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夏令教育怎麼樣

英國夏令教育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02 10:39:00

㈠ 英國簡介

地理位置:
位於歐洲西北部。比北京時間晚8個小時;實行夏時制時,每年3-10月間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

面積:

約24.24萬平方公里。

氣候:

全島屬於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濕潤、溫和,季節間的溫度變化很小,雨天較多。

全年分兩季:自4-9月是春夏季,晴朗、暖和,從10月到翌年3月是秋冬季,潮濕、陰寒而昏暗。最冷的1月份的平均氣溫,北部為3.5-4.3度,南部為5度;最熱的7月份的平均溫度,北部為14度,南部為16度。

人文:

人口為5,920萬,其中華人約20萬。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官方和商業通用語為英語。在威爾士的某些地區,英語和威爾士語同時並用。威爾士北部用克爾特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蘭用蓋爾語。

經濟:

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私人對外直接投資累積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倫敦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農業高度發達,農業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均位於西歐國家前列。畜牧業凈產值佔全部農業產值的70%以上;種植業以谷類作物和園藝作物為主;漁業發達。

工業技術先進,包括電子、生物技術和新型器材等部門;擁有西歐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航空航天工業,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三大航天工業國;是西歐第二大化學工業國;汽車工業在經濟中位置重要,是主要出口部門之一;1956年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核電站;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效率最高的造船工業國之一;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多道加工型公司、規模最大的毛紡織工業部門之一,最大的毛紡織品公司。

英國航空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其載客人數和周轉量居世界各航空公司之首。

英國電信公司的公共電信網是世界上最大的電信網之一。

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等世界聞名。共有135種日報,周刊2,000多種,期刊7,000多種,均由私人控制。

金融體系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組成。在銀行體制中還包括保險公司、信託投資銀行、儲蓄銀行、證券交易所等。倫敦金融城集中80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

教育:

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基本無文盲。

全國有2,000餘所高等教育機構,其中包括有60餘所綜合大學,近30所理工大學,16所蘇格蘭中心高等學院,以及50多所其它從事高等教育的學院及學校,共開設超過2萬門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每年大約有1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來英國就讀。

全日制學生(每天上課3小時,每周上課15小時)經當地就業部門批准,領取工作證和報稅卡,可每周工作20小時。

如果你在英國上的課程為六個月或以上,你就可以享受在國家健康中心(the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免費看病的福利。該項福利同樣適用於你的配偶和16歲以下的孩子、雖說看病是免費的,但處方上的葯物還得自己付錢。

旅遊:

英國為世界上最發達的旅遊國家之一。著名旅遊點有:白金漢宮、溫莎堡、大笨鍾、塔橋、聖保羅大教堂、大英博物館、格林威治天文台、愛丁堡等。

格林威治時間:

是指經線零度(即子午線)所經地區的當地時間,由於子午線穿越倫敦附近的格 林威治市,故稱格林威治時間。格林威治時間與英國時間相同,也是用以計算全球不同地區時間的基礎。

英國的夏令時間從每年三月底開始,至十月底結束(該月份的最後一個周日)。 實行夏令時間期間, 英國時間會較格林威治時間快一小時, 藉此盡量利用日光。

㈡ 2011sts英國牛津夏令價格

古雅、寧謐和純朴,是牛津留給訪古者最初印象。牛津大學城(The University City of Oxford) 是在倫敦西北方,路程約六十英里。

從倫敦到牛津開車需要二小時,這一段公路兩旁的風光,充分顯示出英國鄉村的殷實與整潔。除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和農作物外。尖頂、紅瓦、白牆、黑色的木樑柱的農舍,錯落點綴在遠近。
庄舍旁,牛馬放牧,綿羊成群,悠然草。草地一整片一整片的,間雜點綴著稀落的高大老樹,儼然成為園藝中「自然學派」的獨樹景觀。

這樣風光如畫的景色,其本身便成為觀光的對象,一年四季,各國來的遊客,穿梭在古舊的巷 之間,熱鬧的音樂及戲劇活動,更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靜靜地站在教堂墓園邊的街角,整個城鎮呈現是一幅歷史和現代文明,相互交融的寧靜景色。

牛津是中古世紀時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囗。所謂津者,渡囗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地理位置,又居於南英格蘭的中心,所以也成為當時陸路要沖。南船北馬交會,一個繁榮而熱鬧的市集,逐漸在這里形成,雖然渡囗已不復存在,但當時的老渡囗遺址,仍然經常徘徊著熱鬧的訪古者。河上盪泛的游舫,雙雙對對男女的撐船,加上堤岸上擁擠的遊客,更能勾勒出一幅當年渡囗的繁榮景象。

