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斯諾克歷史上,有誰拿過大滿貫
1、史蒂夫-戴維斯
1957年8月22日出生於英格蘭,是一位現役職業斯諾克選手。自從1978年轉為職業選手以來,到2004年為止,史蒂夫·戴維斯總共獲得了73次冠軍,其中28次是排名賽事的桂冠。特別是在1980年代,戴維斯幾乎橫掃斯諾克球壇:8次打進世界錦標賽決賽,6度奪冠。1988-89賽季,戴維斯還成為歷史上首位在一個賽季里贏取超過50萬英鎊比賽獎金的斯諾克檯球選手。
2、特里-格里菲斯
繼史蒂夫·戴維斯之後第二位獲得世錦賽和英錦賽雙料冠軍的選手。
丁俊暉是在2015年世錦賽止步四分之一決賽後下決心請格里菲斯擔任教練的,兩人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合同。合同規定,格里菲斯會在大賽或者平時丁俊暉需要時提供及時的幫助。15-16賽季的英國錦標賽首輪中場休息時,丁俊暉就收到了格里菲斯的電話,得到了他的指導。
3、亞歷克斯-希金斯
1949年出生於北愛爾蘭,天才斯諾克球員,有著「颶風」之稱的他分別獲得1972年和1982年世界錦標賽冠軍。後因沉迷於酒精、賭博等成了出了名的台壇浪子,窮困潦倒,因癌症在當地時間2010年7月24日貝爾法斯特的家中去世,享年61歲。
現在已經沒有能夠像亞歷克斯·希金斯那樣的球手了,只要他走進比賽場地,你就不能將視線從他的身上移開。——奧沙利文
4、斯蒂芬-亨德利
生於蘇格蘭愛丁堡,是一位職業斯諾克選手。亨得利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偉大斯諾克球員,在20世紀90年代他的競技狀態達到頂峰。而從1999年開始,由於年齡的增長,他的成績開始下滑,到07-08賽季結束,亨得利的世界排名排在第六位。2012年斯諾克世錦賽1/4決賽,在以2-13的大比分輸給馬奎爾之後,檯球「皇帝」亨德利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了退役決定,結束了長達27年的職業生涯。
5、約翰-希金斯
蘇格蘭籍的世界職業斯諾克選手,4屆世界斯諾克錦標賽冠軍。約翰·希金斯擊球以節奏穩定、走位精準著稱,有檯球界「巫師」之稱,他是當今世界斯諾克界最優秀的選手之一。2011年5月2日,希金斯以18-15逆轉戰勝黑馬特魯姆普,第四次捧得世界斯諾克錦標賽冠軍。2015年11月1日,希金斯在國際錦標賽中奪冠,收獲了其排名賽的第28個冠軍,一舉超越奧沙利文,追平老球王戴維斯,冠軍數排名歷史第二位,同時還成為包攬四大賽的第一人,加冕「金滿貫」。
6、馬克-威廉姆斯
威爾士著名斯諾克選手,綽號「金左手」。與奧沙利文、希金斯並稱「七五三傑」。他們三人還與亨德利一同被譽為「四大天王」。2010年前唯一一個贏得世錦賽的左撇子選手(2010年左撇子羅伯遜奪冠),威廉姆斯職業生涯贏得了18個排名賽的冠軍,包括1999年以及2002年兩次英錦賽的冠軍。他還曾經兩次在大師賽中封王,並且在職業生涯四個賽季世界排名位列第一位。
7、羅尼-奧沙利文
世界著名斯諾克球手,因擊球速度快,打法流暢,如行雲流水一般,球迷贈與「The Rocket(火箭)」之稱,他是斯諾克運動中罕見的天才型選手。他亦是為數不多的左手技術和右手技術一樣出色的斯諾克選手。
作為斯諾克有史以來最具天賦球手,他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打破了世界紀錄,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自從1992年轉為職業選手以來,創下了一系列驚人的記錄。15歲時,他就成為世界青年錦標賽的冠軍;同年,在參加英國業余錦標賽時,他又成為贏得比賽單桿147滿分桿的最年青球手 ;17歲時,獲得第一個排名賽冠軍頭銜——英國錦標賽冠軍,從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世界排名賽冠軍得主。
在其職業生涯中,奧沙利文共獲得過61個冠軍,其中27個大型排名賽冠軍頭銜,18次重量級邀請賽冠軍(6屆溫布利大師賽冠軍+10屆斯諾克超級聯賽冠軍+2屆斯諾克冠中冠賽冠軍) ,13次單桿滿分147分 ,但是對於「火箭」來說他的存在不僅僅意味擁有這些冠軍頭銜,更重要的是他非凡的個人魅力,他那順暢的、進攻性的擊球和令人窒息的技術都令數以百萬的球迷因此瘋狂和陶醉。
8、尼爾-羅伯遜
他在16歲,也就是1998年時轉入職業台壇,2003年羅伯遜在紐西蘭奪取了21歲以下斯諾克世界冠軍,被專家視為斯諾克未來之星。2010年世界斯諾克錦標賽決賽中尼爾·羅伯遜以18比13擊敗06年世錦賽冠軍格雷姆·多特,在奪得職業生涯第5個排名賽冠軍的同時,也成為了自1980年加拿大人克里夫·桑本奪冠之後,30年來第一位奪得世錦賽冠軍的非英倫三島選手。80後選手中第一個獲得世錦賽 英錦賽 大師賽於一身的球員。世界排名:2
