅行。高血壓患者作較長時間的步行後,舒張壓可明顯下降,症狀也可隨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黃昏或臨睡前進行,時間一般為15分鍾至1小時,每天多次,速度可按每人身體狀況而定。到戶外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對防治高血壓是簡單易行的運動方法。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旅行可每周或隔周1次,包括步行、爬小山等活動在內。不能旅行的話,我們可步行去較遠的地方。可能形式不同,但只要能達到其目的就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進行4次短距離散步具有的降血壓功效比每天進行一次長距離散步的效果更佳。研究人員對20名處於高血壓前期的人每天進行4次10分鍾散步和1次40分鍾散步的降壓效果進行比較後發現,雖然短距離散步和長距離散步在某種程度上都能降低血壓,但是兩者相比,短距離散步後的降壓效果能持續11個小時,而長距離散步的降壓效果只能持續7小時。你可能沒有時間散步40分鍾,但你可以擠出10分鍾的散步時間,這里擠10分鍾,那裡擠10分鍾,4個10分鍾的散步就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了。」 2、慢跑。慢跑適於輕度高血壓病人,在想要進行慢跑運動的高血壓病人最好先經過一個時期快步行走的鍛煉,以10~12分鍾行走1公里的速度急行1~2公里,如無不適反應,再轉入慢跑鍛煉。高血壓患者慢跑時的最高心率每分鍾可達120~136次,長期堅持鍛煉,可使血壓平穩下降,脈搏平穩,消化功能增強,症狀減輕。跑步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以15~30分鍾為宜。跑步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則不宜長跑,以免發生意外。 3、太極拳。太極拳動作柔和,姿勢放鬆,毫不緊張用力。肌肉的放鬆能夠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鬆,促使血壓下降。根據臨床醫生觀察,高血壓病人打完一套簡化太極拳後,收縮壓大約會下降10~15mmHg。據北京地區調查,長期練習太極拳的50~89歲老人,其血壓平均值為134.1/80.8毫米汞柱。明顯低於同年齡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壓者打太極拳有三大好處: ①太極拳動作柔和,全身肌肉放鬆能使血管放鬆,促進血壓下降。②打太極拳時用意念引導動作,思想集中,心境寧靜,有助於消除精神緊張因素對人體的刺激,有利血壓下降。③太極拳包含著平衡性與協調性的動作,有助於改善高血壓患者動作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太極拳種類繁多,有繁有簡,可根據每人狀況自己選擇。 4、氣功。氣功對高血壓患者有明顯治療作用。用氣功治療高血壓的近期有效率可達90%左右。 但不要迷信某些不科學的宣傳,要健康的學習氣功 5、游泳。高血壓患者適宜在天氣暖和時,緩慢而放鬆地游泳。根據實驗,游泳能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敏感性,對防治、治療高血壓有一定的幫助。 6、游戲。選擇運動量較小、情緒波動不太大的游戲,如棍球、羽毛球等。麻將、撲克等不在此列。
有氧運動,最好的是快走,或慢跑,游泳也不錯,長期堅持,不要太劇烈。
對心臟有益的營養素
維生素A——其中的β-胡蘿卜素有抗癌作用,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維生素E——被譽為血管清道夫,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顯著效果,降低血壓,減少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會。
維生素B1——參與糖代謝,維持神經組織、肌肉、心臟活動的正常功能。
維生素C——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能量代謝和調節細胞內氧化還原過程,促進心肌利用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尼克酸——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酯,促進血液循環,使血壓下降,保護心腦血管。
潘氨酸(維生素B15)——擴張血管,促進心肌對氧的攝入,消除疲勞,增強機體活力。
必需脂肪酸——防止動脈中膽固醇的沉積,輔助治療心臟病。
植物性化學物質——防治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
鈣——擁有正常濃度的血清鈣,心臟的正常功能才能維持。
磷——對促使心臟有規律地跳動,維持腎臟正常機能和傳達神經刺激起重要作用。
鉀——與神經傳導,甚至心肌活動都關系密切,缺乏會出現心律紊亂。
鎂——促進心臟、血管的健康,預防心臟病的發作。
銅——促進心血管系統正常運作,促進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功能。
鉻——心血管疾病患者遵醫囑適當補充,可減輕症狀。
鈷——如果缺乏會導致心律失常,呼吸困難。
鉬——保護心肌,調節心律,預防心血管疾病。
硒——預防某些心血管病和癌症,缺乏易引起克山病,表現為心臟受損、血管脆弱等。
釩——協助實現脂肪代謝功能正常化,防止血管中膽固醇蓄積,預防心臟病突發。
硅——研究表明,它的攝入不平衡與心血管、骨、腎疾病甚至衰老都有關聯。
鎳——降低血糖,並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保護作用。
