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英國的教育制度和學位有哪些常識
GCS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
GCSE為兩年的課程,在英國也稱第10年級和第11年級,中國學生進入該課程的年齡為14或15歲,此為兩年一貫課程科,因此中國學生只能從第四級也就是GCSE第一年進入,科目由學生自己選定,至少選五科,通常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校會建議學生列為必選科目,大部分學生會選八個科目,在上GCSE課程第二年的五月份時會有一次英國GCSE課程國家大會考。英國的義務教育為GCSE,英國學生完成GCSE離開學校後可直接進入就業市場,想升大學者就會繼續修讀第12年級的A-level課程。
A-level: Advanced Level
A-LEVEL即Gener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 Advanced Level(普通教育高級證書),在英國也稱第12年級和第13年級,是英國學生進入大學前的主要測試課程,大致相當於中國高三到大一的水平。A-LEVEL課程目前已是一個被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的數千所大學所認可的大學入學考試證書。在英國,學生可憑A -LEVEL的成績可直接報讀大學,英國的牛津、劍橋等世界上一流大學通常主要接收A-LEVEL課程學習的學生。選讀A-LEVEL的科目與未來的大學專業密切相關,通過A-LEVEL課程考核後,可自我選擇報讀大學,擇校的范圍廣,如A-LEVEL成績好,將會被英國及其它國家的名牌大學所錄取。A-LEVEL課程的入學年齡為年滿16周歲的學生,相當於中國的高一以上學生。
在A-level階段所選擇的科目種類之一,課程重量只有A-level的一半,故每兩個A/S等於一個Alevel。國內的學生一般不讀。
大學先修課程
大學先修課程是給非英制高中教育畢業的學生或年齡已超過18歲然未持有高中畢業文憑者欲修讀英國大學前的先修課程,修業期限為一個學年(3期或9個月) ,課程內容的組成各開課單位規定不一,通常是由學術英語及一些專業科目所組成。開課單位通常可能為大學、社區學院、或私立的College,通過大學先修課程可經由UCAS直接進入該大學或該開課單位所合作的大學的相關科系。
UCAS
英國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申請一率都要經過UCAS來申請,UCAS有一點類似中國的大學高考,兩者最大的不同是高考需要經由聯考,而UCAS只是申請。經由UCAS需填寫一份申請表(UCAS Form),表格內可填寫5個大學,亦即最多可同時向五所大學提出申請,也可以只申請一所大學。UCAS Form上五所大學排列的順序不是學生選擇的優先順序,優先次序是在學生收到大學的offer letter後自行決定。UCAS Form只限寄出一次,若覺得寄出的表格填寫有不妥需要向UCAS申請廢除第一次的申請表格,然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最好不要輕易嘗試,因此填寫時要非常謹慎。
國內大學本科在讀的學生如果想插讀英國的本科,也需要通過UCAS申請,他每年的開放日期是前一年的10月份到當年的6月份。
大學部
英國大學絕大部分三年完成,少部分例外如醫學系,在英國較好的大學科系對經由英國教育體制的入學要求通常是需要3個A-level成績,例如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牙醫學系的入學要求為至少3個A-level,一個是chemistry,第二個需要是biology、human biology、social biology、zoology、physics、physics & mathematics、engineering science、nuffield physical sciences、mathematics(pure & applied)、或者mathematics with statistics,第三個A-level任何科目皆可,這三個A-level成績需為ABB,其中A的成績必須是Science相關科目。
研究所
研究所的學位通常有MA、MSc、MPhil,PhD。
MA和MSc為教學式碩士通常12個月完成,開課日期通常在每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極少部分的大學在二月(聖誕節過後)有開課,完成的方式需通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Diploma stage從十初到六月下旬,此階段以上課、討論、報告及考試完成,及格分數通常為50%,通過後才可進入第二階段Master stage,從七月初至九月底三個月,此階段為撰寫論文階段。
英國大學畢業生可直接申請PhD,若無法被認定能力足夠,則會被要求先攻讀MPhil,MPhil通常兩年完成,在攻讀Mphil達到某一程度時可直接Transfer到PhD,PhD最快三年完成。MPhil和PhD的進行方式為獨立研究式,沒有上課,因此中國大學畢業生若無獨立作研究經驗者,通常不建議直接申請PhD,而從教學式碩士MA或MSc開始做起。
『貳』 英國教育和中國教育有什麼區別
一、教學內容不同
想必在國內接受教育的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就是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並不能完全用到社會實踐中,更嚴重的時候,完全跟社會實踐部分不搭邊,這種空泛課程設計不但浪費時間,更耽誤以後的社會發展。
但英國的教育就完全不一樣,英國大學的教學內容非常實用,課程設置、教學大綱都以社會需求為實際基礎,除了扎實的基礎理論外,研究和實踐同樣被看重。
二、知識面不同
總有學生抱怨老師教的東西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當新文化與舊文化的碰撞之下,到底是創新教育,還是堅持本知?就目前國內的教學來看,遠不如國外的更新速度。由於英國教學內容緊跟當下需求,因此學生能了解掌握更多新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工作後會發現,所接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可以從過往課程中獲得。
而且,知識面廣泛,各科目之間關聯度大、聯系緊密,但又各自獨立,各科之間搭配得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不同
國內教育這件事情,除了老師授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悟性。國內學生的現狀就是,到了大學時期失去老師的約束,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漸弱化,自學短板也明顯突出。
但在英國教學中,從一開始就會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將會融入學生的血液里,成為其是一生的好習慣!
