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亞麻煙草什麼時候流入英國

亞麻煙草什麼時候流入英國

發布時間:2022-09-06 13:10:56

『壹』 煙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煙草起源於中南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發現有66個品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品種,即普通煙草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

1492年哥倫布探險抵達古巴時,其手下水手羅德里戈·德·傑瑞茲發現古巴當地土人在圍著火堆吸食一種植物冒出的煙,富有探險精神的傑瑞茲與當地土人一起吸食並為此著迷。回到歐洲後,煙草及吸煙的娛樂方式迅速在歐洲傳開。傑瑞茲也被譽為歐洲第一位煙民。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不過這要晚於哥倫布手下水手傑瑞茲。

1880年,詹姆士·本薩克發明出一種奇異的機器,它可以把定量的碎煙葉置於定型管中捲成卷兒,然後用刀將其切成合適的長度。之後詹姆士·杜克對這種機器進行了革新。

19世紀80年代中期,美洲香煙的產量大增。後來香煙在包裝方面借用了瑞典的一種對火柴進行包裝的設備,實現了現代化包裝。1931年,人們本來是為了使香煙保鮮,在煙的包裝外加上了一層玻璃紙。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台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

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煙的常見類型:

1、曬黃煙:

曬黃煙按葉色深淺分為淡色曬黃煙和深色曬黃煙。調制方法有半曬半烤、折曬和架曬三種。總的來說,曬黃煙與烤煙比較接近,尤其是淡色曬黃煙。無論在外形、化學成分以及煙氣、吃味等均與烤煙近似。

深色曬黃煙是介於淡色曬黃煙與曬紅煙之間的類型,與淡色曬黃煙比較,葉色較深,含氮物較多,含糖量較低。這些差異,除品種因素外,主要是因栽培條件和調制方法不同而產生的。曬黃煙的主要產區有廣東的南雄、湖北的黃岡、均縣、吉林的的蛟河、江西的廣豐、上饒等地。

2、曬紅煙:

是指曬制後呈紅褐色的煙葉。這種曬紅煙又可以細分為老紅、次紅和黑褐色幾種。曬紅煙是製造混合型卷煙、旱煙絲和斗煙絲的原料。質量好的曬紅煙還是製造雪茄煙芯葉和內包皮的原料。例如廣東鶴山煙、四川索煙、貴州打賓煙等,就屬於曬紅煙。

3、打曬煙:

調制時先將煙葉堆積捂黃,然後再曬製成的煙葉。可作為旱煙原料,極為名貴,例如吉林蛟河等,就屬於捂曬煙。

4、晾煙:

晾煙有淺色晾煙(白肋、馬里蘭)和深色晾煙之別,都是在陰涼通風場所晾制而成。而其中的白肋煙、馬里蘭煙和雪茄包葉煙因別具一格,均已自成一類。但在我國,除將白肋煙單獨作為一個煙*類型外,其餘所有的晾制煙*,包括雪茄包葉煙、馬里蘭煙和其他傳統晾煙,均歸屬於晾煙類型。

『貳』 煙起源是於什麼時候,起源哪裡,什麼時候來到的中國

煙草與玉米、番茄、馬鈴薯、巧克力並稱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發現。從印第安人發現煙草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煙草最初除了滿足人們的吸食需要外,還常常出現在宗教儀式中。例如,在召開部落會議時,主持人往往要進行一種「噴煙儀式」。將煙管中點燃的煙連續地對准天空、大地、太陽各噴一次,依次表達對天神、地神及亘古不滅的太陽神虔誠的感謝之情。其次是把煙作為一種聖靈之物,成為戰爭與和平的象徵。譬如兩個部落之間劍拔駑張,相互對峙,這時一方要想求和,便可將煙管或煙草送予對方。對方如若接受,就表示願意和平;如若不受,則意味著將有一場血流成河的戰爭。因此,那時印第安人又稱煙草為「和平煙管」,聚在一起吸煙又預示著和平和友誼。又如,美國路易絲安娜州納切爾斯人的太陽首領,每天早晨在日出之前站在家門口,面向東方,用煙草的上部對准東方,而後指向黎明的其它地方。

原始民族的人吸煙完全是為了陶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就把吸出的煙吞掉。如巴西部落的巫師們在瘋狂的秘密節時,用吸煙來使自己進入失神狀態,以期能見到精靈。所以在他們中間,煙草開始被稱為「聖草」就不足為奇了。北美印第安人認為煙的麻醉狀態是超自然的失神狀態,這種狀態中的夢幻無疑就是聖靈的啟示。中世紀的歐洲,煙草也同熏香混合被作為倫敦教堂的供香,也是出於對宗教的頂禮膜拜,在狂熱宗教中使自己陶醉。

「神奇無比」 的煙草作為一種連系神的媒介物,恰好在宗教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所以,吸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與宗教是不可分割的。
由於煙草歷史悠久,又是那麼神聖,於是土著印第安人當時的風俗就把煙草當作神靈,以此用來作為太陽神的神聖祭品。他們認為太陽、大地是萬能而強大的,是萬物之主,所以煙草也就身價百倍,象徵著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每逢節假日、結婚、生日、葬禮以及拜訪名部落首領時,都要把煙草作為最珍貴的禮物互相贈送,以示和平、友誼、尊重和睦相處。這一風俗,代代相傳,直至流傳到世界各地。雖然內容有所改變,但基本上還是表示了和平友好的象徵。據歷史記載,這一風俗在明代萬曆年間,就有許多外國使團和外交使節把煙草或者鼻煙、鼻煙壺等煙製品作為禮品贈送給我國,以示友誼。

因此,煙草遍受世界各國的喜愛,在西班牙、英國、法國等許多歐洲國家,煙草成為上流社會的寵物、帝王獎賞臣僚的聖品。英國當時煙風最盛,全國上下,莫不以吸煙為樂。當年倫敦的通衢、鬧市都有吸煙俱樂部,有如文化沙龍,隨處可見,成為上流社會、縉紳名流吸煙聚談,縱情享受的場所。

煙草同樣被人們隆重地用於喪葬之中。有些民族形成了用煙草和煙具來做殉葬品的風俗。如西伯利亞東部的通古斯民族把死者埋葬在樹內時,要放進一些煙草,日本安尼時代,有些人家將珍貴的煙盒用來殉葬。在我國清代末期,慈禧太後的殉葬品中,有她生前愛用的銅水煙袋、銀水煙袋、銀潮煙袋等煙具,琳琅滿目。

1916年,袁世凱的隨葬品有一根長長的中國式旱煙袋及外國煙具。當然,現代雖然很少有將煙作業葬品的記載,但在民間,將嗜煙者生前酷愛的煙隨之入葬,或在其墳前供上他愛吸的香煙,也是屢見不鮮的。

『叄』 煙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吸煙

吸煙的歷史
一、吸煙的歷史

人類歷史有250萬年,在一個漫長的時間里,人類是不吸煙的。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同時也發現了當地印第安人吸煙,這是對於人類吸煙最早的直接發現。可見人類吸煙距今大約是500年的歷史。