保護心臟和預防心臟病的飲食:玉米、大蒜、洋蔥、茄子、豆類及其製品、土豆、萵筍、蘆筍、菜花、西紅柿、佛手瓜、蘋果、梨、杏、柑橘類水果、柿子、獼猴桃、山楂、藍莓、紅豆、杏仁、鴨肉、魚、蝦、巧克力、蜂蜜、生薑、橄欖油、綠茶、紅葡萄酒、無醇啤酒都是對心臟有益的食物。
飲食禁忌:忌動物的腦、肝、腎等內臟以及肥肉、蛋黃、蝦子、蟹黃、魷魚、烏賊、蜆肉等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忌多飲或常因白酒。
備註:
運動護心,平時多運動有利心臟健康。調查表明,平時不愛運動者,其心臟要早衰10~15年,冠心病的發病率要比經常運動者高出1~3.5倍。但運動量不宜過大,一般以運動心跳次數比平時快一半為宜。
堅果又稱殼果,它可分兩類:一是樹堅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銀杏)、開心果、夏威夷果等;二是種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堅果對人體具有很大的益處。常吃堅果有助於調節血壓,提高機體抗氧化劑含量,減輕炎症,改善人體代謝,降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而又不增加體重。
它的營養價值高,是預防心臟病的好食物。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有助於降低人體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而且有不少堅果,例如胡桃、核桃、杏仁、花生等含有鞣花酸,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此外,堅果還蘊含多種對健康有益的維生素E、B群和礦物質,維生素E是知名的抗氧化物,能預防細胞老化,減少心臟病、糖尿病、白內障等患病風險。
美國心臟學會(AHA)把堅果列入「護心」食品類。在它的飲食指南中優先推薦這些堅果:杏仁、榛子、開心果和核桃。杏仁含多種礦物質,鈣含量高。杏仁含氨基酸種類也非常齊全。研究發現,吃杏仁可降低心臟病風險。杏仁還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榛子由於其含有油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E、礦物質、糖纖維等特殊成分,因此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開心果可謂心臟之友。主要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所以開心果不像其他堅果容易酸敗,可降低膽固醇含量,有助於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冠心病危險,並且不增加體重;核桃中含有維生素E和葉酸的含量比人們預想的要高的多,VE的抗氧化作用公認。科學研究證實核桃中還含有植物甾醇,可以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使血清膽固醇降低至正常水平。核桃含有豐富的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精氨酸、油酸、抗氧化物質等對保護心血管增加機體抗氧化能力,從而降低冠心病發病危險。西班牙大學研究發現,添加核桃可以有效增加冠心病高危者體內抗氧化劑含量。美國飲食協會建議人們,每周最好吃兩三次核桃,尤其中老年人和絕經期婦女,可保護心血管,預防冠心病。
現代營養學研究也認為,堅果中的脂肪不但含量高,而且含有的都是人體不能合成,必需靠食物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亞油酸ω—6和亞麻酸ω—3。這兩種脂肪酸具有調解血脂、降低膽固醇、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及其他心腦血管退行性疾病,是一種理想的健康食品。所以專家建議有條件的中老年人應該適當補充一些堅果類食品,但由於脂肪含量太高,也是一種高熱量的食品,因此不要因為有營養而多食,特別是對患膽囊炎、胰腺炎、肝病、肥胖病等的人應悠著點。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一組心臟病發作後的倖存者進行研究。他們的最新調查報告發現,每天吃1/3杯乾豆能使心臟病再次發作的幾率減少38%。杏仁、山核桃和花生雖然都有助於保護心臟,但每天只適合吃一把(大約42克)。
粗糧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成品糧在碾磨的過程,其間磨掉了麩皮和胚芽。這樣雖然可以延長糧食存放的時間,但會損失掉維生素B,纖維和鐵。一些精製穀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鐵,這是後來添加進去的,但仍然會失掉一些纖維。吃粗糧您可以減少15%患心臟病的風險。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是因為纖維就像一個墊在動脈壁上的肥皂鋼絲球,可幫助清潔沒用的膽固醇。大多數人都知道粗糧富含維生素E和纖維,纖維可幫助你消化——這是一個額外的好處。如果你吃完全未經處理過的穀物,可降低30%患心臟病的機率。
什麼是粗糧呢?粗糧指谷類所有可食部分,包括整粒玉米、燕麥、爆米花、糙米、裸麥、全麥、蕎麥以及藜麥等。燕麥片就中其中一種。我們是指最原始的燕麥,而不是有著美味甜包,在煮的過程中還會發現有小肉桂或杓有點新鮮的水果的甜燕麥。每天一碗葡萄乾麩皮可以降低6至28點的膽固醇水平。吃全麥麵包,嘗試一下糙米而不是白色的精米。
哈佛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吃一餐粗糧也許有助於預防高血壓,吃越多餐就越能減少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參與者十年來每天都吃份粗糧,其罹患高血壓的概率降低了4%。降低4%聽起來不是很大的好處,但因為高血壓會造成心臟病發作、中風和許多其它健康問題,因此,每一小步都有幫助。
