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學者培根被稱為什麼

英國學者培根被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02 15:00:07

A. 培根晚年被尊稱為什麼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於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B. 培根的生平簡介及其取得的成就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羅素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 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除,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培根一生在學問上成就很大,然而作為政客他飽嘗了仕途之艱辛。直到詹姆斯一世當政,他才逐漸得到升遷,先後擔任過法院院長、檢察長、掌璽大臣等,還被封男爵、子爵等貴族尊號。然而,後來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職。成為平民之後,培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問研究中,他最終成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創始者

C. 弗蘭西斯·培根是誰有何作為

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近代西歐哲學的開創者之一,唯物主義經驗論哲學派的創始人,被馬克思稱作「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出生在倫敦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掌璽大臣,母親是一個頗有才學的加爾文派教徒。由於家庭的關系,培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2歲時即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學習,擔任他導師的是當時很有名氣的三一學院院長懷特姬夫特博士。
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後,培根就對具有1500年歷史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挑戰。他宣稱,劍橋的教授們把自己的學問建立在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基礎上是大錯特錯的。1576年,培根因不滿學校教學內容而中途輟學,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到法國工作。1579年,由於父親突然病故,培根回到英國。從此,他開始攻讀法律,21歲時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一名律師。
1854年,培根當選為國會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後來培根結識了女王的寵臣、青年貴族埃塞克斯伯爵,成了他的朋友和顧問。當埃塞克斯失寵、密謀政變被捕後,培根作為證人和密友在法庭上指控埃塞克斯有罪,埃塞克斯即被處死。因為這件事,培根遭到很多人的非議。
詹姆士一世即位後,培根被授予爵士爵位,並且在政界步步高升,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就任總檢察長,1618年成為大法官,同年被封為男爵。
培根在政界春風得意的時期,也是他積極從事理論著述的時期。
1603年,他寫了《關於自然解釋的序言》、《關於自然的解釋》、《論時代勇敢的產兒》等文章。
1604年,培根又出版了《論事物的本性》和《論人類的知識》。
1605年,培根發表《論學術的進步》,這是以知識為其研究對象的一部著作,也是《偉大的復興》這部巨著中的第一部分。在該書中,培根論證了知識的巨大功用和價值,高度贊揚了科技文明,批判了無知無識的蒙昧主義,為日後提出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奠定了思想基礎。這本書在歐洲學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所闡發的科學分類及由此建立的科學知識體系的新結構,是近代科學分類的先導,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
1620年培根被封為子爵,這是培根政治上最顯赫的時期。
也就在這個時候,培根的重要代表作、著名的《偉大的復興》出版了。這是培根要復興科學、要對人類知識整個加以重新改造的一部未完成的巨著。他計劃分六個部分來闡述他的科學哲學,1605年的《論學術的進步》是第一部分,現在出版的《新工具》只不過是第二部分。《新工具》中培根批判了經院哲學所堅持的亞里士多德那一套科學推理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實驗歸納方法論。培根所表達的基本思想對觀察和實驗具有重大意義,奠定了近代歸納學說的基礎,構成了自那時起科學家一直所採用的方法的核心。《新工具》堪稱近代最有影響的邏輯學、哲學著作之一。
就在培根仕途達到頂峰之後,1621年培根以受賄罪被彈劾。培根的政治生涯結束了,但他很快從消沉中振作起來,埋頭著書立說。
他先後出版了《論厄運》、《亨利七世》、《亨利八世》,並寫出了《大不列顛史》的大綱。
1623年,培根把《論學術的進展》譯成拉丁文,並進行了增改,把篇幅擴大為九卷本,書名定為《論學術的進展與價值》。
培根在科學方法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他最先倡導有組織地集體協作研究。
在他最後一部著作《新大西島》中,虛構了一個有組織的科學研究機構,是對未來科研機構的一個構想。
1626年,培根因支氣管炎在倫敦逝世,終年65歲。培根的去世並沒有影響他的哲學在歷史發展上所起的偉大的轉折作用,作為現代科學的指路人,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是永恆的。

