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只用9天就從德軍包圍圈中撤退33萬人,這是怎麼做到的
英法聯軍共計約四十萬人被困在了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敦刻爾克海灘,他們被如狼似虎的德軍所包圍,四十萬人擁擠地佔據著僅有五十公里寬的海灘上,英國海軍總司令絕望地向倫敦發出了僅有三個英文單詞的電報:But If Not,意思是「只有上帝能救我們」。然而,令英法聯軍、英國上下都絕望無比的時候,上帝沒有出現,希特勒卻站了出來,他向已經包圍了英法聯軍、隨時可以用炮火覆蓋敦刻爾克海灘的德軍下令「停止前進」,而這個命令的時間,是60個小時。
這個決定讓英法聯軍獲得了寶貴的時間,進而讓敦刻爾克大撤退竟然成為了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戰略性撤退,敦刻爾克保留下的有生作戰力量,為後來盟軍的勝利打下基礎。
2.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歐洲各國抵抗德國多長時間
波蘭抵抗了28天,法國抵抗了39天,挪威,荷蘭,比利時等小國,差不多就用了一周的時間佔領。唯獨英國久攻不下,最後敗在了蘇聯手下!
3. 二戰英國對德國宣戰的過程是什麼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國駐德國大使向德國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宣稱如果英國政府在11點鍾得不到德國准備立即從波蘭撤軍的答復,則認為兩國就將處於戰爭狀態。然而直到12點英國也沒有得到這樣的答復。因此,英國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
4.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滅其他國家所用的時間
波蘭:1939年9月1日凌晨,波蘭戰役爆發,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
丹麥和挪威:1940年4月9日德國展開「威塞爾演習」(Weserübung)計劃,進攻丹麥和挪威。丹麥當天投降,挪威抵抗了兩個月。
荷蘭:5月13日德軍B集團軍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蘭,荷蘭15日投降。
比利時:5月15日到28日。
盧森堡:當天投降
法國:1940年6月10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國本土,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佔,6月25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停戰簽字的貢比涅地區的福煦車廂內簽署與停戰條約。
希臘:1941年4月6日德軍開始與希臘人作戰,英國人雖然支援希臘,最後還是無法取勝,德國的軍隊在4月27日進入雅典。
英國:德國在8月5日發動了「鷹計劃」, 即對英國的大規模空中打擊,從而為陸軍登陸掃除障礙,但是一直沒有成功。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無限期推延」海獅計劃,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
蘇聯: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從國在內的190個師,3712輛坦克,7184門火炮,60萬輛運輸車和4950架飛機,共計五百五十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蘇聯在1944年末完全收復失地,到1945年5月2日佔領柏林。
5. 英國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來反抗德國
英國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本國的防禦能力。1940年6月24日,丘吉爾致電加拿大首相麥肯齊•金,表示不與希特勒進行任何和平談判。6月底,丘吉爾拒絕了羅馬教皇和瑞典國王關於德英和解的建議。對於希特勒7月19日的「和平呼籲」,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於7月22日,通過廣播斷然予以拒絕。
6. 二戰歷史
波卡基之戰