9、馬克-塞爾比
綽號:Jester from Leicester (萊徹斯特小丑);Mark the Shark(馬克大鯊魚);中國外號:冷笑話大王;逆轉王;決勝局之王。1998年,馬克·塞爾比榮膺英國15歲以下錦標賽冠軍。在第二年的業余挑戰巡迴賽中,他憑借穩定的發揮躋身1999/2000賽季職業巡迴賽。首個職業賽季,他3次打進9項賽事的64強,年終第122的排名確保他能夠繼續參加職業賽事。2011年,塞爾比成為歷史上第九位世界第一,也是第一個以非世錦賽冠軍選手成為排名世界第一的選手。2013年12月8號的英錦賽半決賽上塞爾比轟史上100桿147。2014年5月6日在克魯斯堡逆轉擊敗衛冕冠軍奧沙利文,成為2014年斯諾克世錦賽冠軍,同時成為歷史上第九個大滿貫獲得者,連續三年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10墨菲
英格蘭職業斯諾克球員,綽號:穩定先生,年少時被稱為「神童」。2000/2001賽季獲得斯諾克年度最佳新人獎,2005年以資格賽選手身份獲得世錦賽冠軍,2008年又獲得英錦賽冠軍,成為80後第一個世錦賽英錦賽雙料冠軍。2015年斯諾克倫敦大師賽決賽10-2擊敗尼爾羅伯遜,80後第三位大滿貫。
② 英國網球手莫雷一共拿過幾個大滿貫冠軍和亞軍
穆雷職業生涯截止到2016年7月拿了三個大滿貫冠軍,八個亞軍。
穆雷的大滿貫成績如下:
一、冠軍:
1、溫網:2013、2016年冠軍;
2、美網:2012年冠軍。
二、亞軍:
1、澳網:2010、2011、2013、2015、2016年的亞軍;
2、法網:2016年亞軍;
3、溫網:2012年亞軍;
4、美網:2008年亞軍。
③ 網球大滿貫指的是哪四大網球公開賽
國際網球四大公開賽簡稱四大滿貫,他們包括: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 一、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簡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由澳大利亞網球運動中心管理的,每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早開始的賽事,賽事安排在1-2月份。 歷史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遲創建的賽事。第一次比賽是在1905年墨爾本的威爾霍斯曼板球場舉行的。其中,男子比賽創建於1905年,女子比賽始於1922年,剛開始舉辦比賽是使用草地網球場,到1988年才改為硬地網球場。1968年,國際網球職業化後它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在1972年,這項賽事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定在了澳大利亞的大城市墨爾本舉行。在創辦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公開賽的冠軍為本地人獲得。從二次大戰後的1946年起,到1978年,男、女單打冠軍多為澳大利亞選手獲得,而進入八十年代後,卻又沒有一位本地選手有幸獲此殊榮。隨著比賽規模的不斷擴大,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比賽場地的設施需要隨之進行改進,碎片公園體育場也就應運而生。這個多動能的運動中心在1986年開始動工,1988年1月完工,並同年在此成功的舉辦了1988年福特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此後這個運動中心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在1995年開始了比賽場地的二期工程,並在1997年的比賽中正式使用。1996年1月29日碎片公園體育場正式改名為墨爾本公園。 賽地介紹 賽場在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市網球中心。墨爾本公園的設施--中心球場:可收回屋頂,15021個座位;1號球場:6000個座位;2號球場:3000個座位;3號球場:2000個座位;4號球場:1100個座位;露天練習球場:19塊;室內練習球場:4塊。