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地方史這本書怎麼樣

英國地方史這本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04 16:17:22

1. 我想了解英國的歷史,哪本書好

劍橋英國史 比較正統 雖然有的地方就像中國的史書一樣不是本質而是和諧 不過初學者看看一樣綱領脈絡就很好 想法慢慢來

2. 英國的歷史學,究竟是怎樣一個專業

英國歷史-正文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歐洲西北部島國,國土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島上的北愛爾蘭 4部分和眾多小島組成。西、西北瀕臨大西洋,南、東和法國、荷蘭、丹麥隔海相望。海岸線曲折漫長,島上河流縱橫,航運便利。面積244108平方公里,人口5625.6萬(1984),主要是英格蘭人,占人口的80%以上,其次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士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其中大部分屬於英格蘭教會(英國國教),一部分屬於蘇格蘭教會,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通用英語,首都倫敦。
古代不列顛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第3千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羅馬人以位於泰晤士河口的倫敦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大道,連接各地的城市,使倫敦成為羅馬不列顛統治和對外聯系的中心。為阻止北方克爾特人南下,公元1世紀20年代羅馬皇帝P.A.哈德良在位時期,羅馬人在大不列顛島北部修建了一條橫貫東西、全長 118公里的長城,史稱哈德良長城(見彩圖)。在羅馬人統治的東南地區,羅馬人和克爾特人上層搶占部落的公有土地,建立起奴隸制大田莊,變克爾特人或戰俘為奴隸。羅馬人強迫奴隸從事耕種、采礦,奴隸販子還把奴隸遠銷到歐洲大陸。3~4世紀,隨著奴隸反抗斗爭的加劇,羅馬帝國逐漸衰落。4世紀中葉前後,不列顛反抗羅馬統治的斗爭也漸趨激化。到407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中古時期的英國 從5~6世紀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英國封建生產方式形成、發展和衰落的時期;學術界亦有把諾曼征服視為英國中古史開端的觀點。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 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入侵過程延續約一個半世紀。入侵者洗劫城鎮和鄉村,不列顛人被殺戮或淪為奴隸,有的被驅趕到西部、西北部山區,大部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後來的英格蘭人,或稱英吉利人。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東部和東北部盎格魯人的麥西亞、諾森伯利亞和東盎格利亞,南部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蘇塞克斯,東南部朱特人的肯特。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按地域組成的村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歸村社自由農民使用。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597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奧古斯丁到英格蘭傳教。到7世紀下半葉,英格蘭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羅馬基督教。 丹麥人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為抗擊丹麥人,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格伯特(約802~839在位)於 827年統一七國,建立統一的英格蘭王國。到9世紀末,丹麥人已在大不列顛島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王克努特大帝成為全英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後,英國王位復歸於英人愛德華(1042~1066在位)。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由於戰爭頻仍,稅課繁苛,特別是沉重的「丹麥金」,使自由農民紛紛破產,淪為依附農。國王以詔書的形式把土地冊封給教俗貴族,成為封建領地。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農民為躲避戰禍和捐稅、求得安全,便將土地交給大地主,再領回耕種,表示自己受地主保護。國王還給教俗地主以「特恩權」,即對領地內的依附農民實行政治、經濟、法律等全面統治的權力。特恩權加速農民的農奴化。
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諾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開始的封建化過程,封建生產方式基本確立。威廉征服英國後,宣稱自己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沒收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和自由農民的土地,把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6和山林面積約1/3據為己有,其餘的分給他的諾曼親信和隨從,並根據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貴族爵位。教會也由諾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將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塊,分賜給自己的附庸。通過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封建等級制度。威廉不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對他效忠。
1086年,威廉派出大臣到全國進行調查,編成土地調查書(亦稱土地清丈冊),詳細記載每郡多少土地屬於國王,多少屬於領主,各領主又有多少附庸,每個庄園有多少土地、牧畜,多少自由農民、依附農民、奴隸,多少森林、草地、牧場、磨坊、魚塘等,領地上有多少貨幣收入(見彩圖)。編制清冊的目的,是為了讓國王詳細掌握封臣的財產狀況,從而要求他們嚴格履行封建義務。人們害怕這種調查,感到象是面臨末日審判一樣,因此調查清冊被稱為《末日審判書》。據這次調查,英國當時的人口約150~200萬,貴族約佔4%,自由農民佔12%,農奴及其他依附農民佔70%以上。這表明諾曼征服後,農奴制迅速發展了。在地方上,國王的權力主要通過各郡郡長貫徹。郡長由國王任命並直接管轄。為商討國家大事,國王組織樞密院,該院當時又稱元老院或國王法庭。諾曼王朝通過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國更加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這是英國封建制的一個重要特點。強大的王權得到中、小封建主、教會和富裕市民階層的廣泛支持,他們要求得到王權的保護。大封建領主反對王權過於集中,但他們封土分散,難以割據一方、同王權對抗。