1944年6月6日,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盟軍開始在諾曼底登陸,本來己在東線手忙腳亂的德軍更陷入了兩線作戰的窘境。幾天後,盟軍在灘頭建立了穩固的登陸場,開始逐步向內陸縱深發展。盟軍首要目標是卡昂一一一個不大但卻是諾曼底地區交通樞紐的小城,承但攻擊卡昂的盟軍主要由以下部隊構成:戰線左側為英第3師,中央為加拿大第3師,右側是英第51師和第50師;另有英第7裝甲師擔當迂迴任務,從右側經175號公路向卡昂包抄。至6月13日英先遣部隊第22裝甲旅己進入波卡基村,繞到了德軍裝甲教導師側後方 德軍為了彌補己方左側防線的巨大缺口,拯救裝甲教導師,命令機動的SS第101重裝甲營馳援。該營編制為45輛「虎」式坦克,6輛「豹」式搶救車及124輛其它車輛,滿員1037名官兵。他們6月7日即從營地出發,但因鐵路系統遭盟軍空襲毀壞,故200千米的路程全靠自己行軍。然而,盟軍的「暴風」式對地攻擊機並未因此放棄對這支隊伍的「眷顧」,該營一路遭受狂轟濫炸,抵達前線時己有半數車輛被毀。
13日清晨,一名德國尖兵慌張地跑回來報告:「英國人已經到達了前面的村子,距離這里不到2000米!」
德軍米歇爾·魏特曼中尉(第101營先遣連指揮官)正在坦克旁睡覺。聽到這個消息,他有點驚異:「英國動作真快呀!」說著,他已站起來,「霍夫林格,把你的231號坦克借我用一下。博比,給我當炮手。我們去確認一下情況。」
231號坦克是先遣連中狀況最好的「虎」式坦克,而魏特曼自己的座車由於空氣濾清器被彈片打壞,還在修理之中。
「出發!」魏特曼一聲號令,「虎」式坦克轟隆隆地駛出了林間小路。前面就是波卡基村,英軍近3個連的兵力已經進入村子,平時,沒有人注意過這個離卡昂30千米的小小農庄,可從這天起,平凡的波卡基村聲名大噪,成為裝甲作戰經典戰例的代名詞。
英軍第22裝甲旅的A連此時已穿越波村到達東側的小山包――213高地,B連則停在村子西頭的道路上集結,而團部的1輛M5A1輕型坦克和14輛「克倫威爾」正在村中,另外還有4輛偵察車和20輛M21半履帶卡車以及1門35毫米反坦克炮(即英軍的6磅炮)。
魏特曼可不了解這些情況,他通過村邊的麥田直插入175號公路,正好楔入英軍團部的車隊中。進入公路後,他的視野一下子開闊了,可也被嚇了一跳。原來離他最近的英軍偵察車就在其右側15米的地方(剛才由於灌木叢的遮掩,誰都沒有發現對方),而左側200米,幾輛坦克的炮口正對著他的坦克。英軍同樣大吃一驚,他們也沒想到這附近竟有德軍裝甲部隊。而且是令人恐懼的「虎」式坦克。
大家還在發愣的時候,魏特曼首先反應過來:偵察車不足為懼,首先要幹掉左邊對其構成威脅的幾輛坦克。於是,「虎」式迅速左轉,炮塔則轉得更快,博比沒有瞄準,憑感覺就打出了第1發88毫米炮彈。轉眼間,英軍當頭的M5A1被打得粉粹,而「克倫威爾」坦克似乎還沒有裝彈,只是靜靜地用炮口瞪著沖過來的「虎」式。88炮「咚――咚――咚」連續幾炮,3輛「克倫威爾」的「眼睛」都閉上了。英軍團部參謀亞當斯上尉坐在最後1輛「克倫威爾」上,他令坦克急速後退,躲入路旁的廢墟中。
魏特曼發現有一輛英軍坦克逃逸,但卻不知道它就藏匿在附近,他繼續前沖,正好路過亞當斯上尉的坦克面前,亞當斯沒有反應過來,眼睜睜看著「虎」式薄弱的側裝甲從自己身旁掠過,失去了最佳的反擊機會,當然也就成全了魏特曼繼續創下驚人的戰績。
魏特曼加速向西開,他怕那些英國偵察車上的步兵追過來,因為在巷戰中,坦克從步兵身上撈不到便宜。可當他行駛到街道拐彎處時,突然發現一隊英軍坦克正在前方150米處的路旁停靠,其中還有「長鼻子」的「螢火蟲」坦克。「虎」式的前裝甲可以不在乎「克倫威爾」的75毫米短身管主炮,但「螢火蟲」的76毫米長身管主炮在如此距離上擊穿他的戰車卻是輕而易舉。
「掉頭!掉頭!」魏特曼聲嘶力竭地大喊著,「虎」式拖動著56噸的笨重身軀掉頭而去。就在這時,一發「熒火蟲」的76毫米炮彈打在其炮塔左側,幸好射入角太小而被彈飛了。魏特曼一身冷汗,他知道在此多耽誤1秒鍾,都會有致命的危險,因為對方可以很容易地追上他,自己的「虎」式根本跑不過「熒火蟲」。
冤家路窄,魏特曼的坦克剛剛轉過身來,亞當斯駕駛的「克倫威爾」也從藏身處鑽了出來,雙方一打照面。都是手疾眼快,幾乎同時開火。但亞當斯很不幸,他的炮彈只在「虎」式的防盾上打了一個淺坑,可自己的坦克卻被打出了一個大洞,亞當斯雖然沒有死,卻被震得手足發麻,他踉蹌地跳出「座騎」,跑向路邊。
魏特曼繼續東撤,他考慮身後有英軍多輛坦克,而前面可能有大量步兵埋伏,說不定還有反坦克炮。當務之急是趕快返回駐地,把其它坦克招呼過來。於是他讓「虎」式從一個缺口開出了公路,准備從北面繞到東面,再折回營地,以避開所有危險。
其實情況並不如魏特曼想像的可怕,英軍B連的坦克並沒有追擊他,因為他們認為村子裡也許還有多輛德軍坦克,所以不敢冒然進行巷戰;英軍團部的37毫米反坦克炮架好了,步兵也下車進入了陣位,但他們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公路上,根本沒有想到魏特曼會從路邊麥田繞到其側面。
魏特曼也沒想到,他的小迂迴卻繞出大戰果。英軍停在路邊的車輛就像一排標靶暴露在其右側,他將炮塔轉向3點鍾方向,88炮開始了精確的點射。英軍的偵察車、反坦克炮、半履帶車在路旁傾刻化成了灰燼,175號公路成為令人恐懼的戰車墓地。
魏特曼清除了公路上的英軍之後,又發現了位於213高地上的英軍A連。A連當然也發現了公路上的情況不妙,可就是不知道敵人的炮火從何而來。他們只是將炮口對向公路,繼續犯著與犧牲的戰友們相同的錯誤。