哥倫布到達西印度群島海濱時,看到當地印第安人將乾燥的煙葉,捲成筒狀點燃吸食,冒出煙霧並散發出一股刺激性味道;也看到有人將煙葉碾碎做成鼻煙、嚼煙或類似現在的煙斗吸用。到16世紀中葉,煙草很快傳到世界其他各地。到17世紀初,煙草已傳入德國、俄國、土耳其、菲律賓、日本等地。在19世紀中期克里米亞戰爭時才出現卷煙。1887年卷煙機在英國問世,於是卷煙生產飛速發展。

我國古代人是不吸煙的。煙草傳入我國,約在16世紀末,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最早譯音叫「淡巴枯」,大約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煙草名稱。據史學家研究認為,煙草是通過三條路線傳入我國的,一條是從菲律賓傳到我國台灣、福建,再傳到北方各地;另一條是從南洋傳入廣東;第三條是從日本經朝鮮傳入到遼東。一般認為最早傳入我國是從菲律賓傳到我國台灣、福建兩省。

到明朝崇禎末年,吸煙盛行。到清朝,此風更盛。從此,客人來先敬煙,後敬茶,已成世俗。明、清醫葯學家已觀察到煙草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如《滇南本草》中記載,煙草「令人煩亂,不省人事,···」;《本草匯言》記載「偶有食之,其氣閉,悶昏如死,則非善物可知矣」。中醫張景岳曾說:「煙能散邪,亦必耗氣,」得出「煙也損人」。

二、煙草中的有害物質

香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霧中至少含有2000餘種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環芳烴的苯並芘、苯並蒽, 亞硝胺、釙210、鎘、砷、β-萘胺等有致癌作用, 香煙煙霧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鄰甲酚、苯酚等。吸煙時,香煙煙霧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與唾液一起進入消化道。煙中有害物質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進入血液循環,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協同作用下,損傷正常細胞, 可形成癌症。

香煙煙霧中的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鹼、胺類、腈類、醇類、酚類、烷烴、烯烴、羰基化合物、氮氧化物、多環芳烴、雜環族化合物、重金屬元素、有機農葯···等。他們具有多種生物學作用,包括:

1. 對呼吸道粘膜產生炎症刺激:如醛類、氮氧化物、烯烴類。

2. 對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如腈類、胺類、重金屬元素。

3. 使人產生成癮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鹼。

4. 對人體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環芳烴的苯並芘以及鎘、二甲基亞硝胺、β-萘胺等。

5. 對人體具有促癌作用:如酚類化合物。

6. 使紅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評價煙草的有害物質含量通常採用「煙焦油和一氧化碳」,要求

每支煙產生的煙焦油在15毫克以下,市場上的煙實測超過數倍。按一天吸煙20支,其中四分之一吸入體內計算,吸煙者每天吸入的煙焦油量約為120~200毫克。煙焦油中的有害物質聯合作用是人類癌症的一大威脅。

組成煙焦油的多種致癌物質,當吸入的量達到一定水平就是致

癌的引發劑(initiator),促癌劑和協同致癌劑又能加速致癌作用。

三、吸煙的危害

1998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辦事處召開了第四次\"煙

草或健康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在西太區國家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幾乎等於因酗酒、兇殺、自殺、吸毒、溺水、交通事故、工業事故和艾滋病死亡人數的總和。吸煙能損害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多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天死於吸煙的達8000人。牛津大學癌症研究所皮托(Richard Peto)教授指出:「經常吸煙的人中三分之一將死於這一嗜好,其中一半人只能活到中年」。在發達國家中,吸煙與肺癌死亡人數的85%有關,與支氣管炎及肺氣腫總死亡人數的75%有關,與心臟病總死亡人數的25%有關。據統計,英國平均每4個吸煙者中有1人死於肺癌,中年死亡者中1/3死於肺癌和吸煙引起的心臟病。研究顯示全部癌症患者發病的1/3與吸煙有關。致癌性多環芳烴化合物的水平在戒煙第三個月後,開始從肺組織內下降,直到戒煙5年後才能達到不吸煙人的水平。

據1999年5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劉伯齊教授等發表研究結果,在我國1990年煙草造成60萬人死亡,到2000年將達80萬,如按目前的吸煙情況,到21世紀中葉每年將有約300萬人死於煙草。

於90年代,北京市每年死亡者的總數中,約有1/4死於腦血管病,另有1/4死於癌症。而在癌症中,肺癌的死亡已佔癌症總死亡的1/4。在我國引起肺癌的原因,男性約有70%~80%歸因於吸煙,而女性約30%歸因於吸煙與被動吸煙。在吸煙者中,喉癌、唇癌、舌癌、食管癌、膀胱癌和腎癌等的發生比不吸煙者高數倍。如果每天平均吸煙20支,吸了20年的煙民患肺癌的危險性比不吸煙者高20倍。年齡小於20歲即開始吸煙者,死於肺癌的人數比不吸煙者高28倍。據美國科學家研究,吸煙者比不吸煙者平均要縮短壽命20年左右。

據我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調查研究,90年代初,我國肺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7.09/10萬上升到90年代的17.54/10萬, 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一倍半。江蘇省近20年來肺癌死亡率上升了3.67倍。在抽樣調查的74個城市裡,肺癌死亡已佔全部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在1975年,我國男性肺癌死亡約3萬人,如果我國的吸煙率降不下來,到2025年男性肺癌每年將死亡90萬人,相當於70年代的30倍。以英國為例,由於多年來很多人吸煙,吸煙使1/3的中年人喪生。因此,勸阻吸煙、反對吸煙是預防癌症、阻塞性肺病、腦卒中、冠心病等病的,延年益壽的重要措施。

四、簡要回答幾個問題

1. 什麼叫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

吸煙時,吸煙者自己把香煙煙霧吸進體內,叫做主動吸煙。吸煙者噴雲吐霧以及香煙點燃處冒出的煙霧污染了附近的空氣,使不吸煙的人呼吸了被香煙煙霧污染的空氣,也受到了香煙的危害,這就叫被動吸煙。研究證明:如果在一個家庭內,丈夫吸煙,妻子不吸煙,經常在一起生活,那麼,將來妻子得肺癌的機會比丈夫不吸煙的妻子要高一倍到三倍。丈夫吸煙量越大,妻子得癌的機會越大。如果家庭中有人吸煙,家裡的孩子容易得支氣管炎和肺炎。

1985年,瑞典的法院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認為同事吸煙可能引起共同辦公人員患肺癌從而導致死亡,並把這種現象稱為「職業傷害」,受害者的家庭可以索要一定的經濟補償。據統計,每年由於被動吸煙而造成的死亡人數,英國是1000人,美國是4000~5000人。

2.吸煙與環境污染有協同作用,怎樣理解?

例如普通工人中,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肺癌發病率高約10倍。而石棉工人中,肺癌的發病率比普通工人高8倍, 而吸煙的石棉工人中,肺癌的發病率比普通工人高數十倍以上。吸煙的致癌作用和環境或職業的致癌物的作用,起到了幾乎是相乘的協同作用。

3.吸煙者已吸了20年的煙,現在戒煙還有好處嗎?