(2)英國教育體系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的教育:
建國前基本上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一種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新民主主義的教育(見新民主主義教育);一種是國民黨統治區奴化的、封建的和法西斯主義的教育(見國民黨統治區教育)。
建國前國民黨統治區的教育事業,十分落後,而且帶有濃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色彩。據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統計,1947年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5萬人,1946年中等學校在校學生 179.8萬人,小學在校學生2285.8萬人。
按當時全國 4.7億人口計算,平均每萬人中僅有高等學校學生3人,中等學校學生38人,小學生486人。全國80%以上的青壯年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通常在20%左右,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中勞動人民子女極少。幼兒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更為落後。
在舊中國的教育中,封建的私塾占相當大的比重,城鎮私立學校中受外國津貼的所佔比重也比較大,而且學校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中等學校絕大多數設在縣城以上城鎮,有的地區,縣無中學,鄉無小學。
高等學校有41%是設在上海、北平、天津、南京、武漢、廣州六個城市,國立大學的40%、私立大學的46%是設在沿海地區。邊遠省份和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很少。1946年新疆只有一所100名學生的新疆學院和8所中學,寧夏只有5所中學,青海只有 4所中學,西藏連一所中、小學也沒有。
『叄』 英國和美國的教育體系
英國教育體制簡介
英國對所有五至十六歲的兒童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就課程和學歷資格而言,英國存在兩種不同的體制,一種是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教育體制,另一種是蘇格蘭教育體制。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
在私立學校體系,家長一般都要付學費;在公立學校體系,教育是免費的。公立學校通常不接收年齡十六歲以下的外國學生。
學齡前教育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都提供學齡前教育。很多兒童在三歲或四歲時開始在幼兒園或小學的幼兒班接受教育。
預備教育
私立學校為五歲至十三歲兒童提供預備教育(或小學教育)。很多外國學生通常在七歲時以寄宿學生的形式入學。在十一歲或十三歲的時候升入私立中學學習。
小學教育
這是公立教育體系的一部分,為絕大多數英國兒童提供教育。兒童五歲時上小學,一般在十一歲時升入中學或學院。
中學教育
英國所有中學為學生提供教育直至他們年滿十六歲,學校幫助學生准備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或者同等水平課程考試。相當數量的外國學生在十一歲或十三歲時來英國上中學,其中很多人上私立寄宿中學。
十六歲以後教育
中學生在十六歲完成強制性義務教育以後,就可以合法地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不過,大多數學生會以預科學生的身份進入預科學院或者延續教育學院,在那裡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或者同等水平課程。外國學生一般在這個階段來英國接受教育,如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為在英國學習延續課程或上大學做准備。
十八歲以後教育
預科生一般在十八歲時完成中學教育。然後,大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延續教育課程或攻讀高等教育課程。
延續教育(FE)
(包括職業課程和部分本科課程)
延續教育是指為年齡十六歲的中學畢業生繼續提供的教育和培訓。英國有六百多所公立和私立學院開設延續教育課程。這些學院開設的課程種類廣泛,包括英語語言課程、某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及其同等水平課程、職業課程、銜接課程以及部分本科生課程。
高等教育(HE)
(包括本科課程、研究生課程和MBA)
高等教育是指大學、學院及其他院校提供的本科以上課程教育和培訓。英國有九十多所大學和五十多所高等教育學院。它們開設了多種多樣的課程,大多數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以獲得學位或同等學歷,研究生學歷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美國教育體制
[日期:2006-02-09] 來源: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美國的教育是先有教會和私立學校後有公立學校, 故傳統的教育體制是地方分權制和公私並舉制
美國立國時的憲法規定,聯邦政府無權干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感到設立中央教育領導機構的必要性。
1868年才在內政部中設教育總署, 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聯邦教育經費, 為各州的學校提供幫助和咨詢,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聯邦教育部. 各州的教育委員會和下屬的地方學區委員會, 與基層學區委員會仍然分別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發展計劃, 經費分撥等實權. 但聯邦政府由於教育經費的不斷增加和1958年以來幾部教育大法(如<國防教育法中小學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的頒布實施,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步滲透到州和地方, 對全國施加有力的影響.