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糧,只吃精米白面,殊不知在稻麥的麩皮里,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纖維素,例如鉻、錳在全谷類、豆類、堅果類中含量最高。若經過加工精製以後,這兩種元素就大大降低。如果用缺乏這兩種元素的飼料去喂養大鼠及家兔,動物就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植物纖維素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泄,使血膽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細,纖維素太少,不容易產生飽腹感,往往造成過量進食而發生肥胖。因此,長期進食低纖維素飲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病率則增高。
運動有很多種方式,大體上我們可以把它分成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無氧運動也叫做張力性運動,比方說拉力器、啞鈴、杠鈴、引身向上、俯卧撐,這些運動肌肉能鍛煉的很發達,但是對心臟並沒有起到鍛煉的目的。這種鍛煉方式,對於想通過運動改善心臟狀況的人來講是不合適的。合適的就是有氧運動,像跑步、快步走、騎自行車、游泳、打球、跳舞,包括扭秧歌、健身操,這些都是合適的
『伍』 吃什麼食物可以保護心臟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臟病的一個重要手段。 介紹一些有益保護心臟健康的好食品。 一、堅果類:杏仁、花生等堅果富含對心臟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二、薏苡仁: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苡仁,可以加速肝排除膽固醇,保護心臟健康。 三、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維持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 四、黃豆:黃豆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體內脂肪和膽固醇代謝。 五、玉米:玉米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六成的亞麻油酸,是良好的膽固醇吸收劑;玉米放在中葯里則有利尿作用,並有幫助穩定血壓的效果。 六、馬鈴薯:該食品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鈉、鉀、鐵等,尤其鉀含量最為豐富,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鉀蔬菜。心臟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鉀傾向。常吃馬鈴薯,既可補鉀,又可補糖、蛋白質及礦物質、維生素等。 七、菠菜:本品豐富的葉酸,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菠菜中的鐵以及微量元素,還可起到補血之作用。 八、芹菜:芹菜所含的芹菜鹼,可以保護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葉子,因為葉子才是營養精華所在。葉子的維生素C比莖高,且富含植物性營養素、營養價值高。芹菜也是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能夠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 九、木耳:食用木耳能刺激腸胃蠕動,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此外,黑木耳中含抗血小板凝結物質,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及阻塞性中風有較好的保健效果。 十、海帶:海帶屬於可溶性纖維,比一般蔬菜纖維更容易被大腸分解吸收運用,因此可以加速有害物質如膽固醇排出體外,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預防動脈硬化。
『陸』 日常吃什麼食物,可以有效的預防心臟病
引言:心臟病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一種疾病,大家都覺得心臟病很可怕。很多人認為心臟病是不治之症,患心臟病的人很容易發病,無法控制。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通過飲食是可以預防心臟病的。那日常的時候心臟病人吃什麼食物比較好?如何預防心臟病呢?
比大多數肉類所含的脂肪和飽和脂肪酸都低,特別是海魚,其ω-3脂肪酸含量較高,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協助清除「壞」的膽固醇。研究表明,這種脂肪酸還能減少中風的危險,這也是食海魚多的國家和民族中風發病率低的原因之一。海魚最好清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其中的營養素不受破壞。
『柒』 哪些零食對心腦血管好
感謝邀請
吃,是件講究的事!早餐、晚餐、夜宵、營養、烹飪方法……這些我們都講過,今天就來說說零食~而說道零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不健康,什麼膨化食品、糖果、甜點……這些確實是不健康的零食,但他們不是零食的全部,還是有很多零食對健康有益的,更有很多對心腦血管有益的零食!