吸了20年的煙,現在立即戒煙,仍有好處的。自戒煙時起,吸煙的危害不再繼續增加,積存在你體內的毒素可以逐漸減少,使你的慢性支氣管炎、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的風險等得以減輕。戒煙對防癌有好處,早戒比晚戒好。但即使已經得了癌症也應立即戒煙,這有利於治病和鞏固療效,並預防再患吸煙引起第二個癌症。如果由於吸煙在某人身上已形成了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不可能在停止吸煙後短期內全部消失。所以,如果在戒煙後短期內出現的癌症決不是因為戒煙引起的,而是戒煙前長期吸煙所產生。但戒煙對這個人的好處是減慢癌症發生發展的過程,有利於治療。所以,無論你吸煙多久,戒煙對你都有好處。

4.過濾嘴香煙是無害的嗎?

不是,過濾裝置並不能過濾掉一氧化碳及煙內的其他毒性氣體包括氣相的致癌物質。所以,吸過濾嘴煙的人仍然是心、腦、血管病和癌症的高度危險的人群。

5.煙草對婦女有什麼額外的危險?

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葯者如果吸煙,會增加心臟病及下肢靜脈形成血凝塊的危險。孕婦吸煙時,體內的胎兒也在「吸煙」,孕婦吸煙把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帶入了胎兒的血流,從而減少了對胎兒氧的供應,並加快了胎兒心率。吸煙孕婦的胎兒容易早產和體重不足;嬰幼兒時期容易生病。

6.青少年吸煙危害如何?

青少年吸煙危害更大,這是由於青少年在生長發育時期,人體各系統器官尚未成熟,對環境中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弱,香煙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微粒容易達到細支氣管和肺泡,因而毒物容易被吸收,人體組織受損害較嚴重。影響肺呼吸功能,出現咳嗽多痰,還可能出現呼吸短促,容易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心臟病。20~26歲開始吸煙,肺癌的發生率比非吸煙者大10倍,15~19歲開始吸煙,則肺癌的發生率大15倍,如果小於15歲及開始吸煙,肺癌的發生率比非吸煙者大17倍,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到成年後因吸煙所致疾病的死亡率越高。青少年吸煙還可使學習成績下降。

7.世界范圍內,吸煙情況如何?

在工業化國家中,15歲以上的男性有1/3吸煙;而第三世界國家差不多是1/2。在工業化國家中,女性吸煙者人數和男性差不多;在第三世界國家,有10%的女性吸煙,但這個比例在不斷加大。自60年代初,美國就大力宣傳戒煙,政府制定有關法律。至今,美國成人的吸煙率已由42%下降至25%,已有約5000萬煙民戒煙,使該國的上升的男性肺癌發病率得到遏止。據WHO總幹事馬勒1988年宣布:加拿大已有550萬人戒煙,英國已有1000萬人戒煙,美國當時有4000萬人已經戒煙。目前,工業化國家的吸煙率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下降,而第三世界國家的吸煙率每年以1%~2%的速度上升。西方國家的煙草商們大力向第三世界傾銷煙草製品,危害這些國家。

五、提倡戒煙

為了健康,提倡人人戒煙。戒煙的關鍵第一是認識,第二是決心,第三是恆心。因此戒煙的關鍵在自己。至於市場上出售的戒煙糖、戒煙葯、戒煙香水、戒煙嗽口水或含有尼古丁的口香糖等只有一些輔助作用而已。
參考資料:http://hi..com/%C8%AB%B1%F3%C9%FA/blog/item/3674ca19eedbc07bdab4bd8f.html

『肆』 最早香煙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香煙最初在土耳其一帶流行,當地的人喜歡把煙絲以報紙捲起來吸食。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士兵從時的鄂圖曼帝國士兵中學會了吸食方法,之後傳播到不同地方。大部分的香煙成分之中並不單只有煙草。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

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



香煙影響危害

煙草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可預防死亡原因,煙草使用者中的一半都會死於煙草使用。全世界吸煙者總人數超過十億,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口的穩步增長以及煙草企業的大力市場營銷措施,煙草使用人數持續增長。

每年煙草使用導致全球五百多萬人死亡。如果當前的發展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由於煙草使用導致的年死亡人數將超過八百萬;到本世紀末,煙草將奪去十億人的生命—而且據估計,其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會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香煙

『伍』 香煙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煙草開始傳播世界各地。香煙真正作為大眾化商品同人類生活結緣。

1900年北洋營報局出版紹興人徐樹蘭著《種煙葉法》,介紹新昌煙葉種植法。

1901年,英國13家煙草公司聯合成立了帝國煙草公司。

1902年9月,英美煙草商聯合成立了煙草托拉斯組織——英美煙草公司。總部設在倫敦、紐約。董事長為美國煙草大王杜克。

1903年,世界卷煙托拉斯英美煙公司來華設廠,就地產銷卷煙。

1904年,清政府慶親王復函英使,同意英美煙公司在華製造的卷煙按煙絲課稅(每公斤付關銀0.45兩)。此函即所謂「慶親王合約」。

同年,日本進一步加強了專賣體制,在1899年對煙葉種植,收購實行專賣的基礎上,將全國制煙廠收歸政府管理。

1905年,簡照南、簡玉階兄弟,以10萬元港幣的資本額在香港籌建了「南洋煙草公司」。1909年移師范上海,改名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推出「飛馬」、「飛艇」牌香煙。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大樓舊影

1907年,美國一家專門從事煙草貿易的公司A.C.孟克公司成立。

1911年,俄商老巴托在哈爾濱建立老巴托父子煙草有限公司,1914年被英美煙公司吞並。

1912年,莫林斯公司成立,主要設計和製造卷煙包裝機。

1913年,由雷諾士(R.J.Beynolds)實業公司設計生產的駱駝牌香煙問世,該產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美國士兵的足跡走遍世界各地。

同年,英美煙公司在我國山東濰坊、安徽鳳陽、河南鄧縣試種美種烤煙成功。

1914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慶賀巴拿馬運河通行萬國博覽會上,中國煙葉出展並獲金獎。

1915年,北洋政府頒布《全國煙酒公賣暫行簡章》和《煙酒公賣棧組織法》,設全國煙酒公賣局,各省設立同樣機構,由國家公賣機構酌定公賣價格,通告各地執行,公賣收入歸屬中央財政。

1916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上海設立卷煙廠。1918年改組為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冊,企業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

1919年,飛利浦·莫里斯煙草有限公司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成立。

1924年,美國塞拉尼斯公司成立。該公司根據再士人卡米爾·德萊弗斯研製的醋酸纖維絲束而成立並設廠生產醋纖絲束。

同年,美國《讀者文摘》發表了一篇題為「煙草對人體有害嗎?」的文章,這是關於「吸煙與健康」的第一篇文章,引起世人關注。

同年,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研製出混合型「萬寶路」牌卷煙,後風靡世界。

1927年,英國醫生弗·伊·蒂爾登在醫學雜志《手術刀》上撰文,稱他看到或聽到的每個肺癌患者都抽煙。

1930年,德國累斯頓市的前進公司推出每分鍾生產1800—2000支卷煙的卷煙機。

同年,義大利的薩西布SPA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煙機設備。

1934年,頤中煙草有限公司成立,並作為英美煙公司在華銷售代理人。

1938年,植物學家蔡希陶從抗日戰火中遷到雲南期間,以特別名貴的美國弗吉尼亞州烤煙「大金元」種子,在雲貴一帶試種成功。解放後「大金元」經過多年培育,成為我國所有煙草中最好的品種——雲南一號。