教育既以全民為對象,並涉及到每個家庭和個人的未來,故教育既是國家的大事, 又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會團體的大事,大家都把人力, 物力, 財力, 精力投到教育上,使形成教育多軌制,調動起多方面辦教育的積極性, 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辦" 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 這是美國教育體制的最大特色. 這比單純靠政府出資(單軌制)辦學, 按計劃經濟規律去辦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美國眾多的社會團體(宗教, 工會,企業)和教育團體( 教育基金會, 協會, 研究會)對推動美國的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天主教, 卡內基,福特,洛克菲勒等基金會,以其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輿論來推動教育的各項實驗,教改, 科研及設立新專業,傳播先進經驗, 提出教育宗旨與政策建議等,其影響力和潛能往往超過政府部門.
美國教育的多元文化主義是美國教育的國策,多元文化教育是使多民族移民融入美國主體文化的最大途徑. " 歸化主義" 是用占統治地位的文化去壓迫,消滅或混合別的文化.而" 多元文化主義" 則是把一國中的多種民族文化接受為特色的, 獨立的成份, 在平等的基礎上認同與互補.
美國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決定了美國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在美國人看來,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美國的法律規定兒童6-16歲必須入學。美國的公立學校由政府稅收支持,學生免費入學;私立學校多由教會支持。美國的學校按年齡階段分為以下四類:
1.初級學校:1-6年級(6-12歲)
2.初級中學:7-8年級(13-14歲)
3.中學:9-12年級(15-18歲)
4.大學(學院):一般為4年制(18歲以上),另有「研究院」或「專業學院」,為大學畢業學生從事研究而設立。
美國大學目前實行准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分別代表本科和研究生兩大類教育4級不同的學術水平。由於准學士學位只是讀完2年初級或社區學院的資格證明,不是攻讀學士學位的必經階段,因此美國的學位制基本上還是3級水平結構。按學位性質,一般分為學術(研究)學位和專業(專科)學位兩種。此外美國大學還頒授榮譽學位,此種學位並不反映學術成就,而是對予社會有傑出貢獻者的承認。
美國的大學習慣上分為以下三類:
兩年制學院,又稱初級或技術學院,大部分為公立,多半為地方社區所舉辦,故一般稱為社區學院。社區學院提供的課程有兩類:一類為過渡性文理課程,相當於4年制大學的頭兩年,學生習畢可轉入4年制大學繼續深造;另一類為終止性職業技術課程,畢業生直接就業。社區學院頒授的學位是准學士學位。社區學院入學條件簡單,不限年齡,亦無須通過入學考試;學習時間靈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間課程的多種選擇,還有寒暑假開設的假期班;修業年限較短,收費低廉,而且針對本地區需要開設課程,便於就業,因此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四年制學院,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文理學院或文科學院。基本課程包括人文學(語言、文學、哲學、藝術、音樂、文化史等)、社會及行為科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和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三大領域。另一類是獨立的專科學院,如機械學院、建築學院、工程學院、音樂學院、師范學院等,主要提供專科職業教育。上述兩類學院學制一般為4年。文理學院和文科學院向畢業生頒授的最普遍的學位是文學士和理學士,專科學院則授予專業學位。
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規模龐大、組織復雜、師資充實、設施完備,一般設有以文理學院為核心的若干學院,可修學位的課程除通常的文理課程外,還有工程與技術、商科、國際問題、衛生、教育、農業、家政、建築、傳播、新聞、圖書館學、旅館管理等。大部分綜合性大學注重研究工作,不僅擁有設備先進、實力雄厚的研究機構,也設有以向高校和社會輸送教學和研究人才為雙重使命的研究生院,因此這些大學又被稱為研究性大學。此外,許多綜合性大學還設有若干高級專業學院,如法學院、醫學院、牙醫學院、管理學院等。進入這些專業學院學習,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學的本科學歷,學制通常為3-4年,時間長費用高。綜合性大學頒授學士、碩士和博士3種學位。
『肆』 英國的教育制度怎麼樣
英國教育體系分為三大部分:小學(5歲到11歲)、中學(11歲到18歲)和高等教育。在英國,16歲的學生需要參加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考試。考試結果分為A*-G各個等級,得到五個A*-C結果的學生通常會繼續學習兩年,參加三科(或以上)課程的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本科院校將根據學生該考試的結果進行錄取。
英國中學的類型
傳統寄宿式中學
非傳統式中學
6th Form高級中學-英國中學的類型
英國中學教育制度
英國教育制度素來在學術品質與提供完善照顧方面享有盛名,至今世上無人能出其右。數百年來,在許多院校有許多不斷擴充的學習中心來提供英國及外籍學生學習,另有大量新近成立的院校加入傳統學校的行列,以確保英國學制不只趕得上日益繁復,日趨科學化社會的腳步,也在探求無盡的知識與完美領域不斷超越學習的界域。
英國不僅是一些最古老、最著名的學校、學院和大學的故鄉,它也同樣有最新興的、最富革新精神的院校。教育不只是教師和政府,也同樣是家長與學生長期討論的話題。英國教育和台灣教育到底有什麽區別呢?