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由於時值當地盛夏,氣候酷熱而使比賽場地溫度高達60攝氏度,球員體力消耗大,發揮不出水平,影響比賽的圓滿結束,這些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其公開賽的地位很難保住。由於是硬地網球場,所以打法全面的選手可以佔到一定的優勢。它不僅有利於底線抽擊,也適合發球上網,既適於打上旋球下旋球,也適合吊高球和放短球。 總獎金 澳大利亞公開賽的總獎金高達620萬美金。其中男單冠軍的獎金為36萬美元。這是它在四大公開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二、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簡介 該賽事於每年6月最後一周至7月初定期舉行,已經形成了傳統,參加資格是按前一年在各種重大比賽中獲勝的得分累計而確定的。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聯合舉辦了,但實際上全英俱樂部控制著比賽,包括每屆大賽的數百萬美元的門票收入。當今溫布爾登的比賽,觀眾可達30萬人以上,而觀看電視實況轉播的人則在5億以上。 歷史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於1877年創辦的。首次正式比賽在該俱樂部位於倫敦西南角的溫布爾登總部進行,名為全英草地網球錦標賽。首屆比賽定位在業余選手參加的比賽,而且只設男子單打項目,當時決賽的門票只售一個先令。一位來自哈羅公學的名叫斯班塞·高爾的學生在22名參賽者中獨占鰲頭,獲得挑戰杯(冠軍獎杯的名稱)。1884年,組委會首次設立了女子單打,姆德·沃特森戰勝了其他12位選手,成為溫布爾登歷史上第一個女單冠軍。同年,男子雙打也成為了正式比賽項目。1899年又增加了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從1901年開始溫網才接受外國選手參賽,當時只限於英國自治領地的小國參加,1905年正式開放,美、法等國選手才跨海而來參加比賽。1922年進行了兩項改革,一是修建可容納1.5萬觀眾的中央球場,二是廢除了挑戰賽,從這一年起要取得冠軍,男子必須從第一輪打起,連勝7場比賽,女子必須連勝6場比賽。1968年國際網聯同意職業選手參加該項比賽,同時組織者還募集巨額獎金,吸引全世界一流好手參加,故競技水平逐年提高。凡奪得各個單項比賽第一名的,立即會成為世界知名人物。因此,比賽期間精英薈萃,好手雲集,爭奪十分激烈,它體現了網球技術的最高水平和發展趨勢。到2000年為止,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已舉辦了114屆,其中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停賽10次,若從1877年開賽算起,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賽地介紹 溫布爾登現在有18個草地,9個硬地和兩個室內球場,只有在每年5月中旬俱樂部舉行聚餐會是才會全部開放。主要球場叫做「中心球場」(Centre Court),是舉行決賽的地方。由於比賽過程中倫敦天氣的不可預知性,球場配有可折疊的屋頂,預計到2009年完工。一號球場在1997年經過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鄰中心球場的原址搬到了一個新的可容納更多觀眾的專用場地。原來的一號球場據說擁有獨特的氛圍,是許多選手的心愛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對其移址感到悲傷。一號球場通常舉辦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賽,如單打的四分之一決賽,它還擁有一座外置的巨大屏幕,用來讓聚集在場外亨曼山上觀戰的球迷欣賞比賽。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球迷在這塊山坡上為沖擊冠軍的本土球員加油助威,但是遺憾的是,1936年之來,英國的球員再沒有舉起過冠軍獎杯。 二號球場擁有「冠軍墳墓」的稱號,因為在此地進行比賽的種子選手通常被排名較低的對手所淘汰。曾經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輪還差點將蒂姆·亨曼(Tim Henman)拉下水。 總獎金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獎金逐年提高,1984年男子單打冠軍獎金為10萬英鎊,女子單打冠軍為9萬英鎊。