魏特曼則一不做二不休,他繼續經麥田向東開,A連的所有坦克的側面又清晰地暴露在他的炮口之下,「熒火蟲」、「謝爾曼」以及「克倫威爾」的正面裝甲本來就不足以抵抗「虎」式的88毫米炮(即使在1500米遠的距離),現在的距離卻不到250米,而且A連在明處(開闊高地),魏特曼在暗處(灌木叢後的麥田裡)。下面的一幕不必描述了,結果是總計23輛上述坦克在此遭到摧毀。
此時,波卡基村以東已無英軍有效抵抗力量。魏特曼決定不回駐地了,他要殺個回馬槍――到村中繼續攻擊英軍B連。他沿著175號公路往回走,沿途都是他剛剛製造的鋼鐵殘骸,不過此時,他無暇回味這一切,因為前面的村莊里正潛伏著殺機。
果然,當魏特曼在213高地逞威之時,亞當斯已經徒步跑回B連,戰友們一見到他,還和他開玩笑:「上尉,你剛才是不是教訓了『虎』式坦克?」「白痴!團部已經被打光了,快通知A連,要小心。」
通訊兵趕緊用無線電呼叫A連,但沓無音訊。英軍這才意識到事態嚴重,馬上開始布署。
為了不與「虎」式發生正面沖突,它們在公路旁的樓房間隙中架起了反坦克炮,同時「螢火蟲」和「克倫威爾」也都開進了斷牆殘壁之中以便隱蔽,這樣也有利於攻擊德國坦克的側面。
魏特曼行駛不到200米,營部呼叫他:「231車,我們已進入村莊支援你,請加入編隊。」德軍第1連的4輛「虎」式、2輛四號坦克G型沿著與魏特曼原路平行的一條街道駛入了175號公路,另外2輛「虎」式從岔道向村內迂迴。此時力量對比發生了明顯逆轉,勝負天平開始向德軍傾斜。但魏特曼眼前一閃,一發反坦克炮彈打在了車首,雖然這一擊並不致命,但「虎」式卻偏向路邊,緊接著又是「轟」地一聲,另一發炮彈打斷了它的履帶,魏特曼的戰車嘎然而止。從此時起,他由主角退居為觀眾。
幾輛德軍坦克仍向前疾馳,而幾輛英軍坦克卻躲在牆角暗喜,因為他們報仇的機會降臨了。
132號「虎」式剛剛開入射界,2輛「熒火蟲」和1輛「克倫威爾」的火炮同時冒出了火光,3發炮彈將這輛「虎」式打癱,131號「虎」式又從夥伴身旁沖了過去,其車組成員認為132號車雖被炸毀,可它的驅殼正好封住了敵人的射界,但他們沒有想到,前面還有幾門反坦克炮呢。結果,131號的炮塔被打飛了十幾米遠,緊踞其後的「虎」式和四號坦克也都被擊毀在波村中央。 戰斗僵持到傍晚,雙方殘存的坦克逐步退出戰場,只剩下步兵和失去戰車的坦克兵在街頭巷尾你爭我奪。此時,英國的12架「暴風」式戰斗機趕來,將這個小村莊夷為平地。
6月13日的波村之戰,英軍共損失27輛坦克和其它戰斗車輛,這些全是魏特曼一人包辦的,德軍其餘坦克卻在沒有一個戰果的情況下被悉數擊毀。
首先從英軍的角度分析:
1、魏特曼單車入村時,英軍並非毫不知覺。當時其團部偵察車距「虎」式僅15米,即使懾於該型坦克的成力,也應立即派步兵跟蹤其去向。退一步說,還可以迅速用無線電通知B連,以便阻擊;
2、亞當斯上尉駕駛團部第4輛「克倫威爾」脫逃後,雖沒有抓住「虎」式第一次通過的機會而攻擊其側裝甲,也應在「虎」式剛剛開過後迅速沖出路面攻擊其同樣薄弱的後部。以「克倫威爾」的靈敏機動性,從這種位置取勝笨重的「虎」式並非難事。可他卻再次貽誤戰機,等到魏特曼轉身後才駛出隱蔽處,與「虎」式打對頭戰,豈不自尋晦氣;
3、英B連發現「虎」式後,即使因不明敵情或避免巷戰而不進行追擊,也應迅速通知A連掉頭,以成夾擊之勢。當時A、B兩連已成分隔之勢,互相通告威脅是戰場上最基本的常識。
再從德軍的角度看:
1、魏特曼被擊中前的表現很出色,判斷也很合理。但他被擊中後,已可確定英軍在村中設下了埋伏,卻未提醒同伴規避或迂迴進攻。若把所有「虎」式坦克拉到213高地上,憑借其強大的遠程火力和厚重的正面裝甲,完全可以無損失地阻滯英軍於波村,何必冒險巷戰呢?
2、魏特曼在戰斗中打得興起。但他似乎忘了進村的目的是偵察,應該及時向本部通知敵情。如果德軍第1連及早支援,趁當時英軍遲頓之機,也許可以全部肅清村中英軍。試想,假如魏特曼打得不順手而被中途擊毀,其本部對波村情況豈不還是一無所知。
波卡基村的戰斗故事之所以成為裝甲作戰的好教材,不僅是因為其戰斗過程令軍事迷大呼過癮,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不得不深刻地反思戰術、戰法運用的道理。
魏特曼後來隨第101重裝甲營殘部後撤,在1944年8月7日12時47分,於盟軍合圍法萊斯的戰役中喪生,時年30歲。他從1939年參戰以來共擊毀對方坦克和其它車輛132部,列德軍坦克王牌首位。此人以前很長時間都駕駛Sd.Kfz.231式8輪偵察車和三號突擊炮,培養出極強的近戰技巧,由波村之戰可領略其作戰風格。
「庫爾斯克會戰」之後,蘇聯大將崔可夫仔細觀察了被繳獲的「虎」式坦克後,不無感慨他說:「坦率地講希特勒的確有理由相憶憑借這種坦克可以打贏這場戰役」。
「克倫威爾」坦克是英軍在二戰中後期投入使用的巡洋坦克。它所裝備的75毫米39倍口徑火炮對德軍坦克威脅不大不,但由於其發動機功率達到600馬力,單位功率為22馬力/噸,故機動性非常好,公路時速可達65千米。「克倫威爾」坦克與蘇聯的T-34有著很深的血緣關系,因為它們的設計原型都源自於著名的「克里斯蒂」坦克。
