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的全部資料
愛德華一世(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1272年—1307年在位),亨利三世之子。又稱「長腿愛德華」(Long Shank)、「蘇格蘭之錘」(因他對蘇格蘭人民的鎮壓)或「殘忍的愛德華」,金雀花王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奉行的內外政策都十分積極,使英格蘭成為當時歐洲的重要大國。
編輯本段2、生平
1後人評價
在英國人心目中,他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他能征善戰,為英國掠奪了許多土地和財富。在愛德華一世時期,英國無疑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愛德華一世的血脈一直傳承到後來英國最著名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乃至如今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 愛德華一世長得相當英俊,而且身材高大有一雙極長的腿(大概和軀乾的比例 愛德華一世
符合黃金分割),因此有一個外號「長腳」。當威廉姆·華萊士和羅伯特·布魯斯血氣方剛地反抗英格蘭的統治時愛德華一世已經是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但在年輕時代他可也是個敢於沖鋒陷陣並武運亨通的武士級國王。他擊敗了威爾士的末代君主李威林,並順利奪得他的王國;而後進攻蘇格蘭,雖然最終也未能達到完全控制蘇格蘭的目標,但卻為今天的統一的英倫三島打下最初的基礎。 盡管他在對外政策上的確十分狠毒,可在英格蘭歷史上他也算得上是一位英武的開明君主,其軍事才能和政治鐵腕都極為不凡:
2所做貢獻
首先,他完備了英格蘭的軍事制度和各個兵種。他召集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重鎧騎兵,並開創了長弓兵的先河。之前,西歐各國在這軍事上都是重騎兵輕弓兵的,而弓兵的潛在威力在愛德華一世的手上被充分挖掘出來。同時,他創造了先用弓兵擾亂敵方戰陣,騎兵跟上沖擊的戰術。正是憑借他所締造的英格蘭軍隊和戰術,幾十年後在其嫡孫英王愛德華三世橫掃法國,取得了「英法百年之戰」前期的輝煌勝利。 其次,「大憲章」制度是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被得到了最終確定。「大憲章」是在他的祖父英王約翰(1199-1216)手裡被簽定的,但當時只是個象徵性的妥協文件,因為國王要維護龐大的軍費開支與貴族議會苟合而不得以為之。也許英王約翰當時會想——到我孫子輩這個文件就會被廢掉的,沒想到在他的孫子英王愛德華一世手裡「大憲章」得到了法律化並一直延續了800年。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憲章」其實並沒有削弱或者限制王權。相反,「大憲章」保證了從征服者威廉到如今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一直血脈相連不斷——正是因為「國王也必須遵守法律」,所以英國王室現在才能存在。
編輯本段3、妻子
1254年,愛德華一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與卡斯提爾王國的艾琳娜公主(1246~1290年在世)結婚。艾琳娜帶來加斯科涅(Gascony)這塊領地。他們非常相愛,1264~1265年間當反對國王的諸侯們在奪取權力時,愛德華為了安全起見,把她送往法國。1270~1273年她陪同愛德華參加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前往聖地,據說她從創口吸出毒液而拯救了愛德華的性命。1290年艾琳娜於威爾士去世,在她的遺體運回倫敦的路上愛德華一世在每一個驛站都樹立了一個十字架。至今,倫敦還保留著一部分這種十字架,並被稱為「王後十字架」。 愛德華一世是十三世紀英國最傑出的國王,其業績超過了他的祖先亨利二世和獅心王理查一世,其文治武功,震爍古今。愛德華一世的王後艾琳娜和忠臣伯內爾,是他的左膀右臂。 當十三世紀末,這二人相繼去世後,失去家庭溫暖和良臣輔佐的愛德華一世性情大變,日益獨斷專行,漸漸走下坡路了,也許之後他對外殘暴的外交政策和這也不無關系。 我的豎琴奏出哀傷的歌,她活著我熱烈地愛她,她死了我也不能不愛她 ——愛德華一世紀念亡妻
編輯本段4、子女