同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位生物學教授對6813人做了調查,發現不抽煙者中活過60歲的佔66%,而嗜煙者只有46%.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統宣布煙草為重要作物,煙草種植者可以緩服兵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年,雲南第一家煙廠——昆明亞西亞煙廠成立。該廠老闆庚晉俟為紀念其兄庚恩揚率部追隨蔡鍔將軍武裝起義的日子(1911年10月30日,即農歷9月9日),給一卷煙牌號起名為「9·9」牌。寓意為9月五穀豐登,祝願國運昌盛,人民安泰。

同年,國民黨政府頒布《戰時煙類專賣暫行條例》,這是中國對煙類實行專賣的第一部正式法規。條例規定,煙類專賣的范圍為紙卷煙、雪茄煙、烤煙及其它用機制或仿機制的煙類和卷煙用紙。條例除確定政府專賣權外,對產制運銷,政府僅採取管制政策,其它仍系民產,商運,商銷。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戰敗德國,美軍佔領區興起一種獨特的交易方式,以香煙取代貶值的帝國馬克,成為日常商業活動的代用貨幣。

1946年,北美煙草化學研究會第一次召開會議;豪尼公司成立,主要從事煙機設備生產。

1948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報道: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煙草可以緩解精神緊張,故無需反對。

同年,煙草機械出現關於平準器的專利,從此卷煙機有很大改造。

1949年,煙草化學家研究會成立。10月,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院農業研究室召開煙草研討會。會上。67位各學科專家共同探討提高煙草生產和加工的科技水平,並每年召開一次會議,1951年正式定名為煙草化學家研討會。

1950年,由中華煙草公司生產的「中華」牌卷煙誕生,該品牌包裝盒以庄嚴和崇高的天安門和華表為標志,以後一直成為「國煙」的象徵。

1951年,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辦第一次「世界香煙會議」。參加國約50個,會上討論了煙草栽培技術、經濟及香煙對人體的影響等問題。

1952年,頤中煙草公司轉讓給上海中華煙草公司。

1953年,羅納德·里根出現於一則廣告中,他嘴裡叼著一根香煙,說道貌岸然:「吸煙無不適感受。」

195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第一次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把吸煙與肺癌聯系起來,引起]醫學界和各方面的關注。

1955年,美聯邦貿易委員會禁止在香煙廣告中宣稱有益健康。

同年,德國佛克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煙草工業用包裝機。

1956年,18個國家24個團體代表在巴黎集會,正式成立「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秘書處設在巴黎。1986年已發展成為57個國家和地區的141個團體參加的國際組織。

同年,由於發明了吸絲成型的方法,英國莫林公司根據這一原理設計的卷煙機,使卷煙工業翻開了新的篇章,標志著大規模機械化卷煙的開始。

1957年,由美國癌症心臟研究所、美國癌症研究會和美國心臟學會共同成立的一個研究小組明確宣布:吸煙與肺癌有直接關系或因果關系。

1962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首次提出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的證據,從此展開了禁煙與產煙之間的唇槍舌戰。

1963年,瑞典25位科學家倡導發起反吸煙運動,建立了國家「吸煙與健康協會」。中國煙草工業公司成立,對煙草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管理,卷煙生產和煙葉收購、復烤、調撥,分配統一經營,產供合一。經過整頓,全國卷煙廠從104個調節器整到61個。

1964年,美國衛生部根據6000多篇論文,首次提出「吸煙與健康」的報告。結論是:吸煙是一種與疾病和死亡有關的極為重要的因素,需要立即採取措施。此舉基本上平息了「關於吸煙能否促進癌症發生」的爭論。

1966年,美國香煙盒上開始注有一條警告說明:「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其後每四年召開一次,以推動國際合作,加強戒煙工作。

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所屬歐洲委員會通過決議,吸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禁止在世界衛生組織開會的場所吸煙。

1971年,第二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在倫敦舉行。

1971年,中國開始試生產葯物療效型卷煙,後改稱為新混合卷煙。

1972年,美籍華人左天覺著《煙草的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在美國出版。該書系統總結了煙草質量與植物生理和化學成分的關系。

1973年,樂富門國際公司成立,主要生產和銷售煙製品。

1974年,聯合國衛生組織召集研究吸煙對健康影響的專家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向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提出減少青少年吸煙,幫助吸煙者戒煙的3條總建議和12條具體策略。

1975年,第三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在紐約召開。

同年,挪威通過了關於限制煙品銷售法。

同年,瑞典科研人員發現尼古丁可提高人的大腦功能。

197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決議,制定了促進戒煙的政策。

同年,法國西蒙娜衛生部長掀起反吸煙運動,結果使法國煙葉消耗量下降45%.

同年,芬蘭在全國開展吸煙與健康教育活動,議會通過了煙草法令。

1977年,美國癌症學會發起並確定11月21日為全國范圍的戒煙日活動。

同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將吸煙與健康改為吸煙或健康,提出第三次報告。

197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第二次專家會議發出控制吸煙瘟疫的報告。該組織吸煙與健康技術委員會做出結論,在吸煙較為廣泛的國家內,死亡是由於吸煙所致。

1979年,中國衛生部、教育部、輕工部等五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關於宣傳吸煙有害與控制吸煙的通知》,表明了我國政府對於控制吸煙問題的政策和立場。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馬勒博士發表了關於把4月7日世界衛生日定為戒煙日的談話,號召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活動。

同年,一些科學家研究發現,從煙草的綠色組織中可提取蛋白質,從而為煙草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科倫坡召開的發展中國家控制吸煙會議上,提出了為實現使人人都享有健康,有必要實現2000年無吸煙者的號召。

1982年,中國輕工業部發出《關於中國煙草總公司正式成立的通知》,決定從1982年1月台票日起,正式成立中國煙草總公司,實行產供銷、人財物的集中統一管理,從而正式確定了煙草專賣和集中管理體制。

同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第三次專家委員會,制定發展中國家控制吸煙策略的報告。

1983年,在加拿大溫尼伯召開的第五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建議,含有20毫克/支以上焦油的香煙,在世界范圍內停止生產與出口,所有香煙以及煙製品應註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告;並明確標出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的含量。中國國務院於同年9月23日發布了《煙草專賣條例》,同時決定成立國家煙草專賣局。

1984年,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決定,禁止以一切宣傳工作和宣傳方式給銷售香煙做廣告。

同年,美國開展停止吸煙活動。煙草大王的孫子、31歲的得里克·雷諾茲戒了煙,並賣掉了他持有的雷諾煙草公司的股票。以後,他成為美國肺部保健康協會抵制吸煙運動的發言人。

中國煙草總公司正式加入世界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並於1986年當選為理事會理事。

1985年,經國家體改委、中國科協批准,中國煙草學會成立,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李益三任理事長。

1985年,日本政府結束專賣制度,將政府專賣機構改組為企業——日本煙草株式會社。

1986年,第39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通過了有關戒煙的22項決議。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發出通知:要求不得在公共場所吸煙,號召人們不要吸煙,勸告戒煙,禁止煙草電視廣告。韓國政府宣布廢除吸外國香煙的禁令,煙草專賣局由一個政府的官方機構改組為國營公司。老牌的法國專賣組織由政府機構改組為一個含有私人資本的國有化企業。