英國「熒火蟲」坦克是在美國「謝爾曼」M4A3坦克基礎上更換了英制76毫米58倍口徑高初速火炮(即17磅炮)而成的。它克服了「謝爾曼」火力不足的缺點。因其炮管很長故被德軍戲稱為「長鼻子」。「熒火蟲」是當時英軍極少的可以與德國「虎」式或「豹」式坦克對抗的武器。
馬尼拉瓦村之戰:東線的波卡基
1944年6月,蘇軍為了配合西線盟軍的諾曼底登陸作戰,在東線發動了1944年夏季攻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蘇軍的進攻路線正式當年德國人入侵蘇聯時所經過的地方,只是方向完全倒了過來。
在北部戰線上,蘇聯波羅的海方面軍也向拉脫維亞方向發動了進攻。蘇軍將拉脫維亞地區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分割開來,在里加附近形成一個小突出部。而里加附近的杜拉堡也成了雙方爭奪的一個戰略要點,馬尼拉瓦村就在該地北面。
德軍 第502重型坦克營是最先裝備「虎」I坦克參加實戰的部隊,之後它便一直在蘇德前線的北部戰區作戰。本來「虎」I坦克在設計上是利用其厚重的裝甲突破敵軍防線的。無奈戰爭中後期的德軍實在沒有發動進攻的實力,而1943年以後的蘇軍卻不斷地向德軍發動進攻,第502重型坦克營也隨之被不斷地調來調去,以應付德軍防線上隨時出現的「火情」,所以502重型坦克營又被稱之為「北方的消防隊」。
按照編制,第502重型坦克營應該有45輛「虎」I坦克,但在1944年7月,包括正在維修的「虎」I在內也只有43輛。以這樣少的坦克去對付幾倍於己的蘇聯坦克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戰局更重要,每當上面有命令時,502營總是拚命地擠出一些坦克來執行命令。7月22日,有報告說蘇軍裝甲部隊突破了第209步兵師的防線於是,奧托.卡里烏斯中尉的第2坦克連(8輛「虎」I坦克)奉命前往馬尼拉瓦村進行阻擊。這個小村是蘇軍的必經之路,如果蘇軍還沒有佔領它,那麼德軍還可以在這里再建立一道防線。
經過1個多小時的急駛,前方就是馬尼拉瓦村了。
卡里烏斯中尉透過潛望鏡仔細地觀察著前面的村子,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當然,有些東西在坦克里是什麼也看不到的。卡里烏斯命令一名上士跑步去偵察一下。約1個小時後,這名上士氣吁吁跑回來了:「村子已經被俄國人佔領了!路邊上到處都是俄國坦克!大概有1個營那麼多!」
卡里烏斯站在炮塔上,舉起望遠鏡,仔細看了看遠方,接著問上士:「俄國人現在在干什麼?」
「有些俄國人在坦克邊休息,另外一些俄國人可能還在坦克裡面。沒有發現俄國步兵。」
「俄國坦克有那些型號?」
「不清楚,我只看見『大腦袋』T-34,村子外是開闊地,我沒法再接近他們!」
「好吧!你先到那邊去休息一下。」卡里烏斯跳下坦克,然後開始對車長們下達指示:「好了,兄弟們。我們現在有麻煩了。馬尼拉瓦村已經被俄國人搶先一步佔領了,而且還是一支擁有30多輛坦克的裝甲部隊。更要命的是,這些坦克都是可以在遠距離上擊穿我們的『大腦袋』T-34。所以我打算只帶科舍爾少尉的車去,剩下的人都在這里,假如情況不對,就趕緊出來掩護我們。」
「不行!卡里烏斯!這樣太危險了!誰知到這附近還有沒有別的俄國坦克呢?你們就兩輛坦克,太危險了!」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車長們也都小聲地議論起來。
「聽我說,」卡里烏斯揮揮手,示意大家安靜,「這只俄國裝甲部隊只是一支先頭部隊----你們看,在村子的那一邊沒有俄國坦克行動時特有的黑煙,這說明它們暫時還沒有打算進攻,其中有一些坦克還解除了戒備並關閉了發動機,而且它們沒有步兵伴隨,正是我們進行突襲的決好目標。假如我們去的坦克太多,反而會引起俄國人的注意。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待在這里,假如我和科舍爾不幸戰死,你們還可以抵擋一會兒。好了!就這樣定了。」
突襲!
兩輛「虎」I坦克以150米的間隔,一前一後全速向馬尼拉瓦村開去。它們駛上一條鄉間小路,這條路是它們創下一個令人震驚的戰績的開始。
正前方路邊的2輛T-34好象發現了它們,圓圓的炮塔正在轉向這里。
「前方300米!T-34坦克兩輛!炮塔正在旋轉!」炮長大聲喊道。
「穿甲彈!目標:左側路邊T-34......開火!」卡里烏斯接著傳來的就是一陣劇烈的震動和「砰」的一聲。卡里烏斯顧不上欣賞戰果,緊接著就命令:「穿甲彈!目標:右側T34......」話還沒喊完,潛望鏡里的那輛T-34就冒起一股黑煙,耳機中也傳來科舍爾少尉的聲音:「擊毀T-34一輛,請指示下一個目標。」 「幹得好!科舍爾!」卡里烏斯高興地說。
蘇聯坦克兵推開艙蓋,從燃燒著的坦克中爬出來,向「虎」I看不見的地方跑去。卡里烏斯顧不上他們,他一直注視著前面路中央的一輛坦克,這輛坦克似乎被嚇瞢了竟然沒有反應它把自己的薄弱的後部整個亮在了卡里烏斯的面前。
「開火!」
又一發穿甲彈鑽進了這輛T-34的炮塔,就在這個時候,卡里烏斯突然明白了:蘇聯坦克還不知道突襲者來自何方!