1985年男單冠軍為13萬英鎊。1987年男單冠軍獎金為15.5萬英鎊。1991年男單冠軍獲24萬英鎊,女單冠軍獲21.6萬英鎊,連第1輪遭淘汰選手也可獲得一筆獎金,男子3600英鎊,女子2790英鎊。高額獎金使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使這項錦賽活動百年不衰。 三、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91年,開始時只有法國選手參加,直到1925年才允許外國球手參賽。從1928年起,法網每年5月底到6月初在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邊的羅蘭·加洛斯網球城舉行。比賽場地為紅色粘土場地,所以也被稱為紅土場地網球賽。這個網球城佔地8公頃,擁有正式比賽場地20個,其中四周帶有看台的大型比賽場3個,最大的中心球場設有近1.6萬個席位。75年來,法網已經接待觀眾累計達350多萬人。 四大滿貫中,法網毫無疑問是最有激情的一項,就像它火紅的場地一樣。由於是在慢速紅土上進行,耐心的相持、強烈的上旋球以及快速的奔跑被認為是在這里奪冠的主要武器,而且五盤三勝的比賽經常會延續數個小時,這對選手的體能和意志都是嚴峻的考驗。擅長紅土作戰的西班牙和南美選手在這里有著出色的戰績。不過由於場地的特殊性,很多在這里奪冠的名將終其一生都無法在其他三項大滿貫中有所斬獲,比如布魯格拉、穆斯特、庫爾騰、莫亞、科斯塔、張德培以及戈麥斯等,當今的「紅土之王」納達爾也尚未獲得其他的大滿貫。同時,像桑普拉斯、貝克爾和埃德博格這樣的球王級人物也是始終無法在巴黎捧得自己的獎杯。 法網獎金總額為1223.485萬歐元,2日比賽已進入第三天。門票價格根據不同場地和場次為8歐元到53歐元。 四、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81年,每屆比賽均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在美國紐約城網球總會的國立網球中心舉行。從1997年起比賽在新落成的阿瑟·阿什網球中心進行。該中心佔地18.2公頃,擁有比賽場地33個,場地也是硬地球場,要想在比賽中取勝,運動員要有良好的體力。運動員每得一分都要花費比其它大滿貫賽更多的時間,也會出現更多的對打場面。 美國網球公開賽是在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惟一保持男女同酬獎金制度的網球公開賽,今年賽事發放獎金將達1617.42萬美元(1美元約合1.18元)。門票價格為22元到92美元。
滿意請採納
④ 網球全滿貫獲得者
全滿貫 真正的大滿冠:一年之中獲得四個大滿貫,有男女共5名:
唐納德·布吉(Donald Budge)(1938年) 男
莫林·康諾利(Maureen Connolly)(1953年) 女
羅德·拉沃(Rod Laver)(1962年和 1969年) 男
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1970年) 女
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1988年) 女
除此之外,幾年分別獲得全部四個大滿貫的叫職業大滿貫,共9人:
佛雷德·佩里(Fred Perry)(1933年-34年-35年) 男
多麗絲·哈特(Doris Hart)(1949年-50年-51年-54年) 女
雪莉·弗萊(Shirley Fry)(1951年-56年-57年) 女
羅伊·愛默生(Roy Emerson)(1961年-63年-64年) 男
比莉·瓊·金(Billie Jean King)(1966年-67年-68年-72年) 女
克里斯·埃弗特(Chris Evert)(1974年-75年-82年) 女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1983年-84年)女
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1992年-94年-95年-99年)男
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2002年-03年) 女
羅傑.費德勒(roger fedrer)(2007年-09年)男
