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獲得海上霸權的原因多角度
主要是打贏了關鍵的幾仗,比如1588年殲滅西班牙無敵艦隊,三次英荷戰爭打敗荷蘭艦隊,後來又在同拿破崙的戰爭中重創法國海軍。原因是:1.英國是個島國,海外貿易是他們的根本,這就需要強大的海軍力量進行保衛2.英國對外爭奪殖民地也需要海軍進行。3.英國率先發動工業革命,建立了工業資本,為海軍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4.有大量的人才(初期是由海盜組成的)。比如納爾遜。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❷ 英國是怎樣打敗其他殖民國家掌握海上霸權的
主要是當時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
英國發動工業革命後,國力大幅增強。
然後幫忙在跟荷蘭、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傳統航海大國的爭奪戰中,取得了上風。
❸ 英國如何通過海軍發展成為海上霸主
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促使了其海軍事業的蓬勃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也為成為海上霸主奠定了雄厚的基礎。英國所處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他航海事業和海軍的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英國商船主要依靠結伴航行來抵禦旅途中被劫掠的風險。但是到了17世紀中葉,英國越來注重海上貿易的擴張,保護原材料的進口,英國的國家軍事不斷擴大自己的海軍實力,來達到海上貿易的保護,並為商船保駕護航。
資本發展必定帶了殖民擴張,不斷擴大自己海域,不斷擴大自己領土,想要將所有的物資都占為己有。英國就通過其海軍實力進行了無限的海外擴張,所以成就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❹ 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對世界海洋的支配權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
英國:通過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來確立其世界海上霸權
在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迎合新航路的開辟,英國已經開始組織艦隊和海盜,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海上霸權,不過受限於當時英國的軍力和經濟實力,英國一直處於下風。不過這已經為海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英國海權取得巨大的發展機遇是在16世紀後期。1588年,英國大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海權發展長期受制於西班牙,在無敵艦隊的覆滅之後,雄心勃勃的英國開始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
17世紀,隨著英國的殖民擴張與海權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與當時控制著世界海上霸權和殖民霸權的荷蘭發生利益從沖突。爆發了「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擊敗荷蘭,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改名為紐約。之後,英國開始逐步取締荷蘭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18世紀,新興的殖民帝國法國嚴重威脅到英國海上霸權的地位,英法為爭奪海上霸權,發動了多次戰爭,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直到1756年~1763年「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奪取了法國在世界各地的大片海外殖民地,英國的海上霸權發展到了頂峰。
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英國海上霸權不斷的到鞏固,形成了日不落帝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
英國海權的結束:
兩次次世界大戰,沉重地沖擊了英國的世界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國力大損,經濟實力大不如前,再也無力經營和維護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了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取代了日益衰落的英國。與此同時,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民族解放獨立運動高漲,英國逐漸失去了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殖民地,海上霸主地位不復存在。
❺ 大英帝國為了完成其海上霸權,走了幾個步驟
1.英國較早就積極開展海外活動.新航路的開辟航線的偏移英國人在進行一般性海上貿易的同時還熱忠與海盜式的搶劫和販賣黑人奴隸的交易.獲得了一定的資金積累.
2.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初步建立海上霸權.
3.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為了保護本國的海上貿易力量,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使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海上貿易活動受到很大打擊,雙方與1652年到1674年的22年間,雙方進行了三次戰爭,打敗荷蘭.