它們以為炮彈是村子外的某個地方飛來的。卡里烏斯心裡一陣狂喜,他大聲地對著無線電話筒:「科舍爾!俄國人還不知道我們在村子裡,他們還以為我們在外面!快!抓緊時間!爭取多幹掉幾輛俄國坦克!」
「明白!」
兩輛「虎」I開始向相反的反向旋轉炮塔,卡里烏斯的「虎」I負責擊毀停在路上的和左側路邊的坦克,科舍爾負責幹掉右側路邊的坦克。一輛接一輛的蘇聯坦克被擊毀,燃燒,黑黑的煙柱接連從村子裡升起。有的蘇聯坦克發現來襲者是沿著公路殺過來的,但還沒得及轉過炮塔,就被「虎」I在極近的距離上擊毀了,有幸活下來的蘇聯坦克兵也遭到德國坦克的機槍掃射。而卡里烏斯和科舍爾的坦克已經駛過半個村子,在他們的身後,是一堆堆燃燒的坦克......
卡里烏斯的坦克又駛過了一座房屋。一輛坦克正躲在房屋的那一邊,尾部暴露在瞄準鏡中,炮長習慣性地將火炮指向它,正要按下發射鈕......
「慢!」身後一隻手按住了他。
炮長扭過頭來,疑惑地看著正湊在潛望鏡前的卡里烏斯。卡里烏斯彷彿在自言自語地說:「你看看前面的那輛坦克象不象我們的『虎王』坦克?」炮長把眼睛湊在瞄準鏡前面:「是呀,還真的有點象呢。比T-34大得多的炮塔,長身管的火炮,寬大的車體......」
「還有單排的負重輪!這是俄國坦克!立即開火!」卡里烏斯大聲地喊。 88毫米炮立即噴出一團火焰,與之相對應的,那輛蘇聯坦克的炮塔上也噴出一股巨大的火焰。卡里烏斯迅速抓起無線電話筒,大聲通知科舍爾:「俄國人有一種坦克,看上去很象我們的『虎王』坦克。別理它!只管開炮就行了!」
「科舍爾明白!」
兩輛「虎」I繼續進行它們的死亡遊行。黑色煙柱的數量也在繼續增加... 在村子外等待的「虎」I坦克車長們焦急地聽著無線電中傳來的消息,不時看看遠處馬尼拉瓦村裡升起的黑煙。盡管從無線電中還能聽到卡里烏斯和科舍爾興奮,緊張的喊聲,但蘇聯坦克實在太多了,萬一他們有個疏忽,那可... 也不知過了多久,無線電里傳來了卡里烏斯的聲音:「坦克第2連所有人員請注意,我是卡里烏斯,馬尼拉瓦村裡已經沒有俄國坦克......」
IS-2M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斗全重 45T, 長9.60m /寬3.12m /高 2.71m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7/19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41/210 km 乘員 4人 火力裝備 :122mm D-25 坦克炮1門 2x7.62mm 機槍 1x12.7mm 機槍 裝甲 19-160mm。
虎1型主要性能:重56噸; 長/高/寬:8.45/2.93/3.7米; 乘員:5人; 速度:38公里/時; 裝甲:25mm--100mm; 武備:88mm/56倍徑坦克炮1門,7.92mm車載機槍2挺。
戰後的調查與啟示:
德軍在戰斗結束後發現,卡里烏斯中尉從戰斗開始到戰斗結束只用了20分鍾。在這20分鍾內,他和科舍爾少尉一共擊毀了17輛坦克,其中包括6輛性能遠遠優於「虎」I的JS-2重型坦克(一說為10輛)。而這場戰斗對當時德軍戰局有多大幫助呢?讓我們來看一下。被卡里烏斯襲擊的部隊是蘇聯波羅的海方面軍第1坦克旅的先頭部隊,馬尼拉瓦村的戰斗使突破防線的蘇軍裝甲部隊暫時放慢了突擊的腳步,得到喘息的德軍迅速在馬尼拉瓦村一線又建立了一道臨時防線,使德軍滅亡的日子又向後拖延了幾天。馬尼拉瓦村之戰被稱之為「可與波卡基之戰相媲美的另一次坦克戰」。與魏特曼在波卡基的敵人不同,卡里烏斯遭遇的每一輛坦克都可以致他於死地。尤其是JS-2中型坦克,「虎」I幾乎無法與其對抗,而卡里烏斯的小組卻在毫無損失的情況下擊毀了6輛JS-2,這恐怕就不能用運氣來解釋了。但是,歷史又無情地證明,非正義戰爭終究是要失敗的。在戰斗還未開始時,卡里烏斯就派遣了偵察人員。雖然沒能完全弄清楚敵人的情況,但也最大程度地讓卡里烏斯了解了敵情,這為他採用正確的戰術奠定了基礎。其次,良好的戰術素質確保了戰果。由於卡里烏斯與蘇聯坦克的交戰的距離很近,這要求他的車組必須具備較高的戰術水平,否則一擊不中的後果很有可能的災難性的。而蘇軍失利的原因卻很多。首先,一支孤軍深入的部隊沒有在敵人可能來襲的方向上布置足夠的偵察,警戒人員,這就給了卡里烏斯以可乘之機;另外,這支突破部隊沒有步兵的保護也是一個失誤;在發現遭到攻擊時,所有蘇聯坦克仍呆在村子亂作一團,它們完全可以駛離村子,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伺機反擊來襲者,但它們沒有這么作。在馬尼拉瓦村之戰後,卡里烏斯被調到新組建的第512重型反坦克營當第2連的指揮官,指揮「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1945年4月15日帶領全連向美軍投降。卡里烏斯目前仍然健在。另外,現在又有一種說法說魏特曼不是頭號坦克王牌,而卡里烏斯才是真正的第一坦克王牌,因為有記錄表明,他在東線作戰其間,一共擊毀了150--200輛蘇聯坦克。
7. 1943年英國與德國開戰了嗎
39年就宣戰了不過40年才打起來
8. 英國是怎樣的德國進行反擊的
9月5日,英國輕型轟炸機攻擊了德國在法國的2個基地。9月7日夜裡,英國皇家空軍的重型轟炸機首次對德准備發動入侵的港口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皇家空軍對從勒阿佛爾到安特衛普,從安特衛普到布倫的整個沿海各個港口的攻擊,使擁塞在那裡的德國船隻遭到很大的損失。在敦克爾刻擊沉擊損84艘駁船;在瑟堡到登一赫耳德,炸毀一座500噸的軍火庫,焚毀一所軍糧倉庫,炸沉許多輪船和魚雷艇。從9月7日到10月12日希特勒宣布取消入侵為止,皇家空軍共擊沉擊損德國運輸艦21艘,駁船214艘,拖船5艘,汽艇3艘,這個數字約佔德國入侵英國而集結的船隻總數的12%。9月23日至24日,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派出119架惠特尼、威林頓斯和漢普登斯式轟炸機襲擊柏林。其中84架飛機抵達目標區域,唯一最成功的轟炸是在夏洛騰堡,燃燒彈炸燃了一個煤氣儲存罐。