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對英國浪漫主義的分析
英國的浪漫主義使英國文學作品的創作擺脫了理性的束縛。由傳統的描摹自然、重視理性轉向了描摹自我的內心世界、重視自我情感的抒發,以「自我」為中心來構建自我的浪漫世界是英國乃至世界浪漫主義文學的三大突出特徵。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高舉「回到中世紀」的大旗,從中世紀的民間文學創作中大量汲取營養,從而擺脫了古典主義的種中束縛,開始發揮自由的想像,表達強烈的情感,並從內容、語言、形式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新的改革嘗試,這一切都構成了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獨特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396154.htm
Ⅱ 法國是浪漫的國家,英國是怎樣的國家
英國英國
英國
主體是英格蘭,所以習慣上稱英國(本來英國專指英格蘭England)。英倫三島是指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由於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其餘眾多島嶼面積過小,所以不包括在內。
英國(The United Kingdom)英國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國家。英國的藝術、音樂、文化和飲食一直受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民和民族習慣的影響,並與許多國家有著悠久而密切的聯系。直到現在,它仍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英語國家保持著牢固的關系。英國是歐盟成員國,25年來,在維護和發展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方面,它是始終不渝和熱心的支持者。
英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擁有核武器和世界上第三的軍費開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英國為歐盟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國、英聯邦成員國、全球前六大經濟體,也是一系列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2]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的金融市場吸引世界各地的眾多公司來此利用英國的商業契機。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Ⅲ 英國浪漫主義的背景知識
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於詩歌、歷史畫和風景畫領域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鼎盛期大約始於18世紀70年代終於19世紀20年代,涌現的著名詩人主要包括彭斯、布萊克、華茲華斯、克勒律治、拜倫、雪萊、濟慈
反抗古典主義,多抒情,托物言志,抒發對現實的不滿。
現代主義仍然是寶貴的詩歌經驗,它是現代思想、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為它們打先鋒,起了突破性的歷史作用。但是浪漫主義是一個更大的詩歌現象,在規模上,在影響上,在今天的餘波上。現代主義的若干根子,就在浪漫主義之中;浪漫主義所追求的目標到今天也沒有全部實現,而現代主義作為文學風尚則已成為陳跡了。
為了說明這一些,有必要對浪漫主義進行再認識。浪漫主義包羅廣,內容也復雜,因此需要限制范圍,作為第一步,這里選擇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作為再認識的具體對象。
英國浪漫主義的特殊重要性半因它的環境,半因它的表現。論環境,當時英國是第一個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在國內它的政府用 嚴刑峻法對付群眾運動,而人民的斗爭則更趨高漲,終於導致後來的憲章運動和議會改革。從布萊克起始,直到濟慈,浪漫詩人們都對這樣的環境有深刻感受,形之於詩,作品表現出空前的尖銳性。
Ⅳ 英國浪漫主義的開端是什麼
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於詩歌、歷史畫和風景畫領域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鼎盛期大約始於18世紀70年代終於19世紀20年代,涌現的著名詩人主要包括彭斯、布萊克、華茲華斯、克勒律治、拜倫、雪萊、濟慈
Ⅳ 浪漫主義分為哪兩個流派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Romanticism)是十八世紀晚期,十九世紀前半期盛行於法國,他是一個全歐洲性的內容廣泛的思想文化運動,但直到20世紀仍余韻不散。法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在繪畫、雕刻、小說和戲劇領域;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於詩歌、歷史畫和風景畫領域;德國浪漫主義則在音樂、詩歌和繪畫領域皆有體現。
西班牙畫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至1828)是一顆耀眼的星辰。
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法語的浪漫一詞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義作為歐洲文學中的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浪漫主義"這一術語,是由"浪漫的"(Romantic,羅曼蒂克)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這個形容詞又是從法國的"羅曼司"(Romatic,即"傳奇"或"小說')轉化過來的。據現有資料證明,一六五四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這一詞語,大直是"傳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實的",其中明顯地包含著貶意的否定性的內涵。