要知道,除了多餘的脂肪,氧化造成的血管內皮損傷,也是造成心腦血管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捌』 吃咖喱對保護心臟有哪些好處
據加拿大一項新研究顯示,咖喱不僅美味,其中所含的姜黃素還具有保護心臟、防止心力衰竭的作用。 咖喱不愧為一種魔幻香料。加入菜餚之中,便會反客為主,說不清是胡椒的麻,辣椒的辣,或是香料的香,一種濃厚的味道在舌尖縈繞。加拿大一項新研究顯示,咖喱不僅美味,其中所含的姜黃素還具有保護心臟、防止心力衰竭的作用。 姜黃素有助於心臟功能 對心臟病患者來說,咖喱中的姜黃素能夠防止並逆轉心臟肥大,從而恢復心臟功能。每周吃三次咖喱或服用咖喱提取物製成的保健品,便可從中獲益。 貌不驚人的咖喱為何具有這種神奇功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介紹說,姜黃素是一種酚類抗氧化劑,有助於控制血脂和促進熱量產生,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另外,姜黃粉具有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的功效,這在中醫文獻中早有記載。 幫女人減肥,助男人增強性功能 咖喱其實是很多香料的「結晶」,最早起源於印度,由於該國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用一種香料不能去其膻味,因此就用多種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後來傳入歐洲各國。 這種調味料不僅味美,而且有益健康。咖喱中含有辣味成分的香辛料,會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這種辣味還能促進體內血液循環,達到發汗退燒的效果。此外,它還是女人瘦身的法寶。《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刊文證實,咖喱可以幫助降低餐後的胰島素反應,還能促進能量代謝,使人消耗更多的熱量,促進脂肪氧化,從而有利於預防肥胖。另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黃色咖喱對喚起和增強男性性慾最有幫助,原因就是其中含有肉蓯蓉。 烹調時,咖喱最後放 咖喱不但氣味佳,連顏色也十分奪目,被稱為「五色咖喱」,除黃色外,還有黑綠紅白四種顏色,大中小辣兼而有之。白色咖喱無辣味,微酸,氣味香;綠色咖喱味道清香,有淡淡的辣味;黃色咖喱有微辣,也有重辣,十分鮮香;紅色咖喱重辣,濃香,醬汁泛微酸。黑色咖喱,則是所有裡面最辣的一種。一般來說,烹調雞肉、牛肉、羊肉多採用黃色咖喱,海鮮則常用紅色、黃色或綠色咖喱,蔬菜則多用綠色咖喱。 國際烹飪大師屈浩介紹說,咖喱作為調味品應後放入,且不要加熱時間過長,以免影響口味和營養。范志紅提醒說,中國人在製作咖喱菜餚的時候,總會毫不吝惜地加入油脂,雖然看起來顏色更好、口味更加,但會讓咖喱的瘦身功效大打折扣。
『玖』 吃巧克力不好嗎
1. 巧克力能緩解情緒低落,使人興奮;
2. 巧克力對於集中注意力、加強記憶力和提高智力都有作用,有些司機把巧克力作為提高駕駛能力的精神振奮劑;迎接考試的學子也可用來健腦;
3. 吃巧克力有利於控制膽固醇的含量,保持毛細血管的彈性,具有防治心血管循環疾病的作用;
4. 巧克力中含有的兒茶酸與茶中的含量一樣多,兒茶酸能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症,干擾腫瘤的供血;
5. 巧克力是抗氧化食品,對延緩衰老有一定功效;
6. 巧克力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各類礦物質,人體對其吸收消化的速度很快,因而它被專家們稱之為「助產大力士」,產婦在臨產前如果適當吃些巧克力,可以得到足夠的力量促使子宮口盡快開大,順利分娩,對母嬰都是十分有益的;
7. 有心口痛的人要忌食巧克力,特別是吃了巧克力後心口感到灼熱的要停止食用。這是因為巧克力含有一種能刺激胃酸的物質。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是8歲以下兒童不宜吃巧克力,糖尿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巧克力(但可吃無糖巧克力)。
◆ 巧克力是一種高熱量食品,但其中蛋白質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營養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