網球四大滿貫 國際網球四大公開賽簡稱四大滿貫,他們包括: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美國網球公開賽。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由澳大利亞網球運動中心管理的,每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早開始的賽事,賽事安排在1-2月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遲創建的賽事。第一次比賽是在1905年墨爾本的威爾霍斯曼板球場舉行的。澳大利亞公開賽的總獎金高達620萬美金。其中男單冠軍的獎金為36萬美元。這是它在四大公開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91年,開始時只有法國選手參加,直到1925年才允許外國球手參賽。從1928年起,法網每年5月底到6月初在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邊的羅蘭·加洛斯網球城舉行。比賽場地為紅色粘土場地,所以也被稱為紅土場地網球賽。法網獎金總額為1223.485萬歐元,2日比賽已進入第三天。門票價格根據不同場地和場次為8歐元到53歐元。 因為雨季而常使比賽延期算是法網的一大特點。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該賽事於每年6月最後一周至7月初定期舉行,已經形成了傳統,參加資格是按前一年在各種重大比賽中獲勝的得分累計而確定的。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於1877年創辦的。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獎金逐年提高,1984年男子單打冠軍獎金為10萬英鎊,女子單打冠軍為9萬英鎊。1991年男單冠軍獲24萬英鎊,女單冠軍獲21.6萬英鎊。
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81年,每屆比賽均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在美國紐約城網球總會的國立網球中心舉行。從1997年起比賽在新落成的阿瑟·阿什網球中心進行。該中心佔地18.2公頃,擁有比賽場地33個,場地也是硬地球場,要想在比賽中取勝,運動員要有良好的體力。美國網球公開賽是在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惟一保持男女同酬獎金制度的網球公開賽,今年賽事發放獎金將達1617.42萬美元(1美元約合7.9元)。門票價格為22元到92美元。
⑤ 費德勒哪一年第一個大滿貫
費德勒2003年第一個大滿貫。
英國當地時間2003年7月6日,費德勒在溫網決賽中7-6(5)/6-2/7-6(3)戰勝菲利普西斯,奪得自己第一個大滿貫獎杯,這場比賽是費德勒輝煌職業生涯的起點。賽後他是這么展望未來的:「溫網是我贏得的第一個大滿貫,希望不會是我最後一個。」
⑥ 什麼是大滿貫
大滿貫
大滿貫(英文:Grand Slam)原本是橋牌術語,解作贏得一局中所有的叫牌,而中文譯名則來自麻將術語。
在香港,說起體育的大滿貫,多指網球,包括溫布頓、美國公開、法國公開、澳洲公開等四大賽事。
如今國內「大滿貫」一詞是中國乒乓界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但我卻始終搞不懂這一詞的來歷與真正含義,是不清楚國際乒乓界是否真的有這一說法。依我的理解,真正意義的大滿貫是指囊括了所有設立賽事的冠軍並取得了所有榮譽,而且依國際慣例,大滿貫似乎也僅指單打方面,比如網球,似乎還未見有人把雙打混雙列入其中,雖然他們也大都是兼打幾項的。
乒乓賽事可分世界,洲際與國家三個層次。世界比賽有四大賽: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與總決賽;洲際賽有歐洲錦標賽,亞洲錦標賽(以及亞運會)等;還有各國的全國錦標賽(以及中國特有的全運會)。
如果依我的理解,真正意義的大滿貫也只有鄧亞萍一人,她真正拿到了所有比賽的冠軍,獲得了所有的榮譽。老瓦還沒拿過總決賽冠軍;孔令輝與王楠雖都已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總決賽冠軍及亞洲冠軍與全國冠軍於一身,但孔令輝尚缺亞運會與全運會冠軍,而王楠尚缺亞錦賽與全運會冠軍。劉國梁的金牌庫里還缺少總決賽冠軍以及亞洲冠軍與全國冠軍的頭銜,所以依我對大滿貫的理解,他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滿貫,只能說是拿到了世界三大賽所設立的所有比賽項目的冠軍。(其實劉國梁對亞洲冠軍與全國冠軍的榮譽也很看重的,幾年前他對記者說,他當時最想拿的冠軍一個是世乒賽男單,一個是亞洲冠軍,一個是全國冠軍,但都挺難拿的,相比之下,亞洲冠軍好拿一點。)