3. 推薦一本講英國歷史的書

英國通史
ISBN:780681086
作者:錢乘旦 許潔明 著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定價:38
頁數:378
出版日期:2002-10-1
版次:
開本:大32開
包裝:平裝
簡介: 配有精彩的插圖、圖文並茂終篇於20世紀末,體系完整,脈絡清晰,敘述生動凝聚了作者長期治史心得,反映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新成果闡述了英國的興盛之道,透視了其成功走現現代化的歷程揭示了英國民族的稟賦和創造力,展現了其所開創的現代文明各章之後的作者話語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言近旨遠,啟人心智
第一章 從遠古到羅馬佔領
第二章 盎格魯一薩克遜時期的不列顛
第三章 諾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發展
第四章 大憲章和議會的起源
第五章 英法百年戰爭和紅白玫瑰戰爭
第六章 中世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
第七章 都鐸王朝與宗教改革
第八章 伊麗莎白女王時代
第九章 早期斯圖亞特王朝
第十章 英國革命
第十一章 復辟與光榮革命
第十二章 貴族的優勢
第十三章 工業革命與拿破崙戰爭
第十四章 第一次議會革命
第十五章 維多利亞時代
第十六章 工會運動與工人政黨
第十七章 爭奪世界帝國
第十八章 從一戰到二戰
第十九章 走向福利國家
結束語:過去,現在與未來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遠古到羅馬佔領
第二章 盎格魯—薩克遜時期的不列顛
第三章 諾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發展
第四章 大憲章和議會的起源
第五章 英法百年戰爭和紅白玫瑰戰爭
第六章 中世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
第七章 都鐸王朝與宗教改革
第八章 伊麗莎白女王時代
第九章 早期斯圖亞特王朝
第十章 英國革命
第十一章 復辟與光榮革命
第十二章 貴族的優勢
第十三章 工業革命與拿破崙戰爭
第十四章 第一次議會改革
第十五章 維多利亞時代
第十六章 工會運動與工人政黨
第十七章 爭奪世界帝國
第十八章 從一戰到二戰
第十九章 走向福利國家
結束語:過去、現在與未來
附錄一、 英王世系簡表
附錄二、 英國歷屆首相表
附錄三、 英聯邦成員國一覽表
附錄四、 進一步閱讀的書籍
後記

4. 你認為最好的中文版英國史是哪一本

個人閱讀所及,就討論問題的准確到位而言,推薦喬納森•克拉克的《1660 -1832的年的英國社會》,對於理解英國史上所謂「漫長的十八世紀」頗有裨益。學識淺寡,作引玉之想。國內的出版的英國通史的各種書,不論是陳曉律教授的,還是閻照祥教授的,不論是大衛休默的,還是屈勒威廉的,總之,錢乘旦教授的這本書是最為適合作為基礎性教材的一本書,也是編撰相對而言最好的一本了。

5. 想了解英國歷史,有哪些有趣的書推薦

NO1. 《劍橋:大學與小鎮800年》

作者:(英)科瑞恩
假如你在搜索欄內輸入「英國歷史書」的關鍵詞,這本書的名字一定會顯示在內。你一定想問,為什麼一部關於劍橋大學的書會和英國歷史緊緊相連呢?作者柯瑞思並不是劍橋的學生,他畢業於布里斯託大學 ,由於對劍橋有著濃厚的興趣,便放棄事業,成為了劍橋的導游,傾盡心血為劍橋寫了這本書,書中扉頁寫道:「劍橋是英國歷史的中心。」全書分為各個不同的主題,講述劍橋的歷史與現在,宏觀與微觀。書中寫道:「許多和劍橋無關的人也享受著劍橋的風俗:英國的本土詞彙中,處處可見來源於劍橋生活的表達方式;英國的體育運動,也深受劍橋大學的影響。」劍橋大學在過去的800年間,可謂是將英國的眾多有才之士都收歸其中,那麼劍橋教育當然就會影響著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書中所講述的不止是劍橋,而是一個英國歷史變遷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英國歷史,這本關於劍橋的書會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
NO.2 《英國通史》