1987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總會做出一項決議:4月7日為世界無煙日。

同年,中國第一個吸煙與健康協會——北京吸煙與健康協會成立。

1988年,從元旦起實施禁煙的國家和地區:日本東京地鐵191個車站內禁止吸煙;菲律賓政府機構辦公室和醫院禁止吸煙;加拿大擴大禁止吸煙范圍,並禁止各種報紙、電台、電視台做香煙廣告;土耳其67個省的官方制定了禁止吸煙章程,衛生部長帶頭和一些知名人士1月9日在國家電視台宣布抽最後一支煙。接著西班牙、義大利、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家做出積極瓜,並通過法案,禁止一切公共場所吸煙英國政府決定,從1988年起,每年3月12日為「全國戒煙日」。

同年,第九屆國際煙草科學大會在中國廣州市召開。參加會議的來自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415名代表。會議的主題是「傳統與創新」。會上共發表論文127篇,其中中國代表論文15篇。

1989年,因每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幹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這年世界無煙日活動的口號是:「在無煙環境中成長」。

1990年,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附屬遺傳工程學中心洪周奉博士經三年努力,將人體胰島素基因移植到煙草組織中,成功地從煙草中提取出胰島素。

挪威政府宣布:「在十年內戒掉抽煙惡習」的反吸煙決定。

世界煙草煙民大會於10月26——27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22個國家的125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為吸煙是一種人權,呼籲人們尊重他們的嗜好。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控制吸煙七年行動計劃,從1991年在公共場所禁止到1997年全球禁止吸煙。7月,中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0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2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5屆奧運會上,組委會決定,所有比賽場館禁止吸煙與煙草廣告。10月,擁有173個成員國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通過決議,自1996年7月1日起,將在其所有成員的民用商業航班飛機上禁止吸煙,把戒煙運動推向全球。

豪尼公司展示了它最新研製的Protos二型卷煙機,生產速度每分鍾高達1.6萬支卷煙。

澳大利亞一個名叫萊斯的婦女以被動吸煙導致哮喘和患上肺氣腫為由,向悉尼地方法院提出控訴,要求僱主賠償損失。同年5月底,法院陪審團以僱主違返澳大利亞《職業衛生與安全條例》為據,判處被僱主南威爾士州衛生局賠償原告萊斯8.5萬澳元。這一被稱為世界「戒煙運動的一個里程碑案件」迅速傳出,引起了世界輿論的轟動。

1993年,法國進一步削弱了對煙草的直接控制和壟斷權,私有化法律規定專賣機構SEITA為一個州立企業,後來又向投資者和大眾出售了大部分股權。

1995年,在泰國召開第四次亞太煙草或健康問題會議,亞洲煙草控制咨詢中心主任朱迪思·麥凱教授指出,亞洲女煙民在婦女中佔2%-10%.

1996年,雷諾士公司購買坦尚尼亞煙草公司5500萬美元的股份,該公司是非洲最大的煙草企業,年銷售額超過7500萬美元。

1997年7月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發國務院第223號令,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8月,第十屆世界煙草或健康大會在中國北京召開。

1999年,根據美國一些州對煙草公司提出關於吸煙危害健康的訴訟。雙方經歷長達數月的艱苦談判,終於達成一項協議:四家煙草公司在今後25年內支付2500億美元賠償,按人口和吸煙造成的損失分配到各州。

1999年1月,世界第二大煙草公司英美煙草公司宣傳出資76億美元,以收購股票的方式兼並世界第四大煙草公司——富樂門國際公司,使其在世界煙草市場佔有份與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相當接近。此項兼並工作已於6月前完成。

日本煙草公司(JT)以9500億日元收購了雷諾士納貝斯高公司(RJRN)海外機構,旨在增強海外特別是在亞洲的競爭能力。

『陸』 煙草的起源,是誰發明並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的

拉美發明,哥倫布帶回歐洲並傳向亞、非洲,繼而傳向全世界。也有說法是中國諸葛亮最先吸食煙草的。

『柒』 鴉片是從哪個朝代開始就流入中國的

清朝,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

『捌』 煙草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第一章 煙草的歷史

1.煙草的發現與起源

煙草進入人類社會生活始於拉丁美洲的原始社會。當時拉丁美洲的當地居民(印第安人)還處在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要生產活動的時期。人們在摘嘗植物時,嘗到的煙草辣舌味,聞到醉人的香氣,能提神解乏,於是把它當作刺激物來咀嚼,煙草邁出了進入人類生活的第一步。

咀嚼煙葉演變成吸煙,與原始社會的祭祀有關。在人類學的著作中,前蘇聯柯斯的《原始文化始綱》和美國摩爾根的《古代社會》都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原始社會時代,就有吸煙嗜好。

當地居民吸食煙草,據說主要是為了祛邪治病,頗有迷信色彩,後來慢慢成了一種癖好。

煙草「祛邪治病」的神話是個古老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里,有一個大首領的公主死了。按照傳統習俗,她被抬到野外天葬,等待「飛鳥」啄食。過了幾日夜,公主不但沒有被「飛鳥」啄食,反而復活回來了,大首領差人探其原因,發現天葬時公主身邊有一種葉莖肥大並帶一種特有的辛辣氣味的植物,公主就是憑借著這種植物的特別辛辣氣味避開「飛鳥」和走獸並且得以蘇醒過來的。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從此把煙草視作能祛邪治病、使人死而復活的「神草」。

原始印第安人部落在每年召開的各部落酋長會議的時候,照例都要舉行隆重的敬煙儀式。儀式開始,司儀人把手制煙卷折納入煙管,用火點燃後,連續噴煙三次:第一次噴向天空,表示感謝聖明的「天神」在過去一年裡保佑他們的生命;第二次噴向大地,感謝哺育他們的「慈母」生產各種食物,恩賜他們生活美好幸福;第三次噴向太陽,表示感謝陽光永遠普照人間大地,使人間萬物生長不息。接著,把煙管依次遞給每個與會酋長然後才正式開會議事。每當印第安人部落之間發生糾紛,甚至武鬥的時候,為了解決爭端,雙方酋長先坐下來吸「和平煙」,然後各訴原委,再由第三者、另一酋長作出解決爭端的裁決。此外,當陌生人進入部落村社,也要先敬「和平煙」,表示歡迎和友好。這,可能是人類以煙敬客習俗的起源。

2.煙草是怎樣傳入世界各地的

15世紀末葉,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在尋找通往印度的新航線時,無意中發現了美洲這塊新大陸,同時也發現了危害人體健康,至今仍然貽害甚深的煙草。

按照哥倫布航海日誌,1492年10月13日記載,當地居民將一些煙葉送給哥倫布。當時,哥倫布雖然沒有吸,但他的一些同伴卻吸得很起勁。這是迄今所知有文字記載的歐洲人,也是美洲域外的人首次吸食煙草的權威記載。

1650年,法國駐葡萄牙大使尼古特得到煙草的種子,就在自己的庭院中種植,長的很茂盛,秋季獲得了豐收,他自己首先嘗試治病並得到效果。當時王太後患了頭痛病,應用各種方法治療無效。尼古特知道後,為了得到女王的信任,親自將這些煙草作為禮品獻給王太後。王太後用了後頭痛病果然消失了,女王非常高興,並對他加以重用。這件事很快在宮廷內傳開,煙草的身價倍增,被稱為「太後草」。