★ 英國學生獨立能力強。在獨立學習方面,英國學生要高於台灣學生。英國的每個中學生都能夠去圖書館查閱文獻,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來完成一個比較正規的Project。Project的漢語意思是「計劃」、「設計」、「規化」。實際上類似台灣的「科研論文」。英國中學生的Project完全從學生的興趣和社會實際出發,題材極為廣泛。從理化生實驗、數學建模到英國的歷史、地理;從環境保護到關愛生命;從反恐到世界和平;從政治到經濟……,應有盡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據,不亞於台灣大學生的畢業論文。
★ 英國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也強於台灣學生。不分擔家務勞動的學生很少見,他們從小就幫助父母擦汽車、剪草坪。小學生打工的也很多,送報紙是最常見的了,錢雖然掙得不是很多,卻擁有了面對社會、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處都有中學生在忙著幹活。一個假期下來,不但能掙幾百英鎊,更重要的是他們變得自信、老練。
★ 英國學生的團隊意識強。在英國,人們普遍推崇Team spirit——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指一個人與大家協同工作的能力或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合作能力。英國學校歷來都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教育,在公共場所或集體活動中,個人必須服從大家。如果哪個學生為了自己出風頭而連累了大家,他就會被一致斥為「沒有團隊精神」。
★ 英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好。體育不但是英國中學的重要課程,而且每天下午四點鍾開始,大部分學生又都出現在運動場上。大量的體育鍛煉,加上合理的充足營養,使英國學生大都身強力壯、精力充沛。那種肌肉發達、動作靈活的運動員型學生到處可見。就連女生對體育也十分熱衷。體育好、學習好的學生才備受同學們的推崇。
★ 英國學生的探究精神強。英國學生做事十分開放,敢想敢幹,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認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機會也相對較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他們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也不像台灣學生那麽關注問題的答案、關注他人的看法。對問題不但有自己的見解,而且特別注重科學論證。注重在探究中尋找答案。
英國學生的學校生活,一般的學校都是從早晨九點上課到下午四點放學。四點過後,學生大多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英國學校的課余活動很豐富:話劇團、樂隊、合唱團、壘球、棒球、橄欖球、游泳、跑步、網球、壁球,應有盡有。每天的家庭作業一般只需40分鍾即可完成。在課程設置方面,從初中起,學生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一般選三至五門學科,但不能少於三科,其中不包括英語)。他們上課的方式與台灣也不一樣。在台灣,一個班級的學生每天都在同一間教室裏上課,不同的任課老師進進出出。而在英國,進進出出的是學生,不同的學科在不同的教室上課,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同學。課間的走廊裏,學生們都在快速地尋找下節課的教室。那種感覺和大學差不多。最關鍵的還是兩國的師生關系的差異。在台灣,教師是無所不能的權威,很少有學生會對老師產生懷疑。老師的淵博、老師的自信、老師的嚴厲,使學生對他們由教生畏,害怕與老師接近。英國的老師依然是知識的源泉,但他們除了思想還有感情。他們和學生的距離似乎要近一些,他們會和學生談天、交心。
台英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差異,自然與其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的不同是分不開的。教育體系的不同,基礎教育最根本特點的差異是問題的關鍵。首先,台灣的基礎教育的特點是應試、選拔。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程起點高、難度大、知識面窄。我們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要考太多的試、要背太多的知識、要寫太多的作業,要參加太多的課外輔導班。學生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愛好。而即使是在基礎教育改革轟轟烈烈的今天,我們的老師基本上不敢鼓勵和挖掘學生們學習以外的各種潛能,因為學校的一切都還是以中考成敗論英雄。
相比之下,英國教育似乎更關心人的實際能力,以及在其解決問題中的創造力。他們給學生身心發展上更大的空間,學生們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機會去接觸外部的世界,接觸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與之息息相關的社會。打工也好,project作業也好,團隊活動也好,這些都會對學生未來的成年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和幫助。
而英國政府則希望英國的每所學校,最終都能夠發揮起自己的特色,他們認為需要改變教育體制來使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而不能強迫學生來適應教育體制結構。
台灣學生若克服語言的困難,並把持住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留學英國大致上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咨詢時,不需刻意美化國外留學生活,但需鼓勵學生面對困難及挑戰,進而豐富自己的人生。