D. 培根是什麼學者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

E. 培根的簡介(人)

1.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斥,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補充
一.培根生平
培根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傾向進步,信奉英國國敦,反對教皇干涉英國內部事物。母親安尼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的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他對傳統的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在劍橋大學學習三年後,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來到了法國,在旅居巴黎兩年半的時間里,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接觸到不少的新鮮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這對他的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他要為培根准備日後贍養之資的計劃破滅,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在回國奔父喪之後,培根住進了葛萊法學院,一面攻讀法律,一面四處謀求職位。1582年,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589年,成為法院出缺後的書記,然而這一職位竟長達20年之久沒有出現空缺。他四處奔波,卻始沒有得到任何職位。此時,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要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主要目標,是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麗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繼位。由於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並,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贊賞。培根因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1602年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存在與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污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四萬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車經守倫敦北郊。當時他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應用問題。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作一次實驗,他宰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於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於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後,人們為懷念他,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
聖奧爾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
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
二.培根的哲學思想
培根的哲學思想是與其社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代表,主張發展生產,渴望探索自然,要求發展科學。他認為是經院哲學阻礙了當代科學的發展。因此他極力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權威。他還進一步揭露了人類認識產生謬誤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說」。他說這是在人心普遍發生的一種病理狀態,而非在某情況下產生的迷惑與疑難。第一種是「種族的假相」,這是由於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認識錯誤;第二種是「洞穴的假相」是個人由於性格、愛好、教育、環境而產生的認識中片面性的錯誤;第三種是「市場的假相」,即由於人們交往時語言概念的不確定產生的思維混亂。第四種是「劇場的假相」這是指由於盲目迷信權威和傳統而造成的錯誤認識。培根指出,經院哲學家就是利用四種假相來抹煞真理,製造謬誤,從而給予了經院哲學沉重的打擊。但是培根的「假相說」滲透了培根哲學的經驗主義傾象,未能對理智的本性與唯心主義的虛妄加以嚴格區別。
培根認為當時的學術傳統是貧乏的,原因在於學術與經驗失去接觸。他主張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相輔相成。他主張打破「偶像」,鏟除各種偏見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時間的女兒而不是權威的女兒」,對經院哲學進行了有力的攻擊。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古代關於物質是萬物本源的思想,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具有運動的特性,運動是物質的屬性。培根從唯物論立場出發,指出科學的任務在於認識自然界及其規律。但受時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觀還具有樸素唯物論和形而上學的特點。
三.培根的論著
1597年,培根發表了他的處女作《論說隨筆文集》。他在書中將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和思考,以及對人生的理解,濃縮成許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1605年,培根用英語完成了兩卷集《論學術的進展》。這是以知識為其研究對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聲稱要以知識為其領域,全面改革知識的宏大理想和計劃的一部份。培根在書中猛烈抨擊了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論證了知識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識不能令人滿意的現狀及補救的辦法。在這本書中,培根提出一個有系統的科學網路全書的提綱,對後來十八世紀的狄德羅為首的法國網路全書派編寫網路全書,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檢察長時,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論古人的智慧》。他認為在遠古時代,存在著人類最古的智慧,可以通過對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發現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寫一部六卷本網路全書式的著作——《偉大的復興》,這是他要復興科學,要對人類知識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預期的計劃,只發行了前兩部份,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該書的第二部份。《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開創的經驗認識原則和經驗認識方法。這本書與亞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對立的。
培根在結束其政治生涯後,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紀》一書,這部著作得到後世史學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近代史學的里程碑」。
大約在1623年,培根寫成了《新大西島》一書,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烏托邦式的作品,由羅萊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發表。作者在書中描繪了自己新追求和嚮往的理想社會藍圖,設計了一個稱為「本色列」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裡,科學主宰一切,這是培根畢業所倡導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現。
此外,培根在逝世後還留下了許多遺著,後來,由許多專家學者先後整理出版,包括《論事物的本性》、《迷宮的線索》、《各家哲學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論人類的知識》等等。
四.培根在科學史上的地位
弗蘭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學史上首先提出經驗論原則的哲學家。他重視感覺經驗和歸納邏輯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開創了以經驗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經驗哲學的新時代,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人類哲學史、科學史都做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為此,羅素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

F. 培根 是誰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
人物概述
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他崇尚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 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 培根作品《新工具》
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除,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論說文集》最能體現培根的寫作風格:文筆優美、語言凝練並且寓意深刻。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熏陶指導。如: 「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 「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葯,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思想中的疑心就好 培根作品《論說文集》
象鳥中的蝙蝠一樣,永遠是在黃昏中飛的。疑心使君王傾向專制,丈夫傾向嫉妒,智者傾向寡斷和憂郁。」 「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培根一生在學問上成就很大,然而作為政客他飽嘗了仕途之艱辛。做女王掌璽大臣的父親去世後,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當政,他才逐漸得到升遷,先後擔任過法院院長、檢察長、掌璽大臣等,還被封男爵、子爵等貴族尊號。然而,後來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職。成為平民之後,培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問研究中,他最終成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創始者。1626年4月培根離開了人世

G. 哲學家培根的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是個了不起的現代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也影響了不少人。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哲學家培根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家培根的簡介
英國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哲學家和 自然 科學家,著名的唯名論者,實驗科學的前驅。 具有廣博的知識,素有“奇異的博士”之稱。

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第一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人。它反對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者,認為知識起源於感性 經驗 ,一切真正的知識都是在經驗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歸納、分析、比較、實驗等理性方法整理而成的。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哲學家由此把它看成是從古代唯物論向近代唯物論轉變的先驅。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 - 1626)在1561年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 法律 ,他思想傾向進步,信奉英國國教,反對教皇干涉英國內政;母親安妮·培根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她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 家庭 教育 使培根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
哲學家培根的著作
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句。