◆在飯前過量吃巧克力會產生飽腹感,因而影響食慾,但飯後很快又感到肚子餓,這使正常的生活規律和進餐習慣被打亂,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
◆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腸正常蠕動的纖維素,因而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會使兒童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
巧克力能緩解情緒、對於集中注意力、加強記憶力和提高智力都有作用,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能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症,干擾腫瘤的供血,對延緩衰老有一定功效。
黑巧克力則是喜歡品嘗「原味巧克力」人群的最愛。因為牛奶成分少,通常糖類也較低。可可的香味沒有被其他味道所掩蓋,在口中融化之後,可可的芳香會在齒間四溢許久。甚至有些人認為,吃黑巧克力才是吃真正的巧克力。
通常,高檔巧克力都是黑巧克力,具有純可可的味道。
因為可可本身並不具甜味,甚至有些苦,因此黑色巧克力較不受大眾歡迎。
食用黑巧克力有益健康
近年來,有關巧克力的研究報告不少,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吃黑巧克力有益於身體健康。
義大利羅馬國立食物與營養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日前通過研究發現,食用黑巧克力而不是牛奶巧克力,可以提高機體的抗氧化劑水平,從而有利於預防心臟病的發生。他們發現,當食用牛奶巧克力或黑巧克力加牛奶,體內氧化劑升高水平明顯受到抑制。
研究人員對12名健康的志願者進行了觀察,這些志願者在不同的日子 里食用不同的巧克力配方,即在一天內只食用100克黑巧克力或100克黑巧克力加牛奶或200克牛奶巧克力。
研究發現,在食用黑巧克力1小時後,人體內抗氧化劑在血液中的水平明顯上升,其中包括人們熟知的食物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相反,在食用了黑巧克力加牛奶或牛奶巧克力後,人體內抗氧化劑水平並沒有明顯的變化。至於為何在食用黑巧克力後人體抗氧化劑水平明顯上升目前尚不清楚,很可能是牛奶干擾了人體對來自巧克力的抗氧化劑的吸收。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提示機體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可被其它食物成分所中和,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的搭配,特別是要注意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與其它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科學家們發現,如果一個人堅持吃適量的黑巧克力(不是奶油巧克力),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成分,從而防止心臟病的發生。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巧克力含有的可可鹼有鎮咳功能。專家指出,僅管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不能因此而盲目過量地吃巧克力。巧克力含有的可可鹼是否真有鎮咳作用還需做更多的實驗加以證明,尤其對長期咳嗽的人的作用還不得而知。
過去的一些報告主要顯示,如果一個人持續吃適量的黑巧克力(並非一般常見的牛奶巧克力),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成分,從而防止心臟病的發生。科學家們發現,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即黑巧克力)富含類黃酮,它是綠茶和紅酒中的健康成分,具有降低血壓和其他一些功效。
〖白巧克力〗
根據調查顯示:牛奶巧克力口味最為東方人所接受,因此進口到國內的巧克力種類大都是extramilk(意指牛奶成分加重)。此種巧克力中,牛奶及可可的味道並重,適合喜歡香濃奶味的人。不過此種巧克力感覺也較甜。
白巧克力,因為不含有可可粉,僅有可可油及牛奶,因此為白色。此種巧克力僅有可可的香味,口感上和一般巧克力不同。也有些人並不將其歸類為巧克力。白巧克力
由於可可含量較少,糖類含量較高,因此白巧克力的口感會很甜。