『伍』 英國的教育體制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上網路hi聯系我啊~~~~
從讀中學說起吧,把我所知盡量介紹給大家。
讀中學就到英國可以讀A-Level,應該是類似國內的高中了。讀完之後可以直接申請大學,在校成績很重要,因為沒有國內那種統一的高考,所以是否有資格進入好大學,只有靠平時積累了。
到英國想讀大學本科,可是又沒有語言成績的,可以先在學校裡面學語言,之後在英國考雅思,有了成績就可以申請大學了。還有一些讀完語言會讀foundation,也就是國內說的預科,讀完申請英國的大學也會容易得多。大學本科學制三年,經常要做project,寫論文,這點和國內差別很大。上課形式也比較靈活,會有分小組討論、講課,而且好多課程都是做助教的研究生給上課。這些本科生如果將來申請本校的研究生會相對容易得多,而且拿獎學金的機率也大得多。
英國的研究生分類比較復雜,有master,學制一年,授課式教學。申請到獎學金的機率很小,但是有幾個名額,經常寫論文很累;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學制有一年的也有兩年的,研究型碩士,不用上課不用考試,申請獎學金的機率大一些,但是全獎不太可能,讀完之後很容易轉讀博士;phd,學制一般三年,但是能按時畢業有一定難度,主要看你是否出了成果,不用上課不用考試,年底要求交一個report,有一個presentation。審評的人一般是自己的導師找的專家,審評人認為合格了才可以通過繼續有資格讀下去,否則很可能會轉成mphil、phd申請獎學金機率大一些,但是名額依然有限,各式各樣的獎學金每種幾個名額,所有的學生去競爭,而且大部分獎學金是programme開始前就申請的。申請到就連續給三年,申請不到一旦programme開始就只能申請ORS(英國提供的獎學金,補國際學生和歐盟學生學費差額的,競爭非常激烈,層層審核)。但是有一個途徑是可以叫你自己的導師幫助找公司贊助,就是說你做的項目直接服務於贊助你的公司或者間接的使他們受益,這個也是在英國讀博士學生最廣泛的經濟來源。
『陸』 英國教育體制是什麼
英國的教育系統號稱是世界上最為嚴謹,復雜但又靈活的教育系統之一。 小學教育英國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盡量發展個人才能,並將這些才能加以培訓,進而貢獻社會。英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確保年齡在五至十六的子女接受全日教育。英國約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兒童在公費資助的學校讀書,即國立學校;其餘的兒童則就讀不受公費資助的學校(有時指公立或私立學校)。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大部分小學都是男女同校的。私立小學通常被稱為"預備學校",為七至十三歲的學生作好准備,通過考試入讀私立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與Junior School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即我們說的小學).英國的小學基礎教育與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小學比起來要容易,輕松得多.這也許是西方教育的仁慈之處吧,小孩子就該多玩一玩.因此,許多已在本國念過小學的小孩子,到了英國在班裡的成績總是領先.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雖然英國的私立小學(Prep school)大多接受海外學生,但來英國"留小學"的為數實在不多.此外,也有獨立由個別人士和志願機構開辦的學前教育班。為幼兒提供早期教育,可使他們在讀小學時更能適應學校生活。中學教育多年來,英國政府為全國五至十六歲的學生提供強制教育。在十三歲到十六歲的時候,學生們進入獨立學校(即類似於台灣的國中,香港的中學,及中國大陸的初級中學),學生們在獨立學校的任務基本上是准備GCSE的考試,GCSE是一個普通中學教育證書,學生們可以選擇最多至十個不同的科目.拿到了GCSE的證書,也就標志著中學教育的結束.在完成中學的課程,拿到GCSE後.學生就可以決定是要念高等學校還是為工作做准備.當然這時候,學生是不可以直接去大學的,GCSE的完成是相當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高中一年級結束.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年齡在約16-18歲)就是英國的繼續教育(擴充教育)時期.香港引用英國的教育制度,因此這里與英國是一樣的.許多留學生是在這時候來英國留學的。繼續教育(Further Ecation/擴充教育)延續教育是指中學教育以上,本科程度以下的教育,通常在延續教育學院而不是在大學修讀。課程側重職業訓練方面,但亦照顧到不同年齡人士對一般學術課程的需求。在英國,人們一般入讀延續教育學院修讀學術性專業,發掘興趣,並發展及提高工作技能,進而投身工商界。所有學術和技術性的科目,以至為不同行業管理人員、技術員及工匠開辦的專修課程都樣樣俱備。由於這類課程具有多元化及靈活性強等特點,學生不一定需要正式學歷資格,亦可以通過入讀延續教育學院最初的課程而逐步考取更高資格。近年英國成立了多所由中央政府和工業界資助的城市科技學院(CTCs),開辦的課程更廣泛,並側重理科及技術方面,供十一至十八歲人士修讀。英國共有八百多所由延續教育資助委員會(FEFC)資助的延續教育學院及若干私立學院。最大的延續教育學院有二萬多名學生;最少的則不足二百人。延續教育學院一方面與中學一樣,提供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及高級補充程度(GCEA-/AS-level)課程和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速修課程;另一方面又與一些大學一樣,開辦高級文憑課程。學院的規模各異,開辦的課程種類繁多,傳統上課程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個別院校所提供的課程可反映出該校所在地的工業類型。在教學方法方面,延續教育學院比傳統中六學校較為靈活。一些延續教育學院與鄰近的大學的課程互有聯系,學生可讀完一年"先修"課程後轉到鄰近的大學繼續進修本科或高級文憑課程。大部分延續教育學院沒有宿舍,但校方有專人協助學生尋找適當的住所;大部分私立學院則設有宿舍。