歡迎各位討論,指正。
「大滿貫」對於不同的年代有不同內涵。80年代以前乒乓球的世界性比賽只有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能獲得團體、單打、雙打、混雙稱為「大滿貫」。在80年代之前,中國隊只有林慧卿能獲此殊榮。而80年代的也只有曹燕華獲得「大滿貫」。1980年增設了男子世界盃單打比賽,1988年乒乓球進入奧運會大家庭。而女子世界盃單打比賽1996年才舉辦。一般來說能獲世界盃、世界錦標賽、奧運會三項賽事獲冠軍就叫單打「大滿貫」,能獲得此稱號的有:老瓦、鄧亞萍、劉國梁、孔令輝、王楠。如果說加上世界錦標賽所有冠軍真正的「大滿貫」的只有劉國梁一人。鄧亞萍就差世界錦標賽混雙冠軍。
大滿貫也可以指:
運動體壇中的大滿貫
棒球的滿壘全壘打
大滿貫炸彈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巴恩斯·沃利斯(Barnes Wallis)為英國皇家空軍研製的一種重達10噸的掩體炸彈(bunker buster),與它同一類型的還有5噸的高個男孩。
香港的大滿貫快餐店。
1999年,澳洲搖磙樂組合Spidert發行了一張名為「大滿貫」(Grand Slam)的唱片。
2003年,英國有一檔競猜電視節目的叫做大滿貫。不過選手參賽之前需要交納1000英鎊。
美國國內著名連鎖餐館Denny's出售的一種很流行的廉價早餐大滿貫,裡面含有煎餅、雞蛋、鹹肉和香腸等。
⑦ 網球大滿貫
大滿貫是指以硬地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1月舉行);紅土的法國網球公開賽(6月舉行);草場的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7月舉行);以及硬地的美國網球公開賽(9月舉行)所組成的四大滿貫公開賽。其中法網和溫網分別是紅土賽季和草地賽季的核心比賽,在法網和溫網開始前會有一系列的熱身賽,場地大部分為紅土和草地,他們共同組成了紅土賽季和草地賽季。
四大滿貫正賽選手男單女單都是128個人,104席是憑借世界排名直接產生,前32名為種子選手,澳網 法網和溫網通過資格賽決出的正賽名額是12個,而美網有16個。第一輪結束剩64個,第二輪剩32個,第三輪剩16個,第四輪剩8個,1/4決賽剩4個,半決賽剩2個,決賽剩1個。
外卡是向那些本來沒有資格參加比賽的優秀選手發的,持有外卡就可以參加比賽了。有時候是發給不太發達的地區,有時候也會發給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參加預選賽的著名選手。從1997年開始,澳網公開賽每年向亞洲提供男女各一張單打外卡,但此前的規定是如果一名球員世界排名在前200位之內,而且該國沒有直接參加正選賽的球員,則該球員有機會獲得外卡。從1997年以來,日本、韓國、印度、中國和中國台北等國家和地區都有球員獲得過外卡,包括兩年前印度男雙組合布帕迪和佩斯在澳網奪冠。
給點分吧~~~~
⑧ 英國網球手莫雷到今天為止一共拿過幾個大滿貫冠軍和亞軍
你說的應該是穆雷吧,國內基本不翻譯成莫雷的,害我以為是火箭的經理呢,呵呵
穆雷至今拿過八次大滿貫的亞軍,兩次冠軍,具體如下:
年份 澳網 法網 溫網 美網 總決賽
2005 / / 第三輪 第二輪 /
2006 第一輪 第一輪 第四輪 第四輪 /
2007 第四輪 / / 第三輪 /
2008 第一輪 第三輪 八強 亞軍 四強
2009 第四輪 八強 四強 第四輪 小組賽
2010 亞軍 第四輪 四強 第三輪 四強
2011 亞軍 四強 四強 四強 小組賽
2012 四強 八強 亞軍 冠軍 四強
2013 亞軍 / 冠軍 八強 /
2014 八強 四強 八強 八強 四強
2015 亞軍 四強 四強 第四輪 小組賽
2016 亞軍 亞軍
2012年,在倫敦奧運會男單決賽直落三盤戰勝費德勒,成為104年以來英國第一位奧運會網球單打金牌得主;同年,在美國網球公開賽奪冠,成為1936年以來76年中第一位奪得大滿貫男單冠軍的英國選手。2013年,在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決賽以3:0力克德約科維奇,成為1936年來繼弗雷德·佩里奪冠之後第一位拿下溫網的英國本土選手
⑨ 大滿貫是什麼意思
大滿貫是一個術語。該詞來源於橋牌術語,解作贏得一局中所有的叫牌,而中文譯名則來自麻將術語。
在中國大陸體壇,大滿貫一般是指一個運動員或某支運動隊在某個項目中獲得過包括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三大賽的單項個人或集體冠軍。