可是也有許多炸彈沒有爆炸,包括一枚投到希特勒官邸花園里的炸彈,它把希特勒的衛隊嚇得魂飛魄散,可最終卻是有驚無險。這次轟炸死亡22個德國人。9月16日,皇家空軍的轟炸機空襲了正在進行大規模入侵演習的德國部隊,使人員和登陸艦只遭受到慘重損失。運回柏林的被打死和燒傷的士兵整整裝了2長列救護火車。結果,在德國以及歐洲大陸許多地方都流傳開這樣的消息:德國人確已試圖登陸,但是被英國人打退了。在德軍還沉浸在失利的沉悶之中時,英國皇家空軍借勝利的餘威發起了攻擊。9月15日晚上,以及16日、17日,皇家空軍轟炸機隊大規模持續轟炸了准備發動入侵的德軍停泊港,使德國海軍遭到嚴重打擊。從布洛涅到安特衛普的各港口內的船舶,遭到了猛烈轟炸。安特衛普遭受的損失尤其嚴重。海軍將領紛紛向元首報告所受損失。9月17日,希特勒不得不同意海軍參謀部的意見,認為英國皇家空軍仍然沒有被打垮,德國空軍並沒掌握英倫三島的制空權。納粹統帥不情願但只能再次推遲登陸行動。10月12日,希特勒發出了正式指令「海獅」計劃推遲。希特勒名為推遲,實際上出於種種復雜原因被迫放棄了對英國本土的入侵計劃。就這樣罪惡的「海獅」悄悄地遁去了。
德軍狂炸倫敦引起大火。圖為火海一角。
9. 二戰德國打敗英法聯軍用了多久
第一:德軍在西線戰役時沒有殲滅敦克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使之成為日後盟軍反撲的中堅力量。 第二:德國的資源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第三:德國沒有在戰爭初期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導致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的失敗,海獅計劃的泡湯,致使德國在今後處於和一戰時期同樣的兩線作戰的泥潭。 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使一直處於孤立主義中的美國覺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喚醒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實力。 第五:德國沒有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將蘇聯擊敗,使德軍與蘇聯陷於長期的拉鋸戰,蘇聯國土遼闊有著極大的戰略縱身,人口眾多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德軍只有在戰爭的第一年戰勝蘇聯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第六:如果就算沒有在第一年擊潰蘇聯,但是可以迅速攻佔莫斯科這個蘇維埃政權的心臟,就會對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產生極大動搖。但是由於希特勒對戰局的錯誤指揮,沒有聽取古德里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見,而是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大軍攻打基輔再打莫斯科,使德軍浪費的兩個月的寶貴時間,等到德軍在回師莫斯科的時候德軍的士氣以大打折扣,裝甲部隊也有大量損失,在加上冬季的來到,朱可夫已經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縱身100多公里的防線。使得德軍喪失了在戰爭初期攻佔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等德軍到達莫斯科城下時以是強弩之磨。 第七:德國最高統帥部對盟軍到底是在諾曼底還是加萊登陸的判斷失誤 ,將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成加萊導致對諾曼底地區防守的空虛,所謂的大西洋壁壘更是與戈培爾所吹噓的相差甚遠,使盟軍輕易上岸。 第八:盟軍登陸後,由於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致使德軍的4個裝甲師沒有及時趕到諾曼底海灘。 第九:德國最高統帥部對德軍反擊的4個裝甲師的部署存在嚴重失誤,希特勒將部隊部署在距諾曼底海灘數十公里以外的內陸地區,而且這4個師的調動必須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喪失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第十:德軍阿登反擊的失敗使德軍喪失了其所有的裝甲部隊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10. 二站的德國閃電戰,戰領歐洲的國家德國都用了多少天的時間
1929年資本主義爆發大規模經濟危機,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德、日、意經濟遭到慘重打擊,發生社會動盪,在此情況下紛紛走上軍國主義道路,謀求對外擴張。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1933年,德國希特勒上台,推行法西斯統治,1933年策劃國會縱火案,取締政黨,實施納粹獨裁。1922年,義大利莫索里尼上台,隨後實行法西斯專制,並積極入侵東非,1935年侵佔衣索比亞。1936年,德日簽定「反共產國際協定」,第二年義大利加入協定,軸心國集團形成。1936年德意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亂,並公然出兵參戰,1939年顛覆西班牙共和國政府。1938年3月德國出兵吞並奧地利,1938年9月,德國和英法意通過「慕尼黑協定」佔領捷克蘇台德,第二年3月佔領捷克。隨後又對波蘭提出領土要求。