除了個別學院頒發一些學院文憑外,大部分課程均為獨立評審機構承認,所頒發的乃國際認可的資格。這些機構不是教育機關,他們的課程及考試由特定委員會、有關行業的代表、技術導師和政府評審員所編定。延續教育的目的一是為了上大學,一是為了就業。你可以在你原來中學念Sixth form(第六年級:一個擴充的年級),或是進入一家繼續教育學院(FE college/Tertiary college),念以下一種課程:GCSE、GCE A-/AS-levels專門為了進入大學的課程,英國本國學生如在這時已決定要讀大學,多會加入這個課程.A level是較重理論的課程。課程科目廣泛,一般為期一年、兩年或十八個月。修讀GCEA-levels不適宜少於一年,除非是為了爭取較好成績的重考生。這些課程由其中一個認可考試機構評審,而各個機構的評審水準或難度沒有區別。報讀GCEA-level的學生,一般需有GCSE四科C級或以上成績。進階、預科課程Access course/Foundation Course預科課程也叫基礎課程.是專為海外學生設計的大學銜接課.通常如果你合格畢業,會擔保你在某一間大學的位置.課程一般為期一年,修畢後可直接進入大學或高等教育學院修讀本科課程。入學資格彈性較高,但需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有工作經驗的成年學生也可申請。學歷未符合大學入學要求的人士如能完成課程,可證明其升讀本科課程的能力。秘書及商科課程學生可考取皇家文學會(RSA)或必文考試學會(PEI)所頒發的證書。學生可選修一科或多個科目,包括辦公室管理、秘書實務、商科和會計等。RSA頒發一級(初班)、二級(中班)及三級(高班)文憑,以上較高的私人助理文憑。PEI的秘書文憑課程亦分三級,課程主要分為商科和秘書,這兩門課程最低入學條件一樣,均需有GCSE三科C級或以上成績(包括英文)。如報考較專門及較高級課程則需GCEA-levels合格。職業先修訓練課程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負責審核培訓技術人員的課程,例如市場調查助理或設計繪圖員等。這些人員是技工與專業人員兩者間的重要中層人員。在英國共有二萬二千個BTEC課程。BTEC兩年制國家文憑的申請人需有GCSE四科C級以上成績。成功修畢文憑課程或在GCSE考取四科合格及GCEA-level一科合格的人士可繼續修讀兩年制高級文憑或本科課程。文憑課程的科目包括會計、商科、市場學、電子、機械、生產及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及農務等。倫敦城市工聯會(C&G)課程獲國際認可並為多種行業提供專業資格,包括美發、印刷、飲食、裁剪和時裝等。這些課程通常不需要正式入學條件,申請人只需通曉英語並證明可從課程中得益便可。國家職業訓練文憑(GNVQ)/普通國家職業資格.不要以為這課程就是職業教育,事實上,大部分在英國大學念書的留學生是讀GNVQ作為繼續教育的.這個課程非常重視實踐與能力的培養.在完成GNVQ後你可以直接去大學念書.如果你想工作的話,這又是一個廣泛承認的職業資格.是國家專業資格委員會(NCVQ)現正在院校推行的新學歷。GNVQ將逐步取代由BTEC、C&G及RSA頒發的專業資格。這三個團體獲NCVQ認可作為頒發GNVQ的團體;科目范圍和現有的相同,例如商科及財務、消閑及旅遊業、飲食及酒店服務業、健康護理、製造業、藝術及設計等。目前CNVQ共分三級,將來或會有更多級別。每一級開設不同的專業課程,包括必修的和自選的課程。學生如有意入讀大學,應考慮選修一科高級程度的GNVQ科目(相等於兩科GCEA-levels),再加上其他GNVQ范圍的課程或一科GCE A-level或兩科GCE AS-levels課程。GNVQ課程一般需時一至兩年,分為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程度。NVQ 一個完全專業的職業資格,只針對就業而設計.EFL 英語作為外語課程.為海外學生而設.有些只想學習英文的學生會在學院讀這個課程.更有些想讀大學的海外學生,因為英語不好而在GNVQ或Foundation Course前必須讀這個課程. 本科教育當你完成了預備課程,通過UCAS申請程序,就可以進入大學了。英國的本科大學教育世界聞名,一個英國的First degree在世界都被承認.課程的時間多為三年.也有一小部分四年或是六年的課程.常見的First degree有BA(文學學士),BSc(理學學士),LLB(法學學士)等.在你畢業的時候,大學會根據你的總成績確定你的degree level,最好的成績是first class(一級),還有二級上,二級下,三級和PASS.如果你想繼續讀研究生(所)的話,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參數.英國現有八十九所大學。各大學的規模、地點、開辦的課程各有不同,為有志入讀大學的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或撰寫論文,以決定獲頒授學位的級別。大學本身為獨立的組織,可以自行決定開辦的課程、教學和評審課程的方法,以及確定課程名稱。不過,所有大學都設有校外主考員制度,由校外人士以客觀態度進行評審,確保所有院校的學術水平。英國的高等教育學院和大學一樣,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學府,課程包括本科、碩士、研究院及師范專業課程。這些院校的學生人數通常比大學少,所以校方更能細心照顧學生。大部分院校都擁有大量宿位,並設有優良的體育和文娛活動設施。高等教育學院的學術水平,一般由當地大學或有關評審委員會如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等負責監督。課程。藝術及設計學院主要開辦有關藝術及設計各方面的基礎、文憑、高級文憑及本科課程。申請人通常要呈交一些作品供學院作為評審入學的輔助材料。高級國家文憑課程 有些學院開辦BETC及SCOTVEC所頒發的高級國家文憑課程。課程通常為兩年全日制(或廠校交替三年制課程),包括理科、技術及商科課程。學生修畢高級文憑課程後,可轉讀本科課程。入學條件一般是在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取得四科C級成績,以及在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GCEA-level)取得一科合格,或擁有BTEC/SCOTVEC國家文憑。本科課程 修讀完本科課程後可取得本科學位,課程一般為三年制;廠校交替制課程則需四年。一些蘇格蘭大學的榮譽本科學位課程亦須修讀四年。醫學、牙科、建築等本科課程,最長須攻讀六年。