在中國香港,說起體育的大滿貫,多指網球,包括溫布爾登公開、美國公開、法國公開、澳洲公開四大賽事。所謂文體不分家,現如今也越來越多的被延伸於影壇和樂壇獎項,以形容及證明該領域中的傑出性及包攬性。
(9)英國多久沒獲得大滿貫了擴展閱讀:
乒壇大滿貫得主,是指對奪得過奧運會、世乒賽和世界盃三大賽單打冠軍運動員的美稱,1992年以來乒壇先後涌現出10名男女大滿貫。
國際乒壇第一位大滿貫是瑞典名宿瓦爾德內爾。
事實上,鄧亞萍原本有機會成為大滿貫第一人,因為1992年奧運會女單決賽早於男單1天,而按目前的大滿貫統計口徑,鄧亞萍居然被「降格」為用時最長的女子大滿貫。
劉國梁和孔令輝是第三、四位大滿貫得主,他倆分別於1995年5月14日、1996年8月1日首次登頂,分別於1999年8月8日、2000年9月25日成為大滿貫。
進入本世紀,王楠、張怡寧、張繼科、李曉霞先後成為「大滿貫俱樂部」成員,其中的3名女將用時天數分別是1106天、1355天、1714天,張怡寧甚至完成了雙大滿貫傑作。
⑩ 大滿貫幾年舉辦1次
四大滿貫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簡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由澳大利亞網球運動中心管理的,每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早開始的賽事,賽事安排在1-2月份
歷史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遲創建的賽事。第一次比賽是在1905年墨爾本的威爾霍斯曼板球場舉行的。其中,男子比賽創建於1905年,女子比賽始於1922年,剛開始舉辦比賽是使用草地網球場,到1988年才改為硬地網球場。1968年,國際網球職業化後它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在1972年,這項賽事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定在了澳大利亞的大城市墨爾本舉行。在創辦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公開賽的冠軍為本地人獲得。從二次大戰後的1946年起,到1978年,男、女單打冠軍多為澳大利亞選手獲得,而進入八十年代後,卻又沒有一位本地選手有幸獲此殊榮。隨著比賽規模的不斷擴大,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比賽場地的設施需要隨之進行改進,碎片公園體育場也就應運而生。這個多動能的運動中心在1986年開始動工,1988年1月完工,並同年在此成功的舉辦了1988年福特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此後這個運動中心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在1995年開始了比賽場地的二期工程,並在1997年的比賽中正式使用。1996年1月29日碎片公園體育場正式改名為墨爾本公園。
賽地介紹
賽場在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市網球中心。墨爾本公園的設施--中心球場:可收回屋頂,15021個座位;1號球場:6000個座位;2號球場:3000個座位;3號球場:2000個座位;4號球場:1100個座位;露天練習球場:19塊;室內練習球場:4塊。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由於時值當地盛夏,氣候酷熱而使比賽場地溫度高達60攝氏度,球員體力消耗大,發揮不出水平,影響比賽的圓滿結束,這些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其公開賽的地位很難保住。由於是硬地網球場,所以打法全面的選手可以佔到一定的優勢。它不僅有利於底線抽擊,也適合發球上網,既適於打上旋球下旋球,也適合吊高球和放短球。
總獎金
澳大利亞公開賽的總獎金高達620萬美金。其中男單冠軍的獎金為36萬美元。這是它在四大公開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簡介
該賽事於每年6月最後一周至7月初定期舉行,已經形成了傳統,參加資格是按前一年在各種重大比賽中獲勝的得分累計而確定的。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聯合舉辦了,但實際上全英俱樂部控制著比賽,包括每屆大賽的數百萬美元的門票收入。當今溫布爾登的比賽,觀眾可達30萬人以上,而觀看電視實況轉播的人則在5億以上。