※愛德華和卡斯蒂里亞的埃莉諾公主的孩子: △女兒, stillborn in May 1255 in Bordeaux, France. △凱瑟琳(Katherine), 生於1264年6月17日, 死於1264年9月5日 buried at Westminster Abbey. △埃莉諾(Eleanor), 生於1264年6月18日,死於1297年10月12日. 她第一次嫁於阿方索三世, 第二次嫁巴爾伯爵亨利三世. △瓊(Joan), 生於1266年1月, buried at Westminster Abbey before September 7 1265. △約翰(John), 生於1266年7月13日, 1271年8月3日死於Wallingford, in the custody of his granncle, Richard, Earl of Cornwall. Buried at Westminster Abbey. △亨利(Henry), 生於1268年5月6日, 死於1274年10月16日. △女兒, 生於1271年5月in Palestine and 死於1271年9月. △Joan of Acre 生於1271年5月, 死於1307年4月7日. 她第一次嫁Gilbert de Clare, 7th Earl of Hertford, 第二次嫁Ralph Morthermer, 1st Baron Monthermer. △阿爾方索 (切斯特伯爵), 生於1273年11月24日, 死於1284年8月19日,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 △瑪格麗特(Margaret), 生於1275年3月15日, 死於1333年後. 她嫁給布拉班特公爵約翰二世. △伯倫加莉亞(Berengaria), 生於1276年5月1日, 死於1278年6月27日,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 △女兒, died shortly after birth, January 1278. △瑪麗(Mary), 生於1279年3月11日, 死於1332年5月29日, a nun in Amesbury, Wiltshire (England). △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Rhuddlan), 1281年8月生於Rhuddlan, 死於1316年5月5日. 她第一次嫁霍蘭伯爵約翰一世, 第二次嫁Humphrey de Bohun, 4th Earl of Hereford & 3rd Earl of Essex. △愛德華切斯特伯爵,威爾士親王,1284年4月25日生於Caernarvon, 死於1327年9月21日. 他娶法國的伊莎貝拉(Isabella of France). ※和法蘭西的瑪格麗特公主(腓力三世之女)的孩子: △托馬斯 (諾福克伯爵)(Thomas of Brotherton) (1300年–1338年), 第一次婚姻娶艾麗絲(Alice Hayles) . 第二次婚姻娶瑪麗(Mary Brewes). △埃德蒙 (肯特伯爵)(Edmund of Woodstock), 娶威克女男爵瑪格麗特·威克(Margaret Wake, Baroness Wake of Liddell). △埃莉諾(Eleanor)(1306年–1311年),早夭。
編輯本段5 100位影響世界的君主之一
1位置
名列第48位
2評價
愛德華的征戰歷來褒貶不一,但使「聯合王國」在聯合之路上前進了一大步,卻是無人否認的。而「模範議會」和一系列的立法,是英國千年憲政之路上的堅實一步,而且向世界傳播了議會制度和法治精神。愛德華一世無疑是影響了世界的重要帝王之一。
㈡ 英國歷史上的國王叫什麼
阿爾弗雷德大帝(849年-899年),英格蘭韋塞克斯王國國王(871-899)。年輕時受過軍事訓練。868年從軍,隨兄艾特爾雷德國王率軍支援麥西亞王國抗擊丹麥維京海盜的入侵。871年維京海盜攻打韋塞克斯,在危難之際他退守山林,重整軍隊,於876年在埃丁頓之戰中擊敗敵手,迫其議和,並撤至倫敦到切斯特以北地區(史稱「丹麥法區」)。此後,為鞏固國防,派兵鎮守邊關,修建城堡,並積極擴充軍。885年率軍擊退入侵肯特王國的海盜,並於次年佔領倫敦。在位期間,重視文化教育,翻譯大批古典名著,並編纂《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影響深遠。盡管在他的時代英國還未實現統一,但在英國人心目中,阿爾弗烈德大帝的地位非同尋常,甚至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他是唯一擁有(thegreat)頭銜的英國國王。 希望能夠幫到您!