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有幾個極具代表性的。如《新工具》,這是本是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中非常典型的一本。他在書中為當時的人們引入了一種新的概念想法,那就是歸納法。他否定亞里士多德的演繹邏輯。認為看待事物不能只有單一的角度以及想法。他覺得,想要對世界有足夠的想法,就必須要有觀察世界的能力。只有歸納,才能找到事物的共通性。雖然不是所有的科學發現都是利用歸納法而得出的結論,但是弗朗西斯培根的歸納法為人們打開了新的一種 思維方式 。

在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中,還有一本不得不提的是《學術的進步》。這本書講的的是關於現在我們所接觸到的知識體系。他提出了現在知識的漏洞,知識性的狹隘。提倡我們對知識體系進行改革,但是弗朗西斯培根並不提倡革命的發生。

在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影響下,人們避免了在文明道路上的彎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將文明繼續下去。
哲學家培根的社會評價
人們完全可以說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 政治 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

雖然培根是一位忠實的英國人,但是他的洞察力遠遠地超過了他自己的國界。他劃分出三種雄心:

其一類者,朝思暮想,慘淡經營,在本疆之內,得隴望蜀,覬覦青雲;其二類者,官衣旰食,機關算盡,圖他人之邦,擴己國之勢,拜倒稱臣者愈多愈善,此輩雖貪婪無度,然卻至尊至貴;若一人披荊斬棘,努力登攀,以求人類享有經天緯地之略,駕馭宇宙之才,此實屬雄心大志,……盡臻盡善。

雖然培根是科學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卻不是一位科學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時代人所取得的進展的步伐。他忽略了納皮爾(新近發明了對數)和開普勒,甚至還有他的英國同伴威廉·哈維。培根正確地指出熱是一種運動形式── 一個重要的科學學說,但是在天文學上他卻拒絕接受哥白尼的學說。不過人們應該記住培根不是要提出一套完整、正確的科學定律,而是要提出一個應該學什麼的概說。他的科學猜想意在作為進一步探討的起點而不是作為終極的結論。

弗朗西斯·培根並不是最先認識到歸納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學會給社會帶來各種可能利益的人。但是在他以前沒有人如此熱情而廣泛地發表這些思想。而且部分由於培根是一位好作家,部分由於他作為一位主要政治家的名氣,他對待科學的觀點在實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662年當為了促進科學知識的增長而創建倫敦皇家學會時,創建者們稱培根為他們的啟靈人。而且當在法國啟蒙運動期間編纂大部頭的《 網路 全書》時,主要的編纂者們如狄德羅和阿朗貝爾贊譽培根是他們的作品的啟靈人。如果說《新工具》和《新亞特蘭提斯島》今天比過去一度曾有的讀者少了,這是因為它們的寓意已被廣泛地接受。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學的鳴鑼開道者。他最早表達了近代科學觀,闡述了科學的目的、性質,發展科學的正確途徑,首次總結出科學實驗的經驗方法--歸納法,對近代科學發展起到指導作用。培根是除舊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對經院哲學的科學觀和傳統 邏輯思維 方式的批判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人們有理由把培根與另一位即將來臨的科學時代的先驅勒內·笛卡爾相提並論。培根比笛卡爾早一代人(三十年)。他比笛卡爾更多地強調觀察和實驗的重要性,但是這位法國人重大的 數學 發明使這種對比的天平稍微向有利於他的一邊傾斜。

H. 培根是誰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所以盡管他的哲學有許多地方欠圓滿(如帶有神學色彩和舊思想的殘余),他仍舊佔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培根被馬克思譽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近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是「實驗哲學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學直接的或感性的締造者」,也是現代生活精神的偉大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是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

閱讀全文

與英國學者培根被稱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核問題和中國有什麼關系 瀏覽:685
越南遊哪些景點 瀏覽:803
印尼有什麼直播軟體 瀏覽:455
印尼沐浴露什麼牌子 瀏覽:819
印度為什麼撤僑 瀏覽:162
江津義大利留學怎麼選 瀏覽:11
從中國坐船去英國最快要多久 瀏覽:933
印尼軍導彈多少枚2019 瀏覽:836
安卓怎麼看越南抖音 瀏覽:85
琅勃拉邦在越南哪個省 瀏覽:665
越南10000元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2
印度的邊界有多少兵 瀏覽:702
印度洗衣液加工廠投資多少錢 瀏覽:574
udor義大利柱塞泵怎麼樣 瀏覽:546
越南人在中國的居留證可以簽多久 瀏覽:144
美國為什麼打伊朗將領 瀏覽:130
中國哪個省去義大利支援 瀏覽:986
中國銀行公對私美金結匯多久到賬 瀏覽:156
世界有多少國家援助中國疫情 瀏覽:777
中國有多少名星不是中國國籍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