歷史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是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於1877年創辦的。首次正式比賽在該俱樂部位於倫敦西南角的溫布爾登總部進行,名為全英草地網球錦標賽。首屆比賽定位在業余選手參加的比賽,而且只設男子單打項目,當時決賽的門票只售一個先令。一位來自哈羅公學的名叫斯班塞·高爾的學生在22名參賽者中獨占鰲頭,獲得挑戰杯(冠軍獎杯的名稱)。1884年,組委會首次設立了女子單打,姆德·沃特森戰勝了其他12位選手,成為溫布爾登歷史上第一個女單冠軍。同年,男子雙打也成為了正式比賽項目。1899年又增加了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從1901年開始溫網才接受外國選手參賽,當時只限於英國自治領地的小國參加,1905年正式開放,美、法等國選手才跨海而來參加比賽。1922年進行了兩項改革,一是修建可容納1.5萬觀眾的中央球場,二是廢除了挑戰賽,從這一年起要取得冠軍,男子必須從第一輪打起,連勝7場比賽,女子必須連勝6場比賽。1968年國際網聯同意職業選手參加該項比賽,同時組織者還募集巨額獎金,吸引全世界一流好手參加,故競技水平逐年提高。凡奪得各個單項比賽第一名的,立即會成為世界知名人物。因此,比賽期間精英薈萃,好手雲集,爭奪十分激烈,它體現了網球技術的最高水平和發展趨勢。到2000年為止,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已舉辦了114屆,其中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停賽10次,若從1877年開賽算起,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賽地介紹
溫布爾登現在有18個草地,9個硬地和兩個室內球場,只有在每年5月中旬俱樂部舉行聚餐會是才會全部開放,讓會員比賽時使用,當然每年的溫布爾登大賽是在草地球場上進行的。在人造硬地場遍及世界各地的今天,溫布爾登仍然保持著其古老的傳統:幽靜美麗的天然環境,修整的平整的綠草地,木質的記分牌和木質的看台,場內身著紫綠色服裝的撿球小童,著裝整齊、一面品嘗奶油,鮮草莓的球迷。
總獎金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獎金逐年提高,1984年男子單打冠軍獎金為10萬英鎊,女子單打冠軍為9萬英鎊。1985年男單冠軍為13萬英鎊。1987年男單冠軍獎金為15.5萬英鎊。1991年男單冠軍獲24萬英鎊,女單冠軍獲21.6萬英鎊,連第1輪遭淘汰選手也可獲得一筆獎金,男子3600英鎊,女子2790英鎊。高額獎金使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使這項錦賽活動百年不衰。
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91年,開始時只有法國選手參加,直到1925年才允許外國球手參賽。從1928年起,法網每年5月底到6月初在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邊的羅蘭·卡洛斯網球城舉行。比賽場地為紅色粘土場地,所以也被稱為紅土場地網球賽。這個網球城佔地8公頃,擁有正式比賽場地20個,其中四周帶有看台的大型比賽場3個,最大的中心球場設有近1.6萬個席位。75年來,法網已經接待觀眾累計達350多萬人。
今年法網獎金總額為1223.485萬歐元,28日比賽已進入第三天。門票價格根據不同場地和場次為8歐元到53歐元。
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81年,每屆比賽均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在美國紐約城網球總會的國立網球中心舉行。從1997年起比賽在新落成的阿瑟·阿什網球中心進行。該中心佔地18.2公頃,擁有比賽場地33個,場地也是硬地球場,要想在比賽中取勝,運動員要有良好的體力。運動員每得一分都要花費比其它大滿貫賽更多的時間,也會出現更多的對打場面。
美國網球公開賽是在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惟一保持男女同酬獎金制度的網球公開賽,今年賽事發放獎金將達1617.42萬美元(1美元約合1.18歐元)。門票價格為22美元到92美元。是每年會舉行一次