㈢ 英國皇室王子名字有那些
1、哈里王子,全名為亨利·查爾斯·阿爾伯特·大衛·蒙巴頓-溫莎(Henry Charles Albert David Mountbatten-Windsor。 當今英國王儲威爾士親王查爾斯和威爾士王妃黛安娜的次子。
2、查爾斯王子,全名為查爾斯·菲利浦·亞瑟·喬治·蒙巴頓-溫莎(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 Mountbatten-Windsor)。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長子。
3、威廉王子,全名為威廉·亞瑟·菲利普·路易斯·蒙巴頓-溫莎(William Arthur Philip Louis Mountbatten-Windsor)。王儲威爾士親王查爾斯與原配妻子黛安娜王妃的長子。
4、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全名安德魯·阿爾伯特·克里斯琴(Andrew Albert Christian Edward Windsor)。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愛丁堡公爵菲利浦親王的次子。
5、喬治小王子,全名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George Alexander Louis)。是劍橋公爵威廉王子與劍橋公爵夫人凱特·米德爾頓的長子。
㈣ 英國歷史上重要的國王有哪些
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4、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5、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6、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7、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8、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Henry VlI ,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5、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6、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3、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5、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6、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3、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7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㈤ 英國國王理查德為什麼叫獅心王
在英國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門口,豎立著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的銅像,戴盔披甲,騎著高頭大馬,揮劍直指青天,看上去英武不凡,被人稱為英國議會大廈的保護神。不過,如果你走近銅像的基座,就會驚訝地發現,即使你懂英文,也看不懂這位「保護神」的基座上鐫刻的稱號。問問旁邊的警衛,他們會微笑地告訴你,那上面寫的是法語,意思是「獅心王」。
1157年,牛津的王宮寢殿中誕生了一位男嬰,長得碩壯有力,哭聲響亮。當時人們或許並沒有意識到,一個如同亞瑟王時的傳奇時代就此宣布了它的開始。當時,英國的國王是亨利二世,是征服者威廉的曾外孫,即位前為法國安茹伯公爵,其母就是征服者威廉的嫡親孫女。這個身上流淌著征服者威廉血液的男孩被取名為理查。
理查的封地在阿奎丹。作為一個王位繼承人,理查不僅擁有令人仰慕的權力和地位,而且擁有著過人的智慧和魄力,這使得理查威名遠揚。在那個崇尚騎士精神的年代,理查當然會有很多追隨者,不管是貴族的格盎魯人,還是平民的撒克遜人,都來爭當理查的座下騎士。這頗有李世民天策府猛將如雲的味道。這些人構成了日後理查軍團的骨幹,並且個個和理查一樣勇猛和善戰。
司各特寫的《英雄艾文荷》寫的就是理查的一個封地在艾文荷的座下騎士的事跡。
1189年,理查即位英王,成為理查一世,也就是被大家成為「獅心王」的理查一世。傳說有一次理查一世曾經把手探到獅子嘴中,然後一把把獅子的心抓了出來,故有此稱謂。他就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也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鐵漢般的性格和他短暫42年的神話般經歷,八百多年來一直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令人驚嘆。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㈥ 英國國王如何命名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叫查理一世,說明查理一世的名字中有查理這兩個字。而詹姆士二世之所以叫詹姆士二世,是因為他名字中有詹姆士,而他的爺爺是詹姆士一世,所以他就叫二世。但是如果詹姆士二世的兒子的名字中沒有和父親、爺爺、太爺爺一樣的名字的話,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名字再另外用個稱號。
英國國王都喜歡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連串的稱號。比如,現為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的全稱是「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領地的女王,英聯邦首腦,信仰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
這些長長的稱號主要是用來宣示英王至高無上的權威,也表明當朝者所統治的疆域范圍。歷史上,英國國王的稱號曾有多次更改,這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英國所走過的興衰歷程。
我們知道,大不列顛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組成。最早時,英國國王其實只是指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王愛德華(1042—1066年在位)死,因無子嗣,其表外甥、法國大封建主諾曼底公爵威廉聲稱愛德華生前曾經答應讓他繼承英國王位,糾集諾曼底貴族和來自法國各地的騎士,在教皇的支持下渡海征服了英國。
隨後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稱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建立了英國第一個封建王朝——諾曼王朝(1066—1154),並同時以法王附庸的身份領有諾曼底。他的稱號為:「蒙上帝恩賜的英格蘭國王,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
1154年,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加冕為英王,建立「安茹王朝」(1154—1399),又稱「金雀花王朝」。在此前的1150年,亨利已是諾曼底公爵;他的父親是法國安茹伯爵,1151年他繼承了其父的爵位;1152年通過聯姻,他又領有阿奎丹等地。
因此,在他繼承英國王位後,他的稱號中加入了阿奎丹公爵和安茹伯爵兩個爵位。至亨利的兒子約翰成為英王時,愛爾蘭也在英國控制之下,所以約翰的稱號中又增加了「愛爾蘭領主」一項,其全稱為「蒙上帝恩賜的英格蘭國王、愛爾蘭領主、諾曼底和阿奎丹公爵、安茹伯爵」。
1327年,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在位)即位。此後,他一直想以法王外甥的身份繼承法國王位,於是把自己的稱號定為「蒙上帝恩賜的英格蘭、法蘭西國王,愛爾蘭領主愛德華三世」。
為了爭奪阿奎丹地區,英法兩國進行了持續100多年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1337—1453)。盡管這場戰爭以英國失敗而告終,但在愛德華三世之後的三個多世紀中,英王在自己的稱號中一直保留著「法蘭西國王」的頭銜。
16世紀初,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即位。他於1543年促使國會通過《至尊法案》,進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從他開始,英王稱號增加了一個頭銜——「信仰的保護者」。
1603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死,因無子嗣,由其遠親,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王位(英格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開始了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他的稱號為「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國王,信仰的保護者」。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宣布成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專政的共和國,君主制一度被取消。到1660年,流亡法國的查理二世被迎立為英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為了取得法國的援助,取消了國王稱號中「法蘭西國王」的頭銜。
1801年,英國與愛爾蘭簽訂同盟條約,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當時英王喬治三世(1760—1820年在位)的頭銜為「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信仰的保護者」。