1982年,海德爾堡大學的科學家波塞特和雷曼從煙草中分離出生物鹼,為了紀念第一個把煙草帶到法國的尼古特,把它命名為「尼古丁」。

16世紀中葉,西班牙水手帶回煙草種子,西班牙人開始大量種植煙草,後來又相繼傳到英國、法國、荷蘭、俄國乃至整個歐洲,接著也傳到了亞洲。當哥倫布及其水手們把煙草從美洲帶回西班牙後,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星星之火竟燃遍全球,更沒有想到此舉使人類文明的進程蒙受恥辱。

煙草的英語名字叫「Tobacco」(「達巴科」或「淡巴菰」),其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說,由於煙草最早產自多巴哥島(安提斯群島),由原產地名演變而來;一是說,當地居民把煙草葉子稱為「科依互」,煙具稱為「達巴科」,哥倫布探險隊中人把「科依互」說成「達巴科」,即把吸煙工具誤為煙葉了。

3.煙草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我國古代沒有煙草種植也沒有關於吸煙的記載。華夏臣民吸煙是由外邦傳入的,故有「洋煙」之稱。

煙草傳入我國的時間,大約是在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的明朝萬曆年間。煙草這個有害之物是如何傳入我國的?

據考證竟有4條路線。明萬曆時始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今江蘇、湖北)等地,紛紛移植過去。這是南方煙草輸入的第一線,國外大本營是菲律賓,中轉站是台灣。其中福建漳州又是「第一線」上的「第一站」。第二條路線始於明代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是從南洋一帶進入廣東境內,再往北傳。又一種記載更指明:來自大西洋煙草,由越南直達廣東。第三條路線則從北方「侵」入——由日本到達朝鮮,再轉遼東半島。這條路線傳入時間與前兩條並行,即在明萬曆——天啟年間(公元1616—1627)。其時,大清已建國都於沈陽,清太宗曾下令嚴禁販賣、種植。所以起初是大量傳入北方,有人吸食,種植的人卻極少;在南方兩條線路上,卻是移種煙草的人大大多於吸食者。最後一條線路是從俄國傳入新疆。時間稍晚於前三條線路,肇始於18世紀下半葉,興旺於20世紀初。《新疆農業》載:新疆所產之煙,系黃花煙,又名莫合煙,以伊犁為著。煙草有此4條路線傳入中國,難怪很快便大行其道了,加之煙草傳入後,各地的移種又與本地風俗、口味融合在一起,於是便一下子以扇形態勢鋪開,以至遍布國中,貽患後世。

煙草初入中國的時候,名稱很多,如淡巴菰、相思草、煙酒、金絲煙、仁草、八角草等等。從史籍記載,廣泛叫煙草、煙絲的,大約是到清代之後。

對於煙草的作用,開始,人們頗多猜測。有人認為它有毒,吸多能置人於死地。但更多的是說煙草可以去瘟,「避瘴氣」、「避寒瘟」等等。甚至有認為「邊上人寒疾」,非煙草不能治的。據說明朝派往雲南執行任務的軍隊因為「深入瘴地,無不染病」,但其中有一營人因為吸煙而安然無恙,故而「眾皆服煙」。以後隨著軍隊的調動而使吸煙的習慣廣為傳播,到明朝崇禎年間,民間種植煙草和吸煙已很普遍,到了「三尺童子莫不吃煙」,「男女老少,無不手一管、腰一囊」的地步;甚至在首都北京,也是「鬻者盈衢」。進入清朝以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嗜煙者極多。清王朝初期的攝政王多爾袞,就是煙癮很大的人物。康熙皇帝也說他出巡時,常見大臣們在巡撫帳中吸煙。許多大官都是「癮君子」,如乾隆年間主持編《四庫全書》的大學者紀曉嵐,據說煙癮很厲害,常常清早從城裡坐轎到圓明園見皇帝,為了解決路上吸煙的問題,特製特大煙鍋,可以裝一鍋從城裡吸至城外。王公大臣吸煙成為風氣,民間吸煙也就日益普及,清初有諺雲:「開門七件事,今日增煙而八矣」。

4.紙煙的產生

當時人們的吸煙方式,最常的有兩種:一是吸旱煙,用煙斗或者將煙葉捲成筒狀燃吸;一是吸鼻煙。此外有吸水煙的。1881年卷煙機問世,出現了機器製造的卷煙——紙煙(香煙)。

由於紙煙具有便於吸食,便於運銷與便於謀利等三大特點,加之西方煙商的商業宣傳,千方百計向國內外大量推銷,到本世紀20年代,噴雲吐霧,吸食紙煙,漸漸成為風靡世界的時髦。國王、總統、達官貴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縷縷青煙,裊裊直上,以顯示其身價、風度和氣派。在本世紀50年代,吸煙達到風靡全球的頂峰。最先使用機器卷煙,並把紙煙大量運銷世界各地的英國,3/4的男人吸煙,婦女吸煙者竟多達900萬人,即佔英國成年婦女的半數!煙霧彌漫英國千家萬戶,煙害遍及英國城市鄉村。

大概在1890年,美國人運煙到上海銷售,第二年運來機器就地生產。因為獲利頗豐,故各國資本家紛紛效尤,成為西方資本家剝削中國人民的一大行業。

5.古今中外禁煙縱橫談

提及禁煙,這可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煙草原產於美洲,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發現了這種「有魅力的野草」,因而把它帶回歐洲,先是在西班牙、葡萄牙,後在法國種植開來。但是,當初人們只是把煙草當作觀賞植物,除法國外,吸煙幾乎在其他所有的國家都受到抵制。之後,人們發現吸煙對鼠疫、霍亂和傳染性腦膜炎等死亡率很高的傳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因而醫療界曾把煙草當作「萬靈妙葯」加以頌揚,予以特別的重視。在16世紀,煙草曾大受人們的歡迎。

隨著煙草的推廣和吸煙人數的增加,人們開始模糊地認識到吸煙危害健康,煙草也隨即被視為毒品而受到廣泛的譴責。

1585年,英國政府對吸煙的人加重處罰,把原定煙草進口稅增加了400倍,企圖阻止煙草傳播。1595年,一位葯學家發表論文,提出了煙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引起了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重視。詹姆斯寫了一本《掃除煙草運動》的書,書中說:「你應拋棄這污穢的玩意兒,接受它是不可饒恕的愚蠢,使用它是大大的罪過,它是一種傷目刺鼻、害腦戕肺的惡習,好似地獄入口處的黑煙。」這位國王隨即又向全國發布了禁煙令。不久,全副武裝的衛士把一群群反剪捆綁著的吸煙犯押赴刑場斬首。早年,人們從牛津發現的一組雕刻遺跡,正是描繪那些嘴裡叼煙卷的男女犯人就刑前的情景的。