牛津與劍橋二校享譽全球,其地位之特殊除淵源於英國上層社會,另外歷史悠久與獨特的學制,在英國社會里牛劍(Oxbridge)一詞即代表二校的簡稱。在牛津大學八個世紀的歷史中,確實造就了無數優秀人才。在政界更有十三位英國歷代首相,來自牛津,甚至當代的柴契爾夫人,也是。牛、劍雖然齊名,但二校互不稱臣,這也反映了大不列顛王國(Great Britain) 英國子民一般「高傲」心態的評語。牛、劍兩校每年一度的劃舟比賽,更是證明強弱高低的寫照。

牛津大學的組織,相當復雜而難懂。這主要「大學」一詞,對牛津人而言,有異於我們一般所了解的涵意。英國人稱之「牛津大學城」(The University of Oxford),才符合事實。在牛津的地圖上,我們找不到一個大學校園的固定地界,倒是散見各區不同學院。在牛津,若要問:「牛津大學在那 ?」,必定沒有人答得出來。英國人,一提起牛津時,要把頭抬高,仰起臉,莊重地念著「Ox-Ford」,那個O字要圓而重,才能表示尊重,才是對學術的敬意。

牛津大學的創始故事頗為傳神,根據當地人的說法,牛津大學創始於一一六七年,當時亨利二世,下令召回正在巴黎留學的英國學生。因為他希望:「英格蘭不致缺乏服務上帝及國家的優秀人員」。為了安置召回的學生,乃有牛津大學的創立。換言之,牛津大學的成立似乎是因早期「人才外流」的問題。

英國人英語發音與用字與美國人囗音各異。就是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四個主要地區囗音也差別很大。聽愛爾蘭人講話之後,就不難想像美國人囗音是從何處演變而來;蘇格蘭和威爾斯兩地人的囗音在外國人聽來都很特別,威爾斯人的英語尤不易懂。英格蘭人的英語比較容易聽懂,但是英格蘭的各個城市間,發音仍有些微的區別;不過初來英國的外國人不易發現。大體說來英格蘭的發音分為南部音與北部音。現在南部音被認為是標准音,BBC播音員講的都是南部音。

此外,還有所謂國王英語(King's English),也就是王室和貴族所講的英語,發音與用字與普通一般人講話稍有不同,就像聽北平人講國語一樣,一般人學不來,就是有這份天份學那種腔調,也會令人嘲笑。學術界還有所謂牛橋囗音(Oxbridge Accent),即指牛津劍橋兩大學的固然不宜講,就是連用詞也差異很大。

目前牛津大學是由三十五所學院及由教會設立的五所永久私人學院(Permanent private halls)合組而成。除七所學院以招收研究生為限外,其餘二十八所學院及五所永久私人學院均招收大學部學生(或兼收研究生)。這些學院,有些是僅收男生 (如Oriel)或女生 (如St. Hilda's、St. Hugh's 及 Somerville三校),而多數是兩者兼收的。就學院本身而言,都各自擁有相當自主的管理權力。學院訂定自己的院規,籌募所需的財務來源,並招收自己所選擇的學生。不過任何人慾至牛津大學就讀,均須同時獲得大學系所及學院入學的同意,方視為正式被許可入學之規定,亦為牛津、劍橋兩校特殊之處。

學院最大功能除要照料學生食宿外,並安排各類體育、團體社交活動,負責指派導師(tutor) 照顧學生。由於各學院財務狀況不一,有的學院很有錢,有廣大的場地及良好的設備或福利,像客房(guest house)、圖書館及研究室等。

而大學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外代表各學院,統一安排全校課堂講授(lecture)及討論會(Seminar),以及統一頒發畢業文憑等工作。因此就實質情況來看,學生和所屬學院的關系,遠超過了大學。

學院的主要功能在提供膳宿及導師,所以各學院有專精領域,限制申請者所就讀之科系。由於各學院師資設備叄差不齊,招收學生人員互異,住宿年限規定也不盡相同。像Nuffield College以社會科學為主,每年僅招收二十五名研究生,但每位研究生一旦獲准入學,即配有研究室,其圖書設備亦相當齊全,該學院號稱全校最有錢的學院。