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在位)統治時期,英國建立了龐大的殖民體系,其中包括整個印度;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
至1902年,其子愛德華七世(1901—1910年在位)加冕為英王時,他的稱號為「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所有大不列顛海外自治領的國王 ,信仰的保護者,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衰落,其殖民體系開始動搖。英國政府被迫在1921年12月與愛爾蘭簽訂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個郡成立「自治邦」,享有自治權;北部6個郡劃歸英國。這樣,英國國名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王的稱號也相應改變。
1931年「英聯邦」成立,英國海外自治領成為聯邦內獨立成員,與英國具有平等地位,英王稱號中「海外自治領的國王」頭銜只好除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英王稱號又取消了「印度皇帝」的頭銜。
給皇家寶寶取名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說,取個「蘋果公主」、「狐狸王子」之類的肯定不合適吧。一般來說,取名無非是三項原則:向合適的人致敬、緊跟潮流還有遵循傳統。
英國王室給寶寶取名恐怕要先翻族譜。對於這一點,劍橋公主的名字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她哥哥劍橋王子的名字「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亦是如此:「路易斯」就是為了紀念威爾士親王最愛戴的叔父——路易斯·蒙巴頓公爵。
「夏洛特」這個來源於法語的名字,是「柔弱」、「自由人」的意思。這個名字在英國很受歡迎,在2013年的調查中,「夏洛特」在英國最受歡迎的名字排名中位居第21位,它曾在2000年一度攀升到第4位。
「緊跟潮流」這一點很好理解,1930年瑪格麗特公主出生的時候,瑪格麗特這個名字是當時第5流行的名字。至於安妮公主的名字,至今還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女孩名字前100位呢。
據《每日郵報》報道,女王曾否決愛德華王子要給他兒子取名為「西奧多」的建議,因為女王喜歡更傳統一些的名字。
雖然很多現代英國人都「聽音」起名,其實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不同的社會階級意義。比如,「泰勒」經常讓人想起酒館的守門人,「史密斯」代表鐵匠,「喬治」在十字軍東征時開始流行起來,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歷史上有6位國王取名「喬治」,卻沒有一位國王叫「泰勒」的原因了。
正因為王室成員取名講究很多,歷代王室成員重名度高。比如,英國王室頗為有趣的一個現象就是「愛德華」和「喬治」輪流掌權。
㈦ 英國亞瑟王的歷史是什麼
亞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歷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 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
[編輯本段]亞瑟王傳說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 公認的集大成作品為15世紀左右的《亞瑟王之死》
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裡面,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旳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旋而歸。
㈧ 英國國王指的是誰
英國國王指的是如今的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如今的國王是伊麗莎白二世,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登基,今年91歲,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因為是女人,所以常稱英國女王,她兼任著英聯邦元首,雖然沒有實權,但地位十分尊貴。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在位已有68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同時也是全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
簡介
現在的英國國王是伊麗莎白二世,二世代表她是英國歷史上第二位以伊麗莎白為王號的英王。在英國歷史上,還有一位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她的名字為伊麗莎白·都鐸。
現今的英國君主可追源溯本至盎格魯薩克遜人時期,但論及古代血統,則以古蘇格蘭君主為准。由於多個英格蘭王國在第一次維京時期中漸漸消亡,威塞克斯於公元九世紀成功統領了英格蘭中的其他王國。
㈨ 英國國王(哪個時期是哪個國王)
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4、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5、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6、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7、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8、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Henry VlI ,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5、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6、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3、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5、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6、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3、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7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㈩ 英國歷屆國王
一、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 (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
二、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 (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
三、金雀花王朝
1、約翰 (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2、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3、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4、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5、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6、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
四、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
五、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
六、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5、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6、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
七、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3、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5、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6、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
八、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3、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皇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0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
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1、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
十、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 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1926年4月21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