1939年9月1日,德軍對波蘭發動閃電戰,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總結一戰經驗教訓,發展出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和裝甲集群進行大縱深突擊的閃電戰戰法,在波蘭發揮了威力,波軍來不及集結兵力就被分割包圍,飛機來不及起飛,火炮來不及展開就被擊毀,德軍順利突入波蘭境內,英法宣戰後按兵不動,坐視波蘭滅亡,被稱為「靜坐戰」,9月28日,華沙陷落,波蘭淪亡。
1940年4月9日,德軍突突襲丹麥,丹麥不戰而降;同日德國海軍襲擊挪威主要港口,挪威海軍和海岸炮兵英勇抵抗,重創德艦隊,但德軍空降部隊佔領了挪威首都,4月14日英軍在挪威登陸,6月10日挪威被佔領。
5月10日,德軍對荷、比、盧和法國北部發動閃電進攻,同日英法聯軍進入比利時,德軍裝甲部隊從阿登山區突入聯軍縱深,聯軍潰退,14日荷蘭投降,28日比利時投降,盧森堡不戰而降。英法聯軍敗退到敦克爾克,僥幸逃脫。6月6日,德國對法國發動總攻,法軍迅速被打垮,德軍進至巴黎,6月11日義大利對法宣戰,22日法國投降。8月9日,德國實施入侵英國「海獅計劃」開始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空襲。英國也對德國城市進行了反擊,並組織海軍炮擊德國港口,德國始終未能獲得英國制空權,10月12日,希特勒取消入侵英國的計劃。
同年6月義大利對東非英屬肯亞、索馬里發動進攻,9月對埃及發動進攻,很快都被英軍擊潰,德國不得不派出非洲軍團支援義大利。
1940年10月德國出兵巴爾干佔領羅馬尼亞油田,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相繼加入軸心國軍事同盟。1941年3月,南斯拉夫發動反對德國的政變,德軍大舉入侵,政府很快投降,但共產黨領導南人民軍堅持了長期游擊抗戰。
1941年6月22日,德軍不宣而戰對蘇聯發動大規模突襲,德軍首先轟炸蘇聯機場擊毀蘇軍飛機上千架,繼而奪取制空權,在空軍的支援下,德軍迅速突入蘇聯境內500~600公里,蘇軍損失30多萬人。7月德軍發動夏季攻勢,7月16日佔領斯摩棱斯克,9月19日佔領基輔,接連續圍殲上百萬蘇軍,蘇軍在只列寧格勒頂住了德軍進攻。9月30日德軍發動莫斯科戰役,10月三麵包圍莫斯科,此時德軍戰線過長,蘇聯軍民的頑強抗擊和雨季的到來使德軍減慢了進攻速度,11月德軍進至莫斯科城下,此時新組建的蘇軍源源不斷的開到,頂住了德軍進攻,11月底嚴寒提前來臨,毫無准備的德軍遭受重大損失,被迫轉入防禦。12月蘇軍轉入反攻,將德軍擊潰了200公里,德軍迅速滅亡蘇聯的企圖被粉碎。
月,日、美海軍主力在中途島進行決戰,美軍以少勝多,擊沉日本主力4艘航母,日本海軍遭受重創。8月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佔領日軍新建的機場,此後雙方不斷向島上增兵,並在外海進行了爭奪制海權的海戰,1943年1月,美軍逐漸控制了制海權,並調集重兵奪取了瓜島。
1942年7月,德軍為奪取伏爾加河和高加索油田發動斯大林格勒會戰,17日起德軍對蘇軍發動進攻,8月19日,德軍突破頓河,9月合圍斯大林格勒,10月蘇軍退守市區,進行了堅決的防禦。在內線抗擊的同時,蘇軍外線轉入反攻,10月蘇軍南北兩翼實施反包圍,11月底蘇軍合圍斯大林格林德軍,1943年1月蘇軍里應外合發起總攻,2月2日德軍投降。
1942年軸心國逐漸喪失了在地中海的制海權,德軍雖然攻到埃及的阿拉曼,但戰線過長後援中斷,已成強弩之末,1942年10月23日,英軍發動阿拉曼戰役,德軍頑強防禦,並發動反擊,但英軍依賴兵力優勢和空中優勢於11月初將德軍打垮並進行追擊,1943年1月23日,盟軍佔領的黎波里。1942年11月8日,盟軍英美聯軍在法屬摩洛哥登陸,11月11日佔領卡薩布蘭卡,1943年4月19日盟軍向北非德意聯軍發動總攻,5月7日佔領突尼西亞,5月13日北非德意軍投降,戴高勒領導的自由法國獲得根據地加入對軸心國戰爭。1943年蘇軍攻入烏克蘭和白俄羅斯,7月德軍為佔領庫爾茨克突出部發動庫爾茨克會戰,7月5日德軍發動進攻,雙方激烈交戰,12日雙方投入坦克和自行火炮上萬輛爆發最大規模的一次坦克戰,德軍被擊敗損失坦克自行火炮4000多輛。
同年7月南線盟軍在義大利西西里登陸,8月佔領墨西拿,9月3日,盟軍在義大利登陸,4日莫索里尼垮台,義大利向盟軍投降,隨後德軍進入義大利,10月13日,義大利新政府對德宣戰。至此軸心國已全面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同盟國轉入全面反攻。
1943年美、蘇、中、英先後舉行卡薩布蘭卡、開羅、德黑蘭會議,通過了徹底打垮軸心國集團的一系列決議和宣言。1944年,蘇軍全面反攻,解放了全部國土,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里先後退出戰爭,同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月底盟軍先後奪占瑟堡等港口,鞏固了灘頭陣地,7月開始向法國縱深發展,8月佔領了法國南部的大片領土,8月19日,巴黎爆發起義,隨後解放。12月,德軍集結兵力發動阿登戰役,12月16日,德軍發起進攻,盟軍起初毫無准備,但很快實施反擊,1945年1月蘇軍在東線發動全面進攻,德軍被迫撤退。
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10月美軍發動菲律賓戰役,日本投入海軍的全部家當企圖在萊特灣誘殲美國登陸艦隊,23日海戰爆發,一度誘敵成功,使美艦隊主力離開萊特灣,美軍登陸艦隊遭到猛烈打擊,但美軍很快會師,全殲了日本艦隊,日本海軍主力已損失殆盡。1945年1月,美軍在呂宋島登陸,5月佔領菲律賓。6月美軍佔領硫磺島,7月佔領沖繩。