作者:(中)錢乘旦 許潔明
這本書類似於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書籍,由中國英國史研究會會長、英國皇家歷史學會國外會士錢乘旦與南京大學世界史博士許潔明所著,以遠古羅馬開篇,二十世紀末現代社會結束,以了解資本主義進程,發展社會主義道路為宗旨,作者將多年從事英國歷史的教育研究心血全然注入這本書中,不僅脈絡完整地講述了英國歷史中的跌宕起伏,更是對其中英國民族天賦異稟的創造力與人文精神進行了深刻的研討,言近旨遠,引人深思。文辭簡略得當,節奏把握穩進,每一章有特別點評,觀點大膽新穎,均屬全篇亮點。這本書雖成為了部分大學的教材,但卻突破了教材的古板,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NO.3《牛津英國史》
主編::(英)摩根(Morgn,K.O.)
這部書主要敘述了公元前55年至2000年的英國歷史,主編摩根是英國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整本書由牛津與劍橋等大學最頂級的歷史學家以一人一章節的方式編寫完成,這本曠世之作,一直是英國最具有權威的歷史書目。這本書從出版開始,就受到了很高的關注,但廣為流傳的原因除了其權威性,還有其創新性,本書作者皆為大家,他們關注英國本質的特徵,又重視與外邦在文化經濟上的聯系以及影響,融入頗多獨派的高深見解。值得一提的地方,還有本書獨具特色的歐式幽默,讓讀者在閱讀歷史中捧腹與感慨。本書傳入國內後,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鍾美蓀教授為本書的難點作了注釋,方便了國內讀者的理解,以其史實嚴謹,史筆簡練,深受讀者喜愛。
NO.4《帝國》

作者:尼爾 弗格森
400年於人類歷史長河之中只是一瞬,日不落帝國以何種方式屹立於世界,又怎樣建立現代社會?如今的世界,英國主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嗎?
這位對英國金融史有著重要意義的專家——尼爾 佛格列,他在《帝國》這本書中非常深刻的探討了世界貿易以及政治因日不落帝國的崛起而產生的種種影響。 這個由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的島國為何能夠稱霸世界?這不但受到英國歷史的發問,也是世界歷史正在探索的重要問題。
尼爾 佛格列沒有細致描寫日不落帝國的發展史,而是著重以全球化發展的視角,追溯日不落帝國以及殖民地對本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深遠影響。書中分為商品市場全球化、勞動力市場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政體全球化、資本市場全球化、戰爭全球化六大主題展開對整個大英帝國崛起的探討,這本書,能夠幫助你了解日不落帝國的崛起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的角色。
NO.5《英國史》

作者:(英)特里維廉
這是一本以學術與趣味高度融合而深受讀者追捧的歷史讀物,此書的作者與譯者都是學術成就頗高的兩位名家,作者特里維廉是一位畢業於哈羅大學以及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英國自由主義史學家,他以創新型寫作風格享譽文壇,本書是節選於《威克里夫時代之英格蘭》中的《英格蘭史》,被錢端升譯為《英國史》,本書譯者錢端升,我國著名的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以及政治學家,我國現代政治學的開創者。本書以時間順序,自羅馬時代到1918年的英國的歷史,涉及民族、人文、自由、經濟、國際關系等英國相關的方方面面,作者以論帶史,相信歷史是在不斷進步。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本部作品是民國譯本,適合在有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選讀。