英國高等教育學院共開辦超過五千項不同科目的本科課程。入學條件方面,申請人最少需有GCE A-levels兩科合格和若干GCSE科目合格。由於學位競爭激烈,部份課程可能要求申請人有三科GCEA-levels或連同高級補充程度(AS-levels)考試取得相等於三科GCE A-levels的良好成績,又或在BTEC文憑考獲好成績。攻讀首個本科課程人士需向大學及學院入學處理中心(UCAS)申請。該中心出版的申請手冊詳述申請手續和列載各大學或院校開辦的課程。此外,還有由英國各大學每年聯合出版的《Universityand College Entrance:The Official Guide》,該書被視為一本有關各類本科課程入學條件的權威刊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學位競爭激烈,因此符合入學資格並不保證獲得錄取。碩士教育英國的碩士研究生(所)課程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時間只用讀一年.節省你的寶貴時間.但是課程的密度相對也很高。Postgraate(研究生/所)課程的Qualification有以下四種: * PGCE-一種師范研究生(所)證書. * Pg Dip-研究生(所)文憑* Master Degree-碩士學位* PhD or Dphill-博士學位講授式研究生課程 分業年制研究院文憑課程及一或兩年制碩士學位課程。申請人報讀碩士學位課程必須有本科學位或相關的專業資格。未符合資格的人士,如欲報讀一年制碩士課程,一般需要先選讀研究院文憑課程或先進修一年才可攻讀碩士學位課程。有關英國大學開的各項講授式研究生課程,可參考《GraateStudies》和《Higher Ecation in the UK》。研究式研究生課程 各大學及高等教育學院都有開辦,申請人需有優等本科學位(一級榮譽或二級一等榮譽)或碩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研究生須從事一至兩年全日制研究工作,研究進度如令校方滿意,可以轉讀哲學博士課程。修畢課程後,學生可取得國際認可專業資格。科目包括會計、銀行業、行政秘書、市場學、測量、社會工作及法律等等。英國的博士學位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是,它不是授課式的.沒有博士課程這樣的東西.你要做的是再三年或更長時間內,確定研究計劃,展開研究行動,和完成最終的研究論文.這種研究過程完全是獨立的,但導師會在開始時與你商榷一個目標,並會在你的研究過程中監視你的進展.最後的論文大概要用6-7個月的時間完成
『柒』 介紹一下英國整體教育制度
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實行5~16歲的義務教育,威爾士實行4~16歲的義務教育。雖然都是要實行義務教育,但是,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的教育體制與蘇格蘭的教育體制是不一樣的。 1.學齡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 / Pre-preparatory ecation) 被過濾廣告 被過濾廣告 很多英國孩子在3~4歲時就開始接受學齡前教育,相當於中國的幼兒園教育。 2.小學教育(Preparatory/Primary ecation) 與中國一樣,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小學學制為6年,但是兒童5歲(威爾士兒童4歲)就上學,在7歲時要參加關鍵階段1(Key Stage 1)考試,11歲時參加關鍵階段2(Key Stage 2)考試並完成小學教育。蘇格蘭小學學制為7年,12歲小學畢業。 很多海外(包括我國)學生在7歲時才接受小學教育,可以進入英國私立學校學習,通常是寄宿學校,這樣的話,學生將在13歲小學畢業,以後各階段教育完成年齡都要順延兩年。 3.中學教育(Secondary ecation) 英國中學教育持續7年,分為兩個階段,16歲前階段和16歲後階段。16歲是指英國學生的教育年齡。 這個階段的教育也可稱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對於高等教育而言的。把英國學生16歲以後階段的2年A level教育稱為大學的預科教育是不妥的,其實,英國的2年A level教育畢業水平是高於中國的3年高中教育畢業水平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大學的學制是三年的原因了。 英國學生在14歲之前要學習科目眾多的中學教育課程,並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學生從14歲開始,除了學習英語、數學以及科學類等核心課程以外,還需要學習四到五門選修課程,兩年後,也就是16歲時,參加關鍵階段4(Key Stage 4)的考試,這就是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考試,或者參加國際中級普通教育證書(IGCSE:International GCSE)考試,或者參加普通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Standard 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考試。 在16歲完成了國家法律規定的義務教育後,可以繼續學習也可以選擇工作。當然,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學習,學習有兩個方向:學術方向以及職業方向。如果想將來攻讀學位課程,也就是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通常還要學習兩年,最後參加高級普通教育證書(GCE A level)考試或者國際中學文憑(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考試,在18歲時完成中學教育。在蘇格蘭,16歲學生只需要學習一年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H-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 Higher Grade)課程並參加考試,成績合格可被蘇格蘭大學錄取,如果成績不太理想或者想去蘇格蘭以外的大學上學,可以再學習一年,提高原來課程的成績或者參加高級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Advanced Higher Grade)考試。