牛奶巧克力:棕色的巧克力是牛奶巧克力,口感非常好,深受人們歡迎;長期以來,牛奶巧克力以它的口感均衡而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也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一類巧克力產品。最早的牛奶巧克力配方是由瑞士人發明的。比利時和英國也是牛奶巧克力的主要生產國。他們往往採用混合奶粉工藝,具有一種類似乾酪的風味。相對於純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的味道更清淡、更甜蜜,也不再有油膩的口感。好的牛奶巧克力產品,應該是可可與牛奶之間的香味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類似於兩個戀人之間既依戀又獨立的微妙關系。 生產低密度牛奶巧克力組合物的方法:充以惰性氣體;牛奶巧克力組合物包含可可、乳品、食用碳水化合物和甜味劑的混合物,該產品實質上不含蔗糖,並具有傳統牛奶巧克力的滋味和口感。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吃牛奶巧克力有助於增強腦功能,尤其是幫助大腦集中注意力。牛奶巧克力中含有很多可以起到刺激作用的物質,例如可可鹼、苯乙基以及咖啡因等,這些物質可以增強大腦的活力,讓人變得更機敏,注意力增強。
除了成分不同,依添加物不同,巧克力的形式也變得千奇百樣。依照美國USDA的分法,實心巧克力(Solidchocolate)是指不混有果仁、餅乾等成分。如瑞士蓮等,以片狀及塊狀居多。混有其他成分的實心巧克力(Solidchocolatewithinclusions)是指巧克力中混有細碎的果仁、軟膠糖、乳加、餅乾等成分,如瑞士三角巧克力。
除了實心巧克力外,還有所謂的夾心巧克力:一種包有果仁類內容物(EnrobedorMoudedProctswithCand,Fruit,orNutCenter)的巧克力。如市面上專櫃中包有核桃、花生的單顆巧克力、SNICKERS、m&m、七七乳加巧克力等。此類巧克力講究的是在細滑的巧克力外,還有另一種咀嚼的快感。同時因內容物的關系,果仁的味道會中和掉巧克力的甜膩。另外還有包有餅干類內容物()的巧克力,如金莎、Twix等,餅乾的酥脆和細滑的巧克力形成對比。
這么多形式的巧克力,分別有不同喜歡的族群。在巧克力最大消費市場的歐洲,以不含任何東西的實心巧克力最受人青睞。但在東方社會混有果仁的巧克力較受歡迎,尤其是花生及餅干口味,也許是追求口感的不同,東方人較喜歡多變化的口感。美國則是各佔一半。
巧克力的等級高低,在入口的那一瞬間就知道。好的巧克力除了聞起來芳香甘美之外,入口也細致迷人。咬時會有清脆的響聲,隨即在口齒間輕巧地融化。口感細滑,且可可的芳香在齒間流竄,但不會有殘渣留下。
品嘗巧克力時,可千萬不要只是大口大口地咬下、或含一含就吞下。為了讓大家有不同的口感,巧克力添加的內容物可是大有玄機的,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另一個好玩的世界。marys單顆巧克力有一種櫻桃口味,其中含有整顆櫻桃(連梗都未除去),吃起來的口感就是櫻桃外裹了一層巧克力醬,水果風味和巧克力風情綜合在一起。許多巧克力商都會出酒類口味的巧克力球(在巧克力中注進各式酒類)。咬下的那一口,流動的美酒再加上慢融化的巧克力,那種滿口芳香和果仁的脆感截然不同。還有一些內容物較多的巧克力產品,訴求就是多樣化口感:第一段碎果粒有嚼勁;第二段餅干是酥脆;第三段巧克力醬則是甜蜜;第四段整顆榛果香脆可口。瑞士三角巧克力也有三段口感:第一段咬下清脆;第二段讓巧克力融化、香味溢出;剩下的果粒及焦糖讓你有咀嚼的樂趣。含有乳加或軟膠糖的棒狀巧克力,則是綜合了巧克力、果仁及牛焦糖的柔軟。
巧克力可以緩解情緒。把巧克力放在嘴裡,閉上眼睛細細的品著它的味道。心煩的事情真的可以拋到腦後不去想。其實巧克力里邊本身就有一種可以緩解情緒的因素。所以巧克力成了我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
其實巧克力的作用還很多的,巧克力還有止痛的作用,尤其是對女孩子。很靈的哦!當然還是分人啦,什麼都不是對每個人的。
巧克力還有減肥的作用哦!很驚訝嗎?呵呵,它不是增肥的食物嗎?巧克力吃多了當然就變成增肥的食物啦!可是吃少量的巧克力是有助於減肥的。當然還是那句話,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人。
巧克力含有超過300種已知的化學物質。科學家們上百年來對這些物質進行逐一分析與實驗,並不斷在此過程中發現和證明了巧克力其各種成分對人體惟妙惟肖的葯理作用。
巧克力是防止心臟病的天然衛士。含有豐富的多源苯酚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對脂肪性物質在人體動脈中氧化或積聚起相當大的阻止作用。