到了十八世紀,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為肯定性的褒義詞,它被用來評價作品,並獲得"宜人的憂郁"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十八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一七九八年法蘭酉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積極浪漫主義作家,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斗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代麥作家有英國的拜倫,雪萊,法國的雨果、喬治-桑,德國的海涅,俄國的昔希金(早期),波蘭的密茨凱維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們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都是同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與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大多數作家是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消極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單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浪漫主義思潮的興盛衰落,是由各國歷史條件的特點所決定的。作為一種成型的文藝思潮P它首先產生在德國。由於當時德國容克貴族勢力猖獗,資產階級軟弱無力,因而消極浪漫主義得勢,積極浪漫主義發展遲緩。只有海涅登上文壇之後,積極浪漫主義在德國才有所起色。
法國的浪漫主義思潮,猶如大海的波濤,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來勢迅猛,激烈異常。它的產生與發展是與封建貴族的復辟和資產階級的反復辟斗爭分不開的。浪漫主義首先從古典主義設置的種種障礙中沖殺出來,歷經短兵相接的搏鬥,一舉獲勝。繼而在漫浪主義內部角返相爭,積極浪漫主義者組織了包括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內的廣泛的統一戰線,打敗了消極浪漫主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前,消極浪漫主義稱王稱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於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勝利,積極浪漫主義驟然興起.並取得了主導的地位。
在俄國,浪漫主義的發展是較遲的。它在十九世紀初期才形成為一種流派。其中積極浪漫主義與俄國十二月黨人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貴族革命中起過顯著的進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義思潮發展得最完備,最規范,最有成就的當推英國。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國的浪漫主義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文學運動,它是由少數作家自由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其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源遠流長,猶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斷,歷時達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紀末,從威廉·布萊克(1757--1827)和農民詩人羅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詩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義的苗頭,以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拜倫、雪萊的詩作為高潮,直到十九世紀末維多利亞女王(在位1837--1901)執政的時代,依然還可以從丁尼生、羅伯特·勃朗寧和他的夫人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等人的詩歌中,看到浪漫主義的余聲。再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明顯地分為對立的兩大派別。消極浪漫主義先於積極浪漫主義登上文藝舞台,主要代麥是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與之相對立的,就是以拜倫,雪萊、濟慈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者。
Ⅵ 英國王室浪漫愛情故事
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這是近代以來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愛情故事,直到如今還被廣為流傳。在不列顛帝國將近千年的歷史中,還沒有一位國王會主動遜位。而他下台的原因卻是為了兩個字——愛情。這位使得他拋棄自己應有政治地位的女人,竟然是一位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
這件事在歐洲的上流社會眼裡,無異於大逆不道。在當時的歐洲主流社會,人們還無法給這件事情以充分的寬容和認同。成千上萬國王的支持者聽到了收音機里傳來的國王退位的聲明,淚流滿面地癱倒在地。也許他們的舉動裡面還包含有對這份愛情極大的敬意,他們是懷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情看著自己愛戴的國王走下王座的。但任何事情就是這樣,有一得必有一失。國王失去了他的王位和他的王國,得到了他最珍視的——愛情。
Ⅶ 英國的聖誕節習俗
據UKEC英國教育中心了解英國聖誕風俗有:1、 送聖誕卡/信Christmas Cards/Letter 就是為慶祝聖誕而製作的卡片,一般圖案大多有基督教含義,卡片會含有基督的一些因素,同時大部分也包含雪和聖誕風俗。 聖誕卡由來已久,除了從商店中購買外,還可...
Ⅷ 英國人為慶祝聖誕在農場搭建聖誕樹迷宮,這是英國人獨有的浪漫么
聖誕節對於西方人來說非常重要,這就相當於中國的春節,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聖誕節的道路。英國人為慶祝聖誕在農場搭建聖誕樹迷宮這消息引起了我的關注,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這是英國人獨有的浪漫方式嗎?很多人提出這樣的觀點,我想了很久,說說我的觀點,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疫情時期過聖誕節要注意什麼。
聖誕節在英國是比較大的節日,因為疫情原因,大家盡量還是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家庭或者親屬之間可以一起好好過聖誕節,沒有必要去太多人的地方團聚,因為這很容易傳染,畢竟人的生命最重要,只要生命在每年都可以過聖誕節,否則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後一個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