1945年2月英美蘇簽定了旨在了結束戰爭和重新劃定戰後世界范圍的「雅爾塔協定」。4月,蘇軍發動柏林戰役,16日進攻開始,20日包圍柏林,29日蘇軍攻入市中心,4月30日,希特勒在地堡里自殺,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5月9日德國投降。沖繩戰役後日本沿海已完全被美艦封鎖,日本准備作垂死頑抗,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先後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兩市被夷為平地。8月8日,蘇軍對日宣戰,9日對發動進攻,迅速粉碎了侵佔我東北十四年的關東軍。同時以中國為主的各佔領區軍民發動反攻,推翻日本軍事統治,解放國土。面對這樣的打擊,喪魂落魄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喪失了頑抗的意志,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二戰給人類造成了空前災難,以德意日法西斯滅亡而告終,美、蘇作為超級大國崛起主宰世界,同時英法帝國主義遭到沉重打擊,世界各國人民經受了戰爭鍛煉,戰後殖民地半殖民地紛紛獲得獨立。戰爭中現代科技大量應用到軍事領域,先後出現了雷達、噴氣式飛機、導彈、原子彈等高技術武器,世界進入宇航時代和核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世界人民經過6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德、意、日法西斯……
【1939年】
1939年9月1日,德軍用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39年4月,德軍佔領丹麥和挪威
1939年5月向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發起進攻,很快佔領荷、比、盧三國
1939年德軍從法國境內攻向英吉利海峽,英法聯軍被迫實施著名的敦刻爾克撤退,撤至英倫三島
【1940年】
1940年9月起,英、意軍隊在北非進行拉鋸戰
【1941年】
1941年初,德國誘迫羅馬尼亞、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加入三國軍事同盟後,德、意分別佔領南斯拉夫和希臘
1941年2月,為爭奪地中海並幫助義大利保住在非洲的根據地,德軍參加北非作戰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
1941年12月7日,日軍襲擊珍珠港,美、英對日宣戰,德、意也向美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
1942年5月起,日軍的戰略進攻受阻,美日在珊瑚海海戰,日軍首次受挫
1942年5月,蘇、英、美曾談判,確定應由美、英兩國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以便從東、西、南三面打擊希特勒
1942年6月美日的中途島海戰,日軍損失慘重,損失4艘航空母艦,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優勢也很快喪失
1942年7月,德軍轉而大舉進攻斯大林格勒,蘇聯軍民艱苦奮戰160天,殲滅德軍33萬,這次勝利是轉折點
1942年8月,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標志著太平洋戰爭已完成轉折
1942年11月起,英軍在阿萊曼地區的會戰中大敗德意軍,扭轉了北非戰場的被動局面
1942年11月末,美英聯軍在北非登陸,佔領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奠定了非洲戰場勝利的基礎
【1943年】
1943年5月,美英聯軍從東路和西路發起進攻。迫使退至突尼西亞境內的德意軍投降,北非戰事至此結束
1943年7月,美英聯軍在西西里島登陸
1943年7月,蘇德在庫爾斯克展開空前的大會戰,這是迄今規模最大的裝甲戰。此戰德軍失敗後,開始了長達20個月的撤退
1943年9月,在義大利南部地區登陸,迫使義大利與美英簽訂停戰協定,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盟軍在太平洋上對日軍發起全面反攻
【1944年】
1944年6月6日美英派兵在法國西北諾曼底地區登陸,並向德國進軍
1944年8月,美英軍又在法國南部登陸
1944年12月16日,為挽回敗局,德軍在比利時的阿登地區發起反撲,美英軍與德軍在阿登地區進行大會戰
1944年下半年起,蘇軍大規模追擊德軍,在東歐各國人民的英勇配合作戰下,攻入德國本土,與此同時盟軍控制了中太平洋諸島嶼
【1945年】
1945年3月,西線的美、英軍渡過萊茵河,向德國腹地進攻
1945年3月,亞洲地區盟軍攻佔硫黃島和沖繩島。在東南亞,奪回日軍佔領的印度、緬甸等國和地區
1945年4月,歐洲地區盟軍在易北河會師,東、西歐兩個戰場連成一片
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事至此結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同時,中國戰場也轉入全國規模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日、意法西斯的徹底失敗而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7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國家軸心國集團。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斗。
盡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