心臟病的主要病症冠心病通常是由於脂肪類物質LDL(低濃度脂蛋白)在人體血脈中氧化並形成障礙物而引起心血管阻塞。
巧克力的苯酚復合物不單能防止巧克力本身脂肪腐化變酸,更能在被食入人體後,迅速給血管吸收,在血液中抗氧化物成分明顯增加,並很快積極作用為一種強有力的阻止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在血管中活動的抗氧化劑。這些本分物質對人體血管保持血液暢通起著重要作用。
營養學家已證明在水果,蔬菜,紅酒及茶葉等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此類天然的抗氧化苯酚復合物。
草莓堪稱水果之中含抗氧化物之最,然而,巧克力的抗氧化物含量比草莓還高出八倍。
50克(一兩)巧克力與150克(三兩)上等紅酒所含抗氧化物基本一致。
黑巧克力即純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口味不同。兩者的區別是,黑巧克力的脂肪要低於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每100克含24克脂肪,而牛奶巧克力含33克),而且黑巧克力所含的鹽分少(12微克對84微克)、糖分多(64克對55克)。真正會吃巧克力的人都只喜歡黑巧克力。有些巧克力美食家還定期聚會、專門品嘗各種名牌巧克力。就像名葡萄酒和名咖啡一樣,根據可可豆產地的不同和研製方法的差異,黑巧克力也有很多出名的品種。
〖巧克力會讓人發胖嗎〗
只有食用巧克力過量才會使人發胖。從所釋放的熱量上看,根本不用擔心巧克力會有讓人發胖的危險。一整板的巧克力(100克)所含的熱量,並不比一份麥當勞炸土豆條(200克)所含的熱量多。有些廠家建議人們吃淡巧克力,這些淡巧克力所含的脂肪要多於純巧克力。事實上淡巧克力主要是減少了含糖量(用甜味物質來替代糖)。從絕對數值上看,淡巧克力所含的熱量僅比普通巧克力所含的熱量少了14%。再者,淡巧克力的口感很一般,實際上只有擔心糖尿病的時候才會去專門去食用淡巧克力。
〖過多巧克力有什麼危害〗
這對肝臟沒有任何危害,多吃巧克力絕對不會影響到人的肝臟。巧克力吃多了只會出現消化上的問題。就像所有脂肪含量較多(30%以上)的食品一樣,巧克力吃多了也會造成肚子疼(比如胃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尤其是淡巧克力,它脂肪更多,而且含有較多的多元醇(食用過多會引起胃痙攣或腹瀉)。巧克力食用過多的解救辦法是:喝一杯清茶暖暖腸胃即可。
〖為什麼我們喜歡巧克力〗
因為巧克力具有抑制憂郁、使人產生欣快感的作用,尤其是可可含量更多的黑巧克力,它含有豐富的苯乙胺,一種能對人的情緒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物質。很多醫生甚至把巧克力作為抗輕微憂鬱症的天然葯物,因為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鎂元素(每100克巧克力含410微克鎂),而鎂具有安神和抗憂郁的作用。根據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34%的法國女性和38%的加拿大女性承認,她們喜歡通過吃巧克力來提高性快樂的程度。
〖臨睡前吃巧克力好嗎〗
好也不好。在臨睡前吃很多巧克力,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就像咖啡和濃茶一樣,巧克力也有興奮作用,它 會使睡眠不好的人更加難以入睡。不過,臨上床前吃點巧克力也有它的好處,這是緣於巧克力的性刺激作用。它不但能使人產生性快感,打通各種阻塞,而且它含有可可鹼和咖啡因,這是兩個重要的精神興奮物質。巧克力能喚起人的身體感官,提高精神興奮點,它不但能像咖啡和濃茶那樣使人精力充沛,而且巧克力會使人更加性感嫵媚。
〖巧克力吃多了真的也會使人頭疼嗎〗
是的。因為巧克力和乳酪和紅酒一樣含有酪胺,這是一種活性酸,它也是引起頭疼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物質會導致機體產生能收縮血管的激素,而血管又在不停地擴張以抵抗這種收縮,這就產生了煩人的頭疼。同樣如果你患有月經期綜合征的話——這是1/3至1/2的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建議你還是少吃巧克力。人們已經注意到,盡管巧克力會讓人產生短暫的欣快感,但女性在經期食用過多的巧克力會加重經期煩躁和乳房疼痛。
〖吃巧克力上癮嗎〗