申請牛津大學入學許可時,申請表上即有一欄,要申請者選列四所學院,按喜好順序排列。此一順序關系能否獲准入學。如將較有名氣之學院列於其他學院之後,則獲准入學機會就大打折扣。因此,填寫申請表之前,必須詳細閱讀牛津大學簡介,就所學專長之學院先予申請,最好是能事先與學院專家教授取得聯系,就你的研究計畫與所發表之文章一並送上,如果能獲得學院教授的青睞,那就等於獲准入學,教授自然會主動向學院入學許可辦公室(Oxford Colleges Office)要求接納你成為研究生。同時,這種事前建立好的師生關系,將更有助於未來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牛津學生課業進行,主要經由兩種方式進行:一是課堂講授的安排,而各學院則提供導師人選。當然若干學院的師資,也同時受聘為大學教授,針對某個專題開課,供各個學院的學生來選讀。學生申請入學時,一般是由各學院相關學科的教授,審查申請文件。而其中的一位教授,則成為日後學生專修科目的導師。此為英國教育上最著稱的導師制度(tutorial)。

導師在學期中,每周和學生見面一次,每次上課,學生必須針對導師所開書目,或指定問題,准備一篇研究心得或短文。在師生研討過程中,首先由學生,先宣讀一次,而後由導師,或另一名叄與討論的導生,就文章論點,進行辨論及討論。據一位教授說,導師制的精神,在訓練學生邏輯思考及臨場反應能力。同時對於八星期一期,密集學期制的牛津學生而言,導師可以隨時清晰的了解學生研習的情況,此更有其必要。

基本上,英國學士以上的學位可依進修的方式加以區分:一種是經由課程的修習而得(by courses),此可包括證書(certificate)、文憑(diploma) 及碩士學位;另一種則系以論文研究為主(by research),此包括碩士及博士學位兩種。

碩士學位課程安排是一年或二年為期,其較通用的學位名稱是以 MA 及 MSc為主。牛津及劍橋的MA,並不需要特別再入學攻讀課程,對其大學畢業生經過某段期間(三年)繳付少許證書費用者亦頒與MA學位。

以研究為主的碩士學位其研習期間至少需時二年,博士學位為期至少三年。換言之,至少需要在學校注冊三年,始能提交論文。若系原以碩士為目標,而後攻讀博士學位者,其碩士學位研習期間往往亦可合並計算。另外,凡攻讀碩士學位者,如指導教授認為滿意,可在修習碩士一年後,申請轉入博士學位之研究,其第一年之修業期間可合計於博士修業年資中。至於其以研究為主的學位名稱,較常見的為M. Phil及 Ph. D.(或稱 D. Phil) ,牛津大學的研究碩士稱為M. Litt. (Master of Letters)。至於 Doctor of Letters (D. Litt.)以及 Doctor of Science(DSc)兩種博士學位,通常是頒授給在各科領域中有極傑出貢獻者,屬於高級博士學位(Senior Doctorates)的一種,亦有時帶有榮譽學位的性質。

牛津大學各學院學生總數有一萬二千人左右,其中九千名左右是大學部學生,而教職員共有五千四百人。大學中的主要行政人員,均選自牛津本身的教授及研究員。校長(Chanceller)是一項名譽職,而實際行政工作,由校長主持。

校長由各學院輪流產生,任期四年。由所有的牛津畢業生組成的大學評議會(Convocation),負責選出每任校長。而實際的行政監督、建議工作,則由教職員大會(Congregation)所負責。大會選出十八名執行委員(Hebdomadal Council),每周開會乙次,會同校中行政人員,決定學校發展方向。

大學中的訓導長也由各學院輪流選出。擔任訓導長的額外報酬,是可以在任期內,獲贈牛津大學出版部的所有出版書籍,而在他們的學位袍上,亦可終身加配一條黑色的肩帶,以表學校對其工作的感謝。另外大學中的校警,被學生昵稱為「牛頭犬」(Bulldog) 。他們執行工作時,仍頭戴傳統的大禮帽,頗有古風,校警向大學的訓導長負責。

目前牛津大學有四分之三的經費,來自英國政府。而其餘財務所需,則得自於各學院及募捐。經常各學院依其財務實際負擔及赤字狀況,要求學生分攤,其金額往往高達一、二千英鎊。學校的財務部門,稱之為大學之匣(University Chest),因為早期的大學帳房,都把金錢存放在一隻小鐵匣內。直到現在,大學的行政中心威靈頓廣場(Williamton Square),仍保留有一隻象徵意義的小鐵匣。而學生繳費只要依學院所開列數額,開一張支票放於杜鵑窩(Pigeon hole)內,而不必到財務會計部門繳納,相當方便。