6. 想了解英國歷史,該買哪本書

現在來講第二個王朝,金雀花王朝,因為安茹伯爵喜歡在帽子上插一支金雀花,所以他的王朝被稱為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爭,也就是為了領土而戰,英法百年戰爭,不過在講英法百年戰爭之前先講一個人,亨利二世的兒子,獅心王理查,理查在打仗的時候總是很勇猛,一馬當先,所以被稱為獅心王,理查一世為了基督教信仰和金錢開始東征,和伊斯蘭教的人發生沖突,由於多年在外,他的弟弟約翰想篡位,約翰篡位失敗,理查卻放了他,並讓他當下一任國王,但是,約翰人品很差,到處橫征暴斂,觸犯了教會和騎士以及市民的利益,所以他們起來反抗,1265年,約翰被迫簽訂自由大憲章,也就是中學課本上說的大憲章,大憲章從約翰開始就限制了國王的權力,英國的議會制度開始萌芽,接下來講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中出現了很多英雄,比如黑太子愛德華,他喜歡穿黑色的盔甲,戰神亨利五世,以少勝多,英法百年戰爭是1337到1453年,英國戰敗,失去了在歐洲大陸上的所有土地,不過,百年戰爭使英格蘭和法蘭西人意識到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民族,自從威廉建立諾曼王朝後,英國人一直使用法語,百年戰爭後,英國人開始把法語視為敵人的語言,英語開始流行,在亨利六世時代,由於亨利六世的軟弱,把英國帶入了血腥的玫瑰戰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族徽分別是紅玫瑰和白玫瑰,所以稱為紅白玫瑰戰爭),也就是蘭卡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爭奪王位的戰爭,不過亨利六世也有貢獻,他建造了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英國最好的中學伊頓公學,玫瑰戰爭是1455到1485年,整整三十年,在玫瑰戰爭中,封建貴族死傷殆盡,大部分戰死沙場,約克家族的理查國王,身中數十箭,數十刀,頭還被削去了三分之一,他的屍骨在2006年被英國人發現,玫瑰戰爭使英國封建貴族死傷慘重,再也無力和國王對抗,都鐸家族的亨利都鐸建立都鐸王朝,史稱亨利七世,亨利七世竭力加強王權,為此,他打擊封建貴族,大量拆除封建城堡,禁止貴族養兵,同時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也就是喜歡做生意的新貴族合作,發起圈地運動,這就是英國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開始,人們越來越渴望財富,新貴族後來變為資產階級

7. 請為我推薦一本較為詳細的描寫英國歷史文化的書籍。

英國的洛克著的《英國史》寫的是洛克之前的的英國歷史,還有一套「英國簡史/劍橋國別簡史叢書(劍橋國別簡史叢書)」網上有賣的。很權威的有《牛津英國史》只是太詳細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8. 英國土地制度史怎麼樣

英國作為資本私有制的鼻祖,工業革命的開始地。vs如今main land的混亂賣地、農村農民房。 英國土地制度史,此書時間跨度約1100-1980,算比較完整,因為400-1400年屬於中世紀,土地等制度沒什麼變化。 為了軍事負擔及軍事酬勞分封土地。 國王分封土地庄園(人物)/個人,庄園主設庄園法庭(好說話式)登記公簿確定土地分配耕種,所有權歸庄園主,庄園主也不好獨斷驅趕佃戶,因為有公簿約定。 1470起手工場興起,人口增長,土地價值提升, 手工場促進城市化及對原料的需求---羊毛造呢絨服裝。 城市化促進大宗的糧食貿易。 羊毛--牧場,貿易的大量糧食生產---農場--->>>導致圈地,大塊地方便高效大規模作業,同時保證了私有財產--收租金。 因為早期英國還有沒個人歸屬的荒地與共有地,庄園主為了一年比一年多的租金行情,也不再對佃戶好說話,地盡量圈。 直到1870,蒸汽機已經大規模工廠普及,農業對謀生地位下降後,土地才逐漸從原來的庄園主轉移到高效務農的農場主。 原本土地附帶著軍事賦役屬性,國家統一及議會制後,軍事賦役影響減弱到無,參與議政的有權有勢人盡量保證既得的土地利益與社會身份地位。 所以自然地庄園土地收地租,在沒蒸汽機大工廠的年代,土地本生是一種地域壟斷性,及農業根本還可能有礦產。 土地所有權法制化後方便商品化,方便經營。 所有一切都是符合盈利邏輯。 此書還詫異有的地方佃戶私自轉租土地等不合規則事,最後一章還議論一堆的名家所言,大堆的數據--no表格,不講結論與數據變化的原因。確實繁。 警戒:中國農村的各家分的地情況有點像庄園的佃戶情況。

閱讀全文

與英國地方史這本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省去義大利支援 瀏覽:984
中國銀行公對私美金結匯多久到賬 瀏覽:153
世界有多少國家援助中國疫情 瀏覽:774
中國有多少名星不是中國國籍 瀏覽:767
印尼西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710
伊朗國吃石餅叫什麼名字 瀏覽:796
出口越南的紹興黃酒有哪些 瀏覽:437
英國讀博士多少錢 瀏覽:806
義大利的啊狄哦但噠什麼意思 瀏覽:986
印度炸全雞多少錢一斤 瀏覽:192
現在的英國酒館都提供什麼 瀏覽:316
印度空軍基地有多少人 瀏覽:819
印度農村趕集擺攤賣什麼 瀏覽:425
splen義大利語怎麼念 瀏覽:336
中國人為什麼管印度叫三哥 瀏覽:88
中國舞前腿二級班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742
沒有越南你什麼都不是 瀏覽: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瀏覽:368
印尼地震及海嘯死亡多少人 瀏覽:535
越南大學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