也許吧。人們已經注意到,在女性月經期綜合征期間、在季節變化而使人意志消沉的時候、或在感情破裂的關口,人們更喜歡吃巧克力,日消費量甚至達到500克。據統計,平均每個法國人每年吃掉了 6.69公斤巧克力,希臘人吃了2.84公斤巧克力,英國人吃了8.59公斤。世界上消費巧克力最多的是德國人,平均每個德國人每年吃了10.12公斤巧克力。盡情地吃吧,反正也不會得肝臟疾病。
我們對巧克力的誤解
誤解之一:吃巧克力會長胖
事實:這是關於巧克力最不科學的誤解.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每天身體消耗的卡路里比攝入的卡路里少,便會一天天地長胖。每1.4盎司(約40克)的牛奶巧克力可提供210卡路里,由巧克力成分之糖分和可可脂產生,僅占人體每天所需2000卡路里的十分之一,即每天享用40克左右的巧克力是不足為驚的。更何況,現代科技已能夠生產「健美巧克力」(即無糖巧克力)。這種健美巧克力是糖尿病患者以及減肥人士的福音,因為它不會構成攝入糖分的危險,同時又保留了巧克力的原始美味。
營養專家敬告:人體每天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和糖分來維持身體各部位的正常功能,特別是提供能量,幫助身體吸收重要的營養素和維持腦部功能正常運作。
舉列:吃巧克力和吃飯一個道理,吃飯八分飽剛好,飯要好吃的話,你吃十五分飽。想像一下會是什麼效果。總之巧克力少吃有助於減肥,多吃會發胖。
誤解之二:巧克力是沒有營養的糖類食品
事實:巧克力其實是極具營養價值的糖類食品,巧克力能提供相當數量人類身體每天所需的營養品。僅1.4盎司(約40克)的牛奶巧克力就含有3克蛋白質,人體每天所需的15%維生素B2,9%鈣,7%鐵,9%磷,6%鎂和8%銅,更含有比普通牛奶成分更高的鋅、鉀、抗癩皮病維生素。
如果您的子女特別愛吃糖果,巧克力將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它絕對較其他糖類食品更具有營養價值,又能滿足兒童饞嘴的要求。
誤解之三:吃巧克力會引起蛀牙
事實:任何食品中的糖分,要是在口中停留的時間久了,都會有引起各種牙齒疾病的危險,巧克力也不例外。但巧克力含有一種抵抗糖分中容易破壞牙床引起腐牙的酸性物質的天然成分。而巧克力的可可牛油所含的蛋白質、鈣、磷酸鹽及其他礦物質對牙床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減慢對牙斑的形成。再者,巧克力的糖分比任何其他食品中的糖分在口中要溶得快,所以食用巧克力對形成蛀牙的影響比食用任何其他糖類食品要相對少得多。
誤解之四:吃巧克力導致痤瘡
事實:吃巧克力既不會引起也不會加重粉刺,粉刺最初不是由任何飲食引起的。
資料來源:賓夕法尼亞大學皮膚病醫學院、馬里蘭安納波利斯美國海軍學院
誤解之五:巧克力含有大量咖啡因而導致「上癮」
事實:1.4盎司(約40克)牛奶巧克力僅含有相當於6毫克的咖啡因 ,僅佔一杯普通咖啡含量二十分之一。所以,巧克力中咖啡因的問題早已不是研究的問題對象。如果說人們吃巧克力「吃上癮」,那絕對只是巧克力本身特殊的天然美味以及加入其中千變萬化的內涵使然。
注意事項
1. 巧克力的熱量高,糖分高。所含營養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
2. 日本研究認為巧克力能預防齲齒,但由於一般巧克力含糖量高,還是容易導致齲齒的;
3. 糖尿病患者應盡量不吃巧克力,或食用專門的「無糖巧克力」;
4. 女性在經期食用過多的巧克力,會加重經期煩躁和乳房疼痛;
5. 喝牛奶時不要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中的草酸會與牛奶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使鈣無法被充分利用。
『拾』 魚油能預防心臟病
對魚油的盲目崇拜可以休矣,不要繼續在魚油上浪費銀子!絕大多數研究證實,魚油雖能降低甘油三酯,但它真不能預防心臟病。
英國血脂管理指南認為,歐米伽3脂肪酸(魚油的主要成分)並不能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反而會有胃腸道不良反應。不建議服用魚油或含有魚油的復合制劑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而每周吃2次魚可以預防心臟病和腦卒中,最好選擇富含魚油的三文魚、金槍魚和沙丁魚等重金屬含量低的深海魚,少數淡水魚如鱸魚也富含魚油。不要食用羅非魚和鯰魚等富含不健康脂肪酸的魚。
不要用油炸的烹制方法,會導致魚油等營養成分流失。也要控制好量,把重金屬的攝入降低到最低。
每周吃兩次魚,其中一次為富含魚油的深海魚,每次的量大約一副撲克牌。另外,可以每周吃點蝦蟹或淡水魚。
孕婦和12歲以下的兒童應適當減少魚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