如果想對這四十所大學,一所一所去叄觀,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跡,可以描畫出各種有趣的史實。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會覺得每個學院都像是中國各地那些破舊的古廟,一進門就給人一種寂寞與荒涼的感覺。而每個學院其實是一座宿舍、研究室與辦公廳,學生在這共同生活,切磋學業,完全是中世紀修道院的模樣,這也反應牛津人強烈的思古情懷。

牛津大學目前仍然有不少學院維持修道院當時的作風。譬如在餐廳分有一般座位及高桌(high table),除非是教授、資深研究員(Senior Associate Member)或訪問研究員(visiting fellow)外,均不得登堂上座。另外交誼廳也有分Senior Common Room、Middle Common Room或Junion Common Room,一般研究生或研究員不能與教授或資深研究員同席,除非經過同意,否則會遭到驅逐出境。有些學院上課時還規定必須穿黑袍,正式考試、開學典禮或畢業典禮更是維系早期中世紀的舊規矩,相當繁文瑣節,這也襯托出英國社會階層的劃分與保留傳統作風。

雷德克利夫廣場(Radicliffe Square)是大學舉行慶典及各項文藝活動的中心,這是整個古城的中心,它遠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鬧。附近紅磚地的銅鼻小巷(Brasenose Lane),巷中三兩行人,綠樹遮天,讓人覺得心闊神逸。聖瑪利教堂(St. Mary's Church)座落於廣場南邊,十七世紀前,學校的主要慶典、音樂會都在這舉行。廣場西側是建於一五0九年的 Brasenose College ,學院因創校時,大門上有一隻銅制的「獅鼻扣門環」而得名。學院正門的天庭中,有一座寶藍色的日晷鍾,但因為英格蘭特有陰霾天氣,一個夏天,也沒能見到幾次鍾上的日影。有人說:「英國只有氣候,沒有天氣。」並不誇張,往往一日之間可以見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陽,是很平常的情況。

廣場的西角是建於十五世紀的神學院(Divinity School) 早期作為大學的研討教室之用,現在改為大學圖書館�Bodlien Library的閱覽室。大學圖書館的藏書達四百多萬冊,現為全英國第二位,僅次於大英圖書館。最可貴的是圖書館中,藏有許多名家文章、樂曲的手稿。這些手稿置於精緻的玻璃櫃中供人叄觀。但當每位叄觀者看完後,管理人員立刻用黑色的絨布覆蓋起來,其對古物的珍惜保藏之情,可見一斑。大學目前慶典活動的主要場地�薛多年劇院(Sheldonian Theatre),座落於廣場的正北方。在十七世紀左右,由於聖瑪利教堂神職人員,抗議過多的活動在教堂舉行,影響了教堂清修。於是在一六六九年,由當時的大學校長Sheldonian大主教,籌資興建這座劇院。劇院的對面就是世界第二大書店Blackwell 書店,在這里可以買到或郵購到世界各地的書籍

㈢ 英國是世界的標准時間。那麼英國實行夏令時嗎

英國是實行夏時令的。

在英國,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天到10月最後一個星期天採用British Summer Time (BST),又稱London Time或者"Big Ben"Time,這就是所謂的夏令時,它相當於是GMT+1:00。

在GMT+1:00的時候,與我國GMT +8:00隻相差7小時,也就是夏令時時差。

英國是零時區,但因為有個British Summer Time(BST – 英國夏令時),所以每年夏天的時候,英國都要把時間往前調一個小時,變成了+1。

每年英國夏令時從3月的最後一個周日凌晨1點開始生效,一直到10月的最後一個周日凌晨1點恢復為零時區。

除了英國以外,世界上還有超過100個國家也在實行夏令時。

(3)英國夏令教育怎麼樣擴展閱讀:

英國的夏令時最初是在1916年由建築工William Willett提出的,但當時他提議提前的時間和時段都和現在不同。1940年二戰期間,英國全年一直都按著夏令時的時間走的,冬天的時候並沒有再變回來,一直持續到1945年的夏天結束。而現在人們所經歷的夏令時是在2002年正式出台的。