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小學教育時間與英國一樣,同為6年,而中國的中學教育(3年初中+3年高中)卻比英國少了一年,這就從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中國高中畢業生必須先讀英國大學預科課程的問題。 4.職業教育(Vocational Ecation) 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後,學生不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還可以進行職業方向的學習,也就是可以接受職業教育培訓,為16歲完成義務教育後參加工作做准備。不論學術教育還是職業教育,14~16歲的教育仍屬於義務教育。16歲以後的職業教育就屬於繼續教育的范疇了。有關繼續教育的情況請看第三章對繼續教育院校的介紹。 職業教育培訓內容廣泛,主要分成四類:普通職業資格類、高等職業資格類、專業資格類以及職業進修類。 (1)普通職業資格類 14歲以上的學生,如果不選擇學術方向的學習,那麼他可以選擇職業方向的學習,比如可以學習國家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NVQ)課程,在蘇格蘭是蘇格蘭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SVQ)課程,課程實用性強。基礎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D到G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中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A*到C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高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高級普通教育證書(A-Level)課程的水準相當,換句話說,只要成績合格,選擇GNVQ課程的學生一樣可以申請上大學。從2000年9月份開始,英國出現了職業性的A level課程,英文名稱為AVCE(Advanced Vocation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正逐漸取代高級GNVQ課程,水準與學術性的A-level課程水準相當。 (2)高等職業資格類 課程面向18歲以上的學生,主要有國家高等證書(HNC)和國家高等文憑(HND)兩種課程,前者學習時間為一年,後者學習時間為兩年,分別相當於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水平。課程畢業後,可以轉讀學士學位課程,視具體情況,有時可以直接進入大二或大三學習。 少數高等職業資格文憑的水準可以達到研究生的水準。 (3)專業資格類 英國能夠提供一些被世界廣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比如商務研究、計算機、工程、藝術和設計、酒店管理、旅遊和時裝設計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特許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資格證書和特許市場營銷學院(CIM)文憑。 (4)職業進修類 幾乎所有你感興趣的職業,英國都開設有相應的課程,比如餐飲、美容美發、廣告、旅遊、攝影、高爾夫球管理、電影製作和音響技術等。 5.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在18歲通過高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或同等水平考試後,英國學生的學習就進入了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階段。高等教育是指本科以上的課程教育和培訓,大部分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使你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或者同等學歷。30%以上的英國年輕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全英國共有180多萬接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學生,其中5%來自歐盟,6%來自世界其他國家。
『捌』 19世紀中期,英國教育領導體制是如何構建的
19世紀中期,英國政府認識到國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著手教育管理體制的建設工作。1839年,英國政府成立樞密院教育署,具體負責教育經費的管理與使用。1856年,該機構改組成為教育局,管理初等教育事宜,成為英國政府設立的第一個教育管理機構。1899年根據《中央教育委員會法》的相關規定,決定成立由國會直接領導的教育委員會,統一管理初等及中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法案同時規定成立教育咨詢委員會。教育委員會的成立為國家教育權力的發揮提供了組織依據。
『玖』 英國和美國的教育體系是什麼
英國教育體制簡介 :
英國對所有五至十六歲的兒童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就課程和學歷資格而言,英國存在兩種不同的體制,一種是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教育體制,另一種是蘇格蘭教育體制。
美國教育體制簡介:
美國的教育是先有教會和私立學校後有公立學校, 故傳統的教育體制是地方分權制和公私並舉制。
美國立國時的憲法規定,聯邦政府無權干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感到設立中央教育領導機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