4.18世紀中期,用七年時間打敗法國,確立世界海上霸權
❻ 英國憑什麼確立了海上霸權,舉例其稱霸海洋的過程
英國憑自己強大的海軍確立了海上霸權,主要是打敗無敵艦隊。
❼ 英國成為海上霸主的全部詳細過程
1.新航路開辟後,尼德蘭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經營與殖民地的轉運貿易。北部的荷蘭省成為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省份。
2.荷蘭的造船業非常發達,積極發展對外貿易,阿姆斯特丹是重要的港口。
3. 16世紀末荷蘭逐漸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為許多國家轉運商品。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
4. 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對外貿易,英國政府採用「重商主義」的政策,參與貿易競爭,佔領殖民地。擊潰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立「東印度公司」,商業貿易飛速發展。
5. 從15世紀晚期起,通過圈地運動,英國資本主義性質的租地農場發展起來。
6.從16世紀末葉起,英國開始參與殖民掠奪,1607在美洲獲得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國力日益強盛,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
7. 伴隨著殖民擴張的進行和加強,殖民國家之間的矛盾和爭奪逐漸尖銳起來。先後發生了英西戰爭、英荷戰爭 、英法戰爭。
8.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開始了殖民活動,葡萄牙是早期西歐殖民活動的始作俑者。
9. 繼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荷蘭、英國和法國亦加入殖民擴張的行列。
10.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後,開始了荷蘭控制世界的時代。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矛頭直指荷蘭,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11.17世紀下半葉,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漸趨尖銳,英國發動了對法國的戰爭,1763年英國取得「七年戰爭」的勝利。 英國成為海上霸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12.伴隨著殖民擴張和爭奪,殖民者對殖民地進行了野蠻的掠奪、屠戮和不平等貿易。殖民者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大肆屠殺印第安人,從事罪惡的黑奴貿易,壟斷了殖民地的貿易。
❽ 英國資產階級政權從哪裡奪取了海上霸權
英國資產階級政權在17至18世紀這一段時間里,運用海上劫掠、奴隸販運、商業戰爭地、殖民地戰爭及殖民地掠奪等手段,從昔日的殖民強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國家手中奪取了海上霸權,佔領了它們昔日陸上的殖民屬地,並將其殖民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地。經過幾個世紀的苦心經營,終於建立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大英帝國,這個大英帝國除了擁有英國本土以外,還包括自治領、殖民地、代管地及其他屬地。
❾ 英國在十八世紀中葉為什麼成為了海上霸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開始向外殖民擴張,英荷爭奪海上優勢的矛盾、英法爭奪歐洲優勢的矛盾,成為歐洲國際關系的主要矛盾。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來。
「海上馬車夫」的永久憾事
荷蘭,這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按理並不足道,但它卻
在歷史上有過一段耀眼的輝煌。17世紀上半葉,它擁有商船1.6萬艘,是法國、英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國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荷蘭人壟斷了世界的貿易,荷蘭商人的足
跡遍及五大洲各個角落。因而荷蘭人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
然而,正像歷史上許多國家一樣,其衰敗往往從一次大的災難性的戰爭開始。荷蘭
17世紀上半葉對海上的壟斷權,當成為後起的英國海外擴張最大的障礙和威脅之時,戰
爭就不可避免了。正因為英荷戰爭,使得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迅速跌落下來,從此
再也沒有占據海上霸主地位,此戰成了「海上馬車夫」永久的憾事。
17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在發展
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成為「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
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
運往北歐。它於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然後由爪哇
向西侵佔蘇門答臘島,向東從葡萄牙手裡奪取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還相繼侵佔
了馬六甲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在亞洲東部一度侵入中國領土台灣。在日本九州島的
長崎取得了商業據點。1652年,荷蘭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為它在亞洲的殖民擴
張取得了強大的中繼站。在北美以哈得遜河流域為基礎,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並在
河口奪取曼哈頓島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蘭殖民者佔領了安得列斯群島中的
一些島嶼。
英國於16世紀晚期,挫敗了西班牙海上霸權,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
面。英國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後起的卻又是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它在同荷蘭殖民強
國的斗爭不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獨占海權、獨占原料、獨占市場,因此由競爭、搶奪
發展到武裝沖突。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
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
力的國家插手。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為貿易中介國家、
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
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
英荷海上大戰。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是荷蘭於1652年7月28日發動的,目的是為了
回擊英國國會針對荷蘭把持貿易經紀權而於1651年通過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間,除了在
兩國近海展開作戰行動(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戰、1652年和年紐波特海戰、年
波特蘭海戰)以外,還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峽同時進行了
海戰。英軍艦艇裝備有較先進的火炮,而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優勢,因此擊潰了荷蘭
海軍,並對荷蘭海岸實施封鎖,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
根據這一和約,荷蘭實際上承認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年),是由於英國佔領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蘭對英宣戰。1666年2月,法國和丹麥同荷蘭結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爾克海戰中,廖特爾海軍上將統率的荷蘭艦隊擊敗了
英軍,但未能鞏固既得的戰果。同年8月4—5日於北福倫角再度交戰,荷軍敗北。1667
年6月,荷蘭海軍封鎖泰晤士河口,殲滅部分英國艦只。由於倫敦直接受到威脅,英國
被迫締結和約。根據1667年7月31日《布雷達和約》,英國佔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將英
軍在戰爭期間佔領的蘇利南(在南美)歸還荷蘭。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年),是荷法戰爭(1672—1678年)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間的秘密條約,英國參加了這場戰爭。英軍突然襲
擊了荷蘭海軍。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
海戰失利和對於比荷蘭更危險的競爭者法國實力增強的畏懼,促使英國退出戰爭。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約》規定1667年《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
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從
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志,海上霸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
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
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
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二是改進海上武器
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①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
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②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
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准化的
加農炮等;③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
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
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
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
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
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❿ 英國是如何成為海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哪三打戰役
英國通過英荷戰爭戰勝荷蘭。通過英西戰爭戰勝西班牙,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通過特拉法爾加海戰擊敗法國,通過這三場戰爭,英國打敗了歐洲所有的海上強國,徹底的奠定了自己海上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