英國的冬令時是從夏令時調回來的時間,也就是2點變成1點的那個瞬間,這個1點就是冬令時的開始。其實冬令時才是英國「真正」的時間。

夏令時的時間要往前調1個小時(+1),那麼冬令時一到,時間是需要往後調1個小時(-1),這樣一加一減,互相抵消,英國就又回到了零時區。

㈣ 在英國,夏令時是什麼概念 有沒有其他的比如: 冬令時,春令時,秋令時。

夏令時,表示為了節約能源,人為規定時間的意思。也叫夏時制,夏時令(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稱「日光節約時制」和「夏令時間」,在這一制度實行期間所採用的統一時間稱為「夏令時間」。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為將時間調快一小時,可以使人早起早睡,減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資源,從而節約照明用電。各個採納夏時制的國傢具體規定不同。全世界有近110個國家每年要實行夏令時。
1986年4月,中國中央有關部門發出「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夏時制的通知」,具體作法是:每年從四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北京時間),將時鍾撥快一小時,即將表針由2時撥至3時,夏令時開始;到九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北京夏令時),再將時鍾撥回一小時,即將表針由2時撥至1時,夏令時結束。從1986年到1991年的六個年度,除1986年因是實行夏時制的第一年,從5月4日開始到9月14日結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規定的時段施行。在夏令時開始和結束前幾天,新聞媒體均刊登有關部門的通告。1992年起,夏令時暫停實行。

㈤ 英國為什麼要有2個時令

那是一種為節約能源而人為規定地方時間的制度,在這一制度實行期間所採用的統一時間稱為「夏令時」。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為將時間提前一小時,可以使人早起早睡,減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資源,從而節約照明用電。各個採納夏時制的國傢具體規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 110個國家每年要實行夏令時。

㈥ 英國改夏令時什麼時候

歐盟國家和瑞士都是從3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到10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實行夏令時。在格林尼治時間三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2:00歐盟國家同時進行時間更改,根據所在時區不同,西歐時區(UTC)國家(如:英國、愛爾蘭和葡萄牙)、中歐時區(UTC+1)國家(如: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和東歐時區(UTC+2)國家(如:芬蘭和希臘)的當地時間分別從02:00/03:00調整到03:00/04:00。在格林尼治時間十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03:00進行相反的調整。

㈦ 歐洲夏令時的各地情況

當夏令時開始實施時,歐洲絕大部分地區都會在當地的時區之前加入「夏令」二字。例如在UTC+1時區,歐洲中部時間變成了歐洲中部夏令時間(UTC+2)。
在英國,實施夏令時後的當地時間被稱作英國夏令時間(BritishSummerTime,縮寫BST),而一年中的其他時候應英國當地時間一般被稱作格林尼治標准時間(GreenwichMeanTime,縮寫GMT)。
在愛爾蘭,夏令時時段中的當地時間是「IST」,也就是「愛爾蘭標准時間(IrishStandardTime)」而非「愛爾蘭夏令時間(IrishSummerTime)」。愛爾蘭的官方使用的時間是歐洲中部時間(UTC+1),但實際上這僅僅在使用夏令時,時鍾比冬季快1小時的時候才有效(歐洲中部時間這時候是歐洲中部夏令時間)。不適用夏令時的時候,愛爾蘭的時間實際上是歐洲西部時間,也就是協調世界時或者格林尼治平均時間。 土耳其同樣根據歐盟的有關規定實施夏令時制度。

閱讀全文

與英國夏令教育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號碼抖音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960
中國護照義大利簽證怎麼辦 瀏覽:716
中國原子彈用了多久成功 瀏覽:448
俄羅斯到越南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755
二戰日本佔地過的中國哪些地區 瀏覽:183
印度社會主義國家有多少人口 瀏覽:377
伊朗核問題和中國有什麼關系 瀏覽:685
越南遊哪些景點 瀏覽:803
印尼有什麼直播軟體 瀏覽:457
印尼沐浴露什麼牌子 瀏覽:821
印度為什麼撤僑 瀏覽:164
江津義大利留學怎麼選 瀏覽:11
從中國坐船去英國最快要多久 瀏覽:933
印尼軍導彈多少枚2019 瀏覽:836
安卓怎麼看越南抖音 瀏覽:85
琅勃拉邦在越南哪個省 瀏覽:667
越南10000元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2
印度的邊界有多少兵 瀏覽:704
印度洗衣液加工廠投資多少錢 瀏覽:576
udor義大利柱塞泵怎麼樣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