從1635年起,瑞士也頒布了嚴厲的禁煙令,禁止任何飯店、客棧接待吸煙者,吸煙者將受到鞭笞、火烙和流放等嚴厲處罰。希臘教會的禁煙令更為嚴酷,它規定第一次的違規者,要受鞭打的處罰,第二次要判死刑,擁有鼻煙者要判劓刑。帝俄統治下的俄國,自17世紀開始也是完全禁絕吸煙的。禁煙令規定:吸煙者處死;私藏煙草者嚴刑拷打,追搜禁物;販賣者割鼻、流放、強服苦役。嚴律當頭,許多人乖乖地戒了煙。後來,彼得大帝到荷蘭逛了一圈之後,吞雲吐霧,竟然率先自開禁令,上行下效,終於功虧一匱。

在亞洲也有類似的禁煙令。17世紀時,土耳其人吸煙之風很盛。一些伊斯蘭教的上層人士認為吸煙是件壞事,他們懷疑煙草是一種麻醉葯。有一次,有人吸煙引起首都的一場大火,伊斯蘭教的首領們,便藉此紛紛指責蘇丹未採取禁煙措施。蘇丹姆拉特四世只好簽署了一項嚴酷的禁煙令:凡是吸煙者一律處以死刑。自禁令公布之後,一年內就處死了1萬多人。但這個禁煙令僅存在了4年,便被廢止了。

在日本,大片還未收獲的煙草被拔除焚毀,不少煙農、煙商和吸煙者被罰款、判刑甚至斬首。朝鮮也在1640年後下令禁煙:凡私藏煙葉一斤以上者,立斬不赦;不滿一斤者,統統投入監獄服刑。波斯的禁煙措施更為奇特。1815年,阿拔斯一世除了明令犯吸煙罪必須處於灌食駱駝糞的重罰外,還把沒收來的煙草堆成堆,點火將煙草商當眾燒死。薩西菲國王則在1828年下令,用滾燙的鉛水倒進所有買賣和使用「丑惡之草」的罪犯的喉嚨里。

煙草的傳入中國與國人開始吸煙是在明朝。煙草傳入我國可分為南北兩路。北路即從朝鮮傳入東北,深受滿族貴族們的喜愛和青睞。據朝鮮李朝《仁宗實錄》丙戌(1646)五月條記載:「九王喜吸南草,又欲得良鷹,南草良鷹,並可送入。」九王系指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他在世時被順治帝封為「皇父攝政王」,權大無比,故朝鮮國王投其所好,獻煙草和良鷹以取其歡悅,於是煙草便在東北傳播開來。南路即從琉球傳入福建。清人俞正燮在《癸巳存稿》卷十中說:煙草初由琉球商船從日本運至福建,轉銷各地,逐漸傳開。

吸煙的危害,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已經認識到了——「肺焦」、「吐黃水而死」,但方又認為吸煙可以「驅溫(瘟)發散」。而清初的葉夢珠、王漁洋等人,則更認為可以「避寒暑」、「辟瘴氣,搗去其汁,可毒頭虱」。因此,清朝不少人竟以之為寶貝。

明末崇禎帝,曾多次下達過禁煙令。崇禎十二年(1639),上諭嚴禁吸煙,違者處死。次年,有會試舉人,指使其僕人攜煙進京,被禁衛軍查獲,第二天,這個僕人就被押至西市,斬首示眾。崇禎十六年,皇帝又頒布了嚴禁私販煙草,違者處死的禁令。崇禎癸未(1643)年,再度規定民間私種煙者,被抓獲後要流放到不毛之地去服苦役。然而崇禎禁煙並未講明吸煙的危害,有人說他是出於「吃煙」與「吃燕」諧音,北京是燕地,崇禎認為吸煙兆頭不好,不吉利罷了。禁煙令既然不能以理服人,當然也就禁而不廢了。再加上當時明朝統治正搖搖欲墜,朝不保夕,大量南兵北戍,生活不習慣。他們感到吸煙可驅寒避瘟,解悶提神,日不可缺,後經薊遼總督洪承疇請求,最後開禁。從此吸煙又以「熙朝瑞品」的雅號重新流行起來了。到崇禎末年,竟發展到「雖三尺童子,莫不食煙」的地步。

清人入關以前,清太宗也曾下令禁煙,但卻是禁百姓,不禁皇族。主要是禁止出境貨買煙草,規定犯禁販運煙草一斤以上者先斬後聞,一斤以下者處以徒刑。但是在清廷上層貴族內,吸煙已成風氣。清太宗的禁煙只是禁下不禁上,自然起不到什麼作用,到了後來乾脆宣布開禁。

到清統一全國時,煙草的種植與吸食,已從福建、浙江、江蘇擴展到南北各地,朝廷遂重新頒示嚴禁,「不許種植,不許販賣,違者與通番同罪」。史載,康熙皇帝「尤其惡煙」,不僅要求別人戒煙,而且自己率先戒煙。他南巡時,見大臣史貽直和陳之龍嗜煙如命,成天煙袋不離手,遂決定拿這兩人「開刀」。一日,康熙專駕到山東德州暫駐,在宴會上,康熙特賜這兩臣水晶煙管各一支,讓他們當眾抽煙。兩人大喜過望,馬上裝煙點火吸用,豈料剛用力一吸,火焰即隨管上升,發出一聲爆裂,幾乎燒及嘴唇,嚇得連忙放下不敢再吸。康熙遂藉此傳旨天下禁止吸煙。這件事當時學士蔣陳鈞有記實詩道:「碧碗瓊漿瀲灧開,肆筵先已戒深杯。瑤池宴罷雲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

後來的乾隆皇帝,很願效仿康熙,但在禁煙上卻不大相同。乾隆元年,方苞奏請禁種,未被批准。乾隆五年八月,上諭禁種煙草:「土田阡陌之處,斷不許種」,卻又明諭零星種植不在「示禁」之列。乾隆十三年七、八兩月,延臣兩次高談禁煙,乾隆皇帝均未置可否,只傳旨「候匯議」。而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他在批復雲南巡撫江蘭「請禁蒸酒」的報告中,竟公然指出:「民間釀酒種煙等事,所在皆有,勢難禁止。從前科道中曾有條陳禁止種煙者,以其不達事體交部議處」,「若紛紛勸禁……必致……擾累地主。……殊屬非是!」可見他對吸煙危害的認識與禁煙、「惡煙」的行動,較康熙皇帝遜色得多。由於種煙有利可圖,民間自然趨之若鶩。煙草又是清王朝的一大稅源,光緒年間稅務大臣稱,紙煙一項,日銷四百兆厘,請飭會議紙煙加稅章程。煙稅既可觀,禁煙又怎能不成為空談。乾隆皇帝禁煙態度並不十分堅決,或許撥過煙稅收入的小算盤也未可知。

後來的太平天國,在反對鴉片外也反對吸煙草。太平天國《天條論》明確規定:「凡吹洋煙(鴉片)者斬首不留」;「凡吃黃煙(泛指水煙、旱煙)者,初犯責打一百、枷一個禮拜;再犯責打一千,枷三個禮拜;三犯斬首不留」。這種規定,一度是堅決執行了的。可惜,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領導集團逐漸腐化,在禁煙一事上也搞禁下不禁上,因此,在太平天國吸煙也並未真正禁絕。

不過,在局部禁煙方面,卻有一些明顯的收效。譬如,清末的一位廣東巡撫,下令所屬各縣官吏在處死強盜前,必須賞「強盜牌」香煙給犯人吸。這一奇特的命令實施後竟收到了奇效。許多吸煙者紛紛戒煙或者從此不吸「強盜牌」香煙。後來盡管外國煙商脅迫清政府解除了這個命令,但「強盜牌」香煙仍然是無人問津的死貨。

6.誰先揭開煙草致癌的秘密

據張揆一先生在一篇文章中透露,是我國葯理學專家呂富華教授最早揭開煙草致癌的秘密。

1933年,呂富華在德國佛萊堡大學留學期間,開始了煙草致癌的研究工作。1934年他的論文在德國《法蘭克福病理學雜志》上發表。論文中宣布:給家兔兩耳反復塗布煙焦油120天後,繼續給左、右耳分別長期反復塗布煤焦油和煙焦油結果是塗布煤焦油左耳在20~32天內全部發生癌,而塗布煙焦油的右耳在148~182天之間有3/4發生了癌。另一組家兔在兩耳反復塗布煙焦油305天後,每天接受一次膽固醇注射,共8天,結果在第325天時,有1/4的家兔發生了耳部癌症。這是國際上首次明確證明香煙致癌的動物實驗。呂富華還對廣泛塗布致癌物後,在某一點上出現癌症的機制進行了探討。1935年,瑞士學者舒爾赫和溫特斯太因基本上重復了呂富華的實驗,獲得了同樣的結果。幾位學者都認為,只有在煤焦油塗布、膽固醇注射等因素下,使動物處於「全身」受損、代謝紊亂狀態,從而使之形成某種素質時,煙焦油才易引起癌症。1953年,溫德報道,用焦油冷凝物的丙酮溶液塗布於小鼠背部皮膚,每周三次,結果81隻小鼠中,平均在實驗開始後第71周時,有36隻(44.4%)發生了皮膚癌腫。

『玖』 煙草最早的種植地在哪裡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於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於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目前發現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種,即普通煙草(N.tabacu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回到美洲見證關於印第安人使用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後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隻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裡,那種熱辣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於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像他們從這種習慣里究竟獲得了什麼快樂,除非在吸煙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台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拾』 香煙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煙草作為一種生命力極其強盛、適應性極其廣泛的植物,它的起源問題也是如此的撲朔迷離,同其它許多事情一樣,人們很難排除它起源的兩元論或多元論。有關煙草起源的問題,一直也存在著多種說法。

煙草起源非洲說

美國語言學家魏納爾的《美洲與美洲的發現》一書認為,煙草與很多其它食用植物一樣,是由非洲黑人在很久以前從非洲橫渡大西洋帶到美洲去的。非洲吸煙與使用煙斗的歷史要比哥倫布到達美洲早千年之久。這種說法由於主要是從語言學來加以證實,而缺乏可靠的考古材料支持,長期以來也就未得到人們的支持。

煙草起源埃及說

這種說法源自埃及考古學家在新發現的埃及古代中王國時期的法老墓中「出土了若干陶制的煙斗」。「這些古墓建造於公元前22世紀至公元前18世紀」,「這次發現的陶制煙斗證明古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抽煙的民族」。由於未能見到正式的研究成果或考古報告,也未見到國際學術界人士對這一報道的評論,所以這種說法只能作為一種新說而已。

煙草起源蒙古說

這種提法可以以美國學者沃爾費的《香料煙》一書為代表,根據人類學的考察認為煙草最早起源於蒙古,理由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來自亞洲的蒙古種人,認為世界上最早吸煙的應當是東亞大陸的中國人和蒙古人;他們可能在15000~20000年冰川時期前,帶著煙籽和用煙習慣從西伯利亞橫越白令海峽大陸橋到了阿拉斯加,隨後散居美洲各地。後來,煙草又經歐洲傳回中國。

煙草起源中國說

近些年來,我國煙草界的一些同仁在研究煙草史和編撰地方煙草志時,對煙草在中國使用僅有400多年歷史的這種觀點提出質疑,並大膽提出「煙草源於中國或蒙古」的觀點。

目前被人們培養栽培的只有紅花煙草與黃花煙草。這兩個品種從目前已掌握的材料看來,是由美洲輾轉傳入我國的。但我國也有野生的煙草,如《滇南本草》所記的 「野煙」就是一例。在四川綿竹等不少地方,至今仍有被叫作「野煙」的野草,其葉形狀與煙草相似,植株很小,葉面顏色稍淺,但沒發現有人將其作為煙草的代用品吸食。另外,還有材料說:在河南嵩山林蔭中有一種野生的匣科草本植物,外形很像煙草,當地人有採摘、吸用的習慣。這種植物在秦嶺也有分布,所謂華山參就是指此種植物的根部,其根有毒,不可服食。另外在雲南南部及西雙版納一帶分布有一種多年生野生煙草,抗病蟲性能很好。雖然目前的調查考證還不完全,但也可以相信在亞洲熱帶和我國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可能有煙草的原生植物分布。

有人發現《昭君出塞》壁畫中的使臣隨員,就有人背著裝煙的袋子。在1939年12月20日出版的《張建通訊》半月刊稱:「中國之有煙葉栽種,早在漢朝以前。到了漢時,已設吏專管征稅。」又據載,三國時諸葛亮率軍南征時,士兵受到瘴氣感染,當地居民送韭葉雲香草,燃燒吸取其煙以驅瘴毒。雲香草後來被移植甘陝一帶,逐漸成為當地家種煙葉。甘肅蘭州著名的水煙便是當地黃花煙製作的,煙農稱黃花煙韭葉雲香草。我國著名的晾曬煙產區山東兗州、河南鄧縣等地的煙農認為,他們現在種植的煙草,就是三國時諸葛亮避瘴氣的雲香草,經過栽培馴化之後,從野生煙演變為今天的晾曬煙。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流放地寫下了反映湘西少數民族吸煙的《竹枝詞》:「馬鞭煙袋細細通,兩人相戀莫漏風。燕子銜泥口要緊,蠶兒挽絲在肚中。」李京在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寫成的《雲南志略》記載:金齒百夷(即今天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有「嚼煙草的習俗和嗜好。」顯然這些都早於哥倫布1492年發現的煙草。

閱讀全文

與亞麻煙草什麼時候流入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珠海去越南多少錢 瀏覽:369
越南過境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704
印尼回國要什麼證明 瀏覽:236
東鵬伊朗白玉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549
為什麼換越南盾與匯率不一樣 瀏覽:921
義大利早餐主要是什麼怎麼做 瀏覽:159
如何去買中國最好的刀 瀏覽:256
越南的錢幣稱為什麼 瀏覽:254
中國有哪些大學有名的專業 瀏覽:109
伊朗前身曾是哪個文明古國 瀏覽:792
越南為什麼習慣光腳 瀏覽:100
中國以前有多少個團 瀏覽:114
賣什麼東西去伊朗 瀏覽:128
越南用什麼防曬 瀏覽:597
印尼紅沙糖桔現在多少錢一斤 瀏覽:607
印度檀香木是有什麼味道 瀏覽:331
中國移動提速包是如何計費的 瀏覽:514
沒有哪個國家向中國疫情 瀏覽:432
印度空調怎麼清洗視頻 瀏覽:915
英國宮房價需要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